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8日 星期四

經濟日報社論/透視全球市場震盪的影響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6419/web/ 

◆  聯合報社論/大法官和賴總統的雙簧,預告國會改革死刑
◆  聯合報黑白集/誰有資格叫人離開?
◆  經濟日報社論/透視全球市場震盪的影響







經濟日報社論/透視全球市場震盪的影響


2024-08-08 03:0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日經指數在2日下跌2,216點,僅次於1987年10月發生全球股災的黑色星期一。路透


8月以來美日股市以及台股大洗三溫暖,日股尤其震盪。日經指數8月2日下跌2,216點,僅次於民國七十六年(1987年)10月發生全球股災的黑色星期一;次交易日的8月5日日經指數再跌4,451點超過黑色星期一,創下日股史上最大單日跌幅

美日股市帶頭大跌,就全球因素來說,世界經濟火車頭美國的硬著陸憂慮是主因。2日美國公布的7月失業率,市場原本預估是與上月相同的4.1%,但沒想到是4.3%。從3月起,美國的失業率已經連續三個月都上升0.1%,7月再猛跳0.2%,市場擔心美國是否已經陷入「失業增加/消費緊縮」的惡性循環

此外,影響全球金融市場極大的「股神」巴菲特,其下投資公司3日發布上季財報,顯示巴菲特賣掉手上一半的蘋果公司持股。這個消息引發了美國科技股拋售潮。

上述兩個因素,讓美股與台股、日股一樣,在8月2日與5日都是大幅下滑;台股5日重挫1,807點是史上最大單日跌點。不過與日股兩個交易日跌幅高達17.5%相比,美股與台股的災情相對較輕。

日股成為最慘災區與日本自身金融政策的大幅轉變有重要關係。日本央行7月底的政策會議出乎市場意料,調升短期政策利率從0到0.25%。會議後記者會植田總裁說了兩件重要的事:日銀會繼續升息,且日銀沒有設定0.5%的門檻。

日本泡沫經濟瓦解後,日銀政策利率90年代中期起,最高就只有民國九十六年(2007年)2月一度升息到0.5%,因此7月底以前,日本金融界多以為,日銀未來的升息,會停在0.5%一段時間。但是植田記者會極鷹派發言,讓市場意識到,日銀未來數年內升息到1%也非常可能。

日銀的轉鷹派,以及2日美國失業率出乎市場意料的惡化,促成外匯市場美日利差短期內縮小的預期升高,使日圓大幅升值。日圓價格從日銀會議前的1美元兌154日圓,一周內升值到5日最低的141。

日圓的急速升值,對日本股市的殺傷力極大。日本的重量級企業如汽車、機械等,多依賴海外市場的美元收益。而疫情以來日圓長期走弱,企業都以弱勢日圓估算財報。日本主要企業在估算到明年3月底為止年度財報的平均日圓價位是147。只要日圓升值超過147,就有最終獲利低於財報預估的風險。

此外是資金因素;過去幾年美日利差持續續大,加上日銀長期的鴿派作風,國際投資客喜歡日圓套利交易,亦即是借低利息日圓,兌換成美元投資於高利率美元或其他金融商品。而日股過去一年半,從25,000點上升到41,000點,日圓套利交易資金回流日本股市。這種資金遇到日圓升值,不僅面對日股下跌的風險,也要面對日圓計價還款增加的風險,因此立刻急殺出持股,誘發恐慌性賣壓。

7日早上日股開盤一度重挫900點,之後日銀副總裁內田真一在北海道的金融座談會說,現在金融市場不穩定,日銀不會升息。此話一出,日股急速反彈,日圓也一口氣從144貶值到147。由此可見,弱日圓強日股的強烈連動關係。

日股大幅震盪之後,不安定的日圓套利資金部分退出日股,加上日銀也擔心升息的日股劇烈反應,不會貿然再升息,日本金融市場將逐漸穩定下來。  

然而,植田總裁在7月底的記者會也說過,升息到0.25%的利率水準,不足以應付未來的經濟不景氣。因此日銀未來逐步的利率上升是免不了的;後續的影響,如日圓升值、日企海外市場獲利縮水、日圓套利交易資金撤退,減少全球金融市場動能,雖然短期內市場回穩,但長久而言,除非有全球性經濟不景氣,日銀放棄升息,不然這些效應早晚會發生,大家應該做好準備。














聯合報黑白集/誰有資格叫人離開?


2024-08-08 00:00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聯電創辦人曹興誠。記者林伯東/攝影


描繪台海開戰前夕亂象的《零日攻擊》,引發熱議。此劇投資人之一的聯電創辦人曹興誠被問到,民眾看了此劇,會不會反而更害怕打仗?他答道:「不願意保衛台灣的人,就趁早離開吧!」

像這樣義正辭嚴叫別人「離開」的,曹興誠應不是第一人。但他有沒有想過,自己有什麼資格指責別人不愛國,還叫人滾蛋?這個國家,是他們一幫人的嗎?事實上,曹興誠自己也曾「離開」過,當年他為和艦案憤而移民新加坡,放棄中華民國國籍。熱鬧過後,他突又返台推動反共大業,但這興頭能維持多久?

曹興誠的反覆和易怒,是他個人風格,看穿即可。但讓人憂心的是,這種「我的台灣,你不配當國民」的心態卻越演越烈,越來越法西斯。起初,不講台語成為原罪;接著,不投民進黨便是「其心必異」;然後,追求和平變成不能容許;最後,直接罵你「不想保衛台灣」,叫你離開台灣。這麼大剌剌,都不想想自己有何資格。

愛好和平是人的天性,像曹興誠和沈伯洋這樣以浸淫戰爭為樂的人,才是少數。但誰敢說好戰者一定比和平主義者更愛國?政治學有句名言:「愛國主義是惡棍最後的避難所」,指的不正是目前台灣社會常見的一些人嗎?他們口口聲聲愛台,隨便指控別人不忠;但戰爭臨頭時,他們會站在前線嗎?












聯合報社論/大法官和賴總統的雙簧,預告國會改革死刑


2024-08-08 00:00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憲法法庭6日針對國會改革法案有關總統國情報告部分進行言詞辯論。圖為司法院憲法法庭。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憲法法庭就「國會改革法案」釋憲案進行言詞辯論,經雙方馬拉松式交鋒,朝野皆互批對方「毀憲亂政」。辯論雖激烈,卻是各說各話,未見「真理越辯越明」。其間賴總統更在社群平台發文,聲稱他是「國會改革支持者」,但這次改革只是「修法」而非「修憲」,且片面變更權力分立界限,因此他必須挺身「捍衛憲法」。大法官和賴清德這番雙簧,預示國會改革案命運將是「死當」,人民期待的改革將落空。

至此,事態發展已很清楚:新國會就任後推動的「國會改革」,已進入「垃圾時間」,不再具有任何意義。原因很簡單,全數由蔡英文一手提名的大法官,一直都在奉行「聽命行事」、「替執政者辯護」的法則;儘管其中近半數十月底即將卸任,整體而言,已無可能做出支持國會改革的釋憲。簡單地說,當「國會改革法案」一進入釋憲程序,即已註定了它無可逃避的命運,將以死棋收場。蔡英文任內曾笑納所有釋憲案的勝利,其美味,仍可供賴清德繼續享用久久。

問題是,當大法官把自己「矮化」到這種程度,亦步亦趨地聽從執政者的指示行事,除對不起自己頭上的那個「大」字,也勢必引起人民嚴重的反感。撇開待決中的「廢死」釋憲案不談,這次立院所提的國會改革案,固有些條文有語意含糊不周之處,但整體而言卻真實反映了過去八年民進黨肆虐國會的惡行,深受人民厭憎。在這種情況下,大法官隻手擋下所有國會改革法案,除坐實自己「當權者打手」之名,也勢必引發民眾的反感和憤怒,認為他們和民進黨是「一丘之貉」。

賴總統之所以要在社交平台發文,強調自己是「國會改革的支持者」,原因正在於此。一旦大法官作出國會改革法案「全數違憲」的宣告,民間社會勢必有一股反彈的聲浪,批評大法官和賴政府都是「反改革者」,都支持敗壞的體制;也因此,賴清德必須早一步站出來聲明自己「支持改革」,以免自己墮入民進黨早年曾痛批的「反改革」洪流。對此,賴清德提出的對策,是要求國會改革循「修憲」途徑進行。

然而,賴總統這番表態和盤算,卻未必奏效,至少無法激起一般社會大眾的認同。原因很簡單,立法院「自我矮化」成民進黨政府的「立法局」,已經很久了。無論是預算案,或是其他箝制人民權利的法案,在黨鞭柯建銘的指揮運作下,無不予取予求。審計部近期公布,中央政府公共債務高達六・五兆,正是只會助紂為虐、無法代表民意的立法院一手造成的。這樣的立法院,歷經立委改選產生「新民意」之後,好不容易由在野黨發動改革提議;其結果,卻被丟入民進黨牢牢掌控的「釋憲模組」檢視,結局可想而知。

從大法官和賴總統的唱和,可預見這次國會改革釋憲案將是全軍覆沒,寸草不留。唯一可能的「活口」,是總統赴立法院進行國情報告部分,如某大法官建議,在野黨將刪除總統「得」報告條文,賴總統則以履行承諾方式前往報告。至於賴清德要求國會改革循「修憲」途徑進行,堪稱「放長線釣大魚」之計:一旦進入修憲程序,除曠日廢時,民進黨更可趁機夾帶修改國家認同符號等條文,愈發難分難解。民眾只能夾在朝野的政治煙硝間,繼續痛苦度日。

在野黨提案冒進,因措詞及概念的粗疏,造成了今天有理說不清的困境。民進黨更糟糕,它完全墮入早年國民黨「威權統治」的覆轍,自己忘了進步,也把台灣拖下水。






【專家之眼】奧運史上最老與最年輕的網球男單對決

◆  【專家之眼】奧運史上最老與最年輕的網球男單對決

◆  【專家之眼】盤點金門漁船事件 誰在兩岸勢如騎虎?
◆  【專家之眼】2024巴黎奧運的歡樂頌與拍案大驚奇
◆  【專家之眼】打臉《運動畫刊》 國手跌破奧運專家眼鏡
◆  【專家之眼】補貼有用嗎?為何來台旅客大跌近2分之1?
◆  【專家之眼】TPASS是政客收買選票的爛政策
◆  【專家之眼】中東新局及其影響








【專家之眼】奧運史上最老與最年輕的網球男單對決


2024-08-08 07:37  聯合報/ 劉新圓/樂齡學習中心兼任講師
2024巴黎奧運網球男單金牌喬科維奇(中)站上頒獎台。路透


民國一一三年(2024)巴黎奧運的網球男單金牌戰,可以說是歷屆奧運網球賽話題性最高的一場。其受矚目的程度,超越了國界。因為它是有史以來,最年長與最年輕的至尊對決37歲塞爾維亞喬科維奇,對上21歲西班牙阿爾卡拉斯。不管誰奪冠,都必定創造歷史。

不只奧運,這兩年來但凡他們兩人對戰,都會引起非常熱烈的關注。一個屬於與費德勒、納達爾並稱的三巨頭「老」世代,一個則為新生代的頂尖好手。他們從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開始,數次輪流當球王,直到今年6月義大利另一位年輕好手辛納封王,才打破兩人的壟斷。若不是辛納因傷退賽,使喬、卡二人往前晉升為第一、二種子,戰局將會如何,恐怕很難說。

今年對喬科維奇而言,可謂備受煎熬。澳網四強輸給辛納,法網更因膝蓋半月板撕裂傷而於八強退賽。手術完才18天,就不甘錯過溫網,強行戴著護膝參賽,在不敢有過多跑動的情況下,神奇地打入決賽,卻也不意外地直落三慘敗給阿爾卡拉斯,和去年同一場地決賽兩人的五盤激戰,大相逕庭。

奧運對網球選手而言,到底重不重要?似乎見仁見智。由於四大滿貫賽獎金最豐,自然是兵家必爭之地,所以誰是 GOATGreatest of all Time史上最偉大),應該以大滿貫戰績為準。按理說,喬擁有24大滿貫金盃,與前球后瑪格麗特‧考特並列第一,男單大滿貫又是五戰三勝制,含金量更高,所以他是 GOAT 本應無懸念,何況他四大滿貫都各至少拿過三次冠軍,簡直是難以突破的男單天花板。

不過,在全滿貫之上,還有一個「金滿貫」,亦即必須再拿到奧運金牌,才是錦上添花的圓滿,之前只有葛拉芙、阿格西、納達爾和小威廉斯獲此成就。喬科維奇則只有民國九十七年(2008年)北京奧運拿過銅牌,此後每屆都四強止步。他幾乎什麼都有了,就少了為國爭光的奧運金牌,當然不想讓職業生涯留下缺憾。眼看年近40,就只剩這次機會了,怎麼說也要奮力一搏。他傾注所有,只報名單打,也不再入住選手村跟太多人哈拉,而是與家人住飯店,全心全意以奪金為目標。

金牌戰的賽前預測,幾乎一面倒看好不久前在同一場地笑捧法網金盃的阿卡,而喬帥年長16歲,速度居下風,膝傷又似乎出現新的痛點,有太多因素讓人看不出他這場賭注有多大勝算。然而一開賽,喬帥就進入絕佳狀態,與溫網決賽判若兩人。他極為冷靜、小心與克制,把失誤控制到最低

至於阿卡,則一如往常地敢拼敢打,所以致勝分近乎對方的兩倍,但伴隨的大量失誤也比喬高出許多。於是,一場五五波你來我往的爭鬥,數不清的精彩好球,看得觀眾大呼過癮。雖然兩人發球局全都保住了,但大體上喬保發比較辛苦。拜兩盤都撐到搶七之賜,他終得以發揮搶七王的本領,各以7:3、7:2拿下。

不可思議的是,當第一個金牌點出現時,喬完全沒有像許多選手面臨賽末點一樣,近鄉情怯地手軟,給對手製造反撲的機會,而是繼續保持高度專注,以一記閃身正拍大角度加壓贏得勝利。也就是說,直到贏球那瞬間,他才完全放鬆,釋放壓力:拍子從手上脫落,表情帶點難以置信,腿軟得差點走不動,跪在地上痛哭,渾身顫抖不已。如此前所未有的激動,顯見他有多麼渴望這面金牌,一等就是16年。無怪乎賽後受訪被問到未來計畫時,他說目前只想好好享受金牌的喜悅。

不只喬帥本人,喬迷們也是興奮得睡不著覺。因為這個故事太感人、太勵志了!誰料想得到,一個史上最老的奧運男單決賽者,還是在傷痛困擾、一冠難求的低谷當中,竟能創造奇蹟。他向世人證明了,只要有決心與毅力,再艱難的困局也能化解,再久遠的夢想也能實現






盛治仁/不要有「死後洪水干我何事」心態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盛治仁/不要有「死後洪水干我何事」心態
◆  陳冲/零散協議 小兵或可建奇功
◆  李清志/夏日江之島電車漫遊
◆  陳立恆/有人文科技 才有身為人的自由









盛治仁/不要有「死後洪水干我何事」心態


2024-08-08 00:22  聯合報/ 盛治仁(作者為雲品國際董事長)


最近看新聞,不管是美國總統選舉的劇烈變化和攻防,或是台灣政局的對抗及紛擾,都讓人心煩,因為其結果都會決定國家未來走向,直接影響大家的生計和發展。

最令我感到不安的是,這些攸關人民長期發展的政治和政策議題,參與討論或是有決定權的人,往往都是用短期和本位利益來思考,而不是以長期及全體利害出發。

我想到了幾年前的一本書《無限賽局》,作者賽門西奈克Simon Sinek提出兩種思維模式的對比採取有限思維的人用的是短期、可量化、競爭的世界觀,擁有無限思維的人想的則是長期、理想性和共好的世界觀。不同思維帶來不同做法和結果

如果比較政治和企業兩個領域,理應為國家奠定長期發展基礎的政界應該要有較多無限思維,而每月每季結算數字的商業界則較重視短期表現。但實則不然

政界不確定性高,一任也才四年,反而更著重在短期民調甚至是投票當天的表現,而較少規畫長期發展。企業的擁有者經營時間長,還希望能夠代代傳承,因此許多會做長遠考量和布局。

政治和企業的競爭模式也不一樣。政治經常是零和遊戲,選票一開,贏者全拿。企業場域則多非零和,A公司市占率下滑不代表B公司必然得利,因此互相攻擊相對少見。這些差異就影響了看待對手態度和採用手段

民國一○八 年(二○一九年)賓士執行長蔡澈Dieter Zetsche)退休時,BMW 拍了一個廣告致敬。內容是蔡澈退休當天被司機送回家後,從自家車庫開了一台 BMW 出門,配上「終於自由了」的字幕。賓士則在社群網路上引用了這個廣告,並回覆謝謝 BMW,但我們百分之百確定蔡澈已經選擇了賓士的 EQ 車型。

其實賓士在民國一○五年(二○一六年)也拍過一個廣告祝賀 BMW 一百周年,裡面提到謝謝你們一百年來的競爭,沒有你們的前三十年其實有點無聊。

這個心態非常重要。這兩家公司以無限思維把對方當成可敬對手,視為激勵自己進步的動力,也希望跟對手一起壯大。雙方的競爭方式不是醜化攻擊對方,而是同時提升兩邊的品牌和格局。

政治上則經常只想打敗對手,容易落入為達利益不擇手段的滑坡。長期互相攻擊和有限思維的結果,就是造成社會的極化對立和相關從政人士的形象整體下滑,以及公共政策無法解決長期結構問題的弊病。

試想,台灣的半導體布局和經營了多久才有今天的榮景,現在我們又為未來的發展布了哪些局。過去讓我們成功的原因,不一定能幫我們度過未來的挑戰。利益都是跟短期表現和指標掛鉤,就不會有長期思維

無限賽局有五個基本原則:崇高信念、團隊信任、可敬對手、應變準備以及領導勇氣。我們可以檢視一下從國家發展藍圖、公司或組織發展、到個人生涯及規畫,我們有沒有具備這些條件?做人做事究竟是以有限思維還是無限思維作為運作典範?長期宗旨是什麼?努力目標是什麼?

千萬不要活出像法王路易十五在一七五七年說的那種「我死後,洪水氾濫干我何事」心態,對當下和未來都要擔負起應有責任





《無限賽局》書封。天下雜誌出版/提供




黃正忠/一條被忽略的曲線

◆  黃正忠/一條被忽略的曲線









黃正忠/一條被忽略的曲線


2024-08-08 00:08  聯合報/ 黃正忠(作者為安侯永續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


多年以來台灣的打房政策,總維持在造成趨跌還漲的無效狀態,無論是實價登錄、平均地權條例、囤房稅、提高豪宅認定價格,到現在的限貸令,蚊子叮牛角的結果,使房價成為人民最大痛苦指數及居住正義的社會問題。

不動產與地產開發的永續議題,與所有產業向永續轉型必須致力突破沒有兩樣,也就是必須經濟、社會、環境三者兼顧,然地產開發、建築與營造、基礎建設公共工程的設計、興建與營運,要能達到兼顧經濟、社會與環境三重盈餘的結果,卻一直不是台灣施政、產業發展與社會文化的真議題。

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三月底國發會發布淨零路徑藍圖,推出民國一三九年(二○五○)淨零轉型十二大戰略,八年九千億預算並要催出四兆民間投資。無論是電力、工業、運輸等產業卅年內都有明顯減碳的路徑,卻有一條屬於建築業的線,從民國一○九到一三九年(二○二○到二○五○)的減碳路徑上來看幾乎是變化不大。即使這中間路徑藍圖已載明民國一一九年(二○三○)公有新建建築物能效一級或近零碳建築標準;民國一二九年(二○四○)一半既有建築物更新為建築能效一級或近零碳建築;民國一三九年(二○五○)百分之百新建築物及超過八十五%建築物為近零碳建築,但這一條被忽視的線沒有產值、沒有融資餘額規模估算、沒有看到台灣基礎建設與不動產建築翻轉邁向淨零所必須到位的投資規模。

根據金管會至今年六月的統計數據,購屋貸款餘額已達十兆五千四百億元,建築貸款則突破三兆三千億,而就在我們才剛經歷凱米颱風帶來極端雨量嚴重淹水、正在經歷不斷創新高的都市體感溫度、以及極度高溫帶來電力備載容量不夠寬裕的挑戰之際,卻未見這些已達高度警戒融資資訊的金額,與建築業向低碳淨零轉型所需的賦能資本力道相連結。換句話說,不動產為許多台灣人創造財富,帶來社會面痛苦的失衡,並與低碳淨零必要的變革斷了線。

台灣選手在巴黎奧運精彩表現令人振奮,媒體對巴黎奧運場館設施與建設也有諸多詳細報導,奧委會與主辦國法國及巴黎市均力行低碳與循環營建的原則,使用綠電與再生能源、應用回收材料、材料零廢棄、翻修取代興建以達成排碳減半目標歷屆奧運會的規畫、建設與營運,正是循環經濟與淨零轉型的最佳典範

根據聯合國環境署與國際能源總署的報告顯示,不動產與營造業占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比例高達卅九%,因此先進國家多年來大舉倡議循環營建,以零廢棄、零排放、零事故為目標,將能、資源以可回復及可再生方式納入建築與工程生命周期的設計考量。以新竹縣竹北市鳳山溪及牛埔溪水月意象景觀橋新建及景觀工程來進行分析,兩座橋總工程費近三億,鋼橋若採熱浸鍍鋅製程取代油漆施做防腐工程,在百年生命周期期間竟可為公部門省下近二百億成本

低碳淨零與循環營建是門好生意,是得好好檢視建築業這條被忽略的曲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