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30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治理新課題 也該超前部署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治理新課題 也該超前部署
◆  聯合報黑白集/黃榮村何苦接雞肋
◆  聯合報社論/虎口下的台灣,剩多少趨和避戰的自主性?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治理新課題 也該超前部署


2020-05-30 01:28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走過高峰後,很多國家逐漸鬆綁管制,恢復正常經濟活動,台灣也領先全球紓困振興雙管齊下,解封救經濟。
疫情早晚會過去,特別是疫苗研發已有成果,不久就可以問世抗疫。然而,肺炎的衝擊太大,全球已有500多萬人確診,30多萬人離世;最嚴重時約有半數人類被要求居家抗疫,除少數必要活動外不准外出,導致經濟活動嚴重停滯。在行為模式大幅改變的後疫情時代,人類社會在各種面向將顯著改變:儲蓄傾向、飲食習慣、採購行為、交易工具、住宅設計、上班模式、生產模式、投資布局,學習模式、會議溝通等,幾乎沒有一項不受到疫情衝擊的影響,正快速改變。而在此全新的世界中,企業如何掌握商機,政府如何調整法令規範,來適應後疫情時代新經濟發展所需,是值得深入思考的課題。
台灣的防疫績效突出,展現了優異的公衛醫療和製造能力,讓國際「看見台灣」,爭取到拓展實質外交的優勢,也成為全球富裕經濟體中,經濟成長率仍被樂觀期待「正成長」的極少數之一。一般預期後疫情時代,全球經濟成長將會長期低於過去;但即便在景氣低迷之下,準備充裕的經濟體仍可能獲得亮眼成績,端看是否有前瞻眼光,可以洞燭機先、化危機為轉機。因此,若能超前部署後疫情時代的經濟治理,就可能掌握各種衍生商機,協助企業和民眾轉敗為勝。
首先是「現金為王」,民眾消費行為會傾向保守、降低消費以保留現金;加上重要「生存物資」去全球化和美中貿易戰更為深化兩者相疊衝擊,可能讓全球經濟長期低迷不振,疫後從V型反彈轉變為緩慢復甦的Nike勾勾型,甚至是接近L型的極緩慢復甦,因此國家稅收可能會減收少、失業補助和政府債務都會增加,而擴張型政策會遇到預算上的更嚴厲限制,企業同樣會遇到這樣的大環境。
其次,在紓困下獲得存續的無競爭力企業,會拖累資本和人力市場的流動,降低企業生產力,也進一步拉低經濟成長力道,但其企求轉變的心態也會是顯著的商機。第三,遠端辦公、視訊會議、居家學習等減少實體接觸的活動,讓國內外交通客運需求降低,衝擊旅運產業,但提高對筆電和周邊設備的需求,5G設施的市場需求也急速擴張,連帶對資訊安全的需求相應提高。第四,店鋪、住宅的需求和設計規劃,會發生顯著變化-許多實體店會轉變成體驗和倉儲功能的據點,實際交易透過網路,發貨中心也會縮小規模後分散到更多鄰近消費的各地;都會辦公大樓因居家上班普遍而減少坪數需求,都會集中住宅需求也會減少而往郊區移動。第五,有能力建構優良電子交易平台的大型企業,會持續擴大市場占有率,無力改變的中小型企業萎縮退市,進一步惡化所得分配。
這些未來的新趨勢,產生了各種商業的萎縮和興起,對企業有危機也有商機,提早認清就可及早應變,甚至乘勝追擊;但需要改變的經濟治理,除了企業還包括政府,例如,當「無人機」被大量使用於遞送小型物件後,對無人機的管理法規就必須及早規劃;當宅配運送更興盛後,街道巷弄的禁停線標和路口待燈區應該調整,免得商業熱區無處停靠車輛、路口無足夠空間停機車;設立學校的規範調整鬆綁,讓以網路授課為主的新型學校可順勢興起;是否該跟上中國大陸,由政府發行「數位貨幣」來降低交易成本、減少犯罪並減少接觸感染?遠距醫療即將興起,是否該對可提供此類服務的醫事機構,進行標準的規範?
這些後疫情的新形勢,值得內閣組成專責委員會來統籌各部會,以有效能的經濟治理,因應疫後新變局,開創商機。
































聯合報黑白集/黃榮村何苦接雞肋


2020-05-30 00:18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蔡總統提名黃榮村(中)為考試院長,外界反應平淡。 (中央社)


蔡總統提名黃榮村為考試院長人選外界對於這個名單,反應平淡。黃榮村出任此職,沒有爭議或負評,當然比賞給民進黨自家人要好。問題是,考試院剛剛被民進黨糟蹋矮化,去當這個院長,似乎沒什麼賀詞可說。
蔡政府年初才強勢修改考試院組織法》,把考委人數從十九人大砍過半,任期由六年縮減為四年這擺明了就是廢考試院的前奏。黃榮村的社會形象不錯,現在去當這個縮小版的末代院長,沒增添什麼光彩,反而可能賠上聲譽,卻不知所為何來?
說考試院長是「雞肋」,並不為過。蔡總統任內,有誰記得現任考試院長叫啥名誰,或者此人做過什麼要事?不記得!大家的印象是「零」,一個無聲的人。不僅如此,原本傳聞蔡政府對考試院的人事安排,有意將現任副院長李逸洋扶正,並讓輔選有功下台的民進黨主席卓榮泰去接副院長。誰料,兩人都無意續任公職,堅決不接受提名。因此,黃榮村才以「黑馬」之姿出線,爆出冷門。
試想,連民進黨自己人都不想幹的職位,卻丟給外人分食,這不是雞肋是什麼一個不受民進黨尊重且不時喊的機構,可能做出讓自己感到光榮的事業嗎
這不禁讓人想起黃煌雄黃煌雄因具有超然的社會形象,懷著滿腔熱血出任促轉會主委未料,卻被副主委張天欽的東廠論弄到灰頭土臉,最後踉蹌下台黃榮村須以黃煌雄為鑑








聯合報社論/虎口下的台灣,剩多少趨和避戰的自主性?


2020-05-30 00:21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中共通過制定《港版國安法》,美國揚言取消香港特殊經貿待遇。 (美聯社)

中共通過《港版國安法》,美國以香港「無法維持高度自治」為由,將祭出制裁取消特殊經貿待遇,為疫情中脆弱的全球經濟埋下未爆彈。相對各國謹慎因應,蔡總統搶先喊停《港澳條例》,外長吳釗燮更放話「中國下一步可能對台動武」,因引起議論,由外交部幫忙改口說只是警告。兩強衝突,虎口之下不只是香港,還有台灣。蔡政府只知替美國磨槍點火,卻不思籌謀後路,實非明智。
新冠病毒改變世界秩序,美中爭相主導新局,關係繼續惡化。雙方在世衛大會角力,美國未能施懲北京,再藉華為禁令擴大科技戰,白宮並發布最新《對華戰略方針》,被視為「新冷戰宣言」。尤其川普迫使台積電赴美建廠,這是美國組建重要軍工及資通供應鏈的起手式,配合對中禁售令,全面壟斷關鍵技術,堆高科技鐵幕。
美國連續出手,策略都是「以台制中」;北京則回以《港版國安法》,劍指境外勢力。中國趁疫情未歇,斷然處理香港問題,除了針對立法會與特首選舉未雨綢繆,同時對新冷戰提前部署,預防香港成為川普對中發動金融戰的籌碼。
香港對中國最大的影響,在於金融安全。美國去年八月起將香港問題與貿易談判掛鉤,立法定期檢討對港特殊待遇,此舉影響香港金融穩定,可能引發貨幣戰。當時,反送中運動在港發動攻擊銀行、癱瘓金融等行動,讓北京警覺香港將是中美博弈的破口,四中全會便定下目標,防患未然。
在川普指控中國散布疫情後,國務卿龐培歐五度評論香港自治,延遲提交《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年度報告,槍口對準香港問題。為此,北京拋出國安立法,顯然已作最壞準備。《紐約時報》形容,港版國安法是習近平的政治豪賭;事實上,美國是香港經貿最大外國受益者,川普的制裁也是豪賭。
面對華為與香港問題,台灣早已站在美國隊一方。蔡總統因反中贏得連任,但若繼續任由川普放大施壓槓桿,未必能獲利,兩岸關係還可能雪上加霜。事實上,美國在製造業大量外移後,製造條件荏弱;為升高科技戰,必須從台灣「拉伕」,以重建其產業鏈。台積電之後,台灣還要貢獻多少上下游業者,才能讓川普完成大業?台積電雖赴美設廠向美國「買保險」,未必能保住中國市場;華府公布第二波華為禁令,無異閹割業者接單自主性。一旦失去選擇供應鏈及市場的自由,台灣電子代工產業將形同失去競爭力;那麼,蔡總統的「六大核心戰略產業」何來發展餘地?
蔡政府的產業政策因美中惡鬥漸失自主性,在香港問題上,更是自毀立足之地。台灣對美國一味盲從,若真停用《港澳條例》,歷任政府辛苦建立的兩岸緩衝地帶將被迫失去。執政者為了親美表忠,不惜將台灣通往大陸的另一扇門關上,是減少自己運用空間的自傷做法。停用港澳條例後,凡港澳人士投資居留、人員往來都將回歸《兩岸條例》處理,除了難民問題,台灣失去吸引外資、金融人才的機會,原透過香港中轉的企業和海空運業將成政治棄兒。
香港國際中轉地位能否延續,法制基礎來自中國特別行政區的設計,而非美國的香港關係法、特殊貿易待遇。除非白宮成功發動全球抵制,否則基本法存在一天,各國仍可繼續在港自由貿易;諷刺的是,中共尚未毀壞司法與市場,川普已讓大家作不了生意。一旦美國制裁導致金融動盪,蔡政府能保證台灣毫髮無傷?
川普為求連任,對中攻勢不斷,台灣賣力唱和,逐漸失去自主。在參與世衛議題上,川普政府只見口惠;蔡政府不知自省,還奉送台積電赴美,更把台港關係賠給美國。如此缺乏自主意識的政府,不知道自己正被美國當成棋子嗎?

馬凱/振興券大可以狂勝消費券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馬凱/振興券大可以狂勝消費券
◆  李清志/在自己的城市旅行
◆  范疇/台灣已進入五角關係
◆  嚴震生/控拜登性騷擾 前助理假學歷風波
◆  陳亮恭/高齡照護在新冠疫情的八大提醒
◆  陳立恆/寫給以為自己是獅子的綿羊們

◆  蘇蘅/全球串流大躍進 台灣不能獨憔悴
◆  盛治仁/遠距工作的各種可能性
◆  薛承泰/蔡英文沒注意到的人口危機?
◆  趙春山/五二○講話後 兩岸何去何從?
◆  方祖涵/無情病毒的階級歧視
◆  黃介正 /台灣親美的另類「芬蘭化」?
◆  施振榮/防疫寫下「東方矽文明」精采扉頁

◆  王健壯/政府有告知人民數位監控的義務
◆  葉銀華/獨董的當然解任 誰來認定?
◆  王正方/贏得國際「罵名」自取其辱
◆  林中斌/北京:下情滯上達 上令厲下行
◆  陳亮恭/負債累累貴公子的未來
◆  王文華/很抱歉,經驗越來越不值錢
◆  馬凱/抗疫英雄要當復興典範

◆  洪蘭/跟別人不一樣 很需要勇氣
◆  周行一/封城解除後的全球經濟情勢
◆  楊志良/三分靠努力 七分天註定?
◆  劉維公/政府如何像亞馬遜一樣運作?
◆  方祖涵/最幸運的超級盃亞軍
◆  朱宗慶/不應讓北藝中心開倒車

◆  王健壯/大法官到底在等什麼?
◆  嚴震生/新冠病毒下美國對亞裔的歧視
◆  黃介正/「戰疫」對「戰役」的啟示






馬凱/振興券大可以狂勝消費券


2020-05-30 00:04 聯合報 /   馬凱(經濟評論者)
行政院的振興方案即將啟動,規畫民眾消費1000元,換取3000元振興券。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新冠病毒橫掃全球,造成百年不一見的災情,各國紛紛不遺餘力以種種方法紓困。疫情後發先至的美國,更是慷慨解囊,除了排富每人發美金一千二百元之外,失業者還每周發給六百美元。反觀台灣,早早提出一兆六百億元紓困計畫,聲稱要發放酷碰券以提振消費;幾經波折,最後終於拍板定案,要從七月十五日開始,不排富,每人可以一千元購買三千元振興券
此議一出,立刻引來各方批判。前總統馬英九固再三譏嘲其繁瑣囉嗦,遠不如二○○九年他執政時所發的三千六百元消費券,一般大眾也抱怨必須先掏出一千元方可取得振興券,許多阮囊羞澀者恐怕連一千元都拿不出來,何不直接發現金?
其實馬政府當年的消費券並不愜人意,有許多大可改進之處。馬政府依拙見決定發放消費券之初,即以社論力陳其非;可惜被當作馬耳東風而一意孤行,致引來無謂的撻伐。此次蔡政府幾經躊躇不願蹈其故轍,想必是有鑑於此瑕疵前例,乃從酷碰券到振興券不斷強調乘數效果;最後拍板買一千給三千,其目的即在以兩千元的給付,釣出三千元的消費,達到一點五倍的乘數。
不過,未考慮乘數,僅只是消費券的弊病之一。另一弊病,因不排富,令一部分補貼流入根本不缺這點小錢而消費傾向本就偏低的富戶手中,白白糟蹋了。此外,未有限定期間,欠缺目標指向性及未進行配套措施的激勵消費意願,都是其未盡之處。
振興券即可針對這些未盡之處,大加改善,發揮更強大的提振消費效果。其一是,仿美國之例,將所得高於一定水準以上富戶排除。如此,則四百億預算可以每人發給至少三千至四千元紓困金,效果遠大於目前。其二是,不要求先支出一千元購買,而是合格者每人無條件獲得上述金額振興券,但不可以直接用以購買同額商品;而需憑此券再自付一千,亦可加價購買兩倍金額的指定商品。於是,四百億元預算,即可擴增消費達八百億元,其激勵效果也可自原估的○.二三%,大增為○.三%之譜。
其三是,振興券的主要目的是提振國內受創最劇的產業,因此排除未受其害反蒙其利的電商。但若進一步選擇受創最深者,如餐飲旅遊業、紡織業、休閒娛樂業、零售業等,透過適當的認證檢查,給予安心消費標準,成為振興券的主要使用對象;此八百億即能發揮最大的提振效果。
如果再與地方政府配合,在一定期間內鼓勵相關業者給予振興券的使用者更大的優惠與折扣,則一股消費熱潮即能風起雲湧般地大張聲勢,為國內經濟打一劑強心針。
最後,振興券的使用若期其集中火力、一擊成功,應該定一個期限;譬如將六月廿五日端午節之後一個月,定為安心消費月。屆時大部分公共場所大幅度解禁,配合振興券的使用、業界的促銷,整個台灣將醞釀出一股猶如嘉年華會的熱鬧氣氛,將三月以來的愁雲慘霧一掃而空;台灣這個抗疫英雄就會成為全球最成功的振興經濟典範!

作者為經濟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