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11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對抗通膨 央行應堅守緊縮立場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社論/外在不利與內政不力,民眾飽受通膨折磨
◆  聯合報黑白集/戲精共和國
◆  經濟日報社論/對抗通膨 央行應堅守緊縮立場





經濟日報社論/對抗通膨 央行應堅守緊縮立場


2022-06-11 00:39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5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再次突破3%,國內持續面對通膨壓力,對於央行本月是否該再次升息,專家有不同解讀。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主計總處日前公布5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攀高至3.39%,不但連續三個月飆破3%,且續創近十年最大漲幅。這項統計顯示,當前通膨反噬的力道強勁,更重要的是,當面對多元政策目標相互抵觸的艱難挑戰之際,央行必須在迷霧中釐清各項政策目標的優先選項,唯有堅定不移地持續升息措施,以實際緊縮行動展現政策決心,履行對全民穩定物價的承諾,以及維繫央行貨幣政策信譽,才是直接與有效對抗通膨的明智抉擇。

這一波物價漲勢來得凶猛,其實一年前便見端倪。從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美國聯準會(Fed)及全球主要央行不斷祭出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早已埋下今時通膨隱患。隨著美國與主要經濟體的經濟復甦,聯準會盱衡情勢,去年政策基調開始轉向,加上俄烏戰爭的推波助瀾,大通膨時代果然來臨,聯準會不但啟動升息循環,已將利率提高了0.75個百分點,大部分官員並支持在未來兩次決策會議再各升息0.5個百分點。聯準會副主席布蘭納德明言,目前看不到能讓聯準會暫停緊縮的理由。

更能彰顯當前通膨真實面貌的,還有美國前聯準會主席、現任財長葉倫日前才坦承,過去一年她誤判美國通膨情勢,以為不致成為持續的問題,如今證明自己是錯的;她說,美國正面臨「高得令人難以接受的通膨」。世界銀行發布最新一期「全球經濟展望」報告則預測,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將放緩至2.9%,比1月的預測大幅下修1.2個百分點;世銀還警告,全球經濟接下來將面對數年高通膨、低成長的停滯性通膨風險。

聯準會正傾全力對抗40年來最險惡的通膨壓力,各國陸續尾隨升息,貨幣政策優先對抗通膨態勢明確。我國難以置身事外,央行已於今年3月的理監事會議果斷決議升息1碼,央行總裁楊金龍在會後記者會上坦承看到國內通膨壓力,升息1碼是為了平抑民眾的通膨預期,之後他更多次強調,央行的貨幣政策「朝緊縮的方向走」。

隨著物價漲勢愈發明顯,加上聯準會必將持續升息,市場多預期央行在6月16日的第2季理監事會議,將再次調升政策利率。不過,近日卻有部分聲浪,認為此波通膨壓力來自於供給面,若是疫情不止、俄烏戰爭持續及中國大陸再行封城,即使升息也無濟於事。更有學者認為,央行在這個時點不應該升息或應放緩升息幅度,否則將使家庭經濟雪上加霜,例如造成房貸族壓力增加,將排擠其他消費支出,間接再衝擊內需,且全球消費需求也會因各國升息而下降,結果將犧牲經濟成長。

對於這些不同的聲音,首先我們必須要提醒央行,穩定物價是央行的天職。「中央銀行法」明文規定央行貨幣政策最終目標包含促進金融穩定、健全銀行業務、維護對內及對外幣值穩定,並於上列目標範圍內協助經濟發展。維護對內及對外幣值穩定即是指物價及匯率的穩定,當睽違數十年的通膨大舉反撲,央行的主戰場已經相當明確。其次,雖然央行近二年已調整貨幣政策架構,建立兼顧利率、匯率、貨幣及物價乃至經濟成長的多元目標機制,但遇此經濟波濤,多元目標勢必難以同時顧及,在情勢急遽變化之時,央行必須有所取捨,拿捏各項政策目標的輕重緩急,尤其當前預期物價上漲心理早已瀰漫街頭巷尾並陸續實現,央行須以明確的雷霆動作,展現穩定物價的決心,以免連鎖效應不斷擴散,更加惡化通膨情勢。

眼前優先對抗通膨巨獸幾無懸念,央行唯有嚴陣以對,明確貨幣政策矛頭且採取足夠力道的緊縮措施,來日才有再談經濟如何「著陸」的空間。










聯合報黑白集/戲精共和國


2022-06-11 00:38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外交部長吳釗燮(本報系資料庫)



五角大廈公告對台軍售,以往都由國防部證實;但吳釗燮任外長後蹭光環不遺餘力,常搶發新聞稿感謝「美國對台灣國防需求高度重視」。這次軍售貨品,其實只是艦艇零耗材,總價才一・二億美元。拜登政府取消M109A6自走砲後,對台軍售僅剩三億美元,多項我方力爭裝備都遭卡關。外交部急著對華府演出感恩戴德,暴露對軍售概念的嚴重不足。

這樣的「戲精」,可不只吳釗燮。蔡總統經常視察國軍,「行頭」一次比一次誇張。先前視察後備教召,全身上下標準野戰服,連頭盔防彈衣都一應俱全。上周走訪陸戰隊,她在中外記者鏡頭前,突舉起國造紅隼火箭筒試瞄,當然引起攝影記者一陣狂拍,再度成功創造議題。

外交部作法,是算準民眾只知「軍售」,未必搞得清楚額度多寡、內容及意義。總統全套軍裝與扛火箭筒,則是趕搭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風潮。至於是否需全程鋼盔防彈衣,台灣是否已逼近戰爭,民主國家元首適不適合屢屢扮成軍人,在創造國防新哏引領選民情緒的思考下,都變得不重要。

蔡政府的廣告功力遠勝前朝,更深諳「印象重於真相」,知道只要自己演得夠認真,觀眾就能被引領入戲。問題是,就像「葉公好龍」之寓言,若蹭烏克蘭蹭久了,劇情哪天成了現實,高官們還有更多戲精本事面對嗎?










聯合報社論/外在不利與內政不力,民眾飽受通膨折磨


2022-06-11 00:36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蔡英文總統出席「全國產業總工會第七屆會員代表大會」致詞,允諾將排除萬難調高基本工資。記者許正宏/攝影



蔡總統出席全產總大會時稱,政府會「排除萬難」調漲基本工資。明年工資是否調整,勞動部要到下一季才討論,蔡總統搶先談基本工資頗有玄機,或許她已先一步得悉次日要發表的通膨數字並不好看。我國五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三・三九%,創近十年新高。物價不僅連三月超過三%,更是連十月超過通膨警戒線二%,顯示國內正遭逢十年來最嚴峻的物價挑戰。

我國第一季經濟成長僅三・一四%,而物價上漲超過此數,顯示國民實質可支配所得正在遭到侵蝕。去年一波漲價風潮,低薪民眾已飽受煎熬。今年食物類民生物資皆價格飆升,雞蛋漲了三成,豬肉漲了九%,麵包七%,台北地區許多便當皆超過百元。民眾外食費上漲五・八%,創十三年半新高。民眾一頭要承受物價壓力,另一頭要忍耐疫情困頓,像蠟燭兩頭燒,其辛苦可知。蔡政府近年常自詡的台灣經濟處於廿年來最好,但人民的感受並非如此。

台灣面臨的通膨挑戰,也是全球通膨大環境下的一環。兩年多的新冠疫情,造成全球供應鏈斷鏈,海空運費用飆升。而俄烏戰爭的爆發,加上西方國家的各種制裁,又使問題益發惡化。全球石油及天然氣價格的飆升,小麥、黃豆、玉米等糧食的缺貨,在在抬升了能源及糧食的不安。從美國、歐洲到非洲,許多人都深受高物價之苦,台灣當然無法倖免。

然而,外在因素不是唯一問題,我國的內政問題也難辭其咎。蔡政府近年大幅編列特別預算,包括國防軍購、防疫振興、濫行補貼,連串的決策錯誤及施政不力,在在把台灣帶向通膨的深淵。這點,才是國人必須警惕,也是在野黨必須加強監督之事。

台灣目前的通膨數字看似低於西方國家,這並非蔡政府施政有何獨到祕方,而是政府不斷利用不當方式干預、粉飾的結果。舉例而言,近四年來蔡政府連續八次凍漲電價,就是用黑手在干預市場機制以討好選民。凍漲油電價本來是選舉年的慣技,但在能源轉型政策失效不時導致停電、跳電後,即使在非選舉也同樣蠻幹。如今,凍漲電價的壓力已幾乎壓垮台電與中油財務,本月底召開的電價審議委員會也許無法再維持凍漲;但一旦漲電價,又會觸發百業因成本上升而調高價格。這是無法避免的兩難。

蔡總統推動能源轉型已六年多,除堅持快速廢核,也要求天然氣發電占比要高達五成。天然氣當然比較乾淨,問題是近年天然氣價格暴漲,立即帶動發電成本大增。尤其俄烏戰爭後,全球天然氣價格一飛沖天,就算我國能順利買到足夠的天然氣,電價必然隨之水漲船高。更嚴重的是,這根本不足以填補廢核所留下來的電力空缺,因此「跳電」及「停電」絕對是比電價更恐怖的噩夢。

蔡政府原有機會務實調整能源政策,讓國人避免面對通膨與缺電的雙重夾擊。遺憾的是,蔡總統堅持不改,錯過了從容解決問題的機會。當天氣轉為炎熱,家戶冷氣用電大增,台電能否維持電力供應的平穩,殊難期待。而四月以來的Omicron疫情,餐飲零售業又陷入新一波慘況,內需產業搖搖欲墜,住宿餐飲業無薪假人數創今年新高。政府此時若調高電價,將更加劇通膨;對低收入家庭而言,今年夏天是冷颼颼的荷包寒冬。

在巨大的通膨陰影下,台灣或許無力對抗國際性的因素,但政府內政如果足夠理性並具遠見,至少可以稍減民眾的痛苦。然而,蔡政府的短視近利,卻把問題越積越深越嚴重。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公民法律素養與國民法官底氣大補帖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朱立倫「親美」 東施效顰?
◆  九二共識打啞謎 無互信談啥共識
◆  美如何待近鄰 親美應以為鑑
◆  西方圍堵 俄更需決策主權
◆  疫下人性光輝 移工顧翁如家人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公民法律素養與國民法官底氣大補帖
◆  疫情少實習 醫界新血令人憂
◆  問政何須拳腳相向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公民法律素養國民法官底氣大補帖


2022-06-11 02:42  聯合報/ 方元沂(作者為中國文化大學教務長)
士林地方法院舉行國民法官模擬法庭,歷經3天審理殺人案件。圖/士林地院提供



不論法律系學生或司法實務界,最近一定對這個案子很感興趣。好萊塢明星強尼戴普跟前妻安珀赫德打了六周的民事誹謗官司,透過直播在社群媒體屢創流量高峰,最終陪審團裁決,強尼提出七項指控都成立,安珀的反訴訟僅一項勝訴。

雙方攻防劇情堪稱曲折。這事件起因安珀投書華盛頓郵報,自稱是家暴受害者,雖未直指是前夫動手,但強尼認為自己被影射名譽受損,一狀告上法院。初期外界大多認為強叔會輸,因為依維吉尼亞州法強尼必須要以清楚且具說服力的強力證據Clear and Convincing Evidence),證明安珀投書帶有真實惡意actual malice),這項舉證責任並不利強尼。因此判決出爐時,部分評論也指向是陪審團受到強尼人脈和媒體操作引導

但審訊過程顯示,雙方人證物證、專家證人,甚或強尼和安珀自己的證詞,在交叉詰問時,安珀常無法提出有力證據支持主張,關鍵議題上不誠實更成大破口。強尼所提證據相對具體可信,因此儘管舉證責任比一般民事案件門檻高,陪審團還是做出對他有利裁決。

說起陪審團這個重要角色,常看法庭影集朋友不會陌生。美國司法制度採取的是「對抗主義」,兩造有公平充分機會對抗。在適用陪審團制民刑事案件,會先透過陪審團員選擇程序,由立場中立公民組成陪審團。陪審團負責聽取雙方證據做「事實認定」;「法律適用」則由法官負責。開庭時,兩造會先做開場敘述,接著透過「直接交查再直接」的詢問釐清證據力最後做終結辯論。接著進入陪審團指示、陪審團審議與裁決程序。

陪審團審判權利是憲法保障的基本人權,透過陪審團制度,讓人民直接參與司法,防止政府專政,確保民主自由。要維持陪審團制良好運作,不僅要投入大量司法資源,公民基本法律素養和陪審團公民責任教育缺一不可。

半年後,台灣也將實施「國民法官法」,在重大刑事案件導入「參審制」,讓社會各階層、具公正代表性的國民,以常識良能及社會經驗參與刑事審判,提升判決的周延性及民眾對司法的信賴。

國民法官制度六位國民三位職業法官組合議庭,只要年滿廿三歲、居住滿四個月國民,均可能被抽選為國民法官。參審時國民法官要跟法官一起決定事實、法律和量刑認定。

國民法官法採納不少美國「陪審制」元素,例如國民法官人數是職業法官兩倍;選任方式採「逐案隨機選任」而非固定任期;起訴時卷宗證物不併送至法院以免影響法官心證;當事人獲知卷證方式由檢辯雙方開示;審理中證據蒐集調查採取兩造須自行負責的「當事人進行主義」。

此一融合參審和陪審制的新制度要成功關鍵在素人法官能否不受職業法官專業權威影響並要有能力消化專業艱澀資訊量龐大案件內容充分理解證據內涵與適法性。因此公民法律素養至關重要,必須視為重要教育內涵。新法上路後,民眾對司法的參與和信任是否會隨之正向發展,格外需要司法和教育界努力。 









朱立倫「親美」 東施效顰?


2022-06-11 02:34  聯合報/ 鄭紹成/文化大學國貿系副教授(台北市)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宣布重設國民黨駐美代表處。華盛頓記者張文馨/攝影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在華府掛牌國民黨駐美代表處,其談話最大亮點就是:「國民黨一向是親美政黨,而非如外界錯誤標籤的親中政黨」,引發各界議論。

首先,朱立倫「親美」宣示是一時口誤,或是此行真正目的?朱競選黨主席時政見,即強調會重新設立駐美代表處,而在華府設立代表處當然就是「親美」的最佳行動表示,而非僅是口頭說說而已。朱對代表處設立念茲在茲並親臨揭牌,可見「親美」是國民黨主事者的現行主要「外交」政策,朱也誠實履行政見,無庸置疑。

其次,朱立倫在美期間表示,共機擾台等強硬作法「不該發生」,認為這只會激起台灣民眾反感,這是在提醒對岸領導人應該有所節制,不過陸方真會聽從其建議嗎?依據國際民用航空公約,主權國家應屬領空範圍僅限於其領海上空,因此中華民國以台灣為基礎計算外推,中國軍機進逼台灣十二浬天空方屬侵犯。共機在台灣「航空識別區」進出,未逼近至「領空」。台灣媒體不時報導「共機犯台」當然會引起民眾「反感」,但真有侵犯到國家安全領空嗎?則待民眾明智認定。

第三,朱立倫的「親美非親中」相關論述,屬政黨的外交政策或兩岸政策呢?兩岸問題牽扯到美國,就構成國際外交問題。台灣是中美外交間的棋子嗎?外交部長吳釗燮兩年前接受美國公共電台專訪表示:台美關係大有進展,但目前不尋求建立全面外交關係,吳否認台灣是美國對抗北京的棋子,更明白說:「我們不覺得自己被利用。」因此朱把兩岸和外交政策併為一談,同時表明國民黨的對「美、中」基本政策態度,是否此為國民黨內共識足堪商榷?但朱返台後如何說服內部不同意見者,將是一大工作要點。

第四,朱的「親美」宣示,毋寧說是朱主席國民黨未來選舉主軸,更為恰當。「親美、抗中」是蔡英文能取得政權的主因之一,但朱的東施效顰,或淪為畫虎不成反類犬,朱立倫只「親美」不「親中(中華人民共和國)」真能贏得多數選票?

最後,蔡政府拳拳服膺美國老大哥指示,進萊豬、買軍火、制裁俄羅斯,這是執政者優勢展現具體親美作為;而在野的國民黨無法對美國有實質回饋,「代表處」設立誠屬杯水車薪、無濟於事。朱對近在咫尺的對岸若無法有更明確差異政策,無助開拓票源。

美國策略大師波特競爭策略,企業若是策略運用不當,將會產生「卡在中間stuck in the middle進退維谷」最糟狀況,朱是商學院教授必知此理論,跟著競爭者親美無助競爭優勢產生,如何差異化才是未來選戰策略重點。











九二共識打啞謎 無互信談啥共識


2022-06-11 02:36  聯合報/ 蕭思源/自由業(苗栗市)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在華府智庫表示,國民黨永遠是親美的。九二共識是「沒有共識的共識」,是「創造性模糊」。(中央社)



九二共識是沒有共識的共識」,這句話自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口中說出,很是令人咋舌。朱沒能說清楚「九二共識」意涵是甚麼?沒有共識的是甚麼?有共識的又是甚麼?對岸老共聽得跳腳,台灣內部同樣也是聽得霧煞煞。

九二共識意涵兩岸各自表述,不再贅言。聽不懂的永遠聽不懂,不願聽懂、假裝聽不懂,亦復是如此。經過卅年時空演變,兩岸實力早懸殊不對等。我們今天還在無聊自問「九二共識」有沒有共識。同樣一張嘴,今天可以這樣說,明天又可以那樣說。國民黨在民國一○九年(二○二○年)選舉大挫敗後,連「九二共識」都已多時不提;現在又聽朱主席如此說,不知是代表個人、還是代表國民黨?

我們對此也有另番解讀說法:認為九二共識有共識的就有共識,沒有共識的就沒有共識,顯然都是在打啞謎,故弄虛玄。要有共識一定是各方都有相同意願,不可能有任何一方被勉強。

有共識沒有共識拗口說了半天,其實就只是簡單一句話:有沒有共識?取決於有沒有互信。沒有以互信為基礎,還談甚麼共識?以前說「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的定海神針。那表示「九二共識」是兩岸間基於互信而有共識,所以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

現在民進黨執政根本不承認有「九二共識」,甚至反共、仇共,把兩岸關係搞得緊張。敢嘴硬挑釁,卻又擔心害怕解放軍會不會打過來?民進黨政府和對岸,永遠不會有共識,不承認有「九二共識」卻想避戰。如今朱主席的國民黨竟也唱起同樣調子。想問朱主席,國民黨內部是否討論過?對「九二共識」同樣有「沒有共識的共識」的矛盾?










美如何待近鄰 親美應以為鑑


2022-06-11 02:46  聯合報/ 張光球/致理科技大學副教授(台北市)
美國總統拜登八日在洛杉磯主持第九屆美洲峰會,並推出「美洲經濟繁榮夥伴關係」新框架。(法新社)



第九屆美洲峰會再度由美國主辦,且地點選在拉丁裔人口眾多的洛杉磯,象徵意義重大,但拜登政府到最後一刻仍不邀請古巴委內瑞拉及尼加拉瓜與會導致墨西哥等五國元首拒絕出席。峰會在杯葛中開幕,外界對本次峰會成果多持保留,因難解移民問題。此時正值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訪美,或許可從美國對拉美態度,尋出國民黨應該如何親美之道。

峰會前,國家安全會議西半球資深主任龔薩雷茲,在電話記者會中強調,拜登總統希望與拉美各國合作,共同應對移民、經濟、氣候及疫情問題;對急迫的北漂移民問題,只說會與各國領袖簽署《區域移民公約》宣言,如此空洞回答令人不解。

此外,俗稱中美洲北三角國瓜地馬拉宏都拉斯和薩爾瓦多,是移民的最大來源國墨國是移民唯一集結國,這些國家正好都是杯葛峰會者,如此缺乏這些國家元首簽署的移民宣言,效力令人質疑。

西半球事務助理國務卿尼可斯表示,該宣言是聚焦幫助收容移民社區的穩定,提供移民者法律及公共服務,保障其短期工作權等。如其言,大部分責任將落在墨國,這亦可能是墨國羅培茲總統拒絕出席峰會原因之一。

峰會期間,國務卿布林肯接受 CNN 訪問時說,要拉美一起努力創造移民留在家鄉的機會,卻未提具體方法,或許他也知道這是個無解難題。其次,他迴避拉美再度「粉紅浪潮」趨勢的提問,和中國及俄羅斯在拉美擴張問題。荒謬的是,他一再跳針要大家拭目以待峰會結論,相信移民議題會是結論的重點之一,但未明言移民宣言是在拜登致詞前一天出爐,且是草案,相關官員皆無法說明是否為定稿版,可見其急就章程度。

拜登開幕致詞提出建構「美洲經濟繁榮夥伴關係」,為疫後復甦和長期經濟挑戰做準備,但是該計畫尚在籌畫階段,且以既有貿易協議國家為優先,鼓勵民間企業大舉投資拉美,而非美國政府,更遑論缺乏基礎建設,關稅減免,防治舞弊的規劃,其命運恐步拜登去年提出「重建更好世界」的後塵。

原本媒體關注拜登會如何利用峰會「反中」,令人意外的是,拜登政府從上到下口徑一致,只談移民、投資、民主、氣候及能源等議題,跳過圍堵中國在拉美擴張話題,但上述夥伴關係被認為是劍指中國。然而,民國一○七年(二○一八年)中國已成拉美最大貿易夥伴,去年更進一步拉大與美國差距,拜登恐需加把勁,才能穩定住後院。

拜登政府大肆宣傳峰會的重要性,本可重修與拉美關係,但其走向似乎如前幾屆般,政治承諾大於實際行動;不但有損美國在拉美威信,進而危及瓜國及宏國與台灣的邦交。當朱立倫要親美之際,應該以美國對待近鄰為鑑。











西方圍堵 俄更需決策主權


2022-06-11 02:49  聯合報/ 胡逢瑛/元智大學助理教授(桃園市)
俄羅斯總統普亭9日在一場對企業家的演說中將自己比作俄羅斯沙皇「彼得大帝」,並將自己發動烏克蘭戰爭的行為與彼得大帝當年入侵東歐和中歐進行比較。路透、歐新社



正值俄羅斯慶祝彼得大帝誕辰三五○周年迎接俄羅斯日之際莫斯科表達了收復歷史領土發展科技島決心

對俄羅斯而言,打通歐洲道路是富國強兵的必經道路。從「瓦良格人到希臘的通道」開始,俄羅斯向西方學習,而不是卑躬屈膝請求西方接納,因為那對重視東正教精神文明的俄羅斯,將是徒勞無功的。在美俄地緣衝突與西方圍堵背景之下,俄羅斯更需追求決策主權,民國一一四年(二○二五年)前要完成國家數位基礎設施關鍵技術自主化目標。

當前西方反俄思維是建立在決策殖民基礎上,以美國為領導中心,將其夥伴的國家安全和經濟利益,讓位給美國獨霸的政治目標。然而,利用他國邊境領土紛爭和民族衝突模式,是以開啟境外戰爭狀態來發展軍工體系和霸權經濟為手段。隨著美國暨北約藉操控烏克蘭代理人戰爭步驟,輔以對俄羅斯實施各種經濟制裁,顯示西方仍以人道干涉主義,實際進行軍事介入和政治干預之跨主權行徑。顯然,在北約擴大軍事演習強度、美國加重部署東歐、與俄國爭國際霸權,仍需提供烏克蘭武器延續俄烏軍事衝突,作為戰略進逼理由。

美國在控制全球經濟的同時,長期建立全球範圍的宣傳體系,以「製造共識」占領輿論市場,在國外支持配合美國決策的領導人,推翻不配合者。美國的「公共外交」是以政府預算大量投入到非政府組織,對國外閱聽眾進行輿論影響與控制,達到符合其戰略目標。因此,美國的「公共外交」旨在長期進行意識形態的文化形象輸出、建立夥伴聯盟以對抗敵方宣傳,及短期進行政治倡議作為進行顏色革命或海外戰爭的手段。

相對地,俄羅斯仍會擴大液態天然氣和糧食出口,這不但對俄羅斯參與世界經濟有利,也對其他需要穩定能源、抑制通膨和穩定物價的發展中國家有利。俄羅斯建議烏克蘭清除亞速海與黑海水雷,才能讓船隻安全通行,否則,當前烏克蘭的糧食通過陸地通往西方,只能是作為西方儲糧的償債,落入西方的政治考量。

與西方長期競爭,俄羅斯需研發並掌握具有主權特徵的自主決策之技術。當前,俄羅斯強調保持政治、軍事、經濟、社會和文化統一方針的必要性,化解危機感與凝聚團結心。俄羅斯需捍衛經濟、科技、人文和所有涉及決策的國家主權,以保持面向世界、開放經濟以及秉持友善國家間公平貿易的互利態度,持續和包括西方與非西方世界的所有國家相互交往。










疫下人性光輝 移工顧翁如家人


2022-06-11 02:45  聯合報/ 李月治/服務業(台北市)
疫情下,移工看護展現人性光輝。圖為示意圖。圖/本報資料照片



疫情肆虐,在敏感時期,只要稍有打噴嚏、流鼻水等感冒症狀,往往草木皆兵。近日聽朋友的溫馨故事,讓我看到瘟疫蔓延時,人性的光輝。

朋友父親九十歲,一人獨居雲林老家。老家三合院有兩間空房,剛好附近兩個越南移工要租屋,老人家便把房子便宜租給他們。不久前,朋友一家陸續確診不敢南下。所幸鄰居親友對朋友老爸爸非常照顧。難得的是,兩位年輕移工把老人家視為親阿公,關懷陪伴。有時老人家在浴室待久了一點,兩位移工會在門外叫著,直到阿公回應才放心。

這兩天,朋友父親不巧感冒了,急壞在家隔離的朋友;老人家也怕感染新冠,刻意和兩位移工保持距離。還是兩移工看阿公一整天待在房間,詢問後主動帶著阿公去看醫生,也提醒阿公要戴口罩,在移工悉心照料下,阿公漸漸痊癒。朋友說,她很感激這兩位移工像家人般貼心關懷,讓她在台北很放心。

疫情肆虐島嶼,當病毒傳播,愛也傳播,無論你來自哪裡,「換我心,為你心」只有相互扶持,不分你我,才能走出疫情陰霾。



我們需要政府的同理心
陳弈忻/文字工作者(高雄市)



最近看到兩則新聞,讓人聞之鼻酸。有染疫去世老人家還包著尿布就被送去火化;有染疫去世的國中生還穿著制服就被送去火化。想想這在家屬心裡是多麼大的傷痛,失去至親已是生命中難以承受之重了,至親往生後,又不能為其妝容,好好送一程,這種椎心刺骨的傷痛,政府知道嗎?

說真的,自新冠疫情爆發,人民都在飽受折磨,孰令致之?因染疫往生病患,其家屬一輩子的自責和不安,政府有將心比心嗎?倘若是一個沒有溫度、沒有同理心的政府,那註定人民就是要過苦日子,這是無庸置疑的。














疫情少實習 醫界新血令人憂


2022-06-11 02:40  聯合報/ 陳穆儀/醫學中心員工(台北市)
戲稱為「史上最弱醫事人員」的107級畢業生,大學生涯有五個學期是在疫情中度過。示意圖,非當事人/本報資料照片



家中唯一孩子即將大學畢業,四年來的南北奔波,家長投資了逾百萬學費、房租與生活費,對於個別家庭來說,不啻為值得慶賀的事。

然而,被我戲稱為「史上最弱醫事人員」的一○七級畢業生,大學生涯有五個學期是在疫情中度過;斷斷續續的實體與線上課程交錯、至醫療現場實習時間被縮減,是他們實際面對的艱難歷程。

試想:人體解剖構造、基礎生理評估,乃至各種儀器操作或向病患及家屬問診技巧…,舉凡前述種種需在學校臨技中心與同學(或模擬教具)相互演練,或至第一線醫療現場實際學習的技能,二年半來在疫情威脅下,只能變形為線上模式、隔空學習,對這批即將進入醫療現場的醫界新血言,無奈成為其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

忝為醫學中心服務廿餘年的醫界老兵,除了為孩子受教權受到損害而心疼,更為爾後臨床病患的照護品質擔憂。疫情有其不可抗因素,線上學習亦為不得已之權宜措施,只能希冀醫界長官及先進,能多同理這幾屆畢業生困境,更費心地多予教導與鼓勵,期能盡快補強其應有的臨床技能與素養,為病患謀求最佳福祉。











問政何須拳腳相向


2022-06-11 02:36  聯合報/ 黃瑞彬/大學生(新北市)
斯洛伐克訪問團兩名訪賓確診,其餘成員仍依原行程參訪立法院,體驗台灣國會議員開會場景與過程,當場模擬國會「全武行」情境。記者潘俊宏/攝影



民國一○六年(二○一七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將台灣立院混亂場面放在臉書粉絲團中,引起討論,日前斯洛伐克訪問團至立院議場參訪時,也模仿立院打架場面,並開心合影。

其實,立法院自從「打架大師朱高正開啟暴力問政後從未停止戰鬥,卅多年來屢見不鮮。雖然在解嚴初期為有效監督政府,爭取權利,有其特殊的時空背景,但是如今是否仍須拳腳相向,值得深思。

英國是民主議會最早發展國家之一,早期不時有暴力事件,因為以前議員可以攜帶武器入場,故而常發生決鬥。但之後便立下規矩,畫出安全線,議員不可越雷池一步,以免上演全武行。在語言方面也有規範,議長可認定議員言論是否為「非議會語言」,例如不得使用說謊、懦夫等攻擊性用語。

立法院的動手文化,實不能一笑置之。斯洛伐克訪問團模仿體驗,也應讓我們重新思考有效監督與拳腳相向是否畫上等號?如何採用更文明的方式,避免議會淪為作秀舞台,需要全民的智慧,明辨是非!



張祖詒/總統與我:我的遺憾篇

◆  張祖詒/總統與我:我的遺憾篇
◆  張祖詒/總統與我:「我是臺灣人」!
◆  張祖詒/總統與我:天上掉下來的榮幸-我與張學良
◆  張祖詒/總統與我:「總統與我」的自序與前言
◆  張祖詒/總統與我:國民黨還存在嗎?








張祖詒/總統與我:我的遺憾篇


2022-06-11 15:04  聯合新聞網/   張祖詒(前總統副祕書長)
前總統副祕書長張祖詒。聯合報系資料照



本書前三篇提到一些帶有懸疑性的話題,其中最受國人關注的,當然是有「二二八」事件當時南京中央政府處理「二二八」經過的檔案及文件。

只追究首惡,其餘免究
我在本書中明白說過,凡我所閱過的檔案卷宗內,隨處都有當時國民政府蔣中正主席親自核批的電報,親筆所寫的手諭,或是親口示喻的筆錄等等,無不三令五申,嚴令中央軍隊要善盡保護臺灣同胞生命財產安全的責任,不得有任何報復行動,以致損害臺胞權益。對滋事民眾,只許追究首惡,其餘一律免究。同時嚴令所有軍政人員,一體遵守,否則依抗令論罪。

以上所說的檔案就是俗稱「大溪檔案」的一部分。白紙黑字,清清楚楚,我都一一親眼看過,並且保存完好,無任何可以置疑。

那是國家憲法尚未施行前的中央政府處理「二二八」事件的負責態度。之後行憲,政府遷臺,並出現執政政權輪替新制,而繼任者竟罔顧當年事實真相,誣指蔣中正主席是「二二八」事件「元凶」。而我所看過的那些蔣主席親批檔案文件也從此不再出現。因之我在本書中乃有公開檔案的期望。

期許政府表態而不得
今年一月廿二日蔡總統親自出席七海文化園區蔣經國總統圖書館落成典禮,並致詞釋放善意,於是我竟有了天真的想法,以為今年「二二八」七十五週年紀念時,可能追隨蔡的善意之後,會有不同以往的表態。

但我確實太天真了,今年中樞紀念「二二八」事件的模式,一如往昔。所有參與人員一概老調重彈,絲毫沒有新的善意。

最意外的卻是今年三月十三日現任國史館長陳儀深用個人名義,以中文原稿請人譯成英文投書 TAIWAN NEWS(台灣英文新聞),他對本書有所評論,原不足為奇,但其投書立論乖謬,曲解史實,而且既不敢坦白承認那些原稿「大溪檔案」中蔣中正主席親批關愛臺灣同胞的文電案卷依然完整存在,也不敢否認近年來暗中製造各種藉口,將之割裂分散,再各別編入其他書類,因之所謂「大溪檔案」不復完整。這是主事者的基本目的:「消滅大溪檔案於無形」嗎?

消滅大溪檔案
我不知投書是陳君的個人意見,還是政府單位的策略運用?特別是他「告洋狀」的心態為何?社會似有了解的必要,以維國史不容掩蓋的莊嚴性與完整性。

孰知隔了幾天,我又從網上發現陳君在今年三月一日《自由時報》的「自由廣場」專欄已經刊登一篇名為〈政府檔案與「二二八」真相〉的文章(這大概就是陳君投書台灣英文新聞的中文原稿),我才恍然儆醒,原來他們早從一九九七年起(李總統登輝主政時期),已經開始把「大溪檔案」中有關蔣主席關愛臺灣同胞的所有手諭、電文,以及手批令文等重要文件(當時稱為「大溪檔案」),予以一一裂解,分散編入其與史實不符的所謂《國史館藏二二八檔案史料》上、中、下三冊。

淹沒蔣主席愛台手諭
之後從二○○二年至二○二一年,更把「大溪檔案」的所有重要文卷更名為「特交檔案」或「特交文電」,分別編入同樣與史實不符的《二二八事件檔案彙編》共二十九冊,從此「大溪檔案」已經消失於無形,再也不能以原有樣貌重見天日。

其實「大溪檔案」在那年代,真是國家極重要史料,直到現在亦復如此。主事者憑著學術良知,只是舉手之勞,便可回復原狀,把歷史中真相還給國民大眾,這是本書作者唯一的期望。

活著能夠說出歷史真相的人,已經不多。我會往生,但我寫的書將會永久存在,它將代替我成為永遠的見證。

全憑政治意識型態治史,將是「國史」的蒙塵與蒙羞;我對公開蔣中正主席親批文件檔案的期望不會改變,如果現實權力迫使落空,那就是我寫本書最大的遺憾。

從略的遺憾
其次,是我在書中時常叨唸的兩句話:「您走得太倉促了,您病得太冤枉了。」很多有識之士,與我有此同感者不少。

對一位多年前往生總統的病史病情,要作全盤複核,有其必要,但也有極大難處。因為醫生之間,同窗師友之間的情誼,不可能完全不影響到客觀的研判,自屬情理之中,應可理解。因之有位高明人士,作了「從略」的建議。這「從略」兩字,意境高遠,出諸於深度素養,至為欽佩。

可是科學立場,追求真理永無止境,「從略」高見,依然不無遺憾。

遺憾少進一言
至於李登輝在民國七十三年擔任臺灣省主席任內,於省議會答復黨外議員聯合質詢時所云:

「中國歷史沒有拋棄臺灣,臺灣怎能脫離中國大陸?」對這兩句話真誠度的考查,已無必要。因為李氏在二○○七年應邀赴新竹清華、交通二大學聯合會請李演講時,有大陸交換學生提出問題,問李當年答復省議員質詢是否真心誠意?而李竟邊笑邊答:「那在當時,我非那樣答復不可。」所以李對黨國的忠誠度,早已被他自己否定,毋庸再加贅述。

因之,我於經國總統的少進一言,仍覺不無遺憾。

本文與台灣醒報同步刊登



周行一/岸田文雄面臨的天大挑戰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周行一/岸田文雄面臨的天大挑戰
◆  林中斌/川普關稅 拜登困境
◆  趙春山/國民黨「親美」,但勿「顧此失彼」
◆  薛承泰/超額死亡究竟有多少?
◆  盛治仁/企業貫徹初心 利他創造多贏
◆  葉銀華/公司敏捷性才是治理的重點






周行一/岸田文雄面臨的天大挑戰


2022-06-11 02:52  聯合報/   周行一(作者為政大財管系名譽教授)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 路透社


因為貧富差距低,日本以前經常被戲稱為是最成功的「共產國家」,但是好景不常,經過長時間的經濟不振後,計入課稅及政府福利補貼的吉尼係數(愈高表示貧富差距愈大)已比法、德高,在主要已開發經濟大國中只有美國明顯地比較差。

這個情況情何以堪,一九九四年時,日本經濟規模占全球的十八%,那時美國是廿六%,中國只有二%,今年(二○二二)底時,美國將是廿四%、中國十九%,而日本會不到五%。一九九五年時,日本國民所得是四萬四千美元,美國是二萬九千美元,中國為六百美元;今年屋漏偏逢連夜雨,日幣大幅貶值下,年底時國民所得應該不到三萬八千美元,美國將達七萬六千美元,中國會高於一萬三千美元。

美國是資本主義最鮮明的強國,經濟繁榮,但是付出貧富不均日益惡化的代價,中國強調社會主義,四十年雖有舉世欽羨的高經濟成長,但是非常尷尬,吉尼係數已是全世界最高之一;美國與中國的例子顯示,高經濟成長伴隨著高貧富不均,難怪習近平喊共同富裕,拜登要縮短貧富差距。

可是在經濟成長與貧富不均的抵換關係中,日本算是賠了夫人又折兵,經濟衰退而貧富差距也擴大,所以岸田文雄提出新資本主義。他要積極介入經濟活動同時致力於所得重分配,例如投資於人力資本、提高工資、創新與新創事業、關鍵供應鏈和綠能、鼓勵消費等。他還未提出詳細的政策規畫,不過有趣的是他要鼓勵百姓投資於資本市場,讓所得倍增。

近代任期最長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二○○六─○七,二○一二─二○),積極發展經濟但乏善可陳,他上一個八年執政期間股市倒是漲了一倍,岸田可能基於此而有要人民多投資的想法。日本民眾的資產中超過五十四%放在現金存款中,遠高於美國及台灣(卅八%)。新冠疫情後日本人參與資本市場的意願的確增加了,媒體報導,愈來愈多家庭主婦開始買股票,而今年日本的通貨膨脹可達二%,這可是不得了的喜訊,因為已經有近卅年物價不漲,甚至降低的情況,通貨膨脹會讓日本人比較擔心購買力縮水,而想投入資本市場。

但是岸田面臨的是天大的挑戰,日本政府習慣性地保護大企業,因此新創事業不蓬勃;日本的社福支出很高,有嚇人的世界最高的政府負債,為國家總產出的二六○%,因此沒有長期積極的財政擴張本錢;日本錢淹腳目,長期低利率,甚至負利率,卻無法刺激經濟成長;日本社會老化名列世界前茅,每況愈下,不利於消費的增長,而通貨膨脹有可能更加讓民眾不敢消費;日本長期靠貿易順差支持經濟,但是近幾年迭有赤字;日圓如果從此不振,不會再是主要的國際貨幣之一,將降低外國人對日本的信心。

這些問題,需要有天大的本領才能克服,岸田必須是一位不世領導人才,方可能改變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