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9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數位轉型 政府應帶頭前行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2561/web/

◆  聯合報社論/別相信要人民「用肺換藻礁」的政府
◆  聯合報黑白集/林飛帆洪申翰勸降記
◆  經濟日報社論/數位轉型 政府應帶頭前行







經濟日報社論/數位轉型 政府應帶頭前行


2021-03-09 00:54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台北市長柯文哲。記者林俊良/攝影


台北市長柯文哲日前公布「北市後疫情時代產業數位轉型政策白皮書」,強調以市民為中心、透過數位基礎建設、數位人才培育及產業轉型輔導、宅經濟發展及零接觸服務等15項優先行動方案。

他說,中央提出防疫、紓困、振興三部曲,更正確的講法應該是防疫、紓困、轉型,因為世界經過疫情後,不可能回到跟過去一樣。台灣因防疫成功錯過數位轉型契機,剩下的任期要推動數位基礎建設,讓台灣更強韌

不過有人提出質疑,柯市長宣布的15項優先行動方案,幾乎都是市府已在推動的政策,似無新意。柯市長回應,因為過去各局處並沒有上位指導原則,許多推動細節都是各局處各自執行,現在會有一個中央支持團隊,支持各局處發展 E 化,而且有明確計畫,並有市府中央支援團隊及專案小組,這將是他任期下半段的重點工作。同時,他也表示,過去花在 E 化的錢太少。

對於台北市政府帶頭提出數位轉型白皮書,並且做重要宣示,應給予肯定。而鑑於數位轉型對於產業發展社會福祉的重要性,目前中央與各地方政府也都全力在推動,如何更有效的達成轉型的目標,仍有許多地方需要賦予必要的關注,分述如下:

首先,不管是振興還是轉型,都是希望產業能夠掌握經過疫情洗禮後轉變的新契機。由於新冠疫情對食衣住行育樂及生老病死,幾乎一、二、三級所有產業都產生重大影響,因此建議應全面盤點,在振興及轉型輔導上做廣度與深度上的規劃,才不會有所偏廢。

其次,誠如柯市長所言,「過去各局處並沒有上位指導原則,推動上許多細節都是各局處發展 E 化各自執行」,事實上這樣的狀況並非只有台北市,從中央各部會到各縣市都可以看到類似情境。為了各自的 KPI 及政績,幾乎都是關門埋頭努力,不僅資源常常重複,更無法產生綜效,殊為可惜。

建議中央政府及各部會都應該設立數位轉型長,負責規劃政府數位轉型的工作,除了從政府治理的角度思考如何建立一個以民眾為中心的數位化政府之外,更應該與各部會及地方政府合作,協調與研議產業、教育、醫療,交通及社會各層面數位轉型的願景與藍圖,透過願景與藍圖等相關指導原則,作為各部會與地方政府往下思索各自目標與計畫的參考依據。

再者,在產業轉型輔導方面,建議應透過專家組織顧問輔導團,提供中小企業診斷與諮詢,分析各公司進行數位化之潛在機會和風險,釐清轉型方向,並提供員工相關之訓練課程,以及設備投資上的稅賦抵減及優惠。例如韓國有所謂的 AI 消費券(AI Voucher),有數位應用需求的廠商可提出申請,政府會媒合適當的廠商來協助,完成服務後兌換。

新加坡也有類似的機制,中小企業如只需基礎轉型需求,政府會提供所需要的轉型解決方案,並透過補助以協助其轉型。而對於追求更進階轉型服務的中小企業,政府將媒合專家或數位轉型專案經理人協助,一旦經理人認定中小企業所提出的新轉型解決方案需求是可推廣擴散,會將此新方案納入領航計畫,以滿足該產業的新需求,成為未來政府固定補助的政策。

最後,資源的投入應及時且足夠。柯市長在記者會上表示,過去花在 E 化的錢太少了。相較於其他先進國家,我們在數位化的投資的確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根據台北市產業轉型政策白皮書資料,未來首爾市將投入1.1萬億韓元(約10億美元),著重培育大數據、網絡和人工智慧等產業聚落發展。為了國家未來的競爭力,中央及各部會也應加大數位科技應用上的投資力度,才有機會讓轉型成真。













聯合報黑白集/林飛帆洪申翰勸降記


2021-03-09 02:00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民進黨立委洪申翰。記者丘采薇/攝影


為化解藻礁公投壓力,民進黨依蔡英文「指示」,派出不分區立委洪申翰副秘書長林飛帆和環團溝通。這兩人並非經濟或環保官員,派他們去所為何來?難道只因為是「年輕世代」?

答案明顯與年輕無關,洪申翰和林飛帆的共同背景,是都被民進黨收編的社運人士。洪申翰曾是綠色公民聯盟副秘書長,二年多前還站在「救藻礁反深澳陣線至於林飛帆,則是太陽花學運領袖。因此,洪申翰才自詡他和民團長期合作,不是刻意指派。

表面上看,執政黨是要兩人對老戰友「動之以情」,實際上作用並不止於此。首先,環團要不要與兩人溝通、怎麼溝通、接不接受溝通結果,環團內部可能因意見不一,立馬出現「分化」作用。如此一來,後續公投的力量必定大為削弱

進一步看,林、洪兩人展示的是他們從體制外進入體制內,從此掌握權力、吃香喝辣。在「有為者亦若是」的氛圍中,若能吸引一些「有志之士」投靠,或在護藻礁團體內興風作浪,就算大功一件。

這類招式未必有用。從歷史看,明末洪承疇勸降朋友投清,卻被老友們羞辱,就很有「既視感」。洪申翰、林飛帆委身權力,屢屢與自己過去的信仰站在對立面,早就背叛了戰友;願意當下一個洪申翰、林飛帆的,未必多













聯合報社論/別相信要人民「用肺換藻礁」的政府


2021-03-09 03:31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經濟部長王美花(中)說,如果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建不成,台電必須增加五百萬噸煤的發電。


護藻礁公投連署尚未正式向中選會遞件,蔡政府已為此氣急敗壞。經濟部長王美花說,如果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建不成,台電必須增加五百萬噸煤的發電;如此,台中火力電廠就得火力大開才能滿足電力需求。言下之意,民眾若要護藻礁,就得用自己的肺付出代價。這樣的邏輯,大家能接受嗎?

什麼樣的政府,會叫人民在「肺」和「藻礁」之間作出抉擇?王美花的發言,除顯露了政府的霸道,更暴露了政府能源政策的不合理與不務實。蔡英文的能源政策,是要在民國 114 年(二○二五年)達成「非核家園」目標,建立一個安全無虞的無核環境。試問,如果非核追求的是安全和永續,保護千年藻礁不是同樣高尚的永續目標嗎?為何政府不苟同民眾保護藻礁,還威脅大家必須以「肺」為代價,賠上自己的健康?這樣的能源政策,沒問題嗎?

再說,提出「用肺換藻礁」的政府,不也提出過「不會缺電」的保證嗎?現在,僅僅因為「三接」可能出現變數,當初那些「不缺電」的保證立刻吹彈即破了嗎?原因無他,民進黨長期高舉反核大旗,目的只為妖魔化國民黨,它對於能源轉型的規劃和執行並未有精準的推估。也因此,蔡總統掌權後推動新能源的作為雖然風風火火,但實質的進展卻遠落後於預期。更糟的是,還不時為電力開發破壞國土環境,藻礁只是其中一端。

檢視一下蔡政府執政五年以來的台灣電力狀況,人們即不難了解,政府每天夸夸其談的能源轉型究竟有多少進展。根據台電的發購電統計,我國天然氣的發電比重,從民國 105 年(二○一六年)的卅六%到去年僅增加為四○・八%,距離蔡總統訂下的五十%目標仍極遙遠。燃氣比重的增加,主要是取代了三趴多的燃油。至於其他電力,則多半在原地踏步:再生能源從五・一%略增為五・八%,幾乎是無感變化;核能發電比重從十三・五%微降為十二・七%,同樣是無感變化。最糟的是,燃煤發電比重僅從四年前的卅六・九%減為卅六・四%,四年僅下移零點五趴。

從這些電力結構曲線的細微變化看,其實不必等到民國 114 言(二○二五年),我們已可斷言:蔡政府訂下的「天然氣五成、燃煤三成、再生能源二成」的「五三二」目標,完全沒有達成的可能。就算允許中油的天然氣接收站強行建在藻礁上,牛步的天然氣發電增長,五年後不可能達到五十%。難度最高的是再生能源,儘管風機一根根在海邊豎起,太陽能電板粗暴地入侵山林和埤塘,但要達到兩成發電量,根本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漫漫長路。

當上述的能源轉型目標一一跳票,人們不難想像,到最後可能被迫上場收拾殘局填補台灣電力空檔的,將是被民進黨妖魔化而迄今仍占一成二比重的核電。屆時,台灣將出現絕頂荒誕突梯的局面:蔡政府嚷嚷八年的「非核家園」目標跳票,而台灣的缺電危機,卻要靠它長年唾棄的核電來彌補與挽救。

這次護藻礁公投連署最大的意義,不只是人們開始懂得珍惜自然環境,而是透過這場連署,戳破了蔡政府能源轉型政策的氣球。民進黨利用「反核」宣傳推倒了國民黨,但它的能源政策並不是立足於務實的服務社會目標,而是透過不斷的發包利益輸送給其親信企業

 而今,這個一再保證「不缺電」的政府,卻以可能缺電為由,要求人民在「肺」和「藻礁」之間作出選擇,把國民健康和環境保護都拋在腦後。這樣的政府,你還敢相信嗎?

【專家之眼】中共修建龍田、惠安機場為攻台?

◆  【專家之眼】拖救永裕興18號返國之肯定與遺憾
◆  【專家之眼】中共修建龍田、惠安機場為攻台?

◆  【專家之眼】綠營找到了春天?比押錯寶更危險的是誤判






【專家之眼】中共修建龍田、惠安機場為攻台?


2021-03-09 09:39  聯合報 /   王長河/國防大學助理教授
中共福建省惠安軍用機場距台190公里。圖為擴建前(右)與擴建中(左)。圖/取自3月7日GOOGLE EARTH圖資


中共近來大幅翻修擴建龍田惠安軍用機場延長跑道、增加停機坪,由於此處升空戰機僅需七分鐘即可在台北凌空,引發關注;回顧兩岸戰役及徵候顯示,我方不應輕忽,並採取積極有效作為因應。 

整理民國 47 年(1958年)金門戰役前的徵候為:添置登島武器裝備、學習渡海經驗→完成攻勢基地建設→部隊進行輪戰訓練→前進部署。

毛澤東為於民國 39 年(1950年)夏季奪取台灣,於民國 38 年(1949年)7月10日要求周恩來選派 3~400 人去蘇聯學習6至8個月,同時購買飛機100架左右,組成一個攻擊部隊,掩護渡海。

民國 42 年(1953年)韓戰剛結束後,立即在東南沿海修建鷹廈鐵路,浙閩、贛閩、粵閩修建戰備公路橋樑加固,擴建浙江省章橋、衢縣兩噴射機場;民國 44 年(1955年)復在東南沿海先後擴建或新建澄海、漳州、沙堤、路橋等噴射機場;民國 45 年(1956年)又先後修建龍田、惠安、平潭汙、連城等噴射機場,在接近金門之石井、澳頭等地,也皆填海築堤,堀山置壘,並完成仿製蘇聯 MIG-17之殲5機

民國 46 年(1957年)動作頻繁,1月起,寧波、路橋、南昌等地所駐之 MIG 機,開始加強攔截與警戒活動。3月13日,海航第2師IL-28機,由復縣飛上海訓練。4月6日至13日,第17殲擊師  MIG-15 機由寧波飛降上海。4月12日至14日,原駐杭州第8轟炸師分批移駐南京。5月,徐州第22師 IL-10 機轉進至濰縣。6月12日,發現樟樹鎮機場有空軍人員及噴射機起降。6月19日至24日,空運機9架及第8轟炸師 IL-28 機,在新城機場作試飛訓練。

下半年,7月8日,南昌第24殲擊師1個團 MIG-17 機進駐新城,7月15日駐平潭墟第18殲擊師之 MIG機,曾飛降澄海機場後仍返原基地,並發現雙引擎後掠翼 YAK-25 機在上海飛行。10月29日,駐唐山第10轟炸師 IL-28 機飛抵遂溪,配合海軍演習(後於民國 47 年(1958年)2月23日,分批返回唐山)。11月1日,海航第3師 MIG-15機由膠縣進駐東海機場。

民國 47 年(1958年)1月,踞蚌埠第11攻擊師之1個團,換裝為 IL-28。原踞路橋之第14殲擊師先後分批進駐青島及寧波。同時原駐寧波第17殲擊師分批進駐路橋。7月起,空運機在鞍山、瀋陽、徐州、旅大、南昌、新城、平潭墟、廣州等地活動頻繁。7月7日至30日,原駐旅大地區之海航第2師 IL-28機,分批轉移上海。

檢視近年來,共軍攻台整備與戰機活動,自民國 104 年(2015年)底11月共軍啟動軍事改革(民國 106 年(2017年)5月,中共完成脖子以下之軍事改革,7月30日,在內蒙古的朱日和基地舉行大規模閱兵),民國 105 年(2016年)6月28日,完成合肥至福州段高鐵建設。7月,中共在「四橫四縱」的基礎上,提出「八橫八縱高速鐵路主通道規劃,民國 106 年(2017年)9月30日,福廈客運專線廈門段正式動工(預計民國 111 年(2022年)9月30日完工)。

在空域部分,民國 105 (2016年)11月25日、12月10日,中共戰機首出宮谷及巴士海峽,並繞越台灣。民國 106 年(2017年)7月13日起,戰機進行遠海長航,常態化訓練。民國 109 年(2020年)9月18、19日,中共戰機穿越台海中線,改變兩岸軍事格局

今年1月23、24日,中共戰機進行針對美國福特號航空母艦打擊演練。2月20日,中印兩軍完成從班公湖地區的撤軍工作,化解民國 109 年'(2020年)6月以來的中印邊境衝突。3月,整建龍田、惠安機場。

比對民國 47 年(1958年)共軍金門戰役前的空中行動,有人研判攻台戰役落點於民國 112 年(2023年),然兩造間時、空、力大不相同,整建機場為發展民航還是軍備?值得後續觀察,但台灣首要做的是加強備戰,如同民國 47 年(1958年)的金門深挖洞,廣積糧










【專家之眼】拖救永裕興18號返國之肯定與遺憾


2021-03-09 15:25  聯合報 /   張競/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
宜蘭蘇澳籍「永裕興十八號」漁船去年底在太平洋中途島附近海域作業,遭遇風浪襲擊失聯,船體後被尋獲,但台籍船長及九名印尼漁工不見蹤影;漂流漁船經友船接力拖帶,昨天下午返抵蘇澳港。記者戴永華/攝影


蘇澳籍漁船永裕興18號去年12月30日於北太平洋中途島附近海域失聯,該船漁業工作人員包括臺灣船長1員與9名印尼漁工,事件發生後,經過家屬大力陳情,海巡署派遣艦艇前往查證與援救,到達現場登船搜索後,發現全船人員失蹤,操舵機件與對外無線電通信設施遭致損毀,於是決定進行拖救返臺調查,直至昨日上午終於返抵蘇澳港,將全案轉交宜蘭地檢署繼續偵辦。

整個行動前後,海巡署分別派遣巡護八號與巡護九號兩艘艦艇以接力方式執行任務,尤其是巡護八號在1月11日啟航後,在海上航行執行任務階段,返航時其本身所裝儎燃油、淡水及食糧存量都已超出安全下限,但卻仍然全力投入戒護任務,未曾因此放棄職守;直到巡護九號在2月18日海上會合完成任務交接後,才功成身退,在此必須表揚海巡署官兵巡護遠洋漁業所付出辛勞,儘管未能及時援救漁業朋友人身安全,但確實已經盡力,表現可圈可點值得肯定。

但從另個面向來看,政府高層在此事件中,卻有許多部會顯然就是缺乏推動國家重大政策之政治敏感度,不但是怠忽職守,更是曝露出當前綠營執政,許多喊到震天響之政策不過是個口號,主事者從根本上就缺乏關懷,因此不禁讓人懷疑,相關政策流於表面文章,就僅能作為欺瞞民眾對內宣傳所用。

假若國內從事遠洋漁業招募人力不足,必須仰賴自新南向對象國雇用相關勞力投入作業,就必須重視其基本權益與人身安全,就新南向政策基本理念來說,假若希望獲得正面效應與雙贏局面,更是要透過外交體制與國內相關主管機關,共同來支持我國遠洋漁業雇用新南向對象國勞工,投入遠洋漁業撈捕作業所衍生之各項權益問題。

就我國經營新南向對象國關係來說,外交部印尼漁工出現此種人命關天案件時,是否應當主動訓令駐外館處聯繫漁工家屬通報狀況,同時雙管齊下邀請印尼在臺代表機構,派員陪同其官員至蘇澳迎接拖救返國之永裕興18號,並且協調蘇澳當地漁業機構與宜蘭地檢署,讓印尼官方得以掌握後續偵辦處理與善後作業?但是從媒體報導與外交部對外反應來看,顯然印尼漁工人命價值遠比不上要對外推銷與呼籲購買自由鳳梨。

農委會下屬之漁業署遠洋漁業主管機關,是否亦應派員理解與掌握永裕興18號具體狀況,以便作為未來策進遠洋漁業活動之政策參考基礎,而且發生如此人命關天案件,主管機關不聞不問,將全案完全則由海巡機關處理,怎樣都說不過去。若在考慮印尼漁工受雇來臺,就國際社會關切勞工所處勞動條件與環境來說,都不問其國籍而具有普世標準,而勞動部本身作為主管部會,豈能完全不聞不問,是否應當就本案,關切印尼漁工勞動值勤生活基本條件,這才不會算是怠忽職守

漁業畢竟是臺灣所仰賴之重要經濟活動,透過遠洋漁業活動在北太平洋與各國所建立之合作機制,更具有重要外交象徵意涵,但是農委會、勞動部以及外交部袖手旁觀,完全對於永裕興18號拖救返國抱持冷漠態度,真是讓人極度心寒!國人在享用遠洋漁業所捕獲之鮮美魚獲時,要是想到政府如此對待遠洋漁業從業人員,豈能安心下嚥呢?


【重磅快評】全台只剩我沒槍?酷吏院長趕快回來吧

◆  【重磅快評】全台只剩我沒槍?酷吏院長趕快回來吧
◆  【重磅快評】帛琉旅遊開放 海軍恢復敦睦艦隊吧!

◆  【即時短評】國民黨跑太慢無策略 成全召委「綠白合」








【重磅快評】全台只剩我沒槍?酷吏院長趕快回來吧


2021-03-09 18:33  聯合報 /   主筆室
外界質疑南部開槍事件頻繁,成為「慶記之都」;行政院長蘇貞昌受訪表示,突發治安事件情殺、仇殺難免,不過警方在第一時間就破案,非常有力。記者賴于榛/攝影


台南、台中、高雄、桃園半個月以來接連發生6件槍擊案,除了黑幫開槍逞兇,連麵包師傅都能擁槍打死2人,有南部議員感慨「全台是不是只剩我沒槍了?」;治安不斷亮起紅燈,職司治安的內政部長忙著參拜祈雨,行政院長則說突發的情殺、仇殺難免,讓人感到錯亂「難道院長、部長換人做了嗎?」

前年初台南夜店打群架,行政院長蘇貞昌為拚治安,放話夜店、KTV「再有鬥毆事件就撤換警察局長」;前年九月高雄爆發直播網紅連千毅之亂,當時的高雄市長韓國瑜要參選總統,樹大招風,中央雷厲風行,指派當時的刑事局長黃明昭南下坐鎮,警政署長陳家欽、內政部長徐國勇也先後趕赴高雄,搶盡媒體鏡頭。  

最近北中南各都先後傳槍響,高雄還發生兩死槍擊案,內政長徐國勇這回沒有南下坐鎮,還跑到嘉義縣參拜,祈禱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疫情趕快過去,缺水問題能夠解決;被問到為何不南下坐鎮指揮,他以電話都有聯繫,警政署長第一時間有下去,員警辦案有效率為由,為自己的前後「雙標 」開脫。

行政院長蘇貞昌的髮夾彎就更彎了,昔日酒店打架就要換局長的嚴厲,突然變了一個人似的,被問到台南、高雄近日頻傳的槍擊案,他不再疾言令色,反稱民調顯示治安滿意度高,但突發的情殺、仇殺難免,警方已第一時間破案,非常有力,未來還是要有計畫性嚴懲犯罪集團以及擁槍、製槍者。

蘇院長不僅語氣變了,談話內容也錯了,突發的情殺、仇殺難免,難道意謂用槍來殺人也是難免?半月來接連發生六起槍案件,重點不在突發或是偶發的事件難免,而是國內的槍枝實在太氾濫了,不僅黑道擁槍,平民百姓買槍、改槍也非難事,蘇院長完全搞錯重點了;蘇說這些案子警方第一時間破案,難道前年發生的槍擊案沒有立即破案?                

坦白說,治安敗壞,槍枝隨處可得,此刻和藹可親的蘇貞昌並不符合人民期待,更別提參拜求雨的內政部長了,要讓人民對治安有信心,蘇院長雖不必動輒恫嚇要撤換警察局長,但也不要盡說些人民不能相信的話,如果連麵包師傅都有管道取得槍枝打死兩個人,議員質疑「全台是不是只剩我沒槍了?」恐怕是多數民眾的真正心聲。

最糟糕的情況是,如果蘇院長的和顏悅色是因為目前高雄市由綠營主政,治安也分顏色,那民眾寧可那個對治安嚴格要求的「酷吏」院長趕快回來吧! 












【重磅快評】帛琉旅遊開放 海軍恢復敦睦艦隊吧!


2021-03-09 17:24  聯合報 /   主筆室
敦睦遠航是海軍官校校畢業生的成人禮,準軍官們第一次出任務,率隊長官的表現形塑他們未來扮演領導者的認知。海軍開始為敦睦艦隊所轄艦艇展開整備,海軍司令部上午表示,有關敦支的部份全案尚在規劃中,防疫作為則將依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導。圖/本報資料照片


位於南太平洋的友邦帛琉共和國,可望和我國簽訂「旅遊泡泡」。雖然可以預期,費用將比疫情爆發前高得多,但對悶得發慌的旅遊愛好者,總算是提供了出國的機會。

如果消息成真,在此要鄭重建議海軍110年度敦睦遠航支隊,應該恢復舉辦

帛琉之所以願意開放旅遊,當然是因國際觀光客斷絕,導致該國經濟受重創,因此讓疫情相對輕微的台灣旅客入境。站在協助邦交國觀點,敦睦艦隊對於貢獻當地旅遊經濟,當然有一定貢獻。更何況軍隊對於相關檢疫、隔離的要求,可以比一般民間旅客更嚴格、更徹底,等待結果所需的時日,艦隊可以繼續在海上執行訓練,使風險降到比一般觀光客更低。

如果能在4月上半出發,距離軍校聯合畢業典禮還有兩個月,時間足以執行一場以南太平洋為範圍的「小敦睦」。當然,海軍要在一個月之內備便 3 艘軍艦,的確有一定困難度與壓力。然而建軍原本就是為了因應各種突發的不確定情況,如果任何計畫外狀況都無法做到,外界又如何相信國軍捍衛國家的應變能力?

過去五十多年來,敦睦艦隊已成海軍官校畢業生成人禮。五十多年的遠航,過程曾充滿各種意外:例如預計到訪的邦交國突然發生政變;例如印尼發生排華暴動,在外海待命救援僑胞;例如到南非參加國際海軍節,船卻在印度洋被超級巨浪打壞;例如在大洋洲友邦港口時觸礁毀損,必須從國內緊急另派一艘同型艦趕來,繼續剩下的行程。

這些事在當時是嚴重意外,更可能讓主事幹部緊張不已,但是如何面對問題、利用有限資源克服問題,正是成為一位優秀軍人的必要考驗。平時的學校課堂,乃至暑假期間短期登艦,都不可能達到類似效果

進一步說,敦睦遠航是準軍官們第一次出任務,率隊長官的表現,形塑他們未來扮演領導者的認知。舉例而言,民國 60 年敦睦支隊返航時通過釣魚台水域,在此之前美方已宣布,將把釣魚台連同琉球群島一起交還日本,然而支隊長劉和謙少將仍決定,親自與重要幹部搭乘小艇,繞行釣魚台一圈。當時在艦上看到這一幕的學生,許多人對海軍前輩捍衛海疆的決心,至今印象深刻。

就此而言,109年敦睦遠航的染疫事件,帶給應屆畢業的準軍官們的,恐怕是最壞的教育

政府原本將敦睦遠航納入大內宣,在艦隊抵達帛琉前,就吹噓我方協助該國防疫;艦隊返國後登岸前,也安排蔡總統到碼頭邊揮手致意。然而等到官兵學生放假下船,幾天後傳出病例,引發社會一陣恐慌,眼見總統要求究責,國防部立刻宣布,發現敦睦支隊有疫情通報、防疫管理、檢疫不落實等疏失,海軍艦指部指揮官高嘉濱中將敦睦支隊長陳道輝少將調離現職

如此動作,自然引發軍中普遍寒心。網路上出現官兵批評國防部「到底是國軍的部長,還是網軍的部長?」「你看見海軍在淌血嗎?還是你覺得讓小英再來揮揮手,一切就會平復?」立院外交國防委員會上,隔離中的陳道輝透過電話激動否認隱瞞疫情,強調這是我穿上白軍服卅年來最痛苦的時刻」,支隊官兵、學生更是群情激憤

被緊急召回的官兵與學生,總共有36人呈現陽性反應。然而奇特的是,他們接觸過的親朋好友,居然沒有任何一個人染疫。隨著大流行夢魘沒有成真,政府與軍方的宣傳機器再度啟動,再度強調敦睦遠航的辛苦,原本儼然是罪人的海軍,突然又變回了英雄。原本「通報不實」而被調職調查的幹部,最後輕輕處分了事。

或許因為去年教訓,今年原本打算「遠航而不敦睦」,出海進行一個月的耐航訓練,中途不停靠外國港口。消息曝光後,海軍高層顯然打算以不出事為原則,決定連「遠航」都免了。學生白天到停靠碼頭的艦上實習,晚上再回學校住宿,不出海就沒有風險,大家的烏紗帽就可以戴得牢。

如果說109年班的海官畢業生,看到的是成人世界的錦上添花與落井下石那麼110年班看到的,恐怕就是不做不錯官場文化,千萬別把海軍軍歌「同舟共濟,萬眾一心,養成忠勇冒險之好習慣」當真。

未來廿、卅年,這些人將成為海軍未來的骨幹,想想是多麼可怕的負面教育?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半導體產業也是化工及材料產業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2561/web/

◆  拚經濟 護環境 不是二選一
◆  公投、罷免 讓民進黨現原形
◆  50年不變?港人治港大倒退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半導體產業也是化工及材料產業
◆  光電 要用對方式、放對地方
◆  「憂鬱世代」回響/我們為青年設計絕路
◆  鄉鎮市長改官派? 蔡英文想要把民主倒置嗎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半導體產業也是化工及材料產業


2021-03-09 05:05  聯合報 /   李家同(作者為清華大學榮譽教授)
半導體製造需要化工和材料的技術。(路透)


我在無意中發現很多人知道半導體產業,但大家都認為半導體是與電子有關的,所以半導體人才應該都是由電機系來培養。這實在不太正確,因為半導體的製造技術牽涉了很多材料,也牽涉了很多化學半導體製造絕對需要化工和材料的技術

首先,大家一定知道半導體和矽有關,但是純粹的矽是不能用的,總要使它變成很多特別的材料。生產這種非常特別的材料是相當不容易的,半導體製程與化工有非常密切的關係。去年南韓和日本交惡,日本忽然宣布不再供應南韓三種特用化學品,智慧手機與電視機 OLED 面板零組件的「氟聚醯亞胺」、半導體製程使用的「光阻劑」以及半導體製程使用的「高純度氟化氫」。這些特用化學品都與半導體製程有密切的關係,日本在這方面的世界占有率是非常驚人的。對南韓而言,這個制裁相當可怕。

日本所禁運的特用化學品中,有兩個都與光學有關。半導體製程中需要波長非常短的光,但也同時需要化學品來配合這種特別的光。光阻劑並不是很難製作的,但是要做到半導體工廠所需要的光阻劑,就相當困難了。南韓雖然有不錯的半導體製程,但是這種非常精密的化學品仍然要依賴日本。

再講一個例子,晶片還是要有電線與外界聯絡的,可想而知,這些電線都是極細的,不能用普通的絕緣體保護它們。半導體的絕緣需要一種薄膜,這種薄膜也是特用化學品,日本又是這方面領先的

我們都知道拋光是怎麼回事,但很少人知道半導體工業需要拋光。這也很容易懂,看過晶圓的人都會發現晶圓亮得像一面鏡子,這當然是用拋光得到的。半導體的拋光是非常精密的,所用的技術叫做化學機械拋光這種技術牽涉到化學品、材料以及機械據說是 IBM 所發明的,大家都以為 IBM 是電子公司,其實它們也是有化工和材料專家的

我們國家一直認為電子工業是高科技工業,也對這種工業有種種優待和鼓勵。我在此呼籲朝野重視化工材料工業。各位常常買 LG 的產品,相信大家都以為 LG 是一家電子公司,其實 LG 成立於民國 36 年(一九四七年),一開始是一家化學公司,現在 LG 仍然注重化工LG 的化學園區非常之大,去過這個園區的人都會對它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們國家沒有精密化工材料園區,這種園區是值得政府考慮的。我們希望能夠提高自己的工業水準,這種園區絕對重要。











拚經濟 護環境 不是二選一


2021-03-09 04:57  聯合報 /   吳珮瑛/台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系教授(台北市)
全球性氣候變遷問題已是盤根錯節難以切割的課題。美聯社


近日台灣為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的興建,宣稱不會穿過或跨過、僅會閃過桃園大潭千年藻礁,發起公投連署,相當多民眾參與。相關單位聲稱這是環境與環境的選擇,環境「永續與選擇的對話」。

環境與環境的選擇意指不用天然氣只好燒更多煤,然真正理由是用天然氣只好犧牲生態環境,此說猶如燒天然氣不會排放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或其他汙染物,又此說讓燒天然氣一如放煙火,掩飾其他更嚴肅目的。又何謂環境「永續與選擇的對話」更是不知所云!

背後的嚴肅課題是,歐盟執行委員會於民國 108 年(二○一九年)十二月一日在歐洲綠色協議下,提議邊境碳調整機制,預計今年第二季開始執行。理由是,歐盟自民國 79-107 年(一九九○年至二○一八年)已將碳排放減少百分之廿一,他們努力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但其他排放源不動或減少有限,歐盟覺得自己是做白工,更重要的是為了維護歐盟境內產業競爭力,同時避免其他減碳不力的國家成為歐盟努力的搭便車者。

歐盟提議的邊境調整機制,可以在歐盟邊境要求進口品達一定碳含量,進口品來源國對碳的管理與歐盟需對等,也可以在歐盟境內要求進口品標示歐盟可接受的碳足跡,甚至標示可反映生產過程占用土地及海域面積之生態足跡。此對每平方公里有六五○人之高人口密度的台灣,當能源相當比率來自排碳量相對低的天然氣、風力與太陽能等再生能源,低碳足跡或許是高生態足跡換取而來。

雖然歐盟此舉遭質疑是綠色保護主義興起,然以環境保護作為非關稅貿易障礙,於情、於理、於法都是相對高明的作法,因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破壞環境人人譴責,少有人膽敢反對;實證亦多證明確實有碳洩漏的存在;至於以一國/區之標準要求他國比照辦理,與國際貿易規範似有若無的牴觸,事前一般難以認定,都需在事端發生仲裁後才算數。

此舉對貿易立國的台灣有何影響?以民國 109 年(二○二○年)台灣與世界各國的貿易總額,其中出口約為三,四五○億美元、占了貿易總額約百分之五十五,如果縮小至歐盟國家,同年台灣出口至歐盟廿七國林林總總產值共二二九億美元,而歐盟首批欽點的九大潛在高碳排放貿易產品,台灣同年出口至歐盟約九十九億美元,占該年出口歐盟總值約百分之四十三,或許九十九億美元不足為奇。

然台灣同年出口至歐盟、中國、香港、日本及美國前五大國家/區域,高碳排放貿易產品總值為一,四三七億美元,占出口總值百分之四十二,更占了這些產品出口至全世界百分之七十。美國新政府上台後,蓄勢待發擬搬出躺在國會多年對進口品「加料」的機制。日本早在民國 101 年(二○一二年)已開始課徵全國性碳稅,近日對此一機制亦蠢蠢欲動。至於中國民國 102 年(二○一三年)已執行八省市先導碳排放交易,今年則擬將此一機制擴及全國。當這些國家齊步施行此種「邊境」機制,台灣總值近一,五○○億美元的相關產品何去何從?

未來台灣不論與歐盟或世界任一國家進行貿易往來,因而引起的區域環境議題或全球性氣候變遷問題,已是盤根錯節難以切割的課題,不是二擇一的單選題。













公投、罷免 讓民進黨現原形


2021-03-09 04:42  聯合報 /   李坤隆/大學教師(高雄市)
季青漫畫


在台灣民主逐漸成形之際,民進黨扮演重要的角色,尤其當公投成為民眾表達對議題的意見,罷免案成為表達對於不適任政治人物的看法,讓公民離政治更近一點。

如今民進黨不斷在否定公投與罷免,所以當藻礁公投一開始時,民進黨用盡力量企圖掩飾,最後在民意介入之後,大量連署書湧入,不僅震驚中央,更讓農委會主委準備與環團溝通,但因為社會上認為是摸頭,所以破局,但勢必會透過其他管道繼續「溝通」。

而在罷免上,我們看到王浩宇的不被重視,沒想到一舉過關,所以在黃捷的個案上就傾全力協助,如今在陳柏惟的個案上,民進黨的全力介入也是可想而知。

民進黨態度令人反感公投是民進黨大力推動的,原應協助讓案子成立才對,那有大力阻擋的呢?罷免本來是民主的展現,政府不該有過多政治資源介入,怎麼會因為怕輸而有這麼多不當的動作呢?

民眾更希望所有政黨都能以此為鑑,千萬不要為了短期的政治利益而提出特定的口號,更不要為了一時的政治目的而做出特定的行動,因為民眾是睿智的。

民進黨已經原形畢露,並且正承受缺乏深思熟慮的苦果,就像民國 114 年(二○二五)非核家園講得震天價響,民進黨也享受到這個口號帶來的好處,但是隨著時間的接近,越發覺得目標無法達成,民眾的反彈也越大,所以才會連藻礁都想染指,但是這樣的做法,民眾怎麼可能接受呢?











50年不變?港人治港大倒退


2021-03-09 04:40  聯合報 /   鄭安國/前駐香港代表(台北市)
中共人大會議將修改香港選制議案提上議程。央視宣稱,香港將邁入50年不變的下半場,「愛國者治港」是保障香港長治久安的重要一步。路透社


中共人大日前提出「愛國者治港」的政策方向,並改變香港原有的選舉制度,擴充原來一千兩百位選舉委員會的議席,為了確保特首選舉能萬無一失,新增委員由中共欽選的香港人出任。對於立法會議員的選舉,委員也直接參與全部立法會議員候選人的資格審查,也就是有權排除北京所不屬意候選人的參選資格。

人大的決議顯示中共對港政策從「港人治港,五十年不變」,到「愛國者治港,廿五年大轉變」。也表示中共這廿五年的治港成效並沒有進步,也沒有信心。中共這些年來在經濟、國力的大幅發展,以及社會日漸開放,也都沒有改變香港人對中共的整體印象,難道中共不應該對它的治港政策深切反省嗎

從中共的角度來看,原來的制度已經無法維持香港的穩定,而且社會上的抗爭有越演越烈的可能,採取新的政策,乃是不得不然的決定,國際上的一些批評,當然就不是中共的重要考量。

但是中共的政策大轉彎,由「港人治港」轉到「愛國者治港」,固然可以讓中共迴避掉香港現在的政治分歧,由北京直接管治香港,但是這樣的政策等於是將香港人畫分為愛國者與非愛國者。在七百萬的香港人中,支持中共的所謂「愛國者」,畢竟還不是多數。將多數香港人畫到「愛國者」的對立面,也就是列為「非愛國者」,這樣能夠得到更多香港人的認同與支持嗎?能徹底解決香港問題嗎?

當然從中共的角度看,要解決當前香港問題,這是不得不走的路。但是長期而言,還是應該從爭取香港人的民心著手,這廿多年來似乎做得不夠。

中共一再表示這次修改香港選舉制度是針對港獨而來,可是香港主張港獨與自決的不到百分之三,而且也有國安法足以處理,如今號稱為了港獨而修改選舉制度,損及大多數的香港市民的公民權利,完全違反比例原則。

現在政策已定,香港的未來可能不再會出現北京所謂的亂象,也不會選出北京所不屬意的特首,民主派的立法會議員也絶對不會占多數。但是香港的民意依然會展現在為數有限的選舉當中。在立法會選舉中,由選民直選的議員比例,雖然將減少到無法影響法案與政策表決的程度,可是這些直選議員得到的選票,仍將會反映出真正的民意,並凸顯選舉制度的不合理。

現在令人關心的是,去年七月香港實施國安法,政治氣氛趨於冷冽,許多民主派人士被追訴或被捕,港人抗議聲浪增強,港府擔心影響預定在九月舉行的立法會議員選舉,乃決定以新冠肺炎疫情為理由,延後一年舉行。現在修改香港選舉制度,港人巨大的反對聲音必將影響選舉結果,在這種氛圍下,今年九月是否能如期舉行,仍在未定之天。

另外,香港區議會的選舉似乎不在這次選舉制度改變之中,如果照常舉行的話,也可以反映香港的民心趨向。民國 108 年(二○一九年)反送中運動高潮期,第六屆香港區議會選舉,民主派陣營在高投票率下,在十八個選區大獲全勝,取得全港百分之八十六的直選議席三八八席,而建制派則遭遇空前慘敗,僅得五十九席。未來香港區議會的選舉是否也會限縮,令人關注。












光電 要用對方式、放對地方


2021-03-09 04:47  聯合報 /   張萬子/退休副教授、能源公司負責人(嘉義市)
工廠屋頂太陽能發電還有很大潛力。圖/桃園市府經發局提供


太陽能發電成本持續降低,我們對太陽能發電的做法與想法也要跟隨調整,不應還用過去思維來面對太陽能發電。政府單位更應建構新的太陽能發電模式,而非總是採躉購模式,才能用對的方式讓太陽能發電出現在對的地方,使太陽能發電成為友善且成本最低的電源。

一般認為太陽能發電蓋在禽畜舍屋頂非常合宜,既可發電又有助於禽畜養殖,對農地也無害,但近幾年有些地區的農田,新蓋禽舍數量高得嚇人,農村樣貌產生很大變化,很多是為了屋頂可蓋太陽能而產生的。目前出現台十七線以西不利耕作區無法蓋大型太陽能發電,以東良田卻可藉由蓋禽舍來蓋太陽能發電的怪現象,對農地傷害更大。最近農委會編列大筆綠能補助預算,值得檢討對農地負面影響。

不含土地或屋頂租金,太陽能發電每度電成本已低到一點五至二元,當用電戶自發自用較向台電購電還便宜時,會改變發電營運模式,形成轉捩點。經濟部最近力推工廠屋頂的太陽能發電,這是很好的政策,建在房舍屋頂對環境及土地影響最小,但發電模式如果還是以躉購方式為主,雖可增加太陽能發電量,但電源平均成本必然更高。

工業用電戶蓋太陽能電廠自發自用,加上可販售綠電憑證,太陽能發電每度電價值不比躉售電價差。搭高鐵居高臨下可發現兩旁工廠屋頂蓋太陽能發電比例極低,可見工廠屋頂太陽能發電還有很大潛力,遠大於經濟部規畫的八百MW。

工廠自發自用未增加台電的電源單位成本,需量反應可應付偶發的電量供給短缺,彌補太陽能發電的不穩定性,政府可進一步採取措施獎勵,例如工廠若參與需量反應達到一定數量,可給予蓋太陽能發電所需資金無息貸款,利息補貼幾乎可以從上游廠商所增加營業額的稅收回收,政府花小錢省大錢,是全民多贏的做法。對於不適合自發自用的工廠,推廣綠電「轉供」同樣不會增加台電的電源單位成本。

太陽能發電應盡量優先獎勵採用台電自建、用電戶自發自用、綠電轉供、標購,才能降低電源成本,其次再採用躉購模式。

過去政府的太陽光電政策主要是針對太陽能光電業者,屋頂型太陽能與地面型特性不同,主控權在屋主,因此制度的設計要針對屋主的需求,才能開發更多的屋頂案場。













「憂鬱世代」回響/我們為青年設計絕路


2021-03-09 04:43  聯合報 /   張鐸/大學兼任副教授(高雄市)
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急需關注。圖非當事人。記者季相儒/攝影


昨日聯合報「憂鬱世代」專題報導指出,最近接連發生數起學生不幸事件,且根據衛福部統計,十五到廿四歲因自殺死亡的人數近三年已連年增加。民國 108 年(二○一九年)統計,蓄意自我傷害(自殺)已是青年族群第二大死因,而卅歲以下青年服用抗憂鬱藥物的人也逐年增加。我們這個社會發展是否已讓青年的精神健康難以避免發生問題?筆者想從虛擬與實體兩個層面來探討。先從網路虛擬層面來看:

網路霸凌,社交挫敗:國外學者研究,在網路世代,平均每三人就有一人是網路霸凌的受害者,霸凌者甚至無須顯示自己的真實身分,就可以肆無忌憚地侮辱受害者。而且霸凌透過網路會在短時間內擴及許多人。受害者所受的傷害可以從教室,迅速擴散到虛擬的私人生活領域。若無人制止網路霸凌,其後果對於受害者是非常可怕的,受害者可能會從自卑到憂鬱。若無人輔導,被霸凌者可能會絕望而萌生自殺念頭。因此學校應成立反網路霸凌心理輔導專責人員,但最主要的是如何讓學生願意表明自己受網路霸凌的事實。

虛實交錯,成就錯亂:電腦遊戲盛行,年輕學子只要玩一陣子順手之後就會逐漸有過關斬將的成就感,不僅讓其他玩家欽羨,甚至可在遊戲世界裡稱王。但關掉電腦回到現實世界卻又處處不順,不是作業沒交,就是考試不及格。虛擬世界可以提供的成就感,讓年輕人更喜歡也更願意留在(沉迷)虛擬的網路遊戲世界,誠如臨床心理師所說,那是他們的逃避空間,如迷幻藥般讓人暫時忘記升學考試的壓力與父母的期待。

若從實體現實層面來看,則

量化表現,量度學習:我國的升學制度,從最早的一試定江山,到多元入學管道,再到現在的學習歷程檔案,不管如何改進,都脫離不了以成績表現或撰寫學習歷程內容當量尺判定學生的未來,因此中研院的研究證明台灣青少年的情緒明顯被升學制度牽著走。學生成績的表現更是家長在沒有其他方式可以證明孩子的成就之下,不得不參考的判定指標,因此家長及社會聯手將「追求完美」的壓力放在學生肩上。

教改窄化,量產憂鬱:台灣學生在十五歲(升高中)及十八歲(升大學)其憂鬱達到高峰。一○八課綱強調多元選修,對內向學子而言卻是另類壓力來源。中研院另一項研究也顯示,教改無助於緩解學生的升學重擔,當備審資料被學習歷程檔案取代後,準備的時間更長,範圍更廣,學生反映承受壓力更大。

台灣教育長期教大家追求標準答案和高成就,不能鑑定學生學習能力的都不是好的升學制度。家長的期待一直將學生推向升學的競技場,也是造成學生壓力的主要來源。但無論我們的教改如何地改,升學制度如何地調整,學生處理挫折和面對情緒的能力才是避免不幸事件的上策。

自殺,不能解決難題;求助,才是最好的路。求救請打1995 ( 要救救我 )















鄉鎮市長改官派? 蔡英文想要把民主倒置嗎


2021-03-09 04:40  聯合報 /   林騰鷂/東海大學法律系退休教授(台中市)
兼任民進黨主席的總統蔡英文,昨天在彰化市舉辦黨務座談,與會人員提出鄉鎮市長改官派、農會選舉改革及加速推動彰化鐵路高架化等建議。 圖/翻拍縣議員賴清美臉書


身兼民進黨主席的蔡英文總統六日參加彰化縣民進黨黨務座談,與會者表示現時六都等的二級行政區,均由官派,但屬於縣的二級行政單位之市,只占全國人口廿七%,卻仍民選,而有一國兩制之現象。

與會者建議,鄉鎮市長應改為官派,農會也應如農田水利會不再選舉,避免派系、黑金介入等弊端。對此,蔡英文表示,將交付行政院研議、按程序來辦理,似有要把當前的地方自治體制推翻,邁向黨國集權,倒置民主之意圖!

且不說農田水利會不再選舉,已經重傷經濟領域的民主,如果也如與會者建議農會也如農田水利會不再選舉,則將來漁會、工會、商會也按例比照不再選舉,則台灣的經濟民主,等於全盤崩潰,蔡英文能承擔這樣一個民主憲政罪責嗎?

再說,蔡英文若是將鄉鎮長由民選改為官派,那在現時里長仍要民選的情況下,則將發生里長權小要民選,鄉鎮長權大卻得官派的民主倒置現象,也將會發生學者所憂心的:「未來只剩下總統選舉及縣市長選舉,勢必造成權力過度集中的『贏者全拿』,當選者得以壟斷地方上大多數的行政資源,不僅會讓選舉廝殺更為激烈,社會分裂更加嚴重,日據時代台灣民主人士辛苦奔走爭取來的地方自治權,與民眾自行決定地方事務的權力,也會在現代選舉政治中化為烏有」!

蔡英文想把民主倒置,早在她民國 105 年(二○一六年)當選總統時!她曾經批評馬英九前總統兼任國民黨主席,甚至還說過:「只要國會過半,就不會總統兼任黨主席」,但在民國 105 年(二○一六年)當選總統、民進黨國會也過半的情況下,她卻仍決定要總統並兼任民進黨主席,這種黨國現象,也難怪亞洲週刊在去年底、今年初會登出4張「蔡英文龍袍照」,並以蔡英文總統為封面,專題報導台灣「民選獨裁真相

又蔡英文例置民主的作為,最明顯的是在大前年九合一地方選舉大敗後,任命蘇貞昌、陳其邁、林佳龍等在地方選舉大輸近百萬票的人,為行政院長、副院長及交通部部長,以致地方民主決定落選的人,轉瞬間成為中央行政機關首長,變成可以監督在地方民主選舉中大敗他們之勝選人的長官,此種民主倒置,實在是台灣民主的諷刺!

另在現時總統可以恣意任免行政院長的不良憲政體制下,行政院長已淪為蔡英文任免上萬部會首長、行政法人、公設社團法人、公設財團法人、農田水利管理處、駐外大使、副大使等首長之白手套,開展了一條「一人當選雞犬升天」的大道!蔡英文對這種不良憲政情勢,不思不求改正,如今又想把鄉鎮市首長改為官派,意圖敗壞七十多年來台灣地方自治民主的根基,難道是想要把國家變成黨國政治老鼠會啃食的對象嗎?


黃介正/海陸兩會卅周年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黃介正/海陸兩會卅周年
◆  楊志良/1993年世界銀行的忠告







黃介正/海陸兩會卅周年


2021-03-09 00:36  聯合報 /   黃介正(作者為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副教授,戰略暨兵棋研究協會理事長)
陸委會新任主委邱太三。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一九九○年代中期,我在駐美代表處服務期間,每年總有兩三次機會陪同美國團訪台,拜會行程中也一定會安排當時成立未久的陸委會、海基會。刻著「中國的、善意的、服務的」海基會青花瓷高茶杯,當時最令我印象深刻,也必定翻譯此三原則給外賓明瞭。可惜近些年來,已經尋不到了。

一九九一年的春天充滿處理兩岸關係的動能:元月廿八日承接「行政院大陸工作會報」的「行政院大陸委員會」成立,三月九日唯一政府授權處理兩岸事務的「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成立。海陸兩會如今已屆卅周年,然而此時此刻的兩岸互動,少了「中國」,缺了「善意」,剩下的只是極度限縮的「服務」。

過去卅年,中國大陸與美國的綜合力量快速拉近,迫使美國反省對中五十年的「交往」政策,演成現在「合作、競爭、對抗」三合一的兩強關係。受到強權對局深刻影響的兩岸關係,也形成了「兩變一不變」的狀況。

變的是,海峽兩岸經濟與軍事實力的差距拉遠,大陸對台政策的軸心,也從「寄希望於國民黨當局」、「寄希望於台灣當局」、「寄希望於台灣人民」,轉成了「取決於大陸的自身發展」。從江澤民的周旋,胡錦濤的和諧,到習近平的強勢,中國大陸逐漸減少共同協商,轉向單方措施和立法定規,兩岸對等關係淪為表面,更難堅持。

另一個變,是兩岸從事務性、功能性協商,逐步由淺水區滑向深水區,政治性議題被端上檯面。台灣三次政黨輪替所造成大陸政策的斜槓演進,更使大陸當局憂慮兩岸政治關係的「終局」。大陸當局所言「兩岸的政治分歧,不能一代一代拖延下去」與「兩制台灣方案」的提議,以及大陸一般民眾逐漸高張的「武統」聲浪,讓我們觀察到「戰略耐心」的耗蝕。

不變的是,自從一九八七年政府解除戒嚴,開放老兵返鄉探親,以及當時已經「超前部署」的少數台商,兩岸人民開始往來。早年有漁事糾紛、劫機、偷渡客遣返,其後則有旅遊、商貿、投資、三通,以及為解決問題的各式雙邊協議。卅年來,兩岸關係終究還是在處理「兩岸人民交流所衍生的問題」。

目前兩岸因新冠疫情而嚴重限制雙方的互通往來,因台灣對陸貿易依賴的持續擴大,亟需預見未來兩岸交流不可避免的協商。兩岸也因缺乏對話的政治共識基礎而形成的僵局,因強權對抗而壓縮的政策彈性,以及因中共軍機艦的頻繁侵擾而被國際社會認定為最有可能的軍事衝突地區,更必須盡早以對話緩和並加以預防。

海陸兩會早期有對大陸「步調緩急」之工作異見,如今則有大陸「已讀不回」的共同困境。陸委會主委甫接任履新,海基會董事長懸缺未補,兩會卅周年的生日趴雙雙喊停,處此艱難之局,確實不易。對於曾經披荊斬棘,任謗前行,戮力維持,周全大局的海陸兩會歷任領導與同仁,回首卅年之變遷,怎不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