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6日 星期四

經濟/前瞻建設的「雙效」考驗才開始

.聯合報社論..抄襲、拼裝又打折的前瞻陷阱
.聯合報黑白集.兩個「共同體」
.經濟日報社論.前瞻建設的「雙效」考驗才開始







經濟/前瞻建設的「雙效」考驗才開始


2017-07-06 01:28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前瞻基礎建設特別條例草案」在立法院長蘇嘉全敲槌下,完成三讀通過。 記者高彬原/攝影

立法院昨天三讀通過前瞻基礎建設特別條例,這項充滿爭議的大型國家投資計畫從提案到審查風波不斷,最終在執政黨妥協,將八年計畫縮短為四年,金額也從8,900億元降至4,200億元,並在條例中納入究責等條款,此案終獲通過。這是蔡英文總統去年5月上任後最重要的投資計畫,順利過關給了蔡政府點燃國內投資引擎的鑰匙,但能否順利點火、點火後能否長遠平穩上路,蔡總統的挑戰才正開始。
前瞻條例通過有一重大象徵意義,就是朝野立委與國人均認同台灣需要投資。近年包括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等財經首長不斷呼籲政府應擴大引導國內投資,由投資帶動產業的轉型與成長,才能從根本解決我國近年經濟成長陷入新平庸,以及國內薪資停滯不前的問題。然而,企業與國人期盼增加投資,但更憂心投資缺乏配套,像是前瞻建設中爭議最大、金額也最高的軌道建設,包括總統府資政陳博志等人即不斷呼籲政府重新檢視,這樣的資源配置,是否真的符合台灣當前的發展需要?
在這樣的氛圍下,執政黨以減少前瞻投資年限與調降金額,以及納入究責條款,獲在野黨立委支持,但前瞻建設能否成功,這兩項改變卻非關鍵。前瞻條例雖只先編四年4,200億元預算,但未來若要追加二、三期預算,只要不超過4,200億元,經立院同意後即可實施。換言之,前瞻計畫未來絕對不會只是四年4,200億元的規模,這些重大建設一旦啟動,就像頭洗了一半,只能繼續洗下去,八年變四年,8,900億變4,200億,只是形式上的改變,本質上並無改變國人對前瞻建設的憂慮。
前瞻條例納入了究責條款,如承辦公務人員因違法失職而導致工程進度未達目標時,應將相關人員移送監察院調查懲處。究責條款看似為前瞻建設提供了品質保證,但從過去國內公共工程建設的品質與績效來看,這項保證未來恐難兌現。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曾統計,國內列管的公共工程閒置場館百餘件,原編列的建設經費逾200億元,這些蚊子館興建前評估之草率,興建後帶來的錢坑後遺症,正是國人對前瞻計畫的擔憂之處。
僅靠究責不能避免重蹈蚊子館的覆轍,前瞻建設要能向國人交代,關鍵在如何落實「雙效」。前瞻條例通過後,行政院隨即會將前瞻預算送立法院審查,若說前瞻條例是「名」,前瞻預算就是「實」,名實要能相符,首要是確認前瞻建設的個別項目是否符合成本效益。
前瞻基礎建設的成本效益要從兩方面來看,前瞻投資要能帶動產業發展,包括軌道、綠能與數位等建設,不能只靠引進國外的技術或產品,更應結合國內現有的產業強項,讓前瞻建設不只擁有一次性投資帶來的效益。在前瞻建設確定投資前,中央與地方政府也必須從嚴評估建設啟用後的維護成本和自償率,前瞻建設應是留給後代的禮物,而非負債。
第二個「效」則是執行效率。前瞻建設計畫分布在各縣市,未來各計畫落實前,勢必得經歷環評考驗。近年國內多項投資屢因環評而延宕甚至告吹,蔡總統已多次宣示要讓環評更有效率,然而從近日中油桃園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的興建計畫因藻礁而出現變數來看,環評將是前瞻計畫上路後的關鍵考驗,蔡政府應及早針對環評機制提出應對方案,不能等到前瞻計畫要開工時,才發現環評與前瞻計畫仍是兩條無法相交的平行線。
蔡總統上任一年多即成功推動前瞻條例,這有利民進黨在明年縣市長選舉時的表現,但前瞻計畫在政治上是一把雙面刃,若執行前缺乏詳實的成本效益評估,執行時又缺乏推動效率,2020年總統選舉時,前瞻計畫的實施成果就會成為蔡總統連任的重大包袱。三年轉眼即過,蔡總統的前瞻賽跑,就從今天開始。

聯合/兩個「共同體」


2017-07-06 01:50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柯文哲赴上海參加雙城論壇,重申兩岸一家親,並提出「兩岸命運共同體」的倡議。 聯合報資料照片 記者邱瓊玉/攝影


柯文哲在上海提出「兩岸命運共同體」的倡議。「命運共同體」這個詞,民眾耳熟能詳;但加上「兩岸」,有人卻火冒三丈。
「命運共同體」是冷戰產物,當年為對抗中蘇共產世界,東北亞的日、韓和美國都曾提出並演繹這個概念。後來它落腳台灣,經過一番操弄,幾變成「台獨」的代名詞。李登輝曾改一字,叫「生命共同體」,但內涵卻無二致。
柯文哲把台獨這襲華服改穿在兩岸身上,甚至隱含統一願望,難怪有人光火。獨派撕柯的肖像洩憤,恐只是小菜一碟。
柯文哲以其慣常的嬉謔說,要以「追求人民最高福祉」為核心價值,現階段還是要「讓人民過好一點的生活」,這叫務實政治。聽似平常,卻有意無意地刺中蔡英文的軟肋。
蔡英文用「維持現狀」贏取信任,得享大位;但上台後卻席不暇暖地去中反中,不僅把中國史撇成了東亞史,最近主持軍校畢典連唸國父遺囑的虛禮都大方地省了。相反地,砍公教人員年金刀刀見骨,竟不聞她一絲憂思或沉痛。
「讓人民過好一點的生活」,不正是政治最原始的初衷?但蔡英文卻心意堅決,對於外交、經濟、安全受到衝擊,毫不以為意。
冷戰早已終結,但以中國為寇讎的思維卻方興未艾,蔡英文顯然要擁抱「台獨共同體」,繼續她的冷戰對抗;但柯文哲提出了「兩岸共同體」作為新選項。今後,將是兩個「共同體」的角逐與纏鬥,孰勝孰負,或許不久可見分曉。

聯合/抄襲、拼裝又打折的前瞻陷阱


2017-07-06 01:50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前瞻基礎建設特別條例草案」立院臨時會完成三讀通過,行政院長林全(後右三)率內閣成員在會議結束後,前往立法院議場內,向立法委員致意。 記者高彬原/攝影



民進黨正全力為「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搶灘,時代力量立委爆料,該計畫經濟效益評估「抄襲」馬政府的振興經濟方案,連「文字和標點符號都一模一樣」。與此同時,民進黨團提出折衷條件,願將八年八千八百億的規模縮減為四年四千二百億,以換取前瞻特別預算條例三讀,最後並取得在野黨同意。戲演至此,抄襲、拼裝、灌水又打折的前瞻建設計畫,已讓人倒盡胃口。
平情而論,蔡政府如果有心藉公共建設推動經濟發展,只要悉心規畫,以蔡英文初就任時的高人氣,建設預算並不難獲得支持,在野黨也沒理由杯葛。誰料,林全內閣貪功躁進又輕率,短短農曆春節就搞出一個超級大拼盤,美其名為「前瞻建設」,其實不但看不到前瞻精神,甚至看不出建設台灣的用心。而且,有些明顯零碎的建設,只是為了凸顯中央的「恩賜」,乃至幫綠營縣市粉飾政績;也因此,預算分配「重綠輕藍」,難平人心。一經檢視,各方難以苟同的聲音四起,才有今天民進黨必須尷尬縮減的局面。
林全內閣竟連前瞻計畫的效益評估都照抄前朝的文件,可見其作業過程之粗疏,根本就毫不用心。然而,這還不是最糟糕的部分。國發會之所以能在短時間內拼湊出這道前瞻大菜,主要是有些計畫在前朝政府即已提出,卻因故未能通過;蔡政府卻趁機將這些計畫從箱子裡搜出來,整理成八千多億的大部頭。試想,這些計畫當初未能過關,自有緣故,或許是可行性不高,或許是效益不明顯,或許是環境衝擊太大;而如今,林全內閣卻一反常情將它們列為優先建設項目,卻又說不出好道理,這怎教人民心服?
除此之外,我們還看到計畫的嚴重灌水。以最受爭議的軌道建設為例,東部及西部局部地區的「雙軌化」,以及電子票務系統的改進,當然都是極有必要的優先工程。但是,藉此夾帶基隆、新竹等地的輕軌建設,以及桃園、台南、嘉義等地的鐵路的立體化,則被認為是「花大錢、擺門面、收益少」,甚至可能成為難以為繼的錢坑。
至於被討論較少卻也疑問極多的「城鄉建設」部分,則不僅內容細瑣到諸如打造新街景、改善停車環境等層次極低的項目,甚至包括改善部落壁癌、防漏水都列入,讓人瞠目結舌。這類尋常無比的建設事項,原應用例常的預算經費解決即可,竟被蔡政府納入「前瞻」,要動用特別預算處理。說穿了,根本是以平衡城鄉為名,用來打發地方抱怨分配不公的「封口費」。由此,即可知整個前瞻計畫灌水、浮濫、浪費到什麼地步!
因此,當民進黨團提出讓步之議,願將八年八千億預算縮減為四年四千億,這不論是意識到民意滔滔的反撲,或者只是「以退為進」的緩兵之計,至少都承認了蔡政府一出手便揮霍八千多億的計畫並不合理。第一,用舉債方式大興草率建設,只是多挖錢坑,絕不符合蔡政府宣稱的「世代正義」。第二,將財政花在這些次要建設上,一旦國家發生緊急情況,政府將無餘力應變。第三,林全及陳添枝等主事者都表現得相當推諉卸責,不見承擔決心,甚至未訂究責條款;不難預料,當前瞻建設變成爛攤子,將不會有人收拾,遑論要誰負責。
如果說蔡政府的「一例一休」政策是懷抱著理想而來,卻因過度天真和固執,而弄到產業及民生兵疲馬困。對比之下,蔡政府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則是懷抱狂妄的大志而來,卻因徇私及草率,而引發各界的不滿和疑慮。前者,蔡政府至今仍不知如何收拾;後者,或許還來得及搶救局面,至少可以縮小失控的規模。然而,一個抄襲、拼裝、灌水的前瞻計畫,到頭來居然可以叫價打出對折,也委實太不可思議了。人民該慶幸「錢坑小了一半」嗎?

蘇蘅/MOD風波 中華電該學到什麼

.蘇蘅/MOD風波 中華電該學到什麼
.方祖涵/激化的對立 消逝的靈魂
.劉維公/大學改革從學分開始 工作坊可以不只是輔助
.羅智成/流沙或流水—尋找執政的正當性
.王健壯/當審議民主碰上代議民主
.馬家輝/林鄭的第一份差事
.朱宗慶/過程的價值
.葉丙成/台灣好教學,改變亞洲課堂風貌!
.王文華/「休耕」,為了「深耕」
.嚴震生/技術官僚:瀕臨絕種的動物
.葉銀華/台灣股市的問題在哪裡?
.李清志/橋下大叔的城市改造







蘇蘅/MOD風波 中華電該學到什麼


2017-07-06 03:04 聯合報  蘇蘅(政治大學新聞系教授)

圖取自中華電信官網

MOD頻道風波持續蔓延。圖/中華電信提供



中華電信無預警砍掉MOD套餐組合,鬧得滿城風雨。無論怎麼看,中華電信都處於損人不利己的三輸局面。
老早、老早就知道七月要換約,中華電信卻遲遲拖到五月才送出新合約,還是大幅更改的契約,加上和頻道營運商的分潤方式談不攏,才匆匆於上周五晚上在粉絲團宣布套餐一下減少四十四個頻道,引爆近年來收視戶最大民怨。
這件事最大爭議在於:中華電信和頻道商台灣互動電視的眼中只有自己利益,無視一百卅五萬戶消費者權益,輕重緩急不分。甚至連套餐斷訊後,都還強辭奪理,要消費者自行改訂單頻,只有一個詞形容:可惡。
中華電信在割喉般激烈市場競爭,不但危機處理不合格,還拿槍射自己的腳,嚴重自創商譽。怎麼看都不像三月底才拿到「亞洲金融」「2017亞洲最佳公司」榮銜的公司,更不用說還在「社會責任」項目得到優異成績,真是夠諷刺。
中華電信既知合約即將到期,卻在送出新約就要對方接受,完全一廂情願。談判過程中,中華電信糾結在分潤,卻沒意識到這次退出套餐的頻道,不乏體育、兒童、旅遊和日韓等訂戶喜愛的頻道,足證他們根本不了解頻道重要性,也傲慢到沒把消費者放在心上。
根據固定通信業務管理規則、相關作業辦法及中華電信簽的行政契約書,中華電信在節目安排雖無直接責任,但有提供服務和收取費用的間接責任。可是中華電信面對排山倒海的客訴,卻輕描淡寫成「可以打折,不收解約金」,輕忽事件嚴重性。即使道歉,因為缺乏誠意,消費者無法接受,也少有社會輿論同情。
當然,一個巴掌拍不響,台灣互動電視也別想卸責。台灣互動電視前天發出聲明,還要求中華電信「恢復套餐原狀」,履行用戶合約,「即解決所有問題」;咄咄逼人,坐實內容服務商罔顧用戶權益,藐視顧客至上的價值。雙方就像兩列對撞的車,完全不顧乘客安危。
這件事情尚未落幕,卻暴露一個更嚴重的新問題,即當下對於在網路或為電信業者提供平台隨選服務者,無法可管。
近年電信業者紛紛投入網路內容服務經營,影音更是兵家必爭之地。遠傳的friDay包括線上影音,台灣大有myVideo行動影音,台灣之星也和LiTV合作。目前訂戶不少,卻屬於三不管地帶,一旦出事,主管機關仍將束手無策。
全球電信和電視市場已經全面革新,視聽媒體流量暴增,深入民眾社會生活,各國政府對於網路影音的競爭與影響,無不高度關注。
美國聯邦傳播委員會已經提案,把相當規模和影響力的影音頻道傳輸者分類管理,主張不應由業者控制新科技,而要確保多頻時代的消費者有更好選擇。韓國二○一四年修訂電信事業法,也要求新興頻道內容服務業者登記,讓消費者權益獲得更大保障。
持政府股份的中華電信因黨政軍條款,不能經營廣電和頻道,故二○○五年以特許開放經營MOD業務,二○○六年更以解釋認定MOD服務非屬有線電視系統,另定平台開放和營運模式管理辦法解套,如今辯說「礙於法規,沒有責任」,像不像得了便宜還賣乖?
此事再次凸顯台灣法規跟不上科技變化,尤其弱勢的消費者已受實質傷害,客訴也無力回天,原因仍是雙方鬥法,讓人哭笑不得。
(作者為政大新聞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