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6日 星期日

誰來撫慰遭詐者的心理創傷?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勿縱容只顧罷免的執政黨
◆  美這張「超級信用卡」 難道真的刷不爆?
◆  美中俄競合下 台灣能否敲敲金磚
◆  誰來撫慰遭詐者的心理創傷?
◆  照顧軍人 需實質保障非升等特權
◆  各國收了美元買美債 美國才是在占全世界便宜
◆  限制計程車進入機場是雙輸政策 問題不會因拖延而消失 2025-06-13 00:00
◆  審慎管制輔以自律機制,促進融資租賃業與企業共榮 2025-05-21 00:00
◆  用腳投票!是誰綁住外送員的雙腳? 2024-12-20 10:00
◆  保障勞工權益與併購競爭審查:雙軌權責,一個共同目標 2024-12-02 10:42
◆  支持政府之政策下金融整併的利多發酵 2024-10-24 00:00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誰來撫慰遭詐者的心理創傷?


2025-07-05 00:00  聯合報/ 呂健吉/台灣哲學諮商學會理事長(宜縣礁溪)
台中市豐原區驚傳一家五口死亡悲劇,家屬悲赴東海殯儀館認屍。記者曾健祐/攝影


豐原一家五口因被詐騙而離世的悲劇,令人哀傷,也不禁感嘆政府的打詐,到底做了什麼?

今年政府編列打詐預算為七十多億,幾乎為去年的五倍之多,但民眾似乎沒有感受到任何打詐的效果。細看內政部警政署的打詐儀錶板,只會讓人愈看愈傷心。六月份受理詐騙案高達一萬六千多件,財產損失接近九十億,都比五月份增加百分之二;相對的,打詐成效中的查獲集團阻攔金額,五月份卻比四月份都降低一些。

台灣早已成為詐騙島,沒有人沒接過詐騙電話,被詐人數每月都超過萬人,金額則接近百億;詐騙花樣也一再創新,防不勝防。無論何種詐騙手法一定是涉及金錢流動,但目前政府的作法只能透過臨櫃取款等方式來阻斷一些受詐民眾不被詐領,其它如轉帳、刷信用卡,借貸和近年來房屋土地買賣的方式,則難以採取阻斷措施

這些受詐者能追回的被詐款少之又少,即使查扣了詐團的帳戶也難以回到受詐者的戶頭。因此,只要是被詐騙者,當知道其被詐時,其心靈創傷難以言喻的-怎會是我被詐?特別一些被詐金額多達百萬以上,更會被親人或朋友指責:「怎麼那麼容易被詐?不是貪就是笨!」讓受詐者更難承受這種二次傷害。

政府通常也只要求受詐者報案,後續的關懷或輔導措施仍缺乏。內政部打詐儀錶板網頁,只有設定詐騙手法、要報案、要檢舉等連結,卻沒任何的連結可讓受詐者在心理受創時有紓解之處!

每月超過一萬五千件的受理案件中,有多少被詐者的金錢損失,是其生活的老本、是其一輩子的積蓄、甚至因被詐後而負債難以生活?對於這些人,我們似乎只看到新聞報導其損失多少金額、怎樣被詐、騙術為何,又有多少人解這些人受詐後的家庭生活是如何、其個人身心受創是如何?又有多少人因此夫妻失和被家人遺棄

到底有多少人因受詐,而以結束生命的方式來表達無可奈何?現實中,很難有「天降神兵」幫被詐者追回所有被詐金額,但總可以有機構向其伸出挽回生命之手。經濟金錢損失需要靠很辛苦的拚鬥才得以生活下去,但是生命損失卻在那一步就再難以挽回。

政府既已編列七十多億預算打詐,何不也利用這個預算的一些經費,作為這些受害人心理諮商之用。打詐儀錶板不是只有冷冰冰的數字呈現,不要讓這些報案檢舉者,只是這數字中的萬分之一而已。它不應該讓人愈看愈傷心、愈看愈無力;它必須要有溫度,能夠給受詐者一點人生希望和撫慰。希望政府能及早做好相關的輔導機制,讓這些人在報案時,同時可以知道:哪裡可以輔助他們的人生、撫慰他們的心靈,讓他們可以重新找到安身立命之處。

※ 提醒您: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1925(依舊愛我)安心專線


2025-07-04 23:04 聯合報 / 波波漫畫 波波漫畫















勿縱容只顧罷免的執政黨


2025-07-05 00:00  聯合報/ 孔令信/大學教師(台北市)


就在賴總統宣布全黨大罷免第三階段「總動員」時,很不幸接連出現三起輕生事件。先是台北市前副市長彭振聲的妻子輕生,再來就是台中一家五口疑遭黃金套利詐騙,陷入困境而絕望共赴黃泉;還有一大學退休講師因要同時照料病兒和幼孫,身心俱疲下將孫子溺死浴缸後跳樓輕生。幾個家庭先後破碎,對照執政黨鑼鼓喧天政治宣講,讓人格外悲涼

輕生尋短常常是多因性。這三起輕生案看似不相干,卻與司法公正、打擊犯罪等社會議題緊密連結。比起大罷免,這些不是更值得賴政府花費精力嗎?

衛福部統計,去年自殺重返國人十大死因,計有四,○六二人自殺身亡,賴政府真的無感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有兩案攜親自殺,顯示如今社會民生出現大問題,賴政府還要坐視下去?

過去一年,罕見賴政府提出民生重大法案,可以為民興利、帶動國內經濟發展;在野黨所通過的民生法案,執政黨團立委從頭反到底,還反過來指責在野黨在為中共張目,高喊「唯有大罷免才能救台灣」。

問題是大罷免就是仇恨動員,賴政府一邊在激化國內朝野對立、仇恨對立;另一邊卻要高喊「團結十講」、滿口謠言,最後只為獲得更多權力互相矛盾的執政黨帶給台灣不是正面價值,而是負面仇視啊!整個國家社會民心怎麼會安定呢?

沒有安定的社會氛圍,大罷免即便成了,又怎麼收拾已被執政黨撕裂的社會呢?

早已不滿執政黨如此只顧罷免不顧民生的民眾們,還要再縱容這樣的局面持續嗎?















照顧軍人 需實質保障非升等特權


2025-07-05 00:00  聯合報/ 邱保龍/研究人員(新北市)
從升等商務艙到餐飲優惠,軍人福利政策連環燒,網憂「全民做功德」成新常態。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近期軍人「優先登機、搭機升等」的措施,引發社會不小爭論,讓人反思,我們究竟是在追求對軍人的象徵性尊重,還是應回到制度根本理解軍人及其家庭在現實生活中的真正困境

筆者認識的一位軍人,家住台南、工作地點在台北,每周南北往返,只為能在假日短暫陪伴家中老小。高鐵來回一次約三千元,一個月約一萬二千元起跳為了減輕經濟壓力,他選擇搭乘客運,回到家鄉再轉車,到家已是半夜、身心俱疲。不斷向長官反映,仍無法獲得輪調,如此長達四年,最終無法兼顧家庭選擇退伍。這並非特例,而是台灣許多基層軍官士兵真實寫照

軍人搭機升等措施可追溯至美國軍隊,最初目的是基於美國跨州幅員廣大、長途出差頻繁、軍人居住地與勤務地區相距甚遠。相較之下,台灣幅員狹小,軍人極少有出國公差機會,出國旅遊也少之甚少。就公務而言,多數調派勤務執行都可由高鐵、公路系統完成。照搬此類制度而不調整,政策象徵性大於實用性,更容易引發社會對「特權」的觀感,也讓照顧軍人的立意被稀釋。

如果真心希望提升軍人尊嚴,就應從「實質制度」而非「象徵待遇」著手。例如,設計適當且合理的勤務交通補助、提供軍人家庭照顧津貼、確實建立返鄉輪調制度、強化軍人和眷屬的心理健康子女教育資源。這些才是軍人真正需要的支持,也才是國家對服役者最實質回報



2025-07-04 23:03 聯合報 / 季青漫畫 季青漫畫














美中俄競合下 台灣能否敲敲金磚


2025-07-05 00:00  聯合報/ 胡逢瑛/元智大學助理教授(桃園市)
金磚國家領導人峰會將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行。新華社


七月五日至八日,金磚國家領導人峰會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行。然而,中國是由國務院總理李強代表出席,俄羅斯是由外長拉夫羅夫與會。習近平和普亭缺席,引發外界對於金磚合作團結性質疑

不過,從俄羅斯六月甫舉行的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觀察,論壇中俄經濟對話具有戰略價值,大抵有幾個重點方向

第一,北極戰略。俄羅斯是全世界唯一擁有核動力破冰船的國家,是掌握氣候暖化後北極航道的國家。川普上任後一直希望取得格陵蘭島主權,與俄羅斯合作享用北極航道天然資源。習近平的一帶一路未來重點就是在北極航道,對此,中國新新海運公司代表柯進認為,俄羅斯原能集團與中國合作,對於中國貨物縮短運輸成本全年航運具有關鍵的角色。

第二,本國製造。如今川普和普亭都要走本國製造的路線,其中基礎設施是未來合作的關鍵,俄羅斯阿穆爾州長奧爾洛夫強調中俄運輸物流重點項目。俄羅斯製造希望借助中俄聯邦級別合作中心,透過中國電商平台進行推廣。

第三,中俄合作。中國俄羅斯商務代表周立群,和俄羅斯科學院中國和現代亞洲研究所所長巴巴耶夫共同合作策畫兩國經貿合作對話,總結雙方在能源、電力、航太、科技創新領域和基礎設施等方面,都有很大經濟互補增長點。中國是俄羅斯第一大貿易夥伴,俄羅斯是中國最大能源供應國,兩國經濟互賴構成大歐亞戰略空間核心力量

第四,金磚機制的延續。當前全球壟罩在美國關稅戰陰影下,今年金磚會議的重點之一便是延續去年俄羅斯喀山峰會決議:建立金磚國家內的直接投資平台落實金磚橋多邊支付機制,推動本地貨幣交易、減少美元依賴。

全球地緣政治衝突頻傳美俄關係回覆接觸談判背景之下,中美俄仍然維持競合關係,對台灣產生若干啟示

首先,俄羅斯北極的關鍵樞紐地位,美國和中國都需要俄羅斯開創經濟增長點。支持烏克蘭不是川普的重點,但可以作為牽制俄羅斯和歐盟關係戰略角色。俄羅斯執行戰時經濟,則需要中俄合作。

其次,俄羅斯在烏克蘭戰爭、以伊衝突、印巴衝突中都有關鍵性影響,美國和中國都需要俄羅斯配合或是斡旋對於川普而言,只要普亭願意解決烏克蘭衝突,就是對他最大協助。因為烏克蘭戰爭讓美國軍事援助成為經濟無底洞,川普拿到的烏克蘭礦產協議基本上只是美國停損點,無法真正進行開採,需要普亭同意才有可能實現貿易合作

再者,因為核武大國不會直接開戰代理人戰爭勢力範圍爭奪特徵台灣要保持戰略中立,推動兩岸關係緩和,吸引外資投資台灣

多極體系格局形成後,全球南方人口經濟貿易總量逐漸成為新經濟增長核心區域。過去北方工業中心全球南方邊緣的角色正在互換當中,然而,台灣可以藉著兩岸經貿協議的基礎參與金磚機制下的多邊合作,作為平衡美國保護主義下的經貿合作契機















美這張「超級信用卡」 難道真的刷不爆?


2025-07-05 00:00  聯合報/ 范振家/管理學博士(高雄市)
「又大又美法案」順利在眾院過關,眾議長強生(中)在共和黨議員環繞下開心地簽署,並將法案送到白宮。美聯社


美國眾議院參議院通過的「又大又美法案」,在川普總統的主導下,將原本民國一○六年(二○一七年)減稅措施永久化,並大幅擴大移民執法國防預算,同時削減醫療補助社福支出這部法案讓美國社會充滿爭議,外界有如看見一艘巨輪在茫茫大海中,表面乘風破浪,船艙裡卻已悄悄出現滲水危機

「又大又美法案」,本質上就是美國政府申請一張額度無上限的「超級信用卡」。川普政府一手減稅、一手砸錢擴大預算,讓美國各界短期內都能「刷卡消費」,企業、富人因稅賦減輕而歡呼,中產階級甚至也分到了一點甜頭。然而,這樣的快樂背後暗藏風險IMF 指出,美國的債務赤字已遠超過去曾批評歐巴馬政府時的水準。就像家庭雖然暫時過得風光,但每個月的卡費不斷累積,最終可能出現入不敷出的情況,甚至引發信用危機

國際金融圈就像一個大型鄰里社區,大家彼此觀察互相影響美國作為最大戶,一舉一動都牽動社區穩定。現在美國舉債快速增加,外資猶如鄰里間的朋友,看到美國家門口堆滿帳單,開始懷疑這位老朋友是否還得起錢。

IMF 就像一位經驗豐富財務顧問反覆提醒美國:「你該節制開銷、削減赤字,不然遲早出問題」。但川普政府則一意孤行,認為只要刷卡夠大、動能就會更強,殊不知,這樣的高槓桿遲早會逼近臨界點

台灣來說,美國這場「刷卡派對」有其短期利多。美國企業減稅後投資意願提升,「美國製造」計畫推動下,台灣半導體、電子零組件、設備等產業或可分得一杯羹,正如家庭成員暫時因信用卡而能多買幾台電器。

長遠來看,若美國消費主力(中下階層)因社福削減、所得分配惡化而購買力下滑,這些新增訂單恐怕只是曇花一現。再者,美元若持續貶值,台幣被動升值,將壓縮台灣出口利潤。此外,萬一美國信心危機真的爆發,全球金融震盪,台灣作為開放型經濟體,也難以獨善其身。

美國如今的作法,有如將家庭財政安全網拿來抵押,只為短暫的繁榮與掌聲。這個模式在許多國家都曾見過,最終結果不是高通膨、就是財政緊縮社會不穩台灣此刻應做的,是加強自身產業升級市場多元化,不能將希望全壓在單一大國訂單上。更需強化全球金融動盪預警系統確保資本產業韌性

當前的「又大又美法案」,就像讓美國經濟猛灌了一瓶高濃度能量飲,短時間內人人亢奮。等到帳單上門,才會發覺這場「飲鴆止渴」的狂歡留下沉重後座力。台灣產業此刻更要有危機意識,加強自主研發、分散出口風險,才不會在國際風浪中手足無措。

畢竟,真正讓人安穩長久的,是穩健規畫腳踏實地積累,而不是一時衝高消費快感,就像一個家庭,真正安全基石,是理智理財,而不是刷爆卡片換來的短暫奢華






C





各國收了美元買美債 美國才是在占全世界便宜


2025-07-05 00:00  聯合報/ 楊朔/退休媒體人(台北市)
川普總統提出的又大又美法案是近年來最昂貴的法案,估計增加美國債務超過3兆。路透


美國政府債務累積速度驚人,市場憂心減稅法案會導致財政赤字持續擴大;財政部長貝森特強調美債永遠不會違約。

減稅法案經國會兩院通過、川普簽署生效。川普的構想是,對所有的進口國加徵至少十%到十五%的關稅,這樣一年就有二千億美元以上的稅收,可以支應減稅案未來十年可能增加三點三兆美元財政赤字減稅項目包羅萬象,所以他宣稱是「又大又美」法案;龐大的赤字是輿論爭議的焦點,離開政府效率部的馬斯克也多次重砲抨擊。

過去十年,美國政府實施多項減稅政策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川普第一任期所通過的「民國一○六年(二○一七年)減稅就業法案」,將企業所得稅從卅五%降到廿一%,也調整個人所得稅稅率。此外,民國一四年(二○一五年)「保護美國人免受稅收增加法案」、民國一九年(二○二○年)「因應 COVID一九疫情」減稅法案。過去十年稅收損失一點七五兆美元

川普當然知道,對個人、企業減稅,是最能收攬民心、提高自己民調、聚集共和黨選票的有效方法;因而產生的財政赤字,先擺一邊。

減這麼多稅,政府入不敷出,當然造成美國財政赤字擴大從民國九十一年(二○○二年)開始,連續廿四年出現赤字,累積金額高達廿八點二兆美元僅民國一一四年(二○二五年)赤字就超過一點九兆美元

美國財政赤字龐大,主因社福支出不斷增加;軍事支出浩繁;歷屆政府多頻次的減稅政策;再加上國債利息不斷上升。

財政赤字擴大,就發行美債彌補,美債不斷增加,以債養債信用滑坡。民國八十九年(二○○○年)以後,美國歷任總統在卸任時留下的美債:柯林頓民國九十年(二○○一年)五點八兆、布希民國九十八年(二○○九年)十一點九兆、歐巴馬民國一○六年(二○一七年)廿點二兆、川普第一任期民國一一年(二○二一年)廿八點四兆、拜登民國一一四年(二○二五年)卅六點二兆。

今天美債已破卅六兆美元,是 GDP 的一二二%;柯林頓時的財政部長魯賓、桑莫斯說,減稅法案通過後,十年後美債GDP 的一三五%。美債賣給美國國內的大型企業、大銀行、私募基金,以及聯準會;還有外國政府、銀行、保險公司、大企業。現在美債利息,每年超過一點六兆美元,數字大於美國民國一一五年(二○二六年)預計國防總預算一兆美元。美債利息的不斷增加,國際信評機構標普、惠譽、穆迪三大公司先後對美債降評,損傷很大

減稅造成財政赤字;財政赤字過大就發行美債彌補;美債過多利息加大,債評降等;殖利率上漲,利息支出增加;財政赤字雪上加霜。美債雖不會倒,但這惡性循環不斷的重複上演

將美國整體經濟循環透視:世界各國勞工胼手胝足製造好商品賣到美國,滿足美國人民重度消費高度浪費;美國因貿易逆差,美元流向外國;外國企業、政府持有大量美元;外資回流買美債;美國政府獲得資金挹注財政赤字;各國再將好商品賣到美國換美元。

周而復始大循環,美元、美債依仗美國幾十年累積的國力、威望、信譽做後盾,顯現的就是「美元霸權。各國將好的商品賣到美國,最後換回來的美債:一種很難快速清償、由美國政府擔保可領息的借據,這對各出超國來說,真是情何以堪?川普常掛在嘴上說「世界各國都在占美國的便宜」,這話怎對?或許說「美國都在占世界的便宜」還允當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