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壽險業監理不能重回老路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社論/蔡政府假藉新法箝制言論,合法豢養側翼
◆  聯合報黑白集/台灣還有願景嗎?
◆  經濟日報社論/壽險業監理不能重回老路







經濟日報社論/壽險業監理不能重回老路


2022-07-02 00:2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保誠人壽向壽險公會提案,希望凝聚共識後,向主管機關積極爭取變更淨值比的計算方式。保誠人壽/提供



近來美國加大升息力度,債券價格有較大的下跌壓力,股票市場也有明顯的跌幅,直接影響到壽險公司的淨值(股東權益帳面價值);而淨值比率是主管機關新增的財務監理指標。根據報導,保誠人壽向壽險公會提案,希望凝聚共識後,向主管機關積極爭取變更淨值比的計算方式。

保誠人壽提出二個案,第一案是債券資產的評價,仿現行資本適足率(RBC)計算方式,全部用攤銷後成本法來衡量。台灣壽險業可運用資金約為30兆台幣,可說是全民財富之所在;其中有67%為國外投資,因此壽險業的財務監理,在完整性與及時性至為重要。我們認為此案等同廢除淨值比率的監理效果,從財務健全性考量不應接受。

為了保戶大眾權益,提早發現問題保險公司,保險法對於資本等級為資本不足、顯著不足、嚴重不足的公司,避免無法履行保險契約責任,明定主管機關可依資本短缺的嚴重狀況,採取程度不同的立即糾正措施。過去有關資本等級的分類,主要是依照資本適足率,只在資本嚴重不足才加入淨值低於零的標準。然而資本適足率的衡量有其侷限性:有溫水煮青蛙、忽略風險之虞,而淨值為負的標準又太低,很容易造成發現問題保險公司,已經為時已晚。

依照國際財務報導準則第9號報公報(IFRS 9),金融資產可分三類:按攤銷後成本衡量(AC)、透過其他綜合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FVOCI)、透過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FVPL)。在編制財報時,AC類為透過收取合約現金流量,即本息方式達成,因此允許不用評市場價格變動的影響。而持有之金融資產的未實現損益,FVPL類直接納入本期損益計算,FVOCI類則納入其他綜合損益(不影響本期損益),兩者皆會影響壽險公司的淨值。

在計算資本適足率時,有關壽險公司最大宗的債券投資,卻將FVOCI、FVPL兩類視為如同AC類,也以攤銷後成本計算,使得資本適足率不受未實現損益的影響,呈現較穩定的狀態。此種處理方式,在持續升息、債券價格下跌的時代,將造成資本適足率無法反映真實的狀況。

因此,主管機關於前年新增淨值比率為監理指標,更進一步去年5月立法通過保險法修正案,將保險業淨值比率納入資本等級的衡量指標,希望更早評量公司承受風險之能力。淨值比率是指保險公司的股東權益,除以扣除分離帳戶後的資產總額。這是先進觀念的作法,資本適足率可考量壽險業長期投資的特性,而淨值比率則較能反映真實狀況與符合財報編製原則,應該比較不會重蹈過去較晚發現問題保險公司的覆轍。

由以上的分析,可知為何保誠人壽要提出第一案。如果壽險公司怕債券價格變動影響淨值,則可以選擇將債券資產列在AC項下;但出售則受到嚴格限制。如果採用第一案,可讓壽險公司部分的債務投資列在FVOCI,可自由出售實現獲利,美化本期損益;而未出售的部分,若有損失也不列入資本適足率與修正後的淨值比率,等同終止主管機關這兩年健全財務監理的努力。保險公司的財務監理不能走回過去的老路。

第二案是保險合約的負債,用主管機關目前公布接軌IFRS17的試算方法來計算數值。此案等於要壽險公司提前接軌IFRS17(台灣預計2026年接軌),對於高預定利率保單較多的保險公司,準備金缺口等同每季都要算出;然而相關估計作法還需裁定,同時還要有軟硬體、精算人力的配合。因此依目前情況,第二案的可行性不無疑問。

綜合而言,壽險公會應緩議此二個提案,壽險業當務之急應該積極配合新的監理指標,強化淨值的適足性與風險管理,而不是「跳不過,就想把跳竿拿掉」。













聯合報黑白集/台灣還有願景嗎?


2022-07-02 00:10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王美花捍衛電價政策一石兩鳥,既損了一下核能發電,又藉此打擊新北市長侯友宜。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波波漫畫



台灣政壇每天發生的事,總是言不及義令人沮喪。例如,電價在四年八連凍之後,一口氣漲了八・五%;試問,政府為何不能視能源價格變化徐徐調整?王美花說她今年睡覺沒開過冷氣,又辯稱核二被迫停擺,是新北不發「乾貯執照」。言下之意,大家最好學她一起節電,反正停電責任不在經濟部。

蘇貞昌更離譜,他把警政署長變成自己和內政部長間的夾心餅乾,俟對方受不了求去,立刻換上自己人馬替補。蘇揆最得意的時刻,就是拿著撞球桿比劃自己的「政績」,發消費券、租金補貼他在行,當眾訓斥部屬真威風,包括到處揭牌要求台鐵機廠改名等。這些芝麻瑣事,哪一項與國家願景有關?

現下台灣的情況正是如此,政治花絮每天淹沒社會,正經的、前瞻的事卻沒幾樁。以供電問題為例,大家一起在漩渦中掙扎,政府用「凍漲」麻痺你的神經。再看,蘇貞昌把閣揆當成事務官,部長把自己當成小弟,底下則一片窮忙。這個政府還有誰在思考大政、前瞻未來?

最近台股跌破一萬五的大關,護國神山台積電股價已來到四字頭,市值蒸發六兆。但一向只會搭順風車的政府團隊,有什麼回天之術嗎?令人沮喪的,其實不是這些短期變化;而是蔡政府「厚黑學」當道,國家長期願景沒有人理會,不知要把台灣帶向何方。










聯合報社論/蔡政府假藉新法箝制言論,合法豢養側翼


2022-07-02 00:08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打著「維護國民權利、保障消費者利益」口號,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公布了《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打著「維護國民權利、保障消費者利益」口號,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公布了《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綜觀法條內容及NCC之公開說明,可以得知,此法一旦通過,除對言論自由構成重大斲傷,更將使政府得以合法豢養側翼,成為打擊異己的利器。

《數位中介服務法》是由《數位通訊傳播法》草案擴充而來,實際上,該法還摻雜歐盟《數位服務法》及英國《線上安全法》之內容,如同大雜燴;在架構上,也與原本僅屬原則性規範的《數通法》大不相同。新法草案除對政府的網路管理擴權,對平台業者及使用者則課以司法懲處責任,更賦予所謂「專責機構」莫大權力,處處可見政府箝制網路言論之用心。

此法最受質疑之處是,各「主管機關」認定相關資訊有違法之虞時,可向法院聲請「資訊限制令」;在法院處分前,得要求平台業者加註警語。若主管機關認為有急迫性,甚至可聲請「緊急限制禁制令」,法院必須限時處理。儘管NCC聲稱,認定違法及下架與否的權責在法院;但僅就「檢舉權」和「加註警語」而言,已足以對網路言論自由構成莫大妨害,使業者或使用者產生寒蟬效應。然而,一旦發生錯誤指控,草案卻未訂定相關究責機制,這豈非縱容各機關濫權?

觀察蔡政府的運作,當下許多所謂「獨立機關」如NCC、促轉會或一般行政機關的選擇性執法已成常態,對不同立場之言論濫訴、濫訟。《社會秩序維護法》中的「散布謠言罪」近年被使用頻繁,即是明證,民眾議論時政經常挨告。《數位中介服務法》一旦通過,勢必發生「警語滿天飛、下架聲請塞法院」的現象,而且都是針對與蔡政府不同意見者而來。

新法中,還要求設立「認證舉報者」和「專責機構」兩項可議之機制。前者,有向平台業者舉報的權利,而平台業者則必須「立即且優先處理」他們舉報之案件;後者,則由NCC捐助廿五億元成立「財團法人」,有權通知平台下架違法內容。這兩者,皆非「行政法人」,而是由政府片面授權或認證成立;皆將納入「公民團體」、「民間社團」或「專家學者」執行任務。既非行政法人,其人事、預算、業務受到公開監督的強度即大大降低。表面上,法案雖稱兩者均應獨立行使職權,但各主管機關既掌握舉報者「認證」權,又掌控專責機構任命人事及預算權,兩者便極有可能變成聽命執政者行事的爪牙。

此外,此一「專責機構」的任務,還包括「推動具有新聞編輯內容之網路資訊服務提供者,建立實效自律及標章機制」。實際上,就是將網路新聞媒體納管。在目前無論電子或平面媒體都已建立網路平台的情況下,這等於是政府全面介入干預新聞。

蔡政府執政以來,「打假訊息」和「反認知作戰」無所不用其極,諸多與之唱和的專家、學者、民間團體如雨後春筍冒出,爭議事件頻傳。去年七月,國家安全研究院誣指「PTT四十七人網軍名單」,及近期藝人郭彥均「很多孩子死了」之貼文被控是「認知作戰」烏龍,都是明證。明曰舉報,實則側翼。

試想,一旦這些親綠的專家學者或民間團體搖身變成「認證舉報者」或「專責財團法人機構」要員,那些民進黨側翼網軍則晉身成為體制內的違規舉報者;如此一來,台灣的言論自由還有活路嗎?沒有這項專法,蔡政府的擴權、濫權已經橫行無阻,再加上這些假「民間」的唱和,台灣言論自由還有活路嗎?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貓.煙愁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減少長者染疫 降低死亡數
◆  鐵蹄下未來? 極端民族主義崛起令人憂
◆  官員口氣狂妄 謙卑在哪
◆  蔣萬安的安全牌不太安全
◆  北約將務實對陸 施壓與交往並重
◆  從舊型莒光號 談蘇澳車站興衰
◆  人用抗生素治動物 應完善監督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貓.煙愁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貓.煙愁


2022-07-02 00:31  聯合報/   魏國彥(作者為台灣社會公益減害研究發展協會執行長)


愛貓人的行徑幾近瘋狂。

有位女作家朋友,為貓寫了一本「貓非貓」,書的封面上寫著「以貓為名的知識研究,伸展在文字與攝影之間,藝術與文學之間」,書中好多街頭貓的照片,都是她在大街小巷拍到的,包括遠方異國小鎮,生命中的奇妙緣分。

我另外一位男性友人,每晚端著相機到處獵取貓的身影,暗巷裡、燈影下,圍牆上,瓦楞箱間,拍攝者與被拍的貓,都很矯捷;貓的眼神迷離,遠鏡頭的定格神準。我問他:「這麼愛貓,幹嘛不自己養幾隻?」

「不行,我抽菸,家裡不適合。」

我不懂,抽菸與養貓有什麼扞格?

最近讀到兩篇科學論文後,我懂了。林中惠副教授是小型動物內科的專門醫師,專門診治貓狗的心臟與呼吸系統疾病。她研究的案例包含廿隻家狗、十六隻家貓,都因肺部不適而就診。她徵得飼主同意在貓狗居處進行室內空氣品質自動監測,並利用支氣管鏡抽吸貓狗肺泡表面液體,檢查其細胞成分和可溶性物質。研究數據表明,當這些貓狗平日居住環境的超細懸浮微粒(PM2.5)平均濃度每立方公尺超過卅五微克、揮發性有機物濃度超過一個ppm時,貓狗下呼吸道中的特殊細胞數量增加,有明顯罹患呼吸系統疾病的高潛勢。

室內空氣的PM2.5與揮發性有機物從何而來呢?來源有三:燒香、廚房油煙、二手菸。根據環保署的標準,廿四小時PM2.5平均濃度超過卅五毫克時,對敏感族群就產生「不健康」的影響,燈號升級為黃燈,如果到五十毫克以上,對所有人都具健康威脅;七十毫克以上就是人們聞之色變的紫爆了。貓與狗嗅覺比人類靈敏,體型又小很多,顯然對於空氣汙染物質耐受度比人要低很多。「PM2.5平均濃度超過卅五毫克」,對於小貓小狗而言,應該就相當於人類的「紫爆」了。

民初作家老舍寫過一部小說「貓城記」,是部奇幻諷刺小說,那個國度由半人半貓的生物統治,那兒的學校超級涼快,開學第一天就發給學生畢業證書;博物館空蕩蕩,因為珍貴的典藏品早已被賣到外國圖利;原來是因為貓國人幾個世紀以來貪食「迷葉」成癮。明眼人一讀可知:這「貓人國」暗喻中國,迷葉就是鴉片。

來到廿一世紀,鴉片早禁絕,覺醒的貓族們已經懂得二手菸之害,經常跑到戶外溜達避害,和我的愛貓朋友們暗通款曲,已有暢銷書和臉書照片為證。










減少長者染疫 降低死亡數


2022-07-02 00:51  聯合報/   沈政男/醫師
衛福部統計顯示,去年死亡人數比前年多一萬一千人,引發「超額死亡」與「死亡黑數」的議論。圖為禮儀公司人員穿著全身防護衣將確診者遺體從醫院移出,準備運往殯儀館火化。記者劉學聖/攝影



衛福部統計顯示,去年死亡人數比前年多一萬一千人,引發「超額死亡」與「死亡黑數」的議論。

「超額死亡」等於預期死亡減掉通報死亡,這是新冠疫情期間,因為兵馬倥傯,許多國家無法精確統計死亡數字,國外機構用來估計新冠死亡人數的方法。此法最重要概念為預期死亡,如果不能了解背後的統計方法,便會產生誤解。

《經濟學人》乃以近五年的死亡數字為基期,並考量年與年之間的變異,而用回歸模型算出預期死亡。模型不同就會有不同誤差,因此預期死亡會有一個合理的變異範圍。

以前年來說,台灣實際死亡人數比《經濟學人》算出的預期死亡少了六千多人,而去年又多了將近兩千人,一來一往就等於指揮中心所說的「負四千多人」的差距。

如果不用回歸模型預估,單純以去年減掉前年,便會得到一萬一的差距,但這並非「超額死亡」,而是兩年之間通報死亡的差距。也就是說,一萬一這個數字顯示,與其說去年死了比較多人,不如說前年死了比較少人,而本來年與年之間就有合理變異,不是什麼「死亡黑數」。

以去年疫情來說,台灣因為三級警戒,把確診人數壓在一萬多,死亡人數不可能達數千之譜。而「染疫黑數」,以後來所做的捐血者血清調查數據來看,比率極低。

今年一到五月,《經濟學人》算出台灣的「超額死亡」總數為一千七百餘,跟新冠死亡通報數字差距只有三百餘,顯見「死亡黑數」並不多。

懷疑台灣「死亡黑數」很多的人,理由都是「染疫黑數」很多,因為很多人確診了都不通報。事實上以安養院的致死率(二點四%)與一般長者(三點五%)的差距,可以估算「染疫黑數」,因為安養院等於是普篩,不會有黑數,而以此方法可算出約為六成,也就是一百名確診者背後,可能有六十名染疫者未通報。然而「染疫黑數」的輕症比率較高,因此造成的「死亡黑數」比率遠小於此。

另一個估計「死亡黑數」的方法是致死率。台灣目前帳面上已超過萬分之十六,比紐西蘭、新加坡、南韓高,但比日本、香港低,顯然位在合理範圍。事實上,如果把「染疫黑數」都抓出來,致死率將會降低六成,與上述國家接近。

現在最讓人擔心的,是每日死亡人數降到一百以下幾天,卻又回升。以同一天發病者來看,六月的致死率比五月還高,似乎抗病毒藥物的成效未如預期。如果致死率難以降低,就只能以降低染疫人數來減少死亡人數。

死亡人數降不下來,並非「染疫黑數」之故,而是疫情越到後期,越會侵入衰弱、退化的族群,造成致死率攀升。當務之急,不是挖出「死亡黑數」,而是繼續做好防疫,減少長者染疫人數,才能降低死亡人數。










鐵蹄下未來? 極端民族主義崛起令人憂


2022-07-02 00:44  聯合報/   白桓亮/高中生(嘉縣民雄)



近年來,從新聞媒體與網路罵戰發現,台灣政治氣氛似乎變了。在政黨操作下,台灣的政治逐漸脫離我們引以為傲的自由民主,往極端民族主義道路上突飛猛進。

民族主義,本是區分「你們」與「我們」;而民進黨操弄的台灣民族主義,卻是區分「台灣人」與「中國人」。為什麼呢?因為這是唯一能將不同階級、宗教、族裔與性別聯合起來的意識形態;透過民族主義,能令認同自己是「台灣人」的群眾,將選票投給民進黨。同時,透過操弄國內憑空創造出虛假的「敵我對立」,將焦點從糟糕施政,轉移到「敵我對立」,還可將異議者全部打成「中共同路人」。一石二鳥,豈不美哉?

這樣結果,便是民眾的「獵巫」:一些人在民族主義號召下,網路上喊打喊殺,攻擊反對「黨」的一切「牛鬼蛇神」及所有大陸人。現實生活中,筆者還聽過一些更不堪的話,例如「好想看中國人都死光喔」,或「死了中國人沒關係」等,代表這樣的「獵巫行動」從網上進入現實生活了。

誠然,大陸當局對於台灣並不友善,許多對台灣人的政策也並不是很合理。但難道應該將大陸當局的所作所為,報復在大陸人身上嗎?這裡引用莎士比亞《威尼斯商人》裡名句:「難道猶太人沒有眼睛嗎?難道猶太人沒有手、五官、四肢、感官、憐愛與熱情?」同樣的話,將猶太人換上大陸人也是一樣的。人就是人,不應該因虛假的民族來區分彼此。

如果台灣的民族主義發展下去,勢必造成嚴重危害。未來,我們將會退回黑暗時代,下一代將被民族主義鐵蹄踐踏。













官員口氣狂妄 謙卑在哪


2022-07-02 00:41  聯合報/   張健常/軍退(台南市)
卸任警政署長陳家欽(左)點名內政部長徐國勇(中)介入警察人事,徐國勇強力反駁,指依法警監以上人事權本就是內政部長的。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針對警政署前署長陳家欽媒體專訪言,警政人事確有政治力介入;對此,內政部長徐國勇搬出警察人員人事條例,義正詞嚴地說:依法警監以上人事權「本來就是內政部長的,我喬什麼人事?笑死人了」。忘了日前主持署長交接時,背後高掛國父遺像及國父遺囑。

國父遺教係為鞏固國權,保障民權,奠定社會安寧與增進人民福利而制定憲法,將權能區分精義闡明在諸條文中,建立一個「人民有權,政府有能」的民主國家。政府權力來自人民,受人民託付而治理,政務官會隨政權輪替,徐國勇狂妄口氣完全看不出蔡總統說的「謙卑」二字。

台灣有個滿特殊現象,自首屆民選總統以來,四位總統大多是台大法學院畢業,當今行政院長、經濟部長也都系出同門,徐部長亦是律師出身,輪流治國逾廿年,台灣不僅從四小龍變成「五缺」慘況,國父若地下有知,一定後悔當初努力推翻滿清所為何來?











蔣萬安的安全牌不太安全


2022-07-02 00:35  聯合報/   鈕則勳/文化大學廣告系主任(台北市)
國民黨台北市市長參選人蔣萬安上午公布台北市長競選標語、LOGO,以「你+台北就是無限」競選標語。記者邱德祥/攝影



日昨,蔣萬安公布「你+台北,就是無限」的形象識別系統與競選主軸,主視覺是一個彩色「無限大」的圖像,初步來看,蔣萬安有很強的企圖心想訴求中間及年輕選民,所以也沒有明顯的「國民黨藍」,但深入分析仍可發現,這樣的主軸訴求及識別系統除了不夠驚豔外,更可能是張「不太安全」的「安全牌」。

首先,「無限」是比較普遍的概念,已經早就被廣泛使用,包括「倒8」圖騰,如韓國Super Junior與少女時代在十二年前「首爾頌」MV最後就使用了「無限首爾」加上「倒8」的「無限大」圖像,並轉成首爾的英文字首S。也就因這個符號太普遍,才會有人質疑是否抄襲,便凸顯出了第一個不安全;但坦白說,指稱「抄襲」太沉重、也超過比例原則,應該說「少了些原創性」才公允。

其次,較有厚度的主軸及識別系統的操作,不會只是一個「點」,而是一看到它,就覺得後續會有精采的多元操作,應有整體戰略鋪陳;不管是結合蔣個人形象、或是蔣足以區隔黃珊珊「熟稔市政」、陳時中「防疫」的優勢,把這些能為蔣加分的元素和識別系統結合,才是有攻防能量、能開拓選票的「競選主軸」,不然「你+台北,就是無限」,套到黃珊珊、陳時中身上都無違和感,這是第二個不安全。

畢竟,主軸建構要能和參選人特質連結、觸動人心,同時和整體文宣戰略、戰術一定得連動,才能產生力量與綜效。舉個簡單的例子,二○○○年陳水扁競選主軸「政黨輪替、掃除黑金」,阿扁所有廣告及攻防全都聚焦此主軸,打得國民黨無法招架,主軸建構成功,扁就贏了一半。

再者,主軸也不能只是一句slogan,除非這個政治產品超強,或環境已賦予候選人極大機會;前者如二○○八年的馬英九,就算只是一句「台灣向前行,台灣一定贏」,他都一定贏,一方面那時馬超強,另方面扁爆發弊案,馬強調形象清廉,就是扁鮮明的對照組。後者如小英二○二○年的「台灣要贏」,連結香港反送中事件,狂打抗中保台;環境對小英太有利,國民黨對此議題又不太敢表態,一來一往,年輕選票流失,大輸兩百多萬票。

反觀蔣萬安,民調顯示黃珊珊緊追在後,陳時中也有基本盤,蔣的支持度多在百分之卅幾盤旋,凸顯出蔣作為政治產品已不是「明星商品」,而大環境對國民黨又多不利情況下,以「你+台北,就是無限」為主軸,但蔣陣營又無法快速將其與蔣萬安的優勢連結,區隔黃、陳二人,同時也不諳深化主軸與環境或市民需求連結時,它便只是口號,而無法讓選民有感,這便是第三個不安全。

基於以上論述,安全牌或許四平八穩,但未必安全,其間風險到底如何掌控,正考驗蔣團隊的智慧。










北約將務實對陸 施壓與交往並重


2022-07-02 00:33  聯合報/   王高成/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所教授(新北市)
北約領導人峰會6月29日批准了「北約2022戰略概念」,首度觸及遠在北約防禦範疇之外的中國,大陸學者認為,北約已「擺明了追隨美國對抗中國」的立場。美聯社



北約峰會六月卅日結束,將大幅擴增快速反應部隊,並通過「北約二○二二戰略概念」,不僅將俄羅斯視為直接的威脅,也首度將中國視為「系統性挑戰」,美國總統拜登閉幕記者會用「歷史性」形容此次峰會。

促成此次峰會的團結與擴大,首因當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此事促使北約國家感受到俄國軍事的威脅,在戰略概念中將其視為「最重要和最直接的威脅」,咸認若不採取有力的反制作為,將使俄國食髓知味繼續侵略歐洲國家。因此,各國均願意提高軍費支出,並擴增快速反應部隊以因應俄國可能的侵犯。

北約不僅針對俄羅斯採取多項反制作為,對中國崛起也加以回應。在新戰略概念中將中國各項脅迫性政策,視為「對歐洲大西洋安全構成系統性挑戰」,此說法去年北約布魯塞爾峰會即提出,今年則寫入戰略概念中,成為北約未來十年應對中國的指導方針。

所謂「系統性挑戰」,意謂中國對於北約的影響是涵蓋政治、經濟、軍事及意識形態等多方面,但是不同於俄羅斯是最直接的威脅,中國仍只是挑戰而已。

此一對於中國戰略概念的形成,首先反映出中國崛起已成為全球關注焦點,在二○一○年北約前版戰略概念中,根本未提及中國,如今中國已是世界性大國,令北約不能忽視其影響。

其次,北約態度形成與美國影響有關。中國崛起將直接威脅到美國的全球領導地位,因此自川普政府起即將中國視為最主要的競爭對手,拜登政府更積極拉攏盟友共同因應此一挑戰,北約是美國在歐洲最重要同盟組織,美國又是領導國家,必然將對中國的競爭理念帶入此一組織之中。

第三,中國的政治與經濟政策,以及意識形態與人權理念,與北約國家也大不相同,從價值觀的競爭而言,中國確實構成北約的挑戰。

第四,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更強化了北約視中國為威脅的看法。中國至今未譴責及參與制裁俄羅斯的侵略行為,與俄羅斯發展戰略夥伴關係,也認同俄羅斯關於北約不應東擴的看法,違反北約認為任何國家均有權利決定是否參加該組織的立場,牴觸北約的理念與實質利益。

然而,北約也強調中國並非其敵人,願意與中國維持建設性往來,顯示北約內部仍有主張與中國交往的聲音,中國對於北約所構成的威脅程度也與俄羅斯差異甚多,未來對於中國將採取施壓與交往並重的務實政策。











從舊型莒光號 談蘇澳車站興衰


2022-07-02 00:45  聯合報/   林徹/住院醫師(台中市)
列車長親手打開摺疊門莒光號,也為摺疊門莒光號的固定班表服務畫上句點。記者劉學聖/攝影



六月廿八日,最後一班手推摺疊門式莒光號,在加掛平常由公司行號租用才會出現的客廳車後,由七堵車站載著數百位依依不捨旅客,浩浩蕩蕩地駛向終點新左營站。

沿線各車站聚集不少來為這班列車道別的民眾;在五十多年行駛歲月,舊款莒光號從最初藍啞鈴塗裝,演變為如今橘黃色帶,是普羅大眾的共同記憶,更陪伴無數人走過台灣經濟奇蹟的那段歲月。

當時堪稱國內最優等列車的莒光號,以五十多年前物價水平換算,票價甚至比當今高鐵昂貴,並非芸芸百姓能有機會乘坐的;隨著數十年物換星移,莒光號已成中長途乘客出遊與通勤再常見不過的選擇之一。

正當西部幹線大張旗鼓地為初代莒光號舉辦引退紀念的同時,東部的蘇澳鎮民想必就沒這麼好受了。同一天二六二次柴聯自強號緩緩駛抵蘇澳站後;隔日起,蘇澳車站不再有任何對號列車停靠,取而代之的是更新穎快速的EMU900型區間快車。然而,蘇澳站將頭一遭面臨,完全沒有任何一班對號車停靠的情況,對比其在北迴鐵路通車前的盛況,讓人不勝唏噓。

回顧當時,蘇澳不單單做為宜蘭線終點站,更以海運和公路肩負著將旅客轉運至花蓮的重責大任。街道上,旅社和飯館林立,夜晚的蘇澳街頭,聚集歇腳的旅客,惟北迴鐵路興建的這一段期間,鄉里居民無不反對鐵路建設撕裂原本完好的漁村聚落,使得北迴鐵路不得不就此改道,與宜蘭線藉由舊稱南聖湖的蘇澳新站相連接,而蘇澳站就此成為盲腸線上的終端車站。

時過境遷,北迴鐵路通車四十載後,南聖湖車站從最初無人知曉通勤車站,早早成為宜蘭線接軌北迴線樞紐,改名蘇澳新站後,更一舉升為一等站,在新冠肺炎肆虐前,車站外總是排滿等候接送旅客的遊覽車,相對於慘遭降等的蘇澳站,可謂「是非成敗轉頭空,物換星移一場夢」。

一覽這四十年來蘇澳車站興衰,也不禁令人感慨當初拒鐵路於家門外,卻無意間種下了小鎮衰落的遠因。











人用抗生素治動物 應完善監督


2022-07-02 00:39  聯合報/   陳玉瑩/藥師公會全聯會副秘書長(桃園市)
抗生素使用在人類身上總是小心翼翼,希望使用在動物身上時,政府能以同樣謹慎的態度面對。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動物對於許多人而言,是心靈的慰藉,藥師們自也不樂見動物「無藥可用」,也不反對動物使用人用抗生素。然而,抗生素使用在人類身上總是小心翼翼,希望使用在動物身上時,政府能以同樣謹慎的態度面對。

動物使用抗生素,與人類相同,都會產生抗藥性,而且嚴重不當使用可能導致「超級細菌」產生。國際上許多跨國組織也陸續對抗生素感染問題有諸多的討論,世衛大會於二○一五年批准針對「抗生素抗藥性」的全球行動計畫,世界醫師會於二○一九年「抗生素抗藥性之聲明」,主張各國應該推行「抗生素管理計畫」。

就台灣而言,農委會發布「國家因應細菌抗藥性行動方案」,疾管署亦訂定「抗生素管理手冊」,訂有詳細的依循內容。可惜的是,疾管署的管理手冊僅規範「人體」使用抗生素,農委會之抗藥性行動方案,未有針對伴侶動物使用抗生素相關規範。

伴侶動物是人類好夥伴,使用抗生素風險與人類既無不同,政府除了讓動物「有藥用」外,更應完善動物使用人用抗生素的管理、追蹤、監測措施,由上而下、全面性地建立動物使用人用抗生素正確概念與具體遵循守則,此方屬守護動物用藥權益的長久根本之道。



方祖涵/失敗後的下一次機會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方祖涵/失敗後的下一次機會
◆  嚴震生/非洲的長青總統參選人
◆  賴英照/墮胎、同婚、憲法
◆  朱宗慶/歸國四十載
◆  沈呂巡/也談經國先生對我外交的貢獻
◆  陳立恆/當世界充滿了問號







方祖涵/失敗後的下一次機會


2022-07-02 00:55  聯合報/   方祖涵(作者為運動文學作家)
亞當山德勒(右)在「必勝球探」中演出。 美聯社




喜劇出身的亞當山德勒新片「必勝球探」,不久前在串流服務上線,這是他近年來第二部以運動為主題的嚴肅電影。前一部「原鑽」原本有獲奧斯卡提名機會,結果卻意外落榜,讓他氣得一度揚言餘生都只拍爛片,不過這部新作顯然打破他的承諾。除了劇情感人以外,對於籃球迷來說,電影裡不但主角是現役球員,又出現各代籃球重要人物,甚至還有傳奇街頭好手參與其中,帶來的懷舊回憶應該跟捍衛戰士續集一樣多吧。

在這部電影裡我最喜歡一段話,是亞當山德勒對天賦十足又認真練習的球員說:「球隊要在選秀前看到的,是球員無形資質;你投籃落空以後的反應,比進球更重要」。好球員不會因為幾次失手而影響心情,不管是爭奪進攻籃板再次攻擊、快速跟上對手進行回防,甚或更進一步即時調整自己錯誤,增加下回成功的機率,這些都是球隊期盼新秀具備的條件。

換句話說,球員心態,比一切外在條件更重要。前華盛頓大學知名足球隊教練彼得森就奉行自己的一套訓練哲學,認為打造成功球隊需要重視三件事,分別是球員人格、準備過程、還有比賽結果,而三者重要性逐一遞減。選手如何對待自己、隊友,與對手,如何在平時做對每一件小事,注重各種細節,這些事情都遠比結果更值得重視。

道理聽起來簡單,在選手養成過程卻不容易,在輸贏被當成指標的環境尤其如此。像是對台灣學生球員來說,幾乎無法不在乎勝負。想要通過「運動成績優良學生升學輔導委員會」審核免試入學,需要先打敗國內對手進軍國際賽;要獲得甄試資格,亦需要在國內賽名列前茅。因此以團體運動為例,好選手很可能寧願在名校擔任板凳球員,而不是在更有機會發展自己人格的環境成為領袖。

更進一步來說,倘若大環境過度重視勝負,不管是在哪一個層級,將此當作評鑑教練與學校的唯一指標,就不能奢求他們協助選手在技術以外的全面發展了。曾帶出多位名人堂投手,教學方法深受肯定資深教練湯姆豪斯說:「勝利應該是學校教練最不重視的事情」,當年輕球員已經在好勝心升學利益過度在乎輸贏,好教練必須要成為改變的推手,去淡化而非加深球員壓力。

麥可喬丹曾說生涯至少有廿六次在比賽最後讀秒階段失手害球隊輸球,鈴木一朗曾說自己至少有七成機會無法擊出安打,運動不只是人生縮影,也是人們學習面對失敗良機。再回到故事起點,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挑戰,不要過度放大無可避免失敗,讓自己寬心為下次機會做好準備,雖然不能保證勝利,至少能夠讓自己與身邊的人好過一些。畢竟,人生猶如比賽,過程遠比結果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