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30日 星期四

經濟/蘋果光下的台灣經濟隱憂

.聯合報社論..蔡英文眼中的這個政府和公務員
.聯合報黑白集.葉俊榮趕快「玩真的」
.經濟日報社論.蘋果光下的台灣經濟隱憂







經濟/蘋果光下的台灣經濟隱憂


2017-03-30 03:47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圖為北京的蘋果門市。 美聯社資料照


隨著曾引領時代風潮的手機業者諾基亞,在今年大張旗鼓的重返市場,對於蘋果公司藉由iPhone及iOS系統,打造出一個連結App開發商及消費者間的「平台」,在短短十年期打敗諾基亞、摩托羅拉等全球五大手機業者,並成就逾90%產業利潤在手的霸業,令人更加有感。尤其是今年各界對台灣下半年經濟成長抱持期待,還得「歸功」於蘋果將發表最新的旗艦級智慧型手機iPhone 8。
有別於台灣廠商熟悉的「價值鏈型」(value-chain model)商業模式,耶魯大學教授艾爾斯通(M. Alstyne)等人撰文指出由蘋果公司引領的平台經濟,其商業模式有三大特色:其一,平台業者不需要掌控生產資源(如原材料及生產技術),而是讓參與者藉由平台更有效地為其生產資源創造價值;其二,價值鏈型商業模式透過優化組織內部的生產資源來創造價值平台型則在於增進生產者與消費者間的互動以創造價值;其三,價值鏈型商業模式著重創造消費者最大的效用,屬於線性競爭型態但平台型從參與者間的反饋和互動中,獲得資訊來創造生態體系最大的價值,為非線性的競爭型態簡言之,當平台經濟的參與者愈多,創造出的「網絡效應」(network effects)與價值將愈龐大
更重要的是,當善用平台型商業模式的企業找到方法,切進以價值鏈商業模式為主的市場時,得以成功整合平台效益的公司往往獲勝而當年蘋果公司進入手機產業即為顯例也難怪當Google與蘋果公司紛紛表態切入汽車領域時,老牌的汽車生產商莫不嚴陣以待,以避免自家企業成為下一個諾基亞與摩托羅拉艾爾斯通等人亦斷言,當代企業若不能創造平台,或不學習平台經濟的新規則,將無法保有長期競爭力
近年來,平台經濟已不單僅有蘋果公司的形式。隨著資訊科技發展,如今平台的建立與壯大變得更簡單且成本更低,使數位平台經濟發展快速與種類多端,諸如重新定義消費者與財貨生產商關係的阿里巴巴、開創資訊取得用戶與廣告商關係新模式的Facebook,以及顛覆計程車駕駛與客戶接觸管道的Uber等,都是成功的平台商業模式但令人遺憾的是,就統計數據看來,目前台灣仍偏重價值鏈型商業模式,缺乏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平台型商業模式
首先,Alexa的資料顯示,美國前十大流量網站均屬本國企業,並有包含Google、Facebook、Amazon在內的七個網站同時擠進其他國家前25大網站中國則因政府監控網站讓海外網站難以競爭,以及國內人口龐大易創造網絡效應下,前十大網站皆為本土公司,亦有百度、騰訊及淘寶等三家業者在其他國家擠進前25名相較之下,台灣前十大流量網站中,即有五家屬於國外公司,其餘擠進前十大的本土網站則多屬新聞網站或論壇,皆未成功創造出能結合生產者與消費者的平台經濟模式,且僅在國內具影響力
再者,著名智庫全球企業中心在去年11月發布的《崛起的亞洲平台》(The Rise of Asian Platforms)報告中以市值8億美元做為評選門檻,挑選出62家成功運用平台商業模式的亞洲企業其中,中國有33家企業上榜,市值共約8,000億美元東北亞有17家(韓國五家、日本12家),市值約2,440億美元東協國家有三家(人口較少的新加坡也有二家),市值約70億美元,台灣則掛零。即使今年新台幣明顯升值,令市值達261億新台幣的網家可擠進榜,但比起其他亞洲國家,稱台灣為平台商業模式荒漠,亦不為過。
從目前平台經濟發展趨勢看來,未來將有更多價值鏈型商業模式市場會被平台型滲透。因此,即便今年台灣經濟成長率不差,也只算勉強仰賴價值鏈型商業模式求生,若企業不盡快創造或融入平台商業模式,台灣要有長期經濟動能恐將困難重重。


聯合╱葉俊榮趕快「玩真的」


2017-03-30 03:47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內政部長葉俊榮幾度喊話,揚言「解散」婦聯會。 記者余承翰/攝影


內政部長葉俊榮幾度喊話,揚言「解散」婦聯會,並聲明是「玩真的」時代力量則在一旁附和喊燒,說應該先撤換主委辜嚴倬雲,藉此整頓婦聯會。大綠小綠一唱一和之間,主政者的盤算暴露無遺。
先問:內政部上一次解散人民團體,是什麼時候的事?又是為了什麼理由?再問:婦聯會又犯了什麼天條,要輪到內政部來給它斬首?只是因為黨產會覬覦其財產,婦聯會懷璧其罪就註定遭殃嗎
內政部之所以火大,是因為曾十二次發函,要求婦聯會交代過去收受外界九六九億勞軍捐之完整流向,但婦聯會卻提不出令其滿意之回答。其實,內政部不妨先看看自己是否問的有理。所謂九六九億元勞軍捐,是十年前扁政府的一份調查報告之數字;如果此數有所本,內政部應循此追蹤原始資料才對,為何拿一個來源不明的數字逼別人作答?難道政府殺人還要對方「自證有罪」?
人民團體法有關解散的規定有五:一是經許可機關廢止,二是破產,三是合併或分立,四是限期整理未如期完成者,五是會員大會決議解散。內政部要解散婦聯會,大概只能動用第一項,就是強幹硬廢如此一來,蔡政府難保不落得一個「強奪民產」的口碑
追討黨產是「黨產會」的事,不知道內政部為何如此奮勇,表現得像黨產會的「附隨組織」。我們建議,內政部趕快「玩真的」,解散婦聯會,傳說中的九六九億不就到手了?

聯合╱蔡英文眼中的這個政府和公務員


2017-03-30 03:47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上千名退休警消昨下午到考試院抗議年金改革不公不義,在門前與值勤員警拉鋸衝突。 記者張錦弘/攝影


蔡英文總統拍板年金改革相關修法草案,只待立法補蓋橡皮圖章,年改就完成了奠基工程退休警消昨天為此發動「遍地開花」的抗爭行動,警政署則在府院部會四處重重戒備,因而上演了「現役警員面對退休警消」的場面這場年金改革的操作,不僅煽起社會世代對立,造成公教人員士氣瓦解,「現任」與「退休」警員對陣的景象更令人感嘆
對綠營而言,這是一場不畏譏謗、堅持到底的年改大業在軍公教眼裡,卻是一場偏聽偏信、刀斧交加的清算大戲。最令人好奇的是,蔡英文如何看待她所率領的這個政府及其屬員,又如何看待她所治理的國家和人民?年金改革草案定案前夕,一張行政院力推的年金改革文宣,或許可以說明此事。
這件由行政院新聞傳播處發出的電子文宣,沒有具體的政策內容,只有斗大的宣傳標語:「不公義年金,一定要改為孩子,改年金」,佐以一隻小手與大手擊掌的圖片,簡單而強烈地表述了政府處理年金改革的根本思維,也說明了紛擾和不滿的緣由。
蔡英文去年頒發師鐸獎時曾喊話安撫教育人員:「沒有一個職業應為改革遭受汙衊」,話說得漂亮,實際的情況卻是:對依法領年金的軍公教,政府卻帶頭在他們頭上扣上「不公義」的帽子。這樣的文宣,沒有溝通,只有打擊;不見改革,只見鬥爭。
年金改革工程浩大艱鉅而影響深遠,原本應該謹慎行事。但粗暴貼上「不公義」的罪名,不僅汙衊軍公教,更是孤立、打擊特定對象的鬥爭手法,這勢必使社會分化、國家陷於對立。當蔡英文夸夸其言:「建構永續健全的年金制度,也是要讓社會更團結,不是更分化」,對照其改革手段,尤顯諷刺。
蔡英文曾向教師溫柔喊話:「這一代所做的犧牲,都是為了下一代」,並擊中教師們心中最軟的那塊但是,行政院「不公義年金」的文宣,透過教育部通令各級學校「加強露出推廣運用」,還必須於完成後「電郵行政院憑處」這種作法,不啻是強迫教師們像大陸文革時代般頭戴「不公義」的高帽子,去向學生和家長交代自己的「罪過」等於作踐教師尊嚴,汙染學生心靈,引導世代批鬥
經外界的強烈質疑,行政院長林全也對「負面語言宣導政策」表示不以為然的情況下,文宣已被悄悄下架。但是,既經網路高高掛,甚至部分政府網站也還能連結下載這份「歡迎轉貼」的政策廣告,宣傳效應仍然持續擴散。
在年金改革議題上,民進黨屢被批評縱容黨內成員與外圍團體聯手醜化、打擊軍公教,製造仇恨言論。先前,蔡總統還偶視時機策略性地略表安撫;如今,卻連行政院都冒出如此仇視性的文宣,就讓人不得不對執政者的心態感到不寒而慄。
民進黨長期敵視軍公教群體,視之為國民黨黨國教育的「附庸」,渾然忘了台灣的文官體系早已確立專業與中立性的事實。因此,民進黨雖然已二度執政,有時卻似乎還未意識到這整個政府已是由其執掌,不時為了達到它宣稱的改革目的,對政府的屬員視如寇讎般地打擊和踐踏。改革手法蠻橫,引發人民怨懟與社會抗爭後,又將之貶為既得利益者「抗拒改革」,形成社會群體對立的惡性循環
這種不健康的心態一再顯現。在李永得遭攔查而重砲轟擊「警察國家」事件中,其實也顯露無遺,他忘了自己是執政團隊的一員。在這種心態下,不僅年金改革,其他興革措施想要順利推動,恐怕猶如緣木求魚。
為了永續,年金改革勢在必行年金樓地板可以討論,所得替代率可以斟酌但軍公教的尊嚴不可踐踏,孩子的心靈不應汙染,社會更不可撕裂。總統如果把公務員視為異己,台灣還有什麼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