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7日 星期一

經濟日報社論/中央地方齊心拚經濟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35664/web/

◆  聯合報社論/誰在畫地自限:九二共識等於一國兩制?
◆  聯合報黑白集/政府鬧完,台大鬧
◆  經濟日報社論/中央地方齊心拚經濟







經濟日報社論/中央地方齊心拚經濟


2019-01-07 00:45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民國108年(2019年)台灣經濟將面臨嚴酷挑戰,中央執政的壓力愈來愈大;而去年九合一選舉地方政治版圖丕變,國民黨15縣市加上台北市,地方包圍民進黨中央的態勢已然形成,而國民黨縣市長競選時的共同訴求就是「拚經濟、顧民生」,現在新科縣市長已經上任,在兌現拚經濟的承諾及壓力下,地方諸侯向中央要錢、要權,已是共同心聲。面對日益嚴峻的內外經濟情勢,未來中央和地方在施政上,能否放下政黨本位立場,分工合作,備受各方矚目及關切。
在出口受到外在因素衝擊可能大幅放緩下,蔡政府將今年經濟施政重點放在擴大內需,包括加速執行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加強招商及吸引台商回台投資、擴大補助國內旅遊、加強扶助經濟弱勢等,但是,這些政策都可能涉及到政策優先順序及資源分配的選擇,地方政府是否支持及配合,勢必對各項政策的執行產生很大影響。
首先,以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為例,其中占特別預算最大部分的各地交通建設,在立法院審查預算時,就受到國民黨強烈抨擊,現在地方主客易位,國民黨地方諸侯對前民進黨縣市長已提出並納入前瞻計畫的交通建設,是否願意埋單?當然會影響中央政策的執行
其次,中央政府正積極招商及吸引台商回台投資,但穩定供電問題往往是廠商決定設廠的關鍵,而各地方政府在民眾對空氣品質不滿情緒下,對供電的強力掣肘,很可能影響招商成效。例如台中市新科市長盧秀燕競選時就以「救空汙」為訴求,當選後她強調反對台中火力發電廠常態性支援北部用電;未來在確定中部供電無虞狀況下,不再支持「中電北送」,並將以撤銷電廠執照做為與中央談判籌碼。如果台中市堅持本位做法,將來電力供應問題勢必成為政府招商及吸引台商回台投資的一大變數。
再者,蔡政府執行國旅暖冬遊補助方案,亦引發中央和地方較勁,例如近月高雄市觀光客暴增,韓國瑜入主的新市府對「韓流」效應帶來人潮振奮不已,但陸委會等中央機關在記者會卻強調高雄觀光人潮是暖冬方案效果,與「韓流」無關。而今年1月辦理擴大暖冬遊補助,原本從宜花東高屏五縣市,擴大至全台19縣市,但排除台北市、桃園市及新竹市,結果被桃園市長鄭文燦怒嗆,交通部隨即改弦易轍,將全部縣市納入。這等中央和地方政府政策角力的現象,未來更將層出不窮。
相對於中央,地方政府同樣也背負沉重壓力。例如被視為國民黨領頭羊的高雄市長韓國瑜,自當選到上任後,費盡心思找新點子拚經濟,例如提出在楠梓發展「賽馬產業鏈」,開放陸資到高雄買房,要求中央開放旗津成為免稅特區,對國外觀光客開徵城市稅以改善高雄市財政等,這些點子爭議性大,部分又涉及中央職權,要實施困難重重,但也反映新市府不遺餘力追尋高雄的「春天」,這樣的精神也帶給其他縣市及中央政府龐大壓力。
還有,國民黨15縣市紛紛以高雄市為師,希望加強兩岸城市交流,讓「貨賣得出去,人進得來」,然而,本月2日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活動的一席談話,讓主張以「九二共識」和大陸進行互動的國民黨各縣市長處於左右為難情況,如何化解此一政治困局,亦是未來挑戰。
在中央和地方皆面臨拚經濟難題下,我們認為,彼此可以分工合作,扮演不同角色;中央政府應致力於將總體經濟的餅做大,地方政府則應發揮各地優勢及特色,全力打造新的城鄉經濟模式,在這樣的分工原則下,中央和地方應通力合作,並建立對話及協調機制,則很多競合難題都可迎刃而解。








聯合報黑白集/政府鬧完,台大鬧


2019-01-06 23:58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被卡了一年多的管中閔,將在明天就任台大校長。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被卡了一年的管中閔,明天終於要正式就任台灣大學校長。但已經五百多天沒校長的台大校園,似乎還未恢復平靜。昨天,有一群台大校友在傅鐘地標前發動「堵管」,要求校方停辦校長交接儀式
已經畢業的校友,卻不許自己的母校有校長,這真的是有點奇怪。雖僅十幾個人參加,但要把場面搞臭,也不是太困難的事。說好聽,這就是民主,人人可以表達不同的意見說難聽,這就是「台式民主」,你必須尊重他、他卻不必尊重你口口聲聲喊程序正義,卻隨時能插進別的程序
當然,也可以說台灣的民主就是比別人昂貴些,尤其是產生過三名總統的第一學府。蔡政府花了三百多天才把鬧劇收場,三名教長灰頭土臉下台,洋相出盡,這個代價不昂貴嗎?但隨即有獨派大老出來對號入座,說小英的處理不合他們的意;其中還有主持教改廿年的李遠哲,很不滿蔡英文未接受他推薦的人選。人家台大在遴選,你大老卻在私下推薦,這是什麼跟什麼嘛
長達一年的「卡管」大戲,如果沒有台大內部的裡應外合,絕不可能有今天的膾炙人口。包括學生登場發威、教授門後指導的劇碼,去年就上演過多少回;直到最近,仍有爭取此職位的競爭者向法院提假處分阻止管中閔上任,還有所謂名譽教授痛批讓管中閔上任是「國恥」。
政府剛剛鬧完,台大又接著鬧,難道是怕「卡管」風波無法創下金氏世界紀錄








聯合報社論/誰在畫地自限:九二共識等於一國兩制?


2019-01-06 23:55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蔡英文總統昨天強調,她期待台灣各政黨都應清楚說出「我們拒絕一國兩制」,也不要再講「九二共識」。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國際社會對中共的治理模式有一個觀察每當內政上碰到挑戰,它就會利用外交議題來轉移社會焦點這樣的操作,民進黨政府其實也深諳其道。最近蔡總統利用習近平發表「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機會,左以非洲豬瘟議題強力回擊,右則力擋獨派大老逼宮,更反手回拍要求國內各政黨不可再提「九二共識」。如此一陣熱炒,蔡英文利用中共清洗了自己的傷口,也把敗選責任忘得一乾二淨。
兩岸最大的鴻溝,其實就在這裡。領導人只顧著擴張自己的意志,只顧著表現自己的權威,卻不在乎人民的意願和彼此主客觀條件的差異。也因此,由於蔡英文拒絕承認「九二共識」,習近平把對台的政治壓力升高到「一國兩制」的框架。相對的,習近平的「一國兩制」提法,又被蔡英文拿來作為閹割「九二共識」的屠刀,說承認九二共識等同於承認「一個中國」和「一國兩制」。在他們伶俐的舌尖上,輕巧地操弄著話語,把這個名詞和那個名詞切割或畫上等號,同時也輕鬆掩飾了自己的無能或無力
在美中貿易大戰煙硝未散的作用下,加上先前一天蔡英文新年談話硬梆梆的「四個必須」,習近平這次發表的談話,對台灣民眾而言,有些訊息聞起來的確氣味欠佳。其中,固有諸如「心靈契合」之類的柔性喊話,但演說中直接躍跳到了「一國兩制」,並非台灣人民現階段樂意看到的框限。即使是僅屬「探索」式的提法,主張由各政黨、各界推舉「代表性人士」參與民主協商;但以目前台灣社會政治共識之不易凝聚,恐怕連推出代表性的人物都不可能,遑論要討論的是不受歡迎的一國兩制議題。 
由於一國兩制的提法缺乏市場,台灣民眾對習近平這次的談話多持保留態度;這樣的氛圍,卻給了蔡政府一個絕大的操作空間。陸委會主委陳明通先痛批這項提法暴露了北京「消滅中華民國」的野心,蔡英文總統更將「九二共識」與「一個中國」畫上等號,要求各政黨勿再提「九二共識」一詞。可見,習近平的談話,不僅被蔡英文用來為自己錯誤的兩岸政策洗白,她還藉北京之力來制約國內其他政黨。如此狡猾的操作,正是利用外交戰略來轉移內政失利的焦點;一旦得逞,她也就可以輕鬆脫卸敗選及不得民心的責任了。
蔡英文可以說這個不好、那個不要,她不要九二共識,也不要兩岸一家親;問題在,她有什麼提法可以求取兩岸的和平相處呢?答案卻是否定的。進一步看,習近平把九二共識重新定調為「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達成兩岸同屬一中」,嚴格而論,這就是中共長期以來的一貫主張;我方仍可主張我們堅持的「一中」是依據中華民國憲法的「中華民國」,這就是「一中各表」的精神。蔡英文自己頑固地畫地自限,拒絕承認九二共識,卻要求全台人民把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一起拋棄,這是什麼邏輯?試想,馬政府時代利用九二共識促進了兩岸廣泛的和平交流;但蔡政府堅持去九二共識的「維持現狀」,後果卻如何?
必須提醒的是,習近平這次談話的基調,把兩岸的和平統一寄望於「台灣人民」,而將「台灣當局」的角色淡化到模糊難辨,這才是最值得警惕的事。這個線索,對照近年北京逕行宣布M五○三航線、發行居住證等將台灣「去主體化」、「去國家化」的系列作為,便更清楚。尤其,蔡政府甘願擔任美國的馬前卒,以台灣旅行法、亞洲再保證倡議等法案在台海翻雲覆雨,習近平不可能對此保持沉默
習近平提出「一國兩制」的倡議,固然不受台灣人民的歡迎;蔡英文趁勢要求各政黨放棄「九二共識」,則更是霸道而愚昧的主張。領導人畫地自限,將是國家的凶險。

【重磅快評】蔣萬安挺蔡英文「四個必須」,然後呢?

◆  【重磅快評】謝龍介被郭信良賣了 黃偉哲還補捅一刀
◆  【即時短評】利用非洲豬瘟危機 升級我國畜牧產業
◆  【重磅快評】蔣萬安挺蔡英文「四個必須」,然後呢?

◆  【重磅快評】口譯哥成駐美外交官 是對制度的藐視
◆  【重磅快評】非洲豬瘟防疫 光擺陣式恐怕不足
◆  【重磅快評】賴揆防豬瘟 罵對人了嗎?
◆  【即時短評】獨派逼宮反而鞏固領導?蔡英文恐難樂觀
◆  【重磅快評】柯文哲又準又毒 一句話引爆綠營風暴
◆  【重磅快評】老綠男逼宮、柯P挑撥 小英勿蹈扁朝覆轍
◆  【重磅快評】4點評論習談話 輕率剔除公約數最不智
◆  【即時短評】蔡與習「三四五」攻防出招 2019兩岸關係變數大
◆  【重磅快評】10年前後3大改變 習近平要台灣逼視統一
◆  【重磅快評】柯文哲的「美」夢何故先殘
◆  【即時短評】習近平急迫探索 加大台灣面臨談判的壓力
◆  【重磅快評】台北跨年夜沒出意外真是佛祖保佑
◆  【重磅快評】習近平主導攻勢 蔡英文能空城退敵?
◆  【重磅快評】2019我們繼續「翻」下去
◆  【重磅快評】這廂慶祝那廂補助 台灣觀光有平行時空?
◆  【即時短評】張善政的下一步 選擇不多
◆  【重磅快評】中正紀念堂轉型 走向共生或撕裂地獄?








【重磅快評】蔣萬安挺蔡英文「四個必須」,然後呢?


2019-01-07 09:17聯合報 主筆室
蔣萬安在政論節目中分析了蔡英文總統的元旦談話,他認為,蔡英文強調的「四個必須」是正確的,「這讓對岸去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圖擷取自「年代向錢看youtube」

國民黨立委蔣萬安在政論節目指出,蔡英文總統元旦文告的4個必須都是對的,並直言絕對無法接受習近平定義九二共識為一個中國、一國二制,立即引起許多網友熱烈反應。但在幾乎一遍「綠挺紅批」的網民口水之外,又有多少人的支持與批評,是立基於蔣萬安的完整說法之上?
從時序來看最近這一波兩岸高層的「口水戰」,先是蔡英文總統發表元旦談話,對兩岸關係提出4個必須,接著大陸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指出要探索一國兩制的台灣方案,然後才是蔡英文回應不接受九二共識,因為北京定義的九二共識就是一個中國、一國兩制。
蔡英文的四個必須,包括:中國必須正視中華民國台灣存在的事實、必須尊重2,300萬人民對自由民主的堅持、必須以和平對等的方式處理雙方歧異、必須是政府跟政府所授權的公權力機構坐下來談。其實除了用字用詞以及語氣強弱的些微差異,說穿了正是近幾年來藍綠多數政黨或政治人物的泛泛之論,也就是「空話」。
反而是蔣萬安最後對蔡英文所提的質疑:「提出四個必須,但是然後呢?」直指蔡總統重新回到文青式的口號卻並沒有具體做法,因而導致她與習近平「沒有交集、各說各話,未來這一年兩岸恐怕很難有突破」,卻反而遭部分媒體及這波挺蔣批蔣者給刻意湮沒或視而不見,還真讓人訝異台灣輿論平台惡質至斯
說穿了,蔣萬安那裡是表達自己的看法?他不過是以直白的話語,說出了藍綠陣營眾多「大人們」長期在政黨惡鬥慣習之下被「非敵即友」二分法制約,把對手所有的主張先否定再說的事實;另一方面,他則直指蔡英文長期只會作文的空心,卻遭這波挺蔣批蔣者刻意抹去不論一個蔣萬安竟然讓紅綠支持者獲得「斷章取義」共識,還有比這更諷刺的事嗎
「涉世未深」的蔣萬安的確犯了錯:錯在不知當今媒體以及網民動輒斷章取義的險惡,錯在並未先點破蔡英文左手摧毀中華民國乃至民主自由、右手又死抓中華民國保護傘的事實,錯在不知選擇對的「戰場」去完整的詮釋其兩岸主張,錯在不知該以四平八穩的「文青體」去力挺中華民國!
但話說回頭,若不是因蔣萬安的「涉世未深」直白力挺,又有誰會靜下心來討論蔡總統穿了這襲「四個必須新衣」之下的「然後呢」?







【即時短評】利用非洲豬瘟危機 升級我國畜牧產業


2019-01-07 12:35    聯合報        記者彭宣雅╱即時報導
雲林、高雄都已宣布補助畜農改為飼料養豬、停止收養豬廚餘等措施;屏東、金門也輔導養豬戶改餵飼料;但是各縣市境內的廚餘要去哪裡?怎麼處理?確實讓地方政府頭大。聯合報系資料照

政府因應非洲豬瘟的疫情,隨時有可能禁止廚餘養豬,環保署上周已找各縣市開過會,訂出廚餘處理原則,但各縣市仍陸續有執行上的困難。防疫優先,恐怕不是只有環保署一個單位能夠處理,不論是各縣市、或者緊急應變中心中的各單位,都應該攜手共渡難關。
由於疫情緊繃,環保署早做好處理廚餘的準備與規畫,未來廚餘去化優先先送堆肥場,地方縣市處理量能不足,第2順位就是送掩埋場,若掩埋容量不夠,就經過脫水後送焚化廠焚燒,並提供脫水設備的採購與補助。
目前,雲林、高雄都已宣布補助畜農改為飼料養豬、停止收養豬廚餘等措施;屏東、金門也輔導養豬戶改餵飼料;但是各縣市境內的廚餘要去哪裡?怎麼處理?確實讓地方政府頭大。
由於各縣市所有的掩埋場、焚化爐設備不一,若一旦全面不能廚餘養豬,面臨廚餘去化問題,在實際操作面上,可能會陸續出現困難。現在首當其衝的是業者不再標售廚餘,或者養豬業者想要和收購單位解約,卻面臨違約賠款,這都有待中央應變中心與地方共同解決
環保署統計,不論是養豬、堆肥,國內約產生100萬公噸廚餘,對照這幾年的統計數字,已有愈來愈少的趨勢,環保署推估,主要在於國人的惜食、減量觀念的落實,讓廚餘量逐年降低。防疫優先,中央與地方沒有人可以是局外人,為了防疫,環保單位就是全力處理,盡快落實解決問題,趁這次機會升級我國畜牧產業,也把廚餘回收處理導入正軌,也是新轉機







【重磅快評】謝龍介被郭信良賣了 黃偉哲還補捅一刀


2019-01-07 15:47    聯合報        主筆室
退黨而選上台南市議長郭信良早上表示希望能夠重回民進黨。記者修瑞瑩/攝影

民進黨真是會選舉,國民黨怎麼會是民進黨的對手呢?國民黨在台南市議長選舉中翻掉了賴揆的起家厝,運籌維幄的謝龍介赴大陸推銷農產品,沒想到新科議長郭信良竟把他賣了,向民進黨聲聲呼喚盼重回民進黨,綠營隨後從地方到中央一路為郭開綠燈,謝龍介的開心只維持短短兩星期。   
郭信良在議長投票前宣布退出民進黨,獲得國民黨團挹注,兵不血刃,如願以償攻下議長寶座,國民黨主委謝龍介坐鎮指揮,成功阻卻民進黨邱莉莉當上議長,也讓賴揆的面子掛不住,因為台南是賴的大本營,民進黨議員又佔多數,賴位居要津卻保不住民進黨提名的議長,謝龍介操盤成功,原本可列一記戰功,不料卻被政治現實逆轉,郭信良的廉價背叛紮紮實實擺了國民黨一道
謝龍介白忙一場無所謂,最氣人的是郭信良趁他赴大陸推廣農產品時宣布希望重回民進黨,讓謝龍介鞭長莫及,只能隔海跳腳,而新科市長黃偉哲再捅他一刀,談論台南市第二選區立委補選選情,黃偉哲拿秘雕來消遣可能披掛上陣的謝龍介,表示第二選區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地區,「謝龍介靠著秘雕可能會很有用」,開了謝龍介的玩笑,還波及第二選區的選民,難道秘雕有什麼不對嗎?
謝龍介要靠秘雕才能當選,可能是一句玩笑話,但民進黨不必靠秘雕即能勝選卻是事實,郭信良宣布退黨而奪取議長大位,中評會還沒有開會審查違紀,民進黨派系和郭信良套好招,演了一齣團圓戲,中央也不遑多讓,民進黨發言人立委蔡適應幾乎同步發言,表示他知道郭信良對民進黨充滿著熱愛,建議郭信良可以跟黨主席卓榮泰談談,內行人豈有不懂其中通關密碼?
看來民進黨從中央到地方早已一條通,郭信良奇幻的黨籍漂流之旅已在國民黨團書記長蔡育輝「被騙了」的驚歎聲中結束,而從頭到尾,民進黨甚至還來不及對郭信良開鍘,而且他成功擺了國民黨一道,還拿下議長,民進黨反而得頒獎表揚他,不是嗎?

聯合筆記/二○一九兩岸對撞 動盪不安

◆  生養小孩 怎堪新策折磨
◆  高雄摩鐵大賽何辜何罪?
◆  考量現實 公廁應蹲式坐式並存
◆  為何政府吝於鼓勵工業界?
◆  廚餘飼料化應精進
◆  非洲豬瘟的奇幻旅程
◆  教授投書/台大明天有校長 期待學生提問:將如何航向國際?
◆  漫畫/誰斷九二共識後路?
◆  聯合筆記/二○一九兩岸對撞 動盪不安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二○一九兩岸對撞 動盪不安


2019-01-06 23:53 聯合報  陳言喬
蔡英文與外媒聚會時表示,「九二共識」已經被北京定義為「一國兩制」,不再有模糊的空間。 圖/取自蔡英文臉書

民國108年(二○一九年)剛開始,兩岸就進入新一輪的緊張對抗格局,且直接以撕破臉的方式相互衝撞對罵。兩岸關係今年注定是動盪凶險的一年,兩岸議題也提早成為明年總統大選各方交戰的熱門話題。
最近一周的新聞熱點就在兩岸,從蔡總統元旦的「三道防線、四個必須」,習近平總書記二日的「兩制台灣方案」;到蔡總統表明不接受九二共識、進而要求台灣內部不要再講九二共識,以及國台辦首度點名批判蔡總統是在「大放厥詞」等,兩岸官方都已不再隱忍,形同公開決裂。
蔡總統或民進黨部分人士過去不承認兩岸同屬一中的九二共識,但以「理解並尊重民國81年(一九九二年)兩岸兩會秉持互相諒解的歷史事實」或「回歸到這個歷史事實」等方式與大陸周旋,希望得以繼續與大陸交流,如今蔡總統公開說出不接受九二共識,雙方已無模糊空間。
從國台辦聲明可知,中共對蔡總統就任時的「未完成答卷」已收回。在此之前,中共批評蔡政府多以「民進黨政府」、「台灣當局領導人」等模糊用詞替代,今後中共對蔡總統的批判將如同李登輝、陳水扁般直呼名諱,兩岸關係注定進入更緊張態勢。
李登輝前總統從民國77年(一九八八年)一月就任,到民國88年(一九九九年)七月發表「兩國論」,十一年半後,被中共點名批判;陳水扁前總統民國89年(二○○○年)五月就任,民國91年(二○○二年)八月談及兩岸是「一邊一國」,被中共點名批判;這次蔡總統則在就任二年七個月後被點名批判。
從過去歷史軌跡可知,中共對我總統點名批判(定性為台獨分子)後,兩岸官方關係將全面急轉直下,原本保留雙方一點空間的那層紙也被掀開。中共不僅繼續限縮兩岸官方一定層級以上的交流、全面打壓我國際空間,更將進一步奪取我邦交國。另一方面,在「寄希望於台灣人民」下,將加重與承認九二共識的藍營縣市交往,以地方包圍中央,形成分化之勢。
尤其年初在習近平提出「習五點」後,中共勢將展開全面促統的工作,除大陸內部鋪天蓋地的推動研究,也將與台灣各黨派、各界人士廣泛接觸探索兩岸統一的方案。習近平稱「制度不同,不是統一的障礙,更不是分裂的藉口」,意即今後不論台灣藍綠誰當家,都無法迴避中共已逐漸掌控兩岸「主導權、主動權」的現實
蔡總統拒絕承認九二共識,等同與大陸攤牌,面對中共的步步進逼,接下來蔡政府有可能完全倒向美國,甘願成為美國的棋子,這又將為兩岸關係火上加油,為中美經貿問題增加更多變數。蔡政府既不能團結台灣內部一致對外,又因堅持信念讓兩岸關係更加險峻,今年的台灣內部與外部將是一個動盪不安的凶險格局

薛承泰/管爺策馬入椰林或叢林?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薛承泰/管爺策馬入椰林或叢林?

◆  謝哲青/失去的信任,要怎麼找回來?
◆  梁啟源/離岸風電躉購價格可以這麼訂
◆  方祖涵/球場開創的城市新局
◆  黃介正/人民善意為兩岸關係之本
◆  范疇/美中文明對撞下的台灣角色
◆  劉維公/年度設計公司得獎者:谷歌







薛承泰/管爺策馬入椰林或叢林?


2019-01-06 23:50 聯合報  薛承泰(作者為台灣大學教授)
如果從去年二月一日原訂上任算到今年一月八日,卡管總共三百四十二天。民國107年(二○一八)整年的歹戲拖棚,民進黨政府折損了三位教育部長,葉俊榮斷然解管,算是有勇氣的一位部長!
去年此時管中閔當選校長,次日我寫下一首七言詩,以回覆友人問及我的感想:
桓公尋相人未現,
子騫孝行比顏淵,
杜鵑迎爺飄春雨,
椰林追雲護杏壇。
此詩前兩句隱喻了管中閔三個字,並意味著找校長不容易,新校長最好能學學顏淵的居陋巷簞食瓢飲(隱喻傅斯年風格)。後兩句,椰林追雲代表台大需提升競爭力,杜鵑花開時可迎管爺;不料春雨來攪局,當然,為了大學自主台大必會護杏壇。
果然一月九日傳出管擔任台灣大哥大獨董,而台哥大副董的遴選委員蔡明興並未迴避。廿五日立委張廖萬堅爆料,管涉嫌抄襲論文。三月十六日,管又被爆出在大陸廈門大學任教。這段期間教育部七次行文台大,台大認為做了必要的說明,不動如山。四月十四日,潘文忠請辭獲准,結束第一階段卡管。
吳茂昆上任之後,要求台大重啟遴選程序,台大以召開臨時校務會議為因應,最後該提案遭否決。母親節管中閔呼籲蔡總統「不要讓校長遴選的政治風暴擴大」,甚至會成為總統五二○就職兩年的「不可承受之重」。而蔡總統表示教育部乃依法處理,但「我們看到有些人試圖把它政治化」,「管教授有什麼事要說,就回到體制按照程序表達意見」。針對此,我在五月十七日撰寫一篇「當獅子座遇見了處女座」,除了從星座分析兩人個性,並指出問題始於管爺的「意外當選」,而能夠將此事政治化,不就是擁有權力者嗎?五月廿九日,吳茂昆辭職下台,結束第二階段卡管。
七月十六日,葉俊榮由內政部長轉任教育部長。一上台即要求台大遴選會回到先前的會議議程,先決議蔡明興是否需迴避或解除遴委職務,再重新推薦五位候選人(含管)進行遴選。台大不願走回時光隧道,仍維持原議,雙方陷入冷戰數月。我在十二月十九日大學的寒流」一文指出,真正需要履行社會責任者應是教育部自己。
十二月廿四日葉俊榮宣布勉予同意管中閔擔任台大校長,結束卡管第三階段;不禁感嘆:
俊才不解宮中味,
榮返杏壇當無悔,
難度耶誕解管日,
為所當為何須催。
想想民國93年(二○○四年)三一九兩顆子彈,問題更大也更具爭議,只不過缺少證據,在無罪推定下,中選會依然在開完票後,宣布阿扁當選總統。去年十一月廿四日的地方選舉,發生邊開票邊投票的情形,以及北市開票最後神隱的三小時。中選會解釋,沒有規定要全部投完票才能開票,就算有人提出當選與選舉無效,中選會照樣把當選證書給了柯P。
說真的,台大缺校長有五百天了,運作似乎沒有受到明顯影響,只不過卡管事件成為了國際笑柄!至於校長遴選過程是否有瑕疵,在多元社會中有不同解讀並非怪事,只不過凸顯了少數人的顏色框架!還好在遴選會投票前管中閔並未被看好,否則卡管早就發生,何來一整年的紛紛擾擾?關鍵應在於,那些自許為「改革者」選擇性認定他人是「反改革」,即發動批判與攻擊,並視之為正義之舉,殊不知歷史的悲劇就此開始

名家觀點/園區泡沫…大陸又見黑天鵝?

名家觀點/園區泡沫…大陸又見黑天鵝?


2019-01-07 00:45 經濟日報  李春

一腳踏入民國108年(2019年),中國經濟界有些心灰意冷,好多人在談論「明斯基時刻」,也有人在數「黑天鵝」、「灰犀牛」。這都是因為經濟下行的預期,曾經自嘲多次預言經濟危機但都失敗的經濟學者余永定,這回很認真地提出,「沒有一定的經濟增速,一切問題都會惡化」。據說他由之而來的財政貨幣政策雙擴張的建言,已被採納。
經濟下行會帶來問題的惡化,但哪些問題惡化了中共決策層比較擔心呢,傳統上執政當局最擔心通膨和失業兩大問題因為前者會帶來經濟的不穩,後者會引發社會的動盪。中國經濟現在看沒有通膨的問題,而就業已有問題苗頭,當局已開始著手穩就業。於是有人認為中國經濟可能的危機,在於經濟下行引致泡沫破滅。
一提中國經濟的泡沫,直接的回應都是房地產。但北京經濟界主流意見,是不信房地產會泡沫破滅,理由是政府擔心這個泡沫已擔心到極點,對房地產市場盯得最緊,其政策把握得最嚴,因而泡沫破滅的可能性不大。
黑天鵝都是在人們不留意的時候飛出來的。中國經濟領域還有一個泡沫,跟地有關也跟債有關,那叫做「園區泡沫」,但這個泡沫沒有太多人留意。有人說中國房地產泡沫,最突出的表現是一些地方出現了「鬼城」,而中國沒有人留意到的「園區泡沫」,引出的現象叫「鬼區」。
近30年來,中國經濟領域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處處有園區,不管走到哪裡,東西南北中,園區開發中。園區有大有小,大的叫國家級,中的叫省市級,小的不止是縣,到廣東叫做鎮街級,就是行政建制最低一級的鎮和街道級,但往內地走,就有村一級的,那已是行政建制之外的一級。園區又名目繁多,以前都叫工業的,現在好多是科技的,當然還有很多數之不盡,隨時推陳出新的新名目園區。
園區還有一個特點,叫大小不均,小的以平方公里計,大的以百萬畝計,關鍵是看上級地方審批的鬆緊,以及園區所在地區經濟寬緊,經濟發達地區地價貴園區就規劃得緊一點,經濟落後地方地不值錢,拿筆在地上畫就行了。
有了這級別不同、名目繁多、有大有小三個特點,中國的園區就大發展起來,還就此形成了園區經濟,也隨之形成了不同層次的招商政策。對園區經濟和招商政策,港商台商最內行,但他們不了解的,是主人家築巢引鳳,客人不去做客,結果引來一派荒涼。最近有人披露,四川有個縣級的工業園區,規劃得雄心勃勃,地圈了15萬畝,產值預估人民幣30億元,那是民國98年(2009年)人民幣4兆元大投資時劃的,十年過去,那裡也就「鬼區」一個。
園區經濟盛極一時,本來為的是發展經濟、大舉招商引資,借以改變山河面貌,也解決地方就業,那是再好不過的事。然而中國經濟發展有兩大問題,一是一哄而起,二是利益取向。一哄而起,最易自不量力,所以廣西有的地方園區,畫出來萬畝之地,引不來十家廠商了。而所謂利益取向,則是指園區主要是求政績,這其實算不了什麼,為官一方,總得辦點事,最怕是辦園區圖的是收利益,把商招進來再小刀慢割,東北那邊人說的是關門打狗。
現在經濟下行,商招不進來,資還可能流走;園區建設也得要錢,多數是地方舉債,那叫地方政府性債務;所謂泡沫破滅,主要是指園區經濟成大泡沫,泡沫化還被認為超過了房地產,於是大風險就來了,那泡沫相連的風險,如園區泡沫就等於政府債務泡沫。這麼一說,是有點令人擔心。

李春

李春現在是聯合報系的香港特派員,有20多年的媒體工作經驗,長期觀察中國大陸的政經情勢,見解精闢。

名家觀點/推展OTT…文創產業新機遇

名家觀點/推展OTT…文創產業新機遇


2019-01-07 00:45 經濟日報  林建甫(作者是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台大經濟系教授)

日前「台灣線上影視產業協會」舉辦成立一周年年會,並遞交「台灣線上影視產業協會白皮書」給NCC、文化部等主管機關,拋出給政府健全OTT(Over the top)產業的六大建議。這是一個重要產業,我們該高度重視。
OTT原本是籃球用語,指將球由對手的頭頂上傳過去,後來被使用於電信業的內容服務,因這些業務不必再像過去仰賴地面上的電話線、纜線等方式傳輸。早期OTT是指電信、網路服務供應商(ISP)將內容建構於基礎電信上而形成的服務。隨著網路基礎建設趨於完備,加上各式各樣的智慧型裝置的普及,現今的OTT主要指的是影音串流平台,例如YouTube、Netflix都算是。
OTT的興起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習慣,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只要有智慧手機、平板、電腦、機上盒或電視,就能透過OTT平台觀賞,「影像帶著走」的概念,衍生出新的觀看方式、消費模式與商業形態。
當前全球影音串流產業競爭進入白熱化,美國迪士尼今年初投入524億美元買下21世紀福斯旗下電影工作室及多個電視頻道,大舉進軍OTT。手機龍頭蘋果不遑多讓,延攬名導史蒂芬史匹柏、J.J.亞伯拉罕和歐普拉溫芙蕾等打造自製原創節目,積極備戰。龍頭Netflix不敢掉以輕心,投入80億美元製作原創節目之外,同時積極擴張海外市場。其中亞洲是Netflix的重點市場,為了在市占率上搶得先機,另包括Amazon Video、HBO、大陸騰訊、優酷及愛奇藝三大平台也都虎視眈眈。
令人憂心的是,網路無國界,而且串流影音平台也有明顯的網路外部性,愈多內容愈容易吸引更多流量,有更多流量將能創造更多收益。這也是這些大平台積極擴展全球業務版圖的原因,未來幾年將是決戰關鍵點。
回過頭來看台灣現況,台灣民眾愈來愈多人選擇串流影音平台當做家中的主要觀看媒體。在民國105年(2016年)Netflix、愛奇藝進軍台灣之後,更進入百家爭鳴的時代。然而根據資策會創新研究院統計,台灣消費者心中前五大平台YouTube、愛奇藝、Netflix和LINE TV,國外平台就占了四席。雖然台灣有20多家業者,但幾乎都是賠本經營。
此外,台灣盜版影音猖獗,目前市面上熱賣的安博盒子、小米盒子、千尋盒子等設備,或是從透過網路平台觀看的影音內容很多都是盜版。根據資策會估算,全台4G用戶使用盜版網站及App觀看影音內容比率高達79.9%,且很多觀眾根本不知道他們看的是盜版。這些業者省下了版權授權及網路頻寬CDN(Content Delivery Network)這兩個OTT產業最重要的成本,守法的OTT平台反而處於競爭劣勢。
台灣業者不是完全沒有機會,目前OTT產業仍沒有標準的商業模式,所有企業都還在摸索調整中。OTT平台最終還是取決於觀眾的收看,內容才是王道,這也是為何美國OTT灑大錢做自製影集的原因。台灣也有許多不錯的影集、電影備受國際好評。Netflix也認為台灣是「華語」原創內容最重要的產地。
最後,OTT是跨國性的生態體系,很難阻止海外業者進來,無論是台灣OTT業者、還是內容製作商,都要設法走出去,尋求更大的市場恐怕才是對症下藥。不論是OTT協會打團體戰的想法或是文化部國家隊的概念都是可行方案,如能率先在國際市場搶占一席之地,台灣文創產業的發展才能蒸蒸日上。


林建甫

現職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五年級生,擅長從理論面分析財經政策,而且不只拋出問題、點出癥結,難得的是,也會提供可能的解決方案。讓畢業於彰化精誠中學的林教授娓娓道來,談一談那些年,我們一起研究的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