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30日 星期四

經濟/蘋果光下的台灣經濟隱憂

.聯合報社論..蔡英文眼中的這個政府和公務員
.聯合報黑白集.葉俊榮趕快「玩真的」
.經濟日報社論.蘋果光下的台灣經濟隱憂







經濟/蘋果光下的台灣經濟隱憂


2017-03-30 03:47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圖為北京的蘋果門市。 美聯社資料照


隨著曾引領時代風潮的手機業者諾基亞,在今年大張旗鼓的重返市場,對於蘋果公司藉由iPhone及iOS系統,打造出一個連結App開發商及消費者間的「平台」,在短短十年期打敗諾基亞、摩托羅拉等全球五大手機業者,並成就逾90%產業利潤在手的霸業,令人更加有感。尤其是今年各界對台灣下半年經濟成長抱持期待,還得「歸功」於蘋果將發表最新的旗艦級智慧型手機iPhone 8。
有別於台灣廠商熟悉的「價值鏈型」(value-chain model)商業模式,耶魯大學教授艾爾斯通(M. Alstyne)等人撰文指出由蘋果公司引領的平台經濟,其商業模式有三大特色:其一,平台業者不需要掌控生產資源(如原材料及生產技術),而是讓參與者藉由平台更有效地為其生產資源創造價值;其二,價值鏈型商業模式透過優化組織內部的生產資源來創造價值平台型則在於增進生產者與消費者間的互動以創造價值;其三,價值鏈型商業模式著重創造消費者最大的效用,屬於線性競爭型態但平台型從參與者間的反饋和互動中,獲得資訊來創造生態體系最大的價值,為非線性的競爭型態簡言之,當平台經濟的參與者愈多,創造出的「網絡效應」(network effects)與價值將愈龐大
更重要的是,當善用平台型商業模式的企業找到方法,切進以價值鏈商業模式為主的市場時,得以成功整合平台效益的公司往往獲勝而當年蘋果公司進入手機產業即為顯例也難怪當Google與蘋果公司紛紛表態切入汽車領域時,老牌的汽車生產商莫不嚴陣以待,以避免自家企業成為下一個諾基亞與摩托羅拉艾爾斯通等人亦斷言,當代企業若不能創造平台,或不學習平台經濟的新規則,將無法保有長期競爭力
近年來,平台經濟已不單僅有蘋果公司的形式。隨著資訊科技發展,如今平台的建立與壯大變得更簡單且成本更低,使數位平台經濟發展快速與種類多端,諸如重新定義消費者與財貨生產商關係的阿里巴巴、開創資訊取得用戶與廣告商關係新模式的Facebook,以及顛覆計程車駕駛與客戶接觸管道的Uber等,都是成功的平台商業模式但令人遺憾的是,就統計數據看來,目前台灣仍偏重價值鏈型商業模式,缺乏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平台型商業模式
首先,Alexa的資料顯示,美國前十大流量網站均屬本國企業,並有包含Google、Facebook、Amazon在內的七個網站同時擠進其他國家前25大網站中國則因政府監控網站讓海外網站難以競爭,以及國內人口龐大易創造網絡效應下,前十大網站皆為本土公司,亦有百度、騰訊及淘寶等三家業者在其他國家擠進前25名相較之下,台灣前十大流量網站中,即有五家屬於國外公司,其餘擠進前十大的本土網站則多屬新聞網站或論壇,皆未成功創造出能結合生產者與消費者的平台經濟模式,且僅在國內具影響力
再者,著名智庫全球企業中心在去年11月發布的《崛起的亞洲平台》(The Rise of Asian Platforms)報告中以市值8億美元做為評選門檻,挑選出62家成功運用平台商業模式的亞洲企業其中,中國有33家企業上榜,市值共約8,000億美元東北亞有17家(韓國五家、日本12家),市值約2,440億美元東協國家有三家(人口較少的新加坡也有二家),市值約70億美元,台灣則掛零。即使今年新台幣明顯升值,令市值達261億新台幣的網家可擠進榜,但比起其他亞洲國家,稱台灣為平台商業模式荒漠,亦不為過。
從目前平台經濟發展趨勢看來,未來將有更多價值鏈型商業模式市場會被平台型滲透。因此,即便今年台灣經濟成長率不差,也只算勉強仰賴價值鏈型商業模式求生,若企業不盡快創造或融入平台商業模式,台灣要有長期經濟動能恐將困難重重。


聯合╱葉俊榮趕快「玩真的」


2017-03-30 03:47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內政部長葉俊榮幾度喊話,揚言「解散」婦聯會。 記者余承翰/攝影


內政部長葉俊榮幾度喊話,揚言「解散」婦聯會,並聲明是「玩真的」時代力量則在一旁附和喊燒,說應該先撤換主委辜嚴倬雲,藉此整頓婦聯會。大綠小綠一唱一和之間,主政者的盤算暴露無遺。
先問:內政部上一次解散人民團體,是什麼時候的事?又是為了什麼理由?再問:婦聯會又犯了什麼天條,要輪到內政部來給它斬首?只是因為黨產會覬覦其財產,婦聯會懷璧其罪就註定遭殃嗎
內政部之所以火大,是因為曾十二次發函,要求婦聯會交代過去收受外界九六九億勞軍捐之完整流向,但婦聯會卻提不出令其滿意之回答。其實,內政部不妨先看看自己是否問的有理。所謂九六九億元勞軍捐,是十年前扁政府的一份調查報告之數字;如果此數有所本,內政部應循此追蹤原始資料才對,為何拿一個來源不明的數字逼別人作答?難道政府殺人還要對方「自證有罪」?
人民團體法有關解散的規定有五:一是經許可機關廢止,二是破產,三是合併或分立,四是限期整理未如期完成者,五是會員大會決議解散。內政部要解散婦聯會,大概只能動用第一項,就是強幹硬廢如此一來,蔡政府難保不落得一個「強奪民產」的口碑
追討黨產是「黨產會」的事,不知道內政部為何如此奮勇,表現得像黨產會的「附隨組織」。我們建議,內政部趕快「玩真的」,解散婦聯會,傳說中的九六九億不就到手了?

聯合╱蔡英文眼中的這個政府和公務員


2017-03-30 03:47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上千名退休警消昨下午到考試院抗議年金改革不公不義,在門前與值勤員警拉鋸衝突。 記者張錦弘/攝影


蔡英文總統拍板年金改革相關修法草案,只待立法補蓋橡皮圖章,年改就完成了奠基工程退休警消昨天為此發動「遍地開花」的抗爭行動,警政署則在府院部會四處重重戒備,因而上演了「現役警員面對退休警消」的場面這場年金改革的操作,不僅煽起社會世代對立,造成公教人員士氣瓦解,「現任」與「退休」警員對陣的景象更令人感嘆
對綠營而言,這是一場不畏譏謗、堅持到底的年改大業在軍公教眼裡,卻是一場偏聽偏信、刀斧交加的清算大戲。最令人好奇的是,蔡英文如何看待她所率領的這個政府及其屬員,又如何看待她所治理的國家和人民?年金改革草案定案前夕,一張行政院力推的年金改革文宣,或許可以說明此事。
這件由行政院新聞傳播處發出的電子文宣,沒有具體的政策內容,只有斗大的宣傳標語:「不公義年金,一定要改為孩子,改年金」,佐以一隻小手與大手擊掌的圖片,簡單而強烈地表述了政府處理年金改革的根本思維,也說明了紛擾和不滿的緣由。
蔡英文去年頒發師鐸獎時曾喊話安撫教育人員:「沒有一個職業應為改革遭受汙衊」,話說得漂亮,實際的情況卻是:對依法領年金的軍公教,政府卻帶頭在他們頭上扣上「不公義」的帽子。這樣的文宣,沒有溝通,只有打擊;不見改革,只見鬥爭。
年金改革工程浩大艱鉅而影響深遠,原本應該謹慎行事。但粗暴貼上「不公義」的罪名,不僅汙衊軍公教,更是孤立、打擊特定對象的鬥爭手法,這勢必使社會分化、國家陷於對立。當蔡英文夸夸其言:「建構永續健全的年金制度,也是要讓社會更團結,不是更分化」,對照其改革手段,尤顯諷刺。
蔡英文曾向教師溫柔喊話:「這一代所做的犧牲,都是為了下一代」,並擊中教師們心中最軟的那塊但是,行政院「不公義年金」的文宣,透過教育部通令各級學校「加強露出推廣運用」,還必須於完成後「電郵行政院憑處」這種作法,不啻是強迫教師們像大陸文革時代般頭戴「不公義」的高帽子,去向學生和家長交代自己的「罪過」等於作踐教師尊嚴,汙染學生心靈,引導世代批鬥
經外界的強烈質疑,行政院長林全也對「負面語言宣導政策」表示不以為然的情況下,文宣已被悄悄下架。但是,既經網路高高掛,甚至部分政府網站也還能連結下載這份「歡迎轉貼」的政策廣告,宣傳效應仍然持續擴散。
在年金改革議題上,民進黨屢被批評縱容黨內成員與外圍團體聯手醜化、打擊軍公教,製造仇恨言論。先前,蔡總統還偶視時機策略性地略表安撫;如今,卻連行政院都冒出如此仇視性的文宣,就讓人不得不對執政者的心態感到不寒而慄。
民進黨長期敵視軍公教群體,視之為國民黨黨國教育的「附庸」,渾然忘了台灣的文官體系早已確立專業與中立性的事實。因此,民進黨雖然已二度執政,有時卻似乎還未意識到這整個政府已是由其執掌,不時為了達到它宣稱的改革目的,對政府的屬員視如寇讎般地打擊和踐踏。改革手法蠻橫,引發人民怨懟與社會抗爭後,又將之貶為既得利益者「抗拒改革」,形成社會群體對立的惡性循環
這種不健康的心態一再顯現。在李永得遭攔查而重砲轟擊「警察國家」事件中,其實也顯露無遺,他忘了自己是執政團隊的一員。在這種心態下,不僅年金改革,其他興革措施想要順利推動,恐怕猶如緣木求魚。
為了永續,年金改革勢在必行年金樓地板可以討論,所得替代率可以斟酌但軍公教的尊嚴不可踐踏,孩子的心靈不應汙染,社會更不可撕裂。總統如果把公務員視為異己,台灣還有什麼未來?

蘇永欽/法官的多元選任

.蘇永欽/法官的多元選任
.馬凱/納稅人血汗餵吸血鬼 天理何存?
.薛承泰/「正正得負」的年改大業
.葉銀華/投資台灣 重中之重
.王健壯/八十八頁起訴書中的幾個疑問
.馬家輝/高估了建制 也低估了建制
.李清志/春酒也是一種美感教育








蘇永欽/法官的多元選任


2017-03-30 04:14    聯合報        蘇永欽(政治大學講座教授、司法院前副院長)

司改國是會議第三組分組會議前幾天開會也有了結果,針對法官人力不足的問題他們決議讓「定期法官」或「兼職法官」參與審判工作,至於執行的細節則再研議從第三代司改的需求面思維來看,我認為這至少還是很有意義的討論,也是觸及司法官僚體系軟肋,從而完全交給他們一定不會有結果的改革議題
但問題還是一樣,除了問題意識不甚清楚外,決議到底是根據什麼調查分析做出來的,看起來也不像很紮實,照報上說好像這樣就要交由幾位委員去和司法院研議「執行」細節了,這麼大一件事談笑間就做成決定,真不可思議。
如果只是人力不足,擴增考選名額當然才是正辦。找法學教授或其他專家來作定期、兼職法官,理由應該是要讓法官族群更多元吧?但多元說起來很容易,找什麼人來當法官都有利有弊,是不是真能減輕現在被詬病的所謂「恐龍法官」、「娃娃法官」問題,提議的人不能不對司法制度有最起碼的瞭解
朋友間一談到這裡,總有人說,為什麼不學學美國,從優秀的律師裡挑法官,我如果不想多費口舌,就只反問,你告訴我哪個大陸法系國家的法官是這樣選任的?不是哪個法系好壞的問題,而是體制環環相扣的問題。為什麼美國人不改用更輕便的筷子,而要用刀叉?道理很簡單,因為他們得把整個飲食習慣都改過來要減少科舉、科層式司法的問題,不少歐陸國家也想朝多元選任的方式調整,最後能有百分之十的改變就很不錯了原因很多,這裡無法細說,但他們的國會絕對不會貿然做成「五年內非考試選任的法官要達到百分之八十」的決議,丟給司法院去執行
現在這個找教授來作短期法官,專家作兼職法官的點子,先不說利弊如何,憲法的門檻就不容易跨過,包括考試任用,還有終身職保障的規定更麻煩的是制度的配套,教授之長在其專業領域,事實審法官要會的一掛子本事是用兩年集中訓練,五年候補、一年試署練出來的,怎樣用懶人包方法讓教授們在兩個月都學會,恐怕不容易
德國有定期法官和兼職法官沒錯,知不知道德國的教授都要先通過和法官一樣的國家考試取得任法官資格他們絕大部分也都受過兩年的分科訓練,很早就培養這樣的基本能力德國的「完全法律人」教育模式,投入的成本是其他國家無法想像的,所以他們有很好的條件去做多元選任,我們還差了很多。多元選任目前比較有可能做到的反而是法律審,像大法官一樣,但那裡又有很多其他的問題要克服
我為什麼那麼害怕這種敲鑼打鼓的國是會議?因為這些人都被逼得去想一些「耳目一新」的點子,然後用來逼主管機關研商細節,十年後還要追蹤考核。十八年前的全國司改會,我尊敬的范光群律師提了民事法官合意選任的建議,匆忙間我也覺得應該可以提高民眾對司法的信任,等我到司法院工作,才真的瞭解此案不通的道理,算起來我也要為這個失敗政策背共謀造意的部分責任。但為什麼要開這樣的會議?可不可以就叫總統府的司改轟趴,大家輕鬆一點?
(作者為政治大學講座教授、司法院前副院長)

聯合筆記/柯P是小英的擋箭牌

.脫歐 英國、歐盟夢醒時分
.善用新興產業 化解青貧困境
.扶老 更要讓年輕人敢婚敢生
.世代二元對立 青年更無未來
.學界領導危機 就是政府危機
.聯合筆記/柯P是小英的擋箭牌
.兩個白色恐怖受害兒女 競選黨主席…








聯合筆記/柯P是小英的擋箭牌


2017-03-30 04:15    聯合報        林修全

台北市長柯文哲。 聯合報資料照片

台北市長柯文哲是蔡英文總統的擋箭牌,民進黨在二○一八年縣市長選舉,雙方是否合作,心知肚明。
民進黨選舉對策委員會日前決議,非執政縣市將採徵召方式來提名黨內部分人士認為,將會在北市自推人選。反倒是當事人柯文哲老神在在地說,「這個需要今天煩惱嗎?」
答案再明顯不過,該煩惱的是,蔡總統自身的民調不見起色,柯文哲沒什麼好操心的。
外界經常解讀,柯文哲民調回穩,可望獲得民進黨支持,這項分析只對一半,更精確來說,因為柯文哲施政滿意度高低,遠不及蔡總統聲勢重要,只要民進黨政府無法從谷底翻身,與柯文哲合作的機會愈大。
依照時程推算,明年底的縣市長改選,人選最晚第一季要出爐,但一例一休的擾民,年金、司法改革引發的反彈,兩岸僵局遲遲無法打開,這些仍看不到化解的跡象,蔡政府施政滿意度只能低檔徘徊
民進黨政府或許寄希望於前瞻基礎建設,一方面巧妙運用中央資源,挹注地方,相互拉抬一方面擴大內需,帶動經濟成長率,優化帳面數字
只是重大工程要產生效益,緩不濟急,拉抬蔡政府的效果大受侷限何況,前瞻基礎建設是雙面刃,財務控管若稍有閃失,或是遇上全球景氣驟變,將讓政府財政負擔加劇
百里侯之爭,是蔡總統第一任執政的期中成績單,這樣的形容也許太沉重,但選舉看的是「氣勢」,一旦地方政治版圖位移,將直接衝擊、間接影響到總統大選,端視大輸、小輸
六都是指標縣市,民進黨上次選舉囊括四都,目前選情相對穩定,關鍵在雙北輸贏新北市是一場硬戰,台北市更是難打,若是新北沒拿下,台北由柯文哲勝出,堪稱平盤
相形之下,民進黨若在台北市推人披掛上陣,萬一落敗,導致國民黨重返首都執政,無疑是民進黨一大挫敗,除非有百分之百把握,穩操勝算,否則,民進黨寧願成全柯文哲,即便柯文哲最後敗北,大可撇得一乾二淨。
選票未揭曉前,沒人敢對結果打包票,最好的辦法是買保險。柯文哲於是成為民進黨的籌碼,選輸,可以切割,選贏,可以收割;這門生意,穩賺不賠。

脫歐 英國、歐盟夢醒時分


2017-03-30 04:15    聯合報        黃琛瑜/淡江大學公共行政系副教授(台北市)

英國首相梅伊在國會宣布,政府已經遞交脫歐通知函。 (圖/路透)

廿九日英國政府啟動《里斯本條約》五十條,正式展開脫歐程序英與歐盟談判序幕繼之展開。這場外交史上前所未有的談判,脫歐大臣戴維斯形容為史上最複雜的談判」。
接下來,英與歐盟將進行為期兩年的脫歐談判若談判順利,二○一九年三月英將與歐盟分道揚鑣
英啟動脫歐,已塵埃落定,但脫歐爭議仍煙硝四起。英最終能否順利脫歐?脫歐過程中,仍有諸多變數。
英國與歐盟的談判事務經緯萬端,兩年的談判期限轉瞬即逝,時間緊迫。舉例而言,歐盟與加拿大簽訂「全面經濟與貿易協定」(CETA),協商費時七年若兩年內未能達成協議,需獲得英國之外廿七個歐盟會員國一致通過,方能延長談判期限
一方面,兩年談判時間內,英政治變化萬端、難以預測政治發展,包括協商結果,能否獲國會通過、蘇格蘭「脫歐」前先「脫英」的獨立主張、國會是否提前大選等,將牽動英脫歐的進展
脫歐後英國是好是壞?各界對混沌不明的脫歐前景,莫衷一是。脫歐派強調,脫歐後英重拾主權,特別是議會主權與邊境管制的主導權,成為自主與安全的國家留歐派憂心,脫歐將衝擊英對歐的經貿利益與政治影響力,經濟與政治將邊緣化脫歐對英國來說,一如英國作家狄更斯《雙城記》的開卷語:「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
如何脫歐?英國政府與人民,站在歷史的關鍵轉捩點。脫歐抉擇,將左右英國的未來。不論是硬脫歐或軟脫歐,對於英國將產生重大影響。特別是,英國若退出單一市場,對英經貿發展將產生衝擊。這些負面的脫歐後果,也是英國必須付出及承擔的脫歐代價。
比起脫歐的有形成本,更重要是英國如何跨越親歐與疑歐的無形分歧一方面,和平、民主、自由及法治等親歐派擁護的歐盟價值,亦即英國的信念與利益。英脫歐並非反對、疏遠這些價值。反之,比起脫歐前,脫歐後英國更需要支持、捍衛這些價值。另一方面,疑歐派憂心歐盟移民問題與官僚化發展,英國應理解並化解人民恐懼,構築安全而自由的國家。
英脫歐所盼,是獨立而非孤立,是自由而非恐懼
脫歐後,英國應邁開大步,走出分合對立的二分法悖論獨立自主與團結合作,本是一體兩面。脫歐後,英國可以成為更積極承擔責任、與歐盟互利共生、與世界重新連結的國家。
同樣地,對歐盟而言,脫歐亦為改革契機。歐盟政府、會員國、與人民之間,出現嚴重裂痕。然而,正是這些裂痕,凸顯攜手向前的可貴與機會。
印度詩人泰戈爾於《漂鳥集》中寫道:「弓對離弦之前的箭低語你的自由也是我的自由」。
脫歐的明天過後,英國的自由,也是歐盟的自由。

學界領導危機 就是政府危機


2017-03-30 04:15    聯合報        蘇益仁/南臺科大講座教授(台南市)

台大校長楊泮池深陷論文風波,日前發表不續任校長的聲明,並請求校務會議同意。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過去一年來,台灣的學術界,尤其是生物醫學界,陷入了領導危機首先是中研院前院長翁啟惠因浩鼎事件而去職,新的院長剛繼任,有待開展繼而是台灣大學校長楊泮池捲入論文造假事件,調查委員會雖找不出校長辭職下台的理由,但楊校長決定不再續任兩個台灣最頂尖的學術領導人先後因案離職,加上國家衛生研究院院長已出缺兩年多,台灣學術高層陷入領導真空
學術是國家發展的命脈學術界的領導危機很不巧地發生在政權的轉移期及新政府上台初期,加深問題處理的複雜性新政府一上台急於除弊,同時開啟年金、轉型正義及司改多個戰場,更無暇顧及學術界的領導問題雪上加霜的是,台灣學術界幾個重要指標性大計畫,如五年五百億頂尖大學計畫及典範科技大學計畫,都因到期而必須重新規劃再加上新政府規劃的旗艦計畫及產學研鏈結計畫,學界爭議頗多,誰來規劃及主導台灣科學的整體發展方向,目前可以說處於混沌不明
學術界目前更瀰漫著一股研究方向及價值的不確定性新政府的五加二經濟發展政策釋放出了學術必須與產業結合的強烈信息。這原是一個正確的方向,但沒有學術為基礎,創新只是時髦的名詞。創新原是科學及學術研究的核心,真正有價值的創新,由基礎研究到應用或轉譯,是一條漫漫長路,非兩、三年內可以奏功學術領導的真空及價值不確性會使創新成為空談
面對這麼多重的問題,大家要問的是,誰來領導台灣學術界,由基礎科學研究到應用科學與產業發展,一條龍式地有系統且前瞻性地規劃台灣的學術教育、研究與發展呢
台灣目前的電腦資訊科技能蓬勃發展,實植基於七○年代李國鼎及吳大猷時代當時政府成立國家科學發展委員會,並設立行政院科技顧問組,網羅全球科技巨擎為顧問,規劃台灣科學政策及產業發展方向,開啟了國家現代化之路。可是,這樣的機制在過去十年來雖有其名,但已不見其實,執政黨的智庫及競選白皮書取代了政府的政策,少了全球化的高度及遠見
學術界的領導危機,其實也反映出政府的危機以美國政府而言,總統的決策機制有強大的學術團體由下而上提出建言,再由總統組成的科技顧問及幕僚進行討論,提供總統的決策主調。因此,即使目前的川普政府迭有暴衝,但深知美國學術實力及民主機制的人仍對政府運作深具信心。
小英政府雖有智庫及幕僚在運作,但民進黨政府基本上是由草根街頭的民主鬥士所演進組成,卅年來雖已有不少經科學洗禮的飽學之士身居廟堂,但具有前瞻及全球眼界格局的人,如與七○年代相比,仍缺乏諤諤之士,現階段台灣學術界之所以有危機其理在此,小英政府不能不重視。

兩個白色恐怖受害兒女 競選黨主席…


2017-03-30 04:15    聯合報        傅耀祖/退休教師(台中市)

前副總統吳敦義(右)、國民黨主席洪秀柱(左),都是白色恐怖受害人的兒女。 聯合報資料照片 記者屠惠剛/攝影


白色恐怖受害人的兒女,吳敦義當閣揆、副總統洪秀柱當國會副議長、國民黨主席。看看近日國民黨主席選舉文宣和媒體報導,讓我想起塵封數十年的往事。我與吳、洪關係,容我說從頭:
六十多年前,我時任台中駐軍參謀,常隨長官到地方機關協商軍民相處事宜得識台中農會總幹事吳奚吳敦義之父)、月眉糖廠幹部洪子瑜洪秀柱之父),因我們理念相同,成為知己,可能因說實話作實事,得罪人,埋下禍根,我們三人先後都遭牢獄之災
民國四十二年,吳奚被控參與共匪活動被捕,不知去向,家人求我探聽消息,兩個月後才知被關在台北新店經調查並無與匪勾結證據,到四十五年春節才釋放吳奚說:「比起那些喪命的人,我算是很幸運了。」毫無怨恨猶記得四十多年前,我在鳳山陸軍官校碰到吳敦義,想與他談往事,被我陸官校同學勸阻:「你被誣『孫立人案』坐牢還不夠?別再提那些恐怖的事了。」
也是戒嚴威權保密防諜時期,月眉糖廠總經理匪諜案,洪子瑜被誣涉嫌同路人,遭牢獄之禍無巧不成書,四十多年前,我應中學同學、前台北秀峰國中校長甫過世的王聿琥為總務主任,洪秀柱則為訓導主任,但直到她選總統才知是洪子瑜的女兒吳敦義和洪秀柱都是三十七年次,其父坐冤牢只三、四歲而已
五十年前我台灣師大畢業,教師退休,如今是個坐八望九渾身是病靠十八趴維生的「人餘」。我雖身分不能與吳、洪同日而語,但確知二位品能超群足堪大任。去年洪秀柱曾親來電,詢問老校長王聿琥近況,足證她念舊情深;吳敦義南投縣長任內,下令銷毀人二安全資料,足證尊重言論自由
吳敦義、洪秀柱與我有個共識,感認六十多年前那場災難,是時代的悲劇,都是戰爭造成的傷痛,不尤不怨。祈望今後,絕對不可發生戰爭。好友兒女成大器,凡事向前看,不回顧不堪的往事,吳洪二兄地下有知,足以欣慰瞑目了。五月廿日不論誰當選主席,落選者必會輔助當選者,打贏二○一八選戰。實乃國民黨之慶 ,國家之幸,人民之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