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對抗氣候變遷 減碳要加把勁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聯合報社論/迎萊年,大家會記住政府的施政錯亂
◆  聯合報黑白集/陳時中自己逆時中
◆  經濟日報社論/中歐投資協定牽動全球經貿






經濟日報社論/對抗氣候變遷 減碳要加把勁


2021-01-02 02:47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圖/本報資料照片


日前在德國公布的2021年氣候變遷績效指標」(Climate Change Performance Index簡稱 CCPI ),我國排名雖較去年進步,但在 61 個評比的國家中位居倒數第五,成績仍屬末段班。CCPI 的四個評選標準中,台灣在溫室氣體排放與再生能源發展均被評比為「非常糟」,這份成績單對力推民國 114 年(2025年)完成能源轉型的蔡政府是一大警訊。

台灣近年在氣候變遷議題上還沒感受到國際上的壓力,主要原因是美國在此議題上不積極,現任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推動美國退出巴黎協定。巴黎協定由 195 個國家在民國 104 年(2015年)簽署通過,透過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等方式,將全球氣溫升幅控制在地球可承受的風險。在上述民國 110 年(2021年)的 CCPI 評比中,美國敬陪末座,但在拜登贏得美國總統大選,美國重返巴黎協定的風向已現,包括亞馬遜、通用等美國 40 大企業致函拜登與新國會,呼籲美國重新加入巴黎協定,拜登的競選政見中也將民國 139 年(2050)美國淨零碳排放列入。

當歐美國家紛紛將氣候變遷議題列為主要施政方向時,台灣的氣候變遷推動進度則令人憂心,若遲未改善,未來對產業界的衝擊將愈來愈大。蔡英文總統在民國 105 年(2016)當選後推出民國 114 年(2025)能源轉型計畫,這項計畫的核心是「核退綠進」,但在碳排放一事上著墨甚少由於綠能在民國 114 年(2025年)時的占比25%,其餘75%均是靠火力發電,這樣的能源組成從長期來看,將成為台灣減碳的龐大壓力

跨國企業近年陸續加入了 RE100 氣候組織,加入企業要公開承諾在民國 109-139 年(2020年到2050年)前達到 100% 使用綠電的時程其中包含影響台灣電子產業發展甚深的美國蘋果公司。蘋果要求供應鏈在民國 119 年(2030年)前要達到碳中和,其中 75% 是在製造過程中減少碳排放,另外透過種樹等環境復育方式抵銷 25% 碳排放,蘋果的宣示比政府間氣候委員會(IPCC)的目標還早了 20 年。類似蘋果的減碳計畫,將給台灣企業帶來新的挑戰,且這項挑戰不在許多年之後,而是近在眼前。

因應氣候變遷議題的課題,台積電的案例值得政府關注。台積電已加入 RE100,是全球第一家簽署 RE100 的半導體業。台積電預計要在民國 119 年(2030年)底前,產線使用的能源 25% 來自綠電,非產線部分 100% 使用綠電,民國 139 年(2050年)時台積電要 100% 使用綠電,將用電消耗的間接溫室氣體排放降至零。這項承諾挑戰十分巨大,台積電為此大量購買綠電,但以台積電新製程耗電量只增不減的趨勢來看,未來包括台積電等產業在能源議題的挑戰上,已從「電夠不夠」,進一步提升到「降低碳排夠不夠」。

台積電去年全球廠區消耗能源 143.3 億度,跟五年前相比增幅高達 60%,這讓台積電在民國 108 年(2019年)降低單位產品用電量目標沒有達到公司的目標。在台積電邁向 5 奈米以下的先進製程,使用 EUV 等高耗能機台,壓縮用電量成長的目標愈來愈難達到。不只台積電面臨減碳的壓力,我國其他電子與傳統產業同樣面臨減排的壓力,尤其台灣是以外貿為主的經濟體,未來若歐美市場擴大要求供應鏈實施應對氣候變遷的方案,以台灣當前的減碳成績單,極可能成為拖累我產業拓展海外市場的新阻力。

蔡政府的能源轉型方案上路已逾四年,此時正是盤點進度與政策得失的好時機。當蔡總統欣喜於風電與太陽能建設日漸成長時,也應反思「為綠而綠」的政策是否造成了我國減排的企圖心不足,更缺乏中長期的減碳路徑。應對氣候變遷方案愈早推動,對國人與產業界的衝擊就會隨著時間的拉長而降低,政府除增加綠電供給,也要加把勁聯手產業推動碳中和,加速推動碳排放交易。政府推動氣候變遷應變方案不應落後產業界,官民合作才能加速台灣面對減排的挑戰。











聯合報黑白集/萊豬內閣 恐嚇慣犯


2021-01-02 02:45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行政院昨舉行記者會宣布,地方反萊豬自治條例違反憲法並牴觸中央法規。圖/行政院提供


豬元年,嚇慣犯又來了

蘇內閣不意外地宣告各地方食安自治條例萊劑零檢出規定無效令人意外的是,行政院強悍警告執行食安自治條例的基層公務員將送懲戒

號稱謙卑與溝通的蔡政府,慣用恫嚇溝通,根本是恐嚇慣犯。從國安五法、反滲透法、社維法、通保法、傳染病防治法到食管法,蔡政府把許多平常人想不到的法條舞得虎虎生風,動輒對人民查水表,連台大教授都不放過,反萊豬醫師更別想逃。雖然查水表屢被法院打臉,蔡政府仍然樂此不疲。

同樣,有關公務員之懲戒,法界人士指出,政院與部會首長只能對所屬中央機關公務員移送懲戒,縣市政府首長要不要將所轄基層公務員移送懲戒,不關行政院的事。政院睜眼說瞎話,只是要恐嚇基層公務員。

但基層公務員受地方政府之命依法查緝,卻因蔡政府捍衛萊豬而被抓去祭旗,何其無辜。不過,新北市長侯友宜保證將當他們的後盾,全力捍衛食安。其他遵循民意的縣市首長立場應該一致。

蔡總統元旦文告對於萊豬決策說,「我要用最謙卑的心情,請所有國人同胞體諒」。這是唱黑白臉或「莊孝維」?她的萊豬內閣蠻橫恫嚇基層公務員,這叫做最謙卑的心情」?

萊豬元年,萊豬內閣率先證實,外媒眼中那襲民選龍袍,不是假訊息










聯合報社論/陳菊掌監院的成績單:清算、雙標與擴權


2021-01-02 02:43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監察院長陳菊(左)日前率領監察委員巡察行政院,行政院長蘇貞昌(右)則率閣員出席。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監察院長陳菊日前率監委巡察行政院,不料監委林文程開砲的對象,竟指向馬政府時期「以中華台北名義參與世界衛生大會(WHA),犧牲台灣主權」,要求行政院調查過程,而行政院長蘇貞昌也當場表示「全力配合」。可以說,當初外界對新一屆監委立場的質疑完全無誤監察院只是執政黨的打手,連稱蚊子院都嫌過譽

林文程要查「馬政府犧牲國家主權」的理由,是中國大陸衛生部曾於民國 94 年(二○○五年)和世界衛生組織(WHO)簽訂備忘錄,限定台灣在「一個中國」原則下,須以「中國台北」名義與會,且由大陸衛生部決定是否同意。監委因此質疑馬政府與對岸簽訂秘密協定,「做出重大讓步換取北京同意」。

林文程的指控不但沒有證據,只有推論,而且令人記憶猶新的是,民國 105 年(二○一六年)蔡政府參與 WHA 的名稱、官員位階,均與馬政府時代一樣,唯一不同的是 WHA 的邀請函註明了聯合國決議一個中國原則等字眼,均是馬政府時代所無甚至扁政府蘇貞昌與蔡英文任正副閣揆時,不但曾派員在中國台灣名稱下出席會議,還忙不迭稱謝如果林文程的說法有理,那應先調查的是扁政府和蔡政府,而不是馬政府

現在監察院偕同行政院把矛頭指向前朝,可以看出監察院根本無意監督蔡政府,只是想利用監察院這個工具清算前朝。這與上一屆由蔡總統補提名的監委陳師孟等人,把要務放在「辦藍不辦綠」和「除垢」,本質上並無二致。不同的只是如今整個監院都已綠化,清算鬥爭前朝的力道更強

就在此事件之前,因為反萊豬遭到蔡政府「查水表」的醫師蘇偉碩到監院陳情,要求身兼國家人權委員會主委的陳菊關注政府濫權事件;陳菊卻反問,「蘇偉碩現在行動自如,發言自由,有什麼立即迫害?」還說「沒有庇護問題」。不但當頭澆了蘇偉碩一頭冷水,也重重賞了新成立的國家人權委員會一巴掌

動輒查水表,甚至夜間傳喚,造成人民恐懼與社會寒蟬,就是政府濫權違法、侵害人權的重大疏失,陳菊竟以「沒有立即迫害」輕描淡寫帶過。曾經是政治犯,且頻頻拿來當從政資產的陳菊,對於政治迫害體驗甚深、知之甚詳;對蘇偉碩被查水表事件澆冷水的原因,只是蘇偉碩在萊豬議題上站在蔡政府對立面罷了。這也令人感嘆,原來在陳菊心中,人權是有雙重標準的。

陳菊對反對黨或異議者的人權裹足,但對以人權之名擴張權力,卻是卯足全力。甫上任就把有高度違憲疑慮的《國家人權委員會職權行使法》草案送進立院。該草案不僅賦予人權會釋憲聲請權,還可以恣意要求一般民眾、私法人和團體配合調查,違者重罰。一部以「人權」為名的法案,卻成了侵犯人權的工具,何其諷刺。

雖然人權會已同意將法案撤回,但這並不意味陳菊和監委們的自知與反省,而是該法案連民進黨立院黨團和司法院都看不下去,甚至拍桌反對;監委撤回法案,只是礙於政治現實,無關是非與良知。至於民進黨立院黨團和司法院為何反對?恐怕更不是基於維護人權或憲政體制,而是唯恐監察權擴張,侵犯自身權力

陳菊就任監察院長至今,口口聲聲促進廉能與人權,但四個多月來的三張成績單,卻是清算、雙標與擴權也可以說,就是政黨、派系、個人利益至上這三張成績單證明過去輿論的憂慮完全成真,陳菊執掌的監察院與人權會,都只是另一個爭奪政治權力政黨利益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