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加入TPP 真正的挑戰在後頭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聯合報社論/你的烏紗帽,賭得起國民的健康?
.經濟日報社論/加入TPP 真正的挑戰在後頭
.聯合報黑白集/官兵變強盜







經濟日報社論/加入TPP 真正的挑戰在後頭


2017-12-02 02:42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TPP在美國退出後,其餘十一國決定繼續推動,並更名為CPTPP。 (美聯社)



泛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在美國退出,其他11國在日本主導下、凍結部分美國堅持的「高品質」條文,改稱「泛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定」(CPTPP),企圖在明年完成接續諮商,以盡速生效,爭取貿易自由化的效益。
台灣並沒有在這種劇變下放棄加入高度興趣,包括蔡總統在內的政府高層一再表示,要盡速備妥參與其生效後第二輪的入會諮商。經濟部次長龔明鑫清楚地表示,我國將透過三個途徑進行入會準備:法規和國際接軌、爭取國際支持、強化國內溝通。表面上看來似乎相當務實,但如果深入了解,就會為台灣感到憂心忡忡,因為政府嚴重低估了入會的困難度,真正的挑戰可能會讓大家措手不及,甚至讓入會遭到嚴重挫敗。
請看看幾個參與TPP和其他農業貿易自由化談判的國家,在國內遭遇的困難:馬來西亞2016年初,在吉隆坡發生了3,000人示威,抗議TPP只是嘉惠有錢人的協定,對窮人毫無助益,且將衝擊中小企業和工作機會。日本在2013年宣布加入TPP談判前後,在東京和札幌分別爆發了3,000和7,000農民的示威抗議,簽署之後還在東京引發了4,000人的抗議示威。韓國農民對美韓自貿協定的反對就更激烈,20萬憤怒的農民在2009年末上街頭示威,激烈反對農產品開放。
在此之前韓國開放美國帶骨牛肉進口,更是在農民激烈抗爭下,以李明博大統領道歉和撤換內閣來收場。1999年底在美國西雅圖召開的世貿組織部長會議破天荒地遭到4萬名示威者包圍,與會的部長們竟然無法進入會場。更早之前,世界貿易組織烏拉圭回合談判完成之前,法國農民甚至將曳引機開上高速公路,以封路和燃燒輪胎等對政府施壓。
美國在柯林頓總統主導下,1993年底簽署了「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雖然美國農民較為理性,然而代表農業和弱勢如紡織、成衣等產業的國會議員卻極力杯葛,支持的國會議員根本無法過半。柯林頓總統透過記者會、演講邀請政商領袖參加白宮說明會,派出九位內閣成員和國會議員舉辦200次以上的會談、撥打900通上的電話溝通、赴地方參加座談會。在國會投票表決之前,柯林頓密集約見過135位國會議員、親自撥打70多通電話,甚至請出三位前任總統、八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多位政商名人出面背書,才讓該協定以234票比200票在眾議院勉強通過,過程可謂備極辛勞。
所有支持貿易自由化的專家學者,都可以將貿易自由化的效益依學理講得頭頭是道;但對於自由化的「利得」如何分配才算「公平」,卻都又噤若寒蟬。反貿易自由化者,其實就是在反對目前各國政府都無法對貿易自由化的「受害者」提供適當的補償及協助,讓他們成為國家成就強勢企業獲得新市場下的犧牲者,才如此容易地集結大量的反對力量,進行激烈的抗爭。
各國政府多半也了解狀況,但礙於資源有限或執行力不足,幾乎都是說得漂亮,卻做得有限,才使各地的反對力量愈來愈大,並在全球化下得以快速集結、相互支援,成為一股沛然莫之能禦的巨大能量。
台灣的情況比較好嗎?別忘了1988年農民權益促進會所主導的農民示威,5,000多位農民在台北展開了極為激烈的流血抗爭。「太陽花學運」雖混有政黨因素,但也是當時政府無力提供產業明確協助保障,才使情況變得一發不可收拾。今日主客易位,但問題依舊存在,若政府仍無法提供農業和弱勢產業適當方案和足夠資源進行調整,卻只寄望「強化國內溝通」,那麼太陽花運動難保不會再次發生,只是主角換成農民和弱勢產業,政府在全力參與區域整合的同時,能不先做好準備措施?

聯合報黑白集/官兵變強盜


2017-12-02 00:32 聯合報  黑白集

抗議一例一休修法,勞團開記者會,焚燒過勞診斷書抗議。 本報資料照片



以前大家說「官兵捉強盜」,人們相信政府可以懲治盜匪,主持正義。但逐漸地,大家也看到「官兵變強盜」,看到官員把手伸進人民口袋裡,強行拿走東西。
人民被官兵奪走的東西,形形色色。例如,正吵得不可開交的一例一休修法,勞工的休假權就被行政院搶去洗牌。再如,水利會原是地方「自治團體」,現在蔡政府要把它改成「公務機關」,水利會長就變成「官派」,農民自己選會長的權利就被搶走了。
民進黨的「官癮」還不止如此。綠委也提案,要將鄉鎮市長改為「官派」,今後不再舉辦民選。如此一來,又將活生生偷走人民的地方自治權,草根民主被連根拔除。看來,民進黨對於「民主」的定義的確與眾不同,凡有利於它掌控人民的,才稱得上民主;因為它自認是「人民的主人」。
當然,不少「官兵變強盜」的行徑,都打著「改革」的漂亮旗幟進行。所以,從公教人員口袋裡拿走他們的年金,美其名改革;運用偷天換日的董事灌水法強取中華文化總會,當然理直氣壯;利用黨產會把國民黨抄家抄到奄奄一息,也只是剛好而已。
但對於蓋過一百多個眷村、建過醫院、照顧過孤兒的婦聯會,蔡政府僅用一句「附隨組織」就要強奪其資產,合法性與正當性何在?當年婦聯會的部分經費確來自勞軍捐,但勞軍捐廿八年前就停徵了,人家卻還在繼續做公益。政府不倒貼就算了,官兵們卻好意思搶嗎?

聯合報社論/你的烏紗帽,賭得起國民的健康?


2017-12-02 00:32 聯合報  社論

環保署長李應元。 本報資料照片


剛入冬,全台空汙警報大作,台灣西半部從南到北幾乎全部淪陷;人們戴著口罩,卻擔心這無法抵擋PM2.5的侵襲。面對地方民眾的不滿,台中和高雄市政府先後對台中火力發電廠與興達火力發電廠開刀,分別要求兩廠減少使用二成四與二成的燃煤。環保署長李應元因而被迫宣示,明年五二○若沒有完成空汙紅色警戒站日數減量廿%,他會負起政治責任。
拿自己的烏紗帽,來賭全體國民的健康,這是何其大膽而無意義的舉措,這個官位有什麼了不起?而且,分明是蔡總統非核家園及能源轉型政策方向錯誤,政府不從源頭改正錯誤,卻讓閣員信口對民眾開出不可能兌現的支票,又說不出可行做法,有何公信可言?進一步說,當李應元跳票輸掉自己的官位時,人民的健康也已經受損,將有誰是贏家?
台灣的空氣汙染,約三分之二是來自境內,三分之一來自境外。每年冬季,因東北季風帶來中國大陸等地的境外汙染物,多少惡化了島內的空汙問題;但追根究柢,蔡總統能源轉型政策的失當,才是加深了全台空汙危害的根本原因。政府一味追求「非核」,對既有核能機組提前停機,又禁止新的核四機組啟用;在新能源接續不繼的情況下,國內電力必須大量倚賴燃煤取得,這成了境內汙染的主要禍源。
與此同時,也造成了中央與地方的對立。在中央,只求全台供電無虞;但是,燃煤電廠產生的空汙,卻要地方民眾用身體健康來償付。民進黨在野時,曾聯合中南部縣市發起禁燒生煤的抗議;而今民進黨執政了,則要面對自己食言而肥的窘境,何其難堪!尤其,燃煤發電現在已成為台灣最大的電力供應來源,占總發電量的四成五。若台電依照地方政府的要求減少燃煤發電,至少將減少五十三億度的發電。如此一來,已捉襟見肘的供電情勢,更將陷於危殆。
一邊面對的是國民健康受損的立即危機,另一邊面對的是電力供應不繼的懸崖,政府的能源轉型政策其實已難以為繼,卻為了維護蔡總統顏面,不敢做出任何調整。高雄市長陳菊宣布搭乘大眾運輸免費,其實只在遮掩政策的錯誤;而李應元賭上自己的烏紗帽,則是選舉將屆的緩兵之際,全是虛招。
如果人們不健忘,應記得去年此刻台灣在一片「紫爆」的恐慌聲中,環保署如何迅即變更了空汙指標,利用綠黃紅等顏色來稀釋空汙標準,把人們聞之色變的「紫爆」給變不見了。一年來,儘管人們逐漸忘卻「紫爆」的噩耗,但大家呼吸的空氣有變好嗎?環保署又做了什麼改善的努力?李應元明年五二○要達成空汙日減量的目標其實也不困難,只要再改頭換面,修改民眾無法識別的空汙標準就行了。這是民進黨典型的愚民政策,說得冠冕堂皇,其實就是在玩弄數字遊戲,欺瞞百姓;為了維護執政黨的政策顏面,以民為壑。
由此看,蔡政府的能源轉型計畫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以目前供電情勢的緊張,要全面性、大規模的減少燃煤發電,根本難以實現,長此以往,台灣境內的空氣汙染只會愈發惡化。政府除了要加速汰換老舊燃煤機組,加速投資電廠汙染防制的腳步,在此之前,恐怕必須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思考重啟核電機組,讓比較乾淨的能源上陣替補,以減少燃煤對台灣環境及空氣的損害。
蔡政府的非核家園政策及能源轉型計畫,從八一五大停電到空汙惡化來看,早已跳票。至於要在二○二五年將燃煤發電從四成五降為三成的承諾,目前也看不出任何具體步驟,恐怕也只是一張為應付選舉而發的空頭支票。當地方政府開始反撲,民眾拒絕再「以肺換電」,蔡政府的能源轉型承諾已經難以為繼,李應元也不必再充英勇了。

【即時短評】馬蔡殷鑑不遠 賴清德勿讓功德院長成標籤

.【即時短評】馬蔡殷鑑不遠 賴清德勿讓功德院長成標籤

.【重磅快評】美國國務卿提勒森被下台
.【重磅快評】擅長抓人法辦 這個功德團隊讓人不開心
.【重磅快評】若不拆天皇總督府 就別談轉型正義了
.【即時短評】政府開支票 不能要業者做功德
.【即時短評】行政院被更名「功德院」青年團體號召全民幫忙正名

.【重磅快評】在空汙季起跑的選戰 逼出李應元的重誓
.【即時短評】政府立法助弱勢 低收入戶認定困難重重
.【重磅快評】金三胖導彈射出訊息:沒把習近平放眼裡
.【重磅快評】嘴砲川普處理不了兵臨城下的北韓導彈
.【重磅快評】天天橘紫褐 別說要民眾拿肺做功德
.【重磅快評】再來一個李明哲 請問蔡政府如何處置?
.【即時短評】高踞神壇講功德 賴揆心靈雞湯有料嗎?
.【重磅快評】9死歸責違建縱火?政府不作為才是大亂源
.【重磅快評】太陽花種的惡果 吳慷仁該吞嗎?
.【即時短評】雲林縣長選情 藍營突殺出程咬金?可能性不大
.【重磅快評】別讓「蔣」字成挺不挺蔣萬安理由
.【即時短評】誰害他們重傷?森鐵安全 錢再多也該花
.【即時短評】彰檢打造食藥犯罪防治平台 縣府有靠山
.【重磅快評】當西太平洋巡戈航母掛的不再是星條旗
.【重磅快評】賴神遠離人間 政院門口何不擺個功德箱?
.【即時短評】賴揆功德治國 原來人民只需要廟祝
.【重磅快評】「南漢山城」演出韓國總統的痛苦選擇
.【重磅快評】一例一休照妖鏡…美珠表姐不解釋 你懂的
.【重磅快評】總統未必是國軍靠山 國軍絕對是總統靠山
.【重磅快評】馮世寬嘻笑過足戲癮 獵雷艦案輕騎過關?
.【重磅快評】賴揆亂分際 徐永明應再喊:不要碰我啦!
.【重磅快評】柴油車精緻誘人 李應元一句話禁得了嗎
.【重磅快評】打開獵雷艦案潘朵拉 檢調被錄音帶追著跑
.【即時短評】全由海軍自已人包辦的獵雷艦案
.【重磅快評】把流浪博士變馬雲 政院有奇想卻沒配套
.【即時短評】彰化檢方查緝環保和食安案件 不再打游擊戰
.【重磅快評】高院打臉雄檢 道出民眾對慶富案的觀感
.【重磅快評】枯木再逢春到死亡三交叉 小英怎麼看民調
.【重磅快評】氣候變遷控球權之龍vs.象







【即時短評】馬蔡殷鑑不遠 賴清德勿讓功德院長成標籤


2017-12-02 10:53 聯合報  記者周佑政╱即時報導

行政院長賴清德。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綠營目前聲勢最高的賴清德,因一例一休修法與「功德說」惹出爭議,社會上一般勞工對其不滿,也反映在賴清德下滑的民調上。賴揆這段時間的發言,缺乏同理心,讓人有何不食肉糜之感。類似的失誤,過去高人氣的馬英九與蔡英文都曾經犯過,因為失言,讓馬蔡形象受損;賴若不能記取教訓,「功德院長」恐成為他難以撕去的標籤。
賴清德最近發言時常「凸槌」,短時間內,「功德無賴」、「Lie 神」、「賴功德」成為他的代名詞,連行政院也被戲謔為「功德院」;賴清德認為這是年輕人有創意,「不以為意」。賴清德或許將此視為青年的「幽默」,但若類似「創意」持續發酵,最後將讓賴揆乃至整個蔡政府「笑不出來」。
賴清德接掌行政院長後強調要拚經濟,首要面對的難題,則是再度翻修去年甫修正的一例一休勞基法。坦白說,勞基法再怎麼修正,勞資雙方都不會滿意,但作為一個負責任的政府,重大政策短時間內要改弦更張,最重要的是傾聽、對話與不斷說服的過程。蔡政府與賴清德沒有意識到,反而不斷抱薪救火。
馬英九任內遭遇八八風災,他前往災區探視,災民痛陳,「為什麼要見總統變得那麼難?」馬英九回應,「我這不是來看你了嗎?」挨批冷血。蔡英文去年出訪在專機上與媒體對話,記者反應媒體業也需要一例一休,蔡回應,「你不必跟我說啊,你去跟你老闆說嘛!」同樣引起軒然大波。
賴清德昨天赴花蓮與基層座談,席間反亞泥人士下跪地陳情書,並哽咽高呼「院長,謝謝,我們都在期待你。」賴清德是綠營目前聲望最高者,民眾對他期望很高,賴揆的施政與言行必須更有同理心,否則民意如流水,即使是「賴神」,總有一天也要走下神壇。

聯合筆記/萬年傳譯官「蘇老師又來了」 外交部新陳代謝停了?

.在台灣是5萬在大陸也是5萬...「薪貧」逼走他們
.萬年傳譯官「蘇老師又來了」 外交部新陳代謝停了?
.窮忙薪貧族 只有生存沒有生活
.積善行惡 「功德院」抉擇
.城鄉均衡 推動都更 莫忘鄉更
.領導人逆潮流 陷國家於危境
.空汙、酒駕、詐騙… 只給我這種日子?
.政治塵霾 淹沒了紅害
.無錢無權也無力 但…明仁雖退位 天皇制永存







聯合筆記/萬年傳譯官「蘇老師又來了」 外交部新陳代謝停了?


2017-12-02 00:49 聯合報  蔡佩芳

圖為蔡英文總統(中)7月陪同巴拉圭總統卡提斯(右)南下高雄參訪港灣建設,二人神情愉悅情形。 本報資料照片

蘇定東擔任日語翻譯同樣超過廿年,不只為總統傳譯,台日各種會談、連立法院長訪日等大小活動一概由他包辦,日方傳譯換了幾輪,但我方卻是萬年的「蘇老師又來了」。擷自蘇定東臉書


拉丁美洲友邦巴拉圭總統卡提斯七月訪台,致詞三度提及先總統蔣介石,外交部現場翻譯以「建立中華民國的諸多偉人先進」之類詞句取代,甚至直接跳過該段落未翻譯,監察院在十一月下旬通過糾正外交部。
糾正案文指翻譯人員未依元首致詞內容如實翻譯,未能圓滿達成翻譯任務,亦不符外交禮儀,核有未當。外交部未事先將致詞稿提供予翻譯人員預為研參,多年來以信任翻譯專業為由,怠未建立審稿機制,對於友邦善意提供的稿件輕忽以待,缺乏翻譯作業相關規定及標準作業程序,顯有怠失。
此次因為是總統接見、又牽涉到蔣中正而特別敏感。但其實,在一些大小活動中,都有他國記者反問我,貴國翻譯人員似乎會加入一些個人的解讀或他所認為有必要的背景補充,這種現象不只一次。外交體系欠缺的豈止是審稿機制,翻譯人員的培養機制整體都有待檢討。
總統傳譯中並非沒有年輕一代,包括馬總統時代拔擢的英語傳譯陳珮馨、今年初蔡總統出訪中美洲的西語傳譯沈伯麟,都是廿八歲初登板,擔任總統出訪的隨行翻譯。但總統最主要的西語翻譯王秀娟,從扁時期便出任總統翻譯官;而為總統夫人擔任傳譯的歐江安的傳譯資歷更可上溯至連戰夫人連方瑀。蘇定東擔任日語翻譯同樣超過廿年,不只為總統傳譯,台日各種會談、連立法院長訪日等大小活動一概由他包辦,日方傳譯換了幾輪,但我方卻是萬年的「蘇老師又來了」。
這當然代表幾位資深翻譯官能力出色,但同時更反映了外交人員新陳代謝陷入停滯,以及外交部對翻譯重要性的輕忽。
以日本為例,外務省職員大多由廿世代後半開始肩負起各式活動、會議的翻譯,此時約莫是該職員駐外的第二任,磨練經驗同時也考核他的能力,如果一名外交官在駐在國一至二任(二至四年)仍不能流利的使用該國語言,會嚴重影響外務省對他的評價。
外務省再從中挑選語言能力最傑出的人出任首相翻譯官;當前,首相翻譯官約百人,分別負責廿七國語言,最重要的英語翻譯多達八人。原則上,首相翻譯官由課長輔佐以下職等的人出任,大多過了四十歲便由第一線退下,由年輕一輩接上。
傳譯是外交重要的幕後推手,甚至影響外交關係推展,能否更圓滑平順。監察院若只是看到參考資料未即早提供翻譯人員參考,顯然是把問題看淺了。

嚴震生/你也是,我也是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嚴震生/你也是,我也是
.方祖涵/作弊的痛苦代價







嚴震生/你也是,我也是


2017-12-02 00:49  聯合報  嚴震生

美國國家廣播公司新聞網「今日秀」主播勞爾,因涉及不只一起性騷擾而被解雇。 圖/擷自NYtimes


近兩個月來,美國充斥著各項性騷擾的新聞事件,從電影大亨溫斯坦到《紙牌屋》及《美國心玫瑰情》男主角史貝西,從阿拉巴馬州聯邦參議員候選人摩爾到密西根州擔任聯邦眾議員超過五十年的柯尼爾斯,從哥倫比亞電視台及公共電視台談話性節目主持人羅斯到國家廣播公司晨間新聞節目《今日秀》主播勞爾。性騷擾事件讓不少影劇、政治及媒體的重量級人士深陷醜聞而身敗名裂,有些還在為其職涯奮鬥,做最後的掙扎,大部分則是在受到譴責後丟了工作,不再權傾一時。
在這些醜聞中,電影界是不分性傾向,政治領域則是共和黨與民主黨皆有,媒體圈則是不同電視台及平面媒體都無法倖免,看來美國的性騷擾者不能被標籤化。他們有黑有白,有政治意識形態偏自由派者,也有強調家庭價值的保守人士,有帥哥但大部分是醜陋的中老年男人。被騷擾的對象亦復如此,有男有女,有年紀僅十四歲的少女,也有四十歲的熟女,有初入社會的新鮮人,也有相當工作歷練的女強人。
由於出面指控曾遭性騷擾者愈來愈多,讓一些過去或是因擔心工作沒有保障或升遷受到影響,迴避談此不愉快經驗的女性願意出面指證,「我也是」(Me too)就成為她們共同使用的語言或代號。至於那些中箭落馬者,部分過去或早惡名在外,並不讓人意外,但也有一些看起來就像隔壁鄰居大叔,或者是同學的好爸爸,因此當性騷擾醜聞爆發時,會讓身旁的朋友或同事,不禁要問難道「你也是?」(Et tu)。
「你也是?」原本是凱撒大帝在被羅馬參議院元老刺殺時,問好友布魯特斯所說的「難道你也要給我一刀嗎」?莎士比亞在其歷史劇《凱撒大帝》中的這句「Et tu, Brute?」,後來就成為遭親友背叛的名句。當影劇、政治及媒體界檯面上人物,特別是原本形象不錯的人,被發現竟是性騷擾累犯時,周邊的人或是一般民眾當然也有背叛的感覺,同樣也會問道:「你也是?」
許多美國男性國會議員及公眾人物人人自危,擔心他們輕佻的行為是否會被披露。有脫口秀主持人表示,如果沒有人能倖免,乾脆請歐巴馬、湯姆漢克斯及其他形象好的公眾人物,也都出來坦承類似行為,因為在「Et tu」的氛圍下,幾乎已沒有人可信任了。
台灣不知道是否有勇敢女性,願意站出來指證曾被性騷擾的不愉快經驗。我們的國會難道沒有嗎?台灣的媒體不會比美國好多少,女主播在爭取職涯發展時,是否也有類似經驗?影劇界時常提到的潛規則,有沒有可能因為一些女明星出來指證,說「我也是」受害者,而不復存在呢?當然,個人所處教育界也經常有性騷擾傳聞,但涉及資深教師事件,往往是大事化小,小事化無,這樣對嗎?
台灣女性若沒有指證的勇氣,只會助長性騷擾風氣的持續,因為當男性這樣的行為在第一次得逞後,他將會有恃無恐而使更多的女性成為受害者。我們很擔心身邊形象不錯的朋友同事竟然也被指證說「你也是」,但卻不會反對女性願意站出來說「我也是」。
(作者為政治大學國關中心美歐所研究員)


11月
.劉維公/跟背包一樣大小的學校科學實驗室
.李清志/京都少年1937
.陳立恆/十九大後,台商的放下與面對
.黃介正/從「解放軍歌」到「強軍戰歌」

.范疇/從慶富案看台灣的「實世代」
.趙春山/統獨光譜移動告訴蔡政府的事
.蘇蘅/貝佐斯如何讓華郵起死回生
.薛承泰/年金改革不能弱化國家
.林中斌/兩岸破冰的往例
.葉丙成/停止製造無動力世代 大學考招必須改革
.趙春山/統獨光譜移動告訴蔡政府的事

.王健壯/誰進了總統府見了誰
.朱宗慶/必然的在意
.盛治仁/少點效率 多些人性
.方祖涵/給乙組球員的夢幻棒球營
.林祖嘉/加入CPTPP 台灣須大幅開放市場
.嚴震生/川普的第一個期中選舉
.王正方/只為轉型,不顧正義

.黃介正/川習峰會 西風壓不倒東風
.洪蘭/科技不該取代大腦
.馬凱/天外飛來的奇蹟
.羅智成/推己及人
.薛承泰/時間銀行的帳,怎麼算
.葉銀華/專案融資 應避免來者不善
.周行一/從「計時工作者」變「專業工作者」

.王健壯/許宗力可以替總統上一堂課
.盛治仁/100%的堅持比98%容易
.方祖涵/數據派世界大賽
.劉維公/0.2美元的創新力
.范疇/兩端的無知—愚民、賤民?賤商、愚士?



10月
.嚴震生/宗教改革五百年的政治意涵
.趙春山/以突破僵局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李清志/魅力市集的年代
.陳立恆/永遠BEING,所以英國
.施振榮/慶富再造—從王道談企業重整
.黃介正/習近平的二○三五
.葉銀華/金融科技創新實驗的定位
.蘇蘅/當媒體不重視採訪「真新聞」
.王文華/如果小學校園變成跳蚤市場…

.王健壯/習近平的弦外之音
.朱宗慶/夢想不滅、初衷不變、育成不斷
.盛治仁/人生要追求多少顆星星?
.趙春山/十九大後的兩岸關係:一場「定力」與「耐力」的較量
.方祖涵/按讚惹出的天大麻煩
.薛承泰/「博愛」與「愛博」之間
.羅智成/尋找部落

.王正方/小程和他的廖老師
.嚴震生/美國人露出肩膀的權利
.林中斌/王岐山十九大應會留任
.葉銀華/什麼是金融政策?
.馬凱/海峽風雲日亟 台灣能不自強?
.黃介正/中華民國106歲生日快樂
.洪蘭/2年學會說話 卻要用一生學不說話

.王健壯/蔡英文的兩岸政策似乎要變
.周行一/老人化社會與人文社會科學
.施振榮/從王道談「官不聊生」與「民不聊生」
.盛治仁/人生5個思考題
.方祖涵/企業與地方的共生
.范疇/再度建議國民黨改黨徽
.劉維公/當代病態民主的神救援話語術

.嚴震生/南比亞、尚比亞、甘比亞


09月
.葉銀華/家族企業之傳承機制
.李清志/美感的喚醒
.薛承泰/Seafood 什麼是文白比?
.廖玉蕙/不是放棄,是珍愛和疼惜
.黃介正/國防安全智庫的「十誡」
.葉丙成/體改打假球,教育部何以默然?

.王健壯/最困難的事 蔡英文還沒做
.朱宗慶/優勢與重視
.蘇蘅/民粹政治與社群媒體造神
.林中斌/太陽磁爆、大地震並無關聯?
.陳立恆/缺電?我們缺的是「自知之明」!
.盛治仁/第三次政黨輪替 民主扎根了嗎?
.洪蘭/閱讀是習慣不是本能 須從小培養

.方祖涵/天災行銷學
.王正方/我是王正中的弟弟
.施振榮/「物聯世界、智源台灣」
.賴英照/看見內線交易
.王文華/英雄所「睡」略同
.馬凱/當心啊!走在懸崖邊的世人
.葉銀華/公司治理最後防線失守

.王健壯/蔡英文強勢領導面臨考驗
.周行一/雇人不再靠學歷
.嚴震生/司法獨立,肯亞優於台灣
.薛承泰/世大運與日全食
.林中斌/拉古薩:自由繁榮和平的小國
.黃介正/美亞太政策鐵三角到位
.方祖涵/槍口下,不滅的記者魂

.劉維公/台灣文創產業政策的唐吉訶德症
.范疇/爭論文言文比例?沒開竅吧?
.馬凱/天賜良機讓台灣再領風騷


08月
.盛治仁/謝謝你的競爭
.廖玉蕙/別拿過去的錯誤恐嚇未來的可能
.洪蘭/簡單就是美 文言文很潮的!
.葉銀華/應避免傷害台灣的抗爭活動

.王健壯/逢課綱必鬥不累不煩嗎?
.余光中/免繳遺產稅的現金
.嚴震生/川普眾叛親未離,執政聯盟解構中
.林祖嘉/前瞻計畫絕不可以包裹表決
.葉丙成/政府,勿再把學校當業績提款機!
.蘇蘅/政治道歉的傲慢與偏見

.黃界正/沒有巴農的白宮與亞洲
.李清志/鳥不生蛋的魅力
.朱宗慶/「察言觀色」的正向思考
.陳立恆/天人合一也需要知行合一
.盛治仁/務虛的政治,務實的生活
.張俊彥/創造價值才是創新:談教育和科技的創新
.薛承泰/社會責任是「偽君子」嗎?

.方祖涵/被識破的是投球動作,還是假消息?
.王健壯/蔡英文的問題在哪裡?
.王正方/君子和而不同
.施振榮/企業家族 傳承無形信念、價值更重要
.馬凱/謀大位者要除三大害
.周行一/大學的進步需要永續的基金
.嚴震生/美國參議院的「核子選擇」

.黃介正/美中兩岸關係時間表
.高朗/朝鮮半島危機,不能心存僥倖
.葉銀華/公司為誰而治?
.洪蘭/看見誠品 成就閱讀
.薛承泰/公教樓地板32160 年改的5個魔咒
.盛治仁/看透生命迷霧 走不一樣的路
.方祖涵/老派的英雄對決



07月
.劉維公/講清楚說明白,假新聞一樣來
.王健壯/NCC應該做鋪路的人
.蘇蘅/挺媒體的蓋茲 台灣有沒有?
.葉銀華/高調做公益 好嗎?
.朱宗慶/時間.心境
.李清志/星巴克女神vs.日本藝伎
.陳立恆/氣與眼,台灣前瞻的活棋之路

.施振榮/突破價值與平衡盲點 邁向矽文明
.葉丙成/請問政府,體育改革做不做?
.黃介正/人民解放軍的歷史挑戰
.林中斌/無神論大國 宗教興起
.薛承泰/加碼20億,保20萬生育?
.盛治仁/陸客不來「爆買」的衝擊與機會
.嚴震生/原是最幸福一代的提前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