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4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新華盛頓共識」能重振美國雄風?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5866/web/ 

◆  聯合報社論/AIT開綠燈,搬不開民進黨的兩岸路障
◆  聯合報黑白集/大學之道,道德坍方
◆  經濟日報社論/「新華盛頓共識」能重振美國雄風?





經濟日報社論/「新華盛頓共識」能重振美國雄風?



2023-06-14 02:17  經濟日報/ 社論
「新華盛頓共識」能重振美國雄風? 新華通訊社


美國盛世大不如前,川普由此警覺,利用美國人的失衡心理奪取白宮大位,但除了掄起大棒揮打中國,處處以「美國優先」對待盟國之外,並未重振美國雄風。相形之下,拜登總統從政經驗豐富,可正確診斷美國的病情。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日前在布魯金斯學會發表演說,內容堪稱拜登政府對美國病情的檢查報告,以及他就任以來的診療作為。

蘇利文認為美國病來自新自由主義,他大力批判「華盛頓共識」,提出「新華盛頓共識」取代之,換湯又換藥,但因病情嚴重,能否藉此重建美國經濟以及世界政經新秩序,值得探究。

過去半個世紀,美國得利於新自由主義的意識形態,其具體政經政策被具體化為「華盛頓共識」,這個共識先前發揮推土機的威力,將阻滯全球化的國內外壁壘與障礙一一掃除,讓美國企業得以在全球長驅直入,跨國企業與股東利益飛躍成長,美國也愈來愈成為財閥治國的國家,大財團與行業組織的利益遊說與政治捐獻主導了華盛頓政策。如果美國的世界霸權永遠一枝獨秀,問題倒也不大,偏偏中國乘著這波大潮快速崛起,在各層面對美國構成挑戰。為了制止中國挑戰,從川普到拜登採取一系列的操作,對中國採取貿易戰、高科技封鎖、軍事施壓以及外交封鎖,但除了科技鎖喉打到要害之外,其他遏制措施效果有限。

美國新自由主義造成的難題包括國際競爭力下降與國內百病叢生。蘇利文主導國家戰略,他在發表的「振興美國經濟領導地位」演講中,闡述美國力挽狂瀾之道。他認定美國經濟基礎已經出現裂縫,包括「工業基礎被掏空」、「地緣政治和安全競爭新環境」、「氣候危機加速需要能源轉型」、「貧富懸殊造成對民主的挑戰」等。他確信,在自由化的市場效率名義下,戰略物資的整個供應鏈(包括產業和就業機會)都轉移到了海外;金融業膨脹且獲利良多,但工業和持續創新能力受到打擊。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和2020年新冠疫情,都暴露出「市場萬能論」的缺失。最嚴重的是,美國不僅失去了製造業,還侵蝕了領導未來關鍵技術方面的競爭力。而且,貿易的收益成果未能惠及一般人民,致使美國中產階級失去了財富泉源,貧富差距擴大,民主所依賴的社會經濟基礎從根破壞。

他開的主要處方,首先打破自由市場有神力的迷思,必須以工業戰略在國內打下新的基礎,為此而制訂了《晶片和科學法案》、《降低通貨膨脹法案》,補貼特定產業政策,但能否效果卓著,執行是否到位,尤其外國配合是否嚴密,在在都是問題,能否普惠大眾,改變美國股東利益至上的利益分配模式,很有疑義。更令人存疑的是,這些鼓勵新產業與基建的大計都要長遠才能見效,眼前看到的是猛把錢砸進錢坑,獲利的又是財團,而不是新自由主義受害的中下階級。

美國欲結合並動員夥伴國家之力助攻,但又阮囊羞澀,既不降低關稅、開放市場,以促進貿易往來,反而是要求盟友的企業犧牲自身利益,配合美國的戰略目標,而且行使長臂管轄權,為了保護美國基礎技術,嚴格限制各國出口中國大陸的最先進半導體技術,並要求盟國和夥伴配合美國行事,霸氣十足。

更大問題是美國國債問題持續惡化,最近一時的紓解解決不了債務滾雪球增長的長期問題,「新華盛頓共識」的成敗關鍵在於政府干預,但這必須挹注鉅款,否則無法發揮驅動作用。由於美國債務愈攀愈高,國防與社福預算不減反增,其他項目的預算不增反減,又如何能大規模投資於新產業與基建?既然欠缺最必要的東風,所謂新華盛頓共識只能畫餅充飢,有心無力,最終使美國的新經濟計畫大幅度打折。













聯合報黑白集/大學之道,道德坍方


2023-06-14 04:29  聯合報/ 黑白集
一名政大法律系學生在Dcard遭同校生指控疑似成立賣淫公司,甚至在校版上聲稱這是一間「提供把妹教學與娛樂服務」的新創公司,並且公開徵才。圖/取自Dcard


政大法律系學生遭控設立公司媒介性交易,並在學校交流板攬客徵才。這名「業者」宣稱教男性把妹,有心人循其社群帳號一探,便見到「同居約會派對」、「多人酒局遊戲」及飯局公關伴遊等服務項目。打著新創公司旗幟引人入彀,但文宣與網路色情招嫖廣告無異。

大學生還沒考上律師,先下海當淫媒,創業熱情擾動校園。此舉惹惱女同學檢舉,校方才知學生在教室拍攬客廣告,推播春色文宣。台大經濟系先前鬧出多重歧視事件,驚動社會;誰知政大學生早已在校園徵妹,招聘業務大張豔幟,引起議論多時。校方是對台大事件無感,還是不在乎校園淪為法外之地?

涉案學生聲稱,只提供「出租女友」服務,並非媒介性交易。還辯稱「舌吻摸奶」等肢體接觸文字,只是告知客人服務程度,以免造成性騷擾。這學生好聰明,根據府方「超買私菸」觸類旁通,將應召站包裝成把妹教室,迴避媒介性交的刑責。

知法玩法是台灣民主的特色,本小利大,大學生自然上行下效。在校生若能躲過檢警追查,對八大業者而言,便堪稱「創新經營」了。

國師教授開論文工廠拉政治皮條,尚且無罪無罰安享天年;學生拉人肉皮條創業,只是有為者亦若是。面對法律系學生學以致用,佇倚道德斷垣的政大,要如何傳授大學之道?













聯合報社論/AIT開綠燈,搬不開民進黨的兩岸路障


2023-06-14 04:26  聯合報/ 社論
美國在台協會主席羅森柏格日前再度訪台,她表示此行目的之一是和各政黨2024總統參選人意見交流,強調美國不會在明年的台灣大選中選邊站。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美國在台協會(AIT)理事主席羅森柏格來台,對三位主要總統參選人進行了「面試」,稱不論誰當選美方都將持續與其合作。AIT 處長孫曉雅也藉網路節目訪談,直言對三個總統參選人「都很喜歡」;更重要的是,她明確表示,在這段時間聽到三個政黨都公開談到想與對岸溝通的意願,雖三人角度不同,但這似乎是共同的目標,美國「絕對支持」。孫曉雅彷彿為台灣大選的兩岸論辯方向開了綠燈,遺憾的是,這顯然仍搬不開民進黨的兩岸路障和絆馬索。

外媒報導,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即將訪陸,可能會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白宮也不諱言,布林肯「殷切」想要訪問北京,並進一步推動打開美中軍方高層溝通管道。循此邏輯,孫曉雅坦言美國正尋求與中國更多的交流和對話,因此當然不會阻止其他人想要這麼做的意願。她不但希望美國領導人能和北京政府有更進一步的交流,也歡迎台灣總統參選人能與大陸官員有更密切的接觸。

目前看來,國民黨和民眾黨與對岸的溝通,雖層級與管道有別,但基本上沒有太大問題。如果有問題,主要也在民進黨亂扣紅帽子,以及蔡政府設置的政治障礙。例如,國民黨即將由副主席夏立言率團參加海峽論壇,陸委會卻以海峽論壇為中共重要統戰平台,呼籲我方勿輕易參與,並明令禁止中央機關人員參與,也不樂見地方政府派員與會。很顯然,孫曉雅有在講,蔡政府沒在聽,還繼續為國民黨的兩岸交流扣紅帽。

民進黨方面,雖口頭表達與對岸溝通的意願,卻只是說說罷了;癥結在,民進黨的台獨黨綱和蔡總統的新兩國論就是最大障礙。孫曉雅稱,與三位總統參選人互動很多,對三人的了解還包括過去幾年所做的工作;那麼,美方豈會不知,只要民進黨主席賴清德卸不下「務實台獨工作者」的包袱,別說和習近平「共進晚餐」,與對岸根本就溝通無門。說穿了,賴清德「反對疑美論」的表態,更大目的是在洗刷美國「疑賴」的陰影,但他顯然徒勞了。

令人好奇的是,孫曉雅的談話,會不會對民進黨的兩岸政策轉向再一次發揮指導作用?去年九合一選舉,民進黨重挫,蔡英文的抗中保台徹底崩解。當時,孫曉雅一席「避戰是所有決策者共同責任」的談話,不但為國民黨的避戰主張摘掉紅帽,也讓民進黨順理成章轉向,賴清德更改口「和平保台」。而今,孫曉雅強調美國絕對支持台灣三黨與對岸溝通,這對與大陸溝通無礙的國民黨和民眾黨,意義不太,但對民進黨,卻有開綠燈的指導意義。

問題是,美國開了綠燈,蔡政府還是不敢邁開步伐,也不准別人起步走。蔡總統多次表示,推動兩岸疫後交流是維護兩岸和平發展重要基礎,陸委會也強調鼓勵兩岸人民正常往來與健康有序交流。但前總統馬英九計畫邀請大陸五所大學五十位陸生七月來台交流,卻遭阻撓;陸委會還透過中間人傳話說不必送件,因為送了也不會通過。

陸委會的理由極為可笑,稱對岸學生經過挑選,擔心來台統戰。然而,三、四月間馬英九訪陸時同行的台生,當然也經過某種挑選,但對岸有禁止他們去嗎?蔡政府每天宣揚台灣的民主,到頭來,卻如此缺乏自信。蔡英文曾橫掃多數年輕選票,陸委會對台灣年輕人竟這麼沒信心。即使孫曉雅說歡迎台灣總統參選人和中國大陸官員有更多的接觸,不過看蔡政府與民進黨對幾個來台交流的陸生都懼怕到如此地步,賴清德要怎麼和平保台?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核廢料處置 嚴格審查 步步為營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5866/web/ 

◆  看日本 我國防、能源如兒戲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核廢料處置 嚴格審查 步步為營
◆  基隆港四接站 2050年接空氣?
◆  迎高齡就業 推動生產老化
◆  108課綱問題未解 118課綱怎麼編
◆  #MeToo如吐沙 不說不代表沒發生
◆  當公開道歉淪為表演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核廢料處置 嚴格審查 步步為營


2023-06-14 04:23  聯合報/ 魏國彥(作者為台灣大學地質科學系退休教授)
因為北台灣核電廠逐一除役,導致供電缺口,這也使得原本早該除役的協和電廠(圖)非但不能除役,還必須轉型為燃氣機組。圖/台電提供 ,


無論台灣未來用不用核能發電,核廢料都要處置,不是暫時儲放,而是終端處置。世界環保原則:一、自己的廢料自己清;二、汙染者付費。台灣人享受了便宜電力四十多年,不因核電廠除役而不需處置核廢料。「非核家園」,不代表「無核廢家園」,況且,除了發電核廢料之外還有醫療放射性廢料,你總要照X光吧!

國際上對於核廢料一般採取地質深層處置,其選址、建廠與營運有一套共通標準,但因各國地質情況相異,各國有「在地化」的程序要走。

我國經多年的規畫與討論,擬將核廢料裝在銅合金製成的容器中,外面包覆以膨潤土等緩衝材料及回填材料,放置在深層的地質母岩中,構成工程障壁與地層障壁的雙重隔絕。

核廢處置場址的安全因子分三個面向評估,分別為特徵(Features)、事件(Events)與作用(Processes),簡稱FEPs。

「特徵」指的是處置系統的設計,包括處置場的設施、容器屬性(抗腐蝕;抗壓性)、母岩特徵及周遭地質特性(有無斷層?火山?),乃至地下水文,及地表生物群落等。

「事件」評估則包括自然災害、人類入侵、洪水淹沒、空襲撞擊、地震活動、氣體爆炸等短期、不連續的突發人為及自然災變事件。

「作用」主要關心場址及設施發生的長期性、漸進的連續作用過程,評估的期限長達一百萬年,例如地殼的抬升與陷落、氣候變遷、生物群落與生態演化、物質輻射與分解、水源與氣體循環、海水面上升下降等。

核廢料的終端處置考慮因素眾多且複雜,核能研究所、台電公司在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的要求下已進行多年分期研究,不時召開專家審議,聆聽各方建言與批評。從前年開始又加入「生物圈評估」流程,也就是說,經過前述FEPs評估篩選出的場址,還要進一步分析三十四類核種從近場(設施附近)到遠場(周邊母岩)釋出滲漏的可能途徑與速率,以及如何影響到生物圈。簡言之,進行地圈與生物圈的介面(Geosphere-Biosphere interface)分析,評估的時間期也是一百萬年。

我國相關單位根據國際規範已對本島與離島的「結晶岩」(不敢指明是片麻岩還是花岡岩)進行多項FEPs論證,近年也展開生物圈因子檢查,但一直不敢對外公開說明,這是因為台灣的政治環境是只要說出岩石名稱就曝光死,連後續的調查與模擬測試都無法進行,遑論設立監測設施。民眾這種心態不可取,只會害慘台灣的生態安全與永續發展。













看日本 我國防、能源如兒戲


2023-06-14 04:23  聯合報/ 戴世瑛/律師(台北市)


上月卅一日赴日旅遊途中,巧遇二事:

一是日本時間當日上午六點卅二分,各家新聞社臨時插播北韓發射飛彈。其實早在數日前北韓預告將試射「人工衛星」,同時公告降落點在沖繩近海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即表示已備妥應對方案,新聞畫面也展示海上神盾艦與陸上愛國者飛彈部署畫面,以安定民心。媒體還派員至那霸、與大陸最靠近北韓的丹東觀察動態。新聞插播不斷呼籲沖繩民眾進入建物與地下室避難(同時間當地尚有颱風過境,誠禍不單行矣)。七點十九分,電台報導飛彈未朝日本飛來,避難措施解除,國、內外航班不受影響。岸田首相隨露面證實。七點四十四分傳出北韓發射失敗消息。

二是同天日本參院通過「綠色轉型脫碳電源法」。該法係「原子能基本法」、「電氣事業法」、「核原料物質、核燃料物質及反應堆監管法」等五部法律修正案的總稱。目的是為因應能源供應吃緊、發電成本大增與減碳需求,故繼去年八月岸田宣示「最大限度利用現有核電站」後啟動修法作業。規定主要內容在於取消了核電廠原本運轉四十至六十年的上限,改為要求民營電力公司對運營三十年以上機組,每十年進行體檢,並報告其「原子力規制委員會」(類似我原能會)接受審查。該會於必要時,將下令更新或不准延役。此法通過後,等於放寬讓核電廠有可能無限期使用,被視為該國能源政策一重大轉向。

反觀國內。去年八月共軍圍台軍演期間,不管是出於所謂「非領空」或「飛行大氣層外無危害」,相信民眾對國防部未發警報,導致東風飛彈從頭掠過猶不自知,仍記憶猶新。

再看核電議題,近日,從賴清德拋出「核能備用」,與蔡總統呼應「緊急命令重啟核電」以來,爭議未決。然針對將屆或超過法定使用期限的核電設備,無論欲備用或重啟,在必要相關的法制與技術準備上,卻未見當局有何作為。

台、日相較,這樣的國防與能源決策品質,試問國人安心否?














基隆港四接站 2050年接空氣?


2023-06-14 04:23  聯合報/ 張雯玲/反卸煤碼頭小組、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成員(基隆市)


十五年前,台電說要卸煤,要在深澳番仔澳灣蓋卸煤碼頭,兩千多億的水泥碼頭像一支利劍,橫亙在海洋中央。

當初如果不是反卸煤碼頭小組成員極力抗爭,現在台電那支水泥利劍將切毀八斗子海科館、潮境公園沿線的海洋生態及美麗海景,沿線的潛水等觀光產業也會被利劍切碎。

十五年後的今天,政府宣布零碳排,如果當初放任台電興建,現在這個卸煤碼頭再過一兩年就無法使用,形同廢棄。

台灣的能源觀念,已落後於國際,政府如果還墨守成規,眼光短淺,那麼不知道還要白花多少納稅人的錢?不知道要破壞多少台灣的自然環境?

台電當初找各種合理化理由,他們用發放回饋金、請客、免費旅遊來拉攏民心,甚至用送雨傘、送洗衣粉騙取人民的簽名,人民不明就裡,吃人嘴軟,以為簽名是要去拿雨傘(實際上是為支持卸煤碼頭簽名背書)。二○○八年,我們蒐集台電欺騙人民的違法證據,將證據送監察院,最後台電在二○○九年受到監察院的糾正。

台電說蓋四接空氣會變好,其實根據台電提供給立委的資料,四接運轉後,懸浮微粒是現在的一點九倍,溫室氣體(碳排放)是現在的三點四倍。他們現在說會作好生態復育,要知道自然生態環境一旦破壞了,永遠不可能再用人工方式復育回來。

當初反對台電在深澳番仔澳灣蓋卸煤碼頭,今天來看這是正確的選擇,否則現在這個即將廢棄的卸煤碼頭不卸煤,水泥利劍大怪物還會橫亙在海洋中央。同樣的,現在的四接天然氣接收站要填掉三四五個籃球場面積的海洋水產動植物保育區,在基隆港大船進出的港嘴擺天然氣大儲存槽,再在基隆港嘴築起水泥圍堤,讓港的錨泊區變成協和電廠天然氣迴船池,四接工程至少要做七、八年,真正使用的時間只有十幾年,以國際能源進步的速度,四接天然氣接收站勢必會跟不上時代。到了二○五○年零碳排,四接天然氣接收站,只能在基隆港嘴接空氣,而我們卻要因為政府及台電的短視,付出毀掉海洋一級保育區及基隆港港務及船隻安全的巨大代價。

所以,我們現在要努力把自然海岸保護下來,並督促政府,趕緊跟上國際能源腳步,不要再破壞自然環境,不要再亂花人民的納稅錢,重新考慮環境永續的再生能源。













迎高齡就業 推動生產老化


2023-06-14 04:23  聯合報/ 陳劍賢/美和科大社工所兼任助理教授(台東市)
高齡就業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日前聯合報橘世代報導高齡者就業問題,確實,我國高齡者勞參率約為九%,在國際上屬末段班;根據國發會資料,台灣因受少子化及高齡化的影響,人口紅利將在二○二八年結束,步入人口負債期,到二○四○年扶老比會超過五十%。因此落實老人就業,是社福工作重要的課題。

由於全球性平均壽命延長,以及健康高齡者人數增加,嬰兒潮世代退休後再就業傾向偏高,其目的是促進健康、提高社會參與、增加經濟所得。因此自一九九○年代以降,國際社會積極推動「生產老化」的新理念,善用老年人力資源,這也是老人福利領域繼「健康老化」、「活躍老化」後的新思維,不但為人力資源另闢新源頭,也讓老人享有尊嚴與扮演貢獻者的角色。

檢視我國近年來推動高齡人口的相關政策,二○一五年首度提出「高齡社會白皮書」,再來就是二○二○年開始實施的「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法」。「高齡社會白皮書」只是消極地探討延長老人健康年數並減少失能人口,完善建置長期照顧服務計畫,減輕青年照顧長者壓力;「高齡者就業促進法」,則大都著墨於禁止年齡歧視,禁止雇主以年齡為由對高齡受僱者予以差別待遇;至於積極推動高齡者就業之措施猶未落實,亟待加強。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以鄰近的日韓為例,日本高齡就業促進係提高退休年齡至七十歲,並實施高齡續僱制度以保障高齡勞工就業機會,其值得我國借鏡之處,是考量長者的體能,工作量及時間盡量具彈性,每月不超過十天,每周工時不超過二十小時,提供可讓高齡者快樂與獲得成就感的工作環境,安享有意義的老年生活。南韓則以薪資遞減及強制聘僱推動老人就業,勞資雙方協議退休前逐年減少薪資、縮短工時,政府補助雇主繼續僱用高齡者,僱用三百人以上的企業須強制聘僱一定比例的高齡者。

開發及運用高齡者勞動力,推動生產老化,已是時代趨勢。建請政府研議漸進式及適齡退休制度,使高齡者在職延長,退休延後,並鼓勵「青銀共創」,促進世代融合及經驗傳承,為人力資源另闢新活路。















108課綱問題未解 118課綱怎麼編


2023-06-14 04:23  聯合報/ 段心儀/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秘書長(台北市)


一○八年開始實施的十二年國教課綱迄今已四年,實施前教育團體提出諸多質疑,如今已成為事實,且正逐步侵蝕台灣的國力及學子的競爭力,造成社會共識的斷層和品德教育的失落。但問題尚未解決,一一八課綱已開始研議,繼續錯誤的思維,加速教育的滑坡。一一八課綱必須暫停,先檢討一○八課綱,從根本上處理故意被忽視的實務問題:

一、降低學生基本學力,弱化台灣國際競爭力:課綱實施前,教育界擔心刪減國英數必修時數,會弱化學生基礎能力。實施三年後,逾六成國、高中認為新課綱已造成學生基礎學力不足,超過七成國高中認為學生學力落差擴大;學校普遍觀察到學生有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M型化發展,城鄉差距則更形擴大。

刪減必修學分,使高中生進入大學專業領域的銜接出現斷層,而自然科領域必修時數從三年十六學分降到八學分,更直接造成產業界的焦慮。他們與大學合作設立半導體學院,又直接到高中撈人,這都代表教育部的失能。新課綱強調「跨領域素養」,素養化的考題動輒數百字;結果各科考卷都像閱讀測驗,反而弱化了學科專業能力。

二、學習歷程檔案徒增困擾:一○八課綱考招制度複雜,學習歷程檔案更讓超過九成的高中在實施上遇到困難;高中端動員了教師與行政全面配合,卻無法確定大學的具體參採標準。為了吸睛,有財力的家長出高價找電商平台、補習班、甚至專人代做檔案,卻進一步製造了階級差異。

三、品德教育失落:一○八課綱的品德教育產生偏差,源自於公民教育失守道德,加上家庭功能失調,社會問題層出不窮等各種主客觀因素,使得校園霸凌愈來愈嚴重、毒品益形氾濫,漸成培養犯罪意識的溫床。

四、國族認知缺乏共識:課綱拆解了歷史科的時間軸和地理科的區域觀,又極小化中華文化教材與經典選文,解構了學生的國族與文化意識。許多廿歲以下的年輕人不清楚「中華民國」是我們的國號,孫中山是我們的國父;卅歲以下不知道辛亥革命、黃花崗烈士,遑論秦皇漢武。認知的差異造成台灣世代間的割裂,更是兩岸兵凶戰危的潛在因素。

一○八課綱涵蓋範圍從國小到高中,影響數百萬學生;牽動層面又從品德教養到學科能力,內外雙殺。因為太龐雜,真要處理,必須由人選入手;人對了,事才可能對。

首先,設立專責小組,除專家學者外,還要包括教學現場的行政人員、教師、家長和學生。第二,召開全國教育會議,讓社會各界有對話的機會,集思廣益聚焦有效的解決之道。第三,開放各項資料,如「台灣後期中等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公布從一○八學年開始進行、三年一期的課綱實施普查數據,切莫諱疾忌醫。











#MeToo如吐沙 不說不代表沒發生


2023-06-14 04:21  聯合報/ 王小慧/文字工作者(高雄市)


台灣#MeToo運動至今,被害者不分男女,異性戀與同性戀者皆有受害經驗。受害者以女性居多,而社會大眾多半還是給予善意的回應。或許我們的社會終於成熟到可以討論這個議題,但這波討論聲量必然也激起許多人的焦慮,特別是男性;這些男性朋友必然也曾惶惑日後如何與異性(其實也包括同性在內)相處而不被視為性騷擾。

生為一位生理女性,我想分享幾個基本原則:

一、請認知到性騷擾不只是性的問題,更大一部分是加害者對被害者的控制權問題;例如職場的上對下關係,或者教師掌握學生的成績或利用孺慕之情等。

二、許多女性在成長過程中多少都曾遭遇性騷擾的問題,不說不是因為沒發生,而是因為對你的信任還不夠,所以請不要問「為什麼不告訴我」,而是自問「我為什麼沒有做到讓你足以信任我」。也請給點時間,讓受害者準備好再開口。你以為他「今天才說」,多半是他已經沉澱/療傷/準備了好久,好不容易才說出口,因為知道說出口要付出的代價。

三、請多一分警覺,當身旁看見不大對的事情,勇於開口介入,讓加害者知道被害者不是孤單一人,很多時候有第三人在場就能造成不同局面。更好的做法當然是挺身而出,將被害者帶離現場或做更進一步的處理。袖手旁觀者的不作為/冷眼旁觀/潑冷水,傷害程度不下於加害者所造成的。

四、請雞婆一點,例如派學生出外實習,教師在行前會議上應該不只說明實習日期等基本資料,更該強調分數不掌握在實習單位手上,請學生面對騷擾時勇於說不並且回報,讓學校或職場都能不因考核或升遷被拿捏而受性騷擾。

五、說黃色笑話不是死罪,但你說之前是否問過對方願不願意聽?牽手不是不可以,但牽之前能不能問一下?「事先取得同意」這幾個字不是那麼難懂,或者說「你不希望發生在你姊妹/妻子/女兒身上的事情就不要做」。

六、請聽懂話下面的意思,當你身旁的女性朋友問「你可不可以陪我去?」或「你可不可以來接我?」或許就是她釋放出的求救訊號,請你盡可能答應,至少多問一聲「你有沒有危險?」

在女性是主要受害者的#MeToo運動中,男性不是女性的敵人(即使加害者大部分是男性);當女性在陳述被害過程時,我們控訴的不是你,而是男性在這個社會中濫用長期享有的優勢而造成性騷擾的發生。

當我們在「吐沙」的過程中,你能安靜地陪在一旁,問一句「我可以幫上什麼忙嗎?」就很足夠。

希望這波運動對不同性別與性向者,都是開始面對苦痛和療癒自身的過程。

如果你很幸運不是被害者也不是加害者,那麼讓我們從中學習,#MeToo運動是「吐沙」的過程,需要不同性別、性向、年齡和領域者共同前進。這也是為什麼我更期待這些受害者和加害者任職的單位出聲,請告訴大家,當加害者利用這個環境給予的權勢來迫害時,他背後的單位做了什麼來避免下一個被害者出現?













當公開道歉淪為表演


2023-06-14 04:21  聯合報/ 余豈/教(嘉義市)


看新聞,好多人正在「公開道歉」,卻愈看愈冷感。

網紅譁眾取寵,拍片狂酸外國餐廳反而挨轟,只得公開道歉,下架影片。

綠營性騷風暴,也一堆公開道歉。有的道歉半吊子文青,說什麼「上一次沒接住,這一次好好接住。」還以為是體育課的考試。有的道歉僅僅幾十個字,用假設語氣說,「如果無心之舉造成困擾,深表歉意。」

前幾年,網路討論台灣人愛說「不好意思」,BBC甚至形容台灣是「一個隨時、不停道歉的島嶼」。外國人有所不知,台灣的「不好意思」那四個字有口無心,相當廉價。

倘若把道歉分內外兩層次,內層是心中苦痛,類似在電線桿上看到標語「天國近了要懺悔」的宗教情操;外層是扛起彌補責任,那麼,台灣人掛嘴上的「不好意思」連內心悔悟都搆不上。而當我們真需要道歉的時刻,比方說,在超市購物發現標價錯誤,店員向你道歉了嗎?恐怕得到的只有不耐煩。

網路時代,私事也上網,道歉成為公開表演「危機處理」,只可惜,表演手法有好有壞,誠意都很少。

當年,美國柯林頓總統為了性醜聞,公開道歉好幾次,跟著民意風向修正用詞,最後說「即使貴為總統,也有私生活。」這招正中資本主義重視私領域的潛意識,於是民調反轉,成為美國史上很受歡迎的總統。

而川普總統今年四月在性侵女作家的案子被判敗訴,不僅不道歉,還公開說女作家「不是他愛的類型」,根據華盛頓郵報和美國廣播公司五月民調顯示,川普大贏支持度創新低的現任總統拜登。

比起私領域,公共事務之道歉,例如廠商召回不良商品,更像公關手段去維護自己。六月初我在美國雜誌「外交政策」突然看到一篇文章講廣島、長崎、原子彈,仔細一讀,原來新電影「奧本海默」七月將上檔,奧本海默是原子彈之父,電影描述美國開發與使用原子彈的過程。片子還未上映,立場無從得知,雜誌已開始打預防針洗白原子彈,告誡世人說美國兩次丟原子彈殺死數十萬平民是不得已也、是該被感謝的英雄行為!

美國扔原子彈後三年,約翰韋恩主演西部大片「她圍著黃絲帶」,經典台詞是「絕不道歉,道歉象徵脆弱。」此片背景一八七六年,約翰韋恩飾演美國西部騎兵隊長,哀嘆卡士達將軍已死。三十年前,卡通常常拿卡士達將軍屠殺美洲原住民開玩笑,如今,美國小孩甚至不知他為何死於原住民之手。約翰韋恩的騎兵隊要把原住民「趕回保留區」,影片結尾讚頌「騎兵隊到哪,美國就到哪。」

如此思維,歐巴馬總統去廣島當然不為扔原子彈道歉,卻強調「美國那樣做不代表別國也可那樣做。」拜登去廣島,長篇演說都省了,眾人在核爆紀念公園拍照留念,白宮事先發聲明:「絕不道歉!」美國人不選弱者當總統,強者永遠是對的,道歉與否都是權力從屬手段的公開秀。

所以,我們看到形形色色的公開道歉混雜太多表演成分,信任就降低,懷疑升高,大家用狐疑眼光看檯面上一切。這種低信任社會再也不會有全民總統,只剩下弱肉強食、贏者全拿。




劉義周/我們需要候選人的暗黑紀錄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劉義周/我們需要候選人的暗黑紀錄
◆  陳亮恭/萬仞宮牆與濠梁之辯
◆  馬凱/為青年請命請從居住始






劉義周/我們需要候選人暗黑紀錄


2023-06-14 04:20  聯合報/ 劉義周(作者為政大政治系名譽教授)


選舉年提出修訂選罷法通常不會受到立法委員們的歡迎,甚至可能極力排斥。道理很簡單:候選人不願讓近期內法律的變動亂了自己競選連任的步調。可是五月底立法院才趕在這個法案會期結束之前,修正通過了一般通稱的選罷法排黑相關條文。要在選舉中排黑這樣的提議並不新鮮,但一直沒有被認真對待。這次修法起於去年十二月初民進黨在地方選舉中敗選之後的檢討聲,繼之則十二月中行政院會議通過了草案、啟動修法。選舉排黑政治正確,沒有政黨會阻擋。不過在不受歡迎的選舉年修選罷法,時機的選擇在配合總統選舉的政治需求,也確實有跡可循。

選舉中排黑當然有助於提升台灣民主選舉品質,但要期待斷絕黑金對公平乾淨選舉的侵蝕,恐是奢望。瞭解選舉實務的人都可以想像,限制候選人參選的新規定其實有堵不住的漏洞。其中最常見的至少包括:黑金大咖可能根本沒有法院定罪的紀錄。這種可能性一直都在。另外,一旦黑金們自己不能參選,指定代打幾乎是必然的選項。於是,黑道的配偶、兄弟姊妹、兒女陸續上陣,堂而皇之列名看來光鮮的政治家族。若干年後,選民中的大部分人對這些家族的暗黑歷史可能就一無所知。這些家族真的那麼熱愛公共服務?也許,但更可能愛的是將黑洗白以金框銀吧。

候選人到底曾有什麼惡行劣跡,一般選民真的很難有資訊。在選罷法容許公開的資訊中,有關候選人的背景,除基本資料外,選民在選舉公報中只能看到候選人的學歷與經歷。選罷法還規定區域候選人這兩項記載合計只能以一百五十字為限。政黨提名的不分區立委候選人更只有七十五個字可以交代學經歷。法定空間有限的情形下,要披露候選人的案底紀錄,在個資保護當道的今天,可以確定是不可能的。需要資訊的選民既然難以獲得足夠訊息,有權提名候選人的政黨不可能不知道吧?因此政黨應該擔負起過濾無良候選人最大的責任。

除了選罷法規定禁止參選的罪刑犯者之外,其實還有不少其他曾被定罪、但目前未被限制參選的行為,也是社會大眾深惡痛絕的,例如性侵、詐騙、掏空公司行號、酒駕累犯等等。我很難想像這樣的人真的可以乾乾淨淨地挑起服務大眾的擔子。如果跟排黑條款一樣,可以訂定「除黃條款」、「禁酒條款」、「斷騙條款」等,對淨化選舉多少會有一些成效。像執政黨很快要端上台的「性平三法」,雖然也跟排黑條款一樣在配合選舉需求,我們還是可以希望它會有一些正面的貢獻。

政黨提名把關仍是最應該落實的一步。但是期待政黨都很負責任地提名乾淨的候選人,並不是百分之百地切實際。我們還需依賴媒體某些社會菁英公正義舉。我們需要有心的公益團體或負責任的媒體為選民蒐集比較完整的候選人背景紀錄,在合法的範圍內給選民提供一份值得參考的「黃黑騙貪酒名人榜」,配以不易在法定空間看到完整黑資歷。有這樣的資訊,我相信選民可以減少在暗黑中摸索或受困於虛假資訊中選擇候選人的困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