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聯合報社論/總統、主席、青鳥頭:賴清德列車上有誰?
◆ 聯合報黑白集/發現金合乎「更大民主」
◆ 經濟日報社論/企業需要穩定的匯率政策
經濟日報社論/企業需要穩定的匯率政策
2025-07-05 00:50 經濟日報/ 社論
新台幣兌美元匯率近月來大幅波動。聯合報系資料照
新台幣兌美元匯率近月來大幅波動,日前為了6月季底做帳,先是突然暴跌7角,然後第二天又暴升7角,回到前一天的水準,目前已升值站上28字頭了。
延續5月初新台幣匯率在幾日內暴升,6月底半年收盤,突然又暴跌,顯現出匯率波動極其不穩定的現象。雖然說造成新台幣匯率巨幅震盪的情況與人們的預期有關,但是台灣是一個高度依賴進出口的經濟體,新台幣匯率對於進出口廠商的影響非常大,過度波動,會讓廠商暴露在龐大的匯率風險中。因此,在廠商面臨美國巨大的關稅風險時,央行更有必要努力維持一個穩定的匯率政策。
4月初,川普宣布將對全球各國課徵對等關稅,將對台灣課徵高達32%,只比中國大陸的34%略低,而高於日韓的24%。在面對如此高關稅的壓力下,政府立即提出幾項預備與美國協商關稅的政策,其中一項就是關稅要從零開始談。事實上,台灣被課徵如此高關稅的主要理由,就是因為去年台灣對美國的貿易順差太大,才會在川普的計算公式下,被要求課徵32%的關稅。由於廠商預期未來會被課徵高額關稅,因此今年以來,美國廠商普遍提前下單,造成上半年台灣對美國出口大幅成長,順差也更加擴大。今年前五個月,台灣對美國出口額達到646.3億美元,進口額為197.7億美元,依此一數據推估,我們的對等關稅將達到36.1%,比之前宣布的32%還要高。在這種情況下,各方人士都預期,台灣不但會有高額的關稅,同時也會面臨新台幣升值的壓力,因為政府很可能會完全接受美國的要求。
5月初,政府宣布已經完成與美國第一階段的關稅協商,但政府沒有說明具體的協商內容,加上美國要求各國要拿出誠意,因此台灣應該會面臨美國很大的壓力。尤其是最近以來,台灣對美國的順差持續大幅增加,結果5月初,新台幣兌美元匯率突然上升,在短短幾天之內由32.0暴升到30.1,此一漲幅應該是新台幣歷史上在短期內最大的漲幅。
雖然央行堅稱沒有受到美國的壓力,但是國人普遍不相信,因為央行在傳統上對於控制匯率一向都非常有效,而這一次如果不是央行放手,不可能會出現如此劇烈的上升,也由於在美台談判關鍵時刻,央行更不敢干預匯率,以免落入操縱匯率的口實。
現在台灣對美國出口仍然在擴大,坊間許多傳說新台幣匯率可能會持續上升,甚至有些人估計上升到27左右。5月以來新台幣匯率持續在緩慢的上升中,而前兩天的劇烈波動,明顯是人為操控;如此大幅波動,會讓進出口廠商在決定進出口產品價格時,遇到很大的困難,也因此會暴露在高度的匯率風險當中。出口廠商必須同時面對大幅調升關稅風險,如果沒有一個穩定的匯率,廠商將面臨雙重風險,可以說是屋漏又逢連夜雨。
依據美國之前宣告的,對等關稅將在7月9日決定,在此之前新台幣匯率可能仍然會波動;如果到時川普宣布對等關稅再延90天,那麼新台幣匯率可能會持續走升。從進出口商的角度來看,絕對不樂見這種情況發生,這時央行的角色就會更為重要。總之,無論如何,央行都應該維持一個穩定的匯率政策,如果有必要,一次讓新台幣升足也不是不行,但是不應該在升值的過程中出現大幅波動。雖然川普的政策不確定,導致我國關稅與匯率不確定而不穩定,但是央行至少應該在可控的範圍內,最大程度的維持匯率的穩定,盡量減少廠商可能的匯率風險。
聯合報黑白集/發現金合乎「更大民主」
2025-07-05 00:45 聯合報/ 黑白集
稅收超徵要怎麼處理?國民黨主張普發現金1萬元,示意圖。 記者侯永全/攝影
稅收超徵要怎麼處理?國民黨主張普發一萬元,民眾黨主張普發六千。卓榮泰則悍然拒絕,認為應拿來鞏固國防及補貼台電,發現金「萬萬不可」。民進黨推動大罷免,稱要以「更大的民主」醫治民主弊病。普發現金,完全符合「更大的民主」。
卓榮泰以為發一萬元是多大的恩典?且看,同日台積電發出一,四○五億的「分紅」,平均每個員工可分得兩百萬元,那才真叫大紅包。一萬元算什麼?政府去年稅收超徵五千多億,全來自人民納稅錢,「還稅於民」只是剛好而已。錢分給民眾自行決定用途,比起由政府隻手拿去填台電虧損、補國防黑洞,不僅更民主,也更符合效益原則。
最好笑的是,賴清德在獅子會演說中問聽眾,「你應該不需要這一萬元?」對方答:「我買菜就用掉了!」在座獅子會員都是老闆級,問他們的需要,顯示賴清德的參考點偏差。老闆娘說「買菜就用掉」,一副很不屑;但買菜花錢,卻是庶民的生活基本。富人可能一天就花光一萬,但底層家庭可以過上一個月;這是卓榮泰疏離的社會現實。
說大罷免是「更大民主」,是民進黨信口雌黃。但是,要在「補貼台電」和「普發現金」之間作選擇的話,後者絕對是「更大的民主」。「莫忘世上苦人多」之警語言猶在耳,民進黨卻忘得精光!
聯合報社論/總統、主席、青鳥頭:賴清德列車上有誰?
2025-07-05 00:30 聯合報/ 社論
大罷免投票在即,賴清德果真「大登場」進行團結十講催票。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今年二月大罷免初現苗頭時,民進黨總召柯建銘吹噓大罷免是他發起,並稱屆時賴總統會有個「大登場」,其後整個罷免行動就會「大成功」。當時總統府極力澄清,稱「從未討論大出場」;綠營也說,賴總統「百分之百不會出面」。府方及綠營的態度,顯示他們認為總統介入大罷免並不合宜,亦非光彩之事。如今罷免投票在即,賴清德果真「大登場」進行團結十講催票,照著柯建銘的腳本上陣演出。
「總統」兼任「黨主席」,並不符合「黨政分立」原則,卻是台灣政治史上一個迷亂而難以改革的積習。民進黨在野時,曾痛批蔣家「黨政軍一把抓」,是威權統治。民進黨執政後,卻覺得這樣的權力美味「棄之可惜」,也亦步亦趨地逐一照抄,一絲不漏。照理說,在「總統」與「主席」兩個角色發生衝突時,仍應選擇以「總統」角色為先,方符合國家利益。但對權力欲薰心的賴清德而言,他似乎已無法分清先後與輕重,「主席」才是他的主要角色。
不僅如此,近一年來,賴清德在總統與主席兩個角色之外,更發展出一個全新角色,那就是「青鳥頭」。綠營原本即已豢養大批網軍,甚至透過政府標案壯大各種側翼組織;如今再加上這些呼之即來、揮之即去的「青鳥」,聲勢更顯囂張。最令人訝異的是,賴清德只要在決策上遇到挫折,或者覺得在野黨主導的國會法案不如己意,動輒呼喚「青鳥飛出來」,要他們去衝撞在野陣營。這種操弄年輕群眾的作法,真的符合他的國家元首身分嗎?
近幾周,賴清德不斷利用民進黨的集會對大罷免下達動員軍令。上周,他在民進黨全代會全程以台語發表演說,指控在野黨妨礙政府對抗大陸,因此公民團體發起大罷免,民進黨要「與公民同行」,並嗨喊:「青鳥飛出來!」本周,他在中常會上要求「全體黨公職」,在罷團大遶境來到自己縣市時,以實際行動為他們聲援打氣。賴清德如此忘情的演出,儼然一副「青鳥頭」的姿態,他哪裡還記得自己的「總統」角色?
總統、黨主席和青鳥頭,是三個截然不同的角色。總統的責任,在求取全民的最大共同值,以維護國家的利益。黨主席的責任,在對抗競爭的政黨,以擴展自己的權力。作為「青鳥頭」,則在指揮攻擊行動,以圖瓦解對手。簡單地說,三種角色彼此牴觸,一個人根本不可能同時兼顧。在這種情況下,賴清德心向黨主席的角色多一點,他扮演總統的心思必然減損。更糟的是,當他當起「青鳥頭」扮演攻擊指揮官時,他就徹底糟蹋了自己身為總統的正當性,暴露了其個人自私、短視、無能的本色。
賴清德的「團結十講」一開講,外界即噓聲一片。除了其中的諸多事實錯誤,及胡亂貶抑他人的「雜質說」外,他最大的敗筆,正是他的人格分裂及言不由衷。一個不珍惜自己元首身分的總統,隨時滿口仇恨指控,動輒操弄群眾進行惡意攻擊,他所做的事無一不是在「分裂國家」。儘管他口中仍假裝訴求「團結國家」,但誰會相信他有團結人民的真心?
去年未投賴清德一票的民眾,高達六成。他們都不是激動站在街頭連署的公民,也不是一呼即至喊打喊衝的青鳥者流,他們卻是腳踏實地默默耕耘的一群。這些沉默的多數公民,能因綠營支持者或青鳥的喧囂,或賴清德的刻意漠視,就被當成隱形人嗎?人們要注意的是,當賴清德在總統、主席及青鳥頭三角色間串接變身時,到底誰是他列車上的乘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