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8日 星期一

經濟日報社論/公建金融證券化 降溫房市投資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5661/web/ 

◆  聯合報社論/民進黨阻查弊,正是國會需要調查權的理由
◆  聯合報黑白集/鄭文燦這張骨牌
◆  經濟日報社論/公建金融證券化 降溫房市投資






經濟日報社論/公建金融證券化 降溫房市投資


2024-07-08 02:24  經濟日報/ 社論
金管會主委彭金隆表示,現在是壽險資金回流台灣投資公建的大好時機。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金管會主委彭金隆於7月3日赴立法院,針對「如何促進保險業資金擴大參與公共建設,加速建設推動」進行專案報告。他提出跨部會需要合作的三大措施,包括,增加公建案源、增加公建金融證券化商品,及建立跨部會單一窗口。目前保險業參與的公共建設中,八成以上屬於地上權開發案,因此,在這類開發案完工後,將其包裝成證券化商品,不但可擴大資本市場規模,也可減少民眾對房地產直接投資

保險業目前可投資的公共建設事項,包括交通運輸設施、公用事業設施、社會住宅及長照住宅、環境保護設施、殯葬設施,及國民休閒等公眾福利設施。而其實際參與的公共建設,包括再生能源發電及儲能之電力設施、汙水下水道及廢棄物處理,及公辦都市更新案等。至於其開發方式則包括直接投資、與第三人共同成立專案公司(SPV)方式開發及營運,以及設定地上權。不過,截至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3月底,都更的地上權開發案因自償性高於其他投資項目,故占保險業投資公建金額的比重達86%

雖然現行法令允許保險業將其資金10%運用在「專案運用及公共建設」項目,不過,在民國一O一至一一二年(2012年至2023年)間,保險業僅使用0.13%至0.42%間的資金於此項目,而到今年3月底為止,也僅微幅增加至0.43%

保險業的資金來自保戶,因此,在運用資金時,必須兼顧投資標的物的預期報酬率及風險,這導致目前保險業雖僅運用0.43%的資金於國內公共建設,但卻將69.2%資金投資於國外,20.2%資金投資於國內包括股票、公債及公司債等有價證券,以及5.1%資金投資於國內房地產。保險業有將近七成的國外投資,是因目前美國30年期長期公債殖利率達4.6%。由於投資美債趨近無風險,故當保險業考慮投資國內公共建設時,會要求預期報酬率超過4.6%。綜觀國內各種公建投資,以都更地上權項目最可能符合此要求;這是因目前國內住宅屋齡超過40年的占比達36%導致新屋供給日趨不足,故投資於此項目會出現較高的預期報酬率。

一旦地上權公建投資蓬勃發展,又可挽救國內已奄奄一息的不動產證券化市場。自民國九十二年(2003年)「不動產證券化條例」公布實施後,歷經20多年來,台灣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共發行十檔,但經過歷年清算後只剩六檔;這導致其市值僅占台股市值0.12%。相較於亞鄰各國,我國 REITs 商品不但發行數量較少,且規模也較小。例如,日本共有61檔 REITs,其市值占日股市值1.7%。而新加坡共有40檔 REITs,其市值占新加坡股市值12%

目前 REITs 未受國人青睞,是因必須採信託型架構。換言之,須由信託業發行受益證券以及保管資產。而在台灣符合信託業規範的只有銀行,但其通常未具不動產管理專業,故會將標的委託給管理機構,導致權責劃分不明。不過,今年5月時,立法院已初審通過允許發行基金型 REITs,而此種 REITs 由不動產投資信託事業專責管理,並由信託業負責保管資產,故權責劃分明確。另外,基金型 REITs 允許關係人進行交易,且其資金募集及修改程序也較信託型 REITs 簡易。因此,預期未來 REITs 市場對投資人具有吸引力。

隨著國內住宅益形老化,對都更需求會不斷增加。若政府以更開放的態度,推動都更地上權商品的證券化措施,則可導引一些房市投資客,將其資金轉入到 REITs 市場。如此一來,不但可擴大資本巿場規模,也可減少房地產投機性買盤,從而壓抑國內房價的上漲趨勢。














聯合報黑白集/鄭文燦這張骨牌


2024-07-08 02:18  聯合報/ 黑白集
桃園市前市長鄭文燦(中)疑涉桃園華亞科土地開發弊案,法院羈押庭裁定500萬元交保。記者許正宏/攝影


鄭文燦因桃園市長任內一起貪汙案,生日當天被桃檢證人轉被告聲押;但桃園地院隨即以他次年歸還了該筆五百萬賄款為由,稱難以認定為犯罪所得,裁定他五百萬交保。檢方出手快狠,但法院和稀泥應對,讓人看不懂司法忽擒忽縱到底在演哪齣。

檢方偵辦此案多時,已有四名涉案者遭押。鄭文燦是手握公權力的關鍵人物,法官能說他「一年後還賄款」,就不算貪汙嗎?總統府發聲明,希望司法「毋枉毋縱」;但檢方連日聲請搜索票都不准,讓人就見識了院檢間的擒縱拉扯。

正因太曖昧,外界只好把焦點放在政治劇情。鄭文燦是蔡英文全力栽培的「大阿哥」,但落到賴清德手裡,只給他一個無足輕重海基會董事長職位。且上任才一個多月,立馬用貪汙罪的鍘刀伺候。如此一來,順勢拔掉了賴清德心頭的最大芒刺。兩人雖同屬新潮流,但「南流」鬥倒「北流」,賴清德這門戶也就算清理得差不多了。

當然,鄭文燦不止是流年不利。在桃園呼風喚雨八年,但他交棒時卻一敗塗地,市長及立委全輸,連台大碩論造假都不爭辯就直接認了。他當副院長還威風凜凜,連陳建仁都聽他擺布;誰料蔡英文一退朝,他就輸得精光,連名譽都掃地。

外界其實不必猜測賴清德在整他,這張骨牌倒下聲音清脆,令人期待下一張骨牌。














聯合報社論/民進黨阻查弊,正是國會需要調查權的理由


2024-07-08 02:19  聯合報/ 社論
鏡電視申設案成為藍白開國會調查權的第一槍。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立法院通過國會改革五法,劍及履及,旋即成立「鏡電視調查小組」;接下來還將成立超思雞蛋、聯合再生光電弊案、國發基金投資等案調查小組。對於這些調查小組的成立與運作,民進黨聲請暫時處分、釋憲及議事杯葛等政治動作,也持續加大力道。一邊是「積極查弊」,一邊是「積極反查弊」,民進黨反對國會調查權的真實原因,已昭然若揭。

民進黨批評立法院調查權是「違憲」,侵犯監察院職權。然而,大法官已有多號解釋闡明,調查權是輔佐性權力,並非由任何機關獨攬。監察院的調查權,是為行使糾正、彈劾、審計等權。立法院的調查權,則是為完整行使立法權和對行政機關的監督權,既未對調查結果進行司法處置,亦未做行政處分,更未進行糾正、彈劾,何來侵犯其他機關職權?

事實上,無論以「擴權」或「侵犯其他機關職權」為由,反對立法院調查權,都只是不讓立法院擁有完整監督行政職權藉口。原因是民進黨八年執政,有太多不堪聞問的不當決策、行政濫權,甚至違法失職案件;而手握調查權的司法、監察權卻往往不聞不問,或者高舉輕放,更凸顯立法院擁有完整調查權的重要。

以甫成立的「鏡電視調查小組」為例。鏡電視成立過程,政治力介入傳聞甚囂塵上,疑雲重重,但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仍通過核照。立法院為釐清真相,早就成立「鏡電視調閱專案小組」,但因為只有「調閱」而無完整「調查」權,立法院要的資料,NCC不是拒絕提供,就是只願給完全公開的資訊。而國會改革法案通過後,立院藍白兩黨欲成立鏡電視調查小組時,也仍然遭到民進黨百般阻撓。

立法院調閱鏡電視相關文件所遇到問題,只是過去幾年諸多立委查弊困難的縮影。諸如新冠疫情期間的疫苗、快篩採購疑案,弊案纏繞的光電疑雲,或者超思雞蛋採購、外交佣金等案件,立院要求提供資料,行政部門不是藉故拖延或避重就輕,就是以機密為由拒絕提供或「塗滿黑線」。這讓行政濫權更加肆無忌憚,民主監督制衡形同具文。

但在國會改革法案通過後,立法院成立「調查委員會」或「調查專案小組」,除可要求相關機關、人員、團體提供資料,如有需要,亦可舉行聽證會,要求相關機關或關係人、團體或證人出席。對提供資料或作證要求,若有無故不提供或虛偽作假者,則需擔負行政裁罰或刑事責任。這當然能大幅提升查弊效能。

而查弊只是國會調查權功能之一,藉此完善立法才是更積極的作為。如民進黨政策會執行長王義川的「手機監控人民」疑案,迄今真相不明;其中除涉黨政不分的行政濫權,更可能有現行法律漏洞問題,立法院如能調查清楚,當可完善立法。國會調查權可輔助立法功能,殆無疑義。

如今立法院藍白陣營均已提出多個社會矚目案件,建議成立調查小組或調查委員會。除已被鎖定優先查察的案件,其餘應該詳查者亦多不勝數。尤其諸多獨厚特定業者的政府行銷案等,均涉及民進黨派系要角、部會首長或「友綠」人士,如不成立專案小組或委員會調查,如何能讓真相大白?

民進黨掌握行政、監察權,並對司法有一定影響力,立法院行使調查權仍然困難重重,綠營勢必全力阻撓,防止立院揭開不堪聞問的重重黑幕。如今立院調查權的行使已經跨出重要的一步,必須持續加強力道,這不但是國會的權力,也是立委的職責,而且是已被遺忘八年的職責。





【專家之眼】開徵酒捐 酗酒救健保?

◆  【專家之眼】晚安還是晚上好?
◆  【專家之眼】開徵酒捐 酗酒救健保?








【專家之眼】開徵酒捐 酗酒救健保?


2024-07-08 07:00  聯合報/ 陳國樑/政大財政系教授暨系主任、政大財稅研究中心主任
台灣是否開徵「酒捐」,用作癌症新藥開發與健保補充財源?圖為日本明治神宮奉納用酒樽牆/作者auntmasako取自Wikimedia Commons


「徵稅的權力就是破壞的權力。」(馬歇爾首席大法官.麥卡洛克訴馬里蘭州案

現行全民健康保險法並未授權政府得以酒品為標的,開徵「健康福利捐」;若逕行徵收「酒捐」,違反憲法第15條保障人民財產權與第19條租稅法定主義之規定。

賴清德總統「健康台灣」的政見,以在民國119年降低癌症死亡人數三分之一為目標,並提出「百億癌症新藥基金」的構想,作為落實政見的政策工具;衛福部中央健康保險署長於日前表示,健保法中有個還未開徵收入酒捐,可作為癌藥基金的新收入;消息傳出,眾論齗齗。包括「台灣公共衛生學會」在內的九大醫界團體,隨即發布聯合聲明表態支持酒捐;諸色人等-社群、好事者、路過鄉民……議論紛紛,揚揚沸沸。

滑稽的是,健保法授權政府開徵酒捐的條款,早在13年前就已經刪除

民國84年3月1日全民健保開辦,當時健保法第64條,確實有政府「得開徵」菸酒社會健康保險附加捐,將收入提列為健保安全準備之規定;民國94年4月29日健保法修正時,仍有「得開徵」之授權,但略作文字調整,將「菸酒社會健康保險附加捐」改為「菸酒健康福利捐」。

然,現行有補充保費設計之「健保2.0」,係根據民國100年1月4日修正之新法;全文104條文中,僅在第76條提及健康福利捐。根據該條文,健保安全準備金之各種財源,包括有政府「已開徵」之菸、酒健康福利捐,但法條並未授權政府「得開徵」菸、酒健康福利捐。

目前我國健康福利捐僅針對菸品開徵法源依據原本為菸酒稅法,後改為菸害防制條例。為因應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我國菸品與各種酒類產品,自民國91年1月1日起,從「專賣」改採「課稅制」;當時菸酒稅法之〈附則〉中,即有菸品另徵健康福利捐之規定。民國96年7月11日菸害防制法修正公布,菸捐由菸酒稅法移列至菸害防制法,並於98年6月1日施行;同年12月11日菸酒稅法修正,刪除原〈附則〉中有關菸捐之規定,於是菸捐與菸稅正式分家。

有關以酒類產品為標的,開徵健康福利捐之討論,則一直停留在構想階段。最早在民國99年,有立委提案酒害防制條例草案與酒害防制法草案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當時之衛生署國民健康局)乃有「酒害防制法初稿」說明;後續在民國101年與108年,也都有立委提案酒品危害防制法草案,倡議政府開徵酒品健康福利捐。但上述所有立委提案,都停在一讀會階段,並未進入初審;至於行政院版草案,則根本不存在

健保署長當然不會不清楚法律的更迭發展,但發言必須更為謹慎;其所稱之健保法中,有個還未開徵的收入「酒捐」,可作為癌藥基金的財源,必然會造成媒體報導與各界解讀之訛誤。

值得進一步推敲的是,根據衛福部組織分工,對於癌症之防治為國民健康署業務,今健保署長卻越爼代庖提出「百億癌症新藥基金」的財務規畫,難道不知避開執掌衝突行政倫理困境?又,癌症新藥之開發,與開徵酒捐挹注健保財源之關聯何在?在「抽菸救健保」、「吸菸支持長照」後,難道要國人「酗酒救健保」?種種蹊蹺,礙於本文篇幅,且待另文拆解。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專家之眼】晚安還是晚上好?


2024-07-08 07:12  聯合報/ 劉新圓/樂齡學習中心兼任講師
資深演員高捷在金曲獎頒獎典禮,講了「大家晚上好!」遭到一群網友出征,質疑他為什麼要講大陸用語。本報資料照


資深演員高捷在金曲獎頒獎典禮,講了「大家晚上好!」遭到一群網友出征,質疑他為什麼要講大陸用語,是不是忘了自己的出身?相對地,也有人直呼綠粉好可怕,說個晚上好也要被出征。後來高捷貼文「社會很單純,複雜的是人」回應,獲得眾多支持者喝采,一時「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接二連三地出籠。

記得20多年前第一次聽到這種問候語,很不習慣。將 Good morning 譯為「早安」,既簡潔又文雅,為何偏要講過於直白又多了一個音節的「早上好」?更想不通的是,為什麼兩岸會有不同的譯詞?

清末民初西潮東湧,學習外語是解西方文化的重要管道,將西方經典著作譯成中文,更是普及進步思想,提升國力、超英趕美的必經之路。五四運動倡導的「德先生」與「賽先生」,係把 DemocracyScience 分別譯成「德因斯」與「賽因斯」,但後來都參考日本的漢譯,統一用「民主」與「科學」了。像這麼抽象的外來詞,兩岸都一致,怎麼最基本的日常對話,卻反而產生歧異?

十幾年前,聽幾位大陸朋友說,他們很喜歡台灣,勝過港澳,因為語言相通。或許就是因為語言的便利,造就了台商的優勢。當大陸改革開放,全世界都搶著去做生意之際,唯獨台商有本事取得先機,深入內陸攻占市場,靠的也是語言優勢。

然而,語言如此相近,也難免要面對競爭的殘酷事實。就在高捷擔任金曲獎頒獎人的同一場合,大會頒發特別貢獻獎給已故創作歌手鄭華娟,由其德國丈夫代領。他上台一開口也是「晚上好!」誰敢怪他為何不入境隨俗說晚安呢?

隨著兩岸交流的深化,越來越多人赴大陸發展,當然也包括演藝人員。在那個環境待久了,不只口音,連用詞也會不知不覺受影響。早在十年前,赴陸發展的偶像劇女王陳喬恩,就曾在金鐘獎頒獎典禮上說「晚上好!」讓一堆網友不爽。其實,她應該是因為在大陸待久了,早已習慣成自然,變成了反射動作,並非故意為之。

語言之間的競爭往往不是優勝劣敗,更多時候是多數淘汰少數。換句話說,它順應的是強勢文化的霸道,沒什麼道理可言。而且強勢語言的侵略性,還可以隨著大眾傳播的無遠弗屆,突破空間的障礙,入腦入戶入心。舉例而言,明明可以說「好」,幹嘛非說「OK」不可?有些人一句完整英語都說不出來,也照樣滿嘴 OK。他們不見得是崇洋,而是被傳染了。

強勢文化的感染力,還滲透到世界每個角落。英美文化深度比不上德法,然而再瞧不起他們的歐陸高級知識分子,也很可能說「Hi」、說「Bye Bye」。

所以,若能堅持說優質的「早安、午安、晚安」,甚至推廣到海外,最好不過;但若哪天自己也不小心「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脫口而出,千萬別太難過或自責,因為語言猶如病毒,防不勝防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國土計畫法是永續國家的萬靈丹?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5661/web/ 

◆  鄭文燦涉貪 政商沆瀣一氣
◆  鄭任內傳聞 請司法查好查滿
◆  懷疑司法獨立 不健康的政治文化
◆  國情報告詢答為議事自律規範
◆  請總統勿成全民的風險
◆  兩岸關係的理性與感性
◆  北韓垃圾氣球挑釁 轉移政權危機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國土計畫法是永續國家的萬靈丹?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國土計畫法是永續國家的萬靈丹?


024-07-08 00:25  聯合報/ 郭瓊瑩(作者為中華民國景觀學會榮譽理事長)
依新頒布之國土計畫法,國土空間將分為四大功能分區─國土保育地區、海洋資源地區、農業發展地區、城鄉發展地區。郭瓊瑩/攝
台灣今日許多農地重劃區當被納入城鄉發展區後易達成 Up Zone,則必須作出回饋之義務。郭瓊瑩/攝
歐美日先進國家對於農地農業發展已預先部署與糧食安全、生態保育、消費者保護等方向調適,各國「農業部」與其他部會之分工與合作,其核心價值為均衡城鄉發展,鼓勵提升鄉村農地之保護,並引導「美麗新鄉村生活」公共基礎建設之建置,亦即對保育與合理發展應有新的創生機制,以符「功能分區」之終極目標。郭瓊瑩/攝
隨著國內都市化需求,原為優良農地若未確切設立生態安全格局紅線,極易在新的國土計畫分區過程中造成農地儲備之威脅,其確保亟需有合理補償配套。郭瓊瑩/攝
農業發展地區依功能分區可能面臨未來 Down Zone 之事實。郭瓊瑩/攝
承繼國土空間歷史發展歷程,台灣許多土地無論區位,均已各有目的事業主管相關之土地利用法令規範。郭瓊瑩/攝
無論膚色、種族、語言、信仰之差異,孩童們並不畏貧窮,卻難以承受「戰爭」之無情。郭瓊瑩/攝
文化、地理、政治、經濟均隔絕不了最天真無邪孩童們對人性「本善」之信任與期待。郭瓊瑩/攝


自民國八十二年(一九九三年)起研擬修訂的「國土綜合開發計畫法」大功未竟,復於民國九十一年(二○○二年)起草擬「國土計畫法」,歷經十四年終於在邱文彥前立委之臨門一腳下完成立法,於民國一○五年(二○一六年)起公告,並期民國一一四年(二○二五年)要全國上路。

每次地震、風災後以及對於農村中星羅棋布的違章工廠造成對生態紋理破碎化,總推責於「沒有國土計畫法」。但攤開地圖,除了一些變遷中的海岸、河岸為未登錄地外,幾乎每一寸國土均有其「主人」。在相關都市計畫法、區域計畫法、森林法、水利法‧‧‧等框架下,亦各有明確的約制。事實上我們不是沒有「法」,而是相互競合;嚴重的是執法不嚴,欠缺依全球發展趨勢與時俱進的調適決策包括國人對國土保全、保育、復育與永續發展意識與責任至為薄弱,總認為那是政府的事、別人的事

內政部要求六月底各縣市均應依期提報「國土功能分區圖」送審,掀起諸多縣市長及民意之緊張,多數縣市根本「做不到」,尤以農業縣為甚。今各被歸屬之土地使用分區已有約制,未來依需求發展都市地區得以放寬容積,百姓亦樂於回饋其開發影響費;但農業縣市之土地當被框架為農業發展地區或保育區,必須縮減時,這些自然保全社會成本該由誰來分擔?

政府說沒預算,但百姓的權益又如何合理正義因應?曾經「農為國本」,而今「農地」在都市化後卻因地價加值之糖衣,避之唯恐不及,渴求「土地計畫變更」向城鄉發展傾斜。

農業社會「以農為本」,但即使今日在高科技高競爭時代,仍有多國早已未雨綢繆。如英國,已將農業部改為「環境、糧食暨鄉村事務部」德國為「聯邦食品及農業部」日本為「農林水產省」;美國仍為「農業部」,但特別重視糧食安全、自然資源保護與農特產區之育成;荷蘭為「農業、自然及食品品質部」瑞士為內陸國,農漁產品全靠進口,因此必須維持「中立國」,因為糧食安全就是其國家安全

自上述各國部署檢視,試問在推動「國土計畫法」之同時,政府各部會可曾橫向合作分工,告知百姓有「合法農地」實不委屈不可悲,而仍保有權益,違法利用者,政府該如何有效輔正,未見具體配套。

當中央政府未有遠見,只青睞高科技發展,我們的傳產尤其農業生產,難道不應同時升級並予同樣合理優惠、補助或創新投資?

英國重視鄉村發展,在保全農業與鄉村風景上有長遠傳統,並力推「新鄉村生活」是新世代的「人間樂園」,移居美麗的鄉村、投資合宜的公共設施建設,才可能達到城鄉平衡無間。當 AI 與綠領時代來臨,池上與一○一可以是零距離。

若此,當「國土計畫法」勢在必行,則應同步啟動全國資源大調查NRI),俾利國土永續經營之調適依據。 














鄭文燦涉貪 政商沆瀣一氣


2024-07-08 02:25  聯合報/ 王瑞興/前台灣省政府地政處科長、曾任兩縣都委會及區委會委員(南投市)


鄭文燦因桃園市長任內土地重劃案涉貪,日昨遭聲押,法院裁定五百萬交保。依媒體報導,後續仍有多案具有爭議性。

土地開發變更,點石成金,不論都市計畫變更或非都市土地開發許可,均涉及龐大利益。政商各取所需,雖屬必然,如何掌握分際,則需智慧判斷。

尤其隨著凍省及地方制度法的施行,地方政府權力大增,土地開發或變更之實質審議權歸地方。例如都市計畫農業區變更方式,行政院於民國八十一年函示,除特殊狀況外,應採區段徵收。之後土地徵收條例明定,都市土地之農業區、保護區變更為建築用地,或工業區變更為住宅區、商業區者,應採區段徵收。但因區段徵收地主領回抵價地比例以百分之五十為原則,而市地重劃的地主分回比例,依照平均地權條例,至少百分之五十五,故而地主常以各種理由要求改按市地重劃,雖須經地方都委會審議,但只是走個流程,完全取決於地方首長,鄭文燦案應是如此,內政部當然駁回。此案明文規定,鄭愚不可及。

至於非都市土地變更三十公頃以下,則授權地方政府審議;興辦事業計畫、環評及水保審議也在地方,審議規範的彈性空間,可讓政商沆瀣一氣,發揮得淋漓盡致。

殊不知,民國七十六年解除戒嚴後開放黨禁報禁,透過政黨、媒體及多元公民社會的監督,政府施政日趨透明化,縱使密室協商,隱匿一時,也終會被揭穿。可惜,政治人物及公務員很少參透,懷僥倖的心理。鄭文燦案如非桃園市政黨輪替,檢方能否順利取證,不無疑義。

對鄭文燦案,賴總統表示,不分黨派、不問何人,只要涉及非法,檢調都應查辦、毋枉毋縱。說得真好,可是賴總統嚴予責人、寬予律己,小如堅定捍衛萬里老家違建,大如基於個人台獨信念,身為總統既不遵守中華民國憲法,又鼓動人民包圍國會,且發表「新兩國論」,不惜升高兩岸危機。

鄭文燦案不論最終結果如何,個人政治生命恐已結束,影響有限。賴總統則不然,身繫二千三百萬黎民百姓。只為個人執念,又何曾胸懷生民?












鄭任內傳聞 請司法查好查滿


2024-07-08 02:25  聯合報/ 呂蓬仁/公務員退休(彰縣員林)


土地變更暴利真非同小可。記得卅三年前離鄉搬到現址,大樓對面是塊農田,地主的老舊三合院也座落其旁。不久聽說前鎮公所辦理都市計畫,擬將那塊地劃為公園預定地,卻苦無徵收經費而延宕。後來窮則變、變則通,公園只造一半面積,剩下一半歸還地主;雖公園用地無償徵收,實則地價比徵收款翻十幾倍回收。

農地變建地,又是黃金地段,提供建商蓋高級別墅,地主分得房屋,搖身以億元計。就這樣,鎮公所不費一分一毫,把徵收經費挪作建造公園之用,地主也能鯉躍龍門身價百倍。區區鎮公所就有如此能耐,縣市政府甚至中央更甭說了!

外傳鄭文燦拿業者五百萬元「處理費」,協助變更科學園區土地,又因變更沒成退回賄款。

然而公務員涉犯貪汙,並不會因退還賄款而減輕、免除其刑或成為未遂犯,五百萬贓款猶如過路財神「買空賣空」,法官卻參考為交保金數字。法院裁定五百萬元交保,暫逃牢獄之災。媒體傳聞女法官的父親是鄭文燦舊屬,似乎印證「有關係就沒關係」這句名言。

不過,媒體報導鄭文燦涉及其他土地弊案的傳聞似乎不少,有待司法加把勁查好查滿。












懷疑司法獨立 不健康的政治文化


2024-07-08 02:25  聯合報/ 林火旺/台大哲學系退休教授(桃園市)


海基會前董事長鄭文燦涉犯貪汙治罪條例,震驚政壇。面對高官成為犯罪嫌疑人,如果我們社會要孕育出成熟的民主文化,國人應在「無罪推定」的法律精神下,期待司法體系能公正廉明、毋枉毋縱。可惜的是,有些名嘴和政治人物對這件事情的評論充斥著「陰謀論」。

有人認為現在的民進黨比以前更狠,有人認為這是賴清德整肅異己,有人則認為這是賴清德執政成績不佳、轉移焦點之計。這些說法的涵義是:鄭文燦在這時候被檢調聲押,背後的影武者是賴清德總統。

賴清德總統自上任以來,充分展現他剛愎自用、好鬥性格,「新兩國論」鬥中共、國會改革案提釋憲鬥在野黨、支持立法院外的民粹運動鬥立法院合法的民主決策。這些事實初步證明他對民主政治的精神所知有限能夠與不同主張者妥協、和平相處才是民主堅持貫徹一己的意志,與獨裁者何異

即使賴清德不像是民主的守護者,但是我們也不能在沒有任何證據下,用陰謀論解讀鄭文燦事件。更何況猜測賴總統指揮司法體系,如果加深國人對司法的不信任,絕對不利於成熟、進步的政治文化

一個民主國家是否成熟,最重要的指標是司法獨立。不可否認,以當前的社會氛圍,國人對司法的信任度不高,不少人認為我們的司法體系普遍受到政治力的介入。如果這不是健康的民主政治文化,在公共論壇具有發言機會的名嘴和政治人物,卻刻意加深和強化「司法被政治指揮」的印象,這對社會未來長久的發展有利嗎?

我不是否認賴清德總統指揮檢調辦案的可能性,而是為了民主政治的健康發展,寧願在沒有充分證據前,靜觀司法的作為。政治文化濡養是點點滴滴累積而成,就是因為當前司法的獨立性令人存疑,我們更應該全力促成司法擺脫政治力的干預;政治人物操縱司法如果屬實,我們應該嚴厲譴責,但是卻不應該用捕風捉影方式,把「司法汙名化」當兒戲,因為加深國人「法院是執政黨開的」之印象,只會增加同胞間的互不信任感,危及社會的和諧穩定。

司法不獨立」不是我們要培養的政治文化,「司法獨立」的價值超越黨派利益。那些嘲笑司法卻一副幸災樂禍、見獵心喜的人,民主素養令人搖頭。















國情報告詢答為議事自律規範


2024-07-08 02:25  聯合報/ 陳清雲/文字工作者(新北市)


總統國情報告,諮詢方式依序即時回答,係答覆問題並非備詢。憲法增修條文第四條第三項規定「立法院於每年集會時,得聽取總統國情報告」。這與行政院對立法院負責不同。

憲法增修條文第三條第二項第一款規定,行政院「有向立法院提出施政方針及施政報告之責,立法委員在開會時,有向行政院院長及各部會首長質詢之權」。因此行政院院長須提出報告,並備質詢,即問即答回應問題,可以探討質問詢答之本意,易於探求真意,有效進行政策辯論,讓施政情形易於明瞭。

院長接受立委質詢與總統國情報告不同,總統不需向立法院負責,就國家安全大政方針來做國情報告,係諮詢性質雖不具監督負責關係,但現行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第十五條之四規定:「立法委員於總統國情報告完畢後,得就報告不明瞭處,提出口頭或書面問題」(第一項)、「立法委員進行前項口頭提問時,總統應依序即時回答;其發言時間、人數、順序、政黨比例等事項,由黨團協商決定」(第二項)。總統依序即時回答,與行政院長即問即答的備詢方式,都是報告與詢答互為對話,回應問題之本質相同

立委透過質詢來監督行政院施政,此係行使職權方式。立法院於八十八年二月廿六日第四屆第一會期第一次會議,由協商結論將質詢改採即問即答方式。而法制化則是在八十九年五月廿四日修正之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第十八條,「以即問即答方式為之」。在這之前也沒有即問即答之規定,因此詢答與議決方式,皆係國會依議事自律原則規定議事運作規範司法院釋字第三四二號解釋)。立法院質詢行政院長採即問即答,也是在蕭萬長任行政院長後才採用,且採此方式詢答後,並未影響到行政院長為國家最高行政首長之崇高地位。

因此,總統作國情報告後,就立委不明瞭處再作補充報告與依序即時回答,皆為報告與詢答之對話,僅是讓總統與立委進行更多直接溝通對話,與行政院長在立法院即問即答的詢答方式,只有時間「立即與否」之些微差異,互相對話之本質並無不同。即刻詢答對話,問與答直接溝通,能立即解國政方針,讓民眾知道國家元首的治國之道與國家發展願景,不是更好嗎?此種國情報告方式不僅落實本土化,更符合總統須尊重國會的精神,而足為民主國家之典範。詢答如何進行,屬國會議事程序立法院依國會自律原則,遊戲規則要如何訂定,屬國會權責範圍,並非司法權得介入審查之標的

從民國八十九年第六次修憲以來,從未有民選總統至國會作國情報告之例。總統前來立法院作國情報告,是履行憲法增修條文第四條第三項「立法院於每年集會時,得聽取總統國情報告」所規定之責任。憲法並沒有明確規定答問形式,而由法律層面之立法院職權行使法規定。總統來立法院作國情報告,採依序即時回答方式進行,僅是回答方式與時間之調整,既非備詢,無涉總統尊嚴,亦未減損國家領導人之威望。














請總統成全民的風險


2024-07-08 02:25  聯合報/ 王亮/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台北市)


自從賴總統就職倡議新兩國論後,中共採取了圍島軍演、取消 ECFA 一三四項優惠關稅、公布懲獨廿二條、海警扣留我漁船等反制行動。

中共軍演沒試射飛彈,我方全民無感;取消部分優惠關稅,陸委會除表達強烈抗議外,無能為力。懲獨廿二條,陸委會表示對岸無管轄權,賴總統稱依陸方廿二條,台灣民眾九成都是台獨,像替中共找嫌疑人,陸委會副主委還上廣播節目大談新兩國論。至於漁船被押事件,陸委會則說是我漁船違反大陸法規,對大陸將我漁船當本國漁船處理,則無意見也無能為力

總之,上述事件都無機關可解決,也沒有溝通管道,只有嘴砲,降不了風險。美國也插不上手,只有親民進黨的美國學者葛來儀在「外交事務」期刊上為文助台。

上述風險根源應是賴總統的新兩國論與中共正面對撞結果,而這些事件應是大陸根據「現階段解決台灣問題總體方略」所採的組合行動,後續應還有很多風險,包括在軍事、外交、海巡、經貿、網路及科技等方面,有些可能是我們想不到的。

賴總統既然已決定戰略清晰,本應已事先了解未來將面對的風險,但賴政府似乎都未預知,也未做準備。這些風險有些原來係屬低度,但因新兩國論變成中、高度風險,漁船被扣事件即是如此,但因相關機關及漁民對風險變化缺乏敏感度,事情就發生了。

賴政府必須全面掃描政府及人民會面臨什麼風險,除了已知的以外,還有哪些可能發生而尚未發生的,明白地告訴人民以防止發生,並擬定應付風險的方法,以免對國安及人民生計、甚至生命財產生影響。

假如賴政府對可能發生風險無法管控,那就應檢討風險發生的原因,並基於維護全民的安全與福祉,務實面對並作改進。葛萊儀為賴總統緩頰稱:「賴總統就職演說偏離以往幾位總統,但沒有證據顯示有計畫實施破壞穩定的措施。」假如是這樣,賴總統就應務實回穩,只要心中有人民再加上尊重專業,解決兩岸問題,應不會太難。請總統勿成為全民的風險












兩岸關係的理性與感性


2024-07-08 02:25  聯合報/ 楊雨亭/作家(台北市)


兩岸關係從民國七十六年(一九八七年)十一月開放老兵返鄉探親,至今卅七年,經複雜曲折的過程,其中基本問題在於兩端:第一是主權與治權的爭議,第二是雙方人民間的關係。九二共識能成立,在於擱置主權爭議,默認對方治權範圍,如此才有法理往來。

感性亦扮演重要角色,國民黨主政期間,在兩岸都是中國人的認知與感情上,陸方不會有太大的設防。但民進黨執政後兩岸相互敵意上升,台灣人自認是中國人的比例大幅下降,對於兩岸關係的破壞性影響非常大。主觀與感性是重要的主導因素,因此中共對台政策需非常注意兩岸人民之間的和睦。

由於中共認為民進黨執政時期可能相當長,而美國將台灣問題國際化的作法極為明顯,因此絕不願意在此過渡時期承認兩岸分治是一種常態,以免演變為固定的兩岸型態。中共近年對台的武力施壓,乃針對民進黨放棄中華民國對大陸的主權,以及倚仗美國進行台灣獨立的實質化。

近廿年來,台灣與大陸形勢與實力比重失衡。重點是不少國民黨人與藍營群眾喪失信心與理想,使得統一成為中共單方面的事務。

另一方面,兩岸政府來自國共自大陸時期延伸的政治文化,其特徵為國家/政府/政黨並不扮演中立協商的角色,民族主義與牧民意識強烈,政府具高度的管制性,以政治意識、行政機關、經濟利益三體結合為治理機制,司法、監察、輿論、教育受政黨支配,被監視的民間社會產生高度同質、易受政黨操弄的群眾。企業地位雖日益重要,國家仍由精英分子領導,以建立與掌握權力結構為國家運作主要目的,缺乏對民主、法治、自由的真實信仰。民進黨承繼國民黨的體制與政治文化,只在意識形態傾向本土

由此,兩岸政府雖在民主運作及人民自由度上有所差異,然其內涵具有不易察覺的共性;實際核心價值觀仍是傳統儒家以家為中心外擴的倫理社會,兼具中國法家式的法治治理。然而,兩岸統一真正的難處就像企業合併時,必然發生對於權力與財務的爭奪。民進黨完全親美,更無限放大台灣與大陸合併過程中的複雜性與困難度。

兩岸分治已有七十五年,中共對台政策在兩岸法理模式與人民間關係兩方面,需要更細緻的考量,且應由多方對話,而非單方面的決策。















北韓垃圾氣球挑釁 轉移政權危機


2024-07-08 02:25  聯合報/ 鄭義聖/脫北者世界北韓研究中心研究所長


最近北韓向南韓多次空投大量裝有垃圾和汙穢物的氣球,落下時造成了不少損失,所幸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在脫北者眼裡,北韓投放垃圾的行為顯得幼稚又惡心。北韓表示這是對南韓先前多次向北韓投放傳單的回擊,但南韓釋放的氣球裡,除了傳單,還裝有不少有助於北韓居民生活的東西,如糧食、藥品、現金、儲存電視劇的隨身碟等。因此筆者在北韓生活時,曾盼望南韓氣球掉落在我家。然而,北韓向南韓送去的竟是糞便和垃圾。

筆者從在北韓的經驗來看,北韓投放垃圾氣球有兩個意義。首先,北韓內部體制的不穩定性進一步加大。最近北韓衛星發射失敗,這是利用金正恩向俄羅斯出售砲彈後獲取的技術而進行的發射試驗,可以說是以北韓居民的糧食換取的技術。北韓企圖通過北俄峰會與對南韓的挑釁,將內部不滿情緒轉移到外部,並造成危機感來擺脫政權危機

更令人擔憂的是,今後北韓還會發起更大規模的挑釁。北韓已宣稱南北韓不再是同一個民族,而是兩個不同的國家,然而其內心卻懼怕韓流和人權問題引起北韓民眾的意識形態動盪,導致體制崩潰。

在此情況下,南韓政府重啟對北擴音喊話和前線地區的軍事訓練。此外,不少脫北者和 NGO 聲稱,將透過施放比垃圾氣球多出千倍、萬倍的傳單,向北韓居民傳達真相與真愛,導致金正恩政權瓦解。

正如有句諺語說「惡狗怕揍,惡人怕鬥」,對北韓的挑釁採取強硬措施才是正確的答案。南韓必須在和平時期也進行應對挑釁的訓練,一旦北韓挑釁即予鎮壓。「要想避免戰爭,就要準備戰爭」,這句話絕不僅適用於南韓而已。




洪蘭/年輕人,你想成為什麼「人」?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洪蘭/年輕人,你想成為什麼「人」?







洪蘭/年輕人,你想成為什麼「人」?


2024-07-08 02:25  聯合報/ 洪蘭(作者為台北醫學大學、中央大學講座教授)


鄭貞銘教授在《百年風雲》書中憂心的說:現在年輕人「行為平庸,因為思想空白,思想空白,因為典範太少」。人若沒有典範,就不可能從現在的樣子變成想要的樣子,也就沒有邁進的目標。一旦隨波逐流,人生很快就過去了。

但是,台灣並非沒有典範人物,只是關於他們志節情操的書很少,學生根本不知道台灣曾經有過尹仲容、傅斯年等人,因此也就不知道為什麼他們的日子過得比父輩好了這麼多。所以沈珮君他鄉.故鄉》這本新書正好補上了這方面的空白。

普利茲獎得主 J. Michener 說「一個國家的未來取決於孩子少年時所讀的書,這些書會內化成他對國家民族的認同、生命的目的、人生的意義及對未來的理想」。本書的每一個人物都是現代學子的典範,他們打造了這個讓世界看見的台灣,他們的犧牲造就了我們現在的享受,我們怎麼可以忘記他們?

書中每個人物都令我感動不已,尹仲容先生過世時我念高二,那天晚上吃飯時,我父親難得的叫我們替他倒了一杯酒,我們正要問,母親的眼神叫我們安靜不要多話。後來才知道尹先生過世了。反對尹先生的人很多,說他「圖利他人」,父親擔心他一死,後繼無人,台灣經濟會功虧一簣。

其實如果圖利的是老百姓,有何不可尹先生說得好,只要錢不入自己的口袋,千萬人吾往矣

王曉波先生的那一篇更是所有台灣搞學運的人都要銘記於心的。

台大哲學系事件發生時,我已出國念書,所以詳情不清楚,但是我和大部分的留學生都不認同當時政府對日本侵占釣魚台的懦弱無能,全美各州的留學生開車到華盛頓 D.C.去抗議日本政府的無恥。當時的口號是「中國的土地可以征服,但不可以斷送,中國的人民可以殺戮,但不可以屈服」。

這次大遊行喚醒了很多海外華人的政治意識,過去父輩叫我們好好讀書不要管政治,那是錯的。中國一定要強,這一百年來的屈辱我們已經受夠了,中國人不能永遠趴在地上任人踐踏,而教育是強國唯一的方式,所以保釣運動後,很多教授暑假便回大陸去教書。前年,一位在美國能源部工作的保釣朋友過世,死前最後一句話是「中國站起來了,我可以瞑目了」。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根,它無法用意識形態去除掉。以前讀孟子「大而化之之謂聖」,不懂什麼是「大而無形」,現在解了,因為書中的每個人物都是人格的至上表現,看起來好像沒有做什麼,卻影響你一生。

小學時,音樂老師教唱「萬里長城萬里長,長城外面是故鄉,高粱肥大豆香…」,唱著唱著,老師的眼睛紅了,再唱著唱著,老師走出教室叫我們自己唱。那時不解什麼叫故鄉,因為我有幸生在台灣,直到民國五十八年,我去美國留學,才第一次感到那個千山萬水之外,想回而回不去的地方是多麼的叫人牽腸掛肚,故鄉就是每個人心裡的「媽」。

從政府遷台已經七十多年了,外省人也變成了本省人。的確,人間到處有青山,埋骨何需桑梓地,此心安處是吾鄉,但是為什麼還是有這麼多人死後要千里迢迢的魂歸故里呢?

原來,他鄉作故鄉是無奈的啊!但願我們的下一代能做到王曉波先生的遺願,做一個太平盛世的中國人,生生世世不再顛沛流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