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9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從日本稻米出口 反思台灣政策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聯合報黑白集/憲法權利撞上憲法價值
◆  聯合報社論/全球都喊危險,只有台灣社會無感
◆  經濟日報社論/從日本稻米出口 反思台灣政策






經濟日報社論/從日本稻米出口 反思台灣政策


2021-05-09 00:23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圖/斗南農會提供)


農業長期被認為是「勞力密集」的產業,所以會由勞動力相對豐富的開發中國家擁有「比較優勢」,能以較低的生產成本來出口獲利。但這種觀念卻被勞動力相對稀少的美國在小麥、玉米的競爭優勢改變了因為美國用大量的資本取代勞動,也就是以高度機械化的作業獲得生產力優勢,居然成為全球最大的農業出口國

高度機械化的農業,通常伴隨著一個條件,就是要有相當大的土地資源,才能方便機械化作業;土地資源有限的國家,無法進行大規模機械化種植,自然難以獲得資本密集優勢,所以即便是資本豐富、但土地有限的國家,農業還是難以成為優勢產業。但這種觀念卻因荷蘭這個資本密集、土地不大的國家,卻能出口大量花卉而受到衝擊荷蘭一年出口花卉100億歐元,約合新台幣3,000多億元,近半數是鬱金香,花卉不僅是出口重要項目,也是荷蘭發展觀光的一大助力,每年大批國際旅客去荷蘭,就是要觀賞美麗的鬱金香

若產品品質特優,則生產成本再高,還是可以有競爭優勢。日本高級水果和乳品,不僅是台灣市場上受歡迎的產品,也成為國人赴日旅遊參觀和消費的對象。至於日本稻米,近來更成為熱門的出口品項,超乎許多國人想像日本經濟新聞日前報導了這個現象,值得台灣負責農業發展的官員和企業關注,並從中獲得一些啟發。

日本稻米出口在民國 96 年(2007年)時僅有940噸,但民國 109 年(2020年)已來到2萬噸,數量增加了20倍;同期金額也由5億日圓竄升到53億日圓,增加十倍左右,日本政府更規劃在民國 114 年(2025年)達到125億日圓。進口日本稻米的前三名是香港、新加坡和台灣(約 2,000 噸),基本上供應製作壽司、飯糰等以高級米飯為材料的日本料理店和迴轉壽司店。日本去年對中國的出口約 1,000 噸,還在迅速增加中,成為日本推動稻米出口重點地區。

日本推動稻米出口的策略,是以全球有眾多日本料理店的國家為對象;日本農業新聞報導,因北美地區日本料理店已達 2.5 萬家日本農林水產省日本米及有關食品出口促進協議會合作,於美國夏威夷和加拿大溫哥華等地舉辦日本米和日本酒品嘗的宣傳活動。日本農水省不只辦理品嘗活動,也為海外日本餐館設立採購日本產出食材的網站,方便日本料理店採購食材,也促進日本農產品出口,這當然也對日本餐館的進軍海外,提供了有力支持。

由於日本餐館近來在中國飛速成長,民國 106 年(2017年)達到 4萬家,是海外日本餐館最多的地區,日本當然不會忽視這個市場。民國 107 年(2018年)日本外務省在北京和上海舉辦日本食品宣傳周,除了在飯店提供日本米特別菜單和烹飪方法講解外,也和中國知名媒體、網紅合作,強烈發送活動消息。另外,日本農協也和電商阿里巴巴合作,加強日本越光米的網路銷售。由於中國大陸富裕人口急速增加,對精緻產品的需求愈來愈高,日本對於稻米在大陸的銷售,充滿樂觀期待,有計劃地透過良好配套,全面性地攻占大陸高端市場。

台灣米生產成本每噸約 1,000 美元,民國 106 年(2017年)出口大陸 620 噸,每噸均價 3,300 美元,和日本出口均價 4,625 美元相差不算太大,相當有潛力。但民國 107 年(2018年)大幅增加到 2.7 萬噸,均價卻降到 550 美元,民國 109 年(2020年)更降到 407 美元;原來是政府購買公糧後再低價傾銷中國市場,但不如此台灣米倉早已爆倉,無處存放公糧。反觀日本去年出口均價高達 2,500 美元,為台灣六倍以上;但其實台灣去年銷往香港的稻米均價 2,336 美元,幾乎等同日本同年出口均價。

看看日本再反思台灣,稻米的生產和銷售政策是該徹底檢討、翻新了














聯合報社論/全球都喊危險,只有台灣社會無感


2021-05-09 03:02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最新一期「經濟學人」封面故事稱台灣是全球最危險的地方,建議美中努力避戰。記者曾學仁/攝影


英國《經濟學人》封面故事指出,台海是全球最危險地方;報導引述剛卸任的美軍印太司令戴維森所說,中共最快可能在民國 116 年(二○二七年)侵台;一旦引發美中戰爭,將帶來災難性後果。從上月美日峰會到近日 G7 外長會議,也都罕見地關切台海和平穩定,顯見台海情勢之嚴峻。

平心而論,台灣民眾對相關論述並不陌生,外媒只是再次點出社會大眾已經習慣的現狀;而國際社會對台海和平的關切,或被引導為台灣外交捷報,或被誤導為台海安全保障。於是全球都喊危險,只有台灣社會無感。各界對如此反差作了許多分析,但這種宛如燕雀處堂,自以為安,不知焚禍將至的麻木,除因蔡政府大內宣奏效外,也必須歸責於政客及意見領袖的操弄。

華府、北京、台北的領導人,應該沒有任何一方希望戰爭。然而中國大陸崛起,不可避免與美國爭雄。共軍機艦進出第一島鏈,在台灣周邊操演,已經成為常態。衛星照片或雷達航跡等資訊容易取得,過去僅有決策菁英得知的軍事動態,往往很快被攤在社群網路上任由大眾解讀,導致問題複雜化

在劍拔弩張下,意外與誤判的可能性升高。雖然美中對立,但彼此仍有對話管道,第一線海空兵力也設置海上意外相遇準則等規範。反觀兩岸對話機制早已停擺;蔡總統上任不久發生的雄三誤擊事件,正顯示這種風險:倘若飛彈意外命中的是陸籍船隻甚或共軍艦艇,後果不堪設想。但五年來的局勢發展,彼此缺乏溝通管道,甚至充滿猜忌與惡意,這才是最大危機。

對於《經濟學人》的警告,蔡總統稱政府絕對有能力管控風險。然而除了兩岸缺乏溝通與互信,我方是否具備足夠硬實力作為維繫安全的底氣?近兩年台灣成為美中對抗棋子,美國對台軍售善門大開,甚至不乏主動「」裝備之例。先進武器到手固值欣喜,卻也造成龐大預算壓力。諷刺的是,蔡政府每以軍購武獲大作內宣,配上「重層嚇阻、灘岸殲敵」等台詞,彷若築成銅牆鐵壁,卻渾然不覺大陸民眾隨便一艘橡皮艇就輕鬆突破重層防線,連續搶灘登岸

更嚴重的是人力問題。國軍轉型募兵數年後,常備兵力終於達到編現比九成的十七萬「及格」標準。倘若兩岸爆發戰爭,此一數字明顯不足,被高度期待的後備動員,在義務兵役剩下四個月之後,已淪為空殼美方注意到此,向我方施壓政府大張旗鼓調升後備系統在國防部內位階,卻不敢直面現行兵役淪為虛應故事,不僅無法培養戰鬥人員,反造成國防部沉重負擔的根本問題

尤其糟糕的是,綠營對於中共擴張的反應,不是戒慎恐懼,而是火中取栗,訴諸仇中情緒蔡政府的內宣,藉著強調對岸的邪惡,讓民眾厭惡在野黨,更營造一種全球挺台灣的氛圍,似乎只要戰端一啟,八方來援,台灣就可坐看美軍把解放軍打趴。綠媒、網紅等也發表各種共軍不堪一擊的論調,不管是為蠱惑選民或賺取網路流量,挑釁中國成了綠營賺取紅利的無限卡

民初兵學大師蔣百里的名言,「生活條件戰鬥條件一致者強,相離者弱,相悖者亡」。維護民主生活,是台灣絕大多數人的共識。面對中共壓境,必須尋求對話,避免仇恨與誤解使局勢惡化;對內則須強化備戰,減少對方動武的可能。然而當今局面卻背道而馳執政者一方面營造敵對氣氛,另方面又為討好選民,恣意讓生活條件與戰鬥條件背離。如果台灣是全球最危險地方,其危險首在內部。













聯合報黑白集/憲法權利撞上憲法價值


2021-05-09 03:02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原住民狩獵釋憲案大法官宣告部分違憲。聯合報系資料照


原住民王光祿等因狩獵遭判刑聲請釋憲,掀起一場原民狩獵文化保育野生動物孰輕孰重的論戰大法官雖作出第八○三號解釋試圖找出平衡點,但從原民的失望來看,仍待化解與沉澱。

本次解釋重點為,限制原民僅能使用自製獵槍雖合憲,但對原民保障不足;原民除可因傳統文化、祭儀捕殺野生動物,也擴及自用及分享親友,但獵捕保育類野生動物仍然違法

在這場原民狩獵文化與環境生態保護的戰爭裡,原民認為兩者並不衝突,原民文化族群認同生態保育換不來的;大法官則強調兩者應該並重,但原民狩獵即使限於非營利自用之需,仍會對野生動物,尤其是保育類野生動物造成相當大危害。

原民的失望不難理解,但此號解釋的意涵也值得深思:大法官言明「憲法保障…原住民從事狩獵活動的文化權利」,即顯示對原民傳統生活文化的重視,但也同時宣示了保護保育類野生動物是憲法保障的重要價值。憲法權利撞上憲法價值,恐怕就不可能再享有百分百的保障

原民文化權利動物保育價值不該只有「對撞」一種結局。現實上,許多藏在山產店裡的野味,恐有逾越自用範圍之嫌。如能讓更多原民認同狩獵者可以華麗轉身為保育動物捍衛者,這將是台灣山林一道多麼優美的風景線


名家縱論/小心通膨就在你身邊\星期透視/防杜黑幫應從制度著眼

◆  畫中有話/要讓每個世代「有感」
◆  名家縱論/小心通膨就在你身邊
◆  大屋頂下/出口或囚室? 中共九二共識兩手策略
◆  星期透視/防杜黑幫應從制度著眼
◆  「我就是大人!」 刷存在感?
◆  多做有意義的陪伴
◆  溫馨佳節不忘被家暴婦女
◆  孝順媽媽只在母親節?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名家縱論/小心通膨就在你身邊


2021-05-09 02:56  聯合報 /   林祖嘉(政大經濟系教授)
今年4月消費者物價指數較去年同期上漲2.09%,突破2%警戒線。(本報系資料庫)


日昨,主計總處公布四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較去年同期增百分之二點○九。主計總處認為,因去年同期基期低的關係,且其中因油料價格上漲百分之四十八,加上娛樂服務費上漲百分之四,兩者合計占CPI上漲七成多,認為這只是短期現象,不必太擔心。

問題是,現在物價上漲真的只是短暫現象嗎?如果看看近期國際物料價格變化,及世界上其他國家近期物價變化,或許對台灣通貨膨脹就不會那麼樂觀。尤其是,美國和韓國四月CPI也達到百分之二點六和百分之二點三,其他國家未來可能也類似,值得注意。

去年新冠爆發以來,經濟情勢變化快,先是各國封城鎖國,消費大減,使去年全球GDP下跌百分之三點五,貿易量減少百分之九。但今年來,多國施打疫苗,預期經濟應會大反彈,國際貨幣基金年初預估,今年經濟成長率可達百分之五點五,貿易量則回到百分之八點三。大幅反彈代表短期需求大增,就可能形成「需求拉動的通膨」。

尤其是,為紓解疫情對經濟衝擊,美日歐盟等紛採寬鬆政策,包括美、日寬鬆貨幣(QE)政策。大量貨幣供給,可能造成通膨壓力。到今年三月為止,美國貨幣供給月平均成長率,高達到百分之二五四點八!日本也有百分之十一點五,我國情況好很多,但同期間貨幣供給增加率也達百分之十二點一。

另一方面,先進國大幅擴大財政支出,刺激經濟。去年川普推二點三兆美元紓困方案,拜登上任後更有過之而無不及,先通過一點九兆紓困方案,又推二點二五兆擴大基礎建設方案,稱「美國就業方案」,後續還會推一點七五兆「美國家庭方案」。現在美國GDP總量約為廿一兆美元,三月時美國累積財政赤字已達到其GDP的百分之一二九,未來加上上述三項支出,國債負擔將高到令人擔心。

大量貨幣與財政寬鬆政策,雖然短期內對美國經濟產生正面拉抬作用,但需求快速增加,如果供給跟不上,是否會造成通膨壓力?如果全球都採這種擴大需求方式,是否會造成全球性通膨?

其實,今年全球經濟反彈以來,我們已看到一些國際性物價上漲趨勢。比方說,機票與海運價格大漲,台灣幾家海運股價一飛沖天,就是最好證明。另外,四月國際糧食價格指數比去年同期漲超過百分之卅,糖價上漲超過百分之六十,芝加哥近期玉米期貨價格更是超過百分之一○八;另外,四月國際鋼價和銅價與去年同期相比,漲幅為百分之一二○與百分之八十七。這些重要原物料價格大漲,因國際企業預期反彈,大量備料而拉高。台灣絕大多數原材料來自國外,原料價格上漲,增加廠商成本,推高產品售價,也將造成「成本推動的通膨」,或是「輸入型通膨」。

雖然說這看起來只是一、二年內短期混亂現象,但從長遠角度看,一方面美元數量大增,同時因為美國國債數量太大,聯準會可能不容易以升息方式減少貨幣供給。因三月初美國國債數量達廿八兆,如果聯準會提高百分之一利率,將使美國政府每年利率負擔增加二千八百億,將對財政造成壓力。因此,未來低利率在美國可能會是常態,在美元長期疲軟情況下,原物料價格長期走揚,到時全球性通膨可能也會成常態,政府與企業都需小心應付。










星期透視/防杜黑幫應從制度著眼


2021-05-09 02:49  聯合報 /   楊泰順(文化大學政治研究所教授)
蔡英文總統5日公開道歉,表示民進黨未來將落實「排黑條款」。聯合報系資料照


黨內重要幹部「黑底」曝光,民進黨的整體形象,在過去一周受到輿論與反對黨嚴厲質疑。身兼黨主席的蔡總統,面對民意壓力,不得不公開向全民表示歉意,並誓言將「親令落實排黑條款」,嚴格審查新進黨員。

黑道漂白,或縱橫政壇,非始於民進黨執政;過往國民黨當家,黑幫參與政治的運作便時有所聞。歷經卅年,兩黨政治人物為此道歉不知凡幾,根絕保證也重複多遍,但除了藍綠底色不同,政壇黑影幢幢,改變似乎不大。蔡總統再次作保證,很少有民眾會相信民進黨有可能將黑道隔絕於政壇。

黑道參政,台灣並非民主國家的特例,但要像台灣縣市議會這般猖獗,甚至從政後,仍然明目張膽與幫派往來,倒不多見。問題根源,其實不在主政者排黑決心,而是制度的瑕疵能否改正。制度不變,主政者就算有心排黑,黑道力量還是可能再次滲透,畢竟真正徹底的排黑,主政者也會擔心傷到自己的筋骨。

政治學者常言,憲法決定政府組織,選舉法規則決定誰來操作政府。台灣黑道活躍政壇,其實與選舉法規有莫大關聯。自實施地方自治以來,縣市鄉鎮層級政府便以「不可移轉單一投票制」選舉民代。依此制度,一個選區平均可選出多位民代,但選民只有投一票權利,得票最多前幾名便當選。以雲林為例,一個選區平均選出約七位縣議員,候選人只要取得一成左右選票,約五千票,便足可當選議員。

只要掌握一成選票便可成議員,對許多掌握資源的不肖分子誘惑,當然不小。尤其民間組織內聚力不強(除過去國民黨掌控的農漁水利會),黑道只要串聯宮廟,便不難進入政治廟堂。當選後取得政治奶水,耕耘基層若見成效,不難由黑洗白自成一股勢力。

政黨以其廣泛包容力,過去還能有效壓制地方勢力。但自民主化以來,各方訴求黨內民主,地方所掌控的基層選票,反而成了上位者掌權的法理基礎,無論是在野黨或執政黨,對基層黑道抬頭,均只能抱著視而未見的鴕鳥心態,直到事態發展到必須處理。

根絕這些民主病灶,顯然只有兩個途徑。一是將基層選舉改為西方的單一選區制,分割後的選區就算當選票數與現制相同,但得票比例卻大幅提高到五成,使得候選人形象將更為重要。台中顏家過去在複數選區攻無不克,但在單一選區立委選舉卻敗給一個政治新人,何以失蹄值得深思。

此外,政府也可以思考,採納多數歐洲國家採用的比例代表制。選民投票如果是選黨而非選人,黨領袖當然會更在意黨的整體形象,不待民意壓力便會主動努力排黑,否則因此敗選,領袖須下台負責。台灣目前雖設有不分區席次讓民眾投政黨票,但席次比例僅占三成,遠低於德國的五成與日本的四成,無法對政黨領袖構成有效鞭策。

台灣目前基層選舉制度,很少國家在主要選舉中採行,顯然弊端已廣為熟知。在人民聽過太多改革宣示後,政治人物是否應該由制度面提供民眾更大的改革保證?












大屋頂下/出口或囚室? 中共九二共識兩手策略


2021-05-09 02:52  聯合報 /   黃年
中國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今年3月重申「一個中國」和「九二共識」的對台方針。新華社


綠營及藍營,皆有許多人想把「九二共識」甩掉,卻是莫可奈何。原因是中共不肯丟掉九二共識,台灣就不得不面對這「未完成的答卷」。

中共不丟九二共識,至少有兩個原因:

一、自二○○五年連胡會以來,九二共識就是中共的兩岸論述主體,十八大以後且正式進入兩會報告,習近平並說過「九二共識是定海神針,沒有了就地動山搖」之類的話。事關威信,總不能山沒搖地沒動,九二共識就先消失了。

二、「共謀統一/一中原則/一中各表」,是九二共識「三元素」。其中,「共謀統一/一中原則」中共在什麼地方都能說,但「一中各表」只有在「九二共識」裡面才有。中共丟了「九二共識」,就也丟了「一中各表」;沒了「一中各表」,台灣就沒有出口,兩岸關係就絕無回復的可能性。反過來說,民進黨要甩掉「九二共識」,其實就是要丟掉「一中各表」。中共如今警覺這個出口萬萬不能堵上,所以「九二共識」不能丟。

面對九二共識,中共進退兩難,因此出現了兩手策略。一手是設法開闢「出口」,將台灣引回「一中各表/求同存異/擱置爭議」。另一手是民進黨若仍抵拒九二共識,作繭自縛,中共只要逆向操作,抓緊九二共識四字不放,就能使九二共識成了民進黨自囚的囚室。如此就成了進退兩可。本文嘗試談一談中共這兩手:

一、將九二共識當作出口:整個胡錦濤時代,皆可見到「出口論」。當時中共主張「求同存異的九二共識」、「求同存異是九二共識的真諦」。中共說的「求同存異」,就是馬政府說的「一中各表」。這就是九二共識的出口。

但是,到了蔡英文執政,中共不但壓制台獨,且也將「一中各表」列為禁忌語,不再提「求同存異的九二共識」,而改稱「體現一中原則的九二共識」,至「元二談話」又變成「共謀統一的九二共識」。出口堵住,遂形成今日變局。

如今,中共正在「搶救九二共識」,例如在對台論述下架了「一國兩制」,並重申「對於一個中國的涵義,認知各有不同」(一中各表)。在在可見,中共已經警覺,正在試圖回復九二共識的「出口」。

現在,民進黨已經不說「根本沒有九二共識」,而稱九二共識已被「加註」,或「九二共識沒有一中各表,沒有中華民國存在的空間」。這意思是說,如果要回到「九二共識」,那麼就先要回到「一中各表」。

可見,雙方都知道,九二共識的出口在一中各表。若連「一中各表」都沒有,就更別談「一中原則」及「共謀統一」了。

倘若雙方的爭議是在「一中涵義認知不同」,則其實中共已經給了「出口」。只是中共說不出「一中各表」四字,而民進黨則對中共種種「脫加註」的表態假裝看不懂。

相對而言,陸委會自邱太三接手後,也一再表述「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處理兩岸關係」、「尊重一九九二年兩岸會談…秉持求同存異思維…達成若干共同認知與諒解的歷史事實」等等,但是民進黨自己也說不出「一中各表」,也說不出「憲法一中/一國兩區/九二共識」等潛台詞,所以中共也佯裝看不懂。

也就是說,中共與民進黨雙方,其實都在嘗試為對方開一出口,但迄無一方從對方的出口走出來。

二、將九二共識視為囚室:如果民進黨能回應中共的「脫加註」,且北京也願表達對邱太三「潛台詞」的理解,則雙方就有可能找到出口。但是,如今卻是明知對方在文字及語言上皆有迴旋的困難,卻仍不肯鬆手;這非但是讓對方沒有出口,其實也是各自作繭自縛。這固然對中共欲緩和兩岸關係不利,但對於民進黨來說,九二共識也就成了自囚的囚室,而這也許正是中共的另一手策略。

只要中共不丟掉九二共識,歷史的這一頁是翻不過去的。亦即,使民進黨以「九二共識」自囚,無法脫身,其實是中共所樂見,亦是中共反向操作的設定。

九二共識究竟是出口或囚室?因此成為民進黨面對的選擇。

民進黨的根本心結在台獨。如果是走中華民國路線,則當然應力爭「九二共識/一中各表」,視九二共識為出口。民進黨今欲向中共力爭「九二共識沒有一中各表,沒有中華民國存在的空間」,那麼,民進黨為何不先明明白白回到中華民國,回到一中各表?

民進黨自囚於台獨,因此才會自囚於九二共識。

本文希望,中共及民進黨皆能以「求同存異」為雙方在九二共識的出口。中共勿將九二共識設想為使民進黨自囚的囚房,民進黨更不要用九二共識作繭自縛,而要力爭「九二共識必須包含求同存異的一中各表」來破繭而出。

本文認為,只要中共能解釋民進黨「九二共識沒有一中各表,沒有中華民國的空間」的質疑,民進黨即應設法從自己闖開的「求同存異/承認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中走出來。民進黨若能爭到「一中各表」,就是為台灣及兩岸立了大功,因為中共也需要「一中各表」這個出口。

中共則應回到「求同存異的九二共識」,及「雙方各自相關規定(憲法體系)符合一個中國原則」(憲法說)。因為,中共反台獨,那是反獨派;但若反「求同存異/一中各表」,那是反中華民國,反二千三百萬台灣人,不能「心靈契合」,兩岸均無出口。

這個出口,萬萬不能堵住。

問題可能卡在文字上。例如,民進黨若說「尊重一九九二年兩岸會談求同存異達成若干共同認知與諒解的歷史事實」,中共就不用非要逼出「九二共識」四字。又如,北京既已一再重申「對於一個中國的涵義,認知各有不同」,並對台下架了「一國兩制」,民進黨就不必再說什麼「被加註」。重要的是先解開心結,嘴巴上不必強人所難。

畢竟,二○一六年十二月,據信周志懷是傳達中共意念曾說:「九二共識的文字表述可被新建立的共識取代。」其實,現在雙方皆在嘗試找出可以取代的文字表述。

確實,如國台辦說,「關鍵是在承認歷史事實,認同核心意涵」。中華民國正是比「九二共識」更無可抹煞的「歷史事實」,因而「核心意涵」就是求同存異。如前文所述,胡錦濤時代就說「求同存異是九二共識的真諦」,當年的國台辦主任王毅應當還記得。

不必死抱幾個令對方不能迴旋的文字,抱櫝還珠。












畫中有話/要讓每個世代「有感」


2021-05-09 02:59  聯合報 /   記者曾學仁
記者曾學仁/攝影


少子女化衝擊嚴峻,為搶救「世界倒數第一」的生育率,行政院釋五大利多盼扭轉劣勢,再造人口紅利;但高房價、物價及低薪,讓年輕世代遲遲不敢生養兒女。

隨著社會多元化,根據政府統計發現,熟齡離婚率亦出現飆高趨勢;對高齡少子化問題叢生的台灣,無疑雪上加霜。提高生育率的前提,或是讓每個世代對未來生活有憧憬、有感,才是政府刻不容緩的重要課題。












「我就是大人!」 刷存在感?


2021-05-09 02:40  聯合報 /   黃聰哲/自由業(雲縣西螺)
蔡英文總統。聯合報系資料照


「這個家裡不是沒有大人,我就是大人!」小英在民進黨黨部主委會議喊話;「大人」一詞當然張力十足,沒人否認小英是大人,但從怒斥這個家裡不是沒大人,大人一詞是褒義還是貶義,應已明矣。

如果小英德位相配,黎民百姓應是奔相走告,何需怒斥?如派系傾軋,拉幫結派,不能以德服人,而以威勢逼人,腐自內生,黑由內向外暈染;令人驚訝由綠轉墨綠到黑,時間變化如此快速,讓「清廉、勤政、愛鄉土」招牌蒙塵。

先從心理分析,「我就是大人」是權力宣示。小英行事風格,自己權當主機角色,以命令主導分機,收割成果,若遇重大缺失,也可推諉避責。如今黨字尚黑,派系過度政治操作,為求選票不計後果,權力漸被浸蝕,最難堪的是被黑、黃、貪所染,是可忍,孰不可忍?

另一方面,民進黨內初呈腐敗現象,小英有危機意識,急呼她就是大人,宣誓權力存在感。

就現實政治而言,「我就是大人」是種封建家父政治觀念,且是一種極危險的政治意識。試想小英已集府、院、黨大權於一身,尚覺不足,還要嗆聲她就是大人,未來是否由集權更走向專政?在「小英大人」心中,人民頭家似乎已成歷史灰燼。

台灣已被視為「全球最危險的地方」,國軍不畏戰、不怕戰,最擔心的是主政者不知戰。「夫兵,猶火也,弗戢,將自焚也。」(左傳)戰爭猶如玩火,不知止戰,就會回燒自己。














多做有意義的陪伴


021-05-09 02:38  聯合報 /   張健常/環教志工(新北市)


閱名人堂讀到王文華送給媽媽的禮物,竟然是「洗頭」,極為尋常日常卻是某些臥床母親難得的奢侈,說是幸福嗎?又未免太廉價,但能換來媽媽滿足笑容,相信就是最好付出。想到數年來每天伺候失智老母,偕妻每天照料餐食飲水用藥就醫,陪同推輪椅散步是生活日常,偶爾還要應付精神狀況異常,付出何止「洗頭」一項?

少子化危機,如同海嘯般席捲而來,人口老化更是人人終將面臨的難題,趁行有餘力時做有意義的陪伴,及時行孝,勝過送禮物或去餐館一次性消費。












溫馨佳節不忘被家暴婦女


2021-05-09 02:37  聯合報 /   吳宏信/自由業(嘉縣水上)


今天母親節,是個溫馨的節日,或忘了躲在社會陰暗下被家暴的母親,也該是我們關心的對象。

擔任醫院志工十年,見到受暴婦女,多數遭丈夫拳腳相向,甚至被前夫施暴;鼻青臉腫、全身瘀青是常事;更惡質的還追到急診室,凶狠的模樣令人恐懼。

這種人是家庭惡霸,只敢「牛棚內惡牛母」,非男子漢大丈夫的行徑,令人不恥。

有婦人從年輕被打到老,主要是家醜不外揚,經濟受控制及維持完整家庭的假象,忍耐多年才到醫院驗傷並申請保護令,問她為何能忍受那麼久,她回答「已經習慣了」,讓人聽了十分難過,想不透她們是怎麼忍受過來的,或許是「為母則強」吧!

母愛世間最偉大,無私無怨的恩情,「高如須彌山,深過四大海」,為子女犧牲奉獻一輩子,理應受到尊重和保護,祈願天下慈愛的母親,在溫馨的家庭裡,不必擔心暴力恐怖,不需躲在黑夜飲泣,更不必憂心失眠,年年都過快樂的母親節。













孝順媽媽只在母親節?


2021-05-09 02:36  聯合報 /   卓瓊鈺/成大醫學院物理治療系副教授(台南市)


繁忙的五月課表提早結束,終於可稍微放鬆一下,但上課因示範一個跳躍動作,不小心拉傷足底筋膜,上完課趕緊貼上貼紮保護,幸好不需一跛一跛前往物理治療中心治療病人,不然就糗大了!

到了中心,學生問我要怎麼慶祝母親節,我的回答一如往常:到處餐廳都是人擠人,沒有必要去和別人普天同慶,破壞防疫。其實母親要的不多,如果周末起床要準備早餐時卻看到早餐已在桌上,下班回家本想整理髒亂的家裡,卻看到地板煥然一新,母親就會覺得心情很好。這種身為母親的小確幸,可能只有在母親節前夕看得到。

我在職業健康促進這門課,常會提到利用工作分析來避免職業傷害。母親這門工作,分析起來其實好像很簡單,其實必須身兼多職。包括保母、廚師、清潔員、司機,孩子長大了還要當家教,青春期有情緒困擾還要當心理諮商師。國內有研究計算出母親的工作如果是有給職,月薪大概是五萬三,比許多上班族薪水都還要高。對全年無休不支薪的媽媽,先生和小孩要多多幫忙且要心存感激,不是只有母親節一天才幫忙家事,家事本來就是全家人的事。

最近少子化議題很夯,大家都在討論為什麼女生不想結婚生小孩。其實女生為了媽媽這份工作真的要放棄很多,不管是學業上的更上一層,或是工作上的升遷,母親身分就像事業上的絆腳石(或是甜蜜的負荷),影響我們的職涯。

有次我很客氣地問一位來系上演講的男性特聘教授,怎麼有時間寫出這麼多論文?那位教授很誠實說:我花非常多時間在專業研究上,因此很感謝我的老婆,因為小孩都是她在帶的。同樣的事如果發生在女性研究人員身上,先生應該幫助有限;幸運一點的話,可能有阿嬤(另一位母親)當我們的救火隊。

我的研究專長有一部分是累積性傷害。母親的工作因為要育兒、做家事,很多是重複動作,再加上女生肌力本來就較男性弱卅%,所以母親很容易得到累積性傷害。因此,如果家人不要只有母親節的時候,才想到要幫忙,她就不會因為重複的傷害而造成身體痠痛或提早退化。母親其實很容易因為貼心幫忙而感到滿足,好好呵護你的母親,不論你長到多大,只要還有母親在,你就永遠是母親的寶貝,而母親也會永遠做你的後盾。


嚴震生/黑道與政治:甘迺迪政治遺產汙點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嚴震生/黑道與政治:甘迺迪政治遺產汙點
◆  王文華/母親節的禮物
◆  洪蘭/要讓人聽見台灣 就聯想到幸福
◆  盛治仁/愛其所擇 別高估成功的希望
◆  楊志良/1450萬碎!
◆  薛承泰 /嗶!半票
◆  方祖涵/九十六勝的變與不變










嚴震生/黑道與政治:甘迺迪政治遺產汙點


2021-05-09 02:45  聯合報 /   嚴震生(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員)
美國前總統甘迺迪。 美聯社資料照


台灣近來最夯話題,莫過於執政黨與黑道扯不清關係。大部分歐美國家,黑道直接參與或介入政治情況,並不多見(義大利例外)。不過,美國人氣極高的甘迺迪總統,事實上他能夠當選,就存在和黑道或組織犯罪脫不了關係事實

年紀大一些的讀者,或許還記得好萊塢曾有個能唱能演的男團鼠隊」(Rat Pack),成員包括法蘭克.辛納屈、狄恩.馬丁、小山姆.戴維斯及彼得.勞福等人。年輕一輩或許聽過辛納屈的歌曲「紐約!紐約」。或許是因為勞福娶了還是甘迺迪參議員的妹妹,或許另有其他因素;總之,辛納屈與甘迺迪這位明日之星結識,並在民國 49 年(一九六○年)民主黨初選和十一月總統大選,透過黑幫動員,成功將甘迺迪推進白宮。

雖然辛納屈否認與黑道關係,但是聯邦調查局長期監控,認定他有許多黑幫朋友,特別是芝加哥黑幫—「芝加哥犯罪集團老大、義大利移民後裔的加恩卡納。甘迺迪雖在幾個初選州有斬獲,但需要一個亮眼表現,擊垮對手韓福瑞因此西維吉尼亞這個天主教徒人數較少的州,就成為關鍵戰場。在加恩卡納穿針引線後,當地工會選票大量灌給甘迺迪,迫使韓福瑞選擇退出,甘迺迪也獲得民主黨提名。

在總統大選時,加恩卡納又在關鍵的伊利諾州、特別是芝加哥地區,替甘迺迪「創造」許多選票,讓後者僅以一萬多票險勝。另外甘迺迪的搭擋也被質疑,靠著在家鄉德州的影響力,在美墨邊界許多郡都出現投票人數超過登記選民的人數,這些選票中又是壓倒性支持甘迺迪,後者以兩個百分點勝出。如果共和黨的尼克森在這兩州勝出,他就能在選舉人團票壓過甘迺迪黨選總統。雖然選舉結果無法證明黑幫是甘迺迪當選背後的「造王者」,但介入選舉是不可否認的

在甘迺迪與加恩卡納聯繫過程中,他的弟弟羅伯.甘迺迪就覺得不妥,想阻止黑幫介入政治。在甘迺迪當選後,羅伯成為司法部長,他並沒有因為加恩卡納力挺哥哥心存感激,反倒是上任後積極打擊組織犯罪,造成黑幫後來與甘迺迪反目成仇,甚至傳出他們是刺殺案的背後主謀。

美國黑幫介入政治,絕大多數是擔任影武者,希望透過與國會議員或官員的特殊關係,維持組織利益。他們並不想從政漂白,因為即使是與他們關係匪淺的工會,黑幫也只能在幕後芝加哥工會本世紀初曾經將有犯罪組織背景的成員剔除,意味著對這些分子的戒心

相對於美國組織犯罪團體間接影響力,台灣黑道人物似乎更在意從政漂白,我們的政治人物因為過於依賴這些團體動員能力,政黨也因為選舉考量,接納這些人時,當然就會形成他們對政黨的不當影響力,也讓政黨政治在台灣蒙上一層揮之不去的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