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6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台灣出口的特別助力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3808/web/ 

◆  經濟日報社論/台灣出口的特別助力
◆  聯合報社論/再怎麼黑心,也不能濫用善款!
◆  聯合報黑白集/發言人的水準






經濟日報社論/台灣出口的特別助力


2021-04-16 02:36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去年下半年起,台灣出口強勁復甦,5G及資通訊(ICT)等相關產品出口擴張尤為突出,成為帶動整體GDP成長的主力。報系資料照


去年下半年起,台灣出口強勁復甦,5G及資通訊(ICT)等相關產品出口擴張尤為突出,成為帶動整體 GDP 成長的主力。今年1~3月 ICT 與非 ICT 出口表現均亮眼,加以國際經濟復甦與全球半導體市場加速成長的帶動下,今年台灣出口將維持擴張趨勢。

剖析台灣出口旺盛的原因,一般多論及疫情使企業及個人生活數位化加速,在家工作等需求激增所形成的遠端商機,加上受惠於美中貿易戰與供應鏈斷鏈危機,使電子零組件、半導體產業出口表現優異,卻較少提及由景氣循環引發的長鞭效應bullwhip effect),以及全球供應鏈結構改變等兩項因素所帶來的影響

首先,從供應鏈各節點需求模式來看,每個節點的供應鏈成員多利用其下游廠商的訂單量,作為估計市場需求的訊息。在景氣轉佳時,第一線零售商因銷量遽增,對品牌廠的商品需求升高。當其訂單增加 X%,品牌廠推估未來銷售量將提升,並提高存貨量,其向上游 OEM/ODM/EMS 製造商訂貨量增幅將大於X%。同理,OEM/ODM/EMS 製造商為因應上層大於 X% 的訂單並保證不斷貨,也會再向其上游的零組件供應商追加更多訂單。如此逐級往上,形成類似抖動長鞭時,越遠端波幅越大的長鞭效應。反之,在景氣衰退時,需求下滑,訂單減少或停止,也會發生變動幅度隨著供應鏈上溯而逐級放大的情形。

就實務面來看,相較於韓國有較多品牌廠商,台灣電子業在全球 ICT 供應鏈的位置多處於中上游,與終端需求距離較遠,長鞭效應相對顯著,例如民國 99 年(2010年)全球經濟復甦時,台灣出口年增達35.2%,幅度較韓國的28.4%為高;民國 104 年(2015年)全球經濟走弱時,台灣出口減少11.0%,幅度亦較韓國的減少8.0%為大。正因如此,自去年夏季起,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稍見舒緩,不少國家景氣明顯回溫後,民國 109 年(2020年)7~11月台灣出口即擴張8.3%,表現較韓國的-0.6%優異。

另一方面,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結構改變亦為台灣出口動能強勁的主因。典型供應鏈結構頂端為最終產品的製造商,由第一層上游廠商群供應,而第一層供應商群又各有數家上游廠商,如此層層擴展成一個扇形的供應結構圖。然而,近年半導體產業的上游製造商中,因技術升級時程加速,建廠成本增加,逐漸形成數家大企業掌握先進技術、製程及資金,幾乎獨攬下游品牌廠訂單的局面。再加上部分廠商生產因疫情受抑,使上游供應來源中斷,以致扇形供應結構圖中寬廣的上游廠商急速縮減,轉變為鑽石型結構,少數上游製造廠商影響力大增更何況當前亞洲已為全球半導體生產重心,小於10奈米的先進製程更完全由台灣及韓國廠商供應,且高達92%由台灣生產。以去年車用晶片大缺貨,全球車廠向台積電求救的事件即可看出,其已然變成供應鏈中少數又關鍵的鑽石尖端,而台灣相關電子代工產業亦因技術領先、勞動成本低等優勢,加上疫情控制得宜而未影響生產,得以搭上遠端需求高漲的順風車,推升台灣 ICT 產品出口。

不過,即使當前長鞭效應及鑽石型供應鏈結構為加強台灣出口及經濟成長的助力,但仍須對兩個變數保有風險意識。其一,考慮長鞭效應隨著景氣循環向上或向下,會影響經濟成長的本質,若未來主要國家景氣轉弱甚至反轉,使負向長鞭效應出現時,台灣出口及經濟成長將承壓;其二,主要國家對倚賴少數供應商的危險已有警覺,美國總統拜登亦簽署命令啟動供應鏈變革,計畫擴張美國本土的半導體等關鍵材料製造產能。儘管建廠、研發及產能擴張皆需要相當的時間,台灣優勢短期尚不致被追上,但考量到 ICT 產業為台灣經濟命脈,政府與相關業者對整體供應鏈變化應保持清楚的視野,並提早布局因應。












聯合報黑白集/發言人的水準


2021-04-16 03:22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民進黨發言人謝佩芬。圖/民進黨提供


民進黨有些發言人該送去重修邏輯課,否則脫口說出荒唐言,既擊不中對手要害,還惹人笑話。一位謝姓女發言人說,國民黨抗議日本排放核汙水卻支持重啟核四,是人格分裂。這種發言,約莫是一四五○水準吧!

此處最大的邏輯謬誤,就是偷換概念。發言人把核能和核汙水畫上等號,就像把鮮奶和餿奶視為同級一樣離譜。人喜歡喝鮮奶,卻不想喝餿奶,是天經地義。因此,擁抱安全核能卻反對核汙染,只是普通常識,有那麼難懂嗎?

全球已使用核電的國家,在三十個以上,正在建廠準備加入運營的國家亦有二十多個。這麼多國家中,除了美國默許日本排放核汙的謬行外,他國都不可能認同法國的電力近八成靠核電,民進黨要不要叫它把核廢水排進地中海,否則即屬人格分裂

人格分裂的,其實是民進黨自己。供了幾十年的反核神主牌,如今不去譴責日本放流核廢水,卻藉著數落在野黨去為日本幫腔。這何止人格分裂,更是國格淪喪!隔些時候,蔡政府若重提開放日本核食,大家就該吃「秘雕魚」嗎?

德國研究機構算過,日本核汙水一放流,短短五十七天即可汙染半個太平洋。即使劑量很低,不消幾個月,太平洋就變成核子洋了。民進黨反核反到被核大海包圍,能否還高唱非核家園」?











聯合報社論/再怎麼黑心,也不能濫用善款!


2021-04-16 03:27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太魯閣號事故,衛福部發起募款,8億元善款用途頗具爭議,連罹難者家屬都覺得不妥。本報資料畫面


太魯閣號釀成重大傷亡,行政院指派衛福部成立募款專戶,被批政府「球員兼裁判」,名不正言不順。更可議的是,衛福部募得逾十億元捐款,在無任何罹難者家屬代表參與的情況下,竟由其他官方指派之代表擅自決定善款分配辦法,僅三分之一用於罹難者家屬的生活扶助。這決定一出,社會譁然,認為政府不僅濫用了民間愛心,更違背自己應負的責任。

這場災難的本質是人禍,而事主就是鐵路局和未盡督導責任的政府。現在,「事主」搖身假扮「公親」,不僅隻手主導募款,又隻手主導善款的分配,如此矛盾的雙重角色當然受到批評。再說,憑什麼由衛福部設置募款專戶?傷者的醫療都可由健保給付,死傷的賠償則由政府和保險公司料理,包括後續的子女教育或心理諮商,也理應在現有社福體系安全網的涵蓋範圍內。儘管民間有捐款的愛心,但衛福部第一時間跳出來設立專戶,卻缺乏處理善款的妥善準備,當然容易受到外界訾議。

果然,衛福部一公布善款分配及運用的七大方向,立刻引發了外界的強烈批評。其中,僅留三分之一作為罹難者家屬的生活扶助,遭批剋扣善款;而保留運用的其他項目,則顯得相當籠統而含糊。更糟的是,家屬面對這麼大的傷痛,衛福部僅為他們在善款委員會保留兩個名額,且不俟代表推出,便逕自決定了善款分配架構。如此草率的態度,不僅對傷亡者家屬沒有任何尊重,對捐款民眾的善意也備極粗魯。

台灣民眾向來愛心無限,對同胞的苦難,一向樂於慷慨解囊。然而,政府部門對民眾的愛心卻不懂得珍惜,常常以官僚的無謂、輕率心態對待這些善款,蹧蹋它們。最讓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民國 103 年(二○一四年)的高雄氣爆事件,即曾因屢傳善款遭到濫用,不僅留給民眾惡劣的印象,也傷害了社會互信。更嚴重的是,由於這些傳聞,一度導致民間愛心的大蒸發,造成許多仰賴捐款的民間社團募款枯竭,甚至難以為繼。

當年的高雄氣爆,高雄市府計募得四十六億元,是捐款最多的一次,卻也是歷來受到批評最多的一次。從去年監察院對那次善款的調查報告及糾正,即可窺知高雄市府把錢花得多麼荒唐。例如,消防局拿善款去購置消防衣物、值班台桌椅、搭設遮陽棚,及赴日考察;觀光局用來辦理泰國市場的推廣行銷,但行程多半在觀光;文化局則用來設置氣爆紀念裝置藝術。甚至,有些捐款未確實開立收據,使得珠寶公會的捐款究竟是三千多萬或九千多元,迄今真相不明。

民國 105 年(二○一六年)的台南震災捐款,也高達四十三億元,在救助災民及用於大樓重建後,也有近兩億元被拿去改建當地學校的老舊校舍。依常理,校舍整建應該由政府在教育預算項下編列經費;而台南卻動用善款去做,除違反專款專用原則,也是暴露政府便宜行事,濫用社會愛心。包括民國 107 年(二○一八年)的花蓮震災,外界捐款廿億元,但其中四億被用於觀光業紓困,四億用於石材業紓困,也頗滋議論。

由上述事例看,政府主導募款卻不能嚴謹善用捐款,似乎已成了官場惡習。這種惡習,除了剝奪善款捐助對象的應得權益,模糊了自己應負的責任,也不斷侵蝕民間對政府的信任。別忘了,這次的十億多善款,沾染四十九條人命的血跡未乾;衛福部作為募款機關,切不可再重蹈高雄、台南、花蓮等地方政府的覆轍,請一絲不苟地把錢悉數用於傷亡者及其遺屬。

【專家之眼】中華民國要被懷疑嗎?政府先別從內部分化

◆  【專家之眼】防疫無死角 公衛無盲區 醫療無差別
◆  【專家之眼】中華民國要被懷疑嗎?政府先別從內部分化

◆  【專家之眼】陶德與柯瑞都是拜登特使 孰輕孰重?
◆  【專家之眼】調降公設比 就能讓房價下跌嗎?
◆  【專家之眼】上策治法—論青年日報洩密案善後
◆  【專家之眼】美國戰略競爭法案的威力與侷限








【專家之眼】中華民國要被懷疑嗎?政府先別從內部分化


2021-04-16 08:57  聯合報 /   楊穎超/銘傳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大陸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指1949年國民黨政權退居台灣島,從此喪失代表中國政府的合法地位。圖/中新社


媒體報導近年香港修改歷史課本內容,將「內外交困的時期」章節裡的原文:「最後由毛澤東領導的中國共產黨取得勝利,並於民國 38 年(1949年)10月1日宣佈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由蔣介石領導的中華民國政府則遷至臺灣」,改為「由蔣介石領導的中國國民黨則遷至臺灣」後,針對此事,中共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表示,民國 38 年(1949年)國民黨政權反人民內戰中失敗,退居台灣島,從此喪失代表中國政府的合法地位,這是不爭的事實。當媒體追問中華民國憲法仍在實施問題,馬曉光說,請看看當前國際社會共識,看看聯合國有關決議,你就會明白「我說的是完全正確的」。

面對中共如此答覆,綠媒與綠營人士反應迅速。他們一方面表示,中國國民黨在國共內戰失敗後逃來台灣,但中華民國至今仍然是存在的,也曾在聯合國佔有一席之地,這是一個事實。中國不應該否定事實;但話鋒一轉,又說中共官方說法凸顯從民國 38 年(1949年)就否定中華民國的存在,現在國共常講的九二共識,到底有沒有中華民國?這證明九二共識就是在詐騙,馬英九那麼希望台灣人民相信九二共識,現在國台辦再一次打臉國民黨云云。

中共在自己的場子裡不承認中華民國,這不是新聞,而馬政府時期的九二共識包含一中各表,認為在兩岸政府代表會面之際,中共並未反對我們對中華民國的表述。所以國台辦此番發言是否打臉了國民黨?可以留待該黨自己做更詳細的說明。

但此次問答與各方反應,是有一些值得大家反思之處:

第一、誰能捍衛中華民國的經濟命脈:中共對中華民國或台灣的態度一直是一貫的,他們說這是陽謀,不是陰謀。在全球化時代裡面對中共,中華民國如果不想打仗,就不能避免對話。退一萬步講,至少蔡政府時期迭創新高的兩岸貿易,就常需要公權力的介入,不可能長期維持不通情況。中華民國主要政黨對此態度其實是相當類似的。即便是民進黨政府,新任陸委會主委邱太三上台時也說期待兩岸春暖花開,想用「建設性模糊」一說取代「九二共識」,只是中共拒不接受。接下來該怎麼辦呢?民進黨政府看來是拿不出辦法的。而此次綠營人士說用來做對話基礎的九二共識是在詐騙,外界就頗好奇誰騙到了什麼?至於蔡英文曾在總統大選時說民進黨會維繫台海和平,以及讓兩岸關係穩定發展的現狀,這又算不算是詐騙

第二、民進黨公然與中共唱和:兩黨都認為自民國 38 年(1949年)起,成立於民國 元年(1911年)的中華民國已經不存在了。民進黨的史觀可以看看他們現任主席的表態。民國 99 年(2010年)5月蔡英文主席公開說,中華民國是一個流亡政府,民國 109 年(2020年)5月蔡總統的就職演說又提到:「各位國人同胞,過去七十年來,中華民國台灣,在一次又一次的挑戰中,越發堅韌團結」。蔡改了國號,她命名的中華民國台灣又只有七十年,自然是指從1949年政府撤退來台後起算,1911年成立的中華民國不見了。

第三、中共曾說過的雙方各自規定是什麼:這次媒體有追問關於中華民國憲法的問題,不禁讓人想起,民國 101 年(2012年)3月,中共總書記胡錦濤在北京會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時,曾說「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沒有改變。確認這一事實,符合兩岸現行規定,應該是雙方都可以做到的。」民國 101 年(2012年)7月中共政協主席賈慶林「兩岸關係不是國與國的關係。兩岸從各自現行規定出發,確認這一客觀事實,形成共同認知。」甚至民國 109 年(2020年)1月,中共國台辦發言人仍說「…兩岸關係改善和發展的基礎是堅持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這個共識是源自於雙方各自規定,不是大陸單方面強加於臺灣的。」對中共而言,「雙方各自規定在臺灣是指什麼呢?希望他們可以釋疑。

中華民國從立國以來,就歷經了各種顛沛流離、艱難險阻,直到今日,真是關關難過關關過。在先輩奮鬥的歷史中,對抗各種威脅,從來不乏英勇壯烈的故事,但就是內部互鬥分裂,才搞到如今的局面。中共否認中華民國,不是一件稀奇的事,也並非始至今日。但遺憾的是,民進黨過去決定進入體制卻反體制,執政之後還是樂此不疲,這樣領導的國家怎麼可能團結?無論如何,人民總是希望朝野捐棄黨派成見,「莫散了團體,休灰了志氣」。












【專家之眼】防疫無死角 公衛無盲區 醫療無差別


2021-04-16 11:04  聯合報 /   張競/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
大陸去年底就針對航空、交通、冷凍食品、生鮮市場以、醫療衛生及疫病管控高風險作業重點人員,優先提供疫苗注射服務,而臺灣的從業人員也被納入。法新社


大陸國臺辦對外公布將秉持同等待遇原則,開放提供在大陸臺灣居民接種疫苗;並且亦有消息指出,大陸官方正在思考,未來將以此為起點,專門設置免隔離專區,以利安排台灣民眾專門前往大陸地區接種疫苗可行性。

沒想到此等政策思考方向以及提供臺灣民眾注射疫苗之舉,馬上遭致此岸某些人士認定此係統戰手法,但殊不知就大陸本身面對管控疫病發展情勢來說,落實防疫無死角、公衛無盲區、醫療無差別」本來就是最基本要求,完全是合情合理,實在不應感到訝異。

而且就臺灣人就是中國人角度來說,在大陸就學與就業之臺灣鄉親,能夠獲得此種醫療防疫服務,本來就是天經地義,何必凡事都要以有色眼光看待,將大陸所欲推動之合理醫療政策,透過政治解讀加以扭曲呢?

首先必須指出,在宣布提供臺灣鄉親此項醫療保健服務之前,大陸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早就在本月7日發出通知,針對在大陸就學、就業與長期居住之港澳民眾,通知其可依據港澳居民居住證或大陸醫療保險參保憑證,獲得免費接種疫苗服務。而國臺辦是在事隔一周以後,才由發言人馬曉光在例行記者會,對外公開宣布對在大陸居住之臺灣鄉親,提供疫苗接種服務之政策。

不僅如此,大陸官方亦對旅居大陸外籍人士提供相同待遇,因此並不是專門獨厚港澳同胞臺灣鄉親,所以將其視為統戰手法,證明完全是完全不理解整個政策所產生之政治解讀。

再者就是依據大陸所採取疫苗接種政策之優先順序,是在去年底今年初就針對航空勤務、公共交通、冷凍食品勤務、生鮮市場以及醫療衛生,再加上疫病管控等感染疫病高風險作業重點人員,優先提供疫苗注射服務;而臺灣鄉親在前述行業從業人員,早就獲得工作單位安排接種疫苗,因此在政策上就未因其身分產生差別待遇,而是依據職場就業條件實際需求,來決定疫苗接種優先順序

防疫、公衛與醫療本來就是應該從屬地原則來規劃政策,絕對不能從屬人原則來考量問題。疫病蔓延不會因為特定人士之國籍或是法律地位有所差別,只會因為不同地區疫病管控政策而產生差異。就先進國家來說,對於在其境內人士提供醫療保健服務,其實就人權標準來說,這是執政者必須提供之必要待遇,就算是非法入境者,亦不能將其拋棄不顧,讓公共衛生產生盲區,醫療保健存在死角,位於疫病管控來說,絕對是極度愚蠢決策。

臺灣面對大陸在決策上經常是受到情緒左右,不論是針對大陸配偶入籍或是依親,甚或是陸生健保問題,都採取差別待遇亂逞快意,其實就人權公平標準來說,此種做法都相當可議。如今看到大陸在接種疫苗所採政策,吾人必須反問政府,我們對於在臺外籍人士與大陸同胞,在提供疫苗注射服務上,究竟要採取何種政策與安排呢?

看到政府防疫措施一團亂,疫苗採購更是毫無章法,諸多防疫處處都是政治算計,要指望政府官員想到此處,不知道是否會是癡人說夢呢?但若是完全沒有想到此項問題,當防疫存在死角,再加上公衛產生盲區,醫療再有差別待遇時,您能夠不擔心嗎?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非營利組織X社會創新 能量加倍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3808/web/  

◆  公祭接忘記 罷官別擔心
◆  陶德來訪 台美情誼新高?
◆  老友當特使 拜登其實用心良苦
◆  東元經營權之爭 一場零和遊戲?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非營利組織X社會創新 能量加倍
◆  蔡總統 您多久沒在馬路散步了?
◆  公投是因政府不溝通
◆  爆發牛結節疹之後 施打疫苗出口將受限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非營利組織X社會創新 能量加倍


2021-04-16 03:45  聯合報 /   方元沂(中國文化大學教務長)


每年節慶前都會買幾盒喜憨兒手工餅乾禮盒,一盒與家人分享,其他送朋友。好看設計和到位品質,確實自用送禮兩相宜。財團法人喜憨兒社會福利基金會以商業方式經營烘焙屋,不再只仰賴愛心捐款,讓組織發展永續穩定,成功從被服務者轉變為服務者;「喜憨兒」的自立,也逐漸突破了人們對心智障礙者的刻板印象。

不論歐盟或美國,愈來愈多非營利組織包括私人基金會、相互保險協會、慈善機構或非營利公司,都跟喜憨兒基金會一樣,結合社會創新概念,透過商業模式改善不同的社會問題,例如高齡化、移民潮、歧視排擠、環境或氣候變遷帶來的挑戰。

從歐美的經驗和趨勢觀察,非營利的社會創新組織要成功永續,有兩個重要關鍵首先必須導入商業經營,逐步拉高靠產品或服務帶來的收益比例,降低對捐款的依賴,增強經營的效能並有效利用資源,達成自給自足。其次是治理面的精進,例如強化董事會職能、發揮監察人功能、健全內部控制與稽核,提高資訊透明度,讓組織制度運作健全完備。

依美國非營利機構Independent Sector建議的良好治理與行為準則」,非營利組織應重視法規遵循及對外的資訊揭露,透過專業多元的董事,優化治理機制,嚴謹監督財務,對募款盡責,以契合捐款人的初衷和組織的設立宗旨。

台灣非營利組織型態,主要是社團法人財團法人。前者如協會、學會、校友會,後者如基金會、宗教組織、私立學校等。非營利組織的自律與責任信用度,主要透過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等民間組織推動。自律聯盟有二六七成員,年度責信總規模達二五五億台幣,約占全台捐款金額的三成。自律聯盟正計畫透過區塊鏈技術,建立「一站式」公益資源整合的好事大平台。

只是對非營利社會創新組織的法律規範,尚未跟上趨勢,相關法規散見在民法、人民團體法和財團法人法;非營利組織發展社會創新事業,缺乏專屬法律的保障和規範。若能制定社會創新事業專法,一方面可讓非營利組織發展社創事業、實踐社會使命時更有彈性,不受限於因法規不明而致其在設立公司的障礙;亦可結合自律聯盟等第三方組織,確保非營利組織發展社會創新事業時能符合標準,揭露責信。

法律是推進社會良性發展的力量,社會創新事業專法可望能引導非營利組織兼顧經營效能與治理,讓這群「獨立部門」承接與解決社會問題的能量更強大。進一步還可串聯不同類型的社會企業、合作社,以及潮流正熾的 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責任投資,共同拓展。從不同面向觀之,社會創新與非營利組織的鏈結共創,將是台灣永續發展令人期待的活水願景。










爆發牛結節疹之後 施打疫苗出口將受限


2021-04-16 03:35  聯合報 /   劉培柏/前臺灣省家畜衛生試驗所所長
台灣本土首度爆發牛結節疹疫情。圖/新北市政府農業局提供


昨天下午農委會公布台灣本土首度發現牛結節疹疫情。林口地區一肉牛場,八頭牛發高燒,且皮膚有結節狀病灶,經診斷為牛結節疹。

牛結節疹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歸類之甲類動物傳染病和口蹄疫、豬瘟、非洲豬瘟等為同等級的可怕動物疫病。台灣好不容易消除了口蹄疫,至今蘇貞昌院長還常掛嘴邊大內宣一番,以為牛豬肉可以外銷了。而為防大陸發生的非洲豬瘟疫情,邊境檢疫超級嚴格,豬肉製品完全禁止携帶入台,有一位機師忘了吃而帶入境的肉包,都被處罰廿萬元矣。

可惜農委會防疫卻是「掠龜走鱉」,竟讓牛結節疹在台爆發,該會陳主委不知又會說什麼甩鍋新詞呢?

牛結節疹,是一種急性至慢性的牛病毒性疾病,特徵為結節狀皮膚炎、皮膚潰瘍,四肢水腫。其發生主要侷限於非洲地區國家,近幾年則中東、東南亞、中國等國,甚至我國金門地區都曾發生過。該病在中國稱為牛疙瘩皮膚病」,林口發生的疫情,其病毒基因列序和中國、金門相同。林口疫情,有人說是兩岸運輸船舶或航空器上的吸血昆蟲所傳播。感染該病牛隻,可藉病灶處膿液接觸傳播他牛。其病情可能拖幾個月,大部分感染牛都會恢復。牛群罹病率只有百分之二到五十,死亡率則是百分之○至十該病病毒不是人畜共通疾病,只是肉牛皮毛無法利用,賣相差;乳牛泌乳量下降,流產等經濟損失。通常牛群一發現病牛,應全群撲殺,全場消毒,甚至應擴及鄰近牛場。農委會是否對林口發生場內一百卅頭牛,會做這樣的處置嗎?

本病雖可施打活毒疫苗作防疫,但基於其是向 OIE 陳報之動物重大傳染病,台灣若全面施打疫苗,則和過去口蹄疫一樣為「施打疫苗疫區」,畜產品出口將受限,台灣花了廿年才將牛豬口蹄疫拔針,這些努力是做心酸的嗎?農委會對牛結節疹的防疫方式,請三思。











公投是因政府不溝通


2021-04-16 03:44  聯合報 /   黃瑞麟/媒體工作者(台北市)
珍愛藻礁公投今年8月28日登場。本報資料照片


蔡英文總統臉書說:「公投不是作戰,是政府跟人民溝通的機會。」果真公投是這樣?

為何不是在公投前,就與人民好好溝通,非得等到公投?既浪費資源,更浪費人民時間,在可省公帑前,不是說好:謙卑、謙卑、再謙卑…的了解民意嗎?

搞到公投,就是之前未盡到與人民溝通、辦公聽會,讓反對聲浪對政府施政計畫,完全看不懂;就如藻礁,環保人士則說如果政府早點出來溝通,也不會搞到現在公投局面來決定未來。

蔡總統,妳可知公投官逼民抗議最後手段













蔡總統 您多久沒在馬路散步了?


2021-04-16 03:44  聯合報 /   林佳緯/金融業(新北市)
雙北實施「機車退出騎樓」超過10年,但機車違停檢舉案件仍多。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太魯閣號慘案釀四十九人死,有論者提出觀點,這數字其實是台灣平均每六天交通事故死亡人數,為何大眾對台鐵事故如此震驚,卻對每天枉死在馬路上的冤魂無動於衷?

事實是人民早已憤怒,以致交通違規民眾檢舉案件,從一○六年至一○八年的數量,由每年近三百萬件增加至近四百萬件。違規檢舉議題本是地方行政層級事項,不過近日看到執政黨立委領銜提案修法欲遏止民眾檢舉交通違規行為,使我不得不表達心聲

可能有人不清楚,檢舉交通違規是沒有獎金的;不但沒有獎金,且檢舉過程耗費時間,從手機或行車紀錄器將檔案轉至電腦、剪輯影片、填寫資料、敘述過程、上傳網路,但檢舉結果可能因警察機關認定不同而白忙一場。如此吃力不討好的事,為什麼還是每年數百萬案件湧入行政機關,總統有思考過為什麼嗎?

每天走上馬路,就像上戰場,被迫與違規行為人搏鬥廝殺,以報載立委提案理由為例:「違停屬於比較輕微的違規態樣,應該先勸導再舉發」,殊不知多少行人因路邊違停而冒險走到路中間,更遑論推著嬰兒車、身障人士、行動緩慢長者。用路人若想要為自己與家人的安全做一點努力,只能藉由先行蒐證、事後檢舉的方式,期待一點一滴改變糟糕的交通文化。而今,立委卻想要將小市民這麼一點點獲得救贖的希望給捻熄,實在令人心痛。

台鐵事故的肇因,追根究柢,還是台灣人使用交通工具常見的魯莽心態所致,如果不釜底抽薪從用路文化改革起,所有的痛定思痛都是假的。

民進黨政府強調轉型正義,但連小市民生活周遭日常微觀正義都無法實現,還談什麼國家級正義?如果不了解我所形容的馬路如戰場,也許蔡總統或立委諸公改天可以支開隨扈,遠離座車,任意挑選台灣某個城市角落散散步,就會明白我在說什麼了。













東元經營權之爭 一場零和遊戲?


2021-04-16 03:47  聯合報 /   鍾喜梅/義守大學企管系教授(高雄市)
東元董事會改選閙得滿城風雨。 圖/東元提供


現在財經版上最熱門話題,是東元集團父子家變事件。乍看似乎是父子間對公司發展前景有不同看法,各自爭取關鍵股東支持的經營權之爭;但是,這麼龐大的集團企業,當核心公司董事會面臨改組,既有經營者面臨自己兒子挑戰時,究竟是零和遊戲的經營權鬥爭事件,或步步為營的經營權布局?黃育仁究竟葫蘆裡賣什麼藥?

我想從組織的外部控制,來談這個傳承策略的布局。

首先,Pfeffer & Salancik 在經典著作「組織的外部控制資源依賴觀點」清楚說明,執行長繼任,是一個回應環境影響的機制,由於環境情境與內部權力分配,會影響到選任遊戲規則的採用,因此組織成員必須建構創造有利於自身選任遊戲規則的環境,並讓參與當中的資源操縱者同意遊戲規則。

不管從黃茂雄會長或黃育仁專訪,均可嗅到有利於自身選任規則的操作。從黃茂雄談妥與寶佳等外部大股東的和議、創始家族聯袂支持黃育仁的公開信、黃茂雄專訪提到對於兒子各種決定的想法,到後續雙方提出對於企業經營的理念與董監事名單等,均是要爭取股東、創立家族、外界對繼任者能否開創新局等方面的支持,進而塑造有利於自身選任的機制。

拜科技之賜,公司經營權之爭不再是在辦公室計算委託書遊戲,而是可透過外部聲量,創造與塑造一個有利於自身控制的棋局。因此,從組織外部控制觀點,當東元涉及經營權移轉時,由於持股方多元且分散,爭取繼任者需要能在創立家族正當性、股權掌握正當性,以及外界期盼東元能在核心領域掌握創新等方面,創造一個有利於自身選任規則的布局。黃育仁所做,不僅是對東元的股東喊話,其實同時也是在對最大外部股東寶佳喊話,布一個有利於自身遊戲規則與氣勢的局。

其次,從價值共創角度,雙方均需思考,究竟布局到最後,要創造哪一方與哪一種層次的價值。是創立家族和諧的價值?是東元單一公司發展與股東價值最大化的價值?還是整體東元集團的價值?當挑戰者高舉改革大旗,明確提到本業聚焦與縮減不必要事業體方向時,看似是為本業主體提供方向,但整體談話並沒有清楚說明,本業成長方向與集團現有綜效及資源配置連結。如何讓本業成長與創造集團價值,可能需要現任者與挑戰者提出更多說明與解釋。

華人家族企業經營權之爭,從來都不是單純股權算計的零和遊戲,當中涉及不同方式的控制手段運用,也涉及不同層次的主體價值創造。當企業已上市,甚至已發展成龐大集團時,組織外部控制手段與價值共創目標之間如何產生連結,可能是所有傳承之局需要觀察之重點。














老友當特使 拜登其實用心良苦


2021-04-16 03:48  聯合報 /   王良言/自由作家(高雄市)
美國總統拜登摯友、前參議員陶德(右二)率團14日至16日訪台。圖/本報系資料照


美國總統拜登派其「好朋友」前參議員陶德率團訪台;由於陶德不是應我方邀請,而是拜登指派,所以可稱做總統特使。既然是特使,必定有特殊意義。表面看,拜登派遣此團來台是向台灣示好;但在對台表達善意背後,其實也另有用意。

第一,拜登若要向台灣傳達訊息,可由國務院發言人對外宣布。如是重要且敏感訊息,可請我駐美代表蕭美琴轉報國內,或由 AIT 直接轉致我政府高層。拜登指派陶德親自來台,其實是故作姿態,藉此行動向中共宣示拜登對台灣堅定友誼與支持,及美國對台灣民主的承諾,暗示北京不要懷疑美國的堅定態度。

第二,拜登兩岸政策漸明朗。一方面與中共既競爭又合作,「鬥而不破」;另一方面堅定支持台灣。但近來中共不斷對台施壓,令美深感不安。美不樂見台海發生事端,於是由國務卿布林肯出面,警告中共「任何試圖用武力改變西太平洋現狀的人將犯下嚴重錯誤」。另方面,也私下提醒台灣,對於中共連串作為不可貿然反制,以免擦槍走火。

陶德訪台是拜登兩面手法。對台灣言,派好友來台,令台灣安心,但同時提醒台灣節制。對北京言,訪團成員皆非現職官員,層級未高於去年來台的衛生部長。且白宮強調「非官方性質」,顯示沒激怒中共意圖。可惜大陸似乎沒聽懂弦外之音。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回應,堅決反對美台以任何藉口、進行任何形式官方往來

美國其實用心良苦,以行動向兩岸釋善意與警告,目的不外乎希望兩岸和平相處;能否和平相處,端看執政者是否能夠體認美國的用心。













陶德來訪 台美情誼新高?


2021-04-16 03:49  聯合報 /   邱師儀/東海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外交部長吳釗燮(左)昨天中午在台北賓館宴請美國前聯邦參議員陶德(右一)、前副國務卿阿米塔吉(右二)及史坦伯格等訪賓。圖/取自外交部臉書


拜登總統上任不到三個月,就派「非官方」特使前參議員陶德、布希時期副國務卿阿米塔吉、歐巴馬時期副國務卿史坦伯格與國務院台灣協調處長白丹利訪台,特使團跨越民主、共和黨背景;陶德致詞直言,現在是美台關係有史以來最強健時刻。特使團發言圍繞在對太魯閣號表達哀悼與台灣關係法身上,也提到拜登政府是台灣最可靠與值得信賴的夥伴。

蔡總統發言範疇廣泛,包括全球暖化、共機擾台,印太穩定、認知戰與重啟台美 TIFA。整體看來,美方發言聚焦台美情誼,但未有具體內涵,符合拜登特使來台就已具高度象徵意義的設定;而蔡總統發言則相對具體,展現台灣企求與美方合作的項目。最新的美中台三邊關係,以下幾點分析:

第一、美選期間外界臆測中共偏好拜登當選,認為拜登可能對中較友善。但美國跨黨反中,隨著陶德特使團來台,已成鐵一般事實。又皮尤調查發現,逾六成美國民眾對中持負面情感,從官方到民間,從共和黨到民主黨,反中基調確立無疑義。加上阿拉斯加會議中,王毅、楊潔篪與布林肯互嗆,後有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拿著宣稱是美國黑奴照片指控美方,這些動作早踩美方紅線。美國自由派媒體甚至多次質疑布林肯對中仍不夠強硬。既然如此,拜登順勢循川普路線反中,還可洗刷共和黨對他傾中的汙衊。

第二、拜登與川普不同。過去川普對中態度反覆,不易預測,但可看其國務卿龐培歐言行;而拜登反中與否,則可從資深外交官出身的國務卿布林肯來看。布林肯上任至今,多次說美對台支持堅若磐石,並把中國定位為戰略競爭者,布林肯的說法一致且持續。雖然建制派的拜登上任少了點新鮮刺激,但一旦反中立場確立,並延續川普時期軍售、高層互訪、經貿等對台利多的方向,則有利於我方預判。

第三、 筆者在諸多撰文都提到,從川普全面抗中後,台灣只會愈來愈安全。原因很簡單,因為美國圍堵中共作為愈來愈直接後,中國軍力與國際影響力落後美國的事實,就會展露無遺。日前美驅逐艦「馬斯廷號」艦長監測中共遼寧號,顯現美方早突破與掌握中國的戰略與戰術。會叫的狗不會咬人,現在中共幾乎只剩訴諸「認知戰」的功能。習近平不管派王毅、楊潔篪在阿拉斯加叫囂,或者戰機不斷擾台,其實都只是大內宣的紓壓動作,目的在為習近平自己維穩

第四、美最在乎美牛與美豬,這兩年台美經貿對話,甚至海巡合作備忘錄陸續簽訂,不可諱言都是開放美豬換來的。既然台美經貿石頭已搬開,後續雙邊貿易(BTA)可期待。

最後,這世界上只能有一個第一,美國不可能坐視中國挑戰其獨霸地位。美方壓制中國過程中,美拉攏台再自然不過,也可以說中國愈逞強,台灣愈安全;反而過去弱一點的中國,美國還會「同情」並順應一下「一中政策」。親美也和中的時代已過去,台灣的傾中政黨都需趕緊進一步本土化,否則民國 111、113 年(二○二二年與二四年)大選可能會再次展現民意。













公祭接忘記 罷官別擔心


2021-04-16 03:51  聯合報 /   吳宏信/自由業(嘉縣水上)
太魯閣號事故首場聯合追思公祭昨在台北舉行,請辭獲准的交通部長林佳龍(右二)到場後慰問家屬。記者邱德祥/攝影


太魯閣號事故昨天舉行公祭,也傳出歷經「三推四請」的林佳龍辭呈,蘇貞昌院長終批准,廿日生效。

常言道「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現實政壇中,沒有絕對敵人,也沒有絕對朋友,一切均視權力而定。西方哲人說:「背叛你的人,往往都是你最親近的人」,官場鬥來鬥去,透過媒體傳播,好一齣「官場現形記」大戲。

政治人物端坐廟堂,一舉一動都是民眾表率,曾國藩云:「風俗之厚薄奚自乎?自乎一二人心之所向」,若是心機深重明爭暗鬥,如何冀望官員能為國為民?

蔡政府斷臂求生,陣前揮淚斬馬謖」,實已預設停損點,希望此事暫時落幕。府院唱雙簧唬弄老百姓,擺明的就是一齣戲,「一個裝乩童,一個扮桌頭」,只是在為政府解套。林佳龍不必擔心,台灣民眾很容易淡忘,台中市長選舉失敗,反而高升交通部長就是一例。



周行一/政大雄鷹可以幫助發展籃運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周行一/政大雄鷹可以幫助發展籃運
◆  林中斌/共機擾台背後
◆  王正方 /鮭魚族很龐大
◆  葉銀華/去家族化一定好?
◆  洪蘭/現在你不讓他哭,將來他讓你哭?






周行一/政大雄鷹可以幫助發展籃運


2021-04-16 03:33  聯合報 /   周行一(政大財管系教授)
圖/摘自政大雄鷹籃球粉絲頁


政大雄鷹籃球隊剛剛獲得一○九學年度 UBA 公開男一級冠軍,這是大學籃球賽的最高獎項,類似美國著名的 NCAA  六十四強賽冠軍。許多長期關心台灣籃球發展的球迷訝異為何政大能夠獲得冠軍,大家的印象為政大是一個學術導向的頂尖大學,體育競賽不是強項,現在卻打敗了許多以體育著名的學校。

政大雄鷹隊成立僅將近五年,在短短時間內得到全國冠軍的確不容易,它的發展模式可供其他公私立大學參考,如果各大學一起重視體育競賽,將能均衡發展台灣學生的德智體群,同時能夠振興我國的籃球運動。

雄鷹隊的發展仿效了美國 NCAA 大學體育項目的發展精神與設計,一開始即認定籃球隊員學生運動員,他們必須努力求學,學習將來可以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長,同時持續發展運動專長,畢業以後兩者相輔相成,闖出一番新的事業。政大沒有體育專長系所,招生時反而是籃球隊員的另一種優異選擇,學生可主修一種學術專長,與體育專長互補。為了讓學生專心念書及打球,一群熱愛籃球運動的校友支持唸書的獎學金、住宿等生活費用,還加上學業輔導的經費。

政大經費拮据,必須有校友的支持才可能創立這種仿效美國大學的籃球隊,這群熱心校友的領導者就是姜豐年先生,他在成為傑出企業家前,打過政大籃球校隊及職籃,並曾經營職籃球隊,他不但慷慨捐贈,還把發展球隊的視野、策略及創業家精神傳授給學校及球隊。

籃球競技是一種高強度的運動,球員之間的碰撞是家常便飯,學生如果受傷可能影響一生的職涯發展,因此如何維持學生的健康,是球隊非常關鍵的工作,為此,校友也支持防護員的設立,同時購買各種器材幫助球員保健及鍛鍊體能。體育場館的設計與維護對練習及比賽的安全性至為攸關,政大也幸運地有匿名校友捐贈大筆經費整修老舊的體育館,成為一個頗為理想的場館。

籃球運動要蓬勃發展更需要有好的制度設計與環境,筆者多年現場看球,深感如果調整以下各方面,球員將可以更安心讀書,更安全比賽,而且師生及校友可以參與加油。美國的大學籃球隊分屬不同聯盟,在季後的全國六十四強單淘汰錦標賽之前,各球隊和聯盟內的其他球隊分別在主場與客場打一場球,一星期兩場,一場在周末,另一場在周間,而且相隔起碼一天,周間比賽一定在晚間,通常是七點半開賽,這樣的安排讓球員有足夠的休息,能夠正常上課,同時讓球迷可以到場觀賞。而台灣一季只有預賽、複賽、及四強決賽,所有球隊都安排在同一個球場比賽,而且是連續每天在周間白天比賽,球員不僅無法正常上課,而且沒有足夠休息,容易受傷。

如果各大學都熱烈參與高水準的籃球競技,隨著制度的改善,相信職籃也會蓬勃發展,也一定會有更多優秀人才加入高中球隊,我國的籃球運動將有一番新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