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4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物價上漲實質傷害正擴大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  聯合報社論/陳其邁這樣煉金,豈非倒回扁時代?
◆  聯合報黑白集/高端的爛攤怎麼收?
◆  經濟日報社論/物價上漲實質傷害正擴大





經濟日報社論/物價上漲實質傷害正擴大


2022-01-04 03:03  經濟日報 /   社論
蔡總統元旦談話說必須有效因應通膨,但物價上漲已回不了頭,圖為修改數次的小吃店價目表。記者曾原信/攝影


不同於前次振興三倍券的熱鬧氛圍,這回振興內需五倍券的效期至今還不到一半,已陷入物價不斷上漲憂慮中,果真形成最有感經濟傷害。日前中央大學公布12月消費者信心指數中,明顯反映了民眾對物價不斷上漲的深度憂慮

如今的物價上漲,除了薪資水準跟不上之外,實已造成財富重分配實質傷害,即財富更向有房族資本利得族傾斜,卻深刻傷害無房族定存族,使得財富分配世代不平等進一步惡化。為了趨避貨幣貶值風險,民眾不得不致力追逐房地產保值資產,且不論未來賺賠,光是全民心理壓力與投注的時間心力,就已是可觀的實質成本。若放任物價上漲預期心理蔓延經濟體系將付出的實質成本還將持續擴大。

不僅如此,物價上漲也正在扭曲資源合理運用擴大傷害。由於對房地產需求暴增,加上低利資金豐沛環境營建業榮景實不輸半導體業。

台中,議員指控建商大獵地,今年內就有五家老牌幼兒園被賣掉將改建豪宅,這對於托育環境不足導致少子化困境台灣而言,真是極大的諷刺及警示。更嚴重的是,這也顯示了世代不公平正在擴大剝奪年輕人的需求滿足富豪階級慾望

主計總處剛剛公布了8月底的工業及服務業職缺,整體職缺率為2.98%,其中營建工程業職缺率高達5.14%職缺數2.6萬,較前一年猛增1.1萬,雙雙創下史上最高。

營建工程包含新增投資廠房營建,但四處拔地而起的住宅建案更是營建職缺率創下新高的重要原因。在房屋供給沒有明顯不足的情形下,額外新增的房屋需求已明顯排擠其他產業的用工需求,使得各產業缺工的情形雪上加霜。

為了穩定物價經濟部啟動民生物資查價。經濟部的查價將進行成本分析,以判斷是否哄抬,這樣的作法顯然排除了需求面因素根據經濟原理,價格不只反映成本,也會反映需求,如果供不應求致使價格上升,其實是市場機能正常發揮。若不能有效抑制物價上漲預期心理,政府依據成本進行價格管制,往往事倍功半,更何況經濟體系正處於貨幣政策超級寬鬆下的資金豐沛狀態,要以查價來抑制物價上漲,不啻螳臂擋車,老天連下豪雨,要不淹水也難。穩定物價本是中央銀行最重要的工作,奈何下了豪雨反要經濟部來善後,央行反而像路人一般。

國內物價漲幅看似不若美國,但須注意我們的消費者物價指數並不包含房價,因而造成比較上的假象。台灣的住宅價格指數近兩年來屢創新高,漲價遠比民生用品更久更大。就民眾而言,對住宅需求重視程度實比民生用品還來得高,對社會而言房價高漲衍生影響年輕人婚育意願問題也比民生用品漲價來得大。民生用品僅有個位數百分比的漲幅,就已惹得政府大動作查價,何以漲幅驚人的房價,卻不見任何政府單位比照查價管制。如果政府認為民生用品的合理漲幅不能超過成本上漲,那也應一體適用到房價上。

房屋建築而言,成本固有提高,但全台捧錢獵房、台積電進駐高雄致使房地產飆漲、人口快速減少屏東不動產銷售總額年增四成,這些現象難道是建築成本提高所致?政府一年多前即宣示打炒房,遠較經濟部查價早得多,卻成效不彰,儘管日來央行政策齊發、國發會還有「健全房地產市場方案」,民眾倒是想知道,房市何謂健全、何時健全而可以有一個負擔得起的房價所得比。

不管是經濟部、央行、國發會,一體的政府必有更積極妥善的方式可為,不應推責給國際趨勢,因為物價上漲實質傷害正不斷擴大。











聯合報黑白集/高端的爛攤怎麼收?


2022-01-04 03:02  聯合報 /   黑白集
高端疫苗。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去年年終,久違的高端疫苗依然「利多不斷」。先是指揮中心宣布第三劑疫苗可混打高端;接著,外交部宣布捐十五萬劑給索馬利蘭;最後重頭戲,是聲稱在巴拉圭的「迷你三期實驗」可望有初步結果。一個月下來,股價又應聲大漲二成。

這些「利多」背後的事實,卻不堪聞問。政府採購的五百萬劑高端疫苗已全數交貨,但打氣低迷,只用掉不到一百五十萬劑。政府今年編列百億預算買疫苗,完全不敢提續購高端疫苗。在巴拉圭的三期臨床,也只有「安全性」,其他數據得等到明年五月

打高端的民眾不多,證明多數民眾腦筋清楚。但政府買高端就花了四十億元,儘管又在「第三劑」做多,但高端打氣要「翻紅」的機會不大。就算通過團結疫苗試驗,拿到國際認證,也是明年第二季以後。屆時,這批疫苗只剩一、二個月效期,恐怕連捐都捐不出去。

換算下來,剩餘疫苗以三百萬劑計,等於浪費了二十四億元公帑。高端爽拿幾十億民脂民膏,又把股價炒上天,業者荷包滿滿;但虛擲的公帑,則全由人民埋單。高端沒做完整臨床實驗,陳時中就給它緊急授權外加採購,這筆帳也該算一下。

 蔡英文說,打高端才是「死忠的」。這種現代「指鹿為馬」,惡果浮現,若沒人負責,小心下場和趙高一樣。













聯合報社論/陳其邁這樣煉金,豈非倒回扁時代?


2022-01-04 03:03  聯合報 /   社論
高雄獨特「煉金術」受關注,高雄市長陳其邁昨出席元旦升旗典禮時表示,他會加速招商引資,推動城市轉型。圖/高雄市府提供


高雄市長陳其邁的「煉金術」,最近成為熱議焦點。焦點之一,高雄壽山動物園要花五億元改建,市府僅自備一成經費,其餘則由陳其邁發文給十多家公民營事業,要求他們捐款「請客」。焦點之二,造價四・六億元的高雄小港運動中心即將動工,中央出資兩億,中油與台電各出資一・三億元,高雄以「零出資」就能「無中生有」。

發公文指定金額的方式向公民營企業索討捐款,在外界聽來,是不可思議的事。第一,政府機關進行公共建設,應依法編列預算籌列經費,逐年循序推動;第二,政府若自覺財庫空虛力有未逮,就應撙節開支,不要妄想一步到位;第三,地方政府可透過調整不動產稅基方式擴大自籌財源,但高雄市不此之圖,只想抄捷徑搞錢第四,民間企業若願貢獻一己之力當然很好,但前提是要出於其主動與自願,而非由官府拿著公權力寶劍強索。

以上述的標準看,陳其邁不僅犯了好大喜功、不自量力的毛病,更不思從制度上設法改善自籌款,卻直接踰越官箴去向業者索討。如此作法,依法、依理、論情,都沒有正當性可言。尤其,高雄已累計負債三千多億,為六都之冠,財政之拮据可想而知。但陳其邁心心念念仍只有砸大錢、搞建設討好市民的花招,想方設法搞「無本生意」,卻不思從根本務實地改善高雄財政,這樣的港都將伊於胡底?

陳其邁把國營事業當成「金雞母」,不斷地壓榨。台電已累計負債一・八兆,依《政治獻金法》規定,政治人物不得接受虧損企業捐款。然而,高雄市府硬是向台電強索壽山動物園的八千萬,還要捐小港運動中心的一・三億元。債務累累的地方政府,向負債達天文數字企業勒索回饋金,不怕相煎太急嗎?就算台電願意付款,最後要國庫補貼,最後帳還不是算在百姓身上。那麼,這個國家「債債相連」,要何時能了?

更惡劣的是,陳其邁不僅向國營企業下手,也向民營企業討錢。他擺了一場餐會,就要十多家建商、百貨等企業各認捐一千到一千五百萬元不等。儘管他口頭上說「不勉強」,但企業既被市長欽點,誰敢不捐?而就算企業主嘴巴聲稱「樂意」,但這類「法外之財」,恐怕也暗藏著另一層的「私相授受」關係。例如,可以換取來日企業在消防、安檢、或稅務上的方便或放水,乃至新投資案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審查通過。如此一來,不僅公權力尊嚴將被這些捐款稀釋掉政府執政灰色或黑色地帶也就更無邊無際了。

如果陳其邁可以這樣假藉市政建設」之名隨便要求企業捐款,試問,另五都及其他縣市能不能跟進?相信蔡政府不敢答覆說「可以」。因為如果可以的話,所有縣市長都群起仿效,那麼國家「依法行政」的體制豈不一夕崩潰?各公民營企業面對排山倒海的「逼捐潮」,誰還能正常營運?

陳其邁能堂皇地以「回饋地方」之名逼企業捐款,這種手法,令人想起其父陳哲男在陳水扁時代的呼風喚雨。陳哲男擔任總統府副秘書長時,最大的手腕就是把政商關係拉得很近:一方面利用職務收取賄款,中飽私囊;二方面犧牲體制程序正義扮演司法黃牛;三方面仲介企業與陳水扁總統的不正常捐輸,搞到陳水扁最後以貪腐、洗錢受到法辦。陳其邁看到自己父親的下場,難道沒有絲毫警惕

陳其邁這樣搞錢,即使為了建設地方,也毫無正當性可言。他破壞的不止是制度,還有廉能之心


【專家之眼】左右兩翼的冷戰:美國真會爆發內戰?

◆  【專家之眼】左右兩翼的冷戰:美國真會爆發內戰?
◆  【專家之眼】中二補選混戰 彰顯另類藍綠共識

◆  【專家之眼】竹竹合併是政治版神鬼第六感
◆  【專家之眼】民進黨大聲唱國歌 心中難道不流血?






【專家之眼】左右兩翼的冷戰:美國真會爆發內戰?


2022-01-04 08:42  聯合報/ 湯紹成/政治大學兼任教授
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極具爭議,導致在2021年一月美國國會大廈遭突襲。路透



自民國一O五年(2016年)川普當選後,美國的兩極分化效應急速惡化,有關可能暴發第二次內戰的討論,正式進入美國產官學界主流。在川普首次彈劾審判,再加上新冠疫情大流行的經濟和政治影響,還有黑人弗洛伊德George Floyd被白人警察跪頸而死所引發的社會動盪,以及極具爭議的民國一O九年(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導致在民國一一O年(2021年)一月美國國會大廈遭突襲,和川普的第二次彈劾審判等,都是引發暴亂的重大事件。

尤其在民國一一O年(2021年)初的國會大廈襲擊事件之後,越來越多的美國菁英人士都斷言,美國正陷入政治左右兩翼之間的冷戰。那些預見未來會發生內戰的人士,將公民高度兩極分化視為內戰前奏。但有些人反對此立論,並稱此乃一種非暴力的文化戰爭,主因缺乏對立的常備軍,以及政治分歧雙方都以非暴力佔多數云云。

可是一些民意調查卻發現,全美三分之一到一半的地區居民,預計在未來幾年內會發生內戰,尤其是在共和黨或保守派的農村中。從文化、道德和宗教價值觀的衝突,到從種族對立和槍支氾濫與墮胎問題和宗教自由等,都是衝突的根源。而且當前衝突的表現方式多元,除局部性的矛盾可能導致星火燎原之外,訊息與網路的攻擊更是難以防範。

回顧林肯於1860年當選總統時,當時美國南方奴隸制的捍衛者,不承認該次選舉的合法性而引發南北戰爭,並在後來出現了白人至上以及殘害黑人恐怖組織如三K黨與白茶花騎士團等其影響至今難消。因而一些史學家把川普擔任總統期間的加州分離運動以及川普批准對非暴力抗議者使用催淚瓦斯而形成的鎮壓,再加上有爭議的民國一O九年(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相對比,確實發現與林肯時期的雷同之處。

同時還有新冠疫情大流行,和隨後的社會與經濟影響,以及封城政策被認為是政府的過度干預,還有極右派組織的孳生比如驕傲男孩proud boy)與「匿名者Q」(QAnon)等,致使密西根州首府多次遭到襲擊,以致於被認為將導致未來的內戰。

美國政治學教授托夫特Monica Duffy Toft)認為,世界所有內戰至少有三個共同點:首先,大多數內戰都發生在先前的衝突之後,通常是先前的內戰,或是對過去內戰的嚴重扭曲和政治化的記憶,而新的交戰方和爭議,都不需要與以前相同。大多數情況下,有魅力的領導者會散佈他們意識形態與政治野心,甚至是簡單片面的歷史經驗,去連結過去的榮耀或屈辱。

其次,民族認同沿著關鍵軸分裂,例如種族、信條或階級。每個國家都存在斷層線和裂縫,而想重新分配財富或權力的國內外有心人士,更會利用一些較深的裂縫。例如,前蘇聯以及現在的俄羅斯,通過加深美國現有的裂痕,成功地將大量資源用於削弱美國及其盟國的民主運行。

更重要的是第三個元素:部落主義宗派主義轉變。在部落主義中,人們開始嚴重懷疑,國內的其他群體是否在追求更廣泛的社會利益。然而在宗派環境中,經濟、社會和政治精英以及代表他們的人開始相信,任何不同意他們的人都是邪惡的,並正在積極地破壞社會,以至於忠誠的反對派遭到排擠;那些屬於不同部落的人被認為是最不忠誠的,此乃與某些宗教對待叛教者和非信徒的方式有雷同,比如對川普的忠誠與否。易言之,這也就是兩極分化已上升到信仰層次無法調和,而這三個因素都已在美國顯現。

政治學家和內戰專家沃爾特Barbara F. Walter)還將出書認為,國內恐怖主義的升高,例如民國一O七年(2018年)匹茲堡猶太教堂槍擊事件和美國槍枝暴力高發率,可能是即將爆發第二次內戰的指標。更值得注意的是,華爾街的金融投資者也對內戰進行了一些討論。

民國一一年(2021年),億萬富翁對沖基金經理達利歐Ray Dalio預測,美國在未來5到10年內發生內戰的可能性為30%,理由是金融狀況不佳和衝突激烈,州和聯邦兩級政府崩潰的危險升高,從而造成不同方式的暴力衝突。尤其更有學者擔心,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的期中選舉或民國一年(2024年)的總統選舉,將在美國引發內戰,特別是如果川普或類似候選人,再度對選舉結果提出異議之際,將可能成為導火線。

綜上所述,這些都是美國各界菁英人士所提出的警告,也已開始引起歐洲國家重視,而這也可能是拜登以民主峰會來加以粉飾的原因之一,確實值得警惕,而台灣方面可能更須加以關注。









【專家之眼】中二補選混戰 彰顯另類藍綠共識


2022-01-04 08:40  聯合報/ 楊穎超/銘傳大學副教授
台中市第二選區立委補選進入白熱化,民進黨參選人林靜儀(右)與國民黨參選人顏寬恒(左)日前在沙鹿區興安社區防疫宣導活動中相遇握手致意。記者黃仲裕/攝影



台中立委第二選區補選進入最後階段,雙方都到了王牌盡出的地步。但在台灣面臨少子化、房市泡沫、物價上漲、RCEP生效…等各項急迫問題下,政客無能解決,卻把一場補選當頭等大事來辦,在華麗陣容與熱烈攻防大戲下,只見藍綠政客為黨派利益四處穿梭、人民眼花撩亂卻倒盡胃口的空虛。此次選舉暫時麻痺人民,又讓政客有事可忙,這恐怕是兩黨當初提名時,無心插柳的最大共識。

此次補選起因在於前任立委無法善盡國會議員職責而遭罷免。政黨應傾聽民意,挑選適任人選,並告訴選民為何他們值得推薦。但看雙方選戰策略,慘不忍睹。

綠營戰法非常傳統,就是負面競選。他們主攻顏寬恒個人才德,乃至於顏家魚肉鄉民形象,沒在想自家操盤手過去曾掌台中市政,中央又完全執政6年,顏家如果真有問題,國法伺候即可,但按綠營描述,顏家一直大尾到現在,是故意縱容還是等待時機?如此捕風捉影的選戰作法,不是治國正道。

而這樣批判顏家,他們所提的候選人也不是純潔無瑕的白紙。除了口不擇言外,她該開會卻常缺席、過去在立院到底做了什麼也讓人不知所以。未來如果再進國會,她能代表誰、扮演甚麼角色令人存疑。

但藍軍也沒高明到哪去。在國民黨被打壓,缺人缺錢情況下,提名在地派系代表雖然相對合理,但綠營會選舉大家都知道,完全執政之後國家機器在手更是如虎添翼。當初顏家要跳下來選曾躊躇再三,顯然明白對手厲害,既然如此,為何不能在補選階段先找形象牌一新選民耳目,或者不留下那麼多把柄讓人追打,到現在違建還是要拆。人家講千金難買早知道,藍營明明知道卻心存僥倖,實在不夠聰明。

整個選舉到現在讓人看不到願景與希望,就是烏賊戰,讓選民倒盡胃口,不論是要投給誰,都無法讓人看到更好的未來,既然如此,為什麼要出來投票?投票率低可以預期。就是好奇據說投票率低有利顏家組織票,但綠營一邊動用檢調,另方面又用負面選舉壓低投票率,不知最後會便宜誰。

而此次補選或許有一點積極面值得肯定。自民進黨籍總統府前祕書長蘇嘉全民國一O一年(2012年)參選副總統時,位在屏東的違建農舍引發爭議,後來捐作公益用途,到民國一O八年(2019年)國民黨籍總統參選人韓國瑜太太名下一塊位在雲林的農地,也因涉嫌超建違建,最後自行拆除。

此次違建爭議再起,除了顏家要處理外,當地還有其他政客服務處,包含:蔡其昌、林靜儀、陳柏惟、李天生、王立任、張家銨等人亦被點名。我們除了可以持續關心這些政治人物能否以身作則外,以後政治人物要選舉,總會開始先把自己的違法事蹟清一下吧?!

說藍綠合謀麻痺人民當然有些誇張,但在台灣面臨系列問題,政府拿不出解方的前提下,兩黨明明至少可把此次補選作為偶一為之的政治新標竿,讓人民還願意相信政治有變好的可能,現在卻操作成這樣,讓人感嘆不已。只是未來能解決問題的寶貴時間,又少了一點。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新冠疫戰


◆  看報辦事救不了交通死傷
◆  防疫旅館走廊 當心變病毒交流區
◆  擎天崗水牛危機 休閒農業新契機
◆  綠電未達標 部長說謊要騙誰
◆  區域計畫抗爭根源 人民公民權被剝奪
◆  RCEP生效 我如何超前部署?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新冠疫戰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新冠疫戰


2022-01-04 03:23  聯合報 /   魏國彥(作者為台灣社會責任公益減害研究發展協會執行長)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國 108 年(二○一九年)十二月中旬中國大陸公布了第一個新冠肺炎病例,到今天,人類和新冠病毒搏鬥超過兩年了。

民國 109 年(二○二○年)底,美國有二千萬人確診,三十五萬人死亡,不太相信科學的、亂用怪招防疫的川普總統也於去年一月黯然下台。民國 109 年(二○二○年)一年間,全球超過八千三百萬確診病例,一八三萬人死亡。各國期待疫苗早日施打,如大旱之望雲霓。因為,唯有疫苗能改變情勢,讓人從染病恐懼中豁免,從封城桎梏中脫身。

去年初以來各種疫苗問世,相繼通過各國政府授權施打,一年下來,全球已經有四十四億人,也就是百分之五十六的人至少打過一劑疫苗,而有將近一百億劑已經注射,中國、加拿大、西班牙等國的接種率已經達到百分之兩百五十以上,換句話說,很多國民已經打了第三劑加強針。

就人類對抗全球性傳染病的歷史來看,這是一項偉大的成就。首先,在病毒基因定序之後,一年之內就發展出疫苗,並通過授權施打,與其他流行性疾病相比,速度之快,實屬空前。例如,傷寒病原一八八○年代就確認,疫苗卻要到一九九○年代才施打,費時一百一十年;腦膜炎疫苗也花了一百年。而新冠疫苗只用一年的時間就大規模覆蓋,而且,疫苗的種類不只一種,有病毒株的、信使 RNA 的,次蛋白的,基於不同的原理與途徑形成抗體。同時,全世界的科學家緊密觀測,從症狀感染住院率死亡率都有記錄,以臨床數字模型模擬,判識各類疫苗的有效性。

新冠病毒不斷出現變種,從 Alpha 到 Beta 到 Delta,又有兩個月前開始傳播肆虐的 Omicron,病毒對疫苗展開「躲貓貓」,不斷逃脫又突破。但全球醫學界越來越有信心,因為病毒株突變的位置馬上被掌握到,各種疫苗的防禦率被監測與分享,目前共有三百多種疫苗在研發中,有二十三種被授權使用中,有十種已進入第四期實驗。此外,民國 110 年(二○二一年)中就有一萬五千篇科學論文與新冠疫苗相關。顯然,病毒與疫苗武器競賽中人類逐漸占上風了。

去年此時,全球每天死亡約一萬五千人,至今,全球共有廿九億人染疫五百四十多萬人死亡。不過,一年來,疫苗的研發與施打、醫學研究進步與合作,都表明科學面向成功已可預期,剩餘的問題是政治的、經濟的、社會的、與心理的。











看報辦事救不了交通死傷


2022-01-04 03:24  聯合報 /   賀陳旦/交通部前部長(台北市)
日前高雄發生酒駕致一家四口一死三傷嚴重車禍,再度喚起社會對於酒駕修法重罰的呼聲。圖為警方執行取締酒駕、擴大臨檢勤務。記者邵心杰/翻攝


最近眾首長紛紛表態要嚴罰酒駕,因為報載惡性慣犯撞倒一家四口,一死三傷的壓力下,每位首長都不落後必稱重罰。另有月前外送員撞死作家陳女士後,台北市也馬上說要增修外送平台業者管理自治條例」。願意這樣積極回應新發事件,值得肯定。但是往往只回應零星事件,並沒有系統思考,急切中所定的調,不中要害,也多半是唱老調。

以酒駕為例,十年以來全國致死人數都持續下降,但去年上半年,就逐漸反增交安主管單位沒有警覺,等十天前家庭悲劇見報,只能追認全年持續惡化現況(卻說不清楚原因)。悲劇所在的高雄市,也因而被放大檢討,判為交安最糟都市。事實上,若以平均人口的交通死亡數,台南和台中才是民國 109、108 年(二○二○和二○一九)的首惡,高雄是第二名。這三都會排名在前,共同原因多半和機車有關。我們中央首長對這個長期結構性病根,有什麼積極作為嗎?

外送員肇致死傷的回應也只見皮毛。所謂「自治條例」對改進交安作法只是要求對新進外送人員要加強(連同食安共三小時的)道安講習。業者不改正,可罰款三萬元!但有些平台公司沒設在台北市,條例施行一年以來,並沒聽說對平台有更強力作為。同時,因疫情而快速成長食物外送業已經普及全台,許多跨行政區管理都難有績效,中央主管應該趕快統合治理這個亂象。

外送員這個服務型態,是網路世界的新花樣。台灣的外送工具大多是機車,原來就最難納管,也恰是台灣交安持續惡化痛腳網路就業靈活和機車機動成了天作之合,我們社會就要付出比別的國家更巨大的成本,必須加倍用心,試從兩個角度供未來立法參考,也給官員和業者周旋參考。

其一,要降低搶單惡果。我們機車比別國的腳踏車快,就會擴大服務,各外送員彼此交錯競爭更激烈;機車機動力強,也會強化商家與消費者對送達時間要求兩者互為因果平台業者若是再用獎金加碼,「搶單」、「超時(遠)單」,這些危險遞送案件一定越來越多。建議先從「條例第十條業者遞送時地紀錄,把十五個月來數據加以分析,看看有沒有搶單趨勢,責求改善;同時針對競爭最激烈的地段和路線加強執法。

其二,要正視其營業行為加強管制。外送員往返擁擠街頭的次數,可能十倍於一般機車族。也就是說,他經常要臨停,多半是違停機車的方便就是這樣建立在別人的忍受上。一般民眾偶一為之就算了,外送員是在賺錢,也可以這樣永遠縱容嗎?因而提升遞送能量最大蒙利者,當然是平台公司了!那他們分給我國高貢獻機車部隊酬勞有反映這些隱藏成本嗎?主管機關一定要秉持公正嚴謹的態度來因應這種新網路產業。建議委託專家把「條例第十一條應提送資料系統分析為國人外送員爭取合理報酬,也將第四條保險涵蓋範圍依營業事實重新修訂

台灣道安死亡人數連降十年後近三年回升惡化,行政院長要交通部找原因,相信外送服務劇增是部分答案。三年來對外送員勞動屬性是「僱傭」還是「承攬」,勞動部也沒有定論,越拖只會越嚴重。三年悠悠已過,敬祈新年新奮發!













防疫旅館走廊 當心變病毒交流區


2022-01-04 03:24  聯合報 /   張明輝/冷凍空調工程公司副總(台中市)
季青漫畫


報載,防疫旅館淪陷…不排除中央空調造成,恐陷交叉感染等。真是怵目驚心!

早期旅館的中央空調大多由一台箱型冷氣機直接接風管,送冷氣氣流到各房間的方式,因占用空間、噪音大且各房間個別控制溫度不易等問題,目前中央空調都只是送冰水或冷媒到各房間,然後各房間有單獨的室內送風機單獨冷卻各房間回風後送出冷氣氣流,並沒有混合風的問題。

室內空氣品質要求,應都有設置一台預冷空調箱,外氣經過濾、預冷(暖)及除濕之後,送新鮮空氣到各房間,而各房間的浴廁也都會有排風機,使各室內的溫度及空氣品質合乎舒適的要求;但很多浴廁排風機都是與電燈連動的,人離開浴廁就會有隨手關燈的好習慣,卻使得浴廁排風機停止運轉,將會使得這個房間對走廊是微正壓,氣流將向走廊流出,若有病毒氣溶膠將一併流出,走廊恐形成一個大的病毒交流區

建議各房間浴廁排風機應獨立持續運轉,若為排風井集中排風方式,不要使用免電力渦輪排風機,否則無風或風小時將無法順利排風,應使用馬達運轉方式持續運轉,畢竟防疫旅館防疫功能優先,這小小的耗能應不在考慮之內。另外要檢驗預冷空調箱送風是否太大,注意保持各房間對走廊微負壓氣流流向












擎天崗水牛危機 休閒農業新契機


2022-01-04 03:24  聯合報 /   蘇光正/台北市農會總幹事(台北市)
陽明山擎天崗水牛、放牧、小牛、牛群。本報系資料照


陽明山擎天崗大草原野生水牛因為日前監察院的調查結果報告,又成為大眾矚目的焦點;台北市農會作為陽明山牧場前任管理單位,實在不樂見到總是要發生了問題,牧場中水牛的生存才又能得到眾人關愛眼神

擎天崗為主要範圍陽明山牧場已有近九十年歷史,從民國廿三年開始,時為日據時代台北州政府所設置大嶺峠牧場中,以擎天崗地區占地約三六八公頃規模最大;民國四十五年前後,此處寄養的牛隻達到六六一頭鼎盛時期。隨著時代進步與農業機械化,水牛地位漸被取代,加上休閒旅遊風氣逐漸開始盛行,場內寄養的牛隻越來越少,遊客越來越多,擎天崗牧場牛隻寄養處所慢慢轉變具有傳統農業底蘊且能提供休閒遊憩景觀場域

擎天崗的牛群,是人為豢養馴化後的動物非純然野生,自然較野生動物溫和且安定;即便野化後,若非外來刺激,也不易對人類產生敵意行為。而以現有牛隻數量比對擎天崗所設圈圍面積僅有四十三公頃,過小的草場導致食源不足;加上為了保護遊客在草原中央設置的通道,切割牛群活動空間不利牛隻移動與棲息

擎天崗特殊景觀區內主要植被是類地毯草是為了牛隻而栽種的牧草,加上牛隻僅會以舌頭捲食並留下草根移動覓食踩踏,才得幾十年來維持這綠草如茵的特殊草原景觀,不讓芒草和低矮假柃木占據取代,更無須每年花費數百萬元人工除草、維持。

這片特殊的草原景觀,原本就是因有牛隻的共生才足以形成,應積極的妥善維護管理,如果就只是為了防止水牛侵擾遊客提出移置水牛種種作為,根本是因噎廢食、本末倒置,草原特殊景觀將不復存在。政府業管單位或有其因而難有積極的作為,將擎天崗特別景觀區做更有效運用時,何妨借助民間力量,改採委外經營保存這片見證台灣農業發展且具有人文背景特殊景觀

呼應去年十二月廿七日台灣關聯學會名譽理事長徐世勳公地悲劇擎天崗失業水牛淪無主野化水牛」一文,解決擎天崗水牛的完美方案,可整合政府與民間力量,仿效德國浪漫大道與台灣浪漫台三線」由點至面的概念,串聯擎天崗草原與台北市各區豐富的休閒農業資源,以台北市休閒農業環的新概念,帶動台北市休閒農業一級、二級與三級產業發展,創造台北市都市農業新價值,是為台北市發展生產、生活、生態及生命之四生一體休閒農業的新契機。















綠電未達標 部長說謊要騙誰


2022-01-04 03:24  聯合報 /   陳立誠/台灣能源部落格版主(台北市)
經濟部長王美花。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日前立法院預算中心引用能源局資料,預估民國 114 年(二○二五年)再生能源占比無法達到蔡政府規畫的廿%供電目標,只能達到十五%左右。

三日經濟部長王美花受訪時表示,主要是經濟快速成長帶動整體用電量大幅增加,用電需求的分母變大,分子不變,造成綠電占比未達標。王美花表示,民國 105 年(二○一六年)推估民國 114 年(二○二五年)的用電量是二,五七五億度,若用該數據推估,能源配比將符合五三二;不過近年經濟快速成長,帶動整體用電走揚,最新預測顯示,民國 114 年(二○二五年)全台用電量上修至三,一七五億度,較民國 105 年(二○一六年)的數字多出六百億度。

王美花進一步說明,再生能源仍維持原有發電裝置容量,並依照原定目標執行,但是用電量卻大幅增加,「分子沒動、分母變大了」,才會出現發電占比未達廿%的情況。王部長想要騙誰?

經濟部民國 108 年(二○一九年)三月在立法院提出的「因應公投結果能源政策評估檢討專案報告」,即預估民國 114 年(二○二五年)全台用電量三,○二九億度,報告中也預估民國 114 年(二○二五年)太陽能及風電裝置容量分別為廿GW及六點九GW,兩者發電度數分別為二五六億度及二三五億度,加上水力及生質能等,再生能源總發電度數為六一七億度,占總發電度三,○二九億度的廿點三%。王部長現在怎麼倒退將民國 114 年(二○二五年)總發電量二,五七五億度作為廿%基礎?

即使以王部長現在在媒體所言三,一七五億度為分母計算,如再生能源發電度數可以達到六一七億度,其占比也接近十九點五%,而不是日前立法院預算中心所說的十五%

真正問題是風電及太陽能裝置容量無法達標兩者無法提供原來預定的發電度數,才使綠電占比無法達標。不要亂扯什麼分母變大變小謊話。

蔡政府當年信誓旦旦以綠能提供廿%電力的原因,是在於取代廢核後,同樣無碳核電所能提供廿%的無碳電力。以三,一七五億度計算,綠電占比缺口五%約為一六○億度。因三接延宕,氣電無法補上缺口,以煤電取代,每年將增加一千三百萬噸碳稅排。花了二兆元推動太陽能及離岸風電後,每年碳排高於馬政府時代,還奢談什麼民國 139 年(二○五○)碳中和入法

蔡政府推動再生能源顯然遭遇極大困難,政府應開誠布公向民眾說明,而不是一再說謊欺騙人民,將台灣帶向缺電、高碳加上昂貴電價險境














區域計畫抗爭根源 人民公民權被剝奪


2022-01-04 03:24  聯合報 /   徐世榮/政治大學地政學系教授(台北市)
苗栗縣造橋鄉坤輿廢棄物掩埋場12月28日恢復試運轉,爆發業者保全人員與自救會推擠衝突,造成多人掛彩,事件餘波盪漾。圖/民眾提供


因黑道介入及村民受到暴力對待,苗栗造橋坤輿事業廢棄物掩埋場設置案又成為社會焦點。究竟本案問題根源何在?除坤輿公司以面積縮小規避環境影響評估外,人民公民權的被剝奪乃是問題的根源。

第一、私有土地的使用關係著社會整體公共利益,因此有其必須承擔的社會義務,絕不是個人可以完全獨自決斷,此稱為「所有權社會化義務」,而這也就是政府得以進行土地使用計畫及管制的基本原因。在我國,這些計畫主要為區域計畫未來將由國土計畫取代)、都市計畫,分別占國土面積七十八%十三%,而坤輿案則是屬區域計畫管轄範疇

該如何決定前述的公共利益乃是一個至為關鍵的課題。若依美國規畫協會的「規畫倫理原則」,非常強調規畫程序」,即欲透過嚴謹規畫程序界定當地公共利益;「這個規畫程序必須是持續且忠實的為公共利益服務。」在規畫程序並有七項規定最重要的第一項就是要肯認市民有權利參與計畫的決策」。

然我們要問,我國人民有沒有參與計畫決策的權利?很遺憾地,沒有的。不論是計畫的擬定、變更或審議,我國的制度設計都是將權力集中在行政機關首長,及與其進行聯盟權貴菁英和專家的手上,並完全將人民排除在外,呈現權力一元化現象。也就是說,國人至今依舊沒有權利參與台灣的土地使用計畫,也使得台灣的土地使用計畫依舊還在戒嚴當中

第二、上述權力一元化制度為何能夠存在?人民公民權如何被剝奪?這是因為政府及當權者不斷在操弄「專家主義迷思,主張由專家取代人民的民主參與,在此訴求下,往往刻意把土地使用的問題扭曲為專業及科學的問題必須由專家解決由他們定義何謂公共利益。但是,專家真的懂得那麼多嗎?不可能的。

若依社會學者貝克的觀點現代社會已經步入風險社會」,在風險社會科學知識有其不確定性科學技術可靠性也有一定的限度,這使得專家在面對日益複雜的高科技,其預測風險的能力相對降低,而管理上的疏失也往往和科層組織流弊相結合,使得科技產業可能成為最大風險的製造者。貝克因此主張我們必須重新定位科技進步文明發展整體關係,並將科技決策決定權回歸於社會,經由社會理性論述來達成。

風險社會中追求的是「可接受風險」,而這個風險乃是一個結合了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日常理性與專家理性共生體,它不能透過個別專業化彼此孤立,不能依各自理性來發展,而必須跨越學科及團體尋取共識。尤其政府決策時,絕對必須納入社區民眾意見,並賦予他們選擇權利

台灣各地不斷湧現反對現行都市計畫區域計畫激烈抗爭苗栗坤輿案僅只是其中之一。究其原因,乃是因為台灣的土地使用計畫決策機制都還是把人民的公民權排除在外,這使得本案所立基的區域計畫無法獲得正當性,而這也就是龍昇村村民激烈抗爭並能夠得到社會支持主因















RCEP生效 我如何超前部署?


2022-01-04 03:24  聯合報 /   黃健群/工業總會大陸事務組組長、大學兼任助理教授(台北市)
RCEP 生效後首趟國際貨運班列1日凌晨開行,從廣西南寧開赴越南河內。(取自中新網)


當全台在跨年晚會、倒數煙火中迎接民國 111 年(二○二二)的同時,「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正式生效。這被大陸學者認為將成為大陸外貿增長加速器,並將與北美自貿區歐盟形成三足鼎立全球最大自貿區,將對全球經貿乃至台灣造成怎樣的影響?

近年來,大陸積極推動 RCEP,主要戰略目的:首先是希望建構一個以亞洲為中心的全球化路徑;並加強大陸在亞太地區影響力。其次,希望藉此強化與東協,以及日、韓等經濟體的貿易合作,降低對美國的出口依賴,以增加大陸外貿穩定。第三,在美國持續抑制大陸科技發展的態勢下,RCEP 建構的市場一體化,讓區域內資源、糧食、科技等產品的供應可得到相對保障,提升大陸供應鏈安全。最後,區域內投資的自由化,可讓大陸「騰籠換鳥」,將低附加價值產業向東協國家轉移,並加速引進高附加價值產業,以促成產業的升級轉型

雖然大陸看好 RCEP 的各種利多,但不可諱言,RCEP 對大陸來說仍充滿挑戰:首先,一些東協國家和大陸都因領土爭議關係緊張,再加上美國的重回亞洲,致使東協國家多採取和大陸共享經濟利益,但政治和價值上傾向美國的兩面討好策略;這將衝擊大陸在 RCEP 的主導地位。再者,東協發展相對較低,因而大陸出口東協仍多為低端產品或中間零組件;故雖然東協已是大陸最大貿易夥伴,但出口 3C 等產品到美國,仍是大陸創造貿易順差最主要的來源。

此外,RCEP雖然有助大陸供應鏈安全的建構,但關稅減讓及市場開放將衝擊大陸部分產業。更重要的是,如果大陸要透過投資自由化吸引高階外資產業,則必須落實加大開放領域、促進投資便利化、平等保護外商投資合法權益等既定政策;並有效推動國企改革、開放政府採購市場。

對大陸來說,RCEP 有機遇也有挑戰。對未加入 RCEP 的台灣來說,誠如學者所言,由於 RCEP 承諾內容沒有太大改變,加上廠商早已赴東南亞布局,且台灣對 RCEP 成員國出口七十%以上免關稅,RCEP 生效短期內對台灣影響有限。但中長期來看,台灣應先預判 RCEP 可能造成的衝擊:

首先是 RCEP 的生效,將可能加速中、日、韓這三個台灣重要貿易競爭或夥伴的自貿區協定簽訂,而這將使得台灣外部競爭環境變得更為嚴峻;其次,RCEP 的原產地規定、海關程序、檢驗檢疫、技術標準等各方面如果逐步統一,可能進一步形成例如亞太自貿區更大範圍的 FTA,台灣產業可能面臨邊緣化風險;最後,若大陸能順利藉由 RCEP 擴大其在亞洲,甚至全球經貿的影響力,則大陸將可能掌握更多壓縮台灣經貿空間籌碼

RCEP 仍有許多困難要克服,其成效也絕非短期可見。但要思考的是:未來五至十年,大陸能藉由 RCEP 達成怎樣的戰略目標?其會對台灣、對兩岸經貿造成怎樣的影響?台灣又該如何超前部署?在 RCEP 生效的民國 111 年(二○二二年)伊始,台灣應積極探討這些課題,及早提出有效因應策略。


趙春山/2022中共對台政策:反獨到促統的戰略轉移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趙春山/2022中共對台政策:反獨到促統的戰略轉移
◆  嚴震生/COVID-19疫情下的NBA老將復出







趙春山/2022中共對台政策:反獨到促統的戰略轉移


2022-01-04 03:29  聯合報 /   趙春山(作者為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31日晚間透過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和網路發表2022年新年賀詞。新華社


民國 111 年(二○二二年)新年伊始,兩岸領導人皆發表新年談話,但因彼此的政策目標不同,故在兩岸關係的部分完全沒有交集。習近平只有短短的一句話:「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兩岸同胞的共同心願。」言簡意賅,說明兩岸統一已置於中共的「議程表」上。

不可否認,「反獨」仍是中共當前對台工作的重點,包括反對其眼中形形色色的「以疫謀獨」、「以武謀獨」和「倚美謀獨」等。但若「反獨」指的是反對台灣搞「法理台獨」,則中共不會緊抓這個「美國不鼓勵,台灣民意不支持」的「假議題」死纏爛打。習近平是站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看待兩岸關係發展;解決「台灣問題」必不可缺,也是他「超鄧趕毛」的一個重要指標。

事實證明,中共涉台事務部門已針對統一問題,展開超前部署。中共國台辦主任劉結一在新年賀詞中,首次勾勒統一後的願景,即「台灣將真正永保和平,經濟更加發展,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民生更加改善,在國際上更加安全、更有尊嚴。」對照去年的新年賀詞劉結一只提到一次「統一」,今年則多達廿一次。

中共從「反獨」到「促統」的戰略轉移,將使兩岸關係從量變產生質變,即從「統獨之爭」轉變為「促統和拒統之爭」。中共若以「統一」做為區分敵友的標準,則當國民黨的「不講統一」和民進黨的「不搞統一」,被視為「異曲同工」而匯聚為一股「拒統」的潮流時,兩黨都將被對岸打入雙方矛盾的對立面,差別只是「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而已。

兩岸統一是習近平丟給台灣和美國的一個「燙手山芋」。蔡英文總統的新年講話,涉及兩岸關係部分,重點在於「維持現狀」,這符合台灣主流民意,但不符合中共的對台政策目標。蔡總統強調「不挑釁、不冒進」,以及堅持自由民主的價值,或許可以凝聚內部共識和免於對岸的「以武制獨」,但不足以因應對岸的「以和促統」。因為習近平說過,「制度不同,不是統一的障礙,更不是分裂的藉口。」對習而言,「維持現狀」就意謂「台灣問題」的久拖不決,而對岸此刻已顯露「時不我予」的焦慮感,不會讓兩岸關係原地踏步

美國反對片面改變現狀,因此不會為「法理台獨」而戰;但當中共「促統」結果造成現狀改變時,美國基於本身和盟國的地緣政治安全利益,就會立刻面臨戰爭或和平的選擇。美國鼓勵兩岸對話,但從未對兩岸統一明確表態,也沒有說明對兩岸以談判實現和平統一的立場。二戰後美國國內曾對「如何失去中國」的問題展開辯論,不知美國執政當局記取什麼樣的教訓。

今年台美中三方內部都有大事要辦,台、美執政當局忙著拚選舉,北京則在準備中共「廿大」。安內才能攘外,所以台海形勢應是「外弛內張」,兩岸關係也將持續「冷對抗狀態。但習近平說過要「牢牢抓住兩岸關係發展的主動權主導權」,因此他不會讓兩岸關係閒著,「促統」就是他今年打出的第一張牌。它會掀起兩岸之間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讓美國沒有著力之處、讓「抗中保台」在台灣選舉中,失去朝野攻防的票房價值。因為,面對統一的挑戰,台灣已經沒有顏色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