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30日 星期一

經濟日報社論/服務業發展危機 政府不能再漠視

udn 論壇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聯合報社論..農地大面積解編 需嚴防新一波濫用
.聯合報黑白集.健保大鍋飯能吃多久
.經濟日報社論.服務業發展危機 政府不能再漠視








經濟日報社論/服務業發展危機 政府不能再漠視


2017-10-30 02:38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全國商業總會上周發布「2017產業建言書」,點出整體商業經營環境「五大障礙」及政府「八大失能」,呼籲要破除重工輕商的政策迷思。商總更批評蔡政府上台一年多來過於冒進改革,造成旅行、旅館、遊覽車及不動產等四大「新興」慘業,商總理事長賴正鎰更直言,這新四大慘業是「沒有最慘,只有更慘。」
廣義的商業就是服務業,國內服務業占GDP比重63.1%,就業人數占總就業59.2%,重要性比製造業高出很多,但服務業主要由內需市場及出口製造業衍生的需求所支撐,而且加入市場門檻低,平均規模較小,中小企業充斥,因而以服務業成員為主的全國商總,在發聲分貝及政府重視程度上,遠不如以出口製造業為主的全國工業總會。
去年520以來,蔡政府提出「5+2創新計畫」、「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等,和服務業發展關係不大;強調解決五缺問題,主要也是回應工總建議;勉強和服務業發展有關的政策如長照2.0、公共托育計畫等,規模及資源投入都很有限;而備受爭議的一例一休修法亦是以製造業管理為思考模式,因而重創需要更大工時彈性、以中小企業為主的服務業。商總代表服務業發聲,直言政府重工輕商,並非無的放矢。
商總點出旅行、旅館、遊覽車及不動產等四大新興慘業,主要是受到兩岸關係的影響,尤其中南部業者受創最深,這個部分值得政府注意,也需要從宏觀的角度,有力應對未來各種可能變化。事實上,四大慘業只是整體服務業發展中的一個環節,更須擔憂的是,服務業發展面臨中長期的結構性問題,危機正逐步浮現。
首先,內需成長加速萎縮,嚴重削弱服務業發展動能。服務業主要由內需市場所支撐,根據中央銀行報告,2001~2016年亞洲四小龍、美國、日本等皆因內需對經濟成長貢獻明顯下滑,導致經濟走緩,相較之下,台灣內需貢獻降幅最為嚴重,較1986~2000年大降6個百分點,從而也造成服務業成長減緩,占GDP比重從2001年68.78%的高峰,降到去年的63.1%。
這種趨勢在最近幾年似乎更加惡化,例如,今年出口成長率預估近一成,但經濟成長率預測值卻僅2%出頭,主因就是內需包括民間投資及消費成長率創下近年新低。內需加速降溫已成為削弱服務業發展動能的最大不利因素。
其次,老化' rel='124418'>人口老化及人力外移衝擊服務需求。服務業主要客戶是國內民眾,但台灣人口快速老化,又有大量人力外移,其中因為產業外移而長住在海外尤其是中國大陸的人口估計超過150萬人,嚴重衝擊內需及服務需求。未來十年,此等問題將加速惡化,成為服務業發展的限制因素之一。
第三,服務業國際競爭力不足。要突破服務業市場規模太小的限制,必須提升傳統服務業如金融、運輸、旅遊等之競爭力,並積極發展電子商務、國際醫療、國際物流等新興服務業,但國內管制過多,自由化程度不足,又未能和國際接軌,以致服務輸出無論是總額或占全球比重,皆居亞洲四小龍之末;再加上兩岸因素,這兩年服務輸出甚至有減少現象。
另一方面,外商進軍國內服務業市場,對本土服務業發展,亦構成強大競爭壓力。例如來自新加坡的電商公司蝦皮2015年底在台灣正式上線,兩年來對國內最大電商集團網路家庭(PChome)構成強大威脅,更凸顯出台灣服務業競爭力不足及發展危機。
整體而言,國內服務業發展面臨長期結構性問題,以及兩岸因素和外來競爭的衝擊,危機已經浮現,蔡政府須正視問題的嚴重性,澈底揚棄重工輕商心態,全力改善服務業總體經營的環境,化解各種危機,才能扭轉服務業下滑趨勢,也才能突破經濟貧血成長的困境。

聯合報黑白集/健保大鍋飯能吃多久


2017-10-29 23:35 聯合報  黑白集

台灣健保「好用」,連保健品都在給付範圍內。 本報系資料照


台灣健保「好用」,海內外馳名。好用到什麼程度呢?連一些成藥和銀杏萃取物等保健品,都在健保給付範圍內,每年浪費十數億計的經費。健保會提案討論刪除這些非處方箋即可購買的藥品,但曾有遭立法院指示暫緩執行的阻擋前例。長此以往,健保這「大鍋飯」還能吃多久?
說健保是大鍋飯,未言過其實,濫用令人咋舌的例子舉證歷歷。有「健保大戶」一年看診超過千次,可說照三餐用健保;有人電腦斷層一年做廿幾次。有些慢性病或年長病患,重複領藥、未按時服用而剩餘浪費的藥,在家裡堆積不計其數。早先健保用藥連維他命都可以開,後來才逐步刪除。從節流的角度言,民眾自費就可在藥局買到的成藥類,早該檢討其合理性了。
健保「大鍋飯」性質越濃厚,越容易遭到濫用。看似俗擱大碗,其實是全體納稅人「犧牲享受,享受犧牲」的成果。民眾有共識「健保不能倒」,所以當初二代健保改革快速過關,形同「健保稅」的補充保費就源開徵。很多納稅人的額外收入,還沒看到影子就有近二趴先貢獻給健保了。健保財源得以穩固,但如果連感冒藥、保健品一類的都可「吃健保」,無謂的浪費一定會侵蝕地基。
健保法明文規定成藥不列入健保給付,但卻在「患者吃習慣了」的風氣下偷跑多年。這次健保署再度檢討政策,將逐步取消給付,希望不要又受到媚俗心態阻擋,畢竟健保不該變成「大鍋飯」。

聯合報社論/農地大面積解編 需嚴防新一波濫用


2017-10-29 23:30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農地違建、違法占用氾濫,圖為善化胡厝農地被堆置混合五金廢料。 本報資料照片


內政部公布新版國土計畫草案,全國分級列管的八十七萬公頃農地,估計將有廿萬公頃可能解編、重劃或變更使用項目,違章工廠、農舍將就地合法。雖然這是面對農地壞死的務實調整,但交由地方執行,由於涉及利益,很可能帶來下一波農地破壞;中央務必慎謀防範,否則農地流失將無可補救。
以國土計畫居台灣海、陸域的空間發展最上位指導計畫之位階,自國土計畫法去年五月一日施行迄今一年半,端出可能解編廿萬公頃農地的新版草案,確實讓各界震懾。若草案明年五月頒布施行,國土勢將面臨破碎化,農地更是其中之最。
當然,國土計畫審議及擬定,須經中央召開各界代表組成之審議會合議通過,草案擬定必然要經現勘,面對過去四十餘年區域計畫、都市計畫執法不夠嚴謹,地方政治勢力掣肘,致違章、違法四處氾濫,務實地針對實際狀況,將不再適用的農地解編活化,不無「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決心。
問題是地方政治干擾因素依舊,主宰之區劃作業恐難符合國土永續利用宗旨;雖說中央保有審核權,但各部會各有盤算,步調不一。例如內政部希望農地部分開放給宗教、殯葬、遊憩使用,還希望緊鄰城市的農地能改劃為城鄉發展區;經濟部因缺工業用地,其職司農地違章工廠管理的頭痛困局,也希望一次解編;農委會雖力圖保下有限農地,但也承認違法使用的農地已嚴重汙染,解編恐是不得不然;如此這般,未來國土碎裂化恐趨嚴重。
蔡英文已多次宣示遏止農地非農用,且台灣糧食生產底限的六十八萬公頃農地無可退讓;前閣揆林全去年七月即召集相關部會做出決策,對去年五二○後的新建違章工廠不再寬容。閣揆易人,決策重新來過,賴清德十月中終於決心鐵腕面對農地違章工廠,但也以去年五二○為準一刀切,之前的可望就地合法,之後的卻強力拆除,至今地方反彈不斷。
去年五二○宣示到今年底動手拆,一年半的蹉跎,各地占用農地事件仍不斷發生。解編舊有違規占用農地或許是面對問題的不得不然,更重要的是,如何確保不再有違規情事發生。農委會十月初端出「農地盤點平台」,套疊相關機關的調查結果,再配合鼓勵吹哨檢舉,任何人發現農地冒出違章工廠、違規豪宅,立刻查對農地盤點平台,讓相關單位鐵腕執法。
但農地盤點平台前景恐如國土計畫草案遭遇各單位態度不一的對待,尤其執行拆除的地方政府,選票考量難免以拖待變;雖然賴清德宣示拖延拆除就扣補助款,但明年地方選舉是重大變數,難保農地盤點平台不會如當年內政部頒行災害潛勢圖,只能牆上掛掛,作用有限。
農民務農收入低,反倒是賣農地收入不錯,因而掀起違法搶建工廠風潮。以非法使用的彰化鹿港頂番婆地區為例,買家打出「農地變建地最後機會」,開出每公頃一億元的高價買農地,高齡農戶為什麼還要堅持守住祖傳農地?追根究柢,是政府宣示拆農地違章工廠講得多做得少所致,保守估計現存八萬家農地違章工廠,每年還以近八百家速度增加。
蔡政府的綠能政策進一步造成農地失守。農地租給商人種電,不必耕作就有可觀收入,何樂而不為?從各地查處的假務農真種電案件數,不難理解農地出租種電已成風潮,農民不理解種電後沒了日照,土壤肥力流失、壞死的結局。
事後談收回的非法使用農地怎麼復育,太不務實,自始即應防止非法使用發生。農地違章工廠、非法農舍即便拆除,土地早已壞死,強力拆除不等於回復可耕地面積;萬一違章工廠排放有毒物質進入環境,更是難以回復。
國土計畫擬大規模解編農地,蔡政府必須妥慎籌謀,建立能確保不再有下一波違法占用農地的機制。

【重磅快評】原來,民主、自決不是獨立建國保護傘!

.【重磅快評】原來,民主、自決不是獨立建國保護傘!







【重磅快評】原來,民主、自決不是獨立建國保護傘!


2017-10-30 10:26 聯合報  主筆室

加泰隆尼亞獨派民眾在議會通過獨立宣言提案後歡聲雷動。美聯社



加泰隆尼亞議會上周五 (27 日) 單方面宣佈獨立,獨派歡欣鼓舞之餘,緊接而來的卻是遭遇西班牙政府準備強勢接管、世界各國無一聲援,以及支持西班牙統一的民眾在巴塞隆那發起號稱百萬上街的反獨立遊行。一場獨立建國運動很可能兩個月後即「夢醒」,期間所付出的代價似乎也太高了些。
就目前的幾個最新發展來看,西班牙雖啟動憲法155條解散加泰議會,並將於十二月耶誕節前重選,以尋求加泰地區最新民意的決定,顯然仍傾向以民主方式解決紛爭;而加泰隆尼亞「總統」普吉德蒙則呼籲民眾以「民主方式」反抗中央政府接管行動,也傾向不訴諸武力對抗。
以和平的方式落幕,或將是最好的結局;但依最新民調,最終卻可能仍是獨立之夢一場空,不禁要問,那過去這些日子玩此險招又是何苦來哉?
更教加泰隆尼亞獨派傷心的是,滿口仁義道德、公民權利的國際社會,面臨攤牌,第一時間跳出來的僅止於一旦普吉德蒙被西班牙檢察部門依叛亂罪起訴,比利時或可能接受其申請政治庇護,以及無關痛癢的呼籲雙方對話,其他歐洲國家多選擇噤聲或稱不樂見西班牙分裂。
歐洲有太多老牌民主國家,又堪稱是全球最尊重人民權利的區域,如今面對加泰隆尼亞宣布獨立後的冷陌,卻一點也不奇怪、也不讓人意外。看看英國對北愛爾蘭、蘇格蘭尋求獨立的長久歷史與一貫態度,難道還不夠清楚明白?
真正奇怪的是有些主張獨立者的論述,天真以為公投就是民主、人民自決可以無所不破,更是全球必得無條件支持的普世價值。如今一個活生生例子丟到講求現實與實力的國際外交場域後,總統蔡英文只去南太「尋親」,動輒以台獨意識型態洗腦人民的民進黨政府更不敢吭聲。
絕大多數台灣人民,不會想要屈服於對岸的威嚇,更不要說是接受中共一黨專政。但加泰隆尼亞獨立運動,卻著實給台灣人民上了寶貴的一課:原來,民主、自決竟然不是獨立建國的保護傘!那什麼才是保護傘?蔡政府難道不該給支持者一個說法?

聯合筆記/盧麗安的選擇

.斬不斷中國影子 台獨只能自我清算
.共軍新布局 壓縮國軍空間、區域爭霸
.聯合筆記/盧麗安的選擇
.美化利富稅改 喪失公義靈魂
.政府夥伴成改革對象 莫讓體育變革陷苦戰
.記取RCA案 勞資攜手防職災
.變調版援外ODA 誰來監督








聯合筆記/盧麗安的選擇


2017-10-30 00:45 聯合報  陳言喬 

中共19大黨代表中,上海市台聯會長盧麗安是土生土長的台灣人。 圖/擷自上海市台聯網站


盧麗安從「台灣人變成大陸人」(國籍變更),並成為中共黨代表。依台灣當前相關法規,她應該知道她的台灣戶籍遲早會被註銷,且不能再使用中華民國護照,但她選擇了這條道路。
盧麗安意外成為中共十九大期間的熱門話題,她所帶來的衝擊,台灣朝野與兩岸網友都在談論她。
首先就法律面來看,兩岸互不承認對方主權,台灣身分和中國大陸身分只能選擇一種。如同成千上萬陸配為取得台灣身分,必須取得放棄大陸戶籍的公證書。
盧麗安被註銷台灣戶籍、護照後,等同大陸人,今後若要進出台灣,一可以自由行身分來台(一次十五天),二可以探視其父母方式(探親)來台。雖然不便,但法律必須遵守,同時移民署也應秉公處理。
從政治面來看,盧麗安能取得大陸戶籍且加入共產黨,是很罕見的現象。因為,大陸不允許「一般台灣人」加入大陸國籍;去問大陸統戰部如何入籍,統戰部說去問台辦;問了台辦,台辦則會說沒操作過;再問公安派出所管戶籍的也會推給台辦。
因此能取得大陸戶籍的台灣成年人,並不是一般人,應該是政治需要,即高層勸說或經有力人士保薦,才能加入大陸國籍,這叫做「特邀制」。
此外,現階段台灣戶籍享受健保等各種便利,中華民國護照來往兩岸、世界各地那麼便利,不會有人主動放棄台灣國籍,因為犧牲太大(盧麗安是被台灣註銷,不是主動放棄)。加上獲准入大陸籍後,大陸官方也不會管你放棄或不放棄台灣國籍(原本就不承認),這就是為何盧麗安以及一些尚未曝光的台商,可以同時擁有大陸和台灣兩地身分的原因。
最後就社會面來看,從電視上看到盧麗安的自信與侃侃而談,是相當震撼台灣社會的,她的效應也正在擴大,昨天就傳出北大一名台灣博士生也想加入共產黨。而近幾年在大陸若干黨政領導出席的場合中,部分台灣年輕人對大陸踴躍表態、交心的程度,也頗有今夕何夕之感。
人民有追尋美好生活的權利。卅年前的中共十三大政治報告稱到本世紀中葉大陸可達到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卅年後,十九大政治報告稱,這個目標提前了十五年,二○三五年即可達到。
這些年,大陸持續在進步,習近平更許諾要給大陸老百姓一年比一年好的生活,會有台灣人相信且追求大陸身分,可以理解。
不過,也有人想方設法要離開大陸取得他國身分(如陸配、異議人士、被迫害人士)。大家心中各有盤算,他們的選擇與相對付出的代價都應尊重。

趙春山/以突破僵局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趙春山/以突破僵局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李清志/魅力市集的年代
.陳立恆/永遠BEING,所以英國
.施振榮/慶富再造—從王道談企業重整
.黃介正/習近平的二○三五
.葉銀華/金融科技創新實驗的定位
.蘇蘅/當媒體不重視採訪「真新聞」
.王文華/如果小學校園變成跳蚤市場…

.王健壯/習近平的弦外之音
.朱宗慶/夢想不滅、初衷不變、育成不斷
.盛治仁/人生要追求多少顆星星?
.趙春山/十九大後的兩岸關係:一場「定力」與「耐力」的較量
.方祖涵/按讚惹出的天大麻煩
.薛承泰/「博愛」與「愛博」之間
.羅智成/尋找部落

.王正方/小程和他的廖老師
.嚴震生/美國人露出肩膀的權利
.林中斌/王岐山十九大應會留任
.葉銀華/什麼是金融政策?
.馬凱/海峽風雲日亟 台灣能不自強?
.黃介正/中華民國106歲生日快樂
.洪蘭/2年學會說話 卻要用一生學不說話

.王健壯/蔡英文的兩岸政策似乎要變
.周行一/老人化社會與人文社會科學
.施振榮/從王道談「官不聊生」與「民不聊生」
.盛治仁/人生5個思考題
.方祖涵/企業與地方的共生
.范疇/再度建議國民黨改黨徽
.劉維公/當代病態民主的神救援話語術

.嚴震生/南比亞、尚比亞、甘比亞







趙春山/以突破僵局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2017-10-30 00:45 聯合報  趙春山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日前表示,目前兩岸最好的狀態就是僵持下去而不惡化。 報系資料照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日前在華府表示,兩岸僵局是目前最佳情況,但就怕形勢會產生惡化。眾所皆知,兩岸關係之所以能維持目前的「僵局」,主要因為馬政府時代採取的「不統、不獨、不武」政策。中共雖對「不統」心存不滿,但因馬政府堅持「不獨」,故可選擇「不武」。未來,維持僵局的因素一旦發生變化,則兩岸形勢不無出現惡化的可能。
首先,我們認為習近平的對台政策,不會滿足於目前「不獨」的消極狀態,故會大力進行「反獨」;「不統」也會隨之進入一個「促統」過程。因此,中共的「反獨促統」已為現階段的「不統不獨」添加了變動因素。如果民進黨政府未來的政策,有出現「反統促獨」的趨勢,則中共對台用武的可能性會隨之增加。
其次,目前兩岸僵局也可能因未來美國兩岸政策和美中關係的發展而發生變化。我們確信,維持兩岸「和而不統,分而不獨」的狀態,仍是符合美國的最佳利益。然而,美國雖有能力讓民進黨政府「不獨」,但卻無法扭轉民進黨內的「促獨」;美國也可以影響中共維持「不統」,但無法改變它的「促統」,更無法阻止中共因民進黨的「促獨」而對台訴諸武力。換言之,美國維持兩岸僵局的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檢驗。
蔡總統日前不斷釋出期待突破兩岸關係的訊息,問題是,突破僵局必須擺脫「九二共識」的緊箍咒。李顯龍認為,新加坡扮演的角色有限,意即「解鈴還須繫鈴人」,還必須由兩岸執政當局採取主動,透過協商對話,共同找出解套的辦法。
台灣和新加坡地緣環境類似,在內部人文精神和社會結構上也有大同小異之處。李顯龍強調,新加坡不會在美國和中共之間選邊站。其實,早在李光耀執政時期,新加坡即遊走美、蘇之間,希望避免受東、西兩大陣營冷戰的影響。李光耀受西方教育,但也接受中華傳統文化薰陶,因此能夠在內部促進族群融合,並以類似「新權威主義」的模式,來促進經濟成長和維持政治社會穩定。
國民黨執政時,馬總統也試圖和北京與華府,維持一個平衡發展的關係。此一政策贏得美中雙方的肯定,認為三邊關係都處在前所未有的最佳狀態。蔡政府是否應在這方面承續前任留下的政策,值得決策當局考慮。
台灣領導人和新加坡一樣,都受過西方教育,都有能力建構一套融合中西文明並可配合本土化發展的政治文化,做為促進國家生存和發展的動力。對台灣而言,發展兩岸良性關係尤其重要,可以說是「有關係就沒關係,沒關係就有關係」。換言之,兩岸執政當局都應避免把雙方的「內部矛盾」,升高甚至激化成「敵我矛盾」。所謂「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如果兩岸形勢演變至一場美國學者杭亭頓筆下的「文明衝突」,則後果不堪設想。
參與「九二會談」的我方人士指出,「九二共識」其實就是一個心照不宣的「諒解」。如果兩岸能建立「仁者以大事小,智者以小事大」的共識,則雙方實在不須為一個人為創造的名詞而糾纏不清。雙方都應該站在維護兩岸和平發展的立場,各自退讓一步!
(作者為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

9月
.葉銀華/家族企業之傳承機制
.李清志/美感的喚醒
.薛承泰/Seafood 什麼是文白比?
.廖玉蕙/不是放棄,是珍愛和疼惜
.黃介正/國防安全智庫的「十誡」
.葉丙成/體改打假球,教育部何以默然?

.王健壯/最困難的事 蔡英文還沒做
.朱宗慶/優勢與重視
.蘇蘅/民粹政治與社群媒體造神
.林中斌/太陽磁爆、大地震並無關聯?
.陳立恆/缺電?我們缺的是「自知之明」!
.盛治仁/第三次政黨輪替 民主扎根了嗎?
.洪蘭/閱讀是習慣不是本能 須從小培養

.方祖涵/天災行銷學
.王正方/我是王正中的弟弟
.施振榮/「物聯世界、智源台灣」
.賴英照/看見內線交易
.王文華/英雄所「睡」略同
.馬凱/當心啊!走在懸崖邊的世人
.葉銀華/公司治理最後防線失守

.王健壯/蔡英文強勢領導面臨考驗
.周行一/雇人不再靠學歷
.嚴震生/司法獨立,肯亞優於台灣
.薛承泰/世大運與日全食
.林中斌/拉古薩:自由繁榮和平的小國
.黃介正/美亞太政策鐵三角到位
.方祖涵/槍口下,不滅的記者魂

.劉維公/台灣文創產業政策的唐吉訶德症
.范疇/爭論文言文比例?沒開竅吧?
.馬凱/天賜良機讓台灣再領風騷


8月
.盛治仁/謝謝你的競爭
.廖玉蕙/別拿過去的錯誤恐嚇未來的可能
.洪蘭/簡單就是美 文言文很潮的!
.葉銀華/應避免傷害台灣的抗爭活動

.王健壯/逢課綱必鬥不累不煩嗎?
.余光中/免繳遺產稅的現金
.嚴震生/川普眾叛親未離,執政聯盟解構中
.林祖嘉/前瞻計畫絕不可以包裹表決
.葉丙成/政府,勿再把學校當業績提款機!
.蘇蘅/政治道歉的傲慢與偏見

.黃界正/沒有巴農的白宮與亞洲
.李清志/鳥不生蛋的魅力
.朱宗慶/「察言觀色」的正向思考
.陳立恆/天人合一也需要知行合一
.盛治仁/務虛的政治,務實的生活
.張俊彥/創造價值才是創新:談教育和科技的創新
.薛承泰/社會責任是「偽君子」嗎?

.方祖涵/被識破的是投球動作,還是假消息?
.王健壯/蔡英文的問題在哪裡?
.王正方/君子和而不同
.施振榮/企業家族 傳承無形信念、價值更重要
.馬凱/謀大位者要除三大害
.周行一/大學的進步需要永續的基金
.嚴震生/美國參議院的「核子選擇」

.黃介正/美中兩岸關係時間表
.高朗/朝鮮半島危機,不能心存僥倖
.葉銀華/公司為誰而治?
.洪蘭/看見誠品 成就閱讀
.薛承泰/公教樓地板32160 年改的5個魔咒
.盛治仁/看透生命迷霧 走不一樣的路
.方祖涵/老派的英雄對決



7月
.劉維公/講清楚說明白,假新聞一樣來
.王健壯/NCC應該做鋪路的人
.蘇蘅/挺媒體的蓋茲 台灣有沒有?
.葉銀華/高調做公益 好嗎?
.朱宗慶/時間.心境
.李清志/星巴克女神vs.日本藝伎
.陳立恆/氣與眼,台灣前瞻的活棋之路

.施振榮/突破價值與平衡盲點 邁向矽文明
.葉丙成/請問政府,體育改革做不做?
.黃介正/人民解放軍的歷史挑戰
.林中斌/無神論大國 宗教興起
.薛承泰/加碼20億,保20萬生育?
.盛治仁/陸客不來「爆買」的衝擊與機會
.嚴震生/原是最幸福一代的提前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