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4日 星期一

【專家之眼】川普浪潮與中方應對(十七)

◆  【專家之眼】進擊的巨人,中、美關稅戰的終極影響(十七)
◆  【專家之眼】川普浪潮與中方應對








【專家之眼】川普浪潮與中方應對


2025-04-14 06:52  聯合報/ 湯紹成/政大國關中心兼任研究員
川普政府意圖透過戰略性關稅、高科技封鎖、軍經綁架與貨幣金融操作,重塑全球供應鏈並維持美國霸權地位,其主要就是針對中國。美聯社


川普政府推動的關稅大戰,不只是單一經濟手段,而是一場針對21世紀全球經濟秩序重構的大工程。其核心建立在美國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米蘭提出的「國防-關稅-美元」三位一體機制上,意圖透過戰略性關稅、高科技封鎖、軍經綁架與貨幣金融操作,重塑全球供應鏈並維持美國霸權地位,其主要就是針對中國

美方策略包括對中國商品加徵145%懲罰性關稅、推動美元貶值發行百年期零息債券以維繫國內資金池,並透過軍事安全議題盟友經濟綁入美國主導體系。同時,加強對「不配合國家」的金融與科技制裁。這不僅是一場經貿對抗,更是美方對中國的制度鬥爭國際秩序重整

面對此壓力,中國提出「韌性防禦+主動破局」的綜合應對策略,除包括對美提出125%關稅之外,主要積極提振內需擴張、供應鏈自主化、外匯儲備多元化,以及加速推動數位人民幣國際化,企圖降低美元體系的主導性。並同時透過標準制定多邊機制改革,尋求將壓力轉化為技術突破地緣影響力擴展契機

中方在這場對抗中展現出的底氣,比如全球最完整的製造業體系,涵蓋原材料、零部件到最終產品,在電動車、5G、太陽能、鋰電池等領域具全球競爭優勢。再加上14億人口及4億中產階級,內循環經濟體系提供基本成長動能,企圖在外部需求受抑時穩住經濟基本盤

還有政策調控靈活,政府擁有強大動員與資源配置能力,能快速透過財政、金融與外交手段穩定局勢,並支撐重點產業發展。針對科技封鎖,中國加大半導體、AI航空航太核心領域投資,努力實現關鍵技術自主可控。尤其,北京透過「一帶一路」,與東協、非洲、拉美等地深化合作,降低對美依賴,試圖重塑國際話語權。

4月中旬,習近平主席將訪問越南、馬來西亞與柬埔寨,強調深化區域融合、產業鏈合作及維護地區穩定。此行前夕,中共召開中央周邊工作會議,提出構建周邊命運共同體,加強戰略互信、安全合作與人員交流,以便應對川普的衝擊。

儘管如此,中美貿易總額在民國一一三年(2024年)仍高達5,825億美元,中國對美貿易順差達3,610億美元,顯示雙邊經濟高度互賴貿易結構顯示,中國對美出口以機電產品、家具、玩具、塑膠製品及鋼鐵為主,美國出口至中國則包括大豆、飛機零件、高科技產品與礦產資源。這種互補性使脫鉤難以完全實現,但衝突烈度可能會逐漸升高。然而,中方弱點在於房地產債務風險、青年失業、資本外流等內部挑戰長期競爭仍需戰略耐心結構性改革

至於台灣,身處中美對抗的最前線,情勢尤為險峻。美國藉由台灣牽制中國,中國視台灣核心利益,在關稅與科技戰升級後,台海局勢將更趨緊張。因此,兩岸的接觸與談判,將為避免戰端的最佳選項,否則台灣恐首當其衝。民進黨政府應展現戰略彈性,如開放陸客、強化兩岸交流,穩住現狀、爭取談判籌碼,避免陷入對抗死局










【專家之眼】進擊的巨人,中、美關稅戰的終極影響


2025-04-14 07:07  聯合報/ 盧信昌/台大副教授
川普總統預告14日將說明半導體關稅細節。(路透)


爆紅了十數年的日本連載漫畫-《進擊的巨人》,於新冠疫情發生適巧推出完結篇;一度讓當時沉迷於「中國夢」、「美國再度偉大」等情意的年輕讀者,懷疑起作者的真實意念,否則結局怎會變得如此沉重呢?

畢竟,在隔絕開的三重城堡內,認定有自牆頭外來的挑釁與潛藏威脅;而且想像中的對手,自然不顧一切的想要毀滅現狀,有這等的尋思與戒慎恐懼,才能讓各類巨靈、人物與報復手段,都找到拚搏目標合理化其血戰死守意義

跟本漫畫有趣對比,就在全球投資人與各國工商界,兀自找尋資金布局的調整與新的出海口當兒,川普突然在上周二宣布好消息,將讓對等關稅的實施延後90天;除了對美國沒有絲毫敬意的中國產品。旋即,中國大陸回敬125%的報復關稅;而雙方敵對的劍拔弩張,彷彿兩國行將開戰前夕一般的窘迫。

進一步看《進擊的巨人》,賴政府在四月初即主動提議要對美國產品,零關稅;當台灣當局正慶幸被列入第一波談判名單內,接連推出「脫中入北」的戰略性配合。卻在眾所驚愕的一瞬間,川普政權在周日宣布消費電子產品、光電和半導體零組件等,總計20項的關稅編碼,公布豁免此類來自中國大陸的進口;讓業者得以申請退回溢繳款,並追溯四月五日起的通關申報。

在這一批被豁免對等關稅的品項當中,有手機、筆電、電腦、伺服器和智慧手錶等消費電子產品,更含括電視與太陽能等的相關產品。仔細探討,就連電視與光電品的零組件,也一一被納入;透過此一突發動作,川普政權既能凸顯其執政彈性,釋放出的橄欖枝,更展現珍視跟習近平的穩固情誼

畢竟,美方允許業者進行的更正申報、退稅條件的認可,都已放寬要求;像是從海關監管區內提出貨物後,10日內都可做更正,並適用於「在途條款」(on-the-water clause),得以繳交較低的關稅率,受惠業者,更包括台積電、蘋果公司等的企業大咖。

據悉,若不被納入到豁免清單,那麼一支在中國大陸組裝的高檔 iPhone,其通關成本可能要暴增一倍,勢必衝擊到末端的消費者價格。往下,就看中國大陸方面,如何投桃報李?例如,剛修改的原產地範圍認定;若能積極回應,順勢減少雙方在半導體、生醫與光電領域,存續達五年多的敵意螺旋,總是美事一樁啊。

原作者的一貫風格,就要在:「絕望中重新找到生命光輝」;於《進擊的巨人》的結局,故事基調竟然轉為是在預告人生的無奈,充斥著虛無感與靈魂漂泊:「人類根本無從被救贖,都死光光也無所謂」。

身為領袖的主角「艾連」,忽然明白世界運行的真相,他所出身族群,「艾爾迪亞人」,竟然會變身為食人族的巨人!甚至流放在外的艾爾迪亞人,也對島嶼上的同胞充滿怨恨;他們之所以在外地會被奴役,悉數歸因於島上,竟然會變身產出,食人族巨靈。

主角的心路歷程,正是原汁原味周處除三害啊。更可嘆的是,周處還只需要覺醒、自宮;但領袖人物「艾連」,卻要面對從自己所處的島上,層出不窮變身食人族巨人

川普團隊,是否已然覺醒?甚至可以到自宮呢?單以這星期的事態發展,還不得而知。倒是強權出於尊嚴維護建立威信對壘,該如何不殃及無辜?則需要中美雙方能有更多的歷史鑒往、學習成長,與謙抑自覺。







陳力俊/世局紛亂與領導人讓人失望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陳力俊/世局紛亂與領導人讓人失望







陳力俊/世局紛亂與領導人讓人失望


2025-04-14 01:50  聯合報/ 陳力俊(作者為中研院院士、清大特聘研究講座教授)


近年來,國際局勢日益動盪。民國一○九年(二○二○年)初,新冠疫情席捲全球,被稱為「百年大疫」;歷時三年,造成近七億人感染,超過七百萬人死亡,直到近來才趨緩。隨後,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二月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引爆自二戰以來歐洲規模最大的戰爭,戰火至今未歇。接著哈瑪斯突襲以色列,引發以軍大規模報復,導致逾五萬加薩民眾喪命,多為婦孺。整座城市化為斷垣殘壁,宛如煉獄。即使偶有停火協議,也屢遭破壞,局勢依然嚴峻。

在這樣的國際背景下,聯合國人道主義事務副秘書長葛瑞菲斯Martin Griffiths於去年卸任前撰文指出:「職業生涯大多在戰區服務,卻仍未準備好面對這三年間所見人類苦難的廣度與深度

他列舉各地衝突帶來的災難:激烈戰鬥、平民死傷、數百萬人流離失所,許多地區面臨飢荒,家園化為焦土。在加薩,人道援助工作者與聯合國人員遭到大規模殺害援助物資難以送達與此同時,全球其他地區也有數百萬人長期深陷戰火,但這些悲劇已不再成為新聞焦點

葛瑞菲斯強調,這正是二戰後國際秩序試圖避免的情況,聯合國憲章所承載的和平願景如今正在崩解,但他認為責任不在聯合國本身,而在於各會員國日益缺乏誠意與承諾,領導人違背對人民的基本契約,使人道價值逐漸流於空談。他語重心長地指出:「他們冷酷無情地無視政策後果,選擇訴諸武力而非外交手段。尤其令人震驚的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竟然背棄維護和平的莊嚴職責。」

「在人道援助方面,資源失衡的問題尤為嚴峻。民國一一二年(二○二三年)全球軍事支出達二點四兆美元,而聯合國及各大援助組織籌得的資金僅二四○億美元,僅足以應付四成三的實際需求。軍備膨脹援助貧乏強烈對比,更凸顯當代國際秩序扭曲」。

歷史上,許多專制領導人因一己執念,將人民推入戰火與貧困;令人遺憾的是,號稱民主自由的現代國家,也並未擺脫這樣的宿命。以美國為例,打著「替天行道」的旗號參與越戰、入侵阿富汗與伊拉克,乃至主導北約東擴,最終導致俄烏戰爭,一系列行動無不顯示領導人錯誤判斷造成的深重苦難,卻由百姓埋單。

近年美國政局動盪,川普以「讓美國再次強大」為口號,推行激進政策、短視近利,導致全球政經局勢更加不穩,盟友動搖、敵意加劇,國際前景愈加黯淡。

在這些變局中,葛瑞菲斯呼籲:「我們需要能夠團結人心、展現集體人性的領袖,而非一再分裂社會的煽動者。我們需要重建對國際法、規範與組織的信任」。這番話不僅是對當權者的批評,更是對全球民主體制深層危機警示

然而,許多民主國家正面臨選舉制度民粹主義雙重挑戰選舉過程中,過度簡化口號對立情緒,往往使缺乏同理心傾向強勢手段的候選人得以上位。這樣的結果使民主體制失去原有的優勢,甚至開始走向倒退。

因此,要改善當前困局,不能僅寄望於制度本身,而須自根本著手:從教育與文化層面培養公民意識,提升選民辨別是非與評估公共政策的能力。唯有如此,才能避免選出「殘民以逞」的領導人,讓民主真正成為守護和平人道價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