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4日 星期五

陳力俊/現代版商山四皓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陳力俊/現代版商山四皓
◆  辛翠玲/金磚里約峰會:沉潛與考驗
◆  陳冲/桌上論兵 金融不缺席
◆  楊志良/賴清德終於「不演了」!
◆  盛治仁/當今政經氛圍 能再創產業奇蹟嗎








陳力俊/現代版商山四皓


2025-07-04 00:00  聯合報/ 陳力俊(作者為中研院院士、清大特聘研究講座教授)


商山四皓秦末漢初隱居商山四位高士。四人皆鬚眉皓白,漢高祖劉邦屢次想延攬四人出仕,都被其婉拒。根據《史記.留侯世家》記述,劉邦寵幸戚夫人,打算貶呂后之子劉盈,另立戚夫人之子趙王如意作太子。呂后聽從留侯張良建議,教太子以卑詞安車請出商山四皓,關鍵時刻入朝,讓劉邦認為太子「羽翼已成」,打消了廢太子的念頭。

有趣的是,民國以後,也有兩組現代版「商山四皓」逸事

一組是出現在台灣:原來在民國四十八年(一九五九年)一月,身兼副總統與行政院長的陳誠為了避壽,邀請中央研究院長胡適、農復會主委蔣夢麟、教育部長梅貽琦,以及政務委員王世杰一同前往中南部遊覽。由於四位都德高望重,而陳誠又以禮賢下士著稱,一時傳為佳話。

只是陳誠雖長年為蔣中正賞識並提攜,但碰到次年即將進行總統改選,蔣因兩任屆滿,依法不能連任,正思如何破局,又由於胡適與王世杰都曾公開護憲反對連任,遂給輿論製造機會,影射陳為謀大位,借「商山四皓」故事逼宮。此事件後因蔣於次年國民大會通過「憲法臨時條款」,與陳誠再度搭檔,順利連任而告一段落。

另一組「商山四皓」則為國民黨在大陸執政前期,受蔣高度信任的吳稚暉(1865年03月25日)、蔡元培(1868年01月11日)、李石曾(1881年05月29日)與張靜江(1877年09月19日)等四位大老,蔣深為器重的國民黨要員羅家倫(1897年12月21日)在所著《逝者如斯集》中有所描述。羅氏在民國廿年(一九三一年)追述當年四位風雲人物重要事件觀察和分析:他首先問國民黨年老有資格的人很多,為什麼此四人,彷彿站了一個特殊的位置,有「商山四皓」之稱?

他認為四人中,除張而外,有一種特殊社會地位;同時他們四人都為國父孫中山先生朋友備受禮遇。南京國民政府成立以後,他們幾個人在政治上有一種特殊勢力,雖然不是親自當權,但遇著重要問題,似乎非要和他們商量不可。蔣對他們,也是抱著特別尊重態度。因此「四皓」更是惹人注目

羅氏與四人皆交情匪淺評論吳是一個很有思想的人,所著〈一個新信仰的宇宙觀和人生觀〉,是一篇很了不得的文字。他擔任全國讀音統一會會長,制定注音符號。國民革命軍北伐,是由吳代表授旗給蔣。關於政府的大計,很少不以他的意見為準。給人的印象是「仰之彌高,鑽之彌堅」,但有護短缺點

蔡潛修靜養,通常心平氣和,但是到大節的地方,總是很強硬。他辦北京大學是取一種兼容並包態度,讓北大成為一代文化的中心,在大處絕不苟同,所以能夠得著一般學者信仰。他凝結中國固有文化的精華,採擷西洋文化的優美,聯合哲學美學科學於一身,繼往開來。

羅對李的評價較差。李確能運用政治,抓住幾個有權力的人,來實行他的意見。他擅於上層工作,神通廣大。關於教育問題,他是最喜歡參與教育部難辦,也是因為他和吳、蔡等人動輒干涉,彷彿部長之外,還有幾位太上部長

張是孫中山革命危難時期大金主,後來和蔣結拜兄弟。風格很高,意氣很盛,不怕強硬。對於蔣,有時會吵到拍桌子的地步。羅稱他有「峻峭的風骨、偉大的魄力、豪放的性情」,可惜他和外界接觸很少,耳根很軟,常被人利用。

羅氏近身接觸四位大老,以史家態度加以針砭,是民國史珍貴史料,也足以讓人反思一言九鼎大老過問國事輕重權衡







劉大年/由MG汽車到麒麟啤酒

◆  劉大年/由MG汽車到麒麟啤酒
◆  黃齊元/美國世紀終結對台灣的影響









劉大年/由MG 汽車到麒麟啤酒


2025-07-04 00:13  聯合報/ 劉大年(作者為中經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MG 汽車原是英國品牌,早已被中國大陸品牌收購,並得到大陸政府的補貼支持;由大陸進口零組件後在台灣組裝,因具有外國品牌血統加持而在台灣熱銷。消費者可以接受在中國大陸製造,但保有歐系設計風格高性價比當然也有不少消費者並不解其幾乎已經沒有「英國成分」,由大陸製造。而後,政府規定必須逐年提高使用台灣零組件比例,即自製率的規定,MG 汽車必須符合條件才可輸入。

與 MG 類似的另一案例,則是在台銷售成績亮眼的日本麒麟啤酒麒麟在中國大陸投資,並得到中國政府補貼;目前銷售到台灣的麒麟啤酒,實際上多為中國大陸製造。連同進口的其他大陸啤酒,合計在台灣市場占有率已經超過三分之一;其中包括也在大陸生產,同樣接受中國政府補貼美國百威啤酒國產啤酒市場占有率已經跌破五成,國內業者因而提出傾銷補貼調查,目前已初步認定有傾銷事實調查仍在進行中,未來預計會對中國啤酒課徵反傾銷稅

從汽車到啤酒,顯示全球正面臨來自中國大陸的「補貼出口潮」,中國補貼政策幾乎遍及所有產業,因而成為全世界貿易反制措施箭靶。大陸目前是世界上,被啟動反傾銷反補貼調查頻率最高的國家。值得注意的是,本文舉例的汽車及啤酒,是透過收購投資方式包裝成外國品牌,雖在中國大陸製造,但在外觀具備國際性,成功將品牌產地區隔。另外在中國官方補貼政策支持下,在兼具價格競爭優勢品牌價值加持下進入台灣。儘管台灣本地品牌具有在地化通路優勢,卻受到此類產品的強大挑戰。

中國雖然是補貼大戶,但是其他國家的補貼政策也不遑多讓,全球已經形成「補貼競賽」,也使得各國更加頻繁引用反傾銷及反補貼制度,以保護國內產業。特別是在美國川普政府對各國橫加關稅下,全球貿易環境將更為競爭,促使各國加大實施貿易反制措施的力道,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會繼續升溫。

台灣必須加強制度產業轉型雙軌並進。首先MG 汽車的自製率規定,基本上並不符合世界貿易組織 WTO 規範;未來應考慮回歸多邊經貿機制,例如完善反傾銷反補貼制度強化預警機制調查功能另一方面,應透過轉型升級通路改革,協助本地廠商走向價值導向差異化競爭

從 MG 汽車到麒麟啤酒,台灣面對的不單是來自中國製造等國外品牌競爭壓力,而是因應整體產業生態變化及對貿易防衛制度挑戰問題。政府強化資訊揭露功能,使民眾更加品牌價值產地標示重要性;消費者可以在完整資訊下作出選擇,台灣才能有效因應外來衝擊,建立具有韌性貿易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