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28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全球在地化浪潮 凸顯台灣優勢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79398/web/ 

◆  聯合報社論/美半導體霸權主義,我不能任人予取予求
◆  聯合報黑白集/鏡裡藏妖知多少
◆  經濟日報社論/全球在地化浪潮 凸顯台灣優勢





經濟日報社論/全球在地化浪潮 凸顯台灣優勢


2022-09-28 02:36  經濟日報/   社論
全球在地化(Golocalization)與供應鏈韌性(Supply Chain Resilience)最近頻頻躍上媒體版面。本報資料照片



全球在地化Golocalization)與供應鏈韌性Supply Chain Resilience)最近頻頻躍上媒體版面。前者是80年代學者提出調和全球化與在地化兩個對立行銷策略管理概念,後者則是最近兩年新冠疫情嚴重干擾全球供應架構,企業重新規劃生產布局降低營運中斷風險的目標。在全球多元且詭譎多變的環境,兩者皆是跨國企業經營最佳化合理安排

全國工業總會最近發表白皮書,向政府提出「透過思考全球化、行動在地化創造全新的供應鏈思維」,籌建台灣成為區域運籌中心」,「成為全球進入亞太供應鏈的關鍵樞紐」。工總倡議正是全球在地化與供應鏈韌性的具象化思維。雖然政府未正式公開回應,但這幾年推動產業區域政策看似也與工總建議一致

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經濟日報報舉辦的「2022產業戰略高峰論壇」中舉證台灣成功地吸引台商回台及轉進新南向國家投資已達到在地化、區域化多元布局生產,因此強化了供應鏈韌性。基於美中地緣政治對立性升高,台商轉進舉措的確有助於生產風險的管理

橘逾淮為枳」,不同主體使用同樣詞彙卻有可能衍生質變,特別是政經主導強國想藉此改變地緣政治情勢,而台灣就正面臨這樣的困局。美中兩強對抗朝向「修昔底德陷阱演化,全球在地化與供應鏈韌性變成「美國優先」代名詞,而台灣的先進半導體供應鏈則可能是擺布的棋子

政府對國家優勢產業在地化保護強度其實不足。經濟部長王美花曾指出「要找到志同道合的國家相互合作」,以確保台灣「半導體關鍵性地位」,但也承認這是「很大的任務」。部長口中合作優先對象顯非美國莫屬。美國是台灣貿易出口第三大夥伴,更是保護台灣安全最重要國家,這樣的發言不令人意外。然而,「以台灣為中心」的半導體供應鏈符合美國長期利益嗎?

觀諸美國最近重建高科技產業不遺餘力:要求鴻海、台積電與環球晶等赴美設廠,立法則通過《晶片法》補貼半導體設廠,並禁止投資中國,而《抗通膨法案》更直接補貼北美電動車,弱化他國同類產品競爭力。至於白宮推動 CHIP 4 政策則是想方設法移轉東亞半導體產能至美國本土

美國吸收高科技產業赴美生產,正是實踐其全球在地化與供應鏈韌性目標;相對地,我方似乎只有配合的角色。我方政府若無法透過談判建立「地理上」的台美供應鏈關係,企業生態圈集體赴美設廠恐將成為趨勢

台灣地處美中兩強相爭邊緣,愈益難以「矽盾」作為安全屏障。政府與企業只有團結合作才可能遏阻在地高科技製程流失。就以半導體產業為例,企業或可考慮依製程精密度進行企業分拆spin-off),透過法律與防火牆設計重構組成控股集團。政府則積極與美方溝通,確保對方接受集團防火牆設計,而使企業能合法規避美中矛盾所造成的供應鏈障礙

近年來政府高科技產業發展政策傾向美國,但大陸才是台灣電子業最大出口市場,更是外銷訂單最重要海外生產基地。據統計,民國一一O年(2021年)台灣資通信產品外銷訂單九成是在大陸生產,而產出電子的產品近五成在當地銷售。台灣與大陸的生產及貿易關係密切,政府全球在地化與供應鏈韌性政策不應忽視大陸地位,而具防火牆性質控股集團生產模式或許可以化解台灣面對美國要求的部分難題。

美中地緣政治對抗日益激烈,台灣身處火線必須避免高科技產業在地生產空洞化的風險。政府與美方交涉應堅持優勢產業核心能力要留在台灣,透過組織創新與防火牆風險控管,充分發揮全球在地化與供應鏈韌性應用在不同國家的長處,我們應仍有機會強化經濟安全與生存的邊際空間。









聯合報黑白集/鏡裡藏妖知多少


2022-09-28 05:00  聯合報/   黑白集
TVBS若被移頻,一般認為跟「直接下架」差不多。圖為TVBS大樓外觀。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系統業者向 NCC 申請移頻 TVBS 新聞台,黃金頻位傳將換上鏡電視。近日吹哨者檢舉鏡電視審查內神通外鬼,但陳耀祥主委不捉內奸,努力為民進黨完成媒體綠化大業。

鏡電視申設爭議不斷,資金人力與鏡週刊流用以及涉掏空資本,最受評委質疑。吹哨者檢舉,前 NCC 官員探知審查「考題」,指導鏡電視欺瞞作答;關鍵錄音更揭露,總統指示閣揆趕快處理蘇貞昌就找陳耀祥施壓總統親信洪耀福更嗆陳耀祥「不要拖,這是總統旨意」!

府院都否認,鏡電視也聲明資料遭變造,散布將提告。詳情待釐清。但陳耀祥接受檢舉半年多,宣稱把內鬼名單丟給廉政署,內部展開行政調查,其實以拖待變,吹哨者日前再向在野黨檢舉,NCC 仍說「還在調查」。而鏡電視董事長一換再換,未獲官方許可,從申設到治理弊端重重,前案未清,還能申請上架有線電視,NCC 內神通外鬼名不虛傳

大選政治彈滿天,綠媒參戰,鏡週刊堪稱翹楚。政界紛傳這是替鏡電視上架作血酬。政商勾結題材,本是狗仔始祖壹週刊強項,豈料,師承壹週刊鏡週刊,竟被爆與鏡電視淪為金權政治產物

香港壹傳媒爭自由下獄台灣鏡傳媒爭市場涉弊新聞鏡本應照妖竟藏妖,中南海該學學蔡政府,對付第四權何必國安大刀










聯合報社論/美半導體霸權主義,我不能任人予取予求


2022-09-28 05:02  聯合報/   社論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廿五日播出的專訪中表示,台海若動盪影響半導體供應,全球經濟恐受到毀滅性影響。圖/取自CBS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表示,台灣製造了大部分的半導體,台灣有事,全球經濟將受到毀滅性影響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和財長葉倫,也都直指台灣是先進半導體唯一來源讓美國面臨國安風險。台灣亦體認護國神山群戰略價值,半導體將列為國安法管制國家核心關鍵技術。然而,當台灣的戰略利益構成美國國安風險,蔡政府只打算把護國神山當作外交伴手禮嗎?

美國總統拜登八月簽署晶片法案,將為美國半導體生產研發提供五二七億美元補貼,加上其他配套,法案整體規模達二千八百億美元。在美中科技戰開打、新冠疫情等因素影響下,全球晶片供應嚴重失衡工業大國亟欲鞏固晶片來源,美日與歐盟都在做類似的事。但美國晶片法案最令產業界憂心的是「毒丸計畫」:一旦領取美方補貼,十年內不能在中國大陸投資半導體先進製程。

美國晶片法案對我國影響重大,原因就在台積電。在美方施壓、蔡政府敲邊鼓下,台積電比預期更早赴美投資。這並不符合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當年所提的群聚原則,台積電在台灣的三大產業聚落可在數小時內互相支援;民國一五年(二○一六年)南台大地震,台積電中、北部工程師就迅速南下支援,凸顯晶圓代工產業群聚的重要性台積電赴美設廠,這項優勢不復存在,勢將提高在美經營成本

張忠謀多次表達對各國推動半導體業本地生產的憂慮,他認為成功機會不高,就算成功,也只是創造一個不完整的產業鏈。如今更大的難題是,一旦拿了美國晶片法案提供的優惠,台積電在中國大陸南京與松江兩座廠未來發展將被美國掐住脖子失去企業自主發展彈性

目前台積電在大陸最先進製程是十二奈米,而大陸企業中芯已開發出較進步的七奈米產品,理論上台積電的大陸產線不應視為先進製程。然而,美中大打貿易戰與科技戰,反共聲浪蓋過理性討論;美方沒有說明什麼是不能在大陸投資的「先進製程」,就是台積電未來推動大陸產線擴充最大不確定因素

除了美國晶片法案的毒丸難吞,台積電另一個難吞的是蔡政府內外補助大小眼經濟部推動領航企業研發深耕計畫美國企業輝達與美光共取得逾台幣百億元補助,不但超過本國業者,也不像美國對補助對象設下重重限制,更別說什麼毒丸條款,只有對外商的大補丸。國內業者擔心,兩家美商拿了我政府大筆補助,未來會不會拿研發的技術反打我方業者?而國安法是否只嚴管本國業者,卻讓補助更多外商遊走各國

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在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年會召開,以理事長身分婉轉道出業界的憂慮,他表示美國與中國大陸都大力支持本土業者,扶植在地研發與製造全球半導體產業競合與消長已是進行式期待台灣產官學界提出更具建設性措施,以維護台灣最關鍵半導體產業優勢。解讀劉德音的談話:各國都在大力扶持自己半導體產業,蔡政府又做了什麼呢?

台積電與台灣半導體供應鏈被蔡政府當作外交伴手禮,到處推銷我業者前往海外設廠。蔡政府官員喜孜孜赴美參加招商會議絲毫未看到美國半導體霸權主義興起以及中國大陸加強推動半導體本土製造能力,對我業者的威脅已近在咫尺。美方邀日本、南韓與台灣組成晶片四方聯盟(Chip 4),南韓為自己開後門,蔡政府則開大門推促我業者加入;若繼續讓美方予取予求,我半導體業的優勢遲早被蔡政府消耗殆盡



【專家之眼】笑話,台灣的社宅也能叫社宅!

◆  【專家之眼】笑話,台灣的社宅也能叫社宅!
◆  【專家之眼】普亭的核彈恐嚇

◆  【專家之眼】經濟脈動大調整 全球匯率決策的各顯神通
◆  【專家之眼】噓~政府絕對「不宣」的預算眉角
◆  【專家之眼】失去天時地利人和 蔡英文還能打選戰?






【專家之眼】笑話,台灣的社宅也能叫社宅!


2022-09-28 08:09  聯合報/ 劉明德/德國柏林自由大學政治學博士
台灣社會住宅存量比率僅為0.25%,比例之小,簡直可以忽略不計。圖為新北市府土城員和社會住宅。圖/新北市城鄉局提供



社宅,原本是一個立意良好的制度,但自從在台灣實施以來,與它該有的精神可以說是背道而馳,成了「橘逾淮為枳」的又一案例。台灣雖然「有」社宅,但不能說有社宅;雖然名叫「社宅」,但不應稱社宅。目前台灣政府提供的社宅有哪些根本的問題呢?

首先,杯水車薪,能夠說「有」社宅嗎?根據社會住宅推動聯盟所公佈的「台灣社會住宅數量統計表」,至111年8月,全台灣「只租不售」之社宅存量共計22,816戶,以110年第4季全國住宅總量912萬戶計算,台灣社會住宅存量比率僅為0.25%,比例之小,簡直可以忽略不計。

如果以中低收入戶作為社宅居住的主體,那麼,臺灣的低收入戶加上中低收入戶共26萬戶(關於台灣政府認定的貧窮門檻過高的討論,可參考「被政府黑魔法掩蓋的貧窮指數」一文),該有的存量至少也要有26萬戶,而目前卻只有2.3萬戶,存量嚴重不足。

何況,目前能住進社宅的,大部分都不是上述中低收入戶,因為他們負擔不起、不知道怎麼申請或者根本不知道有這項社會福利,而中低收入戶又只是政府定義的「優先戶」的其中一種類型。可見,迫切需要社宅的豈只是26萬中低收入戶。

第二,申請資格過於浮濫。根據《內政部興辦社會住宅出租辦法第3條第1項第4款:申請承租社會住宅者,應符合「家庭年所得應低於申請時社會住宅所在地直轄市、縣(市)百分之五十分位點家庭之平均所得,且所得總額按家庭成員人數平均分配,每人每月不超過最低生活費三點五倍」。換言之,有資格申請社宅的人佔了當地人口的將近一半。這樣的法律不是在照顧弱勢,而是在排擠弱勢。因為在這樣一個那麼寬的範圍之內,一個人均月所得不到1 萬的家庭與人均所得6萬元(台北市為例,111年度為每月6萬5,387元)的家庭具有「同等」的機會,這是假平等,也不是在照顧社會弱勢,這樣的制度導致該得的得不到,不該得反而得到了,這就是逆正義

第三,租金太貴:根據《住宅法第25條第二項:「社會住宅承租者之租金計算,中央主管機關應斟酌承租者所得狀況、負擔能力及市場行情,訂定分級收費原則」,換言之,《住宅法只寫分級但沒有明訂全國統一收費標準,雖然內政部營建署網站上的新聞稿寫有補助計算基礎以一般戶8折,優先戶64折」,即使是市價的64折,對於最有迫切需要的中低收入戶來說,仍然住不起。若以台北明倫社宅的一房型來看,最便宜的月租金為8,900元,中低收入戶能否負擔呢?如果負擔不起,即使符合資格,也住不進去,這種口惠實不至社宅,能說是社宅嗎?

第四,抽籤不具有正當性。根據《內政部興辦社會住宅出租辦法第9條第一項第一款:社會住宅之出租「原則上以公開抽籤方式決定序位」。以抽籤決定順位,這樣的法律完全不具有正當性,原因是非常有限的資源應該用在最急需的人身上,也就是說,台灣的社宅招租應該用排隊的方式,而排隊的順序,應該按申請人的「急迫」程度。不依急迫程度,而根據運氣,這種做法錯置國家資源,也就是沒有把錢花在刀口上,是一種逆淘汰做法

台灣的社宅問題一籮筐,先寫以上幾點,剩下的,留待下一篇詳解。











【專家之眼】普亭的核彈恐嚇


2022-09-28 08:05  聯合報/湯紹成/政治大學兼任教授
遭到軍事上挫敗的俄羅斯總統普亭,21日突然發表全國演講,宣布下達動員令,對烏克蘭作戰,且不排除任何手段,被視為核武威脅。美聯社



近日俄羅斯總普亭以使用核彈來作為要脅,增加了另一波俄烏戰事升高的可能性,因而引發各方關注。

在人類所有的競鬥中,情勢的升高(escalation)都是一種自然趨勢,比如先由鬥嘴再進入動手。在軍事對抗時,升高的壓力可能會很大,而且後果可能很嚴重。在冷戰期間,升高的思考集中在控制超級大國之間對抗的戰略上,比如若爆發戰事,雙方將先從傳統武器開始拚博,然後再上升到局部性戰術核武,以至於最終導致全面性戰略核武交互打擊

相比之下,美國最大戰略彈頭的TNT當量有120萬噸,而俄羅斯曾在民國五十年(1961年)測試當量為5,800萬噸的氫彈沙皇炸彈),目前在世界各地武庫中約有1.3萬枚核彈頭,其中美俄各具約6千枚。

十分值得注意的,就是與此相關的所謂「第二次打擊能力」(second-strike capability),也就是當A國向B國進行核攻擊,若A國無法確認可將B國一槍斃命,那必將導致B國進行第二次核打擊,以致於雙方「相互保證毀滅」(MAD)。故在理性判斷後,當事方都會對核戰望而卻步,最終形成恐怖平衡Balance of Terror),並相互都建立一些「信任建立機制」(CBM),互通訊息,以避免意外導致核戰的爆發,這也正是冷戰時期歐洲和平支柱

檢視當前的俄烏戰事,是因為俄軍節節敗退,以至於普亭總統有意以公投、動員再加上核訛詐的組合拳方式,企圖轉敗為勝。但因俄烏兩國接壤,故只能使用小型戰術性核武器,爆炸威力從300噸到10萬噸 TNT 當量不等。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美國在廣島投下的原子彈產生了毀滅性影響,它只有1.5萬噸戰略核武器相比戰術核武器是為了對戰場產生影響,而戰略核武乃是以長程飛彈為載具,並以打贏全面戰爭為目的

民國九十九年(2010年),當時的美俄簽訂「新戰略武器裁減條約」(New Strategic Arms Reduction Treaty,New START),雙方約定的核武彈頭以1,550枚為限但條約並未規範戰術武器,其他國際協議也針對戰術武器訂定規範。目前,俄方已部署約1,600枚戰術彈頭,而美國在北約國家也部署了大約100件美軍的戰術核武器,可以對俄軍做出相應的回應。但因烏克蘭並非北約國家,還在民國八十三年(1994年)銷毀了原先擁有的核武器並加入核武器不擴散條約」(NPT),以換取外國的支持,因而北約如何回應,還要視當時情況來判斷。

該條約獲得191個締約國批準,依此只有美、俄、中、法、英五國可擁有核武器,因這五國在民國五十六年(1967年)1月1日已製造並試爆核子武器,其它4個核國家印度、巴基斯坦與以色列未簽,朝鮮簽約後退出。「核武器不擴散條約旨在防止核武器擴散促進核裁軍並鼓勵和平利用核能條約同時規定每5年對執行進展狀況做一次審查。第十次審查會議本應於民國一O九年(2020年)舉行,因新冠疫情而延期至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

此外,俄羅斯不太可能在前線使用核武器,因為此將會產生核塵埃巨大風險傷及自身。但莫斯科可能會在烏克蘭上空引爆核彈,並以電磁脈沖癱瘓烏國電子設備,或黑海水面上引爆威懾以避免重大傷亡。更進一步,普亭將可能用核武器攻擊烏克蘭的軍事基地或打擊首都基輔造成大規模傷亡包括消滅烏國的政治領導層

今年2月開戰之初,普亭就已下令俄羅斯核子威懾部隊全面戒備。如今,普亭曾言,若俄國的安全與領土受到威脅,將會使用核武,而正在烏東四州進行入俄公投,就將成為試金石,端視烏克蘭與西方國家的態度。此外,若普亭進一步在戰事方面全面挫敗或俄國經濟崩盤,以至於其地位不穩等狀況,也都有可能促使他走上極端,尤其俄國歷來並未同意不首先使用核武,以至於當前的俄烏情勢難料當前歐洲日漸入冬是否對於戰事產生冷卻作用,也還需要觀察。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教師節快樂,Doctor Xs!


◆  環境惡化 教師如何快樂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教師節快樂,Doctor Xs!
◆  身障師權益 教部何時正視
◆  至少今天 給老師肯定祝福
◆  備受霸凌 還得面對二次傷害…
◆  義大利變天 與台關係可期
◆  喧譁的 2758 決議 失語的中華民國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教師節快樂,Doctor Xs!


2022-09-28 05:04  聯合報/   張俊哲(作者為台大教授、出版中心主任)



很高興今天是教師節,校方也停課一天,同學更是貼心地在上周就前來「提醒」:今天不用上課。

值此重要的日子,我要特別感謝好幾位前輩,因他們的言行風範,讓我羨慕當老師,也慶幸可以當老師迄今二十載。由於篇幅的關係,今天僅容我分享其中的兩位。基於保護隱私,就容我稱他們為「Doctor X(博士X)」,因為他們都是學養俱佳的博士。我曾考慮「Professor X(教授X)」這個稱號,但這兩位老師都不具科幻能力,和電影中的「教授X」不像,因而作罷。倒是他們和電視劇中的那位「Doctor-X」頗像,都討厭成群結黨不阿諛權勢,不被傳統束縛特質簡直不謀而合

猶記得認識第一位 Doctor X(簡稱 Dr. X1)時,他正處於「屋漏偏逢連夜雨」的狀態—實驗室不僅老舊,且每逢下雨必漏。依校方標準處理程序,一定得先填報修單,然後等總務單位的勘查,再派員來修。不過因待修的系館實在太多,常緩不濟急。然而神奇的是,短期內再度拜訪 Dr. X1時,我發現天花板漏水的狀況竟已大幅改善—他在實驗檯的高處以塑膠帆布來承接漏水,然後用一根長線將雨水導流至低處的水槽。此一創舉不僅化解了漏水危機,室內還多了一處「空中瀑布」的美景!幾年後 Dr. X1換了實驗室,也少了瀑布,但取而代之的是窗邊的一張優雅小圓桌,許多學生都曾是他的座上賓兼心輔對象。當年我還「年幼無知」,常不請自進,但從未被正忙於備課或寫論文的 Dr. X1 以「正在忙!」敷衍。他的創意和愛心,深深吸引了我。

至於第二位 Doctor X(簡稱 Dr. X2),他打破了我與科學研究之間的藩籬。在遇到他之前,我原本以為科學研究所需要的「嚴謹細心」被迫要和「嚴肅無趣結合。沒想到 Dr. X2 在解釋他精準操作實驗結果時,好似在向世人推銷他最心愛的美食,說得津津有味,讓我領悟從事研究的熱情不再是科學童書促銷矯情,倒比較像是談了場戀愛所要付出的感情。記得一場會議後的回程,Dr. X2 在火車上察覺我對胚胎發育認知不足,二話不說就撕下筆記紙,「家教」我一番。我很後悔沒保留當年他的手稿,不然那一定是現在課堂上最具說服力的教材之一。他對科學的真情,深深感動了我。

另外,我還要特別感謝這兩位「Doctor Xs」:他們從未把正在承受的績效壓力強加於我,甚至絕口不提!這在績效掛帥教研沉痾體系,是何等不易。他們很像電視劇中的「Doctor-X」,永遠以病患的生命為首位,不甩危及病情名利糾結。最後,容我向所有的「Doctor Xs」致敬:您們情願為學生好,也不願討好學生;那份真心常換來絕情,甚至還附送誤解,但您們仍無怨無悔,實在不簡單!也希望各式的學術巨塔能讓那些具有優異表現的年輕博士們,不被無情埋沒,仍嚮往當個「Doctor X」,用良心教育,拯救下一代。











環境惡化 教師如何快樂


2022-09-28 05:04  聯合報/   溫順德/高中校長(台中市)



又是教師節的到來,原是值得慶祝的日子,但對許多老師而言,恐是沮喪多於歡樂,失望也遠過於期待。在教學環境丕變下,教師尊嚴日趨式微,教學士氣大受打擊,甚至不少老師心冷,發起停辦慶祝活動,令人不勝唏噓。

根據筆者長年觀察,當代老師專業能力實為數十年來僅見,然社會整體觀感,負評卻逐漸上升,不惟疑師氛圍瀰漫,甚至出現仇師現象,讓老師壓力倍增。日前台灣師範大學針對二○二所國中三千八百多位老師做工作滿意度調查,結果約有一成老師感受到非常多壓力,二成五有一些壓力,資淺老師更達四成感到工作上有壓力;另有三成老師坦言想調其他學校服務;也有十三%的老師後悔進入教學職場,俱高於國際平均值。教育現場環境惡化,老師教學有志難伸主因有三

一是政策層出不窮,教師身心難以負荷:近年新課綱選修課程比重增加,教師必須設計課程,又得進修增能;加以新型考招還需認證歷程檔案,讓老師焦頭爛額。不論本土語列必修,或雙語教學規畫,甚至生生用平板等,更讓教師疲於奔命。當局為求達成率,無視師資人力不足,配套亦未周延,反用熱情勒索教師,要求全力配合政策。口號式的教改,射箭再畫靶的作法,搞得老師身心俱疲,能不耗蝕教學熱情?

二為法令矯枉過正,教師管教動輒得咎:由於學權意識抬頭年輕家長觀念改變,管教尺度必須拿捏,稍有不慎還會惹禍上身;尤其學生人手一機,上課故意激怒老師,錄影上傳網路公審,讓老師難以翻身。追求正向輔導管教雖是進步校園象徵,但矯枉過正,管教動輒得咎,教學現場人人自危,熱忱也被澆熄,最終乾脆不管,豈是台灣教育之福?

三則行政庶務繁雜,教學現場備受干擾:新課綱上路後,行政減量淪為口號,忙碌更勝過往。各處室行政人員除協助課程執行,尋覓跨域師資,還需撰寫各項計畫,爭取教學資源設備,甚至應付課督訪視,填報無止境的表單,疲累程度前所未見;未兼行政職的教師,校內外研習不斷,會議多如牛毛,議題融入包山包海,觀備議課永不停歇,哀號聲此仆彼起。行政庶務過度干擾,耗費老師心力,如何專注教學

教學環境不友善,老師既忙且茫又盲,如何發揮教學熱情,善盡培育學子之責展現魄力,清除教學現場障礙,還給老師單純空間,教育當局責無旁貸










身障師權益 教部何時正視


2022-09-28 05:04  聯合報/   鄭國成/瘖者、助理教授(花縣壽豐)



新學年度伊始,授課班內再遇自閉症學生,不禁勾起十年前某自閉症學生被霸凌事件:放學搭車時,被學長用口香糖黏揉頭髮。可嘆霸凌者只見其外形可欺,卻不知其內智之質驚人:隨你說出漢語詞彙,他能立即將英文單字、片語翻譯於黑板上,簡直是人體英文辭典。

自民國七十三年(一九八四年)總統公布《特殊教育法》,教育部為推動「融合教育理念,將身障學生安置於普通班級接受一般性教育,提供機會和身健同儕正向互動,而非集中在特教班進行隔離式教育。迄今卅載有餘,然仍有大幅成長空間。

目前台灣身障學生就讀高中職以下,率皆接受融合教育。教育部雖已落實高中職「每安置身障學生一人,減少該班級總人數一至三人」、「視身障學生人數,增減資源班教師員額」等法規,大學與研究所亦不乏身障學生,可曾據此以推?

筆者曾於南部某大學授課通識國文,某些身障生或許「同是天涯身障人」情緒之故,刻意選修我的課。課堂上,我必須邊對聽健生口述課業內容,邊對聽障生緩慢重複式說話,或輔以板書、手語翻譯;課後尚須批改聽障生「語法特殊(與一般學生語序有別)」之作業。面對顏色、圖形觀念薄弱的全盲生,我更須詳加敘述。面對躁動症學生,我必須接招突如其來之脫軌行為,謹慎安撫。面對其他障別學生,我亦須…,耗費不少時間精力。

教育部力推翻轉教育」,改「師說生聽」為「生說師聽」模式,我認同此理。然此方案對於聽障教師存在技術性溝通困擾譬如部分學生音頻尖銳、音量過低),不知教育部何時能正視必須充分提供人力資源,作為授課教師的助理教師或臨時助理,以協助順利完成教學」之法規,協助身障教師完善教學環境

我曾在博士班求學期間,親歷某副教授於課堂上公然奚落:「身障學生提出種種福利要求就是特權,對一般學生也是霸凌。」對此,難道大學教師不也應接受「參加相關的特教知能研習規定

融合式、翻轉式教育已成世界趨勢。除維護身障學生一般性受教權,亦維護身障教師一般性授教權,充分彰顯公平正義。時值教師節,呼籲掌權者感同身受,迅速改革。












至少今天 給老師肯定祝福


2022-09-28 05:04  聯合報/   鐘重發/退休教師(彰縣北斗)



昨日回到學校,教務主任說近日確診或居隔的老師太多,光找代課老師就耗掉她大部分心力,加上疫情期間追各班實體課程、線上課程和混成課程等方式的教學,現在兼職行政的教師只有一個「苦」字。

在疫情下,幾乎每個教師都不願意兼職行政,因此許多學校用輪流或抽籤來攤提。若老師們到校卻盡做自己不願意、與教學無關的事,怎麼會快樂呢?

能快點退休原本應是同事們最嚮往的,不過年金改革後更多教師放不下每年三四十萬元的收入減少,再加上近年動輒兩三成的通貨膨脹,老師都不敢退了,也讓年輕老師求職無門。這幾年來教育現場就像一灘死水,老師怎麼會快樂呢?

不過,公立學校的老師們再怎麼說壓力大,依舊羨煞許多私校老師、代理和鐘點教師、安親班老師和幼兒園老師與教保們。這些老師們長期受到不平等剝削,他們除了無奈更是無力,怎麼會快樂呢?

或許,老師更在乎的是家長對老師的認同、學生對老師的尊重都不再現了。當學生認為老師影響力比不上網紅,當家長認為老師教授的知識在網路上都找得到,當老師認為學生教不動家長又不配合,當國家要教師負起大責卻又取消福利與保障時,還有多少人會以自己是老師為榮呢?

如今,當老師的要從協助學務運行中找成就,從認真教學增長學生知識中找肯定,從幫助學生解決問題與自我探索中找快樂。這些認真付出的教師,依舊能獲得特殊優良教師、SUPER教師等的肯定,依舊能以身為教師為樂、為榮。

老師,您辛苦了,教師節快樂。至少在教師節這天,希望所有的民眾與學生至少能肯定與祝福老師們;至少在教師節這天,能讓老師們感受被學生與家長們的尊重與祝福,更讓老師們感受到身為教師是快樂的,而願意繼續「在怨悔中」為付出所有的心與力。











備受霸凌 還得面對二次傷害…


2022-09-28 05:04  聯合報/   吳景欽/真理大學法律系所教授(新北市)



因被節目主持人周玉蔻指為蔣孝嚴廿多年前緋聞案女主角,張淑娟無法容忍毫無根據的指控,進而對周提起加重誹謗罪告訴,且不接受道歉。只是被害人已備受折磨與霸凌,還得面對更艱辛的訴訟挑戰。

雖依刑法第三一○條第三項,被告要能證明其所傳述之事為真,且與公益無關,才足以免除刑事責任,但因被告有不自證己罪權於其所誹謗之事的真假,仍應由檢察官負起舉證責任,故傳喚被害者出庭為證人,就屬必然。由於證人有具結與據實陳述義務,並因此擔負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偽證罪責,更得接受當事人的交互詰問。尤其要證明自己沒做的事,再加以年代久遠,何其困難,如此的詰問過程,就可能使對被告的審判,轉變成對被害人的責難,所謂二次傷害,就肯定無法避免。

根據大法官釋字第五○九號解釋基於對言論自由的最大保障,建立所謂善意傾向原則,即只要根據被告所提證據資料,並有相當理由確信為真,就算無法證明所述內容為真實,亦不能究以誹謗罪責。故就算檢察官已證明被告所言為假,但被告仍可提出已盡查證義務之事證,並以是為閱聽者知的權利而為傳述,來證明自己非惡意,自可因此免除誹謗罪責。

惟所謂查證義務,尤其是新聞工作者,到底要查到何等程度,才能稱為是善意,卻難有客觀標準。如若只是找到幾位所謂目擊者為詢問,既未有客觀事證為比對,亦未能給利害關係人相對等與平衡的陳述與詰問之機會等,因此所得的資訊,自有相當疑問。而如此可能存有重大疏失的查證,能否稱是非惡意,最終恐取決於司法者的內在意志對言論容忍程度

再來,即便認定有罪,但因加重誹謗屬兩年以下徒刑之輕罪,只要被告願意認錯且有表示懺悔之意,法官就可處以緩刑,並要求被告支付損害賠償金給被害人,甚至更重要者,是要其在媒體公開道歉,若不履行,並可撤銷緩刑,以彌補被害人所受之傷。只是根據憲法法庭第二號裁判對民事判決強制被告在媒體道歉一事,以侵害憲法表意自由權為由而宣告違憲,這必然使緩刑附帶公開媒體道歉之履行事項,淪為被告可自由抉擇的道德義務

又即便不認罪,但在誹謗罪不屬重罪下,判以六個月以下有期徒刑而得易科罰金的可能性亦高。而在易科罰金一日最高僅為三千元下,就可能與被告因誹謗所獲得的利益不成比例,致難生處罰之效果。

雖現行的刑事訴訟法已增列被害人訴訟參與一篇,但比起對被告的保障,仍有不小的落差。如何進一步在刑事司法強化對被害人的保障,必是立法者的重要課題。












義大利變天 與台關係可期


2022-09-28 05:04  聯合報/   張孟仁/輔仁大學義大利語系主任、外交暨國際事務學程召集人(新北市)



儘管受到歐盟詆毀、威脅;德國總理表態支持中左派;西方稱梅洛尼是披著新法西斯外衣的鐵娘子,皆無法撼動義大利中右派上台執政。

此前義大利最後一次右派由前總理貝魯斯柯尼領導執政已是民國一百年(二○一一年)。這十多年義大利經歷了技術官僚蒙提、中左派、短暫的民粹:五星運動+聯盟黨(十四個月分手)、中左與五星運動聯手、技術官僚德拉吉等,義大利的政治及經濟不見起色,也造就梅洛尼領導的義大利兄弟黨支持度從民國一○七年(二○一八年)的四%,大幅成長至廿五%,咸認只因該黨未加入德拉吉政府,成了反對現狀人士的宣洩窗口。此外,從梅洛尼開始使用社群軟體後,支持度創新高,短短一個月就能增加四百萬追隨者。

大選結果,義大利兄弟黨一舉成為義大利第一大黨,顯示在高通膨與能源危機所致的民不聊生,人民願意給梅洛尼一個機會。分裂的五星運動再度復活,成了發展落後南義救贖。換句話說,人民見中左陣營執政十年一事無成,下架了他們。另一方面,令歐盟擔憂的右派政府未來執政走向為何?以下就大西洋、歐盟、俄羅斯與台海關係做簡單分析。

美國與北約向來是義大利重要的外交支柱之一。梅洛尼自始至終強調此環不變甚至要加強,其盟友聯盟黨與前進黨也重視與美交好,這說明白宮特別低調,表明不管哪個聯盟上來,義大利都是最穩定重要的盟友。

歐盟則是義大利外交的另一支柱。儘管三黨疑歐,但梅洛尼選前幾個月迅速調整立場。她在民國一○九年(二○二○年)初參與在羅馬舉辦的第二屆國族保守主義大會,與美國共和黨站在同一陣線,逐步淡化義大利兄弟黨反歐盟的色彩,充當義大利右派的代言人。接著當選「歐洲保守派與改革者政黨」主席,披上「保守派」的外衣仿效英國的保守黨,遮掩了極右派與法西斯的標籤。有鑑於其上台後首要目標是改善經濟,歐盟掌握了「復甦基金」一千五百億歐元左右,且三黨同聲反對「一帶一路」,簡言之,因基金僅能從歐盟窗口拿到,義大利低頭成分居高。需要擔心的是,義大利登高一呼,團結瑞典、波蘭、匈牙利、捷克等主權主義,特別是在移民議題上。

梅洛尼高調反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支持北約輸送武器,稱若烏克蘭淪陷將在西方產生骨牌效應,更會為中國入侵台灣開惡例。然而,其餘兩黨立場相對親俄,會對梅洛尼產生掣肘效應。不過,梅洛尼的高得票與美國、歐盟的制約,也會箝制兩黨。

三黨對揚棄北京的「一帶一路」有志一同,當時同為執政聯盟的聯盟黨即已對五星運動的親北京表達反對。貝魯斯柯尼強調歐盟要完成共同防衛政策將北京視為對手。梅洛尼本身重申:若自由世界不能證明它比專制國家更強大,就會重演俄烏戰爭的類似狀況,面對中國的台灣也將受到威脅。近期更不忘強調與台灣發展密切關係

義大利並非一夕變天,經濟民生飽足才是人民所望,未來義大利能否枯木逢春,值得觀察。可喜的是,與台灣關係的進展可為必然。











喧譁的2758決議 失語的中華民國


2022-09-28 05:04  聯合報/   楊穎超/大學教師(台北市)



剛落幕的第七十七屆聯合國大會總辯論,有十一友邦替我發聲。中共外長王毅回以聯大通過的二七五八號決議,已解決了包括台灣在內「全中國」在聯合國及國際機構的代表權問題,引起我方回擊。多數角度從國際政治與法律出發,本文則擬從內部正當性角度,為一九一二年建立的中華民國向兩岸人民發聲。

中共無視中華民國,不是新聞;民進黨在中華民國執政,卻忽略部分國史,也是台灣日常。但問題是,堅守憲法的中華民國派,該如何面對這段歷史?後人又如何從中汲取行動綱領?這是不能迴避的問題。

民進黨政府的外交部聲明指出,二七五八號決議只處理了中國在聯合國的代表權,決議文未提台灣中華民國台灣是自由民主國家,民主台灣專制中國互不隸屬是國際公認、長期客觀的事實,也是當前的台海現狀

但此說法掐頭去尾,對不明就裡的台人宣傳可以,卻無視聯合國如何鋪排台灣與中國的關係與我憲法規定。這部分我們歡迎美歐日強權仗義執言,但目前看來卻不是大家期待的方向。中華民國過去雖延續當年退出時的說法:不承認二七五八號決議的效力,但此說偏重對外,除有我方且戰且走無奈外,隨著兩岸實力消長過去論述隱含國際場域中國代表權爭奪向內也無助於對現時建設性

除了否認效力外,中華民國派其實更應強調外交是內政的延長。在外交戰場上,只能是實力的對決。當年蔣中正一直在思考對內部人民的號召,而中共能取得代表權,不是訴諸公理與正義的結果,是透過援外等方式一票一票買來的。這付出的代價,恐怕不是多數人民所能接受。

中共從建政初始,就開始援外。那時一窮二白,自身都要靠蘇聯貸款支持,還是擠出物資援助社會主義兄弟們,甚至在大躍進期間發生大規模飢荒、還與印度發生邊境戰爭時,援外仍未停止。為此,一九六二年時任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王稼祥等,提議困難時期中共對外援助應該量力而行。但他為此受到嚴厲批判

相對於此,蔣政府對外的金援保守多了。台灣早期雖窮,美援開始還是用送的,到後來則是贈貸並行,我們利用這些外匯及自身努力,打下經濟奇蹟基礎。至於外交,除極少數例子外,政府是由美國出資大部分,我再出農技團及先鋒案等來聯絡關係

這樣一來一往,我國退出聯合國,只是時間問題而已。過去有人認為,蔣統治自私為己學界也指出,退出聯合國動搖了國府正當性。但是當時政府沒學中共手段,只是務實保衛建設台灣。當中的輕重取捨該讓人民點滴在心頭

歷史對我們的啟發是該趁此思考參與聯合國問題。蔡政府連年請友邦為我發言,但了解外交事務的人都知道,這些都是要錢的。而與中共競價結果,幫我們講話的越來越少,再面對台灣近年國債軍費社福花費快速增加,我們應該培養何種實力?外交戰場的優先性如何?國人應該要好好比較一下。



嚴震生/學位還是學校?教師節看到老師更重要!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嚴震生/學位還是學校?教師節看到老師更重要!
◆  羅智成/文學的現在進行式
◆  蘇益仁/新冠疫情的解封、降級及修法





嚴震生/學位還是學校?教師節看到老師更重要!


2022-09-28 05:05  聯合報/   嚴震生(作者為政大國關中心兼任研究員)



今年地方選舉林智堅論文風波開始,先有學位的爭議,接著高虹安委員的談話,又引起國立和私立大學的比較。在教師節前夕,我看到的不是學位或是學校,而是好老師的重要性。

我在求學的每一個階段,都曾遇上很好的老師,雖不敢說改變了我的一生,但他們開啟我學習的動機帶領我知識的成長更有生活價值的形塑,這些都比拿了什麼學位或是什麼學校畢業更為重要。

我沒有讀過私立小學,也未曾進入台北的明星中學,大學讀的是私立大學,研究所碩士是美國一般州立大學取得博士的學校雖然算是名校,但是以理工農商見長,政治系排名屬於中段的學校。在沒有顯赫學歷名師光環下,我竟然有機會在美國教書八年;回到台灣後即使沒有師承及背景,還能在國立大學服務,所教的學生都比我當年優秀,其中自然有許多學霸。

我小學時歷史就很好,因為它雖非升學科目,但授課的老師卻很認真地介紹美國獨立戰爭拿破崙的興起林肯解放黑奴的故事,她生動教學方式激發我的好奇心,最終儘管它並非我大學的主修,但還是到美國拿到歷史碩士學位

個人在學術生涯中,專業表現並非突出,但享有語言優勢,能夠為三個名校用英語授課美國政治非洲政治等課程。這或許和我初入國中時,遇到很棒的英文老師有關。她開啟了我對這個語文好奇心,也讓我在讀外國歷史外國地理時,會將課本後面的中英名詞對照表記下來,奠定我後來到國外讀書時能夠很快進入狀況

高中時的國文老師外國文學很有鑽研,本身就是文學家,也翻譯過很多作品。升學必須準備的部分,他積極地協助我們學習,但不時會介紹俄羅斯、日本及歐洲的文學名著和作家開啟了我們的眼界。處在威權時代,這位老師並沒有刻意挑戰政府,卻讓我們感受到知識分子風骨及執著。個人一直認為我從未參加任何政黨、不介入政治,絕對是出自於他的影響力。

大學時系上有幾位來自德國神職人員,雖然他們用英語上課時帶有德國口音,卻不影響我們感受到他們做事一板一眼認真態度。一位本國籍老師特別要我們從這些德國教師身上,學習進入社會後該有的敬業精神

我在美國讀碩士時,一位韓裔教授擔任研究導師,他很信任我能勝任大一美國政府課程的授課講師,因此提供獎學金,讓我能專注於學業,也促成申請博士班獲得獎學金最佳資歷擔任過比較政治國際關係授課講師成為日後我獲得美國教職重要關鍵

就讀博士期間,遇到一位行政、教學及研究都表現傑出的教授,同時也非常關心學生的學習。我修了他三門課,每門課結束時,他都會用一張紙將我們的學習過程及表現寫下。我誓言也要這麼做,但實在不容易,因此選擇僅擔任大學部課程,就是擔心無法兌現原先的承諾。我的指導教授是位猶太裔美國人,當我論文初稿完成時,另一位口試委員想要放水,但他堅持還需要改進。有了他的堅持,我不僅很滿意自己的努力,對論文品質充滿信心絕對禁得起檢驗,更無須封存

這些老師,有外省籍也有本省籍,有華僑也有韓國裔,有德國人也有美國人,更有一位猶太人,但無論來自何方,他們對我求知、做人及治學都有很大的影響,因此學位及學校真的沒有遇到好老師來得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