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1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央行利率按兵不動的決策思維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社論/中央攬權攬錢攬功,砍補助撕破正義假面
◆  聯合報黑白集/柯「先知」
◆  經濟日報社論/日超長債利率飆升 透露投資信號








經濟日報社論/央行利率按兵不動的決策思維


2025-06-21 03:0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央行。聯合報系資料照


隨著美國的腳步,我國央行也於19日召開第2季理監事會議,並決定維持2%的重貼現率。在近日以伊戰爭導致油價大漲,以及預期國內9月將調漲電價的情況下,央行下半年降息機會不大。

央行決定利率水準的關鍵因素是國內通膨情況。今年5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1.55%,低於4月的2.03%。不過,由於近日以色利與伊朗的軍事衝突導致6月至19日為止,油價已上漲23%。在預期國內通膨會因而增溫的情況下,央行只能按兵不動。

雖然出口產業及房地產業都企盼央行降息,但央行並不會考量各別產業處境。就出口產業而言,美元兌換台幣的匯率已由年初的33貶值到近日的29.6。根據科技廠商估計,台幣兌美元升值1%,會造成其營業利益率減少0.4%。由於今年台幣已升值超過10%,故會造成出口廠商營業利益率減少4%以上為避免利潤繼續遭到侵蝕,出口廠商希望央行降息,以遏止台幣升值

然而,在川普給予各國對等關稅90天豁免期的激勵下,我國出口值在今年5月歷史新高,且出口至美國的比率也超越出口至大陸的比率,這導致今年前五個月的出口值較去年同期增加38.3%故美國更可能壓迫台幣升值,以減少對台貿易逆差

房地產業而言,央行去年的第七波打房措施顯著影響後續房屋交易量。今年六都前五個月買賣移轉合計8.21萬棟、年減27.1%,探近八年同期新低。而今年4月全台預售屋的交易量,則較去年同期萎縮近八成。因此,即使近來各都會區房價僅小漲或小跌,但房屋交易數量低迷卻使許多建商及房仲業者陷入營運困境因此, 他們皆希望央行降息,以刺激房屋買氣然而,央行最在意的是銀行貸款仍過度集中在不動產業;國銀不動產放款集中度從去年1月高峰的37.6%略微下降至今年5月的37.1%,仍超越央行的警戒水準。

下列兩個因素影響今年下半年我國央行的利率決策首先,是聯準會下半年的利率決策其次,是我國今年9月即將召開的電價費率審議會

近來我國央行的利率調整方向通常和聯準會同步,但調整幅度較小,而聯準會的利率決策則取決於美國通膨狀況。雖然近來美國各城市租金呈現反轉向下,有利通膨減緩但下列兩個因素卻刺激美國通膨;包括,在今年7月對等關稅豁免期結束後,美國應會提高各國稅率,以及今年下半年美國參議院可能通過川普的「大而美法案」。由於此法案的本質減稅增加舉債,故會刺激民眾消費、增加政府支出以致助長通膨。因此,即使此次聯準會利率決策會議提供的點狀圖,暗示下半年可能會降息2碼,但屆時的通膨數據卻可能迫使聯準會偃旗息鼓

電價問題而言,截至今年5月底止,台電公司已累積虧損4,545億元。雖然今年初行政院在預算案中,提出由國庫撥補2,000億元來降低台電負債的法案,但未獲在野黨認同。今年5月國內已停止使用核電,而近來油價又因以伊戰爭而大漲,故在今年9月即將召開的電價費率審議會中,經濟部可能被迫大幅調漲電價由於央行預估今年 CPI 年增率為1.81%,而楊金龍總裁在此次理監事會議後的記者會表示,CPI 年增率降至1.5%以下,央行才會考慮降息。因此,今年下半年央行不大可能降息,且屆時還面對電價大漲所導致的升息壓力

總之,通膨情況是央行調整利率與否的最主要因素。各行各業應認知此點,並進行因應調整,而非期待央行優先解決其困境。














聯合報黑白集/柯「先知」


2025-06-21 23:49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聯合報系資料照


中選會公告大罷免投票日,一如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預告的七月廿六日因為太過巧合,引來在野黨批評中選會甘為鷹犬、已成獨裁工具

依法罷免案應於成案後廿日起的六十天內投票,可選定之日不少,為何就偏要錯開公投,擇定與部分國考撞期,且是柯建銘早早預告的七二六?至少顯現的政治失衡是,民進黨及罷團早知七二六投票並作出相應文宣政治部署中選會給出的可行性、提早安定等理由,豈能服眾。

中選會主委李進勇之偏頗不讓人意外,早在罷樑案「視察」基隆市選委會時,即已展露無遺;如今連大罷免投票日都彷若柯建銘喻示辦理選務時程配合民進黨政治部署節奏,也揭開民進黨內「先知」們為何能精準預言神秘面紗

例如,民進黨發言人吳崢即曾神準預測憲法法庭就國會改革案的暫時處分結果公布時間;此次操作大罷免,除投票日期外,柯建銘更曾接連預告賴清德何時與如何登場,無不應驗。不過,「柯先知」也有例外失準之時,像川普關稅戰,他預言台灣會被加徵十趴,未料卻是讓閣揆卓榮泰嚇昏頭的卅二趴。

說穿了,「先知」的神準預言,關鍵在黨政軍法檢警媒,民進黨一把抓,從憲法法庭中選會也都成民進黨附隨組織至於關稅預言失準,那是因為美國爸爸不受控













聯合報社論/中央攬權攬錢攬功,砍補助撕破正義假面


2025-06-21 23:51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內政部長劉世芳。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賴政府繼統刪各縣市一般性補助款後,又要求地方自籌租金補貼,地方政府不分藍綠紛紛跳腳。綠營首長含蓄盼望「最好是中央繼續出」,藍營首長則直言批評「總統政見、地方埋單」,台北市長蔣萬安更準備「連本帶利」討回中央欠款,而專家也直指「租屋族苦日子來得比預期還要快」!

賴政府統刪地方一般性補助款,理由是藍白立委刪砍總預算;中央要求地方分攤租金補貼,則稱是新版財劃法讓中央收入減少、地方收入增加,因此要地方分擔兩案特徵都是政治報復懲罰人民,以及選擇性遵守法律邏輯矛盾錯亂

中央政府總預算膨脹到史無前例的規模,立法院依法監督節制,在野黨立委馬上面臨大罷免的報復;政治報復更波及地方政府與人民,明明立法院對一般性補助款一毛未刪,行政院卻違憲違法大砍,以地方教育、弱勢社福及基礎建設等人民福祉祭旗。中央看似對地方不分藍綠統刪,但行政院長卓榮泰卻以「輪迴說」明言補償支持中央的綠營縣市,讓統刪更添順生逆亡政治報復色彩

中央要求地方自籌租金補貼,更是挾持人民情勒地方首長。立院凍刪中央總預算時,內政部長劉世芳就下鄉宣講大罷免,造謠稱三百億租金補貼被凍結二百億元,不能正常發放。實情是立院只凍結四十一點四七億元,內政部只要提出解凍報告即可全數支用。謊言被戳破後,劉世芳又以租屋族為人質,要求地方分攤租金補貼,這回理由是新版財劃法生效;劉世芳乾脆兩手一攤,「我們沒有錢就是沒有錢」,無賴之狀,能奈她何!

蔣萬安就租金補貼質疑中央一邊砍補助款,一邊提釋憲,根本前後矛盾、邏輯錯亂;其實賴政府對總預算案也如出一轍。劉世芳反批蔣萬安不解情況,強調租金補貼屬於非法定一般性補助款,跟一般性補助款統刪百分之廿五不同;但這話卻不啻反證中央統刪法定一般性補助款已屬違憲違法。北市綠營議員也諷刺蔣萬安是憲法小白,因為惡法亦法,不能不實行;但民進黨政府常只選擇性執行合乎己意的法律,大砍補助款時眼裡可有憲法和法律

尤其擴大租金補貼政策,本是賴清德競選總統重要政見,更是賴總統「八年百萬戶租屋家庭支持計畫」施政目標最重要環節當時言明中央全數補貼,迄今內政部國土署網站首頁及三百億租金補貼專區也都強調「中央擴大」,刻意凸顯中央政績,現在卻拉著地方政府為總統政見埋單,不但反映政客好大喜功不顧財源亂開支票惡習,也等於是要地方出錢出力,中央繼續攬功割稻尾。

更惡質的是,中央不再如數補貼租金,凸顯了民進黨對於居住正義打假球、租屋青年弱勢選後皆可拋心態學者早有質疑三百億租金補貼對象多非弱勢家戶、資源錯置居住不正義現象,但賴清德對於廣建社宅沒太大興趣,包租代管績效又差,只用大撒幣敷衍居住正義要求一方面不計後果鼓勵青年購屋,引發新青安之亂一方面漫無節制擴大租金補貼,現在更強迫地方政府為其虛偽的居住正義收拾善後

賴政府攬權攬錢又攬功,不論是法定一般性補助款非法定租金補貼,都被當成政治工具選舉武器。中央大砍一般性補助款,尚以「輪迴說」安撫綠營山頭;而剋扣租金補貼,卻直接衝擊賴清德的總統政見施政目標,政院雖然緩頰表示尚未定案,但挾持人民、情勒地方的手法,已撕破居住正義假面,哪管人民要過苦日子。








【專家之眼】外籍軍艦穿臺海 日媒烏龍不可信(夏至)

◆  【專家之眼】外籍軍艦穿臺海 日媒烏龍不可信(夏至)

◆  【專家之眼】人民日報訪華為創辦人 台灣該安與不安的(廿三)
◆  【專家之眼】誰指使主計總處違法?中央把地方當敵人!(廿一)
◆  【專家之眼】哈佛陷入財政困境都是川普害的?背離初心
◆  【專家之眼】如何面對人工智慧(AI)政策與倫理的挑戰








【專家之眼】外籍軍艦穿臺海 日媒烏龍不可信


2025-06-21 06:47  聯合報/ 張競/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
日媒指稱,6月12日日本海上自衛隊驅逐艦高波號曾經自東海海域進入臺灣海峽。殊不知在6月12日通過臺灣週邊海域之日本海上自衛隊艦艇是驅逐艦伊勢號以及涼波號。最重要的是兩艦係航經臺灣東部海域南下,而非穿越臺灣海峽。圖為一名菲律賓海軍成員眺望日海自護衛艦。(法新社)


6月19日外交部針對英國皇家海軍巡邏艦斯佩艦(HMS Spey,P-234)穿越臺灣海峽發表聲明,將該艦於6月18日航經臺灣海峽,刻意定位成英國派遣皇家海軍,採取具體行動支持臺灣海峽為國際水域,並將該艦正常航行行動詮釋維護航行自由英國在臺辦事處則是在外交部發布聲明後,被動證實斯佩艦確實航經臺灣海峽,並且說明此項航行係完全依據並符合聯合國海洋法公約

儘管筆者曾經多次指出,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並無任何國際水域定義;而且國際水域用語僅出自美國海軍準則,並且在經過北京抗議後,美國海軍第七艦隊在發布其所轄艦艇航經臺灣海峽時,就已經不再使用國際水域來描述臺灣海峽。並且從去年年底開始,第七艦隊不再針對其所轄艦艇與戰機航行穿越臺灣海峽,專門發布新聞稿但在綠營主政下之外交部,仍然堅持使用國際水域辭語,用以定位描述臺灣海峽,顯然堅信維持如此論述相當政治正確

隨後日本媒體共同社與《朝日新聞》開始加碼跟進順勢炒作,並且指稱依據日本政府官員透露,6月12日日本海上自衛隊驅逐艦高波號(JS Takanami,DD-110)曾經自東海海域進入臺灣海峽,並於當日穿越臺灣海峽後,駛向菲律賓與菲國在14日進行聯合軍事演習日本媒體並且聲稱中國大陸東部戰區,在該艦穿越臺灣海峽時,派遣海空軍事儎臺進行全程監控

儘管前述日本媒體相當擅於拼湊事實進行新聞炒作,但殊不知在6月12日通過臺灣週邊海域之日本海上自衛隊艦艇,實際上是驅逐艦伊勢號(JS Ise,DDH-182)以及驅逐艦涼波號(JS Suzunami,DD-114)。最重要的是前述兩艦係航經臺灣東部海域南下,而非穿越臺灣海峽。不知是否因為驅逐艦涼波號亦屬高波級驅逐艦,在艦型外貌上與高波號相似度極高,因此日本媒體才會隨意附會渲染報導,但卻不知細查資料,最後搞出此等烏龍爆料事件。

其實吾人必須理解,外籍機艦穿越臺灣海峽,中國大陸東部戰區都會循例檢派適當兵力,尾隨外籍機艦執行監控行動。本次英國皇家海軍斯佩艦航經臺灣海峽,在進入臺灣海峽前,解放軍 056A 型護衛艦泰安艦(舷號616)就已經如影隨形地跟隨斯佩艦行動,因此斯佩艦在穿越海峽全程,除共軍泰安艦外,中華民國海軍自然也會派遣兵力監控外籍艦艇,以及共軍艦艇穿越臺灣海峽航行活動軌跡。

筆者曾經多次撰稿說明,中國大陸對於外籍機艦依據國際海洋法公約,經過特定海域及空域,航經穿越臺灣海峽,其實並不反對亦無任何異議。但對於胡亂發布聲明,刻意曲解國際法條,就會採取積極與嚴厲態度表達抗議

國際強權經過過去多年存心藉由高舉維護航行自由大旗,並且對準北京炮製子虛烏有指控,在臺灣海峽以及南海海域藉機生事,到最後卻無法取信國際社會後,已經在積極調整策略並且放低姿態,各國政府都不再運用軍事機艦航經臺灣海峽大做文章。

但是國際媒體卻仍然篤信此等題材,透過新聞報導仍有市場價值;因此儘管多個國家軍事機艦依然穿越臺灣海峽,但各國政府與軍事指揮層級,就不再特別發布套用許多冠冕堂皇法理辭藻之新聞稿,顯然就是因為此等論述並未受到南海周邊各國普遍認同,亦不接受區域以外歐美強權此種強辭奪理觀點對此來說,臺灣可能是唯一例外,政府高層仍願繼續吞服西方媒體所餵食政治搖頭丸

其實到目前為止,日本政府從未證實民國一一三年(2024年)9月25日,日本海上自衛隊驅逐艦漣號(JS Sazanami,DD-113)以及民國一一四年(2025年)2月上旬,日本驅逐艦秋月號(JS Akizuki,DD-115)確實曾經如媒體所指稱,在執行任務時穿越過臺灣海峽。從日本政府刻意保持緘默,如此低調態度顯然就是與北京存在相當默契。

假若認真解讀東部戰區針對外籍機艦穿越臺灣海峽發布新聞稿時間節點,吾人將注意到,通常其內容都是在被動回應外籍軍艦航經臺灣海峽動態曝光;而且新聞稿論述重點都是針對外國政府或是媒體曲解此等軍事機艦穿越臺灣海峽原始性質,但卻不是這些軍事儎臺航經臺灣海峽所應有之法理權利

外交部執意要以政治宣傳手法,刻意將外籍軍事機艦基於正常航行需求,穿越臺灣海峽內特定海域以及空域,詮釋成外國政府派遣軍事機艦維護臺灣海峽為國際水域地位以及海峽內海空航行自由,甚至引申成為支持臺灣海峽為國際水域。對照各國政府主管部會不願配合演出發表聲明,最後都是駐臺代表機構被迫證實其軍事機艦確實航經臺灣海峽,其實早就逐漸淪為自我欺騙夢魘般反覆念咒之政治信念,最後是否會變成國際笑柄,確實是存在風險!







王正方/超智能AI領導控制人類?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王正方/超智能AI領導控制人類?
◆  方祖涵/高尚、低俗,與爭議的開球文化
◆  廖達琪/畫錯重點的廢監院修憲倡議
◆  馬凱/教育崩壞至極 人才何尋?
◆  林中斌/中共廿大後習政翻轉
◆  陳力俊/那些年 他們在柏林










王正方/超智能 AI 領導控制人類?


2025-06-21 00:00  聯合報/ 王正方(作者為電影導演)


兩年多前,好友問 ChatGPT 人工智慧聊天機:請列出十項有關王正方導演的事蹟。數秒後一一寫就,友人傳給我。絕了,人工智慧聊天機有十項陳述,張冠李戴,每項都錯到離譜。有一處讀後心中竊喜:王某人生於民國五十六年(一九六七年)。唉!能那麼年輕該多好?

友人說王某人不見經傳,查不到什麼資料,它就煞有介事地掰了一篇。

早期的人工智慧聊天機資訊不足,答不出就具權威性瞎扯。你指出錯誤,它態度和藹虛心接受,再給一組答案。人工智慧聊天機不斷累積知識,具有分析能力,與使用者互動是它最主要學習過程,新資料經過處理存入大數據庫電腦過目不忘學習能力遠超人類,假以時日功力大進,成為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超智能人它的老師正是你我和眾位

兩年多過去,世間人工智慧聊天機突飛猛進,還有 GeminiClaude、深度求索 DeepSeek階躍星辰月之暗面面壁智能等,皆非吳下阿蒙,每一款都有其特長,難分軒輊。深度求索的中文造詣高,立時就寫出優質的舊體詩詞來。

AI 工具耐心溝通,它能為你撰寫高水準的學術論文,教授們恐怕查不出是 AI 代勞的;因為 AI 比任何教授知道的多太多。有專家認為:不久後,大部分職業,包括教師、律師、醫師等,將被 AI 取代。靠創意寫作的朋友可以暫時免於失業危機?嘿,真難講。

電影編劇快被 AI 越俎代庖。輸入電影故事梗概、主要角色的個性、身分背景、彼此的關係、對白格調、矛盾鋪陳、劇情陡然扭轉、高潮竄起、令人滿意的結局等。簡言之,把電影學院編劇課程中的「劇本綱要」和其他重點告訴 AI,不多久劇本初稿出來了。仔細閱讀再加上修改意見,來回數次,有了中規中矩劇本,拿出去並不比坊間其他本子差!

行家讀了指出:結構、情節、橋段安排、轉折、笑點等,都似曾相識,拼湊剽竊之處有跡可循,缺乏創意AI 產品源自大數據,透過巨量資料搜尋、運算、結合,很難出現令人拍案叫絕富有創意的精品。其實人類大腦中的創意是怎麼來的,咱們自己還搞不太清楚,如何教 AI 發展創意

多數商業電影只為賺錢,若下令 AI 撰寫能獲取最大收益的劇本,怎麼做?AI 全面搜集賣座電影的腳本,綜合解讀分析,按照自我邏輯擷取各片之長,快速繳卷。在沒有 AI 之前,好萊塢等公司也都是以東偷西騙買下版權的手法去幹!

參加過某賣座鼎盛製片公司的編劇會議,記得會中對話:

「某電影的搞笑橋段很精彩,改動一下加進去。」
「那部片子男主角酒醉出車禍,這次他該被浪捲走。」
「女主角能飆戲,給她來幾場人格分裂的戲…」。
賣座至上,荷包永遠裝不滿,窮人無聊才談藝術!

AI 教父辛頓說:「超智能 AI 控制人類的可能性激增…。」人類集體智慧調教出來的工具,反過來控制我們?莫驚慌,有個絕頂聰明的領導人,豈不比低智商蠢總統好?就怕超智能 AI 是個滿腹貪婪、奸詐、巧取豪奪、寡廉鮮恥、傷天害理、懷著一堆惡主意的壞蛋

什麼樣的師父教出什麼樣的徒弟,您能怪誰呢







劉大年/美中倫敦談判 只是調節衝突

◆  劉大年/美中倫敦談判 只是調節衝突
◆  黃齊元/兩岸併購交易條件的設計
◆  黃正忠/AI賦能永續的初心









劉大年/美中倫敦談判 只是調節衝突


2025-06-20 23:47  聯合報/ 劉大年(作者為中經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最近美國與中國大陸在倫敦的經貿談判,雖未簽署正式協議,但雙方達成初步共識,可視為五月中日內瓦會議,雙方同意暫停自四月初失控的關稅戰,並且建立談判機制具體成果

此次談判主要共識雙方放寬部分互相「卡脖子」的措施,中國大陸調整稀土永磁材料出口限制,以換取美方鬆動對中國的技術封鎖,包括允許部分非軍事用先進材料、航空零組件與半導體周邊設計軟體的出口禁令不過上述項目並未涉及高階晶片先進製程設備最核心技術,美方對中國大陸「技術圍堵」的政策並未改變

其次雙方也同意延續在日內瓦會議的關稅機制。美國承諾目前對中國商品平均百分之五十五的關稅,不再追加新的關稅,中國大陸則保留百分之十的關稅。另外,美方也釋出善意,同意暫時不撤銷中國學生簽證措施

美中倫敦會議,舒緩日內瓦會議後雙方毫不讓步情勢,是妥協式階段性成果但並未改變美中對抗的本質,美、中長期走入對抗趨勢更加明顯;因為雙方在核心技術產業補貼經貿限制分歧仍然根深蒂固,立場更是寸土不讓此次稀土出口管制措施只算是交易籌碼,是雙方「調整衝突節奏」的工具,但絕非解決根本矛盾的手段

全球可望因美中協議的緩和,短期內減緩供應鏈中斷風險,並降低經濟成長的不確定。然而長期各國仍需推動「技術去風險」與「供應來源多元化」以降低依賴。未來全球供應鏈將持續呈現「敏感分區、制度分流」的趨勢對多數國家與企業而言,不再是傳統自由貿易保護主義選擇,而是面對制度信任政策穩定性技術管制下的實質營運風險。例如,美國將更加強調其供應鏈夥伴是否遵守進出口管制、資安審查、關鍵技術來源等規範;而中國則強化與「全球南方」在資源、金融與製造鏈的雙邊安排,加速營造「去美國化」的替代模式。

制度競爭已成全球貿易的新主軸下,台灣不僅要強化產業韌性、積極切入區域性協定更要提升治理透明度、政策穩定性與對外制度連結能力

未來美、中談判觀察重點,首先是雙方是否可以由目前不追加關稅,進展到降低關稅的層次;另外則是在其他「深水區」展開實質性談判,例如補貼、國有企業監管及其他技術管制措施。

綜合而言,美、中雙方各有談判籌碼,此次則是將非關稅措施以「包裹式」的方式進行交換關稅並非談判重點,雙方只承諾不再提高關稅,此與包括台灣等其他國家與美國進行「對等關稅」談判的情境不同;各國普遍欠缺「卡美國脖子」的籌碼,美國居於絕對優勢,各國則必須調降關稅,並搭配改善其他非關稅措施,以換取美國削減對等關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