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4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Fed鷹式決策鴿式指引的深意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3859/web/ 

◆  聯合報社論/農委會供養肥大的畜產會,徒為蛋肉荒添亂
◆  聯合報黑白集/六千元買蛋
◆  經濟日報社論/Fed鷹式決策鴿式指引的深意





經濟日報社論/Fed 鷹式決策鴿式指引的深意


2023-03-24 00:54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美國聯準會(Fed)。歐新社


面對通膨居高不下,勞動市場依然緊俏,銀行隱隱然現危機,使美國聯準會(Fed)從如何同時達成最大就業與穩定物價的「二難題(dilemma)」,變為還要設法確保金融體系穩定的「三難題(trilemma)」,也使這次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會議陷入了「升,還是不升」的困境。最後決定執兩用中,採取「鷹式決策」,繼續升息1碼;但同時釋放出明確的「鴿式指引」,預示緊縮周期將「更早」結束,今年的頂峰利率則會比原先的預估「較低」,但高利率維持的時間依然「更久」。

為何升息1碼已經是「鷹式決策」?在銀行倒閉事件發生之前,3月會議的決策只有「鷹式」升息2碼,或「鴿式」升息1碼兩種選項;但銀行出事之後,升息2碼之議就已經是過去式,Fed 面對的是升1碼,暫停升息,或降息1碼三種選項;而只要繼續升息,就是「鷹式」決策,而美股22日收盤重挫就是最明顯的證據。

Fed 會做出此一決策,首先,這表示 Fed 認為應該對金融穩定工具(例如流動性便利機制)與通膨對抗工具(例如升息)分別看待。一方面採取支持措施以穩住金融體系,同時升息以抑制通膨。

當前美國銀行業的問題並不在於資產的品質低劣,而是源自於中小型銀行與區域性銀行的資產(高品質長期債券)與負債(客戶存款)之間出現嚴重的「期限錯配duration mismatch)」,所產生的流動性風險;存戶一旦擠提,這些銀行不得不認賠拋售資產,使銀行獲利萎縮或嚴重虧損,股價重挫,甚至倒閉。對此 Fed 已經採取「銀行定期融資計畫」,並大開貼現窗口,加上財政部決定對兩家倒閉銀行的未投保存款也提供全額保障,銀行體系的運作正逐漸恢復正常,並未出現資產拋售狂潮,銀行也並未大幅降低槓桿比率,顯示緊急措施已收到初步效果。

另一方面,對抗通膨之役還在繼續,且勢必拖得更久。2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升幅普遍略高於預估,核心 CPI 升幅比元月更高,服務類漲勢仍強,Fed 主席鮑爾最重視的「超級核心CPI」升幅也進一步提高。其他輔助指標顯示通膨依然高度黏著,通膨心理正逐漸落地生根。

再從抑制通膨來看,由於在 Fed 本次會議之前,市場已經做出升息即將結束、利率即將反轉的結論;如果此時暫停升息,將益發鼓勵這種預期,促使股、債繼續走高,結果將導致金融情勢大幅轉鬆,Fed 更難有效抑制通膨。

更何況 Fed 如果現在就中止對抗通膨,等於是承認「金融獨大」,如此將更加鼓勵銀行業、投資人與消費者過度承受風險的意願,金融市場紀律將蕩然無存,金融監理體制形同虛設金融業的漏洞將更大,政府再有三頭六臂也救不過來,金融危機將在所難免,對金融與經濟造成的負面影響將難估量。

Fed 目前的難處,在於一方面仍不確定緊縮政策的「時間滯後效應究竟如何影響經濟?何時才能明確發揮出抑制通膨效果?另一方面,Fed 更不清楚美國及全球金監機關的作為,是否已經足以保護銀行體系不致進一步受到衝擊,以及銀行授信趨緊經濟成長與抑制通膨效應會有多大。因此 Fed 目前的處境相當於「盲目飛行」。既然抑制通膨與維持金融穩定,已經不能一兼二顧,Fed 只能兩害相權而取其輕。

但 Fed 同時也做出「鴿式指引」,這從利率預測點陣圖」已明白顯示,對今年利率頂峰預測已經降到只會再升息1碼,且聲明中也將「不斷ongoing)」升息改口為「再次additional)」升息。如果維持「鷹式指引」,無異於對金融動盪火上澆油,使經濟情勢雪上加霜。再者,金融動盪本身就能對信用、投資及消費產生收縮效果,有助於抑制通膨,使 Fed 持續強力緊縮的必要性降低。既然客觀環境已經改變,利率頂峰自然可以向下調整。












聯合報黑白集/六千元買蛋


2023-03-24 00:53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全台缺蛋狀況持續延燒,蛋價驚驚漲。 圖/本報資料照片


千呼萬喚始出來。過年前該發的六千元,眼看三月都要到底了,終於可以上網登記。但別急,這只是登記;要見到錢,最早也要四月。從春節前等到清明後,廟堂諸公慢條斯理,升斗小民等得心焦。

這六千塊,原來是準備拿來度一下歹年冬的,或買買年菜、發發紅包;現在,連給祖宗獻牲果都來不及了。到了四月才發,誰還花它呢?只能留著繳牌照稅、所得稅。政府折騰半天,原來是拿小民當過路財神,過個手,馬上又還給國庫。消費沒刺激上,倒刺激了百姓的肝火。

這忸忸怩怩的勁,跟解決蛋荒是同一德性。兩事本質不同,但犯蠢導致的拖沓卻無二致。退稅遲發是因捨簡就繁所致,發個錢新創五種招式,跟三倍券一個套路蛋荒則是補貼加凍漲搞出的飛機,沒事找事跟市場硬槓。反正都是半夜裡和麵,瞎搗鼓。

現在六千塊就快盼來了,雞蛋卻沒點著落。就算這六千元進了口袋,大家上哪兒買蛋去?有人跑遍菜市場、全聯、便利店,連顆蛋的影子都沒見到。英明的蔡政府敢不敢問一下人民:你們喜歡發現金,還是發雞蛋

農委會進口蛋救蛋荒一路加碼到六千萬顆,但六千萬顆丟台灣人胃裡,還是杯水車薪。如今蛋價驚驚漲,若拿了六千塊連顆進口蛋也沒吃著,當年恥笑大陸買不起茶葉蛋的人,有沒業力引爆羞慚









聯合報社論/農委會供養肥大畜產會,徒為蛋肉荒添亂


2023-03-24 01:04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畜產會現任董事長為農委會前主委林聰賢。圖為2018年陳吉仲(右)接任農委會代理主委一職,歡送前主委林聰賢(左),喊出要跟主委同進退。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灣正歷經史上最長蛋荒豬雞肉價格也在飆升;此際,立院正討論農委會升格為「農業部」的組織法。奇怪的是,這次組織改造,編制僅四十六人的畜牧處僅就地改制為「畜牧司」,實際業務卻仍將倚賴編制近千人、卻是體制外單位財團法人中央畜產會」。蔡政府不願面對畜政主管單位長期以來「有將無兵」的失衡結構,也難怪蛋荒肉荒始終無解。

根據農業部組織法草案,它主掌的農林漁牧四大產業,前三項未來將分由農糧署林務局升格的「林業與自然保育署」、漁業署為主管機關。可議的是,產值居第二且與民生息息相關的畜牧部門,卻未升格為具有執行人力畜牧署,只把目前僅具政策法規研擬功能的畜牧處改為畜牧司,業務內容幾乎不變。

長期以來,畜牧處因為只有大腦沒有手腳,農委會畜牧業務一直委由「中央畜產會」執行。畜產會農委會等機構捐助成立的「財團法人」,多由農委會卸任主委擔任董事長,被當成酬庸機構,現任董事長即為前農委會主委林聰賢。畜產會主要財源,來自農委會的委辦及補助計畫前年高達十三.六億元,今年也逼近十三億,占該會總預算八成七,可說全靠政府奶水餵養。立委吳怡玎披露畜產會員工高達九七二人,為畜牧處的廿一倍,更是農委會四二一人的兩倍以上;如此顛倒的奇怪結構,也難怪問題頻仍。

畜產會每年承接眾多政府委辦案,編制又如此肥大,但績效卻遠不如預期。畜產會標榜其功能為:「建立調節機制,達到事先預警,穩定產銷的目標,成為政府與畜牧產業間的溝通橋梁」。但這幾年蛋荒、肉價飆漲輪番上演,它卻不見作用。畜產會的溝通與調節,其實就是扮演農委會的白手套,介入市場要求業者不要漲價。以近日豬價高漲為例,畜產會所做的就是協調業者清明節「休市三天」,完全是頭痛醫頭的短線操作,任意干擾市場,遑論協助產業升級

四年前立法院預算中心即曾清楚點出畜產會預算結構問題,認為近年政府委辦及補助計畫收入未核實估編,且對政府財政依存度高,應檢討改進並拓展其他收入來源。此外,畜產會用人費用占支出總額逾七成,近年員額逐年增加又有超額進用現象,立法院也要求加強控管。尤其,禽流感疫情持續發生,應落實防疫措施。然而,畜產會非但未改善缺失,還變本加厲。

林聰賢接掌畜產會近三年來,唯一讓外界留下印象的,就是在開放萊豬進口前,推出毫無公信力的「台灣豬標章」。吳怡玎更踢爆,畜產會承接許多農委會補助案,網站對補助資訊卻一片空白,極不透明。正因畜產會董座多由農委會卸任主委出任,畜牧處不敢指揮督導,形成財團法人有權無責」、而政府部門「有責無權」的荒謬現象

政府組織改造的目的,是希望前瞻國內外局勢,以有效因應變局。台灣的畜牧產業明明有諸多問題,為何畜牧處無法升格為畜牧署?農委會的說法是,因受限於三級機關(局處署)的「總量限制」。但這個理由很爛。三年前,蔡政府以霸道手段強將民間的「農田水利會」收歸國有,改制為農田水利署,種下畜牧處無法升格的遠因。蔡政府若連人民團體都敢濫權徵收,為何農委會出資成立又仰賴政府委辦案的畜產會不能趁此納入畜牧處,以強化行政功能?

蔡政府明目張膽搶了水利會,卻放任編制龐大畜產會凌駕畜牧司之上,這是瞎了眼,還是無心做事?



台宏生變慎防骨牌效應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3859/web/ 

◆  台宏生變慎防骨牌效應
◆  明知有詐卻只能提醒? 防詐團釣魚 別設易被混淆網址
◆  馬英九祭祖訪陸 拋橄欖枝應肯定
◆  聯準會升息 加速美經濟滯脹衰退
◆  普發六千 上傳個資 方便了誰?
◆  鼓勵成為大谷翔平 勿輕率否定孩子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台宏生變慎防骨牌效應


2023-03-24 02:24  聯合報/ 張光球/致理科技大學副教授
宏都拉斯與台灣的邦交陷入危機。 路透


台灣與宏都拉斯岌岌可危的邦交進入關鍵尾聲。

宏國政府證實外長雷依納在中國官員陪同下,從巴拿馬飛往北京與中共外長秦剛洽談建交事宜,卡斯楚總統亦有可能前往中國訪問。對此,我政府立即召回駐宏國大使,表達強烈抗議,也代表台宏終止邦交在倒數中。台宏關係生變固是件憾事,但有三面向值得注意。

首先、宏國的三方盤算。台宏邦誼逾八十年,然從賽拉亞前總統,也是卡斯楚先生,就有意與北京建交,後遭軍方罷黜,有一說是他已和北京接觸,在美國默許下,軍方發動罷黜,將他流放。然繼任者羅博仍與中國擴大經貿關係,期望能達成建交目的,宏國政界轉向北京非近期之事。

一直以來,宏國強調擴大與他國關係,並不意味要與另一國為敵,亦即,宏國想要走兩岸雙重承認政策,這也是為何卡斯楚一反常態,先在推特上表示要與中國研議建交,卻迴避與台灣斷交。若可行,宏國可維持著與兩岸關係;若不可行,宏國也盡到事先告知台美義務,看後者能否加碼援助。

然而,宏國不厚道地方在於,他們籌畫與北京建交事宜逾一年,等於是在賴清德副總統參加卡斯楚就職典禮時。再者,宏國二月初已與大陸洽談帕圖卡水力發電廠後續計畫,更加有恃無恐地可與台美叫價,令我國是可忍,孰不可忍。

其次,美國後院失防。在得知宏國有意轉向北京後,拜登總統特別派總統特別顧問陶德前往宏國,除與卡斯楚見面外,也安排與企業界人士商談。結果陶德無功而返,只能自嘲說尊重宏國決定,並要卡斯楚注意中俄在烏克蘭戰爭中角色,代表美中在拉美勢力進一步消長。此外,宏國多次表達對美國大使多古干預內政不滿,使美宏關係雪上加霜。

美參議院外委會主席梅南德茲表示,宏國的決定不是美中競爭,而是不利於宏國未來,但宏國前外長直言,中國可藉由宏國牽制美國,亦即,將美國後院範圍縮小,進逼美國本土,炮製美國以台灣壓制中國之法,用中美洲反制美國。

第三、慎防宏國模式發酵。台宏斷交代表美國已無法有效幫我守住邦交國,我應慎防宏國模式骨牌效應。宏國總統府秘書長帕斯托雖感謝台灣多年對宏國援助,但隨著全球局勢變化,與中國建交時候到了,因為後者宏國第三大貿易夥伴經濟發展是我邦交國最重視的,當台美無法滿足時,轉向中國是選項,巴拉圭已出現此徵兆,我應提高警覺。

值蔡總統出訪中美洲友邦之際,台宏關係生變可說是顆震撼彈,我更應審時適度,謀定後動。












明知有詐卻只能提醒? 防詐團釣魚 別設易被混淆網址


2023-03-24 02:23  聯合報/ 權自強/數位行銷公司執行長(新北市)
網路已流傳民眾收到普發現金6000元的詐騙簡訊,簡訊中以數位發展部名義,寫著「政府發放6000還稅於民,如何快速領取請點擊下面連結...」。圖/刑事局提供


最近開始上網登記普發六千元程序,進入「6000.gov.tw」網站,驗明正身後就可輸入匯款帳號,最快四月六日就會入帳。

前幾天看到新北市警局新聞稿提醒大家,詐騙集團會利用亂槍打鳥方式發送簡訊、電郵等假訊息,再以假冒相似連結誘騙大家點擊,再騙大家填寫個人資料,最後利用這些資料去開戶詐騙。這是很好提醒,但過於被動,明明知道詐騙集團會這樣「釣魚」,怎能只是「提醒」而已?

我到網址註冊網站查詢一下,果然還有一大堆相似網址沒被買走,且每個網址購買一年費用僅800元左右。雖然正確的政府網址是「gov.tw」結尾,但一般人不會注意到那麼多,看到「好像是對的」就點下去了。

以個人經驗,大型網路公司決定網址時,絕對會非常慎重,有幾個考量:第一、以其他「域名」結尾,但名稱雷同網址,絕不能有競爭對手網站,若有人用,一開始就排除。

其次、最好把所有較重要、可能被魚目混珠網址先買下來,這是種預防性行銷策略。雖然加總年費不便宜,但總比未來被冒用,或還要高價把網址買回來划算。

再者、網址最好不要選容易混淆字母,例如數字「○」和英文字母「O」、英文小寫字母「i」、「l」,因為民眾輸入時很可能看錯或打錯。

全民普發六千元,其重要性應該不亞於成立一間新公司,政府怎沒想到這些可能衍生的詐騙問題?沒辦法,誰叫我們要用三個○當網址呢?總比被人拿來詐騙要好。













馬英九祭祖訪陸 拋橄欖枝應肯定


2023-03-24 02:19  聯合報/ 黃瑞明/靜宜大學法律學系教授(台中市)
前總統馬英九將於3月27日訪問中國大陸。 聯合報系資料照


對民進黨來說,前總統馬英九就像唐僧肉,誰都想咬他一口,吃了滋補養顏。一聽他要去對岸祭祖,魑魅魍魎群起亂舞這本屬台式劣質民主,不足為怪。然而,盱衡當前局勢,馬出訪其實值得國人正面看待。

這一兩年來,特別是受到阿富汗與烏克蘭的啟發,歐美日開始把台灣人當成火藥庫旁的部落,隨時可能灰飛煙滅。經濟學人雜誌不久前才拿兩岸可能發生戰爭當封面故事,結論是對台灣很不樂觀;但對於早被民進黨洗腦的人言,卻是杞人憂天:免驚啦,阿共仔不敢打啦!台灣人是被嚇大的嗎?但是不要忘了,去年二月廿四日前的烏克蘭人,也沒幾個相信惡鄰居會真闖進家門。是的,烏克蘭沒晶片,所以呢?

古往今來,戰爭爆發往往出乎意料,敘利亞內戰沒人料到它會因突尼西亞茉莉花火種而被點燃;如今戰爭剛滿十二周年,棋局依舊沒完沒了。烏戰已滿十三個月,大家都說今年會是關鍵一年,普亭已黔驢技窮,但「殘局」已至嗎?敘利亞前車之鑑告訴我們:話別說太快,「山姆叔叔」就是變數。

拜登信誓旦旦援助無上限,但是如同紐約時報日前所說,他的立場開始出現鬆動,因為美國人助烏熱度已消退。反對聲音主要來自共和黨陣營,除川普與德桑提斯這兩隻選戰領頭羊外,眾議院議長麥卡錫也大扯後腿。拜登迄今承諾的各項援助高達一千多億美金,隨著總統選戰開打,老先生有可能見風轉舵。不管未來戰局發展如何,現已確定的是烏克蘭生靈塗炭,復興之路遙遙無期。

兩岸還沒開打,即便共軍戰機密集侵擾,和平仍是必採選項。過去李登輝時代還有所謂密使穿梭兩岸,如今則是連陸委會都高掛歇業告示,外交部充當「中國事務衙門職司譴責北京。立委高金素梅日前建議行政院長對中國釋出善意、創造兩岸和平,陳建仁卻回應:台灣最大的威脅來自中國,難道要做投降者嗎?照這種智商,兩岸只有一戰了?「親近你的朋友,但是更要親近你的敵人!」這是電影「教父續集」中的名句。恃交援而簡近鄰,怙強大之救而侮所迫之國者,可亡也」;國小而不處卑,力少而不畏強,無禮而侮大鄰,貪愎而拙交者,可亡也」。《韓非子亡徵篇列舉兩項滅亡徵兆,偉大的民進黨政府硬是全中!

反中仇中牌是民進黨的保命符。可預料的是,往後十個月它不會釋出善意,甚至加碼挑起對岸敵意,讓火藥庫加溫。國防部的「全動法」演出看似戛然而止,顯示的卻可能正是軍方的憂心:真要開打了!但是,民進黨政府更該探討的是避戰「」:避免戰爭的方法。

卸職總統祭祖訪陸之行,不會改變習近平既定對台計畫,至於賣台矮化指控則是無稽之談。然而,正因兩岸已走到劍拔弩張地步,馬英九此行就有了超乎個人祭祖的意義:認祖歸宗,向大陸人證明不是所有台灣人都數典忘祖謁拜中山陵訪問抗戰史蹟,是找回國民黨的根,喚起兩岸人民對孫文的共同感念

馬的一小步無濟於大局演變,但是台灣人至少應該肯定他拋出的橄欖枝。












聯準會升息 加速美經濟滯脹衰退


2023-03-24 02:25  聯合報/ 林建山/環球經濟社社長(台北市)
美國聯準會(Fed)於美東時間22日下午2時(台灣23日凌晨2時)宣布升息1碼,聯邦資金利率目標區間來到4.75%~5%。 路透


廿二日美國聯準會宣布升息一碼,創民國一○六年(○七年)十月以來最高水準。

本次加息考量:一、避免市場對美國銀行業信心崩潰,本次受美國銀行業危機影響沒有加息兩碼,為避免刺激市場,導致金融市場信心崩潰;二、避免市場對當前銀行業黑洞擔憂,沒有暫停加息和縮表,旨在避免市場胡亂猜測美國金融危機嚴重,更重要是管控通膨工作尚未完成,易引發市場恐慌;三、向市場傳遞信心,一定程度釋出穩定資訊,表示聯準會有能力避免危機失控。

近期美國銀行業的「緊信用」已等同加息,年內基本利率中值預期將在五.五%,反轉為降息機率,應出現在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年)後,長期看聯準會並不會輕易改變貨幣政策的審慎基調。亦即,只要當前銀行危機不演化為流動性危機今年底前不可能降息,反而會持續以加息來對抗超級通膨,務使聯邦基準利率不超過七%法定上限就好。

之所以在意通膨,乃因聯準會擔心此回通膨重演民國五十九年(七○年)代滯脹衰退老劇本;高通膨造成美國社會國民廣泛痛苦,尤其是中低所得群體生活標準因此嚴重下滑,引發市場對聯準會、美國金融體系美元霸權高度質疑。

同時,銀行業危機也警示出,激進加息後遺症已開始顯現,一旦市場對美國銀行危機持續發酵,並演化為流動性危機,無疑對美國經濟前景、整個金融體系都構成嚴重衝擊;事實上,美國經濟已處於「類滯脹衰退」狀態。

截止廿一日,聯準會已透過貼現視窗操作、銀行定期融資計畫和直接向矽谷銀行和 Signature Bank 提供貸款,共計釋放三千億美元流動性;而貼現視窗操作期限最長為九十天,因此部分流動性支援,並不具備長期性和可持續性。

即使市場開始認為,貼現視窗操作是聯準會重啟擴表的開始,但本次操作僅是為了應對短期流動性風險,為多家銀行提供資金支援,但中長期仍將繼續堅持縮表

儘管聯準會認為,現時貼現操作是臨時性的,但不代表未來市場不存在持續流動性風險;何況,倘若未來操作到期,有更多銀行或金融機構向聯準會申請續貸,意味市場流動性缺口持續擴大,金融市場流動性需求,將從臨時性轉為長期性。特別是受到聯準會保護申請貼現視窗操作的金融機構,一旦貼現視窗續作使用量繼續上升,疊加市場資訊不對稱,貼現視窗操作的「汙點效應」勢必會加劇國際性「市場恐慌」。

預計未來數月,多數銀行普遍會出現信用收縮,必然加劇美國經濟進一步陷入滯脹衰退的風險。

一旦美國經濟陷入滯脹衰退,股票和債券市場也會受到更加明顯衝擊。大宗商品和現金及黃金避險類資產,將大大受益。












普發六千 上傳個資 方便了誰?


2023-03-24 02:18  聯合報/ 釋常俱/自由作家(新北市)
全民普發現金上路,22日開放民眾登記。記者黃仲裕/攝影


很多人或許都有這種經驗。電話那頭傳來兒孫哀號,因各種理由急需家人付錢解圍,家母就常接到這種詐騙電話。

之前常疑惑,個資、消費紀錄被駭就算了,詐騙集團怎連你家庭狀況都掌握得一清二楚?最近天下雜誌為我解惑了。

全台兩千多萬人的戶政資料,被駭客以十五萬台幣價格在網路兜售。只要付一個人不到一毛錢價格,就能輕易走進這個人的家庭核心,得知許多關係細節,這正是詐騙集團可輕易得手原因。

我們的身世,還真廉價!

道高一尺、詐高一丈,無論貧富貴賤,連知名人物也不能倖免!詐騙集團無意間替我們縮短貧富差距、實現政府無法給的另一種平等。

詐騙變成一種日常,民眾被迫加入他們編的肥皂劇,演出主角。想到大家都有打詐騙疫苗的機會,好像就沒那麼難過;由於詐騙病毒不斷變種,有些人的詐騙疫苗很快便失效,一再失去抵抗詐騙免疫力,生活從天堂掉入地獄。

看完雜誌報導,不寒而慄!

但政府作為卻顯得消極,即便成立數位部,網路詐騙案件仍頻傳,且手法雷同。在這種情況下,還想推出多卡合一數位身分證,把雞蛋放在同一籃子的這種懶人包,到底方便了誰?一旦身分被盜,後果不堪設想。還有,這幾年因疫情消費低迷,政府為救觀光業,推出多次補助,都得上傳身分證或健保卡資料,筆者常忍不住擔憂:上傳過程中是否會被攔截?或資料庫會不會被駭客入侵?

這幾天,最火熱話題就是普發六千元新聞。

領有勞保年金、國民年金等社會津貼的人,可直接入帳。若想方便提前領,可按身分證尾數到網站登記,上傳身分證和健保卡號。詐騙集團效率真高,看準民眾心態,立刻出現不少假入口網站,即便政府及早發現,問題是網海遼闊,怎知有無漏網之魚?

本想利用網站上傳資料的我,怕被騙,決定不走捷徑!還是等一等,到郵局現場領現比較保險。只是忍不住想:既然領有勞保、國民年金的可直接入帳,那正在繳勞保或國民年金的,為何不能直接入帳?

尤其現在很多轉帳付款帳單,都會自動對發票,中獎也是直接匯入付款帳號,可見直接入帳並不難!而每要民眾上傳一次個資,就多一次被騙風險,希望政府可在這方面多努力。

另外,還有很多比賽,參賽時常要求附身分證影本,得獎者只有寥寥數人,卻收集數百上千人重要個資,有人曾因糾紛留下身分證和健保卡影本,房子差點被過戶;對此,政府應多方驗證。

希望那些單位能改變作業方式,不要為了貪圖自己方便,讓參賽者增加個資外洩風險












鼓勵成為大谷翔平 勿輕率否定孩子


2023-03-24 02:16  聯合報/ 李淑娟/文字工作者(台北市)
棒球場上超級全能的大谷翔平,就像從漫畫走出來的人物。 美聯社


大谷翔平率日本隊拿下棒球經典賽冠軍,並獲選 MVP,成為如漫畫般真人勵志傳奇。在法務部擬修法刪除父母對子女「懲戒權」之際,恰可作為大眾思索「教育」方式範本。

大谷登場也可能遭到三振,熟悉他棒球路的球迷皆知,「二刀流」也曾受傷開刀。高中時,更因所屬球隊在預賽遭淘汰,沒有參加過甲子園全國大賽,逆風卻沒有挫敗大谷志氣與發展。外人雖無法深入他家庭生活,但可肯定的是,大谷絕非在否定中成長的青年。

與其爭論懲戒與管教分際,不如反思我們是否把孩子視為獨立個體?

在稚幼未解世事時,如何去啟發他們而又不傷自尊。成人必須明瞭,成為家長並不代表全知全能,不要輕率地否定孩子,人人都有不知與未解的領域;為了安全與禮儀,當然可以畫線戒告,但絕非輕易體罰,甚至言語暴力。

鼓勵孩子成為大谷,並非要求他們爬上世界頂端,而是陪伴他們穿越生命中挫折;在平常,也能有英雄般韌性。若能養成大谷般視野,孩子也能從志趣中跟世界互動。

成人與孩子、教與學,應共同感受活著的喜悅,非糾結於暴力苦痛。



陳立恆/明明能當受益人,偏偏想當被害者!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陳立恆/明明能當受益人,偏偏想當被害者!
◆  葉銀華/打破舊經濟模式 新經濟又呈現什麼?
◆  嚴震生/扭轉外交劣勢,美官員密集訪非
◆  方祖涵/凡事都值得抱怨的年代
◆  林中斌/習見普亭 停戰將臨






陳立恆/明明能當受益人,偏偏想當被害者!


2023-03-24 01:21  聯合報/ 陳立恆(亞太文化創意產業協會創會理事長)
台灣原本有機會完美繼承過去的文化資本,成為中華文化與儒釋道精神受益人,可是一場「去中國化」,讓台灣產生兩個社會黑洞。 圖為故宮外觀。記者潘俊宏/攝影


正當全台上演各種缺蛋、缺水、缺電、缺兵的多重宇宙,我們視若仇敵對岸悶聲促成回教兩大山頭-沙伊復交,縱使難讓千年相爭遜尼派與什葉派前嫌盡釋,但這場外交行動昭示著中國正用自己世界觀影響地球村

許多外媒智庫也發現,有別於美國習慣在區域競合拉幫結派唯我獨尊強勢手段,中國選擇一條異中求同和氣生財合縱路線,這條路線劍指美國價值決定全球秩序的常態,或將帶領走向一個多極分立的明天。

身為台灣人,站在大國博弈風暴中心,看著大陸將世界大同的儒家思想,發揮到外交布局上制衡開拓,從文化破壞者變成文化傳播人幡然醒悟,讓人再次惋惜台灣在「去中國化」過程犯下的大錯,就是沒有學習兩百年前美國脫離英國後,成為英國文學基督精神繼承人與受益人成功經驗,太急於把中華文化基礎教育根基剝離,又沒有能耐找到強而有力文化精神無縫撐起台灣教育文化內容

台灣原本有機會完美繼承過去的文化資本,成為中華文化儒釋道精神受益人,可是一場「去中國化」,讓台灣產生兩個社會黑洞,一是中心思想空洞化,簡單說,沒有在自己文化裡辛勤耕耘,又如何能從中收穫創意?無論威權時代如何蒼白苦悶,不能否認廿年前台灣在亞洲文化影響力,遠大過今天。

正是教改砸掉了咱們的文化飯碗教育體系文化建設猶如隻破碗,不斷流失珍貴文化資本,雖然日韓歐美文化迅速填補,乍看我們的文化面貌相當多元,可是忽略一項事實,那些永遠都是別人的飯碗,不但不能成為滋養文化新活水,反成消耗台灣創意與外匯文化逆差

另一個社會黑洞社會人格分裂,因去中國化是政治行為,它無法解釋如果台灣文化和中國文化完全可以分割,清明與中元到底是什麼節日?關公和媽祖算不算中共同路人?其實當中國的方言、習俗與傳統不復存在,台灣文化就是個空殼,這是那些「去中國化」專家與政客們不能說出口的真相。君不見當一個人長期身處不能自圓其說環境,只能走向人格分裂,所以社會出現愈來愈多雙標現象,凡事不求正確,只求對我有利;譬如說,媒體到處對核能發電口誅筆伐,但對日本排放核廢水汙染太平洋卻噤若寒蟬,如此言行雙標比比皆是,我們又怎麼能夠期待人格分裂文化建設,能帶領著台灣穩中求勝。

看看今年奧斯卡盛典不難明白文化的力量多巨大,台灣明明可以成為中華文化資本繼承人與受益人,卻偏偏賤踏祖產甚至想辦法塑造被祖產迫害形象,我想這種被政治扭曲畸形心理,恐怕是台灣從曾無所不能寶島,快變成無所不缺地緣砲灰的真正原因。



陳國樑/勞保破產後的末日景象

◆  陳國樑/勞保破產後的末日景象
◆  黃耀輝/人口問題埋藏財政危機 蔡政府知否?








陳國樑/勞保破產後的末日景象


2023-03-24 01:19  聯合報/ 陳國樑(政大財政系教授)


舊制勞保之老年給付為一次性給付;自民國九十八年施行按月領取勞保年金制度以來,基金財務壓力鍋不斷加壓。勞保年金為「給付確定」之退休金計畫,可終身領取,為求財務平衡,本當按照給付條件精算保險費率;一旦法定費率低於財務平衡費率,即會出現「潛藏負債」(「過去服務應計給付精算現值」減「已提存責任準備」)。

但一直以來,《勞工保險條例》之法定費率,始終遠低於財務平衡費率,乃至於勞保年金施行前,基金潛藏負債即已經高達二點八兆元;年金制度啟動,潛藏負債急遽攀升。根據最近一次精算報告,財務平衡費率為廿七點八三%,然目前法定費率卻僅有十一%、連一半都不到;勞保基金累積高達十點八二兆元潛藏負債,其來有自、絕非意外,是歷年來決策者「結構性擺爛」的惡果。

勞保法定費率設定過低,除政治經濟因素的考慮(例如,選票)外,有兩個主要立論支柱:一為照顧勞工,另一為考量企業負擔;就此而論,我國公共決策理盲濫情,可見一斑。所謂照顧勞工,豈可放任低費率,而使基金陷於破產危機、勞工老年生活財務無所依怙?所謂考量企業負擔,豈可拿勞工退休保障為籌碼,補貼企業生產成本?

按勞保基金的現況,潛藏負債是最不需擔心的問題。根據精算報告,基金在五年內就會破產(基金累積餘額將於一一七年首次出現負值),之後勞保各項給付,每年必須由政府編列預算支應收支差額,因此,潛藏負債不再有意義。

其實,五年內勞保基金就會破產的預估,還是過於樂觀的。最近一次精算時,將基金報酬率調高至四%、通膨率則調降至○.九%。實際的情形是,去年勞保基金收益率為:負七.四五%虧損五八九億元)、全年通膨率則為:二.九五%

根據精算報告,勞保基金破產當年,基金收支差額即高達二,三六一億元。破產後第七年(一二四年),基金收支差額就會攀越五千億元;拿今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支出作為比較量尺,五千億元的規模占整體歲出比重,超過廿%,金額則高於政事別第二大項目之教育科學文化支出。勞保破產後的「末日景象」,會是中央財政的接續破產!

一○九年至今,政府已撥補勞保基金七二○億元,今年預算撥補四五○億元;據聞明年撥補一千億元。問題:一、撥補不是改革、結構依舊;二、就勞保財務的黑洞,目前撥補的規模,杯水車薪;三、撥補排擠其他政事支出;四、撥補有違公平正義。

勞保基金的現況,雖非如部分論者所謂之「救無可救」,但確實已經臨界全面崩盤;眼下經由撥補,或勉強可以「渡一口氣」,但若天真地認為撥補可以解決問題,而遲遲不提出具體改革方案,想像勞保破產後的末日景象,叫人頭皮發麻、毛骨悚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