2017年7月23日 星期日

經濟/農產擴大外銷 四大隱憂待解

.聯合報社論..政黨政治何以走到這步田地?
.聯合報黑白集.銳劍與水球
.經濟日報社論.農產擴大外銷 四大隱憂待解









經濟/農產擴大外銷 四大隱憂待解


2017-07-23 04:18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行政院長林全(中)、農委會主委曹啟鴻(左)與台灣國際農業開發公司董事長陳郁然(右)一起出席台農發公司成立大會,向全世界推銷台灣農產品。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記者蘇健忠/攝影




台灣要加入區域經濟組織或對外洽簽自由貿易協定,首需面對一連串開放的議題,如何協助農產品面對市場開放壓力,如何協助農產品面對市場開放壓力,一向是不分藍綠的共識,而新政府更仿效日本經驗,成立「台農發公司」協助農產品開拓外銷市場。然而農產品拓銷有前景也有隱憂,必須謹慎。
長期來我國農產品都處在貿易逆差狀態,而且每年逆差金額都接近百億美元。雖然如此,2016年時仍有47億美元的出口表現,意味著我國農產品雖然成本偏高,但並非沒有商機。出口的農產品中,魚類產品占了三成,其次是跟穀物有關的加工製品;屬於跟土地及農民最直接相關者,就是排名第三的水果及蔬菜出口,也說明了為何其成為近年來出口拓銷的主力。
以水果為例,台灣水果種類多元,品質亦高;芒果、鳳梨及荔枝等明星產品幾乎成為台灣形象大使,而椪柑及芭樂在東南亞也頗受歡迎,因而過去幾年來出口值持續成長其來有自:自2012年起非但芒果出口成長一倍,鳳梨更是超過五倍。新政府上任後,農民期待在新南向與農業4.0等政策的加持下,未來出口表現能更上一層樓。
不過這樣的榮景其實面對著不少的隱憂。第一個隱憂是市場集中度問題。中國大陸、日本、香港加美國四個市場就占了我國水果出口總值的七成以上,其中又以中國大陸成長最為顯著,2016年我出口金額是第二名日本的五倍有餘。然而過去幾年對日本蔬果出口持續減少,而自去年開始對中國出口也開始衰退。背後原因很多,但除了天災減產無法控制外,其他可能都與人為因素有關。首先中國本身的水果類產品競爭力經過改良,以及我國農業技術的加持,日漸提升,排擠了我國水果。再者更直接的影響可能來自於兩岸關係緊張的關係,導致中國大陸進口減少。
當然兩岸貿易消長不能全怪政治,但中國大陸利用貿易作為一種抵制的工具已有許多先例。前述我國鳳梨近四年來出口暴增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於中國大陸與菲律賓於2012年爆發南海主權衝突後,停止自菲律賓進口鳳梨而轉單台灣之故。雖然我國過去因此受益,但這種不全然是藉由品質、價格帶來的意外之財,隨著中菲關係改善,兩岸關係緊繃,逆轉的速度可能比想像更快。事實上其他如釋迦、蓮霧及芭樂等我國水果出口主力,也都有高度集中大陸市場的風險問題。如何分散市場,降低受政治因素干擾的風險,是出口拓銷的第一個關卡。
第二個隱憂則是我國農產品生產結構所導致的「不穩定」問題。再以水果為例,例如在小農、自產自銷的基本結構下,過去出口總是基於「內銷有餘轉外銷」的考量,因此供貨數量很不穩定。同樣與供貨不穩定有關者,為農民耕種期間欠缺協調,更非以海外市場需求為考量,因此旺季時大量出產,淡季時無貨可賣。再者,小農結構也導致水果的生產標準化不足,使得不同農家間,甚至同一農家不同季節產出的品質出現不穩定的問題。
第三個是價格不穩定的問題。除受天候影響外,國內需求及供給變化,在欠缺科技生產、保險甚至期貨機制下,往往導致水果價格波動很大。
最後是包裝、形象及行銷的不穩定。目前水果國際行銷主要仰賴民間貿易業者,而如芒果等熱門產品,可能有數家業者各自透過不同管道包裝行銷,因此即便是同一產區的芒果,可能因銷售管道差異而會以數種不同風格出現在海外消費者面前。這些因不穩定變成不可靠的經營大忌若無法改善,則口感風味再好恐怕都很難維持關係。
我們期待政府成立「台農發公司」的目的,就是要對症下藥,解決這些隱憂及不穩定問題。但「台農發公司」的定位必須明確,功能必須有據,更要注意不要變成搭民間便車,搶民間資源的另一個個隱憂。


聯合/銳劍與水球


2017-07-23 04:18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立法院臨時會處理前瞻預算衝突不斷,秘書長林志嘉因此表示未來將禁止立委攜帶水球、麵粉等危險物品進入立院。圖為日前衝突,國民黨立委林為洲(左)丟出一顆水球直接砸中民進黨立委吳秉叡(右)眉心。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立法院發文給朝野黨團,要求禁帶「危險物品」進入會場,這是合理要求。但蘇嘉全將水球、麵粉列為危險物品,顯超乎常理,因而引起議論。國會問政把焦點放在立委帶什麼進場,這是焦點偏失;而蘇嘉全如何自許國會角色,恐更令人好奇。
大家不妨回國會演進史一探究竟。被稱為「國會之母」的英國下議院,議場中地毯畫有相距兩劍之遙的兩道紅線;原來當初議員可攜佩劍入廳,畫下紅線是為避免朝野辯論過激拔劍相向,因此要保持兩劍之距。英國國會早已不見銳劍,而是議員的「唇槍舌劍」成為主要民主秀,其鋒利更勝於劍。
這是我們所憧憬的國會演進。台灣一天到晚自詡民主,但實際上,我們的國會距離成熟的民主何其遙遠?
邁向成熟的民主,需要政治人物的節制和領導者的智慧,而不是一味蠻幹或耍權威。蘇嘉全的「禁帶」文一出,立刻招致網民嘲諷:水球大戰是許多高中畢典的必備大戲,豈是殺人武器?蘇嘉全自己當年跳上國大議事桌,以及綠營同志丟鞋、以機車鎖鎖門灌膠杯葛,難道不遠甚水球?
廿多年前表決「國安三法」,當時民進黨立委陳婉真曾將垃圾桶扣在院長王金平頭上,王金平對此當眾羞辱不過一笑置之,並未下令議場禁設垃圾桶。原因無他,一旦議長認定在野議員之水球較銳劍凶險,除損及其中立地位,更等同昭告全世界:咱立法院比高中畢典還不如。蘇嘉全能否參透此理?

聯合/政黨政治何以走到這步田地?


2017-07-23 04:11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國民黨準主席吳敦義(左)15日晚間出席新北謝票感恩餐會,指如果民進黨執迷不悟硬推前瞻計劃,國民黨會加強力道制衡。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記者施鴻基/攝影



當朝野兩大黨忙著在國會打爛仗,執政黨的蔡主席因為民調低、抗議多,屢屢在中常會發飆罵人;國民黨的準主席則在當選兩個月後還在全台趴趴走吃謝票飯,完全無視自己的黨快被抄家敗光。人們常以台灣的民主自豪,但看到政黨政治墮落到這種地步,兩大黨主席持續擺爛飆下限,國家的前途何在?
蔡英文之怒不僅讓黨內忐忑,政府內部也因其陰晴不定持續低迷。攤開來看:兩岸苦無解方,外交面臨僵局,經濟難見起色,連串內政作為則屢遭質疑。反年改團體的如影隨形,讓維安人員苦惱;而府院高層對公務人員「裡應外合」心生忌憚,更見不安。此外,一例一休勞資皆不滿的風暴未平,婚姻平權爭議讓挺綠的長老教會都反彈;「環保減香」政策變成了「封爐滅香」,更激怒中南部宮廟要北上討公道。這些,除暴露社會不安,也攸關民進黨基本盤的變化;蔡英文擔心「政府會被害死」,但人民也擔心「台灣會被政府害死」。
蔡政府目前的癥結,其實已不只是「老藍男」的問題而已,而是整個行政院對政治議題的低敏感反應,對民怨毫無反應。從政務委員、金管會、國發會、經濟部到內政部,閣員幾遭蔡英文罵遍;問題是,她對內閣改組舉棋不定,這個無能而失效的政府結構根本無法自行調整,於是黨內要求換閣揆的力量也越來越大,讓她難以招架。在這種內外交迫的情況下,蔡總統的情緒屢屢失控,導致黨政運作也愈發不順暢,形成惡性循環。
民進黨施政不得民心,原是國民黨重振士氣的大好時機,卻偏偏國民黨中央是在唱「空城計」。吳敦義忙的不是如何團結內部、救亡圖存;而是忙著內鬥,想著清除異己,並放任新黨官在常會惡鬥舊黨棍,上演「勇於內鬥、怯於外侮」的戲碼。許淑華的驚天一掌,彷彿打出國民黨的一絲生機,可見黨的精神面貌脆弱多麼嚴重。
吳敦義原本肩負著「光武中興」的期待,不料,他卻表現出「精於算計,不肯承擔」的性格,一味忙著自己布局固樁,讓國民黨中央形同停擺。他任命的黨中央新官,不少是要為失去政權負責的罪臣;他放出明年角逐縣市長的人選氣球,許多是醬缸裡的老面孔,讓人嗅不到革新氣息。如此,又如何引發社會共鳴,相信國民黨將能再造?
政黨政治的設計,原是期待政黨透過良性競爭,在不斷的政黨輪替中提升國家的發展。但我們的兩大政黨卻反其道而行,以學習對手的缺點為能事。以國會的泥淖為例,當初王金平就是凡事以「協商」為優先,而遭藍營質疑不能貫徹國會多數優勢;如今國民黨也學會在野杯葛,民進黨卻以國會「多數」為由寸步不讓,橫加阻擋。解嚴卅年後,立法院仍只能反覆上演打架鬧劇,任由失能的行政權得寸進尺,這種國家當然會變成「尾巴搖狗」。
兩大黨比賽墮落的結果,已讓政治成為台灣社會發展的死結、經濟進步的障礙,更陷國家於進退維谷的危機。正因為兩黨領導人無法展現有氣魄、有瞻矚的領導,導致行政無能、民主無方,讓國家茫然不知所措。台灣今天較之對岸的優勢,也就剩這點民主制度,兩黨政客卻為奪權營私而恣意破壞,人民應群起鳴鼓而攻之!
法國馬克宏創立「共和前進黨」僅十四個月,即能連奪總統和國會大勝,終結左右兩黨各據山頭的舊勢力。日本小池百合子的「都會優先黨」在東京都初試啼聲,就能擊潰自民黨,讓安倍政權倍感威脅。這些例子都說明了,民心望治,新世代的選民已對舊政治的法則失去耐心,對推倒不求長進的舊勢力絕不留情。滿口大話卻無能興利的蔡英文,追逐權力卻逃避責任的吳敦義,看看民眾的失望之情,請勿再秀下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