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對抗氣候變遷 減碳要加把勁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聯合報社論/迎萊年,大家會記住政府的施政錯亂
◆  聯合報黑白集/陳時中自己逆時中
◆  經濟日報社論/中歐投資協定牽動全球經貿






經濟日報社論/對抗氣候變遷 減碳要加把勁


2021-01-02 02:47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圖/本報資料照片


日前在德國公布的2021年氣候變遷績效指標」(Climate Change Performance Index簡稱 CCPI ),我國排名雖較去年進步,但在 61 個評比的國家中位居倒數第五,成績仍屬末段班。CCPI 的四個評選標準中,台灣在溫室氣體排放與再生能源發展均被評比為「非常糟」,這份成績單對力推民國 114 年(2025年)完成能源轉型的蔡政府是一大警訊。

台灣近年在氣候變遷議題上還沒感受到國際上的壓力,主要原因是美國在此議題上不積極,現任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推動美國退出巴黎協定。巴黎協定由 195 個國家在民國 104 年(2015年)簽署通過,透過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等方式,將全球氣溫升幅控制在地球可承受的風險。在上述民國 110 年(2021年)的 CCPI 評比中,美國敬陪末座,但在拜登贏得美國總統大選,美國重返巴黎協定的風向已現,包括亞馬遜、通用等美國 40 大企業致函拜登與新國會,呼籲美國重新加入巴黎協定,拜登的競選政見中也將民國 139 年(2050)美國淨零碳排放列入。

當歐美國家紛紛將氣候變遷議題列為主要施政方向時,台灣的氣候變遷推動進度則令人憂心,若遲未改善,未來對產業界的衝擊將愈來愈大。蔡英文總統在民國 105 年(2016)當選後推出民國 114 年(2025)能源轉型計畫,這項計畫的核心是「核退綠進」,但在碳排放一事上著墨甚少由於綠能在民國 114 年(2025年)時的占比25%,其餘75%均是靠火力發電,這樣的能源組成從長期來看,將成為台灣減碳的龐大壓力

跨國企業近年陸續加入了 RE100 氣候組織,加入企業要公開承諾在民國 109-139 年(2020年到2050年)前達到 100% 使用綠電的時程其中包含影響台灣電子產業發展甚深的美國蘋果公司。蘋果要求供應鏈在民國 119 年(2030年)前要達到碳中和,其中 75% 是在製造過程中減少碳排放,另外透過種樹等環境復育方式抵銷 25% 碳排放,蘋果的宣示比政府間氣候委員會(IPCC)的目標還早了 20 年。類似蘋果的減碳計畫,將給台灣企業帶來新的挑戰,且這項挑戰不在許多年之後,而是近在眼前。

因應氣候變遷議題的課題,台積電的案例值得政府關注。台積電已加入 RE100,是全球第一家簽署 RE100 的半導體業。台積電預計要在民國 119 年(2030年)底前,產線使用的能源 25% 來自綠電,非產線部分 100% 使用綠電,民國 139 年(2050年)時台積電要 100% 使用綠電,將用電消耗的間接溫室氣體排放降至零。這項承諾挑戰十分巨大,台積電為此大量購買綠電,但以台積電新製程耗電量只增不減的趨勢來看,未來包括台積電等產業在能源議題的挑戰上,已從「電夠不夠」,進一步提升到「降低碳排夠不夠」。

台積電去年全球廠區消耗能源 143.3 億度,跟五年前相比增幅高達 60%,這讓台積電在民國 108 年(2019年)降低單位產品用電量目標沒有達到公司的目標。在台積電邁向 5 奈米以下的先進製程,使用 EUV 等高耗能機台,壓縮用電量成長的目標愈來愈難達到。不只台積電面臨減碳的壓力,我國其他電子與傳統產業同樣面臨減排的壓力,尤其台灣是以外貿為主的經濟體,未來若歐美市場擴大要求供應鏈實施應對氣候變遷的方案,以台灣當前的減碳成績單,極可能成為拖累我產業拓展海外市場的新阻力。

蔡政府的能源轉型方案上路已逾四年,此時正是盤點進度與政策得失的好時機。當蔡總統欣喜於風電與太陽能建設日漸成長時,也應反思「為綠而綠」的政策是否造成了我國減排的企圖心不足,更缺乏中長期的減碳路徑。應對氣候變遷方案愈早推動,對國人與產業界的衝擊就會隨著時間的拉長而降低,政府除增加綠電供給,也要加把勁聯手產業推動碳中和,加速推動碳排放交易。政府推動氣候變遷應變方案不應落後產業界,官民合作才能加速台灣面對減排的挑戰。











聯合報黑白集/萊豬內閣 恐嚇慣犯


2021-01-02 02:45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行政院昨舉行記者會宣布,地方反萊豬自治條例違反憲法並牴觸中央法規。圖/行政院提供


豬元年,嚇慣犯又來了

蘇內閣不意外地宣告各地方食安自治條例萊劑零檢出規定無效令人意外的是,行政院強悍警告執行食安自治條例的基層公務員將送懲戒

號稱謙卑與溝通的蔡政府,慣用恫嚇溝通,根本是恐嚇慣犯。從國安五法、反滲透法、社維法、通保法、傳染病防治法到食管法,蔡政府把許多平常人想不到的法條舞得虎虎生風,動輒對人民查水表,連台大教授都不放過,反萊豬醫師更別想逃。雖然查水表屢被法院打臉,蔡政府仍然樂此不疲。

同樣,有關公務員之懲戒,法界人士指出,政院與部會首長只能對所屬中央機關公務員移送懲戒,縣市政府首長要不要將所轄基層公務員移送懲戒,不關行政院的事。政院睜眼說瞎話,只是要恐嚇基層公務員。

但基層公務員受地方政府之命依法查緝,卻因蔡政府捍衛萊豬而被抓去祭旗,何其無辜。不過,新北市長侯友宜保證將當他們的後盾,全力捍衛食安。其他遵循民意的縣市首長立場應該一致。

蔡總統元旦文告對於萊豬決策說,「我要用最謙卑的心情,請所有國人同胞體諒」。這是唱黑白臉或「莊孝維」?她的萊豬內閣蠻橫恫嚇基層公務員,這叫做最謙卑的心情」?

萊豬元年,萊豬內閣率先證實,外媒眼中那襲民選龍袍,不是假訊息










聯合報社論/陳菊掌監院的成績單:清算、雙標與擴權


2021-01-02 02:43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監察院長陳菊(左)日前率領監察委員巡察行政院,行政院長蘇貞昌(右)則率閣員出席。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監察院長陳菊日前率監委巡察行政院,不料監委林文程開砲的對象,竟指向馬政府時期「以中華台北名義參與世界衛生大會(WHA),犧牲台灣主權」,要求行政院調查過程,而行政院長蘇貞昌也當場表示「全力配合」。可以說,當初外界對新一屆監委立場的質疑完全無誤監察院只是執政黨的打手,連稱蚊子院都嫌過譽

林文程要查「馬政府犧牲國家主權」的理由,是中國大陸衛生部曾於民國 94 年(二○○五年)和世界衛生組織(WHO)簽訂備忘錄,限定台灣在「一個中國」原則下,須以「中國台北」名義與會,且由大陸衛生部決定是否同意。監委因此質疑馬政府與對岸簽訂秘密協定,「做出重大讓步換取北京同意」。

林文程的指控不但沒有證據,只有推論,而且令人記憶猶新的是,民國 105 年(二○一六年)蔡政府參與 WHA 的名稱、官員位階,均與馬政府時代一樣,唯一不同的是 WHA 的邀請函註明了聯合國決議一個中國原則等字眼,均是馬政府時代所無甚至扁政府蘇貞昌與蔡英文任正副閣揆時,不但曾派員在中國台灣名稱下出席會議,還忙不迭稱謝如果林文程的說法有理,那應先調查的是扁政府和蔡政府,而不是馬政府

現在監察院偕同行政院把矛頭指向前朝,可以看出監察院根本無意監督蔡政府,只是想利用監察院這個工具清算前朝。這與上一屆由蔡總統補提名的監委陳師孟等人,把要務放在「辦藍不辦綠」和「除垢」,本質上並無二致。不同的只是如今整個監院都已綠化,清算鬥爭前朝的力道更強

就在此事件之前,因為反萊豬遭到蔡政府「查水表」的醫師蘇偉碩到監院陳情,要求身兼國家人權委員會主委的陳菊關注政府濫權事件;陳菊卻反問,「蘇偉碩現在行動自如,發言自由,有什麼立即迫害?」還說「沒有庇護問題」。不但當頭澆了蘇偉碩一頭冷水,也重重賞了新成立的國家人權委員會一巴掌

動輒查水表,甚至夜間傳喚,造成人民恐懼與社會寒蟬,就是政府濫權違法、侵害人權的重大疏失,陳菊竟以「沒有立即迫害」輕描淡寫帶過。曾經是政治犯,且頻頻拿來當從政資產的陳菊,對於政治迫害體驗甚深、知之甚詳;對蘇偉碩被查水表事件澆冷水的原因,只是蘇偉碩在萊豬議題上站在蔡政府對立面罷了。這也令人感嘆,原來在陳菊心中,人權是有雙重標準的。

陳菊對反對黨或異議者的人權裹足,但對以人權之名擴張權力,卻是卯足全力。甫上任就把有高度違憲疑慮的《國家人權委員會職權行使法》草案送進立院。該草案不僅賦予人權會釋憲聲請權,還可以恣意要求一般民眾、私法人和團體配合調查,違者重罰。一部以「人權」為名的法案,卻成了侵犯人權的工具,何其諷刺。

雖然人權會已同意將法案撤回,但這並不意味陳菊和監委們的自知與反省,而是該法案連民進黨立院黨團和司法院都看不下去,甚至拍桌反對;監委撤回法案,只是礙於政治現實,無關是非與良知。至於民進黨立院黨團和司法院為何反對?恐怕更不是基於維護人權或憲政體制,而是唯恐監察權擴張,侵犯自身權力

陳菊就任監察院長至今,口口聲聲促進廉能與人權,但四個多月來的三張成績單,卻是清算、雙標與擴權也可以說,就是政黨、派系、個人利益至上這三張成績單證明過去輿論的憂慮完全成真,陳菊執掌的監察院與人權會,都只是另一個爭奪政治權力政黨利益的工具


【專家之眼】解讀中共體制運作 政治正確還要情緒正確

◆  【專家之眼】文化部出版審查 作秀或是累死?
◆  【專家之眼】解讀中共體制運作 政治正確還要情緒正確

◆  【專家之眼】林文程鬧笑話 難道做官要這麼「甘苦」?
◆  【專家之眼】大陸反壟斷法新趨勢 台商應關注避觸紅區
◆  【專家之眼】對美外交火中取栗與勤燒冷灶
◆  【專家之眼】若沙辛在台灣 還會有 BioNTech?





【專家之眼】解讀中共體制運作 政治正確還要情緒正確


2021-01-01 11:03  聯合報 /   張競/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
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新華社


12月30日習近平主持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因為審議通過關於設立北京金融法院的方案》,要求以高起點高標準設立金融法院,結合區域功能定位和特點,對金融案件實行集中管轄,推進金融審判體制機制改革,提高金融審判專業化水平因此受到海峽此岸媒體關注與報導

但從台灣各個媒體報導狀況觀察,顯然對於此委員會職權認識不足,不過台灣社會對於解讀大陸政治情勢或是黨政運作機制,整體說來亦缺乏深入理解意願,在此撰稿提供說明,期能有助於對大陸黨政有興趣者,理解與解讀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運作狀況。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其簡稱為中央深改委)為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所轄,針對關於黨和國家各領域全面深化改革,所設立最頂層設計之議事協調機構,其並且下設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作為辦事機構,負責相關議事幕僚作業。若依中國共產黨組織機構類型加以區分,其定位係中共中央議事協調機構,因此嚴格來說,不可將其視為具備決策實權之政策決策機制

該委員會前身原係民國 102 年(2013年)11月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所決定成立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但依據民國 107 年(2018年)3月中共中央所頒布實施之《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偕同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以及中央外事工作領導小組均改組成為委員會因此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就成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負責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工作之頂層設計、總體布局、統籌協調、整體推進、督促落實;但在此還是要提醒,此項體制並未具備相關政策最終決策之權限
 
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主政時期,經由習近平親自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共計召開過 38 次會議,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委員重新選出,該小組成員隨之改組後,僅在民國 106 年(2017年)11月20日開過一次會議,旋即改組成立委員會接續其工作,並重新列計會議編號,至今為止在委員會架構下,共計召開過十七次會議。

中國大陸黨政媒體在每次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會議後,都會完整公布決議事項,下級黨政機構都還要依據會議結論,展開研討與學習活動,因此可以確認此項委員會會議雖非最後決策機制,但其所通過之黨政文件,都會向下依據其屬性需求頒達到基層,作為後續黨政決策運作政策研議參考基礎

有些不理解該委員會運作體制之中國大陸黨政體制觀察家,或是中國大陸政情評論者,曾經以嘲弄口吻指出,從該委員會前身之領導小組時期開始,直到目前委員會所達成決議事項是「提出很多意見、策訂不少方案、看過多項報告、審議數起請示、完全沒有決定」。其實光從這種評議,就可以證明提出如此說法者,從根本上就完全不理解此種共產黨內部頂層設計之議事協調機構運作模式,所以才會如此粗糙武斷地貶抑其運作功能與支援決策之議事價值。

特別是西方民主國家許多自許其為中國大陸黨政專家之學者,更是經常戲謔地將習近平稱為 Chairman of  Everything,不斷質疑為何從指導政策研議之領導小組開始,循序漸進透過政務決策特設政策研擬機制,再到政治局或是政治局常委會,甚至到整個中央委員會,都是由中央領導人親自主持各層級之集會研議乃至達成最終決策。當心理上存有輕視之成見,怎有可能持平地認真理解其中決策互動奧妙所在呢

其實若欲掌握理解中共政治體制運作軌跡,只要循著這些黨政決議,從最初提出《意見》,再歷經《草案》或是《方案》,最後不論是再由行政體系頒布《決定》,或是透過全國及地方人大成為法律規章,整個決策歷程其實證明中共黨政運作,其實不但並非完全遵循上級意圖橡皮圖章,甚至整個決策內容亦有相當透明度

兩岸關係不睦,此案對於大陸諸多政治脈動與運作狀況,動輒加以曲解、嘲諷或是輕視,其實此種態度實在是太過膚淺,畢竟所有中國大陸黨政運作是要能統治 14 億人口所組成之國家政務。假若台灣解讀大陸黨政運作,不但要保持政治正確,還要維持情緒正確,不去認真嚴肅理解掌握其中玄機,恐怕才真是自尋死路自掘墳墓啊!











【專家之眼】文化部出版審查 作秀或是累死?


2021-01-01 12:52  聯合報 /   楊穎超/銘傳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文化部近日稱,要對於中國共產黨及解放軍的出版品,將修法「精準規範、低度管理」,若要進入台灣發行則須獲得政府許可。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延續禁止大陸兒童繪本《等爸爸回家》在台發行的氣勢,文化部近日稱,為避免不具善意的國家利用台灣的民主自由,進行文化侵略,對於中國共產黨及解放軍的出版品,將修法「精準規範、低度管理」,若要進入台灣發行則須獲得政府許可。然而,看來對「文化侵略」非常在意的文化部,卻又強調「大陸地區圖書發行申請許可及免稅審認,不影響 ISBN 的核發」,也不管簡體圖書在台的流通。這種三腳貓的管制措施,恐怕只是為營造仇中氛圍而虛晃一招的作態,不可能達到修法目的。

當初禁止大陸兒童繪本《等爸爸回家》的理由,是因為出版該書業者並未向文化部申請許可,因此政府發函該公司即刻起不得在台發行。但過去政府為維護出版自由,也沒有那麼多人力檢查,故從過去主管機關的新聞局到禁書之前的文化部,早就採取低度管理有人檢舉才裁罰

現在忽然要修法採「精準規範、低度管理」,這有兩解:一是文化部反省昨日之非,決定維護大多數圖書的出版自由,將陸方眾多出版書刊放寬免申請,只禁止像是「黨建讀物出版社」、「解放軍出版社」等中共黨媒及解放軍出版的作品。然而,這有個問題是,讓類似《等爸爸回家》的童書自行出版上架,這不是打臉當初爆料的民代沒事找事嗎?

二是有沾到中國共產黨及解放軍的出版品都禁,連只是配有中共解放軍運輸機插圖的童書都不行。但這事不實際。因為中共在法律上嚴控出版事業,幾乎所有的出版社都屬於國營或黨營事業,高級領導也都有共產黨員身分。例如《等爸爸回家的出版社是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集團有限公司,它隸屬於長江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這是一個國營企業,負責人曾任中共湖北省某市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

若覺得這個出版社在台灣不夠有名,以北京大學出版社為例,其為名氣響亮的北大附屬校企,社長卻曾是北京大學優秀共產黨員標兵」,但旗下中外法學期刊仍曾出版被譽為中國法學界的暮鼓晨鐘賀衛方教授的作品。觀察這些年他們的出版狀況,大約可知陸方出版社們如有自主意識,也會因北京政治空氣而時有鬆緊。將這些出版物限制全須獲得政府許可,不僅一竿子打翻一群人,恐怕也不是低度管理了。文化部既怕擔當思想審查罪名,也沒多餘人力徹底檢查,此路也走不通

更何況,要上綱大陸進口圖書為「文化侵略」,為何不將審查與 ISBN 的核發及出版商進口在台流通的簡體書綁在一起呢?難道非中國共產黨及解放軍的出版品,就沒有文化侵略或統戰問題嗎?如果說是在意繁體字版本會讓更多人看到,這也太小看簡體書文史哲及社會科學界的影響力了

而出版商進口在台流通的簡體書,更多有關中國共產黨及解放軍的出版品,文化部為防「文化侵略」,幹嘛不一起要求審查?只不過這些圖書有很多是外界瞭解對岸內部資訊的重要材料,不僅台灣學者,包括西方國家研究中共的專家,都會趁來台交流之便,採購相關出版品,文化部如果把這些書籍都搞到要政府許可,要麼是逼這些出版社犯法,要麼西方學者找不到重要研究材料,這事傳到國外去,民進黨政府恐怕也不太光彩吧?

上述問題越到執行階段越顯得麻煩,文化部究竟會認真提案立法管理,還只是為製造仇中氣氛,虛晃一招因循舊習?這讓我們聯想到「反滲透法」立法至今近一年卻沒人遭到法辦的現象,最近連綠媒都看不下去提出批評,政府是否還在做表面功夫?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重磅快評】自比太上大法官 羅秉成膽敢懲戒林佳龍?

◆  【即時短評】務實防治精準施藥 比衝有機面積更有意義
◆  【即時短評】表功不表過的元旦文告 國人滿意嗎?
◆  【即時短評】行政院示範了 蔡政府如何民選也能獨裁
◆  【重磅快評】自比太上大法官 羅秉成膽敢懲戒林佳龍?

◆  【即時短評】政院自作解人 大法官會見風轉舵?
◆  【重磅快評】台灣會變成新冠疫苗白老鼠嗎?
◆  【重磅快評】滿城盡是豬標章 典型的蔡政府甩鍋政治學
◆  【即時短評】畜產會執行長被拔官事件 看農委會風氣
◆  【重磅快評】陳吉仲容不下說真話的官員
◆  【重磅快評】請蔡政府宣布:用中華台北者一律查水表
◆  【重磅快評】蔡政府可以宣告盧秀燕的金標章無效嗎?
◆  【即時短評】要查馬政府去WHA傷主權 請先約詢陳建仁







【重磅快評】自比太上大法官 羅秉成膽敢懲戒林佳龍?


2021-01-01 09:50 聯 合報 /   主筆室
政務委員羅秉成昨表示,宣布零檢出的地方食安自治條例「原訂者函告無效/新訂者不予核定」」。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蔡政府果然按劇本演出,10月底衛福部次長薛瑞元就說,如果地方堅持萊劑零檢出是牴觸母法,衛福部將公告該自治條例無效;跨年前夕,行政院政務委員羅秉成宣布萊豬政策中央地方統一規範與原則,不只宣布零檢出的地方食安自治條例「原訂者函告無效/新訂者不予核定」,還提醒地方不要去查緝處罰,免得受懲戒,羅秉成瞬間了國民黨民國 111、113 年(2022、2024)選舉的最佳助選員。

蔡總統 8 月宣布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美豬進口,國民黨隨即串聯縣市議會黨團修訂自治條例,禁止含瘦肉精的豬肉,時任行政院發言人的丁怡銘即宣示,距離開放還有一段時間,行政院會透過多管道與地方溝通,不會立刻進入法律攻防的地步。

結果,行政院什麼做也沒做,10月底,地方政府就收到中央公文,告知零檢出和相關罰則牴觸中央法規,要求自主檢討;衛福部政務次長薛瑞元更表示,如果地方不調整,仍堅持零檢出牴觸母法,衛福部將公告該自治條例無效。蔡政府說到做到,政委羅秉成昨天明確宣布零檢出的地方食安自治條例無效,並警告地方不要執行地方自治條例,免得惹禍上身。

羅秉成用法律專業為蔡政府助威,彷彿變身太上大法官」,一句食安沒必要因地制宜」,否定大法官釋字738號解釋,完全拿掉地方因地制宜的空間,氣勢威猛無比,讓人恍然大悟,原來蔡政府有羅秉成這張王牌,說要溝通,只是虛晃一招

不過,食安並非羅秉成一人說了算,即使羅自比太上大法官,或算準大法官一定會揣摩上意行事,才會如此語出驚人,但恐怕訂出零檢出自治條例的縣市不會就此屈服;羅秉成警告地方不要視中央為無物,為難基層公務員,否則要送懲戒,事實上,是羅秉成把地方視為無物,公然製造肅殺的氛圍。

再者,羅秉成如果這般威猛,就應該標準一致,之前台中市政府為了改善空品嚴查中火,管制生煤用量,援引《台中市公私場所管制生煤及禁用石油焦自治條例》處分中火,結果行政院使出撒手鐧,宣布部分條文無效力,然而,台中市府是從林佳龍時代就開始執行這項自條例,而且一路執行得風風火火,羅秉成膽敢警告諸多訂萊劑零檢出自治條例的縣市,他膽敢懲戒曾經執行限媒自治條例的官員嗎?

更早之前,台北、新北、桃園都訂自治條例管理電子遊戲場業,分別規定營業場所應距離特定場所 1,000 公尺、990 公尺、800 公尺以上,比中央規定的 50 公尺嚴格許多,大法官認為地方政府可以配合客觀環境及規範效果之變遷,隨時檢討合理調整,這時,羅秉成是不是也要翻翻舊帳,把相關人等也一併揪出來懲戒,以顯官威一番?











【即時短評】行政院示範了 蔡政府如何民選也能獨裁


2021-01-01 11:10  聯合報 /   本報記者程平
圖/取自亞洲週刊粉專


亞洲週刊」指蔡英文總統是「民選獨裁」,行政院長蘇貞昌回嗆,民選就不可能獨裁。只不過,當地方政府被駁權,不能替民眾食安做更嚴格的把關;當行政院可以擴權,代替大法官做解釋。誰說民選就不可能獨裁。

民選怎麼不能獨裁?當超過半數的民調認為,不樂見中天被撤照,但傳聞中,被蘇貞昌以「專業」任命的 NCC 委員,真的就依照傳聞中蘇貞昌認可的「專業」,定了中天死罪。當多數民調認為,不應該開放萊豬,但多數民進黨立委卻只服膺黨意,站在民意的對面。民選,當然可以獨裁。

而現在為了繼續護航美國萊豬,阻擋地方政府對萊豬的禁令,行政院又逕自解釋,食品安全問題不能因地制宜,先前的大法官第738號解釋不適用這種超越行政權、司法權分際的發言,難道就是蔡英文一直宣示的司法改革,難道在砍掉監察、考試之後,民進黨還要掌握司法的話語權,讓民選政府,也可以獨裁。

可悲的是,一個行政院政務委員,都可以先替大法官劃好界線,司法院中應是享有社會清譽的大法官,卻沒有人跳出來講半句話,捍衛司法的獨立性,捍衛司法的尊嚴。在這樣的綠色黨國體制下,地方政府還想依靠釋憲,捍衛食安,捍衛基層民意代表訂定出的自治條例,恐怕也只是再次證明,民選又如何,就是要獨裁。

行政院也威嚇基層公務員,執行被行政院認定無效的自治條例,將送懲戒。只不過,地方公務員如違法或怠於執行職務之失職行為,也是由主管的地方政府人評會進行考評,難不成行政院連這樣的地方自治權都要剝奪,不管地方政府也是民選,就是要獨裁。












【即時短評】表功不表過的元旦文告 國人滿意嗎?


2021-01-01 12:02  聯合報 /   本報記者蔡晉宇
蔡英文總統發表元旦談話。記者林澔一/攝影


蔡英文總統今天發表了元旦文告,原本應是象徵著未來一年的新希望,但卻用了很大的篇幅談過去一年來政府做了哪些事,並反覆重提防疫上的成就,對於後疫情時代的國家藍圖規畫少有著墨,萊豬爭議、兩岸結冰,更是輕描淡寫、避重就輕。蔡英文希望,新的一年讓我們一切都好,但除了華麗的文青辭藻,還有哪裡會好?

台灣防疫有成是世界公認的事實,但並非意味著能一直成為蔡政府的金鐘罩,蔡英文近幾次重要談話從國慶演說、年終談話到元旦文告,宣揚防疫成績已成了轉移其他施政不力的 1001 招;但在 8 月底宣布開放萊豬後,防疫紅利已在急速消耗中,最直接的反應就是在民調呈現下行趨勢,今天再度用大篇幅談防疫好棒棒,還能有多少效果,備受考驗。

以往元旦文告最受關注的兩岸關係,今年談集的內容同樣了無新意,大體延續了過去論調,只要北京態度放軟願意促成對話,但蔡政府執政已 5 年,這套說法早已被證明行不通了,若不拿出具體可行政策,兩岸關係在未來一年持續低盪,恐非國人之福。

萬夫所指的開放萊豬,蔡英文說,要用最謙卑的心情,請所有國人同胞體諒。表面看似姿態放軟,但可別忘了今天已是正式開放的第一天,過去審議階段幾乎不語,確定開放了才要民眾體諒,不知這樣的說法,有多少國人能夠信服?且蔡英文的姿態放軟,也只做了一半,回顧賴清德任行政院長下台前,尚能為了當年反美牛進口道歉,如今蔡英文道歉二字始終說不出口,難道這就是謙卑面對民意的方式嗎?

民國 109 年(2020年)對世界而言不是個好年,但對民進黨政府來說卻是不錯的一年,總統和內閣支持度全年幾乎在 5 成以上,的確是了不起的成就;但隨著疫苗即將在全球施打,疫情趨緩後的新世界局勢,政府能否跟上腳步仍有大問號,至少在新年第一天的總統談話中,是不見藍圖的,只有「有光、有水、有縫隙,就能長出希望的玫瑰」這種文青式口號,表功不表過,對具體解決問題毫無助益。










【即時短評】務實防治精準施藥 比衝有機面積更有意義


2021-01-01 23:11  聯合報 /   記者彭宣雅/台北即時報導


近年政府大力宣傳、大筆補助支持,讓有機耕種成了顯學,短短四、五年間,有機耕作的面積暴增近一倍,除了有機以外,號稱「友善耕作」的面積也在增加中。不過相較於國外土地面積廣大、環境單純、氣候相對寒冷;台灣西部工廠遍布,農地魚塭四周都是工業廢棄物回填的情況並不陌生

農委會為了「統一標準」而有機法規修法,但更重要的,應該是找出實際被污染的土地加以監控,才是真正有利台灣農業發展,也有助於提升消費者的信心

台灣屬於亞熱帶氣候,高溫多濕的環境,蟲害多,從事有機耕種的挑戰,原本就比其他高冷的溫帶國家更大,加上台灣農業嚴重缺工,西部工廠遍布、廢棄物棄置場不少,即便是慣行農法,要達到農藥殘留標準已屬不易,更何況挑戰更多、辛苦的有機農業。

農委會民國 107 年(二○一八年)修正了「有機農產品及有機農業加工品驗證管理辦法相關規定,把農地土壤需驗水土的規定刪除,變成有汙染之虞才驗同時也把有機農產品原本的土壤重金屬殘留標準,調整與環保署污染管制標準同步日前消基會抽驗市售米餅發現四件鎘超標後,讓這修法再度引起各界討論

這四件超標的米餅最後如何了,到底有沒有違法,製作米餅的原料來源究竟是哪裡,後來都不了了之,官方沒有再說明,但也喚醒民眾對於農產品耕種環境重金屬汙染的重視

有機農法友善農法,和一般的慣行農法一樣,僅只是各種農法中的一種,務實鼓勵農民進行農委會近年推廣的綜合防治策略IPM),合理化精準施藥用肥去照顧農作物,進而善待環境土地,會比去衝有機友善驗證面積,對台灣農業與消費者會更有實質意義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一條被遺忘的河川

◆  美表態 擋不了歐中牽手
◆  景氣低迷 心寒勝過冬寒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一條被遺忘的河川
◆  霧霾重重的倫敦金融城
◆  美吃歐盟悶棍 台莫陷窘境
◆  疫情閉關…讓家成為人生堡壘
◆  測驗退休力 找到自己的步調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一條被遺忘的河川


2021-01-01 05:12  聯合報 /   潘𥛮(作者為台南市美術館館長)
台南安平古堡。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灣近代化文明從南部漸往北發展荷蘭人一六二四年在今日安平建造熱蘭遮城,安平成為台灣第一座城市,荷蘭與明鄭時代這裡是政治中心。今天,人們到古堡旁,眼前一大片斷垣,彷彿訴說著王城昔日風采。

記憶是什麼呢?那是腦部負責記憶的海馬迴對經歷事物的紀錄嗎?人的記憶一經破壞,難以回復,片段零碎,不可逆轉。人類文明的記憶呢?這種記憶往往留有共性,有時藉傳說,有時透過文獻,有時經由地下出土文物或殘留有形物質留下蛛絲馬跡。人類文明的記憶以各種有形或無形方式流傳下來

今天安平古堡遊客如織,站在高台已難望見昔日互為犄角的普羅民遮城。普羅民遮城遺址為現今赤嵌樓有一天,陪韓國駐台姜代表遊覽,他詢問為什麼稱赤崁樓」?一時語塞。事後查證,「赤嵌或為平埔族赤嵌社地名;另一說法為漢人稱「高地」為「」,往後將「」誤認「」,日後又衍生「」與「」之爭。荷蘭人建城的紅色磚瓦,在陽光下彷彿虹霞,土人以其顏色與「嵌」連結在一起,故稱「赤嵌」。時間變遷,讓我們忘記赤嵌名稱起源

數百年來,天災人禍,台江內海淤塞成平原,早化為街衢,沙洲芒草杳然無蹤。誰能知道,昔日安平港,在荷蘭、明鄭、清朝時期,四方輻輳,貨通南北,遠及日本、琉球,南接東南亞各地。中法天津條約,清朝對英法兩國增開十二處港口中,台灣占四處,美俄也藉此要求增開,其中安平港皆為其中由此想見安平舉足輕重角色

昔日作為荷蘭在台政治中心,天津條約後,外國洋行、領事館開啟,這種背景誕生膾炙人口的安平追想曲》。作曲許石戰後譜曲,由陳達儒填詞,風靡全台,遠及香港歌詞寫著:「想起母子的運命,心肝想爹也怨爹,別人有爹疼,阮是母親晟,今日青春孤單影。全望多情兄,望兄的船隻,早日回歸安平城。安平純情金小姐,啊……等你入港銅鑼聲。」歌謠背景故事,真偽莫辨。據說一位買辦之女,愛上荷蘭隨船醫生,相戀產女,棄妻兒而去。這位金髮女孩長大後同樣愛上外國人,命運作弄如母親一樣,翹首盼望情人歸來。台南雕刻家陳正雄安平金小姐〉,矗立安平東興洋行前,「金小姐乃金髮少女。母親坐在岩石上,金小姐站立,母女兩人張眼眺望,充滿哀愁。

這則故事宛如台灣命運史詩,男女偶然邂逅,卻被異國人拋棄,命運乖舛,令人扼腕。

宮崎駿神隱少女》描述一條河川,因都市發展被填平,河神名字漸被人遺忘,河神成為十二歲白姓青年被湯婆婆使喚。當他「名字」被女主角荻野千尋喚醒時,終幻化成一尾白龍,自由自在翱翔天際。

安平不會如同一個忘記姓名的人一樣,即使台江內海早化為平地、港淤塞縮小,《安平追想曲》訴說母女兩代異國戀情,使安平名字永流傳,讓台灣的際遇與命運潛藏在這歌謠裡。









美表態 擋不了歐中牽手


2021-01-01 05:01  聯合報 /   孫揚明/資深媒體人(新北市)
歐盟與中國大陸30日宣布達成「原則性協議」,敲定得來不易的歐中投資協定,為外國投資人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大門。(路透)


在民國 109 年(二○二○年)倒數計時的最後兩天,歐盟與中國大陸如期完成談判長達七年的「歐中投資協定」(正式名稱應為歐中投資綜合協議CPI),對中共與歐盟關係當然是進展一大步;尤其是北京同意向歐盟開放包括金融服務、製造業與房地產,歐盟也同意對大陸放寬可再生能源市場限制

但真正使人不解的是,這種進展怎可能發生?尤其是在美國的未來發展明明已出現轉機,拜登將取代川普為美國下任總統時,這種談判的進展無疑會惹怒美國,歐盟怎會讓這種情況出現?

更且,歐洲方面訊息根本明明白白指出,拜登內定的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更清楚告知歐盟,美國希望歐盟在此事上應「踩剎車」後,歐盟為何還是一鼓作氣完成談判?

其實,歐中投資協定會在美國大選結果幾定案後完成談判,不應該孤立起來看;因為這顯然不是單一狀況;大家應該還記得,就在美國大選後不到兩周,拜登勝出情勢出現後,中共與東協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也宣告大功告成。

就此看來,RCEP 和歐中投資協定兩者,都按原訂議程進行,並未因美國總統大選結果而發生變化;甚至是在美國表態後,都未因美國的表態而中止。

何以故?這還是美國本身的問題!如果在沒有意外情況出現的狀態下,美國內部的結構會或能產生的能量/能力,在全球其它國家評估中,並不會/不可能因這次選舉結果,而有重大的正面變化。

全球主要國家/經濟區對美國未來五年評估,大致認為,拜登雖贏得大選,但由於他的年齡,所以基本上會是一任總統,因此美國未來政策大致只能以四年為期評估;這四年中,拜登可能要耗費就任後的前九個月到一年時間,去做人事調整與政策檢討與評估;如果再扣掉最後半年跛鴨期,拜登真能主控/主導的政策時間,不會超過二年半。這還是從樂觀面估計

如果從嚴考量,那就還要加入拜登對整個美國政策的掌控能力。這至少是包括拜登政府對聯邦參院控制能力;如以共和黨為多數黨的參院結構(仍待喬治亞州兩席參議員一月決選而定),以及美國全境還有百分之四十七,也就是有近一半的人仍舊是支持川普;這意味如果沒有重大意外發生,美國反對全球化情勢,仍將是一股重大潮流,拜登政府又怎可能反轉川普所留下的爛攤子?在這樣的內部結構下,未來的拜登政府怎有能力去主導未來的走向?何況這還未計入考量川普等人在卸任後刻意造成的影響/問題!這才是東協國家乃至歐盟會在美國下任總統雖定案,但卻仍舊選擇不接受美要求的原因

台灣只能期待,民進黨政府在這樣的全球趨勢結構下,不會做出太過愚蠢的選擇。










景氣低迷 心寒勝過冬寒


2021-01-01 05:13  聯合報 /   吳一忠/榮民(嘉縣水上)
波波漫畫


寒流來襲,台灣呈現兩極面貌,有人聽到下雪徵兆,忙著追雪、賞雪,車潮塞爆合歡山、太平山,就為了一睹雪景;商人趁機大撈一筆;北市跨年晚會照常,超商備妥禦寒物品待錢潮。

歲末年終,善心團體會舉辦募款活動,受疫情影響,許多行業裁員、減薪、關門,民眾荷包縮水,望著物價和健保費調漲,心寒勝過冬寒。

回想蔣經國時代,主政者與幕僚群的協力,奠定深厚的經濟基礎。「台灣錢淹腳目」時代的經濟奇蹟,舉世稱羨,成為亞洲四小龍之首。

誰料短短卅年光景,執政者缺乏遠見,加上新南向、鎖國政策和政治鬥爭,導致國家財政崩潰,如今在亞洲墊底,追不過中國大陸,甚至被東南亞趕上,見證這段世代興衰,令人慨歎唏噓!

蔡總統當選時,說要創造社會福利,提升經濟環境,但這些年來,制定的政策常引發民怨,經濟面臨衝擊,景氣低迷不振。今天是一一○年元旦,民眾最關心的是荷包議題,俗話說無法讓人民安居樂業,是政府之恥」,希望政府放下權鬥,致力經濟發展,創造就業機會,讓人民早日擺脫老窮命運。











伸溫暖的手迎「寒流」


2021-01-01 04:57  聯合報 /   徐正雄/農(新北市)
首波寒流來襲,北市啟動關懷街友。圖/社會局提供


這幾天氣溫像溜滑梯下降,就算把自己包得緊緊,仍感到寒風見縫插針從每個空隙刺入,外出辦完事,只想趕緊躲回溫暖的家。

前年,依稀也是這時的某個夜晚,穿過二二八紀念公園時,看見涼亭聚集了一些街友,我好奇靠近想一探究竟!一位大姊熱情招呼我:「快進來,喝個薑汁地瓜湯吧」。我微笑地楞在涼亭外,不知如何應對?

此時大姊忽然會意過來說:「對不起!我以為你是我認識的某個街友」。大概是我平日穿著太隨興了,看起來像街友,真是誤會,其實每個人都有成為街友的可能。既然如此,就讓這個錯誤變成美麗的緣分。我問這位大姊,怎會想到準備薑汁地瓜湯給街友喝呢?大姊說:她兒子是罕病兒童,長期在台大治療,每隔一段時間就必須來報到。某個冬夜,心煩的她在等候空檔,獨自到二二八公園散心,發現這些街友,在寒冷中發抖,讓大姊明白了,除了疾病,飢寒交迫也是很可怕的。

經濟不是很寬裕的她,決定要為這些陌生落難者做點事,經過考量,大姊決定天冷時,就為街友們準備薑汁地瓜湯。看到那些街友,手握溫暖的薑汁地瓜湯,如同家人和大姊話家常,看來大姊不只溫暖街友的胃,也溫暖了街友的心。我稱讚大姊很慈悲,大姊連忙回不敢當,說當她了解那些街友背後的故事後,覺得自己的遭遇跟他們比起來其實很渺小。

那是一個神奇夜晚我似乎在人間看見真實媽祖,而行善是會傳染的。去年冬天,受到那位大姊影響,同樣經濟也不寬裕的我,買了一些襪子和暖暖包,到二二八公園及附近,詢問那些街友是否需要(我都會禮貌詢問他們的意願,而非強塞)?很難想像!輕薄雨衣是很多街友的羽絨衣;這麼冷的天氣,還看到一位女街友用公廁冷水洗頭。

民國 109 年(二○二○年)結尾,不只強烈寒流來襲,新冠肺炎還出現變種病毒,迎接民國 110 年(二一年)的是長達一個月鎖國。民國 109 年(二○年),很多人失去工作、更多人在股市賺了不少錢。我們溫暖的手和慈善機構可以化解這個極端現象,讓社會達到平衡,希望被鎖住的是病毒,而不是愛心!












霧霾重重的倫敦金融城


2021-01-01 05:14  聯合報 /   華科/台銀倫敦分行前經理(台北市)


新的一年開始,代表英國與歐盟間往來關係,將依「脫歐協議」開啟新的一頁。

對英國言,其最大意義在於重新取回國家自主權,不再需要遵守由歐盟制定的有關人民往來、勞務、移民等規範,英國得自行與任何國家訂定協議,不需再無條件接受來自戰亂地區的大量難民,也不再需遵守歐盟制訂的勞工權益法,或對農畜牧業對環保的規定。來自歐盟會員國人民,也不再享有得在英國自由選擇工作、就學或享受英國社會福利的權利。

相對的,英國失去歐洲「單一市場與關稅同盟」一員,代表國民前往歐盟必須再次準備護照,並遵守最長九十天停留的限制,工作或長期居留必須另外申請。

英和歐盟國間貨物進出,雖大致維持脫歐前程序,卻也將被視為第三國,須符合貨物進出海關規定。此改變使得過去習慣以歐盟市場為銷售對象,但以英國為製造基地或銷售中心的外國製造商言,此不確定性恐不利英國的製造業,尤以聘雇總數達八十萬人的英國汽車製造業,將產生負面影響。

漁權談判是這次脫歐協議最大膠著點,雖僅占英 GDP 零點一%,但此漁場長期由法國為主歐盟國漁船把持,英國漁船在英國捕魚,卻飽受來自歐盟國家漁船競爭,護漁事端不斷,英國堅守壁壘,談判雙方也在面臨無協議脫歐風險中互有讓步,明定將漁獲量分次於五年半內將由英國獨享廿五%,之後再逐年檢討該漁場的漁獲捕撈分配,雙方漁船雖不滿意,但也算解決脫歐協議最大障礙。

倫敦金融城並不在此次的脫歐協議內,英國卻將因此次脫歐,失去業務通行權,失去在歐盟單一市場內自由設點、行銷金融商品的權利。全球知名投資銀行,如 JPMorgan等已移動銀行資產至其他金融中心,預期歐洲中央銀行所在地的德國法蘭克福,將會是最大受益地區。

為了市場穩定和已約定的衍生性金融商品後續的交割順利考量,原預期英國與歐盟間能採「業務對等原則」,容許英歐間金融業務得繼續往來,英國也先釋出善意,通過「臨時容許法令」讓在英國取得業務許可的EEA(歐洲經濟區域)金融機構或企業,得繼續在英國執行業務三年,直到英國與歐盟間新約產生,或企業取得新的營業執照為止。但歐盟深知倫敦對英國經濟貢獻的關鍵地位,對此抱持消極因應態度,此次脫歐協議中,言明將另外議約,使得倫敦金融城地位,仍處於不明朗情況。

此次英國脫歐協議,幾乎是在最後一分鐘達成,避免無協議脫歐可能造成的市場混亂系統風險,卻也顯示英國與歐盟間命運共同體的相互依賴關係,後續英歐間的往來關係必將持續發展,也關係全球的安全和經濟的穩定,其發展實值得我們持續關切。











美吃歐盟悶棍 台莫陷窘境


2021-01-01 05:12  聯合報 /   張孟仁/輔仁大學義大利語系主任(新北市)


猶記廿三日法國貿易部長仍嚷嚷,如果中國不解決強迫勞動問題,法國拒絕支持歐中投資協議。不過,還是屈服在經貿利益下,歐盟選擇了與中國談妥協議,甚至不顧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及內定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的示警。

事實上,歐盟期待大陸開放市場許久,又見識到大陸給予美企開放的幅度,一度要求平等。打從中方早期以「一帶一路」倡議誘惑歐盟,即發現歐盟外商在同等待遇上屢屢不敵中國國企,因此,要求歐中投資協議談判定以「市場開放」為主軸,儘管離滿意尚有一段距離,但歐盟初步肯定中方讓步幅度,決定共譜戀曲,其他投資糾紛的仲裁方式、勞動人權議題等明年持續商談反正,還需經歐盟廿七個成員國政府和歐洲議會批准才會生效

大陸繼拿下 RCEP、歐中投資協議後,是對即將上任拜登主張的「呼朋引伴、統一戰線、共同應對中國正面對抗並對外展示儘管歐盟以香港、新疆、人權議題向北京施壓,大陸仍可在地緣政治上突圍歐盟賺到了巨大市場,並據此告誡美國,尊重歐洲的自主及提高未來跟拜登喊價的槓桿。經此一役,美國折戟自然是吃了一記悶棍,以為喊著重新站回領導角色,就會憑空出現扈從者。

令人憂心的是,未來美國想和歐盟共同夾擊大陸的價碼可能攀升,倘若美國以安全相要脅,可能讓中國大陸趁虛而入。至於民主、人權價值牌是否依然為所本,需要等待後續歐洲議會的反應,以及細節出爐觀察。

可斷言的是,在詭譎的情勢下,我方政府未來面對美、中、歐三方錯綜複雜的關係,需慎選彈性手段,莫陷入娘不愛、爹不疼的窘境。














疫情閉關…讓家成為人生堡壘


2021-01-01 05:00  聯合報 /   劉國兆/國小校長(台北市)


民國 109 年(二○二○年),新冠肺炎疫情對全世界帶來巨大的衝擊與影響;然而,疫情危機,或許也是改變的轉機、契機、良機。先舉一個數據為例,因為禁止大型活動、實施居家隔離、跨國移動遽降,全球碳排量大幅下降,對於抑制地球暖化有正面效應。

所以,因為防疫使得家人外出、旅行、出差機會減少,反促使家人相聚時間增加,家庭教育也就愈發顯得重要。然而家庭型態轉變、時代潮流演變及資訊科技推波下,家人關係已不若在舊時社會中那麼緊密。在民國 110 年(二○二一年)的第一天,反思疫情究竟帶給家庭教育的啟示為何?

首先,健康是無可取代的價值。經歷新冠肺炎疫情,讓大家體認到健康是最大財富,也應該是家人最重要的生活目標。因此讓家人都平安健康,是最重要的任務。其次,由於新冠疫情,一來改變工作型態,在家工作人數增加;二來家人相處機會變多,品質也需提升。因此平日要建立情感交流模式,找到共通話題,讓家人相互得到支持與尊重。

家的存在,不是理所當然的事;無論是父母、子女或其他家人,都要學習如何與家人擁有共同的目標與生活。別忘了,孩子的行為表現,往往是夫妻關係與親子關係的再現。讓我們努力,讓家成為生活中真正的重要堡壘。新冠疫情後讓我們更驚覺到,生命無常,更要珍惜相處的每個當下。











測驗退休力 找到自己的步調


2021-01-01 04:54  聯合報 /   賽夏客/退休校長(苗縣頭份)


聯合報系報導退休力大調查全國平均五十四分,分數不及格,引起我莫大的好奇,用 LINE 取得測試網址,自我檢視退休準備情形,然後分享給身邊好友。他們紛傳測試結果,互相分享人生態度,就像學生考完試後,檢討成績作為努力標的,真是一場有意義的人生測驗。

我的好友大多是退休族,教育程度與職業相當,年齡落在七十歲以下,男女都有;巧合的是,我們測得分數幾乎都在六十至七十間,比全國平均分數稍高些。因為我們都是領有退休金的公教人員,在財務與心理層面或許比較踏實些,但也只能落在「安老族」區塊(六十至八十),應該是年金被腰斬後,雖餓不死,但離優渥還差一大截。

其中一好友測得九十超高分數,達到「優老族」,請教她是怎麼準備的?她回答我說:「退休這兩個字對我來說,不是退而不休,也不是退下來休息;而是「退」出原來的工作場域,「」除一些不必要的麻煩,然後找到適合自己的步調。至於大家擔心的退休俸,我倒覺得夠用就好,自在獨立最重要。」她的率性與豁達態度,正是我不足之處,需要修正,才不枉費美好的人生。

還有位好友得分比我高,她坦承平時有跑步、游泳、爬山和跳廣場舞等運動,抵抗力增強,自然為健康力加分其實,她最難能可貴的,是保有一顆樂觀開朗胸懷,凡事低調不計較爭長短,並積極參與公益她體悟到每個人都有罣礙,唯有用無私奉獻與付出修補。聽她一席話如獲至寶。

沒想到退休力測驗,竟然檢驗出分數高低端倪,分數高的健康快樂老年人,不在於財富多寡或社經地位的高低,而是用正確的人生態度過活,不卑不亢



2020 退休力大調查


蘇蘅/川普來了又走 媒體學到什麼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蘇蘅/川普來了又走 媒體學到什麼
◆  趙春山/實事求是 才能讓台灣走出去
◆  范疇/「西伐利亞主權困境」下的台灣
◆  葉銀華/應該廢止法人代表董事制度
◆  黃介正/握手比握拳好







蘇蘅/川普來了又走 媒體學到什麼


2021-01-01 04:52  聯合報 /   蘇蘅(作者為政大傳播學院兼任教授)
福斯新聞網民調顯示,42%受訪人認為川普是史上最爛總統之一。(美聯社)


川普最麻吉的福斯新聞,竟成為川普口中的「爛新聞」,真是世事難料。

選舉最後關頭,福斯是最早宣布川普失去亞利桑那州的媒體之一;選後川普「朋友福斯記者里維拉公開要他「優雅和尊嚴」地離職。川普利用直播大談選舉醜聞時,沒想到福斯主播說,「我不能繼續這個連線」,直接斷訊,讓川普勃然大怒。最近,川普在推特大罵福斯做了一連串不可原諒的事,「不能再看福斯新聞,真不敢相信福斯怎麼做得這麼糟? 」

多年來,福斯新聞和川普一直你儂我儂。甚至被其他媒體譏為這四年是川普和媒體「共創的大騙局」。川普即將下台,媒體將迎接拜登時代,已對川普上癮的媒體,收視率會不會崩盤?如何因應變局?

民國 104 年(二○一五年)川普宣布角逐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前八天,和福斯高層碰面,商討如何布局一六年總統大選。初選前三個月,川普是晨間節目「福斯和朋友」常客,甚至參選前三天還接受專訪。他一上任,半年內曾發一百八十五則推文提到福斯,幫助福斯新聞一路長紅。

四年下來,一個浮誇說謊成性的政治人物,終於露出「真面目」。撰寫「騙局」(Hoax)一書 CNN 記者 Stelter 指出,川普私下曾說,他能反制媒體遊戲規則,把記者唬得團團轉;他每天發推特,主導廿四小時的議題設定和爭議,更創造「川普奇觀」。

不過媒體界認為,這不全是川普的問題,美國政黨政治結構,和電視市場娛樂經濟的重口味,才是共犯結構。

川普固然擅於製造爭議,但也常被周遭右翼媒體誤導,像始終堅稱選舉舞弊,就是右翼媒體和川普相互加持的魔幻劇。

新崛起 Newsmax,因失落的川粉大量轉台,加上 Newsmax 延攬因爭議下台白宮前新聞秘書 Spicer、福斯前白宮記者凱利,吸引不少川粉。

最近 Newsmax 也在美國英國擴編新聞室,準備迎接新局。不過好收視只維持兩天,又往下掉。

統計顯示,共和黨四成選民主要看福斯新聞;福斯和川普保守言論,故意製造爭議,不但提高共和黨兩次選舉投票率,更讓選民高度政治化,注意社會爭端,但大多認為川普才關心他們沉默的心聲。

但川普愈說謊,鞭策川普的媒體也愈強悍,被學界稱媒體對抗運動」,不過華郵總編輯我們不是搞對抗,而是信守事實第一的原則」。

福斯老闆、老梅鐸兒子也認清現實,選前逐步網羅普立茲得獎記者和製作人。他說作為主流媒體,會進行轉型改組,恢復客觀新聞,做更好的反對者。但也會守住言論市場,幫保守主義持續發聲。

福斯新聞近期流失五分之一觀眾,收視被 CNN 追上,甚至一度小輸網路保守媒體 Newsmax,恢復客觀新聞的代價不小。但高層說,這在意料之中,他們估計廣告和訂閱費足可彌補,新聞還是要回歸客觀真實。曾獲傑出新聞獎的福斯重量級記者華萊斯說,福斯不能再做傀儡或共和黨喉舌,應該回歸真實專業新聞,做好監督裁判的角色

媒體選邊站,造成社會更分裂,是美國歷史的不幸媒體迷信川普和收視率的魔術,對於原來存在的氣候變遷、種族歧視、移民、醫療保健不足、貧富落差等危機反而視而不見,這讓許多優秀記者相當失落,但有許多媒體沒被喚醒。

川普會離開,但民粹川普主義不會消失。就像被釋放的精靈,很難再關回瓶子裡。等待接收川普政治資產的人不會少。當他出現,抗拒不了誘惑的媒體亂象會不會再出現?現在沒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