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20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貿易戰 台灣三招因應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28145/web/

.聯合報社論/國在山河破:河溪整治的轉型正義
.聯合報黑白集/「台灣尊嚴」得而復失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貿易戰 台灣三招因應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貿易戰 台灣三招因應


2018-06-20 00:37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美國政府15日正式以竊取智慧財產權與技術等不公平貿易行為,向中國大陸輸美價值500億美元的商品課徵25%關稅;大陸幾個小時後就宣布,將向美國輸入的同價值商品課徵同等報復性關稅。美國總統川普不滿大陸的反制,昨天揚言要再對2,000億美元的商品課徵10%關稅,大陸立即回應,也要採取措施,強力反制。美中貿易戰火,愈演愈烈
就首波清單觀察,短期內對我國電子產業影響並不大。以納入第一批清單中所涵蓋的可攜式導航裝置、航海導航與航空導航之成品與半成品等產品為例,部分廠商在台灣與中國大陸兩地皆設有製造產線,倘若美方正式確定實施,應可迅速調整轉而將產能移回台灣,間接提高在台生產製造的數量,而台商回流對我產業發展亦具有正面效益。而對於美中貿易戰是否會產生轉單效應、對台灣電子產業是否會造成結構性的影響,仍須觀察後續的執行細節、方式和程度而定。以目前美國總統川普反覆無常的行事風格來看,現階段尚難以評估與掌握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對中國大陸的半導體貿易是順差,所列半導體清單品項,也幾乎都是順差。之所以對大陸半導體課徵懲罰性關稅,顯然是希望在大陸半導體產業崛起之前,就先透過提高關稅來降低其競爭力。這也是美方官員所表明,此次懲罰性關稅是要保護美國高科技企業免受北京當局強制移轉技術的壓力,並拖慢大陸發展高科技的「中國製造2025」計畫
而美國從大陸進口的半導體中,可能有部分為台灣晶圓代工與封測業者客戶的產品,若因此相關客戶受影響,預計美國市場的需求將由其他國家業者取代,包括台灣IC設計業者,相關業者仍以投單於台灣晶圓代工與封測業為主,甚至部分外商在大陸晶圓代工與封測代工業的訂單,可能轉到台灣。因此美國對大陸半導體業者課徵懲罰性關稅,以晶圓代工與封測業而言,影響有限以IC設計業而言,甚至可能會有轉單效應
從川普2017年正式就任美國總統開始,其政策主軸就是「買美國貨,僱用美國人」與「美國優先」。而美中貿易戰應是推動及實現其政策的主要舉措之一,相信在還沒有獲得明顯成效之前,美中貿易戰甚至科技產業大戰恐將持續引爆。對於長期依賴大陸生產基地及美國採購訂單的台灣電子產業而言,衝擊難免。如何減輕相關的影響,以下提供幾個思考方向。
首先是應強化台美雙方產業供應鏈的整合:台灣過去與美國採取「研發製造分工」的ODM策略,面對美國新的製造業回流政策,台灣有機會重新定義與美國的關係。從過去的單純代工,轉型加入美國在地價值鏈體系,增加台灣與美國的創新連結,並從中獲取創新的能量。
其次是緊密雙方經貿夥伴關係:基本上,台灣產業不論從產品研發、設計、零組件供應、物流運籌與售後服務等領域均有涉入,故不論美國品牌廠商如何規劃其全球布局,皆須仰賴台灣產業供應鏈。若能深化台廠與美商的連結,如與矽谷潛力企業合作,整合台灣資通訊硬體製造優勢,與美商共同發展新創應用,如人工智慧、雲端運算與智慧機械等,相信可以強化台美間的互惠依存關係。
最後,為了降低中美貿易戰的可能影響,應思考轉移經營版圖以降低關稅衝擊;尤其應致力於發展多元化國際市場,以降低對美銷售下滑之衝擊。而未來如果台商面臨轉單和遷廠壓力,亦可思考將經營版圖由中國大陸移往歐洲、東協等國家,尋求對美關稅較低的生產基地,降低對美國進口高關稅的影響。






聯合報黑白集/「台灣尊嚴」得而復失


2018-06-20 00:23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民進黨協助民間團體推動五項公投提案,其中最受矚目的即是禁掛五星旗公投。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才剛發生了邦交國連續斷交事件,現在又有日航和全日空的「中國台灣」風波。蔡政府拚外交,「台灣尊嚴」到底是增加還是減損?
近來大陸施壓動作頻頻,但回顧兩岸關係和緩時,民眾以「台灣」之名行走國際,明明是一條暢通的大路。不但民間商業網站如此,就連很多國家辦理電子簽證的官網,在國家欄位下都可點選到「台灣」,這是在馬英九「務實外交」獲致兩岸默契的架構下所達成。
但在蔡英文嚴拒九二共識後,兩岸重回劍拔弩張。回想台灣名號曾爭取到的國際尊嚴,只要不走向「台灣國」的極端,大陸也某種程度默許。如今台灣尊嚴得而復失,與其說大陸打壓台灣,不如說在打壓民進黨和台獨。
民進黨怒控中國打壓,但蔡政府不也擺明了政策打壓中國?只不過雙方實力懸殊,民進黨只管宣稱「精神勝利」,實際苦果則由人民承擔。政策不友善,服貿要阻擋,結果陸客不來,台灣農產銷陸不佳滯銷,遭殃的都是台灣民眾,年輕人只好西進出走。
島內禁止出現五星旗的公投提案由民進黨暗助,連簡體字書籍進口都要送審,言論自由倒退的惡名將掛在誰身上?政府今天還鼓勵國人拒搭日航,是把人民當成民進黨的人肉盾牌嗎?
民進黨批國民黨「容忍」中國打壓,但中共打壓明明多發生於民進黨執政期間,台灣尊嚴的喪失孰令致之?小國外交難為,民進黨得多用智慧檢討這種「得而復失」的教訓。






聯合報社論/國在山河破:河溪整治的轉型正義


2018-06-20 00:35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石岡壩改變大甲溪面貌,下游河床侵蝕刷深,布滿消波塊與固床工,宛如大峽谷。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聯合報系願景工程最近推出「找溪望.救水路」系列報導,盤點台灣城鄉小溪與大河所面臨的危機,見證「國在山河破」的殘酷事實。數十年來政府一再開發、剝削各地河溪,使河川的天然樣貌變得面目全非,讓一條條溪流變成制式的「水泥河」,造成水和環境與生態的大災難。
東西部的眾多溪流,猶如台灣的生態臍帶,她們是海洋與山林的通道,也是島上多樣生物的天然棲地。然而,經過人工「整治」的水路,兩側高聳的垂直水泥護堤,河床上布設的攔水堰等人為構造物,對河溪生物而言卻猶如高牆,難以穿越。
洄游性的魚、蝦、蟹,被這些落差甚大的水泥結構層層阻擋而回不了家,從出海口想要返回上游產卵的魚類奮力跳躍,卻一再撞牆敗退。近乎垂直的水泥堤岸,則阻擋各種陸地動物穿越,甚至連下溪喝一口水都很困難。紅冠水雞的幼雛掉落三面光的水泥溪流,這樣的障礙,就成了牠們的死亡陷阱。當政府高舉治山防洪的大旗,這些犧牲似乎顯得理所當然,因此整治是否有理、工法是否得當,即不易受到反省。
過去,河溪以「防洪」之名被水泥化,生物原有生態系統被摧毀。如今,在前瞻建設的「水環境」計畫推促下,又有許多城鄉河溪以親水美化之名被「人工造型」,或縮減河道,或開闢自行車道,或水泥化河畔興建開放空間,只為創造「打卡亮點」取悅遊客,為政客的施政滿意度加分。如此一來,河溪廊道的生物棲息功能與生物多樣性又一次遭到破壞。
水環境計畫一上路,台中的柳川、綠川打頭陣登場,各路官員絡繹於途「取經」,皆以複製「台版清溪川」為標竿。事實上,誇耀這些水泥河道為「親水典範」,是不明就裡的無知言論;但上從閣揆,下至六都市長,都在重複同樣的錯誤論調。南韓首爾清溪川十三年前開蓋重見天日,雖令人驚豔;但其親水環境卻不是值得四處複製的典範。首爾的環境景觀學者即直言,清溪川是李明博在首爾市長任內的一場政治大秀,抓對「水岸復興」的亮點把自己送進青瓦台;但缺乏生態平衡與棲地營造的設計,清溪川充其量只是一條較多開放空間的排水道,稱不上典範。
倒是最早將水泥化整治工法輸入台灣的日本,近廿年來不斷反省「整治」的結果,轉向結合社區營造「復育」自然河相與生態的可能性,打造出橫濱和泉川、三島市源兵衛川等迷人水岸的例子。新加坡也有反其道而行的河川復育成功案例,捨直取彎、以復育取代整治的加冷河,是更值得學習的新典範。
政府肆無忌憚地整治、改造河溪,除經常出現錯誤工程,更造成一次次的生態浩劫。有時是政府好大喜功,包裝各種名目不斷推動河溪改造,陷入無止境的惡性循環。尤其縣市首長四年一任的拚政績壓力,加上僵化的預算執行制度,都讓河溪整治沒有充分溝通或精雕細琢的機會。
從前瞻水環境計畫的運作看,「三不一沒有」的問題,讓人擔心此一計畫將成資源分贓、毀滅河溪的恐怖預謀。諸如,整治設計與施工資訊的不透明,民眾連監督的機會都沒有;計畫雖宣示要有公民參與機制,多數整治案卻在決標後才以一兩場說明會打發了事。至於生態檢核,則對工程主辦機關缺乏實質約束力,以致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最後在打馬虎眼。放眼各地整治團隊,用的都是單一的工程思維,無法顧及景觀、生態、水利的平衡;如此,台灣想要留下令人詠歎的河溪典範,談何容易。
台灣河溪整治的荒謬工程不斷重演,自然河溪消失的速度遠超乎想像。杜甫的《春望》說「國破山河在」,而我們卻是「國在山河破」;轉型正義似乎忘卻了人們記憶中的老溪流。

【重磅快評】不能輸南韓?禁售柔珠產品衝線只為面子

.【重磅快評】不能輸南韓?禁售柔珠產品衝線只為面子

.【即時短評】彰化是賄選大縣?原因竟是查賄積極
.【即時短評】犯罪跟族群無關!從華山分屍案看族群標籤化
.【重磅快評】勾踐附身陳師孟 監院寫下最離奇的篇章
.【重磅快評】看見大阪地震 災應怎可不列「前瞻」?
.【即時短評】拆獸魂碑是抹掉歷史印記的愚蠢行為
.【即時短評】報告吳敦義主席 有人在眉來眼去
.【重磅快評】拔管、封侯、殺瑜 民進黨可以再血腥一點







【重磅快評】不能輸南韓?禁售柔珠產品衝線只為面子


2018-06-20 10:36 聯合報  主筆室
化妝品、清潔用品中的塑膠微粒嚴重汙染海洋。 圖/綠色和平提供


含極細微粒塑膠的生活用品無所不在,對海洋生物的危害歷歷在目。雖然10年前海洋生物界的科學研究即已證實,各國也陸續宣告禁用含柔珠產品時程,遺憾的是台灣慢吞吞,要遲到2020年1月1日起才禁止販售;突然宣布7月1日起停止販售,合理的臆測是不能輸給南韓,同一天「衝線」停止販售,留住最後面子。
同時衝線,但兩國對禁用柔珠的準備完全不同。早在民國97年(2008年)荷蘭即提出海洋垃圾問題,尤其是極細塑膠微粒「柔珠」。科學調查發現,竟然有超過85%的海洋垃圾是極細微的塑膠長纖維,海洋生物完全無法消化、吸收,只仍任令其存在器官、肌肉中,阻斷生理運作而死亡。
台灣是塑膠加工業大國,對分裂、碎化塑膠廢棄物的技術在全球名列前茅。糟糕的是,以為破碎塑膠廢棄物接近無形後,就能無痕地讓塑膠微粒在海洋大載體中消失,錯了。因為太過於細微,城市的下水系統無法攔阻,一股腦地進入海洋;海裡的藻類、細菌等單細胞動物也無法化解柔珠顆粒,於是進入海洋生物體內
空氣中的pm2.5危害近年來人們已深受其苦,柔珠的危害已獲「海洋pm2.5」之稱。因為柔珠太過細小,進入海洋生物體內,穿過消化系、呼吸系防禦網,循環魚體全身,不只在器官沈積,甚至連肌肉裡都有柔珠沈澱。饕客吃的是生魚片嗎?說不定是柔珠塊。
正因為對柔珠傷害海洋生物的瞭解愈發增加,必然憂心是隨食物鏈進入人體;現況是人類已因空汙、土污承受太多莫名的威脅,怎能對柔珠的危害遲未有動作?於是,各國立法禁止柔珠使用的動作是全球覺醒,大致也從民國106年(2017年)起禁用柔珠。
人類常因短視而忽略大問題。製造商厲害,運用柔珠至日常用品幾乎每一個孔隙:沐浴乳、洗髮精、洗面皂、牙膏…,甚至保險套也有辦法攙入柔珠,讓人們不設防地生活裡被柔珠包圍,間接成為生物殺手而不自知
環保署對國際環保思潮不算遲鈍,但行動僅止於引進,後續的動作就斷了線,何時宣導過柔珠對海洋生物的危害?礙於柔珠製造商的壓力,禁用行動的D-day也遠遠落後其他國家。感謝南韓,7月1日禁用起跑,台灣愛面子,趕緊宣布同一天禁用。
禁用柔珠是挽救海洋的起點,更重要的是追蹤這幾千、數萬噸的柔珠原料流向。不准使用在衛生、清潔用品後,會在哪裡竄出?這像夜市的打地鼠遊戲,敲掉1顆地鼠,會冒出另4顆。環保署請振作些。

聯合筆記/看見正向改變的台灣

.美中貿易戰升溫…川普動「私刑」 失信全球
.派系及國會 正挑戰總統權威
.聯合筆記/看見正向改變的台灣
.電玩成癮…當你用手機餵小孩
.當長照乍然降臨…謝謝你,照護員們
.願景回響/幫河川上妝 不是真美
.漫畫/這就是我們的守門員…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看見正向改變的台灣


2018-06-20 00:24 聯合報  鄭朝陽
齊柏林逝世週年紀念講座,齊柏林遺孀姜緗潔(左)與兒子齊廷洹(右)出席。記者林伯東/攝影



看見台灣紀錄片導演齊柏林離開人世一年了,人們辦講座懷念他,成立基金會要完成他的遺願,繼續「看見台灣」。說來諷刺,「看見台灣」紀錄片曾掀起一陣國在山河破的討論,山、水、林、海卻未停止哀愁。
宮廟、菜農、露營區占領山林,大半個山頭被削平,檢察官正忙著辦案,但為什麼這些違法毀山林的人就是罰不怕?還有多少墾山毀林的現在進行式?
聯合報系願景工程這幾天推出「找溪望.救水路」的系列報導,說的是山林野溪、城鄉水路生命力遭到嚴重扼殺的悲慘故事。
遍布各地的小溪像人體的微血管,活絡了不同地方的郊野生態,這些涓涓細流匯聚成江河,灌溉農地,提供工業和民生用水。
很多人的童年也都有一條美好的小溪流過,兩岸季節花開、鳥語花香,蜿蜒迤邐的潺潺水道和豐富的魚蝦,不論夏季赤腳浸泡,還是閒來摸蜆垂釣,描繪著多采多姿的童趣和青春。
二、三十年來,台灣提倡環境教育,各項建設也大有進步,卻連小小的野溪都保護不了,以防災、親水為名的整治工程,用毀滅式的破壞手法,把一條條溪流改造成格式統一的排水溝。
愛鄉土的地方人士感慨:河溪整治後,生態毀了,只剩鄉愁。令人錯愕的是,這些以正當理由施做的錯誤工程,竟然都是政府下的毒手,用的是你我繳交的稅金,年復一年沒有止息,也沒有檢討修正的打算。
這幾天,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完成一項十四天的「島航計畫」,調查船沿著台灣及澎湖、小琉球、蘭嶼等外島繞行一圈,出入十二個漁港,在沿途四個測點進行「塑膠微粒」、「水下聲音」、「水質溶氧」三項採樣檢測,為台灣的「藍色國土」留下第一份海洋現況全記錄,作為海洋環境政策的建議依據
去年聯合報系也探索台灣四周的海洋垃圾危機,引起廣大的關注與重要回響,促成環保署與各縣市陸續整合漁船成立撈取海上垃圾、回收廢棄漁網等船隊,也在限用塑膠袋政策上加大力道,從源頭努力。
不過,近海與海岸的塑膠微粒含量調查,本土的學術調查研究少之又少,是否影響近海養殖、製鹽與海洋生態等,官方也沒有掌握,更談不上把關機制。
齊柏林導演讓大家看見台灣的土地的傷痛,如今只看見民間的憂愁和政府的怠惰,何時才能看見正向改變的政策與行動?






美中貿易戰升溫…川普動「私刑」 失信全球


2018-06-20 00:35 聯合報  王亮/關務署前署長、大學教師(台北市)
中美貿易戰重燃戰火。美國總統川普六月十五日宣布對五百億美元從中國大陸進口商品加徵高額關稅。圖為川普(中)、習近平(右)。路透資料照



川金會結束才兩天,川普就推翻美中貿易談判共識,宣布將對價值五百億美元、一,一○二項的大陸產品課徵廿五%高關稅。對談判共識反悔,再次祭出高關稅,就像以木柱撞門,一次未達目的,退後重來一樣。這是想一步到位的急躁,不惜失信於全球,製造不確定性。
課徵高關稅只是工具,不是目的,美國了解很清楚,玩真的必兩敗俱傷。要達到目的,還是要找對方談,但這次大陸會更加謹慎,可能要川普承諾不再反覆,否則就別談了。
美國可能認為,WTO的貿易爭端解決程序冗長,且無法快速達到目的。但美國是WTO的主要創始會員國,中國大陸也是她支持入會的。作為世界貿易領袖,對本身的貿易爭端,不訴諸WTO貿易爭端解決機制,而引用與WTO規則相違背的國內法判罰對方,就好像動用私刑一樣,不但得不到認同,同時也會讓WTO尷尬不已。其實對中國大陸的貿易操作方式有意見或不滿的國家,不只美國一個,但他們因不滿美國以貿易大國之尊,自己鬧事,使全球同受其害,而不予支持,甚至加入在WTO控訴美國。
由於全球化,供應鏈網絡遍及全球且相互重疊,蘋果鏈就有六百多個鏈鐶。供應鍵通常由終端產品的製造商當鏈頭,統籌鏈條的整合及協作,鏈頭有事,其他鏈鐶也必受影響,例如,假如要避開重稅制裁而採直接投資,供應鏈就可能變成短鏈,有些鏈鐶可能被剪掉或被取代。因此像美中這樣的貿易爭端,必須在多邊體制下來解決,即進入WTO爭端解決機制,讓調查小組查明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以及誰是誰非、誰有合法性及正當性,同時也能讓利害關係國有機會申請旁聽,了解實際詳細狀況
美國努力維護國家經貿利益,無可厚非,但作為全球貿易領袖,就好像擔任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一樣,有維護全球貿易秩序的任務,不但自己不能鬧事,而且還要讓利害關係國有機會參與,使資訊透通,俾能指導國內業者作供應鏈重組、投資規畫及風險管理,這應也是他們加入WTO的目的之一。假如美國捨此不為,則其世界貿易領袖的地位恐將動搖,這從此次G7高峰會議的氛圍中就可看出一些端倪。






派系及國會 正挑戰總統權威


2018-06-20 00:40 聯合報  鄭明德/台北城市科技大學企管系教授(新北市
蔡英文總統。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立法院臨時會正進行中,也排定幾項法案準備三讀修法。一切看似風平浪靜,但近期綠色背景機構的民調,顯示總統及行政院長的滿意度下滑,讓人憂慮此時的總統、行政院長還能推動法案?
總統的法案影響力趨弱,從去年初開始。二月執政決策協調會議停開後,開始出現派系及立法院主導法案的現象,這顯示黨政關係出現新狀況,派系及國會可以挑戰行政機關的政策立場,這是對總統或行政機關的制衡
一例一休案,林濁水曾批判蔡總統的主導,指其「黨政國會一把抓,黨團唯命是從,過度迎合」。該案施行後,賴清德是第一個表示反對的直轄市長;賴擔任行政院長後,更直指現行一例一休規定該修法。前瞻計畫案,林濁水批判「透過這種方式來拉拔支持度」,也被黨視為「民意的救命仙丹」蔡英文標榜其執政是「最會溝通政府」,但「對重大議題都想要不討論就趕快通過」,導致「救命仙丹」也失去作用。
公務員年金改革部分,原年改會、考試院及民進黨團法案版本中的重要規定,都被立委段宜康較嚴格的法案版本所取代。林濁水指「總統一再要求黨團不要把法律改得離年改會版太遠,總統甚至要求黨團在年改會版本上進一步稍加放水,但是綠立委還是挺住了。」
同婚案與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草案,立院黨團則擺明不處理,政院也索性不提案或遲遲未提。就過去經驗而言,這真是奇特的現象。行政院在重大法案缺席,其權威將逐漸被立法院所挑戰
根據學者研究,總統在行政院提案審查上扮演重要角色,當總統滿意度高,政院提案有較高的通過率。現在總統及閣揆的滿意度下滑,讓人憂慮此時的總統、閣揆還有能力推動法案嗎?司法修正案,立委有廿九個提案,其中眾多條文都挑戰政院版本。現蔡總統「表態支持」政院版本;政院以「不更動」自己版本為「優先原則」,試問這「表態支持」、「不更動」與「優先原則」,總統及閣揆如何堅持?
法案推動過程,最能準確看出當前民進黨政府的黨政互動。派系及立法院主導,總統及行政院長權威轉弱,此現象特別值得關注。






願景回響/幫河川上妝 不是真美


2018-06-20 01:11 聯合報  王賢文/文字工工作者(台北市)
台中綠川「醜小鴨變天鵝」,被官員譽為河川改造典範,但相關整治方法也引起學者討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聯合報系願景工程「找溪望.救水路」專題報導,凸顯河川的整治問題值得重視。
報導提到台中綠川、柳川的整建,把原本臭水溝似的河川,整治為「台版的清溪川」,美幻到成為年輕人拍照和打卡聖地,也成為各縣市整治河川模仿的範本。但整治方法也引起學者討論
筆者認為綠川、柳川現在的美,好像女人化妝過的美,而非自然美。筆者六十年前出生在台中,廿多歲才離鄉,印象裡的綠川、柳川還是溪水潺潺,兩岸柳樹搖曳的河川;我初中讀的國文課本,有一篇錢歌川寫的「新夏台中行」,還寫著綠川可以划舟哩。可見當初綠川的自然之美。
後來十多年,因大家亂丟垃圾,加上政府不當整治,綠川、柳川才變成醜陋的臭水溝。這兩、三年,雖以新的河川改造方法,讓綠川、柳川變成美麗觀景河川,但總少了生態自然風,何況美化也不過一小段而已,貫穿台中的兩條河川能整條都整治嗎?
河川整治應以恢復自然美最重要。到過京都的民眾,都知道京都和其附近河川,如鴨川、桂川、白川、宇治川等,都保持著自然樣態,也都相當親民;有些河川可以行船看景,有些還有「溪涼床」等的河邊木席,可以邊喝咖啡、吃料理,邊欣賞河景。
千年的古都,河川都這樣保持著自然之美台中以前素有小京都之稱,但把綠川、柳川變成人為美妝,卻也失去原來的自然之美了。不知整治河川者,有無從歷史角度去觀看?







當長照乍然降臨…謝謝你,照護員們


2018-06-20 01:14 聯合報  洪金鳳/行政人員(高雄市)
專家分析,老病人愈來愈多,而子女能自己完全照顧的人變少,看護愈來愈難找。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以前看到報章雜誌在報導「長期照護」,因為家人都健康,所以總覺得和它很遙遠,不會想有進一步的了解,直到今年年初爸爸中風,有了照護上的需求,我才開始接觸到「長期照護」的相關內容。
爸爸經過醫療救治,身體慢慢有起色之後,就移居至護理之家,接受專業醫護人員的照顧。以前我從來不知道醫護人員要為臥床病人處理哪些事項,爸爸住進去之後,從探視中,我才慢慢了解到醫護人員照顧這類病人的辛苦之處。
若病人臥床,行動無法自如,還有三管(鼻胃管、氣切管及尿管)的問題,照顧起來就更加辛苦,醫護人員要按時量測血壓、血氧濃度、體溫、傷口換藥,護工則負責病人餵食、抽痰、換尿布、翻身、拍背、洗澡,還要逗病人開心等工作。每次手拙的我,看到爸爸的身體在她們靈巧的手中,變得乾淨又舒爽,我就對她們佩服得五體投地,因為她們不怕髒也不嫌惡,雖然這是她們的工作,但能夠做得好、做得同理心,是讓我覺得最難能可貴的事。
病人臥床久了,器官感染的事會重複發生,有時候爸爸會突然發燒,或是像上回不小心扯壞尿管,引發血尿及肺部感染,也是急診室及病房進進出出的,多有賴弟弟和弟妹的奔走及看護無微不至的照顧,才讓爸爸身體病症危機解除,重新回到護理之家。
我和弟弟都在職場奮鬥,爸爸的住院照顧都需委請看護才能讓我們無後顧之憂,偏偏澎湖的看護及護理之家的護工人力都缺乏,因為這種辛苦工作很少人要做,所以這幾月爸爸能夠得到良好的照料,我除了感恩老天爺厚愛外,還要謝謝這群不畏辛勞,為他服務的醫護人員。






電玩成癮…當你用手機餵小孩


2018-06-20 00:55 聯合報  趙哲聖/開南大學資訊傳播學系助理教授(桃園市)
世界衛生組織(WHO)今年初將電玩成癮正式列為精神疾病,相關規定19日起生效。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從十九日起,世界衛生組織將「電玩成癮」正式列為精神疾病,呼籲各國提出成癮防治對策和相關規定而台灣雖已將電玩成癮視為精神疾病,但尚未有明確的施行細節
電玩從原本的掌上娛樂,透過網路連網、下載、積分、目標、升級,到獲利,使得電玩成為重大經濟產業和休閒活動;而成癮,是一種「強迫性熱情」,再加上商業物質操作和科技賦予生活行為「上癮」的本質,造成人們滑個不停的手指,操作著手機和滑鼠的普式準則。
這科技上癮的毒好解嗎?當電玩直播和手遊社群現象蔓延,我們該怎樣防微杜漸呢?
物質成癮與行為成癮,兩者之間的界線對玩不玩電玩的現代人來說,變得相當模糊。iPhone或Play Station推陳出新的科技玩物牽引消費者,而剛才過的大陸618購物節成交天價或年底熱鬧光棍節氛圍,都是想藉由購物上癮的設計,讓人類尋找快樂,轉化行為成癮,廣義的科技成癮,造成電玩成癮的基因
在關心電玩上癮的幼年或青少年族群時,父母或家人首先就要檢討自己的資訊行為。父母因為工作或娛樂,經常查看手機和平版電腦,對年幼的小孩來說,傷害很大。嬰兒或小孩,得不到父母關心目光,也會變得注意力差,更糟糕現象是父母丟下手機給小孩當「學習玩具」,以為手機中的卡通或歌謠能活化小孩教學。就這樣,科技的「原住民」們,早早跟著父母一起滑手機。公園旁被譏諷為喪屍的抓寶可夢群體,大人帶小孩,全民皆成癮。
世衛所列狹隘的電玩成癮,是在個人、家庭、社會、教育、職業或其他重要功能領域已面臨重大傷害,且至少持續一年者。而要避免這樣的情境,當事人若已經陷入無法停止不玩,就必須接受「斷網斷玩」的強制手段;但長期的防患未然,家人或同儕要能做到「動機式」的晤談,把成癮的好處和缺點一起攤開來和成癮者討論,轉移他們單向的注意力。
至於政府和社會面也該反思,當我們把所有光環都給了電競和電玩高手時,只強調產值或獎金上經濟面的結果,卻沒有在「電玩素養」上下功夫,以為玩得越久,就能出國拿獎金。
但令人憂心的是文化層面的難題,「遊戲化」早就從年幼教育融入科技載具,影視元素中電玩直播人口大增,手遊結合社群分享快感瀰漫,各種穿戴裝置,用步數積分拉著你我無法停止的目標設計,玩電玩的族群又是靠玩的過程建立虛擬的人際關係。破解成癮進行式的懸念,增加社會互動,才可能贏回自我的時間。







年年辦 全國美展淪學生美展


2018-06-20 01:02 聯合報  呂清夫/輔大應用美術系教授(台北市)
瑞芳高工製圖科高一女生鍾侑佑拿下2016年全國美展第一名殊榮。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近日國美館舉辦全國美展(簡稱國展),但是報章少見報導,顯示社會似乎不太重視,但是它卻每年都辦一次,其燒錢頻率可想而知,承辦單位更要年年疲於奔命。
其實它早在民國癌96年(二○○七年)就被教育部正式廢止,原因是「隨著民間美術活動的蓬勃發展,以及藝術表現之多元化,不論省展或國展,此種來自歐洲沙龍傳統的官方展覽和評選活動,近年來在美術界或一般文化界所得到的重視及影響力已經大不如前。」(民國98年(二○○九年)文化部《大百科全書》)。但是沒想到,民國100年(二○一一年)國展竟然死灰復燃,而且越辦越密,改變以前三年才辦一次,現在主導者變成文化部,但與《大百科全書》所言豈非自相矛盾?
我們也知道,一下子省展或國展全沒了,難免缺乏存在感,但是台灣的文化經費有限,不必因為一年一度的省展被廢止,就把國展改成每年都辦。花錢就要花在刀口上,所謂「刀口」就是指它的成效,例如八十年代北美館隔年舉辦的《新展望》在展出之後,出現了不少大咖藝術家,如莊普、賴純純等多人其後都成了藝壇的重鎮,反觀國展,幾乎成了學生美展。
兩岸都有國展,國民政府首次在民國18年(一九二九年)於上海揭幕,民國38年(一九四九年)搬到台灣,但是自從被教育部停辦之後,大家現在也搞不清楚是第幾屆了。
也在民國38年(一九四九年),大陸舉辦了第一屆國展,原則上五年一度,第六屆民國74年(一九八五年)在北京中國美術館展出以後,竟然招致了藝術家們的不滿,發表在民國74年(一九八五年)《美術思潮》座談會中,中央美院師生,尖銳批評了當時重題材、輕形式的傾向。
這就是「八五新潮」,也是八十年代中期大陸出現的一種美術運動,當時的青年不滿於藝壇的左傾路線,厭煩了樣板畫的老氣,卻要從西方現代藝術中尋找新的契機。八五思潮也沒有立足於道統,甚至是一個「全盤西化」的運動。這個運動先後孕育了被稱為F4的四大藝術家,其中張曉剛的一件畫作賣到七千四百萬台幣。岳敏君的作品還登上紐約《時代週刊》的封面。這個新潮更催生了高名潞等評論家,他後來總負責的「八九大展」被認為是大陸當代藝術史上最令人激動的藝術運動,他大量推出了觀念性的作品,使大陸的現代藝術拉入了國際視野
不僅如此,民國88年(二○○九年)大陸的國展還設立「理論評論獎」,要鼓勵美術理論、美術評論的專業就像醫學上除了臨床醫學之外,基礎醫學同樣重要。民國103年(二○一四年)大陸又有人在討論,國展畫作出現很多大同小異的問題。在評委的人選上,更有人提出諸多質疑,大家反對觀點老舊的評委,因為他們永遠阻礙藝術的發展
相比之下,上述的新潮與質疑在台灣完全看不到,理論評論人也任其自生自滅,只有國展的評委私下告訴我,一年辦一次實在太多了。

葉丙成/政府,請正視台灣教育的關鍵時刻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葉丙成/政府,請正視台灣教育的關鍵時刻
.陳立恆/一人一點光 照亮台灣走進世界的路
.盛治仁/金州勇士的冠軍文化

.王健壯/大法官視憲法崩於前而不急
.方祖涵/水滴魚經典籃球賽
.黃介正/美朝峰會後的兵推想定
.高朗/抓住世人心理的川金會
.趙春山/「川金會」柳暗花未明
.王正方/這裡還有「民國範」嗎?
.李清志/網美的品格

.薛承泰/壞壞壞,連三壞後的關鍵一擊
.葉銀華/金融科技要加把勁
.馬凱/猛醒吧!台灣
.嚴震生/美國紅州反對同性戀領養子女
.周行一/欣賞別人的快樂
.林中斌/北京專權 窒息創新 前景看衰?
.盛治仁/害怕做決定 就是最糟的決定

.王健壯/這樣的兩岸 這樣的政府
.洪蘭/捐WHO百萬美元 不如加強自殺防治
.方祖涵/關不住的網路大






葉丙成/政府,請正視台灣教育的關鍵時刻


2018-06-19 20:28 聯合報  葉丙成(作者為台灣大學電機系教授)
教育部協作中心規畫委員、桃園大園高中校長朱元隆透露,108新課綱的配套「課程計畫平台及校務行政系統」,規畫了一年多,卻讓不懂系統設計的人,亂刪重要的課程總表,用舊架構思考新系統,導致課程代碼繁多。圖/截自朱元隆臉書


台灣的教育,目前正面臨關鍵的時刻。但種種現況,令人憂心。
根據OECD的調查,各國都看到接下來世界將有劇烈變化。因此民國97年(二○○八年)以來,各國都不約而同戮力於教育改革,推動以核心素養為主的教育。所謂的核心素養,是指「一個人為適應現在生活及未來挑戰,所應具備的知識、能力與態度。」在這樣的趨勢下,台灣在幾年前也開始規劃十二年國教新課綱。原訂今年上路,但因不及而延到明年。
相較於廿年前的教改,此次最大的不同在於:當年教改是台灣內部自發的改革,但這次以素養為主的教育,卻是全球都在積極推動的換言之,若新課綱無法如期上路、落實,台灣的教育將跟不上全球腳步尤其在高度全球化的時代,我們下一代無法迴避與全球的競爭。當我們教育跟不上別人腳步、沒幫孩子培養出適應未來挑戰所需要的素養,他們將很難在全球化競爭的世界立足。
然而,新課綱若仍依循過去教育政策由上而下的推動模式,改革將很難落實。過去由上而下的政策推動,因為追求成果的速成而有許多評鑑視導,造成基層老師苦不堪言。許多的改革到後來最後都流於應付。這次新課綱的推動,必須要讓老師發自內心願意作改變,才有可能成功落實。
何其有幸,剛好在四年前,台灣出現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教師自主改變浪潮。從翻轉教學開始,各地優秀老師紛紛開發出各種傑出的教學法。在假日舉辦大大小小的自辦研習、共同備課,許多老師都開始動起來。
這種遍地開花、教師自發地提升教學的風潮,在台灣過去前所未見。這股由下而上、教師自主改變的浪潮,恰恰為新課綱帶來了極大的動能。許多來自基層的老師、主任、校長,都跳出來熱血推動新課綱的落實。
不過就在新課綱明年即將上路的關鍵時刻,政府對於教育的態度,卻讓許多關心台灣孩子教育的夥伴十分憂心。在潘部長辭職後,大家最擔心的便是繼任者是否對新課綱有足夠的了解?是否有推動的決心?是否了解基層教師夥伴在這些年來所做的努力?是否有能力說服對於新課綱極端不了解的大學端配合改革?很遺憾地,這種種的擔憂都成真。繼任者對這些議題都沒有足夠的認識,甚至也沒有足夠的時間來認識。四十天旋即辭職,教育部至今仍無部長。
眼看著全世界教育改革如火如荼、對岸的素養教育及大學三+三新高考制度也開始上路。我們新課綱卻在部長更迭之際,傳出可能再延後的風聲,這讓人非常憂心。台灣教師由下而上匯集自主改革能量,非常不容易。新課綱若不能一鼓作氣推動成功,一旦能量潰散,大勢將再難挽回。
現在正是台灣的教育能否蛻變成功的關鍵時刻。我們呼籲政府,請務必把孩子的教育擺在第一位,也請正視全台教師自主改變的動能。一旦錯過契機,台灣的教育將再次淪為升學考試為主的填鴨教育,成為一灘死水。
什麼東西再重要,都不會比我們下一代孩子的教育更重要,不是嗎?

名家觀點/大象打架…盯二個關鍵時刻

名家觀點/大象打架…盯二個關鍵時刻


2018-06-20 01:21 經濟日報  李淳(本文由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A中心副執行長李淳口述)
路透

美中貿易摩擦持續升溫,兩隻大象打架,勢必殃及全球經貿情勢,不可不慎。由於美國總統川普性情反覆,政策方向難以捉摸,或許可先密切留意7月6日、11月中旬等二個關鍵時刻,雙方貿易爭端的戰局走向與實際影響會較明朗。
觀察雙方提出的制裁清單,相對於美國集中在高科技產品,中國大陸的反制則以農產品為主,這也反映出雙方的終極目的。以美國而言,就是為了抑制中國透過各種不公平的手段,達成「中國製造民國114年(2025)」產業升級的目標;中國則是希望增加川普面對國內的政治壓力,正值美國即將迎接11月的期中選舉,內部利益團體施加壓力,可能迫使川普改變政策方向。
根據美方的說法,清單中三分之二的產品制裁將於7月6日生效,也就是說,仍有超過二周的時間可以談判磋商,端看中國是否釋出善意,藉此改變美國立場。
美國這次制裁清單包山包海,不僅衝擊中國本身,包含台商在內於中國生產製造、出口至美國的外資都將受到影響,確實可能造成全球市場秩序混亂,也會墊高美國企業進貨成本。
對於台商而言,應了解有多少產品是為了因應中國內需市場?又有多少產品是以出口美國為主?目前還沒有這方面的統計數據,在資料不足的情況下,實在不容易評估美中貿易戰對我們的實際影響。
然而,危機就是轉機,倘若樂觀看待,台商在過去五、六年間,逐漸調整以中國內需市場為主,受到的衝擊自然較小。另一方面,也有機會奪回過去在美國市場失去的市占率,當然,南韓、墨西哥與其他東南亞國家也多做此想,我們能否把握良機,仍待觀察。
比較令人憂心的是,這很可能只是美中貿易爭端的序幕,未來衝突可能持續擴大。因為美國所提出的要求,並非中國在短期之內可以應允的,例如取消民國114年(2025)中國製造大規模補貼,除了中國本身產業政策需要大幅調整,也需要回應國內民族主義的壓力,如何找到既可回應美國,又能安撫國內情緒的平衡點,考驗著北京當局的智慧。
此外,川普態度難以捉摸,也許前一秒還在談和,後一秒就翻臉不認人,例如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5月中旬訪美磋商貿易問題,當時他解讀美方釋出的態度,雙方不會互課關稅,貿易戰也不會開打。言猶在耳,才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如今雙方已經箭在弦上,戰局一觸即發,因此在7月6日制裁生效以前,仍有太多變數與不可預測性。
另一關鍵時刻,在於今年11月的美國期中選舉,由於目前已經進入「備戰模式」,無論是民主黨或共和黨,均著眼於能否爭取更多選票支持。倘若屆時共和黨成功保持國會多數的局面,川普可能維持現行強硬的立場與做法;但若最後由民主黨取得多數,川普施政必然受到相當程度的制肘,無法隨心所欲,必須考量決策能否獲得國會支持,氣焰或許會有所收斂。
雖然美國期中選舉結果無法全面反映川普全球經貿政策的成敗,但絕對是影響美方決策的一大因素,所以從中國角度來看,現階段可能採取以拖待變的做法,等待川普政府「期中考」成績出爐,才會明確決定要以何種態度和立場回應,屆時對於台灣與全球情勢的影響將更清晰,就讓我們拭目以待。

李淳

專長為WTO及服務貿易法、兩岸及區域經濟整合法制、經濟管制與競爭政策、數位匯流政策。台灣要闖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李淳認為要敢碰深水區(敏感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