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8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正視美國商會對台灣供電的警告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聯合報社論/沒有天上掉下來的政權輪替
◆  聯合報黑白集/「真抱歉」的年改
◆  經濟日報社論/正視美國商會對台灣供電的警告







經濟日報社論/正視美國商會對台灣供電的警告


2019-06-08 00:45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美國商會日前發表年度政策白皮書,其中針對台灣的供電前景提出警告,認為政府整體供電策略充滿風險,廢核和再生能源政策又過於急躁,使得台灣的發電備轉容量率不斷下降,已低於國際公認的15%門檻,導致在台美商憂心忡忡、外來投資裹足不前。因為工業用戶必須制定未來數十年的生產營運產能投資規劃」,「因此,他們不只看重眼前也會放眼於未來更長期的能源價格穩定電力供應情況。」尤其,台灣致力發展的人工智慧、大數據運算等新興科技,個個都是高耗電產業,絕不會落腳在一個沒有穩定供電的國度
美國商會每年都發表政策白皮書,過去並不特別著重能源問題。民國105年(2016年)民進黨執政後,高唱廢核和再生能源,才引起美商的重視,並在之後的白皮書中建立能源專章,針對台灣當前和未來的供電加以評估並提出建言
在廢核和再生能源的大旗下,全台民國104-107年(2015-2018年)供電比重,核電由16%降至11.4%,燃煤和天然氣發電各由35%上升至38.6%和39.2%,再生能源由4.1%拉高到4.9%。依據政府的規劃,民國114年(2025年)全面廢除核電後,天然氣發電將填補現有11.4%核發電的大部分,達台灣供電來源的50%,實現政府一再標榜的乾淨能源理想。
然而,這正是美商和產業界最大的質疑全球倚靠天然氣發電的國家,如卡達、巴林、汶萊,本身都生產天然氣。台灣天然氣全靠進口,竟然把天然氣發電拉高到50%,而全台的天然氣儲槽容量僅14天、安全儲量七天。即使按照當前規劃順利建好所有儲存槽,到民國112年(2023年)也僅能達到儲槽容量24天、安全儲量14天的規模。一旦來台的天然氣載運船因各種原因延宕,台灣將立即面臨限電危機。
其次,政府規劃民國105-114年(2016-2025年)核電歸零,等同每年減少1.5~2%的核能發電,速度超乎全球。以德國為例,核能發電比從民國93年(2004年)的27.2%降至民國106年(2017年)的13.2%,每年平均減幅為1%,已為全球之冠,但同一時期電價則上漲超過78%依據台電最新統計,核電每度1.11元、天然氣每度2.73元,若以後者全面取代前者,電價勢必大幅上揚這就是美商的另一個提醒台灣不僅要保證供電無虞,而且要提供合理電價,才能吸引外資來台投資
最後,美商和各界也質疑政府大力推動的再生能源政策。因為不論是風力還是太陽能,都因為倚賴自然環境發電,本身有極大的不確定性,只能是備載電力,無法取代核電、燃煤或天然氣的基載電力。尤其,以台灣西部的風場而言,冬天風力強,但用電需求較少,夏天用電量大,但風力較弱,到底能否適時滿足台灣用電,仍讓人懷疑。更重要的是,積極發展離岸風力的德國和北歐國家,都與鄰國建有電網:在風力強的時候,輸出電力,降低成本;在風力弱的時候,輸入電力,保障供電。台灣四面環海,沒有鄰國電網,卻打算投資2兆建立亞洲最大的離岸風場,實在是一場世紀豪賭
保證供電無虞、電價合理,是任何一個政府對人民的基本責任,也是爭取外來投資的必要保證。政府即使堅持廢核,也應參考德國經驗,以每年1%的比率調降,同時誠實告知民眾:若以天然氣取代,電價勢必調漲,限電風險也會提高;若以煤發電取代,空汙勢必惡化。
至於離岸風力發電,經濟部早於民國104年(2015年)即著手在竹南外海建立20部機組的試驗性風場,投資約200億,合計年發電128百萬瓦,將於民國108年(2019年)底正式運轉。政府應當耐心地觀察這20部離岸風力發電機組運轉的情形至少三年以上,詳細記錄各項數據及對環境、海洋、航運、漁民生計等影響,然後再決定是否大規模建造離岸風力發電場。
這才是一個誠實負責且能說服外資來台投資產業的電力政策。








聯合報黑白集/「真抱歉」的年改


2019-06-07 23:50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蔡英文高談警察福利,還有社宅保留戶,大肆向警察示好。結果只換得基層員警冷回:砍完年金再談照顧,有什麼用?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年金改革是蔡英文自詡的政績無疑,明列在她執政三年的十大關鍵詞中。但年改也是她的一大「惡政」,不僅軍公教看起來如此,幾位總統參選人談到年改要補正也是如此。
賴清德說,年改不可能回到從前,但有些衝擊應該檢討「微調」。在初選民調前夕說出此話,當然是想要爭取藍營群眾的支持;但這不表示賴清德是舌粲蓮花信口開河,他顯然認知年改有些地方砍過頭,必須還人家公道。
微調到底是多「微」,賴清德可能還沒想好;如果他初選過關,外界不妨繼續向他追問。相形之下,韓國瑜在凱道高呼「政府過去承諾的要照承諾做,要恢復」,立刻被民進黨曲解說他主張「恢復十八趴」;這點,恐怕是連軍公教也不敢想的事。實情是,韓國瑜認為年改程序有問題,政府違背了信賴保護原則,這個正義要討回
郭台銘也刊登廣告批年改,指責蔡政府對軍公教不義,並聲稱支持修改不公不義的年改條款。對於韓國瑜的主張,郭台銘卻根據錯誤傳聞批他開「空頭支票」,認為要「把餅做大」才有用。可見,年改處方言人人殊,大家一致的看法是沒改好
這就是台灣「真抱歉」的年改。年金不改革,是世代和階級不正義但以改革之名亂殺一通,又製造一波新的不正義蔡英文昨天在警大高談警察福利,還有社宅保留戶,大肆向警察示好結果只換得基層員警冷回:砍完年金再談照顧,有什麼用









聯合報社論/沒有天上掉下來的政權輪替


2019-06-07 23:45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國民黨中央提名五人小組七日拜會立法院前院長王金平(右二),王會後即表明不參加黨內總統初選,引起震撼。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國民黨總統初選近日雜音四起。朱立倫質疑黨中央缺乏總統選舉總戰略,王金平宣布不參加「奇奇怪怪」的初選,郭台銘則砲轟中央要為黨內不團結負責。至此,國民黨該學到的一課是想要搭順風車奪回政權,只是癡心妄想。民進黨初選雖然顛簸扭曲,畢竟力圖透過整合重新跨步;而國民黨內爭的火苗剛剛燃起,藍軍想延續九合一的勝選氣勢,恐怕還有長路要走。
既不參加初選,卻又稱不停止北中南的大造勢,王金平的退選聲明讓人費解。這項聲明從三山造勢講起,目的就是要提醒黨內同志:韓國瑜翻轉高雄,他是有功的。去年若沒有王金平出錢出力,透過農會、宮廟系統的拉抬,兩袖清風的韓國瑜哪有可能締造韓流?高雄從綠地變回藍天,讓王金平想要更上層樓;無奈他或許過往「藍皮綠骨」的標籤難以洗刷,或許其他的政治品牌已經老舊,民調始終不見起色,只能選擇黯然退出。這其實和「奇奇怪怪」的初選無關,而是個人條件與社會氣氛無法對應
一生皆披藍袍從政的王金平,當然清楚國民黨若要再起,得一步一腳博感情顧選票。若得不到選民的一票,再美麗的口號都是枉然。這次初選,他對黨中央為郭、韓開小門迭有怨言,並說出「選舉公報上會有我的名字」,讓外界猜測他最後可能退黨自行參選。事實上,在「馬王政爭」時馬英九開除其黨籍,王金平仍透過訴訟護住自己的黨籍,絕不輕言離開;以其老謀深算,他當然不會因這場初選挫折輕言脫黨相反的,他在退選聲明不斷強調自己愛黨情深,要勤走基層,「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為國民黨贏回政權而努力
目前民進黨的蔡賴之爭已進入最後的決戰——如果不是火車對撞的話,下周民調揭曉,情勢即可明朗。相形之下,國民黨初選剛剛進入險灘,王金平退出賽局只是序曲。接下來,韓國瑜與郭台銘兩營展開的激烈廝殺及攻防,則是更難料的景象。
國民黨初選較大的變數有三:第一,韓國瑜陣營將連連發動大型造勢活動,催動韓流人海,以「實體人數」來對抗緊追其後的首富「台風」;如此較勁,可能對初選構成非預期的壓力。第二,韓郭兩人的競爭,已逐漸被有心人士渲染成「基層庶民」與「政治菁英」的對立,黨中央若不設法排解及澄清,最後極可能演成藍營的一次「階級斷裂」,切不可掉以輕心。第三,目前若干媒體和名嘴已出現嚴重的選邊和偏倚,不少藍營民代、智庫學者也公開表態;若再繼續叫陣或釋放不實空氣,可能造成藍營支持者的分裂。如此一來,國民黨目前一盤好棋即可能打到輸掉。
國民黨中央的問題,就是手上空有一堆好牌,卻始終抓著不放、不打、不用,只會當甩手掌櫃。這種消極態度,既不能提供黨內好手強有力的後勤支援,又不能協助他們維持彼此的良性競爭,甚至對外不足以號召不滿民進黨的民眾歸隊支持。如果一直抱著這種無為的姿態旁觀情勢,國民黨明年要贏回執政權,恐怕只是一場夢想。黨中央若一味坐視黨內互打,對黨內菁英拉幫結派、胡亂放話的行為不作任何約束,甚至眼見情勢惡化而無法有效協調整合,國民黨又如何證明自己有能力翻轉台灣的未來?
王金平的退選聲明,其實也在提醒國民黨中央:不能妄想只靠「一人救一黨」,「九局打完才會有真正的贏家」,只贏初選不能算贏。這麼簡單的道理,庶民皆知,黨中央卻要靠王金平來提醒,著實諷刺。藍營裡許多政務官享受過執政的美味,卻軟弱而丟失政權;而今外界看不到他們反省或力挽頹勢的努力,卻趁著基層民眾討厭民進黨,這批人便又怡然自得地開始指點江山。他們真以為中華民國國旗再度飄揚,是民眾向他們歸心嗎?

【即時短評】當你我用海平面高度 批判八千米高的決定

◆  【即時短評】韓國瑜花蓮大造勢 都是為了他?
◆  【即時短評】初選過後 蔡賴之「網」能否全面修補?
◆  【重磅快評】「蔡英文路線」即「李登輝路線」的繼承
◆  【即時短評】當你我用海平面高度 批判八千米高的決定

◆  【即時短評】王金平選不選 三足鼎立變四腳朝天?
◆  【重磅快評】央行總裁送給總統的老實樹
◆  【重磅快評】蔡英文吃定賴清德 年改微調下重藥
◆  【重磅快評】王金平退初選續練兵 喬家大院門沒關?
◆  【重磅快評】深陷三重危機的德國總理梅克爾
◆  【重磅快評】蓋高鐵比路平專案複雜多了
◆  【即時短評】提高收購數量或價格 那種農民較有感?
◆  【重磅快評】辜寬敏說小英變國母 摧毀李遠哲精心連署
◆  【重磅快評】李遠哲的不負責推薦,國政顧問還管用嗎?
◆  【重磅快評】大巨蛋「不拆就是要蓋啊!」
◆  【重磅快評】籲小英知進退 李遠哲們把台獨金孫寵過頭
◆  【重磅快評】比金融海嘯更嚴重的危機要來了嗎?
◆  【即時短評】再修公投法 是清掃戰場還是製造未爆彈
◆  【重磅快評】求民進黨對公投綁大選「心理陰影面積」
◆  【重磅快評】台大畢典唱國歌「假新聞」 蔡蘇不管嗎?








【即時短評】當你我用海平面高度 批判八千米高的決定


2019-06-08 11:50 聯合報  記者林以君╱即時報導
台灣女登山家詹喬愉。圖/詹喬愉提供

當你我只能用有限的視野,以海平面的思考高度去評價詹喬愉在海拔八千公尺時必須作出的決定,那就永遠無法在尊重生命這個議題上產生交集。
登上世界第一高峰聖母峰後,「三條魚」詹喬愉記錄了登頂前所見所思,同行攻頂者的一張照片上呈現的是八千公尺高峰上的現實,一具登山者的屍體被移到攻頂路線確保繩旁邊,她則留下「今年真的死太多人了,走在路上都是新鮮的屍體」的文字,引起諸多批評,「只為攻頂」、「見死不救」。
根據尼泊爾第一大英文報紙喜馬拉雅時報報導,詹喬愉登上聖母峰前三天的5月24日為止,今年在此處八千公尺以上的登山者中,已有18人死亡,其中8人死在聖母峰。她心裡也是很多情緒,她的山難搜救師父劉崑耀這些日子成了另一座山,專門讓她靠
挑戰八千公尺以上高峰的決策模式,不是只有台灣百岳經驗的台灣山友們可以體會的,更別提少有或從無登山經驗的嘴砲型網友所能想像
跨過屍體繼續前進,在這對師徒心中是當下理智運算後不得不的決定,否則後續冒著風雪及失溫、缺氧危險的其餘登山者,可能再也無能力繼續前進、上攀,更殘酷的是,就算攻頂,也可能無法安全下撤。
劉崑耀說,八千公尺,是完全不可預期的環境,在台灣也不容易訓練,連四、五千公尺都沒爬過的人,去評論八千公尺高峰上發生的事情,「落差是很大的」。
他舉自己在南美第一高峰、標高6,961公尺阿空加瓜峰的經驗,同行美國隊有個隊員在攻頂前只差30公尺就倒下了,那人眼睛睜著、還有呼吸,但很急促,美國隊同隊山友沒有人去急救,「我們也就經過他旁邊繼續向上,折返時他們同隊的人就把他夾克的拉鍊拉起來」,大家離開現場,再沒有其他協助。
劉崑耀說,「我們當下也詢問他們的嚮導,為何不急救?」對方舉了真實案例說,曾經救過一個登山者,對方意識清楚,也說了不舒服,但沒辦法移動,他們留下兩位嚮導協助,打算隔天下撤,沒想到隔天到達現場,看的是三具屍體。
「在那個環境,你要救一個人,可能會犧牲更多的人。」劉崑耀說,這不是講仁義道德的時候
海拔八千公尺,氧氣含量大約是有海平面的三成,要想救人,不能不衡量自己的能力,否則就是更多人回不了家在這種海拔高度,低溫可降到攝氏零下四十度,平常零下四度的旅遊行程就受不了的人,真的不能隨便期待在八千公尺的登山者多停留在高風險的環境
是師父,也像是乾爹,劉崑耀還是很心疼詹喬愉在與沒有經驗及概念的網友筆戰時受傷,他說,「犧牲的風險若是在我們能控制的範圍,我們會去嘗試,可是,如果留下來的人肯定百分之百會死在那裡,你還要去做這事,就要三思。」
詹喬愉說,每個人在伸出援手前,會評估自己能力;在C4見到有一隊很晚才下來,她納悶,怎麼拖這麼晚,果然這天就死了三個人。對方下撤來借熱水、睡袋,我們評估後可以借出睡袋,「其實我們三個人擠一個睡袋,真的非常冷,我們不會死,但三個人都在發抖」。
「去年在(海拔8,516公尺)洛子峰,我們救過一個人,從七千公尺把他拉下來」,那人已因缺氧而神智不清、已經看不清楚,來要水,但我們一滴水也沒有,後來把他交給他所屬的登山公司協助,可惜「那個晚上就死了」。詹喬愉說,有時候不是救不救的問題,而是他活不活得了
台灣待久了,山難搜救有時是以直升機吊掛受困人員、傷者、屍體的方式結束。在八千公尺,人死了,屍體可能從此離不開原地,這也是一般期待「死要見屍」的人難以接受的真實面。








【重磅快評】「蔡英文路線」即「李登輝路線」的繼承


2019-06-08 09:36 聯合報  主筆室
「蔡英文路線」最清晰的意涵即是「穩健的台獨化路線」,亦即李登輝「穩健的民主化路線」的繼承。本報系資料照片

蔡英文總統昨天在電視台的專輯報導中,再次談起了「蔡英文路線」,這個名詞是在她就職三周年隔天接受廣播主持人蔡詩萍專訪時首次出現,這次,她先在臉書上附上一段「預告片」,其中就剪了蔡英文路線的段落,昨天再在電視節目中裡頭完整播出刻意要塑造出她是一位有一條專屬自己路線的總統,不言可喻
但過去被說過有一條以其名字命名路線的總統,大約只有李登輝,但李登輝路線亦不是他自己命名的,而主要是被媒體或學者為了言說上的方便,創建並使用了這個名詞
上世紀90年代初期,「李登輝路線的名詞即已出現,到了民國87年(1998年)底,李登輝接受日本讀賣新聞專訪,讀賣新聞即評價說,「李總統的新台灣人主義可說是總結、濃縮了十年來以穩健改革邁向民主化的李登輝路線』;李登輝路線也影響了台灣人民對和大陸關係的看法。」
這裡,李登輝路線被讀賣解釋為穩健的民主化路線」,但這不過是表面文章,它實則隱含了台灣走向新的國族認同的路線至於蔡英文路線是什麼呢蔡英文列舉了三個面向經濟產業轉型、國防自主、以及捍衛主權
這三者無甚特別,倒有些老王賣瓜的味道,綜觀她的三年執政,「蔡英文路線」最清晰的意涵即是「穩健的台獨化路線」,亦即李登輝的「穩健的民主化路線」的繼承。
穩健的意思就是不躁進,謹守著絕不觸怒、尋釁對岸的原則,不操作過激的符號轉變,但步步為營地進行細膩的台獨作為。譬如,以「轉型正義」名義裂解國民黨,冀圖國民黨以及救國團、婦聯會等與其曾經有過牽延與脈絡的組織,逐步消失在台灣的政治舞台;在國號等認同圖騰上,以台灣逐漸替代中華民國
穩健的台獨化符合美國的利益,以及如今被郭台銘喻為第十七個修昔底德陷阱」、已藉由貿易戰正式揭開歷史序幕的美中對抗的需求,蔡英文因此成為美國可謂公開支持的對象
「穩健的台獨化」也是與賴清德以及背後支持賴清德的獨派進行區別的標誌,雖然賴清德亦自命「務實的台獨工作者」,但蔡英文則連「台獨」二字亦不曾自其嘴中冒出過,可以說「務實」地再徹底不過。
蔡英文此刻提出「蔡英文路線」,完全是為了宣示,這一條路線就是主流路線,是台灣人如今最懇切期待的路線,而它不只將與賴清德競爭,也將在擊敗賴清德後,與柯文哲的「兩岸一家親」及與韓、郭各有其解的「九二共識」競爭。
不過,蔡英文為了挽救低迷的聲望,近半年來操作的一系列「辣台妹」競選作為,已經溢出了她原欲謹守的這一條「蔡英文路線」,亦即過去隱晦、低調與曖昧的作法,開始變得激進、張狂與亢奮,也就是說,她其實早已不再穩健,而變得激進化了。
蔡英文可能沒有察覺,「蔡英文路線」被提出的同時,已經夭折了。因為,一旦開始激進化,所有的掩飾與偽裝都已盡情揭露,從此再也難以回頭。就跟說過「我是不是我的我」的李登輝一樣,最終還是必須吐露:我是「不是台獨」的台獨。








【即時短評】初選過後 蔡賴之「網」能否全面修補?


2019-06-08 11:32 聯合報  記者周佑政╱即時報導
蔡英文總統(左)、行政院前院長賴清德(右)的黨內初選之爭,已進入最後階段。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蔡英文賴清德今天在民進黨總統初選政見會正面對決,距離民調只剩兩天,雙方都希望把握最後機會,爭取更多支持。蔡賴民調結果,可能只有幾%的差距,但初選過後兩大陣營如何實質團結,蔡賴這面「網」能否全面修補,不啻是民進黨能否力保民國109年(2020)政權的終極考驗。
英德之爭鏖戰兩個多月,今天的電視政見發表會,被民進黨主席卓榮泰譽為世紀政見會」。蔡英文將從現任元首之姿說明過去三年政績,同時擘畫未來四年施政願景賴清德將以人民角度出發,提出國家戰略目標,以壯大台灣為主軸
回顧這場民進黨總統初選,挾著高民調的賴清德自三一八登記參選以來,不斷強調並非否定蔡英文的執政價值,而是著眼對台灣的使命,期盼承擔責任力挽狂瀾不過,賴清德的舉動,始終被挺英派認為是突襲」,蔡陣營也從未掩飾對賴清德這項決定的不滿
民進黨挺英派開始運作修改初選民調方式時程,但也不放棄與賴協調。伴隨著初選時程「順利」延後至六月,蔡英文一方面持續主張「一加一大於二」,一方面也集結挺英勢力開始打選戰。選戰策略與初選時程延後讓蔡英文民調迎頭趕上,賴清德原本的參選正當性逐漸被削弱,綠營期盼蔡賴「團結」的聲浪愈來愈大。
初選結果下周就會揭曉,一般預期雙方實力接近,最終民調差距將十分有限。接下來蔡賴不論誰出線,都要面對撫平初選裂痕的難題。蔡英文昨出席端午節活動「補漁網」,被問初選完是否與賴修補關係時表示,「網還沒破」,但也別忘記,被問及補網難不難時,蔡也點頭表示「難」。









【即時短評】韓國瑜花蓮大造勢 都是為了他?


2019-06-08 10:57 聯合報  記者王燕華╱即時報導
高雄市長韓國瑜今天在花蓮舉辦全台第二場大型造勢活動,已有不少韓粉到現場。記者王燕華/攝影
韓國瑜今天在花蓮舉辦全台第二場大型造勢活動,已有不少韓粉到現場。記者王燕華/攝影
花蓮縣長傅崐萁(右2)對挺韓一事非常低調,但外界認為台北、花蓮場背後都有傅人馬大力動員。圖/報系資料照片

高雄市長韓國瑜在凱道首場大造勢,聚集數十萬韓粉,成功打響第一砲,今天移師到總人口才33萬人的花蓮,引發各種議論,甚至有資深媒體人斷言,凱道造勢後急忙動員到後山,恐不利選情一般認為,韓國瑜花蓮造勢與花蓮縣前縣長傅崐萁有密切關係,這幾天傅家軍也強力動員,希望達到傅幫瑜、瑜幫傅政治效果
韓國瑜在台北、花蓮的造勢活動,背後都有傅崐萁的影子今天的花蓮造勢喊出十萬人挺韓,從農會到多個社團全力動員,這些社團在傅崐萁縣長任內都有緊密連結,核心人物之一的國民黨前縣黨部主委鄒永宏也被視為傅系人馬
儘管如此,傅崐萁從未站在挺韓第一線,行事異常低調。昨天韓國瑜提早到達花蓮,一度傳出的「韓傅密會」,大批媒體聞風到傅家守候,傅則是矢口否認,甚至對記者下達「逐客令」,兩相對比有天壤之別。
花蓮政壇人士分析,目前傅崐萁身陷黨中央「卡傅」困境,一直無法恢復黨籍,又還有官司纏身,不論是恢復黨籍或參選立委、布局國會龍頭,政治前景都充滿挑戰;若能藉此一役,成功延續前一場台北挺韓的熱烈氣勢,展現傅家軍的雄厚實力,也拉抬近來聲勢略有下滑的韓國瑜,傅都是居功厥偉,未來進可攻、退可守。
套一句台北市長柯文哲的名言,「政治這條路,朋友要多、敵人要少」。國民黨總統初選混沌不明,會由誰出線還在未定之天,選擇低調行事、無招勝有招,也許對此時的傅崐萁,才是最高招。

聯合筆記/務實台獨 超不務實

◆  漫畫/同場較勁
◆  自備環保杯 不如讓利回收業
◆  讓國旗能夠繼續飄揚
◆  國民黨的最大變數
◆  孤掌難鳴 乾脆優雅轉身
◆  頭抬太高 小心摔一大跤
◆  長榮端節取得罷工權...別人有 我就一定要有?
◆  正確醫療 遠離與迷信的距離
◆  陪伴 遠比那根管子重要
◆  聯合筆記/務實台獨 超不務實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務實台獨 超不務實


2019-06-07 23:43 聯合報  羅印冲
行政院前院長賴清德(右)強調自己是黨內最可能打敗韓國瑜的人選,除了維護台灣主權,當選後也會以拚經濟為優先。 記者林敬家/攝影

行政院前院長賴清德接受聯合報專訪時表示,台獨就是指向一句完整的話:「台灣已經是主權獨立國家,名字是中華民國」,背後真正的意涵是捍衛台灣主權,反併吞,反一國兩制,捍衛台灣民主他並重申,「我當選總統也不會另外宣布台灣獨立」。
賴清德自稱是「務實台獨工作者」,從上面這段話可看出,他的「務實」,就在從民國80年(一九九一年)「台獨黨綱的建國制憲,轉到民國88年(一九九九年)「台灣前途決議文的借殼台獨;「中華民國對他而言,只是一個象徵性的工具」,只是我們國家的名字而已,因為他真正要捍衛的是台灣主權台灣民主」。
然而,「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名字是中華民國」,這句話本身就充滿矛盾,既然國名中華民國」,直接表述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國家」,才是合法合憲的說法,否則任何借殼式稱呼,只不過是一輛東貼西補的拼裝車,注定走不了多遠
事實上,堅持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國家」,才是捍衛國家主權和台灣民主的方法,也才能夠真正地反併吞反一國兩制」。否則試問,當我們失去了中華民國主權」,又哪裡來的台灣主權台灣民主
賴清德兜了一大圈,試圖表達捍衛「台灣主體性」的重要,但早從民國38年(一九四九年)國民政府遷台迄今,真正守護住台澎金馬的,正是中華民國政府以及中華民國憲法,沒有「中華民國」,就沒有所謂的「台灣主體性」。
賴清德既知「中華民國」作為我國正式國名的重要性,也知道無須「另外宣布台獨」,他自稱「務實台獨工作者」也就顯得多餘且徒增紛擾,不僅造成台灣社會統獨立場激化,內部更為分裂,同時惡化原已極為脆弱的兩岸關係,致使台海危機再臨。
賴清德還說,台灣應在印太戰略下善用「第一島鏈」的關鍵地位,積極扮演角色,既維護兩岸和平,也維持亞洲區域和平,在台灣站穩之後,向「中國」伸出友誼的手。但以「兩國論」定位兩岸關係,正是把台灣推向戰爭的邊緣;而美中對抗不斷擴大升級,台灣應審慎避開戰火,或衝上第一線當砲灰?
賴清德既然想要強化台灣「第一島鏈」的關鍵地位,又想維護兩岸和平,甚至向「中國」伸出友誼的手,這會不會跟他的「務實台獨論」一樣,實際上超不務實。







自備環保杯 不如讓利回收業


2019-06-08 00:03 聯合報  徐正雄/農夫(新北市)
雲林縣加強垃圾解袋稽查已月餘,紙容器未正確分類違規最多。 圖/雲林縣環保局

六月初去花蓮旅行,到茶飲店買飲料,拿出環保杯發現可折五元,讓我感到驚喜,問店員這麼高的折扣,自備的人應該會增加吧?店員搖搖頭說:並沒有。瞬間讓我感驚訝,轉念一想!其實也有跡可循。
一般環保杯並不適合喝珍珠奶茶,除了珍珠、牛奶容易黏在杯上,喝不乾淨、不好清洗外,商家的吸管也和各種環保杯不搭。好幾次,我說服朋友用環保杯喝珍珠奶茶,事後朋友抱怨:喝完茶,整團珍珠都卡在杯底,沒吸管好像真的不行。
既然折扣無法打動人心,只好在回收上著力。幾塊錢折扣對買的人來說沒什麼,對回收業者可是充滿誘惑:不要說一個杯子抵三元,就算抵一元,相信業者也願意花時間去清洗、整理、回收。業者不是不想做,是沒賺頭因此,政府除持續獎勵帶環保杯民眾,也應讓利、補助願意回收飲料杯業者
至於紙餐盒問題,政府應該規定那些有店面和水源業者,禁止在店內使用紙餐具,並獎勵自帶環保碗筷民眾此外,政府應持續做榜樣,拒絕使用不環保餐具
之前在銀行當保全,銀行和外面自助餐業者合作,供應餐點全都使用鐵製餐具,為何我們能,公部門不能?
中國拒收世界垃圾後,立刻成為許多國家頭痛問題,看看菲律賓,為了環保不惜槓上強國加拿大,要求運回數十貨櫃垃圾而我們政府,除了興建焚化爐,對處理垃圾減量的問題,似乎了無新意,也充滿無力感









讓國旗能夠繼續飄揚


2019-06-08 00:01 聯合報  張重玖/軍退(高雄市)
高雄市長韓國瑜今天要在花蓮舉辦全台第二場大型造勢活動。 記者劉學聖/攝影

明年總統選舉還沒開跑,藍、綠、白各路人馬,無所不用其極就是要毀滅韓國瑜,甚至汙衊其人格,誹謗其家庭。還好六一凱道聚集數十萬人,甘冒滂沱大雨相挺,更隨著「韓魂」發光發熱,擴散到台灣各角落,讓全世界看到台灣庶民崛起
韓國瑜承受第一波砲火襲擊倖存,緊接著要通過黨內初選民調考驗。在造勢會場跟年輕族群聊天,他們說初選無論接受任何電話民調答詢,都堅定選擇韓國瑜。
韓國瑜任市長以來,每天為高雄拚經濟,就是要讓貨出得去、人進得來」,現在外銷水果價錢比內銷好,外縣市也都動員起來,一起幫庶民拚經濟政治人物就是要這樣子幫百姓服務,不是高喊顧主權而不顧人民肚子打混摸魚或不停放假消息
期盼韓家軍能顧好身體,讓隨韓總征戰的中華民國國旗,繼續在台澎金馬飄揚










國民黨的最大變數


2019-06-07 23:58 聯合報  王瑞興/公退(南投市)
立法院前院長王金平6日宣布不參加國民黨內初選機制,韓粉跑到王臉書「感謝退選」,他表示韓粉恐怕是弄錯了,直說「我是不參加,不是退選」。 記者楊凱竣/攝影

政治舞台,有上就有下,上台靠機會,下台需智慧,留下漂亮身影
明年總統大選國民黨大好機會,不論誰贏得初選,國民黨都須團結一致。朱立倫如果輸掉初選,還有未來無限寬廣空間;郭台銘仍是企業家,韓國瑜還是高雄市長。最大變數是王金平
媒體報導,王金平感嘆身為資深黨員,但支持者主要是淺藍及淺綠深藍乏人挺他其實,原因很簡單,水能載舟,也能覆舟,身為喬王,擔任立法院長時,卻以立院中立為由偏袒綠營深烙藍皮綠骨印記深藍挺他有難度
國民黨諸天王,曾是國家棟梁;即使是王金平也大節不虧,去年九合一選舉盡力輔選,才有今日格局。相信以王的智慧,應知唯有團結才能贏大選。










孤掌難鳴 乾脆優雅轉身


2019-06-07 23:57 聯合報  楊均承/退休人士(台南市)
藍營初選競爭激烈,王金平宣布不參加黨內總統初選。 記者楊凱竣/攝影

政壇縱橫有如棋局,初習圍棋者總是先從定石搶眼找立基點入手。歷經人心人性的砥礪打磨,就可不拘泥於小處數子得失,能從宏觀格局攻城掠地。
再高明的棋手,都不可能常勝,政壇老手也有馬失前蹄時。棋王棋聖總能在大勢不可為時,選擇投子「中押敗」時機,不必勉強硬撐到最後的難堪。今天我們提到敦克爾克大撤退時,都不認為這是一場敗仗,而稱為失敗中的成功」。我們不妨把王金平的轉身,當作人生學習範例
人世沒有一廂情願的想當然耳,在政壇建立「盟友」的基礎是互惠,「萬應公」在施展「喬」功時,誠然與政壇諸人累積不少善緣,這也是王院長信心滿滿主因。但當形勢不比人強時,自認萬無一失的盟友琵琶別抱,導致孤掌難鳴也就不令人意外了
人性的確不應高估,王金平最早說,他與韓國瑜「心意相通」。他賭的就是韓國瑜不具參選正當性,也根本不可能參選,以為三山造勢時自己出錢出力,屆時韓國瑜必投桃報李,成為最堅強的助力!當坐轎的韓國瑜被抬轎的韓流推著走,對大位起心動念,猶如一桶冰水當頭淋下,寒徹心扉之餘,王還能不出惡言,足見修為。
一句「奇奇怪怪的初選辦法」,道盡了國民黨中央的權謀詭詐,也說明了朱和王的委屈,但是「萬應公」言及於此而已。這些年來,我們見慣了政客和抬轎人翻臉如翻書,能在「進」與「退」中適當拿捏的真不多見。
王金平退出初選後,各方正負評論不少無論如何,現在可以率性揮灑了,雖不能造神,但可以扶龍。只希望王金平說的:「絕對不會讓期待民國109年(二○二○)政權輪替的人民失望」這句話是真正心聲。也相信王金平的智慧和能耐,能做出最有利於人民的選擇









頭抬太高 小心摔一大跤


2019-06-07 23:55 聯合報  沈政男/醫師(台中市)
為了贏得民進黨內初選勝利,總統蔡英文全台跑透透,端午節蔡英文來到基隆為龍舟賽選手加油打氣,並跟著老師傅學習如何「補破網」。 記者吳淑君/攝影

民進黨即將舉行黨內初選民調,原本落後的蔡英文因為年輕族群的支持度增加,有後來居上之勢;她將原因歸於「做了多項改革」,問題是這些改革,比如年金、同婚等議題,蔡政府早在去年就完成,為什麼在九合一選舉依然慘敗?
蔡英文這幾個月支持度提升,最大原因在於模仿別人走網紅路線,頻上年輕人愛看的網路節目,還學會噴口水、嗆辣發言。在網路時代,這些動作無可厚非,問題是為什麼先前不做因為蔡英文始終維持一個高傲姿態,看不起這些網路小把戲
蔡英文今天的施政滿意度之所以這麼低、連任之路困難重重,就因她在民國105年(二○一六)全面執政以後,挾一把抓的黨政權力,推動她眼中的進步價值」,並把所有反對意見當成反改革的落伍思想,而且完全無法跟人民與反對黨做有效溝通,終於導致施政滿意度節節敗退
年金改革來說,蔡英文自豪說她為人所不能為,好像別人都是笨蛋,殊不知她處理的就只是「政府年金會破產,所以有人要少領」這樣的數學問題,忽略了「為了公益,必須犧牲個人權益」這樣的倫理困境。如果為了公益就可以犧牲個人權益,那苗縣府為了馬路拓寬,把大埔張家拆掉,又有何不妥?為什麼綠營當時一直抗議?
蔡英文的高傲也反映在社會大眾沒跟上改革腳步這樣的心態,甚至感染了支持者,他們把韓國瑜當成草包」,也把賴清德稱作金孫」,完全無法反省,何以不受多數選民歡迎蔡英文或許可以靠著客製化民調險勝賴清德,但在大選一碰到接地氣的候選人,就會暴露出她的高傲心態與溝通不能,占不到便宜









長榮端節取得罷工權...別人有 我就一定要有?


2019-06-07 23:54 聯合報  陳立業/大學教授
圖為長榮航空空服員昨日擬罷工,桃園空服員職業工會發起罷工投票情形。記者曾吉松/攝影
旅行業希望長榮空服對罷工能三思,同時建議已訂位旅客快買旅遊不便險。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空服員職業工會於端午節取得罷工,換言之,長榮航空之營運,即日起將處於高度不確定性,長榮空服無懼社會輿論不支持,將再次提高國籍航空負面形象;蔡總統甫上任一句「你們是我心中最軟的一塊」,至今勞動部仍執迷不悟,試問政府到底應保障多數的旅客,還是少數堅持己利的空服員?
首先,依我國工會法卅人以上、屬地主義,即可成立工會之複數工會邏輯存有矛盾,尤其當公司內尚有具全體員工代表性的企業工會。此點看似立意良好,保護勞工可將勞資問題戰場拉在公司「境外」,卻因此產生大家所不解的問題,華航機師罷工、長榮機師理事長談判長榮空服罷工、華航空服一起投票之怪象。猶如別人家失火,提油救火加把勁!
再者,本次多數爭議條件,有關飛時限制者,無不遵守民航局暨國際法規上限,休時相關原則更是嚴謹,試問東京航班三.五小時航班,來回工時低於十小時,若納入通勤時間計,工時亦僅十一小時,倘與其他職業人員相比,實已優渥,為何而爭?況且工時均遠低於國際組織ICAO及EASA之規範,航空產業係高度國際連結,國籍航空之競爭力實在堪慮。
另外,長榮航始終未放手的勞工董事席次,切勿與公營企業壞榜樣學習。公營事業勞工董事共同監督可勉強解釋,然若私有的長榮航比照辦理,勢必將衍生骨牌效應,國內各產業勞工,群起要求董事席次,未來無論對於外資投資國內,或鮭魚返鄉之企業,有心生恐懼之虞!尤其本次抗爭議題,如調升津貼,多數屬「華航有、我也要有」之前提,這樣也能成為爭議條件,令人詫異!
勞工爭取更好條件無可厚非,但似遺忘入行的初衷,工作是自己選的,航空產業窄門多少人想進?勞資關係猶如男女戀愛,合則來、不合則去,勞方苦苦相逼,資方又無法分手的怪象,外又有政府插手家務事,越理越亂!法中明定,衝擊影響公眾生活及利益情節重大,即屬勞資爭議處理法第廿五條主管機關提交仲裁條件,雖民航局表示不易達成,然未試怎知無法成功遂政府管轄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未善盡此責,有怠忽職守之嫌
囿於諸多不便,且國內罷工門檻看似甚高,實則輕而易舉,筆者提出以下建議,俾保護廣大旅客權益。首先,殷盼設立「罷工預告期」,給予旅行業者、旅客預作行程調整之準備。其次,罷工對旅行之影響,應比照國際規範列為「不可抗力」,因航空業者、旅遊產業,在罷工亦屬受害者之角色。
記得勞動部長許銘春桃園市機師職業情人節罷工記者會所言,「罷工給全民很好的一堂勞工教育課」,但政府從航空罷工怪象與亂象中也學到了一課了嗎?國內航空產業罷工成常態,政府難辭其咎。政府應思考如何設立防火線(如提高罷工成立條件,甚至運輸產業不得罷工等條件);愛勞工、別害了勞工,助長罷工運動之火,遲早讓政府自焚,唯有回歸並尊重國際航空專業,成為勞工相關法令之例外,方能解套!









正確醫療 遠離與迷信的距離


2019-06-07 23:48 聯合報  鄭文炫/無業(新竹市)
皇冠文化集團創辦人平鑫濤(左)享壽92歲。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皇冠文化集團創辦人平鑫濤去世,媒體說他享壽九十二歲。可真的是「享受」嗎?他生命最後三年因中風和失智纏綿病榻,家人還曾為該不該插鼻胃管而反目五日名人堂面對死別的勇氣與抉擇提到另例,青年醫生卅六歲罹癌,卅八歲辭世。英年早逝雖屬不幸,但他和太太坦誠溝通,運用專業知識選擇適當醫療方式,生命最後充分「活用」,儘量把遺憾減到最低。
醫學只是雕蟲小技」,這是名醫陳培哲常說的話多年看病經驗,他體會到病人關注的,是遠比身體健康更為重要的事如何應付那些事,醫師幫不上忙比方他說,能教導病人面對死亡的,是文學、哲學和藝術,而非醫師
普羅大眾平時奔波勞碌,哪有閒情及工夫去學習文學、哲學和藝術,遑論進一步沉思生死問題;就連醫學知識也是一知半解,難怪網路流傳許多醫療謊言。甚至不懂以健康的態度看待疾病與治療,無意間成為加害者。
公視我們與惡的距離戲劇,引起關於精神疾病汙名化的討論,就是例子遭受汙名化的豈止精神疾病而已,比方相信得癌症是報應的人,並不乏見。有個長輩得癌症後,常叨念自己究竟做了什麼歹失德,才會得這種歹病;令我吃驚,不知他又如何評價我得癌症。也曾有人直白問我,是否想過是前世造孽,此世才會受果報。
美國著名文化評論家蘇珊.桑塔格罹癌後,感受到罹癌者被汙名化和被歧視的處境,激發她寫疾病的隱喻作反詮釋,該書已成為社會批判的經典作品。書中提到,癌症的汙名化迷思,會使患者對諸如化療之類的有效療法,產生非理性恐懼,轉而強化迷信若干毫無療效的另類療法。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也是心臟科名醫伯尼.羅恩Bernard Lown說過,醫療只能幫助病人減少病痛,並挽回合理程度的健康病人若不能覺悟這一點,就會為了尋找醫學奇蹟而徘徊各醫院間,且遲早會求助於五花八門的另類療法因此了解醫學手段有限,或可減少人生遺憾慎之











陪伴 遠比那根管子重要


2019-06-07 23:45 聯合報  陳乃菁/神經內科醫師(高雄市)
名作家瓊瑤曾因不忍丈夫平鑫濤失智插鼻胃管之苦,和繼子女隔空交火,也引發失智照護討論。據統計,全台每年約20多萬人使用鼻胃管,管餵機會更高出日本5倍以上。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出版界名人平鑫濤離世,感慨之餘,也想起之前其家人爭執失智症晚期患者是否要插鼻胃管這也是困擾失智症家屬的關鍵問題之一,似乎怎麼做都不是正解,對每個人來說都不簡單
近日演講再度被問到這問題,我想分享當時的對話過程。這是一個公司舉辦的認識失智症講座,會後一位主管找我討論困擾他已久問題:他母親是入住機構的重度失智症患者,已無法自主進食,之前他與母親有照顧父親晚年臨終經驗,這過程讓他與母親決定生命最後時不要插管。
但誰也沒預料到,母親罹患失智症,晚期無法自主進食,但可能其他身體器官還未到不堪使用,增加家屬做決定時的心理壓力;更棘手的是,失智症晚期患者無從詢問其意願面臨母親退化到無法自主進食,也無法表達意願,是否放置鼻胃管讓他糾結,最後決定同意。「但我這樣做對嗎?」從神情看得出壓力極大。
首先,我告訴他,根據閱讀文獻,失智症晚期患者插不插鼻胃管,對生命長度沒有影響。至於大家糾結的「不放鼻胃管會讓患者餓死」,也不能用簡單是否回答。我們要理解的,末期患者身體狀況不見得需要那麼多食物,有時候勉強給予,可能反而造成身體負擔。
但這不代表我反對鼻胃管,進食除了是生理需要,也是心理樂趣。所以我告訴那位聽眾:如果你是在家中照顧母親,且有足夠照護人手,可以讓她以她想要的方式和速度進食,對患者和照顧者來說都沒負擔(當然還有配合其他醫療專業者判斷和指示),的確可以考慮不要插。可是,我們都清楚,要在時下機構中實現幾乎是強人所難,於是鼻胃管似乎是一種不得不的選擇。
但真正問題不是鼻胃管,就我看來許多堅持放置鼻胃管家屬(有時候是本人),就跟生命末期是否搶救,有同樣前提:大家無法放手多半是因為還有遺憾尚未彌補。我問這位聽眾:「媽媽插上鼻胃管後,你有每天去看看她嗎?有常和她說說話嗎?」
我想說的是:透過插管(甚或其他方法)搶到一點時間,不管這個時間有多少,我們是不是真正善用了呢?有些人無法放手是因還沒有機會解決過去生命中的糾結、或者還沒把心底想說的感謝說出來。也可能是長輩自己拒絕放棄,那麼就該更努力找出放不下的癥結點在哪裡。
換個角度想,如果插上鼻胃管,照顧者自認就沒事,這樣的生命延長對照顧者和被照顧者雙方來說真的有意義嗎?
這就是我問的:「你有每天去看看她嗎常和她說說話嗎?」他靜默良久,很認真說了一句:「我知道了。」

王文華/你的「祕密醬料」是什麼?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王文華/你的「祕密醬料」是什麼?
◆  洪蘭/親子共讀 可以改變孩子行為
◆  陳亮恭/三明治世代老後的新貧危機
◆  盛治仁/面對死別的勇氣與抉擇
◆  黃介正/那年「六四」在華府
◆  方祖涵/工會年費還是酒錢重要?

◆  王健壯/台灣民主不是抗中燃料
◆  劉維公/沒有贊助者,沒有達文西










王文華/你的「祕密醬料」是什麼?


2019-06-07 23:52 聯合報  王文華(作者是作家,網路媒體《創新拿鐵》創辦人。)
在矽谷募資,挑戰很大。圖為Yahoo矽谷企業總部。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矽谷參加了幾場募資說明會。這裡是網路時代的好萊塢,全世界的夢想家都到矽谷找錢。創投公司雲集的「沙丘路」,一路塞到高速公路的匝道。
在募資說明會中,投資人會針對創業者的主題提出專業問題。但不管主題是什麼,有三個問題,一定會反覆出現。
這三個問題,其實不只適合拿來問創業者,也可以問任何有夢想、想做事的人。小至我們自己,大到總統候選人。

你要解決什麼問題?

當事人必須清楚說明:這個問題有多大?多少人被它影響?為什麼適合現在,而不是三年前,或三年後,來解決。現在做這件事,有什麼勢頭?
比如說,一位來自冰島的創業者要做一個巴士旅行的網路訂位平台只做巴士,不碰飛機或旅館。他知道機票或旅館訂位平台已多,跳進去湊熱鬧是死路一條。所以他抓住一個比較冷門的問題,「小題大作」。

為什麼是你來做?

當事人必須說服金主:你有什麼特別?為什麼大家要用你的方法來解決這問題?你有什麼只有你會、別人不會的招數?你的「祕密醬料」是什麼?
比如說,一位挪威創業者說,他要做一個買賣鮭魚的網路交易平台。為什麼是他?他當過漁夫!

你目前的成果如何?預計未來的成果如何?

就算在矽谷這麼願意豪賭的地方,很少人能光靠「想法」就拿到資金。你必須說明:目前的營收、顧客的數目、使用的頻率、回頭客的比例、分布的國家、成長的速度、未來能做多大、成長的瓶頸會在哪?
比如說,想做鮭魚交易平台,你必須預測,將來供給和需求會不會失衡,如何從現在就開始防患於未然。
這三個問題,每天在矽谷被問。那些塞在高速公路的車子裡,很多夢想家在演練答案。
你當然可以畫大餅,但那些老狐狸一句話就可以把你戳破,你的名聲就爛了。
但你也不用回答到一百分,沒人能回答到一百分。七十分還是可以拿到大筆資金,只要讓投資人聽出你知道這些問題存在、深刻思考過、了解自己的破綻、有明確的計畫可以突破你預知的瓶頸、衝到你承諾的規模
想創業的人很少,但想做點事的人很多。任何夢想都跟創業一樣,需要有支持者,有團隊,有使用者。當我們起心動念想做任何事時,自問這三個問題,可以幫助自己更快打消念頭、調整方向,或加速前進。
同樣的,選擇老闆、員工、候選人時,也讓我們觀察,他們怎麼回答這三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