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報辦事救不了交通死傷
◆ 防疫旅館走廊 當心變病毒交流區
◆ 擎天崗水牛危機 休閒農業新契機
◆ 綠電未達標 部長說謊要騙誰
◆ 區域計畫抗爭根源 人民公民權被剝奪
◆ RCEP生效 我如何超前部署?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新冠疫戰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新冠疫戰
2022-01-04 03:23 聯合報 / 魏國彥(作者為台灣社會責任公益減害研究發展協會執行長)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國 108 年(二○一九年)十二月中旬中國大陸公布了第一個新冠肺炎病例,到今天,人類和新冠病毒搏鬥超過兩年了。
民國 109 年(二○二○年)底,美國有二千萬人確診,三十五萬人死亡,不太相信科學的、亂用怪招防疫的川普總統也於去年一月黯然下台。民國 109 年(二○二○年)一年間,全球超過八千三百萬確診病例,一八三萬人死亡。各國期待疫苗早日施打,如大旱之望雲霓。因為,唯有疫苗能改變情勢,讓人從染病恐懼中豁免,從封城桎梏中脫身。
去年初以來各種疫苗問世,相繼通過各國政府授權施打,一年下來,全球已經有四十四億人,也就是百分之五十六的人至少打過一劑疫苗,而有將近一百億劑已經注射,中國、加拿大、西班牙等國的接種率已經達到百分之兩百五十以上,換句話說,很多國民已經打了第三劑加強針。
就人類對抗全球性傳染病的歷史來看,這是一項偉大的成就。首先,在病毒基因定序之後,一年之內就發展出疫苗,並通過授權施打,與其他流行性疾病相比,速度之快,實屬空前。例如,傷寒病原於一八八○年代就確認,疫苗卻要到一九九○年代才施打,費時一百一十年;腦膜炎疫苗也花了一百年。而新冠疫苗只用一年的時間就大規模覆蓋,而且,疫苗的種類不只一種,有病毒株的、信使 RNA 的,次蛋白的,基於不同的原理與途徑形成抗體。同時,全世界的科學家緊密觀測,從症狀感染到住院率到死亡率都有記錄,以臨床數字與模型模擬,判識各類疫苗的有效性。
新冠病毒不斷出現變種,從 Alpha 到 Beta 到 Delta,又有兩個月前開始傳播肆虐的 Omicron,病毒對疫苗展開「躲貓貓」,不斷逃脫又突破。但全球醫學界越來越有信心,因為病毒株突變的位置馬上被掌握到,各種疫苗的防禦率被監測與分享,目前共有三百多種疫苗在研發中,有二十三種被授權使用中,有十種已進入第四期實驗。此外,民國 110 年(二○二一年)中就有一萬五千篇科學論文與新冠疫苗相關。顯然,病毒與疫苗的武器競賽中人類逐漸占上風了。
去年此時,全球每天死亡約一萬五千人,至今,全球共有廿九億人染疫,五百四十多萬人死亡。不過,一年來,疫苗的研發與施打、醫學研究的進步與合作,都表明科學面向的成功已可預期,剩餘的問題是政治的、經濟的、社會的、與心理的。
看報辦事救不了交通死傷
2022-01-04 03:24 聯合報 / 賀陳旦/交通部前部長(台北市)
日前高雄發生酒駕致一家四口一死三傷嚴重車禍,再度喚起社會對於酒駕修法重罰的呼聲。圖為警方執行取締酒駕、擴大臨檢勤務。記者邵心杰/翻攝
最近眾首長紛紛表態要嚴罰酒駕,因為報載惡性慣犯撞倒一家四口,一死三傷的壓力下,每位首長都不落後必稱重罰。另有月前外送員撞死作家陳女士後,台北市也馬上說要增修「外送平台業者管理自治條例」。願意這樣積極回應新發事件,值得肯定。但是往往只回應零星事件,並沒有系統思考,急切中所定的調,不中要害,也多半是唱老調。
以酒駕為例,十年以來全國致死人數都持續下降,但去年上半年,就逐漸反增,交安主管單位沒有警覺,等十天前家庭悲劇見報,只能追認全年持續惡化現況(卻說不清楚原因)。悲劇所在的高雄市,也因而被放大檢討,判為交安最糟都市。事實上,若以平均人口的交通死亡數,台南和台中才是民國 109、108 年(二○二○和二○一九)的首惡,高雄是第二名。這三都會排名在前,共同原因多半和機車有關。我們中央首長對這個長期結構性病根,有什麼積極作為嗎?
外送員肇致死傷的回應也只見皮毛。所謂「自治條例」對改進交安作法只是要求對新進外送人員要加強(連同食安共三小時的)道安講習。業者不改正,可罰款三萬元!但有些平台公司沒設在台北市,條例施行一年以來,並沒聽說對平台有更強力作為。同時,因疫情而快速成長的食物外送業已經普及全台,許多跨行政區管理都難有績效,中央主管應該趕快統合治理這個亂象。
外送員這個服務型態,是網路世界的新花樣。台灣的外送工具大多是機車,原來就最難納管,也恰是台灣交安持續惡化的痛腳。網路就業的靈活和機車的機動成了天作之合,我們社會就要付出比別的國家更巨大的成本,必須加倍用心,試從兩個角度供未來立法參考,也給官員和業者周旋參考。
其一,要降低搶單的惡果。我們機車比別國的腳踏車快,就會擴大服務,各外送員彼此交錯競爭更激烈;機車機動力強,也會強化商家與消費者對送達時間的要求。兩者互為因果,平台業者若是再用獎金加碼,「搶單」、「超時(遠)單」,這些危險遞送案件一定越來越多。建議先從「條例」第十條業者的遞送時地紀錄,把十五個月來的數據加以分析,看看有沒有搶單趨勢,責求改善;同時針對競爭最激烈的地段和路線加強執法。
其二,要正視其營業行為加強管制。外送員往返擁擠街頭的次數,可能十倍於一般機車族。也就是說,他經常要臨停,多半是違停。機車的方便就是這樣建立在別人的忍受上。一般民眾偶一為之就算了,外送員是在賺錢,也可以這樣永遠縱容嗎?因而提升遞送能量的最大蒙利者,當然是平台公司了!那他們分給我國高貢獻機車部隊的酬勞有反映這些隱藏成本嗎?主管機關一定要秉持公正但嚴謹的態度來因應這種新網路產業。建議委託專家把「條例」第十一條應提送資料系統分析,為國人外送員爭取合理報酬,也將第四條「保險」涵蓋範圍依營業事實重新修訂。
台灣道安死亡人數連降十年後,近三年回升惡化,行政院長要交通部找原因,相信外送服務劇增是部分答案。三年來對外送員勞動屬性是「僱傭」還是「承攬」,勞動部也沒有定論,越拖只會越嚴重。三年悠悠已過,敬祈新年新奮發!
防疫旅館走廊 當心變病毒交流區
2022-01-04 03:24 聯合報 / 張明輝/冷凍空調工程公司副總(台中市)
季青漫畫
報載,防疫旅館淪陷…不排除中央空調造成,恐陷交叉感染等。真是怵目驚心!
早期旅館的中央空調大多由一台箱型冷氣機直接接風管,送冷氣氣流到各房間的方式,因占用空間、噪音大且各房間個別控制溫度不易等問題,目前中央空調都只是送冰水或冷媒到各房間,然後各房間有單獨的室內送風機,單獨冷卻各房間回風後送出冷氣氣流,並沒有混合風的問題。
因室內空氣品質要求,應都有設置一台預冷空調箱,外氣經過濾、預冷(暖)及除濕之後,送新鮮空氣到各房間,而各房間的浴廁也都會有排風機,使各室內的溫度及空氣品質合乎舒適的要求;但很多浴廁排風機都是與電燈連動的,人離開浴廁就會有隨手關燈的好習慣,卻使得浴廁排風機停止運轉,將會使得這個房間對走廊是微正壓,氣流將向走廊流出,若有病毒氣溶膠將一併流出,走廊恐形成一個大的病毒交流區!
建議各房間浴廁排風機應獨立持續運轉,若為排風井集中排風方式,不要使用免電力的渦輪排風機,否則無風或風小時將無法順利排風,應使用馬達運轉方式持續運轉,畢竟防疫旅館的防疫功能優先,這小小的耗能應不在考慮之內。另外要檢驗預冷空調箱的送風是否太大,注意保持各房間對走廊的微負壓氣流流向!
擎天崗水牛危機 休閒農業新契機
2022-01-04 03:24 聯合報 / 蘇光正/台北市農會總幹事(台北市)
陽明山擎天崗水牛、放牧、小牛、牛群。本報系資料照
陽明山擎天崗大草原的野生水牛因為日前監察院的調查結果報告,又成為大眾矚目的焦點;台北市農會作為陽明山牧場的前任管理單位,實在不樂見到總是要發生了問題,牧場中水牛的生存才又能得到眾人關愛的眼神。
以擎天崗為主要範圍的陽明山牧場已有近九十年歷史,從民國廿三年開始,時為日據時代的台北州政府所設置大嶺峠牧場中,以擎天崗地區占地約三六八公頃規模最大;民國四十五年前後,此處寄養的牛隻達到六六一頭鼎盛時期。隨著時代進步與農業機械化,水牛地位漸被取代,加上休閒旅遊風氣逐漸開始盛行,場內寄養的牛隻越來越少,遊客越來越多,擎天崗牧場從牛隻寄養處所慢慢轉變為具有傳統農業底蘊且能提供休閒遊憩的景觀場域。
擎天崗的牛群,是人為豢養馴化後的動物而非純然野生,自然較野生動物溫和且安定;即便野化後,若非外來刺激,也不易對人類產生敵意行為。而以現有牛隻數量比對擎天崗所設圈圍面積僅有四十三公頃,過小的草場導致食源不足;加上為了保護遊客在草原中央設置的通道,切割了牛群活動空間,不利牛隻移動與棲息。
擎天崗特殊景觀區內主要植被是類地毯草,是為了牛隻而栽種的牧草,加上牛隻僅會以舌頭捲食並留下草根與移動覓食踩踏,才得幾十年來維持這綠草如茵的特殊草原景觀,不讓芒草和低矮的假柃木占據取代,更無須每年花費數百萬元人工除草、維持。
這片特殊的草原景觀,原本就是因有牛隻的共生才足以形成,應積極的妥善維護管理,如果就只是為了防止水牛侵擾遊客而提出移置水牛的種種作為,根本是因噎廢食、本末倒置,草原特殊景觀將不復存在。政府業管單位或有其因而難有積極的作為,將擎天崗特別景觀區做更有效運用時,何妨借助民間力量,改採委外經營以保存這片見證台灣農業發展且具有人文背景的特殊景觀。
呼應去年十二月廿七日台灣關聯學會名譽理事長徐世勳「公地悲劇/擎天崗失業水牛淪無主野化水牛」一文,解決擎天崗水牛的完美方案,可整合政府與民間力量,仿效德國「浪漫大道」與台灣「浪漫台三線」由點至面的概念,串聯擎天崗草原與台北市各區豐富的休閒農業資源,以台北市休閒農業環的新概念,帶動台北市休閒農業一級、二級與三級產業發展,創造台北市都市農業新價值,是為台北市發展生產、生活、生態及生命之四生一體休閒農業的新契機。
綠電未達標 部長說謊要騙誰
2022-01-04 03:24 聯合報 / 陳立誠/台灣能源部落格版主(台北市)
經濟部長王美花。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日前立法院預算中心引用能源局資料,預估民國 114 年(二○二五年)再生能源占比無法達到蔡政府規畫的廿%供電目標,只能達到十五%左右。
三日經濟部長王美花受訪時表示,主要是經濟快速成長帶動整體用電量大幅增加,用電需求的分母變大,分子不變,造成綠電占比未達標。王美花表示,民國 105 年(二○一六年)推估民國 114 年(二○二五年)的用電量是二,五七五億度,若用該數據推估,能源配比將符合五三二;不過近年經濟快速成長,帶動整體用電走揚,最新預測顯示,民國 114 年(二○二五年)全台用電量上修至三,一七五億度,較民國 105 年(二○一六年)的數字多出六百億度。
王美花進一步說明,再生能源仍維持原有發電裝置容量,並依照原定目標執行,但是用電量卻大幅增加,「分子沒動、分母變大了」,才會出現發電占比未達廿%的情況。王部長想要騙誰?
經濟部民國 108 年(二○一九年)三月在立法院提出的「因應公投結果能源政策評估檢討專案報告」,即預估民國 114 年(二○二五年)全台用電量三,○二九億度,報告中也預估民國 114 年(二○二五年)太陽能及風電裝置容量分別為廿GW及六點九GW,兩者發電度數分別為二五六億度及二三五億度,加上水力及生質能等,再生能源總發電度數為六一七億度,占總發電度三,○二九億度的廿點三%。王部長現在怎麼倒退將民國 114 年(二○二五年)總發電量二,五七五億度作為廿%基礎?
即使以王部長現在在媒體所言三,一七五億度為分母計算,如再生能源發電度數可以達到六一七億度,其占比也接近十九點五%,而不是日前立法院預算中心所說的十五%。
真正問題是風電及太陽能裝置容量無法達標,兩者無法提供原來預定的發電度數,才使綠電占比無法達標。不要亂扯什麼分母變大變小謊話。
蔡政府當年信誓旦旦以綠能提供廿%電力的原因,是在於取代廢核後,同樣無碳核電所能提供廿%的無碳電力。以三,一七五億度計算,綠電占比缺口五%約為一六○億度。因三接延宕,氣電無法補上缺口,以煤電取代,每年將增加一千三百萬噸碳稅排。花了二兆元推動太陽能及離岸風電後,每年碳排高於馬政府時代,還奢談什麼民國 139 年(二○五○)碳中和入法?
蔡政府推動再生能源顯然遭遇極大困難,政府應開誠布公向民眾說明,而不是一再說謊,欺騙人民,將台灣帶向缺電、高碳加上昂貴電價險境。
區域計畫抗爭根源 人民公民權被剝奪
2022-01-04 03:24 聯合報 / 徐世榮/政治大學地政學系教授(台北市)
苗栗縣造橋鄉坤輿廢棄物掩埋場12月28日恢復試運轉,爆發業者保全人員與自救會推擠衝突,造成多人掛彩,事件餘波盪漾。圖/民眾提供
因黑道介入及村民受到暴力對待,苗栗造橋坤輿事業廢棄物掩埋場設置案又成為社會焦點。究竟本案問題根源何在?除坤輿公司以面積縮小來規避環境影響評估外,人民公民權的被剝奪乃是問題的根源。
第一、私有土地的使用乃關係著社會整體的公共利益,因此有其必須承擔的社會義務,絕不是個人可以完全獨自決斷,此稱為「所有權社會化義務」,而這也就是政府得以進行土地使用計畫及管制的基本原因。在我國,這些計畫主要為區域計畫(未來將由國土計畫取代)、都市計畫,分別占國土面積七十八%、十三%,而坤輿案則是屬區域計畫的管轄範疇。
該如何決定前述的公共利益乃是一個至為關鍵的課題。若依美國規畫協會的「規畫倫理原則」,非常強調「規畫程序」,即欲透過嚴謹的規畫程序來界定當地的公共利益;「這個規畫程序必須是持續且忠實的為公共利益服務。」在規畫程序中並有七項規定,最重要的第一項就是「要肯認市民有權利參與計畫的決策」。
然我們要問,我國人民有沒有參與計畫決策的權利?很遺憾地,沒有的。不論是計畫的擬定、變更或審議,我國的制度設計都是將權力集中在行政機關首長,及與其進行聯盟的權貴菁英和專家的手上,並完全將人民排除在外,呈現權力一元化的現象。也就是說,國人至今依舊沒有權利參與台灣的土地使用計畫,也使得台灣的土地使用計畫依舊還在戒嚴當中。
第二、上述權力一元化的制度為何能夠存在?人民公民權如何被剝奪?這是因為政府及當權者不斷在操弄「專家主義」迷思,主張由專家取代人民的民主參與,在此訴求下,往往刻意把土地使用的問題扭曲為專業及科學的問題,必須由專家解決,並由他們定義何謂公共利益。但是,專家真的懂得那麼多嗎?不可能的。
若依社會學者貝克的觀點,現代社會已經步入「風險社會」,在風險社會中科學知識有其不確定性,科學技術的可靠性也有一定的限度,這使得專家在面對日益複雜的高科技,其預測風險的能力相對降低,而管理上的疏失也往往和科層組織的流弊相結合,使得科技產業可能成為最大風險的製造者。貝克因此主張我們必須重新定位科技進步與文明發展的整體關係,並將科技決策的決定權回歸於社會,經由社會理性之論述來達成。
風險社會中追求的是「可接受風險」,而這個風險乃是一個結合了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日常理性與專家理性的共生體,它不能透過個別專業化而彼此孤立,不能依各自理性來發展,而必須跨越學科及團體尋取共識。尤其政府決策時,絕對必須納入社區民眾意見,並賦予他們選擇的權利。
台灣各地不斷湧現反對現行都市計畫及區域計畫的激烈抗爭,苗栗坤輿案僅只是其中之一。究其原因,乃是因為台灣的土地使用計畫及決策機制都還是把人民的公民權排除在外,這使得本案所立基的區域計畫無法獲得正當性,而這也就是龍昇村村民激烈抗爭並能夠得到社會支持的主因。
RCEP生效 我如何超前部署?
2022-01-04 03:24 聯合報 / 黃健群/工業總會大陸事務組組長、大學兼任助理教授(台北市)
RCEP 生效後首趟國際貨運班列1日凌晨開行,從廣西南寧開赴越南河內。(取自中新網)
當全台在跨年晚會、倒數煙火中迎接民國 111 年(二○二二)的同時,「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正式生效。這被大陸學者認為將成為大陸外貿增長加速器,並將與北美自貿區、歐盟形成三足鼎立的全球最大自貿區,將對全球經貿乃至台灣造成怎樣的影響?
近年來,大陸積極推動 RCEP,主要戰略目的:首先是希望建構一個以亞洲為中心的全球化路徑;並加強大陸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其次,希望藉此強化與東協,以及日、韓等經濟體的貿易合作,降低對美國的出口依賴,以增加大陸外貿穩定。第三,在美國持續抑制大陸科技發展的態勢下,RCEP 建構的市場一體化,讓區域內資源、糧食、科技等產品的供應可得到相對保障,提升大陸供應鏈安全。最後,區域內投資的自由化,可讓大陸「騰籠換鳥」,將低附加價值產業向東協國家轉移,並加速引進高附加價值產業,以促成產業的升級轉型。
雖然大陸看好 RCEP 的各種利多,但不可諱言,RCEP 對大陸來說仍充滿挑戰:首先,一些東協國家和大陸都因領土爭議而關係緊張,再加上美國的重回亞洲,致使東協國家多採取和大陸共享經濟利益,但政治和價值上傾向美國的兩面討好策略;這將衝擊大陸在 RCEP 的主導地位。再者,東協發展相對較低,因而大陸出口東協仍多為低端產品或中間零組件;故雖然東協已是大陸最大貿易夥伴,但出口 3C 等產品到美國,仍是大陸創造貿易順差最主要的來源。
此外,RCEP雖然有助大陸供應鏈安全的建構,但關稅減讓及市場開放,將衝擊大陸部分產業。更重要的是,如果大陸要透過投資自由化吸引高階外資產業,則必須落實加大開放領域、促進投資便利化、平等保護外商投資合法權益等既定政策;並有效推動國企改革、開放政府採購市場。
對大陸來說,RCEP 有機遇也有挑戰。對未加入 RCEP 的台灣來說,誠如學者所言,由於 RCEP 承諾內容沒有太大改變,加上廠商早已赴東南亞布局,且台灣對 RCEP 成員國出口七十%以上免關稅,RCEP 生效短期內對台灣影響有限。但中長期來看,台灣應先預判 RCEP 可能造成的衝擊:
首先是 RCEP 的生效,將可能加速中、日、韓這三個台灣重要貿易競爭或夥伴的自貿區協定簽訂,而這將使得台灣外部競爭環境變得更為嚴峻;其次,RCEP 的原產地規定、海關程序、檢驗檢疫、技術標準等各方面如果逐步統一,可能進一步形成例如亞太自貿區更大範圍的 FTA,台灣產業可能面臨邊緣化風險;最後,若大陸能順利藉由 RCEP 擴大其在亞洲,甚至全球經貿的影響力,則大陸將可能掌握更多壓縮台灣經貿空間的籌碼。
RCEP 仍有許多困難要克服,其成效也絕非短期可見。但要思考的是:未來五至十年,大陸能藉由 RCEP 達成怎樣的戰略目標?其會對台灣、對兩岸經貿造成怎樣的影響?台灣又該如何超前部署?在 RCEP 生效的民國 111 年(二○二二年)伊始,台灣應積極探討這些課題,及早提出有效因應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