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10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大陸經濟衝刺第一的三關鍵(調整放假)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調整放假

◆  聯合報社論/鳳山與蓋亞那:蔡總統之局難以和解收場
◆  聯合報黑白集/CNN不夠格,華視就配嗎?
◆  經濟日報社論/大陸經濟衝刺第一的三關鍵






經濟日報社論/大陸經濟衝刺第一的三關鍵


2021-02-10 01:30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本報資料照片


剛進入民國 110 年(2021年),就看到三個有關中國經濟民國 109 年(2020年)的數據:一,全年經濟成長率2.3%,是全球主要經濟體唯一的正成長;二,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消費市場;三,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外國直接投資國。這還是在全球百年一遇的超大疫情及美國傾全國之力對中國進行打壓、制裁與脫鉤下的結果。這讓人想起自從民國 68 年(1979年)鄧小平決定改革開放來,中國持續崛起迄今,從未少過對中國發展的各種質疑的、悲觀的論調,然而事實證明,這些推測一個又一個出現,也一個又一個落空;反而在長達40餘年的崛起過程中,中國 GDP 在全球的排名從民國 68 年(1979年)的第15迅速在民國 99 年(2010年)時超過日本成全球第二,極可能在未來十年內超過美國成全球第一;與此同時,中國也成全球最大出口國、貿易國、製造業大國,製造業總產值竟然已超過美、日、德、韓四大工業國的總和。這一切要如何解釋?靠經濟學家、社會學家、政治學家?也許都有必要,但我們認為可以由歷史學家從歷史發展規律的角度提供一種另類觀察。

經濟史專家根據人類史料及當代經濟統計概念,粗略推估中國主要朝代的 GDP 占當時全球 GDP 的比重為:漢朝(26%)、唐朝(58%)、明朝萬曆年代最高時達80%、清朝(1840年時33%,清末跌至10%),可以看到中華民族 3,000 年歷史,1840年之前的 2,800 年幾乎始終第一。1840年後到民國 67 年(1978年)前由於各種原因,中國經濟發展陷入低潮,民國 68 年(1979年)後,中國經濟表現重回全球前沿。

1840年前中國 GDP 始終位居全球第一,與當時中國的生產力與創新力始終出色有關。前者與市場經濟及中華民族勤奮、刻苦耐勞、聰敏及追求財富的強大積極性有關;後者據英國科技史學家李約瑟著《中國科學技術史》研究,在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前,中國科學技術水準一直領先全球。可惜在「獨尊儒術,罷黜百家」及科舉考試影響下,嚴重束縛中國的創新力,近代走上閉關鎖國及一度進入計畫經濟與公有體制的誤區,又嚴重束縛生產力。這兩個束縛一直到上個世紀初廢除科舉考試,並在五四之後重新認識及擁抱科學,及民國 68 年(1979年)改革開放重新走上市場經濟及混合所有制之後才獲得解除,也終於釋放出中國原本就十分巨大的生產力及創新力。這應該就是中國進入到新世紀不久 GDP 就重登全球第二,並可望在不久將來重返第一的主要解釋。世人如果不懂中國及世界歷史,不懂當代中國經濟發展不過是向從來就是世界第一的主旋律回歸而已,自然就對中國的表現出現一再的低估與誤判。

目前中國 GDP 雖已重返第二,但就算十年內超過美國重返第一,中國 GDP 占全球比重仍不過相當於 22%上下(目前美國的水平),距漢、唐、宋、明、清各朝占當時全球的比重仍差一大截,一個合理的解釋是,中國的崛起目前仍處於初級階段,或者說,中國的綜合潛在國力仍有相當部分尚未獲得釋放,這又可從三個方面觀察。

一,首先是供給面。中國勞動力的紅利雖已接近極限,但中國腦力(人才)的紅利才剛開始,此一紅利將會隨著教育、科技的持續加大投入而獲得進一步釋放;與此同時,中國近年在基礎建設上投資規模之大世所罕見,且仍在持續,包括公路、高鐵、機場、電網等的鋪設,已為未來生產力的提高做足準備;除此之外,中國的改革仍在持續全面深化之中,其將陸續釋放的改革紅利極為可觀。

二,其次,是需求面。中國14億人口規模,目前中產階級規模約3至4億,相當於美國全國人口,中國消費市場已為全球第一。隨著小康社會及扶貧的全面實現,潛在市場之大難以想像,這應該也是中國外人投資已成全球第一的部分原因。

三,中國正構建一個以中國為核心的全球化(RCEP、中歐自貿協定、中日韓自貿區等)及內外兩循環體系。

綜言之,中國當代的崛起不只是崛起,本質上更是一種復興應無太大疑義。












聯合報黑白集/CNN不夠格,華視就配嗎?


2021-02-10 02:59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將中天新聞台下架後,NCC曾公開推薦公廣集團的華視新聞台入主。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國家通傳會(NCC)駁回 CNN 替補五十二台,理由是「全外語發音不符消費者收視習慣」,消費者需重新適應。舉國皆知,NCC 替華視卡位,更不惜羞辱全台人民「菜英文」。若真要講收視習慣,觀眾能接受吊車尾的官媒搶占黃金頻道,劣幣驅逐良幣嗎?

NCC 做掉中天新聞台,替上級屬意的華視鋪平道路,並請系統業者喝「撤案咖啡」。不知咖啡裡下了什麼藥,讓業者「自願」虧本撤案,改排華視上架?NCC 不惜下海幫華視安內又「攘外」,一手排除優質的國際頻道。

CNN 是全天候新聞頻道始祖,影響力無遠弗屆,在台有固定收視群。官員推不倒大佛,便推說民眾已有既定收視習慣,還強調於法有據;有線廣播電視法並未規定頻道區塊須以語言區隔。何況,蔡政府推動「民國 119 年(二○三○)雙語國家」,要設全英語電視台;讓 CNN 進駐,不是更能與國際接軌?NCC 否決 CNN,毫無道理。

官員稱頻道規劃得考量市場競爭、消費者權益、內容多樣性及公共利益,指 CNN 不夠格。NCC 好大的口氣打槍 CNN,殊不知,這顆子彈也正中華視要害。護航連年赤字的電視台進軍「黃金店面」,符合公益還是朕意

NCC 宣稱不會介入有線電視的商業機制,但 CNN 案的照妖鏡一照便知:華視若非有個官爸爸,哪能踩在主委背上攀高枝?









聯合報社論/鳳山與蓋亞那:蔡總統之局難以和解收場


2021-02-10 02:54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蓋亞那突然中止我設立「台灣辦公室」的協議,對於中國再次的外交打壓行為,蔡英文總統透過臉書表達強烈的抗議與譴責。 圖/取自蔡英文臉書


民進黨出動大軍,護衛黃捷安度罷免難關。幾日前,蓋亞那突然中止我設立「台灣辦公室」的協議,距離蔡政府高調宣布「喜訊」不到一天,外交部痛斥中共打壓。蔡英文在鳳山罷捷之役強輾民意守住領導權威,卻在外交戰場因美中博弈新局敗陣;兩個戰場一得一失,透露一件事蔡總統的跛腳之局仍不脫藍綠對峙與兩岸衝突,很難期待和解曙光

鳳山與蓋亞那相隔千里,但對蔡政府來說,兩個戰場卻有如執政路線的期中檢驗。鳳山罷捷,延續桃園罷王的洪流,除了在野黨以游擊戰突圍國會劣勢,也是民意對政策不滿的宣洩口,尤以萊豬強行進口相當程度毀損了蔡總統的權威。至於蓋亞那事件,除凸顯「台灣國家化」寸步難行,更讓人警覺到拜登政府與川普政府在處理我國際空間上的關鍵差異:拜登無意挑釁「一個中國」,如此一來,蔡總統「聯美抗中」的基石不復鞏固。

蔡總統連任後,對內一黨專政,外交獨押美國,配合升高兩岸對立,在地緣政治中取得角色,強化威權統治的正當性。從鳳山與蓋亞那兩處烽火,可見這套權力運作模式已面臨挑戰。值得關注的是,民進黨一手將「中共打壓」當成外交失利的藉口,另一手則指責「國民黨扯後腿」;就在國民黨反萊豬公投連署破五十萬份時,駐美代表蕭美琴受訪表示「美國很在意負面解讀美豬」。她刻意把反萊豬扭曲成「反美豬」,引起藍營不滿被扣上「反美」的大帽。

蔡政府隻手開放萊豬,也讓八一七萬票選出的總統提前跛腳。去年八月政府突襲宣布開放,引爆全國民怨,蔡英文便大幅消失在國政前線;而蘇內閣諸多荒腔走板的作為,亦持續腐蝕她的支持度。賴清德、鄭文燦爭奪接班動作不斷,黨內派系忙於籌謀後蔡時代的權力競逐,蘇貞昌更利用行政權不斷壯大個人地盤。耐人尋味的是,蔡總統一再表示力挺蘇揆,卻刻意與爭議政策保持距離。例如部桃事件,她奢談「挺醫護」,但對於疫苗採購無著,卻未聞她積極關注。在全民因疫情恐慌時,她不去關注一線醫護的不合理處境,卻親自慰問半年前中槍的網紅館長。

蔡總統遠離政策火線及派系黨爭,確有助維持支持度不致急墜,形成民意反政策卻不反蔡的特殊現象。她與館長相互取暖,並勤走宮廟,又藉中共軍機密集擾台之際視導部隊;而部隊長官競相拍馬,顯得總統像是到部隊討拍蓄積人氣似的。她動員全黨挺無黨籍的黃捷,卻讓自家黨員王浩宇遭罷免,被點破是因反罷捷主力是新興政團「民國 135 年(二○四六)台灣」。這個組織是結合前時力黨員與民進黨太陽花世代公職的側翼,是蔡主席在「黨外」栽培的嫡系用來在藍綠對抗時扮演戰爭代理人

蔡總統集結大小綠阻擋罷免浪潮,美其名是終結報復式罷免,實為以戰止戰,阻止反萊豬演成社會抗爭運動,一如當年她透過年輕世代發動公民不服從對抗馬政府。但民進黨升高藍綠對決的主要工具是兩岸議題,在川普下台後,而藍營兩岸話語權漸瘖啞後,綠營火藥所剩無多,只剩國家定位問題藉修憲工程被搬上檯面。

隨著國際情勢演變,小綠對憲改躍躍欲試。從制憲團體向總統施壓,到立院修憲委員會即將啟動,國家象徵可能遭到變更。這一敏感議題,一旦成為蔡總統跛腳之局的助行器,將取代萊豬成為藍綠對抗的戰場,愈發影響美中關係盤整。如此一來,即使蔡總統聲望不墜,藍綠對峙及台海兵凶都難見轉機。


【專家之眼】趙少康喊參戰2024 為何此時先聲奪人?

◆  【專家之眼】趙少康喊參戰2024 為何此時先聲奪人?

◆  【專家之眼】台灣民主真的超英趕美嗎?然後呢?
◆  【專家之眼】歷史不可回復 美中關係必會翻至新頁面
◆  【專家之眼】美國的太空傘破了 鸞鳥各自飛
◆  【專家之眼】拜登時代的台灣 還能靠美國爸爸嗎?
◆  【專家之眼】打臉台北設處 解讀北京警告華府的4個意涵








【專家之眼】趙少康喊參戰2024 為何此時先聲奪人?


2021-02-10 10:31  聯合報 /   陳一新/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榮譽教授
中廣董事長趙少康重返國民黨,有意代表參選下屆總統。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趙少康8日宣布他將透過參加國民黨黨內初選挑戰民國 113 年(2024年)總統大位。新聞一出,贊成者有之,批評者有之,但不可否認的是,他的這項宣布讓他進一步先聲奪人。

為何他要那麽早就做出這項宣布,而不等到拿到國民黨中評委證書後再發難?此一決定證明他具有應變能力、謀略與霸氣,足堪大任

在他宣布參選國民黨主席後的一周之內,國民黨內高層已形成一個共識,江啟臣主席將在農曆新年後頒發中評委證書給他,但黨內各種勢力卻集結運用黨內各種規則來「卡趙」。

趙少康在黨內當然有人,讓他掌握此一情資。其實,透過黨內規則「卡趙」只是第一關而已,其後還有一些讓趙在參選黨主席知難而退的其他關卡。

事實上,趙少康在宣布參選黨主席時,就是試水溫、觀風向,結果一試之下就在黨內掀起千堆雪,一方面贏得「庶民藍」(草根藍)與「知識藍」的廣大回響與支持,一方面也引蛇出洞,讓黨內反對他出山的政治人物逐漸現形。

既然黨內「卡趙」勢力暗潮洶湧,加上參選黨主席只是一個橋段,趙少康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宣布挑戰大位,並表明希望能透過黨內初選讓總統候選人定於一尊。

趙少康急於做出宣布顯示,他既已掌握黨內勢力正在串連、運作,對他玩陰的,他當然不能等到農曆年後任由「卡趙」勢力擺布。這也反映他是一位靈活並具有應變能力的政治人物,會在面對挑戰時勇於求新、求變

讓黨內「卡趙」勢力從幕後走到台前,也是趙少康的謀略之一。所謂明槍易躲,暗箭難防」,他就是擺明要在公開、公正、公平的情形下,與他的黨內對手一決勝負,取得挑戰民國 113 年(2024年)總統大位的參賽權。

由於國民黨江主席已經大氣允諾在年後頒發中評委證書,因此此一證書已是囊中之物,足以讓他具備參加黨內總統候選人初選的資格。為了避免夜長夢多,經驗告訴他必須儘早讓期待他出山的選民知道他已下定決心問鼎大位。

趙少康宣稱他將在春節過後會在辦與人才甄選方面做出決定。這也是他霸氣的一面,顯示他將以堂堂正正之師迎戰所有挑戰者。

如果他經過國民黨初選的洗禮出線,趙少康表示他將直接與民進黨談判,要求民進黨政府所有機關嚴守行政中立。當然,他知道這不啻是「與虎謀皮」,但他也絕非省油的燈。他只是「先禮後兵」,如果民進黨無意改革或依然故我,他將發動民主政黨工具箱中的所有工具向民進黨討回公道。

顯然,趙少康擁有應變能力、謀略與霸氣於一身,而這正是國民黨其他政治人物所欠缺的,也難怪他民意支持度居高不下。


【即時短評】趙少康會成為下一個韓國瑜嗎?

◆  【即時短評】趙少康會成為下一個韓國瑜嗎?

◆  【重磅快評】硬塞進公廣集團的華視 為何強迫人民埋單?
◆  【重磅快評】柯P未必瞎扯 須防黑市疫苗伺機登陸台灣








【即時短評】趙少康會成為下一個韓國瑜嗎?


2021-02-10 01:01  聯合報 /   記者劉宛琳/即時報導
高雄市前市長韓國瑜與中廣董事長趙少康。本報資料照合成


趙少康回國民黨,不僅投下參選黨主席的震撼彈,更表態要問鼎民國 113 年(2024),不管參選的理由是與月底開庭的三中案有關,還是真的想救黨救台灣,一連串的動作讓人摸不著頭緒,但已經成功博得媒體版面。上一個在國民黨這麼受關注的人就屬韓國瑜了。韓國瑜的大起大落值得趙少康借鏡,不過,趙少康會成為下一個韓國瑜嗎?

回顧趙少康回黨、聘中評委、選黨主席到參選總統的一周驚奇,從韓國瑜勸進參選的「黨主席代理人」到沒和韓國瑜討論的「總統擬參選人」,國民黨不只主席之爭白熱化,連總統初選都未開打先轟動。縱橫政媒,趙少康的變化比時局還快,不管是精心布局的盤算,還是臨時起意的演出,都讓國民黨基層情緒沸騰。

一個是百年難得一見的「政治奇才」,一個是睽違25年重返政壇的「政治金童」。兩人的相似之處,除了都曾離開政壇一段時間,一回來就想選黨主席,辯才無礙善用庶民語言外,也都熟捻媒體操作。不過相較於韓國瑜愛「蓋牌」,趙少康則不斷「掀牌」,現在距離總統初選還有2年時間,他接下來還要如何出招?值得觀察。

趙少康不管選不選主席,都已經籌備要選總統,無論這是手段還是目的,早已超越「趙韓聯盟」所產生的效應。別說他不把江啟臣當成對手,韓國瑜對他來說也不過是「起手式」,他不僅表現出身為知識藍的驕傲,靠著韓國瑜的加持收編韓粉,再藉由自己的聲量征服基層黨員,展現「形勢比人強」的野心。但想要成為藍營的共主,他最大的敵人不在黨內,而是民進黨的挑戰。

贏得黨內初選,對韓國瑜和趙少康來說並非難事,可是與民進黨競選總統就不同了,如果不能走出同溫層,以為把持深藍就可以登高一呼,離開政壇太久的他們,恐怕會因為當前的「聲勢」而錯估「形勢」。韓國瑜走紅不到兩年即因謀求大位被民進黨貼上「落跑市長」的標籤提前出局,趙少康剛回來就要選主席、總統,黨員的位子還沒坐熱,已經當起「刺客」,如果無法通過黨內這一關,要如何面對民進黨的層層檢視?

國民黨在民國 109 年(2020)大敗後聲勢低迷,接連在罷韓及補選上受挫,改革又陷入路線之爭,讓「江主席」的能力備受質疑。現在確實需要注入一股活水,但韓國瑜的勢力還在蠢蠢欲動,趙少康已經開始布局選舉,趙的玩法會讓自己超越韓國瑜嗎?是成為民國 107 年(2018年)的「韓流」,還是民國 109 年(2020年)的「寒流」?國民黨內的零和遊戲才正要開始。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幫助川普的罪人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幫助川普的罪人
◆  鹹豬手「做效果」? 娛樂不必低俗
◆  蔡喊兩岸對話 說給美國聽?
◆  趙少康逐大位 當羊群中的聰明獵犬
◆  Clubhouse 新「吃時間怪獸」
◆  地方設計別重蹈「穀倉」覆轍
◆  漫畫/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幫助川普的罪人


2021-02-10 02:40  聯合報 /   張瑞雄(國立台北商業大學校長)
美國前總統川普。 路透社


隨著話題總統川普的下台,美國的電視新聞台收視率大洗牌,據尼爾森最近發布的有線新聞台一月分收視調查報告,蟬聯十九年冠軍的福斯新聞台收視率,較去年同期暴跌十九%。長久以來福斯新聞配合川普的狂言誑語,餵養出一批傾向否認事實,只信川普的獨特收視群,在後川普時代川粉對福斯的憤怒及懲罰下,有此結果也不意外。

但受傷的不僅是福斯,CNN 晚間八點的帶狀節目,一月前三周平均收視人口是五一九萬人,但一月最後一周,拜登上任後,卻腰斬剩下二○四萬,流失超過一半。川普口中的另一個假新聞媒體,國家廣播公司新聞台,在川普卸任後,收視滑落了十一至廿%。

當然這和川普不再能夠在推特或臉書或 YouTube 上發布他的狂妄言論有關,看來新聞和社群媒體對一個真人秀總統的熱潮似乎已經過去,雖然這些秀真的是對美國民主的最大威脅。

但川普崛起始作俑者也就是這批新聞和社群媒體,他們從民國 105 年(二○一六年)初就看到了瘋狂川普的商業利益;就像那時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執行長所說的:「川普或許對美國不是很好,但(他的瘋言瘋語)對公司很好。」這些巨頭們看到的是廣告和美元符號,而不是川普對國家和民主可能危害的警告

雖然媒體和科技界幾乎都不認同川普的政治作為,但是誰不願意利用川普現象來發大財,讓這百年難得一見的奇才多多發揮?對不起,這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但對新聞和社群媒體界來說這是個非常好的時機。所以川普先生,請繼續掰下去瘋下去、繼續、繼續。

在川普每一次對民主的侮辱、每一次的謊言、每一次的煽動,他都沒有碰到任何重大阻礙,直到任期快結束時為止。推特展示了一些最初的良心曙光,在川普最令人反感的錯誤信息上貼上警告標籤。當然這些並沒有阻止川普利用該平台大肆宣稱總統選舉舞弊,以及反擊那些說他的政府對新冠肺炎處理是災難性的言論,其代價就是成千上萬的生命,而且還在持續增加。

而臉書不願採用內容審核來節制川普,可能會是創始人祖克柏的真正遺產,而不是發明了世界上最受歡迎的社群媒體網站。即使很多員工幾乎公開呼籲,祖克柏始終主張政治言論不受臉書內容政策的限制,從而讓川普為所欲言。直到川粉攻陷國會山莊,祖克柏才決定封鎖川普帳號到政權和平交接。

在台灣,某些媒體的依賴政府餵養,網軍的維護執政黨,幾乎不分青紅皂白少數的反對聲音不是被關台就是被網軍圍剿,這是否就像美國新聞和社群媒體認為自己可以利用川普而不會沾鍋,未來歷史聲譽上的汙點是免不了了,良心上呢?











鹹豬手「做效果」? 娛樂不必低俗


2021-02-10 02:42  聯合報 /   鄞楷謙/國會助理(高雄市)
雞排妹性騷擾風波近日延燒。本報資料照片


根據聯合國開發計畫署發布的性別不平等指數(GII),我國在全球一六三個國家中性別平等排名高居第六,在亞洲國家中更名列第一,這不僅是對政府與民間長期推動性別平權的最大肯定,同時也預示著台灣性別運動的下一個展望。

細看 GII 評分標準,涵蓋了兩項生殖健康、參政權、教育以及就業五個面向,因此 GII 的高評價可以證實一國至少在這五面向具備相當程度的性別平等。然而若只聚焦在這五個領域,只算是狹義的性別平等,真正性別平等,應該是社會協力在各個場域都打造出「性別友善環境」。

政治或職場的性別平等,或許可以透過制度來確保,但能否建構出不同性別都能安心共處的環境,則取決於個體性別意識的養成。個人的性別意識是在社會化的過程逐漸形成,家庭、同儕、學校以及大眾傳媒都是形塑性別觀的重要因素,學界傳統上認為家庭的影響力最大,但在網路逐漸普及、影音內容滲透生活的現代,大眾傳媒對個人性別觀念養成的影響亦不容小覷。台灣的性別平等若要邁向下一階段,其中一項重要因素,就在於具備龐大影響力的公眾人物或媒體是否能夠向閱聽人傳達正確的性平觀念,以達到再社會化的效果。

近日演藝圈因性騷擾事件鬧得沸沸揚揚,不少藝人也紛紛發表高見,其中一種說法以「節目效果」來正當化藝人的行為,辯稱看似性騷擾的動作或言論,其實都是為了節目效果。在爭論那些行為是否真能提高收視率之前,首先該想一想:我們為何需要這種節目效果?好的節目效果固然需要衝突或尷尬,但以這種說辭為不當行為開脫,無疑是對我國人民文化水準的否定。

更令人憂心的是,若媒體圈普遍缺乏性別意識,只為了「做效果」而容任可能構成性騷擾的內容存在,潛移默化下可能使閱聽人產生「這樣做也沒關係」、「這樣很好笑」的錯誤認知,性平列車別說駛入下一站,恐怕將直接翻車。公眾人物既享有廣大受眾的支持與隨之帶來的利益,自然也該負起社會責任推廣正確性平觀念,衛福部集體佩戴粉紅色口罩即是最佳示例。

另外,要求節目符合性別價值,並非全面禁止性事討論的道德恐怖主義,而是期待傳媒能以性別尊重為基礎設計內容。

從《性別平等教育法》、《性別工作平等法到司法院釋字第七四八號解釋,經過數十年的努力,性別平等在國內取得長足進步。台灣若要繼續打造性別友善環境,大眾媒體的參與必不可少,本次風波正可作為契機,提升公眾人物與傳媒公開發言或活動的性別自覺,讓台灣朝實質性別平等繼續邁進。











蔡喊兩岸對話 說給美國聽?


2021-02-10 02:49  聯合報 /   鄭龍溪/大學教師(台北市)
總統蔡英文發表新年談話。記者蘇健忠/攝影


兩岸正式對話中斷已久,但從蔡英文總統在今年元旦談話和農曆年前國安會議後的對外四點談話,台方對於恢復兩岸對話難得一再表現積極意願,但這真是蔡政府與對岸溝通誠意,或是回應美方要求對話壓力的虛晃一招呢?

檢視蔡兩次談話,三句文字重複出現:「北京當局有心化解對立、符合對等尊嚴的原則、願意共同促成有意義的對話。」如果不是幕僚人員偷懶直接複製,則此三項基本條件,已成為台方重啟對話基礎。

首先,台方要北京「有心化解對立」,北京同樣也會檢視台方是否也是如此?以往馬政府時代能夠與大陸溝通,建立在雙方互信上,馬提出外交休兵被民進黨譏為外交休克),中方也未再挖角台灣邦交國。因此蔡政府如果沒有實際相對善意行為,就無法讓北京相信台灣有化解對立誠意,遑論進行官方接觸。

其次所謂對等尊嚴原則,在民國 61 年(一九七二年)中美上海公報中,中國明白反對「一中一台」、「兩個中國」、「台灣獨立」與鼓吹「台灣地位未定論」活動。之後台灣(中華民國)名稱直如廬山煙雨多變,不論是中華民國、中華台北、甚或直稱台灣現身國際,但在美方嚴管關注下,尚知所節制。而兩岸的對等尊嚴其實就建立在「九二共識」上,國際外交上的模糊默契也顯現在一個中國的各自表述。台灣在蓋亞那設立辦公室的一日事件,就代表台灣未回到中方強調的定海神針,現階段兩岸關係就是無解僵局;而除非台灣或北京能有取代九二共識的新表述,否則台方主張的對等尊嚴問題根本無法解決。

第三,蔡政府願意共同促成有意義對話,所謂「有意義」為何?談兩岸和平條約?談經濟合作?談外交休兵?蔡強調:疫情受到有效控制的時候,期待兩岸人民會逐漸恢復正常有序的交流。其實縱使在疫情期間,兩岸經濟交流不曾中止,兩岸人民往來也是台灣主動封關鎖台,所以若非雙方高層意圖兩岸關係跳躍式進展,台方難產生任何有意義對話主題能與對岸溝通。

蔡談話特別提醒:兩岸關係不是台灣單方面的事情,關鍵的鑰匙也在中國手上。但從北京觀點或會反問台灣又遞出何種開門的訊號和善意?蔡今年對於兩岸對話的兩次呼籲,或源於上月出任白宮新設印太事務協調總監的前亞太助卿坎伯(媒體封之為「新亞洲沙皇」),去年底坎伯與蔡總統共同主持「台美日三邊印太安全對話」會議,即建議:「兩岸應建立基本對話溝通管道」;而坎伯就任後隔日美國國務院發布新聞稿,除督促北京停止各項施壓外,並希望北京與台灣「民選代表」進行有意義對話,初窺兩岸對話端倪。

柏拉圖曾說人生最遺憾的,莫過於輕易地放棄了不該放棄的,固執地堅持了不該堅持的。兩岸關係關鍵的鑰匙其實不只在中國,也在美國和台灣手上,三方均有共同開啟意願,兩岸關係方有新契機。面對強大的中國,蔡政府若固執地堅持台灣優先對等原則,而對岸也不放棄一個中國而有彈性的新對話地位,那麼兩岸對話恐怕只是空中樓閣,喊話只是蔡遵從美國老大哥指示的敷衍表態而已。











趙少康逐大位 當羊群中的聰明獵犬


2021-02-10 02:43  聯合報 /   陳文卿/環保服務業(新竹市)
根據藍營內部分析以及大數據公司「網路溫度計」提供的資料,一周來趙少康的網路聲量都名列前茅。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趙少康吐出真心話,他要角逐總統大位!藍軍有人歡喜,也有人擔憂。歡喜的是綿羊群中總算出現一隻可以對抗野狼的獵犬了,擔憂的是這隻獵犬未與野狼廝殺前卻先把綿羊咬傷了。

藍軍也曾有獵犬,之前的韓國瑜勇猛無比,卻衝過頭,沒有先固守家園就跑去野狼群中叫陣,結果遍體鱗傷。攘外必須先安內,自古名訓,精明如趙少康者不可能不懂。

趙少康說他重回國民黨,不只要選黨主席更要角逐總統大位,如果這個邏輯是正確的,則選總統是目標,黨主席是手段。但目標與手段之間卻有矛盾,因為黨主席握有各項公職的提名權,也是提名總統候選人的仲裁者。當個 Kingmaker 和自立為王有很大的差距。

馬英九、蔡英文雖都曾以黨主席身分,分別代表國民黨、民進黨選總統,而且也順利當選了,但是二人當時在黨內是眾望所歸,之所以當上黨主席是黨被打趴地上,大家紛紛走避之際,毅然挑起重擔來的。

反觀現在的國民黨,雖然落魄到被連勝文形容是丐幫,仍有多人不只覬覦幫主地位,且已各自布樁。趙少康要爭取成為國民黨的總統候選人,就應將爭取黨主席的遐念擺一邊,先努力拉起黨內氣勢,優先打贏民國 111 年(二○二二)的地方選舉,才能順勢而上爭取大位。趙少康是選舉專家,擅長謀略,經營媒體多年更是十分貼地氣,運籌帷幄打選戰,藍軍諸葛亮絕不作第二人想

趙少康說要推動兩岸和平、藍綠和解。推動兩岸和平,先拿出具體的主張,從最大在野黨的立場,擇可行的先默默去做,營造兩岸友好氣氛後,才能奠定兩岸和平的良好基礎,也才是爭取總統大位的利基。












Clubhouse 新「吃時間怪獸」


2021-02-10 02:47  聯合報 /   邱元平/新北市(自由業)
近期爆紅的「Clubhouse」語音社群App,聊天室內容相當豐富多元,從好友私聊到千人群聊都有。記者黃筱晴/攝影


相傳遠古時代人們必須打敗年獸才能過年,而現代人則是經常得抵抗「吃時間怪獸」。Clubhouse 語音社群App就是最新冒出的一種怪獸。這種怪獸很狡猾,會偽裝成新奇有用的樣貌,並先委身給少數名人豢養。

和其他社交系怪獸一樣,這種怪獸也是讓主人可以結交其他飼主,不過靠的不是外貌而是聲音。許多人第一次發現有名人帶著這種怪獸時,自己也很想養一隻卻不知道從何取得,除非現有飼主願意發邀請函給你,你才能進入這一個怪獸飼主俱樂部。「獸以稀為貴」的結果助長了這種怪獸的神祕感與討論度,一些喜好獵奇嘗鮮者紛紛開始四處尋求邀請函,而一些嗅覺敏銳的政治人物與藝人也急忙跟風加入。

雖然說有些飼主最初是出於好奇,但也有些人千方百計取得入場券,是為了想近距離接觸名人,或是讓周邊的人覺得自己就是名人。但真的加入俱樂部後,才會發現其實裡面絕大多數人都可以透過其他方式接觸到,不一定非得成為會員不可。到了裡面反而得遵守一些如不能自由發言的奇特規則,甚至聽一些品質參差不齊或言不及義的發言。

有些人體驗過後選擇棄養,但也有些飼主恐就此成癮,甚至可能反過來被它所豢養。在此時談 Clubhouse 這頭吃時間怪獸何時滅絕可能還太早,但前幾天地震警報狂響讓有人花了半小時才關閉幾十隻手機的新聞,才讓人警覺原來當年的寶可夢熱潮,早已變成特定族群的次文化了。















地方設計別重蹈「穀倉」覆轍


2021-02-10 02:37  聯合報 /   蔡志鏗/退休教育人員(台北市)
北市天玉里長潘錦雄將巡守隊崗哨亭做成客家米缸裝置藝術,被社區居民拒絕後,被送回工廠放置,等待適合放置的地點。圖/潘錦雄提供


報載台北市天母地區的天玉里有一處大樓,旁邊有塊畸零地,經常被堆放垃圾,變成髒亂源頭,為解決此問題,里長設計了一個「客家穀倉」,預計擺著當裝置藝術,並做為巡守隊據點,不料卻遭居民群起反對,理由是客家穀倉不美觀,跟周圍環境並不搭,雙方爭辯不休。

我老家彰化縣福興鄉番社村也設有一處穀倉,古色古香的穀倉,不但成為村民的精神堡壘,更是外來遊客拍照的熱門景點。

同樣是穀倉,兩者結局卻大不相同,其間最大的差異在於「溝通」與「在地連結」,設置前與居民多溝通,且選擇與地方連結性強的物品,才不會遭居民反對。

近日讀蔡奕屏地方設計」一書,書中介紹了日本在地設計表現優異的十四個團隊,所有的日本設計師都強調一個焦點,任何設計都要彰顯地方特色,必須跟地方有所連結,連結越強成功機率越高,產品的銷售也會越理想。

就以日本地方設計鼻祖梅園真為例,他的設計理念是「負負得正」,所以當他受託替高知縣的鰹魚做設計,他不但堅持傳統的「手釣」捕魚方式,並要求務必要採用稻草煙燻,梅園真認為「負負得正,新價值應然而生」,他自許要為那些地域性、絕命絕體又絕不願意消失的傳統老東西找到出路。

日本的設計師甚至認為,設計必須保留產品出自山裡來的最初表情,必須要能為地方發聲,缺乏地方參與或與在地連結的設計,就像是沒有生命的花朵,好看卻不能感動人,更不會受到歡迎和重視。

天玉里的穀倉不受居民歡迎,還有另一個原因,就是缺少溝通日本東京設計師長岡賢明認為:「設計是一種意識」,彼此要有充分的溝通與討論福島的佐藤哲也公開他的十大心法:1.先喝杯茶,2.一起吃頓飯,3.到現場去,4.小酌一下,5.動手幫忙,6.試著找到地方的脈絡,7.吆喝大家一起喝點小酒,8.試著想想設計,9.舉辦大宴會,10.跟去販售現場看看。

綜觀十個設計流程,超過半數都是在與地方溝通、搏感情,可見溝通和討論在設計過程占有很大的比重,才不會以失敗收場。

日本推動地方設計累積數年經驗,值得學習;台灣也以民國 108 年(二○一九年)做為地方設計元年,目前也正要開始推動地方設計2.0。看看日本成功的案例,再想想台灣的地方設計應該何去何從,可以少走一些冤枉路。










畫中有話/「疫」常新年


2021-02-11 04:15  聯合報 /   記者葉信菉
記者葉信菉/攝影


年關將至,新冠疫苗雖有眉目惟緩不濟急,過年期間防疫情勢仍嚴峻。民眾戴口罩上街採買年貨,更應注意自身防疫動作,讓年過得開心。



馬凱/「起死回生」易如反掌


◆  馬凱/「起死回生」易如反掌
◆  洪蘭/一百年前,我們都是天才?
◆  盛治仁/多為自己活,也多為他人活








馬凱/「起死回生」易如反掌


2021-02-10 02:26  聯合報 /   馬凱(經濟評論者)
生育率遽降乃至人口負成長,後果無比嚴重。人口成長減緩乃至反轉負成長,直接導致總體經濟的能量衰減。 聯合報系資料照


庚子年的重重災難,台灣這個寶島福地多能有幸躲過,唯獨一項,不僅怵目驚心,更有愈來愈可怕的無窮後患那就是生不如死」,死亡數首度超越出生數,總人口開始成長

有人將此歸咎於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但事實上,疫情之下,去年的死亡數反較前年略減;而出生數則更急速下滑,即使不然,「生不如死」仍無法避免。因此,民國 108 年(二○一九年),總統大選如火如荼,競爭對手紛紛針對扭轉超低生育率大開支票。郭台銘率先喊出「六歲以下幼兒國家養」;民進黨立刻跟進高喊「○到六歲國家跟你一起養」。然而郭台銘的口號固已煙消雲散,蔡總統的口號也毫不見效負責人口政策的政務委員林萬億雙手一攤,「提升生育率沒有特效藥」。

生育率遽降乃至人口負成長,後果無比嚴重,絕非競選時狂呼口號,上任後兩手一攤徒喚奈何即可了事。總人口多與少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總人口尤其是年輕勞動力的持續萎縮,過程既痛苦又可怕。人口成長減緩乃至反轉負成長,直接導致總體經濟的能量衰減,對百業的支撐力削弱,經濟要蓬勃發展益形困難,這對期待光明前途的年輕人,是沉重的打擊。但出生率快速下滑,導致人口結構不斷扭曲,不僅許多與幼兒、青少年相關的行業走投無路更可怕的是受撫養者的比例日高,而擔負養育之責的勞動人口相形見絀,將使其肩頭重擔不斷加重,終至於無以承受

尤有甚者,一旦出生率低於一,幾無再回升的可能。因此,政治人物逢場作戲喊喊口號、慢條斯理地蜻蜓點水,正將這二千三百萬人帶入無法回頭的深淵任期一到,揮揮手走人,不帶走一片雲彩;我們這些身家性命寄託於此的小老百姓,又該怎麼辦?

我們別無選擇,只有全力殺出一條血路,務要「起死回生」。事實上,提高生育率確有特效藥,而且效如神,又易如反掌。無他,就是去除年輕夫婦不敢、不願生的障礙,引導他們多生多養。

設身處地即可輕易指出年輕家庭不想生的障礙。首先是,房價高昂,連尋一處棲身之所都不易,豈敢言生養?其次,一旦生育,從托嬰、育兒到上幼兒園,不僅所費不貲,而且公托錄取率奇低,難如登天。再次,工作婦女的職場環境不友善,不但請育嬰假顧慮重重,雇主更為避免額外負擔而刻意排擠。

蔡政府的「少子女化對策」,對此毫未著力,連公托錄取率還要四年才提高一成。但若針對這區區幾個障礙,特效藥垂手可得。

首先,居屋方面,參考新加坡成功實施數十年的「組屋」政策,在適當地區闢建生活機能完善的新社區,或從現成的社會住宅中撥出部分,以成本價甚至外加補貼配售三胎以上的年輕家庭,再無需面對高房價。其次,家中第三胎以上,均可優先進入理想的育嬰托兒機構,乃至幼兒園、國小,連帶對家中第二胎子女也給予適當優惠。第三,從公到私,針對所有事業進行職場友善度的考核評比,除了獎優罰劣,還對生育率高者補貼或優惠。

從這三處下手,年輕家庭多生多養的障礙一舉排除,甚至還能適度引導多生第三胎、第二胎,則生育率要在一年之內扭轉,易如反掌。

值此大地回春之際,真能「起死回生」,前途將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