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4日 星期四

林中斌/習近平穩嗎?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林中斌/習近平穩嗎?
◆  蘇益仁/早期失智防治 健康台灣下一道必考題
◆  陳冲/凱恩斯的諍言 專業但不必過謙
◆  闕志克/族群滅絕受害者 如何變成加害者









林中斌/習近平穩嗎?


2025-09-04 00:00  聯合報/ 林中斌(作者為前華府喬治城大學外交學院講座教授,曾任國防部副部長,著有《偶爾言中》)


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年)秋,一位網紅舉證確鑿的說習近平已被軍委會副主席張又俠架空。張掌軍權僅次於習。目前領軍將領多為張之舊屬。

年底,我請問一位留學西方後返回大陸任職國際企業卻私下反習的太子黨:習近平穩嗎?他答:穩得很!

今年三月,我又問一位留美後深耕大陸國營企業卅年、返台退休的朋友同一問題。答案依舊。

然而,相反跡象不時冒出去年軍報黨報似乎互鬥。民國一○四年(一五年)一月廿八日,《解放軍報》曾經闡述「全國武裝力量由軍委會主席(即習近平)統一領導指揮。」但去年十二月九日《解放軍報》變調:「由黨的集體而不由個人決定重大問題,已經形成一個傳統。」統一領導,變調成集體領導!六日後黨刊《求是》雜誌發表習近平的文章。他承認「…黨內出現…矛盾和問題。必須以刀刃向內勇氣…消除各類消極的影響。」

今年八月廿九日,重慶大學城晚間出現投影巨幅標語「推翻共產黨暴政下台」逾五十分鐘。發起人戚洪先設定操作,隨後赴英。

根據總部在美國(Wilmington, Delaware)的中國研究(China Media Project)今年七月十日報導,比較民國一一二及一一三對一一四年(二三及二四)對(二五年)一至七月習近平在《人民日報》的曝光率,民國一一四年(廿五年)比前兩年下降百分之十四。但是黨內僅次於習的李強總理,曝光率下降更多百分之二三○。習雖仍居領導地位,今年上半,習的權威似經衝擊。市場疲軟失業嚴重是可能原因。

然而近來,國際媒體紛紛看好習近平。

●七月廿六日《經濟學人》:「習近平將進入新的領導階段,他的權力不會比之前少。」(His leadership may enter a new but no less powerful phase)。習因分權給李強、蔡奇、丁薛祥所以露面減少。然而打貪人數持續上升。

●八月廿日《紐約時報》:「習近平可再掌權十至廿年。健康許可,其他領導繼續效忠是條件。」

以上相較三年前十月中共二十大之前國際看法對比突兀

●民國一一一年(二二年)九月十七日台灣某大報國際新聞版:「民窮兵疲 習近平中國夢變白日夢」。

●民國一一一年(二二年)九月廿二日同報國際新聞版:「二十大前四大昏招 專家看衰習連任」

目前習權更穩,原因有五

●北京「中央警衛團」前身為保護毛澤東的「八三四一部隊」,現在負責保護習,但也保護及監視其他一線領導人包括張又俠。他們造反幾乎不可能。

●川普對中貿易戰,激發中國群眾愛國意識,提升對習向心力,限制反習勢力的擴散。

●中方祭出稀土出口限制,川普猛增關稅的要脅受制。三輪貿易談判下,依然無果。相較民國一○七年(一八年)川普貿易戰重創中國經濟。習近平威望上升。其他中美較勁下,北京立於不敗者,尚有:

●習十年前宣布的「中國製造民國一一四年(二○二五)」,在民國一○七年(一八年)川普發動貿易戰打壓下於民國一一三年(二四年)四月已完成百分之八十,去年底全部完成包括電動車、機械人、再生能源、超美兩百倍的造船業等

中國超越美國的先進武器已陸續出爐,包括極音速導彈六代戰機

川普驅離盟友,反而擴增北京國際聲勢。例如,一度親美的印度移向「龍象共舞」。







陳國樑/TISA帳戶,你買官方存錢筒嗎?

◆  陳國樑/TISA帳戶,你買官方存錢筒嗎?










陳國樑/TISA帳戶,你買官方存錢筒嗎?


2025-09-04 00:06  聯合報/ 陳國樑(作者為政大財政系教授兼主任、政大財稅研究中心主任)


為什麼台灣民眾手上握著五兆元的「超額儲蓄」,政府還要再推出一個存錢帳戶?金管會仿效他國推行個人儲蓄帳戶,規畫分二階段推動「具台灣特色之個人投資儲蓄專戶」(以下簡稱 TISA 帳戶)。

目前,第一階段已登場。金管會找來集保公司建置 TISA 帳戶平台,由證券商、銀行推出經理費率及手續費率優惠之基金商品吸引國人購買。第二階段則打算爭取稅制優惠,讓 TISA 帳戶看起來更有「甜頭」。金管會力推 TISA 帳戶雖立意良善,然不能認清經濟稅制現況卻一味推動,其實是製造更大問題。

首先,在第一階段的努力目標中,「吸引國人投資 TISA 帳戶」究竟是為了什麼?TISA 帳戶畢竟是金融性投資工具,屬於金融性儲蓄一種,而非實體投資。若 TISA 帳戶制度只是為鼓勵國人多存錢,那是畫蛇添足。台灣民眾的儲蓄力,早已是各國望塵莫及。

根據主計總處最新預估,台灣的「超額儲蓄」即將突破五兆元大關。什麼是超額儲蓄?簡單說,就是國民儲蓄減掉國內實體投資後的剩餘資金。如此高額的超額儲蓄,代表台灣經濟不是「沒錢」,而是「錢太多」沒地方用。所以,問題不在民眾不存錢,而在台灣欠缺實體投資的「空氣、陽光與土壤」,導致大量資金閒置流連於股市、房市與金融市場,結果吹大了資產泡沫,卻無法滋養實體經濟,這才是台灣經濟的結構性病灶。

如果推廣 TISA 帳戶,只是讓國人購買更多金融性投資商品、存更多錢,無異於「升級」國內超額儲蓄問題,反擴大台灣經濟隱憂。或者,TISA 帳戶是要讓國人把錢從一個存錢筒,換到另一個標了「政府認證」的存錢筒?但這全然無助解決超額儲蓄問題,恐還難逃「與民爭利」的罵名-連金融機構的飯碗,也被官方一把端了。

其次,在第二階段爭取租稅優惠的努力上,金管會援引英、日、韓等國的制度做論據,強調這些國家在推行個人儲蓄帳戶時皆配套提供租稅減免,台灣理應比照。這樣的主張,是東施效顰,錯用他山之石

上述國家多半是在高稅負投資環境下,為鼓勵中產階級進行中長期資本投資,才設計出有條件有限額稅負優惠個人儲蓄帳戶制度。而台灣投資稅制,早已對資本所得極度友善,甚至可說是全球最優惠的國家。

具體來看,國人投資於境內註冊設立之基金或 ETF,無論出售或贖回所賺取之資本利得全數免稅,完全沒有金額上限有所得卻不必繳稅,這樣的優惠,在主要經濟體極為罕見。再從孳息面來看,個人投資所獲之利息所得,可適用定額免稅百分之十分離課稅股利所得則可選擇適用抵(退)稅機制,或採分開計稅優惠;若孳息本質證券交易所得,則可與資本利得同享全數免稅。

因此,對於個人資本所得,不論是資本利得還是孳息收入台灣早已提供一套「無死角」的稅制優惠扭曲資源配置資本所得又正是高所得族群主要所得來源,其稅制優惠更破壞稅制原本應有社會重分配功能

效率公平雙重失靈」情況下,若仍為 TISA 帳戶爭取額外租稅減免,無異火上加油,進一步鞏固「投資階級」的既得利益,使問題愈發不可收拾。若 TISA 帳戶真要訴求稅制優惠,首要之務應是讓一般儲蓄投資回歸正常課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