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2日 星期四

經濟/零售業數位轉型 二路並進

udn 論壇報http://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18709/web/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聯合報社論..加泰隆尼亞「脫西」的非如意算盤
.聯合報黑白集.關於「團結」這帖膏藥
.經濟日報社論.零售業數位轉型 二路並進







經濟/零售業數位轉型 二路並進


2017-10-12 02:19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知名的美國玩具反斗城於9月聲請破產,讓面臨經營環境日益險峻的美國實體零售業再受打擊。事實上,除了玩具反斗城之外,包括時尚女裝品牌BCBG、已在2015就聲請破產保護的RadioShack,以及關閉了400家店面的知名鞋商Payless ShoeSource也都在今年紛紛聲請破產保護。根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約有18%的美國零售業,債信被標普公司評為垃圾債券,標普指出,沒跟上電商時代風向與大眾消費習慣改變,是零售業當前遭遇的最大困難。
這種情況並非只在美國市場發生,日本前20大傳統零售店中,有十家業者去年營收是下滑的。第一名Aeon雖然營收增加,卻只增長0.4%;其次是Seven & i營收則下降3.5%,較前一年減少了2,100億日圓。倒是日本亞馬遜宣布2016年度營收突破1兆日圓,日經研究報告就預估其營收有可能在2017年度超過該國最大的百貨公司三越伊勢丹控股,顯見電商對實體通路的確造成重大威脅。
台灣也是如此,實體零售業者因而紛紛尋求解決方案及轉型之道,但努力的過程中面臨嚴峻的挑戰,這主要來自於數據掌握及虛實轉型兩方面的議題:在數據掌握方面,零售業是由人、場、貨三個核心構面所組成,「人」包含員工與顧客,「場」是指賣場,「貨」則指商品。實體零售業過去所注重及蒐集的數據以貨為主,如品類數、庫存周轉率、物流成本占比、庫存天數、成交率等。然而,對於場(實體賣場)與人(消費者)的數據,尤其是有關消費者屬性輪廓、行為偏好、消費路徑等數據,並沒有進一步蒐集或追蹤。
反觀網路零售業者,除了貨品的數據外,透過網頁技術可以全面掌握場(購物網站)與人(消費者)的數據,如造訪流量、流量來源、造訪頻次、停留時間、轉換率、跳出率、產品喜好等,不僅有利於數據的累積,也可作為長期預測之參考。
全球電商大廠不僅在網購本業上充分累積與運用數據,如顧客消費行為掌握、關聯產品推薦等,同時更進一步發揮數據價值,發展獨立的數據事業或建立其電商生態系。例如阿里巴巴在淘寶平台上記錄了大量的買賣雙方交易數據,進一步將這些數據商品化,成立「淘數據」公司,提供給有需要的零售賣家,並視數據方案內容收取費用;Amazon近年則開始跨足智慧家電,不僅推出一系列連網裝置如Echo,並透過API的開放,打造智慧應用生態系,相關成員包含供貨商、第三方賣家、物流夥伴、獨立開發者及家電製造商等。
在虛實整合方面,傳統實體零售業的目標是創造營收,科技創新並非其專長。而且若非在科技上的支出可以立竿見影,就不會將其放在優先投資的考慮之列。也因目前業界在智慧零售的成功模式尚未摸索出來,現行導入的科技應用或有亮點,卻未必能解決痛點,故多數業者觀望心態濃厚。
尤其許多零售業者的經營規模較小,主要的投入都在日常營運中,沒有資金與時間尋找合適的資訊服務廠商,又或有些零售商只有商品,沒有場域,沒有機會與能力進行智慧零售。此外,數位轉型也需要搭配新的科技工具、流程改善等,相關設備建置、人員數位素質養成與再教育等,都需要額外投入時間與經費,更加深企業改變的疑慮。
因此,從產業升級的角度思考,如何協助業者掌握數據及加速虛實整合為首要之務。數據為數位化建設之基礎,將散落各處的數據進行梳理整合,未來才可能進一步發揮價值;而虛實整合則為智慧零售的大勢所趨,建議政府可以從建立典範著手,透過典範所建立的最佳實務,將轉型的策略與方法進行產業擴散,並協同產業進行必要的虛實整合,才能面對這一波智慧浪潮的挑戰。



聯合/關於「團結」這帖膏藥


2017-10-12 02:19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蔡總統喊話,要各政黨領袖坐下來談一談,希望大家「一起團結」。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今年國慶,大家聽到了一個久違的名詞。蔡總統喊話,要各政黨領袖坐下來談一談,希望大家「一起團結」。對此,不敢置信的國民黨怯生生地問:「這個團結,有包括在野黨嗎?」
也難怪國民黨錯愕。「團結」一詞在台灣政壇早就退流行,被打入冷宮;如今竟從民進黨政府口中說出,當然讓人有種奇特的違和感。民進黨每次用到這個詞,都是指「黨內團結」,鮮少有外溢的含意。最近一次使用,是蔡英文在民進黨全代會為了阻止赦扁連署提案,嚴厲訓斥大家「我們要團結」,並說出「台灣人沒有欠民進黨」的重話。最後,四兩撥千斤,成功化解赦扁提案。
相形之下,比較喜歡彈「團結」這個曲調的,還是國民黨。除了主席選舉要喊團結,黨全代會高呼團結,黨部主委選舉喊團結,連中常會也不斷叨絮著團結。真正的原因,就是黨內四分五裂,誰也不服誰。
「團結」其實就是一帖膏藥,政治上哪裡積鬱烏青疼痛難休了,就得趕緊貼一下,壓壓瘀腫。如今,則是蔡英文眼看著快要壓不住獨派的氣焰了,只好拿這帖膏藥借在野黨的人頭一用,暫時轉移焦點避避風頭。
所以,談團結,一定不能不搞清楚主體是誰。是團結在中華民國的國家安全和發展之下?還是團結在表裡不一的總統領導之下?或團結在走向獨立的民進黨之下?大家毋需聞團結則喜,先弄清這帖膏藥是為誰而貼。

聯合/加泰隆尼亞「脫西」的非如意算盤


2017-10-12 02:19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西班牙加泰隆尼亞自治區1日曾舉辦獨立公投,結果獲大部分的有投票者支持,但該區主席普伊格蒙特10日暫緩宣布獨立,以和西國政府解決此政治危機。歐新社



西班牙加泰隆尼亞自治區舉行獨立公投後十天,自治區主席普伊格蒙特宣布「取得獨立權利」,但並不直接「脫西」,希望尋求國際的調解。原因無他,法、德、美均不支持加泰隆尼亞獨立,歐盟也稱加泰隆尼亞獨立公投「違憲」,一旦片面「脫西」,將被迫退出歐元區。何況,西班牙政府正磨刀霍霍,準備利器相向。
加泰隆尼亞的獨立公投雖獲九成支持,但投票率僅四成二,公投的「正當性」顯然不足。公投期間,西班牙聯邦警察粗暴執法,四出搶奪票櫃、封閉投票所,阻止公民前往投票,甚至造成近千人受傷,當然對投票率不無影響。但無論如何,加泰隆尼亞政府對公投和獨立的準備不足,內部的社會說服也不足,除造成巴塞隆納與馬德里嚴重對峙,也導致加泰隆尼亞內部統、獨兩派人民對峙。近日卅萬加泰隆尼亞人高舉西班牙國旗上街「反獨」,這也使得普伊格蒙特不敢貿然宣布獨立。
加泰隆尼亞想要脫離西班牙已久。主要原因,此地是西班牙最富庶的地區,人口占西班牙一成六,出口占比卻高達二成五,貢獻一成九的GDP。當地居民不滿,他們向中央政府上繳最多,卻得不到相應照顧。
加泰隆尼亞政府原本宣布,若公投過關,將立刻宣布獨立;但西班牙政府強力阻擾,除裁定公投違憲,甚至收回其財政權、解職十餘名官員,多數西班牙民眾也反對加泰隆尼亞片面分離。公投結果出爐後,西班牙總理拉霍伊宣布公投「無效」,西班牙國王也批評公投非法且有違民主。加泰隆尼亞議會原計畫在十日通過獨立建國提案,但憲法法院中止其集會,更揚言將啟動憲法一五五條,取消加泰當地享有的所有自治權,由馬德里直接監管。這些,都讓獨派人士有所顧忌,不敢妄動。
對於西班牙政府強力壓制公投,國際社會表示驚訝,但基本上都尊重西班牙的統一與法治。歐盟更強調歐盟條約保證成員國的主權與領土完整,加泰隆尼亞若宣佈獨立,必須退出歐元區,在國際上勢必孤立無援。更重要的是,居住在加泰隆尼亞的西班牙人很多,加泰隆尼亞人也未必全部支持獨立,一旦硬幹,勢必引發社會衝突,重創該地區的安定和繁榮。
在內外壓力之下,加泰隆尼亞地區領導人普伊格蒙特暫緩宣布獨立,表示願意接受第三者的調停;這樣的僵局,原本是可以避免的。我們認為,此事對於全世界的分離主義至少有幾點啟示:
首先,中央對地方切忌硬幹。以暴力對付,雖然可能一時得逞,但一定會埋下不滿的情緒,更是糟糕的國際宣傳,只會讓大家同情獨立。西班牙政府更深怕,一旦加泰隆尼亞獨立,其他的巴斯克、加利西亞等地區也將群起效法,西班牙將四分五裂。然而,用暴力方式阻止,卻引爆更大的憤怒,反使問題越發無解。
其次,地方對中央切忌胡亂攤牌。普伊格蒙特原本的如意算盤,一則在爭自己首任獨立國家領導人的地位,二則至少可向中央爭取到更多自治權,三則掩飾自己政績欠佳的責任。然而,西班牙的國情和憲政,不像英國或加拿大容許地區自行公投分離;加泰隆尼亞企圖一舉獨立,只會攪亂政局,甚至帶給當地破壞性的災難。因此,成熟的作法,應該是一步一步爭取。
其三,地方與中央之爭,表面上是民族情緒,其實經濟分配不公更是重點。英國的蘇格蘭,乃至北義大利的分離思維,都是富庶地區對貼補窮困的不滿。事實上,國內經濟連動比國際經貿緊密,獨立切割,極可能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經濟發展才是硬道理,民族情緒與認同,常常是失政的領導人用來轉移焦點的工具,等到獨立夢醒,仍然要回頭面對經濟民生。這點,也應是我們需要引以為戒的課題。

相關閱讀
‧獨不獨立 限時攤牌 西班牙擬廢加泰自治權
‧「緩獨」兩面刃 統獨都跳腳

【重磅快評】外交管兩岸 賴揆真心話成了小英的夢魘?

.【重磅快評】外交管兩岸 賴揆真心話成了小英的夢魘?

.【即時短評】長隧道防災應「料敵從寬、禦敵從嚴」
.【重磅快評】馬無罪非黃鐘毀棄 柯氏政治秀不算舉證
.【重磅快評】江振誠回家:米其林於我何有哉?
.【重磅快評】捉迷藏、搶資源 玉山論壇失了高度與氣度
.【重磅快評】新南向與一帶一路相輔相成? 小英愛說笑
.【即時短評】馬英九洩密案 浪費司法資源
.【即時短評】馬英九洩密案 浪費司法資源
.【重磅快評】中台灣日夜都以紫爆慶祝國慶
.【即時短評】政府拚經濟 請讓投資人有信心把錢拿出來
.【重磅快評】對政客無限寬容 正是對民主的最大傷害
.【重磅快評】警政首長們拿鐵欄杆幫了蔡政府一個大忙
.【重磅快評】10個柯P也沒輒 台南12層樓只蓋2層的啟示
.【重磅快評】國發會主委不識TPP 只需識DPP?
.【重磅快評】國防自主不是「自耕自食」
.【重磅快評】「一例一休」的最後剩餘價值竟是消滅國旗
.【重磅快評】新一波太空競爭 讓目前紛爭變得可笑
.【名人快語】郭強生評石黑一雄獲諾貝爾獎的意義
.【重磅快評】農會、水利會…那裡管不到 蔡政府定要插旗
.【重磅快評】柯文哲喊冤 只因為少了50公尺?
.【重磅快評】蔡英文應懂得:新情勢指向的是老模式
.【重磅快評】改變生理時鐘能讓夜鷹變早鳥?
.【即時短評】月餅─ 600年前最夯的社群媒體
.【重磅快評】老屋全打成危屋 能算官府政績嗎
.【即時短評】彰化縣環保局挑戰不可能的任務?
.【重磅快評】賴獨覆水難收 小英提遠水救火
.【重磅快評】這種賣台失格的主權獨立,是我們要的嗎?
.【即時短評】革新?再造?國民黨還是那個國民黨
.【即時短評】賴揆台獨論 未來台灣恐有更多「被缺席」
.【即時短評】國家不和,萬事不興 總統應遞橄欖枝







【重磅快評】外交管兩岸 賴揆真心話成了小英的夢魘?


2017-10-12 16:04 聯合報  主筆室

總統蔡英文在國慶大典上向對岸喊話共同尋求兩岸互動新模式。本報資料照片



兩岸事務由外交部來管,賴清德的老實說,被蔡英文打槍後暫時封口。其實,兩岸當局都早就把兩岸事務交由外交出身官員負責了。但兩岸關係急凍,兩岸主戰場轉移到區域與國際政經安排;賴清德的真心話,恐將以不同的形式變成蔡英文的夢魘?
雖然中共未必認同北京通往台北最近的道路,是經由華盛頓;但台灣只能相信華盛頓是北京通往台北最大的路障。
台灣從李登輝時代以來,歷朝陸委會主委不乏具有國際關係的學術背景,或外交與經貿談判的實務經驗。尤其最近的兩任主委,馬政府的夏立言和蔡政府的張小月,皆由外交系統空降,也都有對美或涉外的功能思考。
同樣,中共近十年來也由具外交背景的官員掌理兩岸事務。從王毅到張志軍,都是由外交系統空降國台辦;現在大陸常駐聯合國代表劉結一預定由副而正接掌國台辦的人事布局,也延續了這項慣例。
經過陳水扁烽火外交失敗的衝撞後,從馬政府到蔡政府,不論是外交休兵或重啟戰火,中共早已認知,對台思維不只是對台思維,對台工作也不能只作對台工作,對台戰略布局更不會只在兩岸之間部署。
蔡英文去年就職演說時,把兩岸互動納入區域發展的範疇,兩岸關係成為亞太安全的環節。那麼,兩岸關係是什麼關係?張小月面對追問,只能說,兩岸關係就是兩岸關係。
今年國慶演說,蔡英文「盡了最大的善意」之一,大概就是不再把兩岸關係放在區域範疇。她把兩岸關係的「不會對抗,不會屈服」,和國防事務的「強化戰力,不會求戰」,一起放在「捍衛台灣民主自由」的面向上來談。
但蔡英文對於兩岸互動的新模式,恐怕自己也沒多大把握;她很早就打算另尋出路。她說,要積極為台灣尋找在國際新秩序中的位置,特別是要用「新南向」幫台灣在國際社會重新找到有利的位置。
不過,十九大後習近平,加上在聯合國以作風強硬著稱的劉結一,對上蔡英文「不會對抗,不會屈服」的僵局,從兩岸關係、區域發展到國際空間,恐將出現更多硬碰硬的場景。

聯合筆記/民進黨推憲改吃到飽

.挽救少子化 別再隔空打牛
.把長照納入健保
.聯合筆記/民進黨推憲改吃到飽
.新南向迷思:一廂情願與一窩蜂
.誇完政績 然後呢
.不專業閣員 讓經濟失落的第四隻黑手
.同理心…病人教我的一堂課
.警察是執法人員 不是兇手









聯合筆記/民進黨推憲改吃到飽


2017-10-12 02:44 聯合報  林修全

漫畫 季青



民進黨真的是選舉起家,到明年縣市長投票前,不愁沒有題目打選戰,光是憲政改革、朝野領袖對話,不論玩真的,還是玩假的,早已先聲奪人,搶下議題主導權。
蔡總統的重中之重,是二○二○年成功連任,必須先穩住前哨戰、明年的地方選舉。為確保這些政治版圖,民進黨政府絲毫不敢鬆懈,在年金改革重創執政威望後,趕忙通過前瞻基礎建設條例與第一期預算,為地方注入一股資金活水。
只是兌現上次競選承諾,或是開出新支票,不足以保住縣市長的戰場,因為選民對政策利多雖有感,攻擊才是最佳防守,仍要仰仗攻擊性、殺傷力的議題,才能充分壓制競爭對手;朝野領袖對話、憲改正是這類型的武器。
以朝野領袖對話為例,最近一次成功的例子是一九九六年由前總統李登輝邀請,至於陳水扁、馬英九在總統任內,多數不了了之,唯獨見面一次是「扁連會」,可是會後不到一小時,行政院宣布停建核四,打臉連戰,結局很不好。
政黨領袖對話的難度,在於彼此都有政治盤算,表面上不直接拒絕,但對於何時見面、會談形式、開會地點,以及討論議題,都會仔細推敲、力求利益極大化,也造成嫌隙,胎死腹中。
光是討論這些細節,朝野政黨隔空過招,往往就拖上一段時日,一旦成局,最後光環卻被執政黨、蔡總統一人所吸收,萬一破局,民進黨有撻伐國民黨的理由。
這種穩賺不賠的生意,尚有民進黨即將啟動的憲改工程,先撇開政府體制的爭辯,蔡總統拋出「十八歲公民權」、「人權條款」、「票票不等值」方向,都是對民進黨有利的議題;至於國民黨欲推動的「不在籍投票」,則是最近一次修憲功敗垂成的關鍵,這次極可能重蹈覆轍。
不管修憲是否成功,明年的選舉年,民進黨喊出要降低投票權年齡,已搶先獲得年輕族群青睞,國民黨要是敢阻擋,簡直是與青年為敵,若放手讓修憲輕騎過關,割稻尾的又是民進黨。
如今,在野黨只能被動接招,但國民黨主席吳敦義不妨找蔡總統辯論兩岸政策,如同當年雙英辯論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否則,至少在朝野領袖會議上,納入兩岸議題,拿回主場優勢,而不是眼睜睜整碗被捧走。

挽救少子化 別再隔空打牛


2017-10-12 02:44 聯合報  楊志良/前衛生署長(台北市)

台灣少子化嚴重,生育率直直落。 記者蘇健忠/攝影



台灣少子化嚴重,生育率直直落,以近十年為最,平均每名婦女一生只生育一個小孩。台灣每隔一個世代,人口就要減少一半。藍綠兩黨,一邊說要獨立建國,但沒了人民,建什麼國?另一邊說要奪回政權,但奪回一個無人島,又有何用?
恐怕有廿年了,每隔一段時間,政府就扯一下少子化的「國安問題」,但都只宣示一下,弄個什麼委員會、辦公室之類,沒政策目標,沒措施辦法,更沒預算。反正政府常有各種政策宣示,大多無疾而終(如拚經濟、打房、提高年輕人薪資、減少排碳、新南向等等),民眾見怪不怪,其怪自敗,但國家卻越來越不安了。
少子化不能只怪年輕人偷懶好閒、不負責任,是新世代文化。北歐諸國新世代文化比台灣更前衛,卻平均生二個小孩,日本平均也有一點四個。
其實少子化的原因很簡單,首先是不婚(台灣人的生育與婚姻高度相關),台灣婦女近四成到四十歲都未婚,男性也是如此,當然影響生育率。為何不婚?原因很多,最重要者是沒房子,丈母娘說沒房子,怎麼娶我女兒?未來生了兒女更不知在哪裡養。
為什麼買不起房子?因為歷任政府放任財團炒房,三、四年級生進入職場時,用五、六年的薪資就可以在台北買個公寓,現在要十六、七年。你一坪賣我十萬,過兩年我賣他廿萬,帳面上財富增加,其實不但什麼也沒增加,反而使勞動價值相對貶值(打更多的工、賣更多牛肉麵、種更多稻子才能換一坪房子)。再加上經濟成長果實都歸少數財團,薪資倒退十五、六年,更不能結婚生育。
對抗少子化,第一步就是要有經費,經費從何處來?專款專用,如健保費,大家容易有感且易於監督,是較好的方法。例如將資產稅(房屋加地價稅)從目前約實價的千分之一,調漲至千分之五(美、日為百分之一),特別是擁有第二戶者。然後專款專用,讓秒殺的公立托育全面普及化。有房者,特別是多戶者,必然反對,但說服他們的理由很簡單,大家不生孩子,人都沒了,將來誰買房?友善家庭、鼓勵生育,是維持房價最好的方法。
第二步要有人力。以前曾為文疾呼,台灣男性要服兵役或替代役一年,女性平均餘命已超過八十歲,也應該服社會役一年,在適切培訓後,加入照顧小孩及長照行列,也同時培養自己養育子女及照顧家人的能力。如此有人有錢,就可如多數北歐及西歐國家,小孩及老人都由社會一起出錢一起照顧,甚至可以不用一名外勞。
以上辦法好像合乎邏輯,但缺了最重要的基本功。台灣在一九六○至七○年代,從事家庭計畫工作時,就多次針對婦女進行生育的「知識、態度、行為調查」。現在也應針對十五至十九、廿至廿四…四十至四十四歲,不同年齡組的婦女(男性或許也應納入),對其婚姻、生育、養育的知識、態度與實際行為,從事調查,包括在何種情境下,願意婚姻與生育等。且社會環境變遷快速,應每五年追蹤調查一次。若欠缺此種基本功夫,奢言減緩少子化,就像隔空打牛,還是免了吧!

把長照納入健保


2017-10-12 02:44 聯合報  王任賢/醫(台中市)

政府積極推動長照服務,希望減低國人對外籍看護的依賴,卻面臨培訓的照服員大量流失的問題。 本報資料照片



長照2.0計畫上路將滿周年,雖然大架構是正確的,立意也是良善的,但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良法善意上路前連最基本的人才與經費都沒有規劃,在小區域試點就已因人才不足造成中央地方互踢皮球,中央各部會互推責任。若不再調整,又將是一個空包彈政策,不知要拖垮多少家庭,折損多少勞動力。
為什麼這些年老的人、失智老人、穩定的精神病患,會淪落到沒人照顧而必須由國家接管呢?因為他們不是病人,他們只是失能,不是急性病,醫院不能收這種人。現在讓我們換一個思維來想,醫院如果收了這些人,那豈不解決國家大部分頭痛問題嗎?但官員腦袋都被既有的框架限制住了。
這個框架就是健保不允許收這種病人,因為他們不是急性病,不屬於第二醫學,也就是治療醫學的範圍。健保這樣的規範是正確的,因為健保當初就是依據治療醫學來設計的。所以健保不支援第一醫學,也就是預防醫學。健保不給付疫苗注射,也不給付體檢費用,更不給付傳染病防制,這部分由衛福部公務預算處理。
長照屬第三醫學,急性病患出院後的後續照顧,健保當然不給付。可是這種人的照顧本質仍是醫療照顧。這就是為什麼由勞動部來培訓照服員,培訓得亂七八糟。因為要將非醫療人員培訓出醫療專業,簡直隔行如隔山。
如果我們將這塊經費撥入健保署,由健保署代為執行,健保署可用現有醫療人力稍加訓練後轉任,再加上在醫學院內設立長照學系,憑藉國家豐沛的醫療資源,一定可使人力問題迎刃而解。
就醫療院所而言,長照資源是另一個健保的一半,醫療院所想吃,但礙於法規,動不了手。現在也是醫療資源過剩時期,醫療院所對於兼做長照,那簡直是如大旱之望雲霓。法規上予以鬆綁,每家醫院都必須經營長照,長照的問題就可解決一大半。
健保署支援的第二醫學以外的業務,以前就有先例。法定傳染病人的收治、疫苗注射、孕婦愛滋篩查、癌症篩查都是健保代執行,公務預算付錢。將來長照也希望健保署幫忙,技術上不難解決。有了人力與業務的解決方案後,公務預算支應一部分經費,老百姓繳的部分也可直接在每人的健保費內加成徵收。因為既然情感上認同長照的人是疾病給付而非福利給付,由每個人的健保費中加成收取,就是很自然的事,連經費問題也一併解決了。

新南向迷思:一廂情願與一窩蜂


2017-10-12 02:46 聯合報  黃世鈺/大學教授(高雄市)


朋友A君派駐東南亞國家,在送往迎來裡,始終令人感受熱忱周到與積極任事。聊起忙碌的南向業務,忽地一臉肅然說:執行政策是公務員理所當然的職分,但是,有些抵達南向國家的人和團隊,卻告訴我們不知道來做什麼?…就是一直要我們安排地點、提供資料!
朋友B君是執行南向計畫主持人,在機場遇見候機的同質性團隊友人們,大家他鄉遇故知的打趣分享:你們的行程看來和我們的差不多,我的資料讓你們先預習吧!回台灣以後,報告一個人寫一半喔!
朋友C君接連幾個月來在南向國家絡繹於途,說起一路所見所聞,有些喟嘆:對台灣的認識,每個國家都提到希望免費和優待,他們常會比較對岸的做法,來要求台灣輸人不輸陣。
C君提到有個國家的部長提及的困惑:
一、台灣政府提供的免簽措施,連當地的無業遊民都能登堂入台來淘金。…台灣不是也有嚴重的失業問題嗎?聽說台灣的詐騙集團是挺厲害的,所以很難考慮給台灣對等的免簽。
二、台灣學童學習的南向語言,和東南亞國家用英語進行國際溝通、以及目前要因應一帶一路,政府規定學校積極教導華語的情況很不同。要嘛,就用英語,全世界通行;要嘛,和我們說華語;要說我們的母語,台灣學的,口音連在地人都很難聽懂呢!
三、台灣性別平等的各項做法,很讓東南亞國家注目。台灣選出女總統很了不起,有關台灣的女性從政,東南亞國家普遍很好奇台灣的婦女教育,也很想瞭解和學習,要如何教育當地女性兼顧政治抱負和家庭照顧的角色…
新南向的腳步正如火如荼方興未艾,期待從實務面省思政策能落實初衷的效益,以及所有效益能真正帶給全體台灣民眾長遠的好處。讓所有的耗費花在刀口上,也請所有執行項目,能珍惜全體納稅人和縮減年金收入所匯聚的點滴新台幣。

誇完政績 然後呢


2017-10-12 02:51 聯合報  瓦歷斯/教(南投市)


國慶日在各界不同解讀下結束了,蔡總統在國慶文告雖提到對以往政績的回顧及對於未來的願景。但是否真的解答眾人心中的疑惑呢?答案可能是否定的。
蔡政府執政後,兩岸關係急凍。蔡總統雖在文告中提到親情因素,細數三十年來兩岸在旅遊、探親、工作、婚配上的交流,但如果能舉出政府對於陸配的照顧,或是對於陸生健保政策的開放,相信能打動更多人。
目前正逢中共十九大前夕,官方不會提出正式回應,而會在十九大做出相關論述。但中共的視野或許也已經不只是針對台灣了,為了落實一帶一路政策,及南海、東北亞問題,中共會在一個全球化局勢下來討論台灣的地位,而這可能是蔡政府的機會。
台灣在全球化浪潮下,有絕佳地理位置。總統若能提出我們在軟實力上的展現,對多元文化的尊重與包容,對不同族群文化的重視,相信會讓世界更認識台灣。國慶文告可以不只是行政院的施政報告,更可以是一篇打動人心的演說,蔡總統未來可運用本身特質,不僅對國內各政黨,也對中國大陸,甚至全世界釋出善意,讓台灣成為西太平洋安定的力量,如此會是全國人民之福,也可避免再一次的親人分隔。
卅年前開放探親的畫面,至今看來依舊令人感傷,這正是我們可以著力的地方,讓台灣充分發揮影響力,更讓親情超越政治及九二共識,這樣也許是兩岸關係的另一種出路。

不專業閣員 讓經濟失落的第四隻黑手


2017-10-12 02:51 聯合報  鄭紹成/中國文化大學國貿系副教授(台北市)


日前中研院提出「台灣經濟競爭與成長策略政策建議」,指出若不解決三隻經濟黑手(法律、環評和對大陸過度保守),台灣將落入「中所得陷阱」,未來十年至少會被十五至卅個國家超越。
如果再從最近經濟和金管方面主管的任用,未具主管業務專業知識的政務官,有可能會是影響台灣經濟發展的第四隻黑手。因為,對於專業領域的不了解,如何能夠制定該專業領域的重大政策?這不是一句話說信任下面有專業人員、政務官只負責政策可以解釋,這也令人擔憂未來台灣經濟是否將會因為不專業的官員主政更加一蹶不振?
上星期看到準備段考的高二女兒的課本上,寫著TPP、ASEAN,我問她懂嗎?順帶我說:知道NAFTA嗎?她說老師有講,然後也說了最簡單的中文名稱和該組織意義,這是十六歲高中生對國際經貿組織的「粗淺」認識。
隔天在立法院,立委以這些經貿組織質詢,新任國發會主委答非所問。主委解釋說:「前晚有念書,只是剛好背的沒被問到而已。」一個主管國家經濟和政策發展的最高官員,把工作當成念書,把到立院接受質詢當成考試。如果對於主管的事務需要臨陣磨槍,那真的能像另一位也被金融專業術語考倒的主委事後說:他是管政策的。管政策能夠不知道所主管業務?管政策能夠在不了解專業領域下,拍板敲定政策?
二○一二年十月,陸委會新任主委王郁琦到立院備詢,民進黨立委蔡其昌拿出中共九名政治局常委的照片,王主委只能認出胡錦濤和習近平,連常委之一、政協主席兼對台工作小組副組長賈慶林,王都不認識。蔡委員認為這是兩岸事務的基本常識,王的應答實在太荒謬。如果民進黨在野時,對部長級官員是如此質詢和要求,那現在執政之後,是否就換了位置也換了腦袋,容許非專業的政策主管官員現象層出不窮?
國發會前身之一,經建會歷任主委都在經濟和金融專業有多年工作經驗或是研究著作等身,對於經濟專業具有充分知識和經驗。在過往國民黨時代,經建會等於是小行政院,國家發展的重大經濟整體政策都是由經建會擬定,再交由相關部會執行,重要性不言可喻。
如果蔡總統還記得在政大任教的經驗,對她任教國際經貿組織科目,學生期末考無法回答TPP、ASEAN這些基礎名詞解釋,不知道她會打什麼成績?
如果台灣經濟已經低沉多年,而未來又將被「法律、環評和對大陸過度保守」這三隻經濟黑手滯延不前時,對於專業官員的任用應該至少是執政者能夠操之在我的決策,這是可以避免的第四隻經濟黑手。
錯誤的政策比貪汙更可怕,而錯誤的官員往往是錯誤政策的來源。看著十六歲的高中生和主管國家經濟官員,對於同樣經濟名詞的不同認識,我實在憂心台灣經濟未來的失落是否會不只十年?

同理心…病人教我的一堂課


2017-10-12 02:51 聯合報  莊聰吉/醫(屏縣潮州)


國慶四天連假,滿心期待兩女從北返家團圓,說好六點半到高鐵左營站接她倆,然後直奔一家預訂的餐廳補慶中秋。
愉悅的心情突然被掛號小姐的電話潑了個冷水:「莊醫師,你可不可以延到六點十分下班?」「不行!我不是早跟妳提過,我有事五點四十分要提前下班!」「可是現有一位婦女在掛號台苦苦拜託。」「不行!妳把她退掛,下星期一早上再來看診。」
下班,經過掛號台,一位婦人將我攔下:「我先生打工時,左眼被不明物所傷,痛苦不堪,今天是周末,我問屏東各大醫院都沒眼科急診,診所也都休診,只有您門診,麻煩您……」「他可以早點來看診啊!」我面帶不悅。「他十分鐘前才受傷,工作地點又在偏遠地區,開車趕過來最快也要廿分鐘,拜託您行行好,等他好嗎?要不然我得過高屏溪,到高雄掛急診,怕視力錯過黃金時間而無法挽回。」看她一臉焦急,我也心軟了下來。
廿分鐘後,患者矇著左眼衝進診間,檢查發現木屑嵌在角膜,經局部麻醉,在細隙燈輔助下順利處置完成,前後不到一分鐘。結束後我快步離去,見夫婦倆雙手合十,九十度彎腰鞠躬,這種身影在寺廟非常熟悉,我頭一遭遇到病人以這種虔誠姿態致謝,當下感動萬分。其實過程僅犧牲少許時間,也不需動用昂貴儀器,但收穫卻千金難買。
感謝這位病人老師,為我上了醫病關係重要一堂課─多點同理心。

警察是執法人員 不是兇手


2017-10-12 02:51 聯合報  賴建宏/警(台北市)


「台灣警察工作權益推動協會」接受媒體專訪,對竹北分局員警開槍逮捕越南移工致死案件,提出教育、裝備、人力不足等評議,我可理解該協會想藉此機會推動整體制度改善之立意,但有些話不吐不快。
警察每天上班要面對的狀況千變萬化,沒有什麼可以完全套用之模式。本案員警接到通報出勤,到場後發現竊嫌赤裸上身,並已連續破壞二輛車輛,經員警使用警棍及辣椒水等非致命性裝備均無法控制情勢,在竊嫌已毆傷協勤人員,仍持續瘋狂攻擊並企圖強奪警車下,使用警槍於連續警告後進行制止,可認已符合比例原則之要求。
辣椒水要在近距離瞬間向眼睛噴灑才有最好的作用,對瘋狂無理性的民眾,警棍亦無法制止,且台灣目前警察養成教育二年或四年,相較日本的基層警察教育十五個月或廿一個月,也未短少。最重要的,員警當天係接獲通報前往查緝犯嫌,對犯嫌並未因其身分而有差別待遇,硬說警察物化逃逸外勞,對同仁可有任何幫助?
協會或許求好心切,但我們都不在現場,是不是就讓同仁能在現場機動靈活做好執法工作,事件發生後就讓我們好好作同仁的後盾,並虛心檢討教育、訓練及裝備有無再改進之處,讓大家能更安心執法!

葉銀華/什麼是金融政策?

.葉銀華/什麼是金融政策?
.馬凱/海峽風雲日亟 台灣能不自強?
.黃介正/中華民國106歲生日快樂
.洪蘭/2年學會說話 卻要用一生學不說話

.王健壯/蔡英文的兩岸政策似乎要變
.周行一/老人化社會與人文社會科學
.施振榮/從王道談「官不聊生」與「民不聊生」
.盛治仁/人生5個思考題
.方祖涵/企業與地方的共生
.范疇/再度建議國民黨改黨徽
.劉維公/當代病態民主的神救援話語術

.嚴震生/南比亞、尚比亞、甘比亞








葉銀華/什麼是金融政策?


2017-10-12 05:12 聯合報  葉銀華


每一位金管會主委上台,大家都想洗耳恭聽他的金融政策。那什麼是金融政策?其是指政府為實現金融目標而訂立的計畫,並因而推出有時程、優先順序的一系列行動方案。因此要決定金融政策之前,就要先設定目標;而目標的設定要能充分體認整體金融市場未來的發展趨勢,以及自己金融業的強勢、弱勢。
目前朝野興起討論金融業到底是策略產業,還是支援其他產業的產業?此議題不證自明!金融業是中介產業,當然要支援其他產業的發展;但政府也要思考金融業可擴充的方向,讓有競爭力的業者能壯大,在創新科技、跨境業務或海外擴展有發揮空間,使金融業在提升經濟成長更具策略價值。其實,其他產業與金融業相似,要支援上下游或供應鏈之相關產業,也要找尋增加自身附加價值的方向。例如:張忠謀先生成立台積電,一手創建晶圓代工模式,不僅使其成為策略性產業的要角,也帶動IC設計業發展,亦使智慧型手機能夠推陳出新。
因此,「起而行」才是關鍵!過去是否有可借鏡或審思的金融目標、政策與方案?二○○二年政府設定的「二五八」目標:二年內銀行逾期放款比率降到五%、資本適足率提升到八%,就是明確的金融改革目標。而政策就是讓銀行利用過去保留盈餘打消呆帳,並且銀行營業稅率由五%降至二%,以及降低存款準備率,讓所增加的盈餘也用於打消呆帳。再者,為了解決問題銀行,必須有基金彌補淨值缺口。
因此為了執行此項政策,必須設立相關法規做為行動方案,例如:設立金融重建基金條例將二%金融機構營業稅做為彌補基金的來源,另設立金融機構合併法,提供合併程序與誘因。由於過去銀行業有著一定基礎與相關措施,此次金改的目標是有達成。
另外,二○一三年金管會設下金融發展目標,希望在三至五年內,促成一至二家的國內銀行成為具指標性的亞洲區域性銀行。上述算是明確目標,在政策方面主要是放寬保險業可轉投資東南亞銀行業與放寬證券商轉投資限額的計算。惟許多東南亞國家未同意外國金融機構可持有當地銀行控制性股權,因此成效並不明顯。同時,為達成目標亦有提到金融整併,惟因二次金改的前車之鑑,只好尋求泛公股銀行間的整併;但是,之後的發展也未有任何成果。
日昨麥肯錫發表最新報告,直指台灣銀行業有三缺二多。第一缺是平均「淨利差」排全球倒數第二,導致銀行普遍「缺乏」獲利能力;第二缺是銀行資產利用率低,銀行「缺乏」成長潛力;第三缺是金融業之資訊科技人才短缺,整體市場「缺乏」競爭力。而「二多」則是台灣分行家數過多、分行人事固定成本過多。此份報告指出台灣銀行業的弱勢,可做為金管會設定消除或降低上述弱勢的金融目標與政策。
綜此,還是希望金管會盡快提出能夠增加台灣金融業之強勢或降低弱勢的金融目標,並因而發展具體可行的政策與方案。根據過去台灣的經驗,要達成積極的金融政策較為困難,但還是必須努力的方向。特別強調金融監理著重於公司治理是執行金融政策的基礎,而非取代金融政策的制定。而金融整併應是政策的選項,否則會大大限縮發展目標。
(作者為交通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教授)

9月
.葉銀華/家族企業之傳承機制
.李清志/美感的喚醒
.薛承泰/Seafood 什麼是文白比?
.廖玉蕙/不是放棄,是珍愛和疼惜
.黃介正/國防安全智庫的「十誡」
.葉丙成/體改打假球,教育部何以默然?

.王健壯/最困難的事 蔡英文還沒做
.朱宗慶/優勢與重視
.蘇蘅/民粹政治與社群媒體造神
.林中斌/太陽磁爆、大地震並無關聯?
.陳立恆/缺電?我們缺的是「自知之明」!
.盛治仁/第三次政黨輪替 民主扎根了嗎?
.洪蘭/閱讀是習慣不是本能 須從小培養

.方祖涵/天災行銷學
.王正方/我是王正中的弟弟
.施振榮/「物聯世界、智源台灣」
.賴英照/看見內線交易
.王文華/英雄所「睡」略同
.馬凱/當心啊!走在懸崖邊的世人
.葉銀華/公司治理最後防線失守

.王健壯/蔡英文強勢領導面臨考驗
.周行一/雇人不再靠學歷
.嚴震生/司法獨立,肯亞優於台灣
.薛承泰/世大運與日全食
.林中斌/拉古薩:自由繁榮和平的小國
.黃介正/美亞太政策鐵三角到位
.方祖涵/槍口下,不滅的記者魂

.劉維公/台灣文創產業政策的唐吉訶德症
.范疇/爭論文言文比例?沒開竅吧?
.馬凱/天賜良機讓台灣再領風騷


8月
.盛治仁/謝謝你的競爭
.廖玉蕙/別拿過去的錯誤恐嚇未來的可能
.洪蘭/簡單就是美 文言文很潮的!
.葉銀華/應避免傷害台灣的抗爭活動

.王健壯/逢課綱必鬥不累不煩嗎?
.余光中/免繳遺產稅的現金
.嚴震生/川普眾叛親未離,執政聯盟解構中
.林祖嘉/前瞻計畫絕不可以包裹表決
.葉丙成/政府,勿再把學校當業績提款機!
.蘇蘅/政治道歉的傲慢與偏見

.黃界正/沒有巴農的白宮與亞洲
.李清志/鳥不生蛋的魅力
.朱宗慶/「察言觀色」的正向思考
.陳立恆/天人合一也需要知行合一
.盛治仁/務虛的政治,務實的生活
.張俊彥/創造價值才是創新:談教育和科技的創新
.薛承泰/社會責任是「偽君子」嗎?

.方祖涵/被識破的是投球動作,還是假消息?
.王健壯/蔡英文的問題在哪裡?
.王正方/君子和而不同
.施振榮/企業家族 傳承無形信念、價值更重要
.馬凱/謀大位者要除三大害
.周行一/大學的進步需要永續的基金
.嚴震生/美國參議院的「核子選擇」

.黃介正/美中兩岸關係時間表
.高朗/朝鮮半島危機,不能心存僥倖
.葉銀華/公司為誰而治?
.洪蘭/看見誠品 成就閱讀
.薛承泰/公教樓地板32160 年改的5個魔咒
.盛治仁/看透生命迷霧 走不一樣的路
.方祖涵/老派的英雄對決



7月
.劉維公/講清楚說明白,假新聞一樣來
.王健壯/NCC應該做鋪路的人
.蘇蘅/挺媒體的蓋茲 台灣有沒有?
.葉銀華/高調做公益 好嗎?
.朱宗慶/時間.心境
.李清志/星巴克女神vs.日本藝伎
.陳立恆/氣與眼,台灣前瞻的活棋之路

.施振榮/突破價值與平衡盲點 邁向矽文明
.葉丙成/請問政府,體育改革做不做?
.黃介正/人民解放軍的歷史挑戰
.林中斌/無神論大國 宗教興起
.薛承泰/加碼20億,保20萬生育?
.盛治仁/陸客不來「爆買」的衝擊與機會
.嚴震生/原是最幸福一代的提前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