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13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金管會監管應落實「刑期無刑」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78931/web/ 

◆  聯合報社論/搖擺的時中,找不到自己的格林威治
◆  聯合報黑白集/認知作戰「雙面諜」
◆  經濟日報社論/金管會監管應落實「刑期無刑」






經濟日報社論/金管會監管應落實「刑期無刑」


2022-09-13 03:05  經濟日報/   社論
金管會。本報系資料照



立法院開議在即,審查中央政府總預算是重頭戲,其中社會對金管會預算最關切的,莫過於執行金融監理的罰鍰收入。據報導,金管會這會期大動作提出六年來最高,金額超過3億元的罰鍰預算,藉以彰顯其整飭金融業紀律的決心。

金管會高罰鍰預算真能達成金融業「刑期無刑」的目標嗎?金融業過去因裁罰而徹底洗頭換面的,莫過於兆豐銀行六年前遭美國懷疑違反洗錢防制而開出1.8億美元的天價罰款。兆豐銀被重罰,震動國內政壇與金融界,致使其他銀行立即全面調整法遵措施,有些銀行甚至選擇退出美國市場。

重罰的確能嚇阻金融業違法,但觀察金管會今年對單一集團最高罰款僅2,840萬元,其威嚇力顯不足以使被裁罰機構徹底改正缺失。至於金管會嘗試搭配其他短期處分,例如高階人員停職或暫停相關業務,是否就能導正被裁罰機構的違規作為亦值得存疑。

金管會對金融機構裁罰,理由多與機構內部控制及稽核制度有關。至於這些違規事由則不外乎是保代業務違法、理專未善盡忠實義務、行員挪/盜用客戶資金、不當行銷,以及大股東/主要股東與公司管理階層扯不清的互動關係。

金管會要解決這些「老問題」以及公司治理結構性的困擾,就必須建構新的監理策略。否則,金融機構類似違規戲碼將會重覆上演,金融檢查充其量只是政府罰金收入的提款機,並未能有效協助金融產業的健全發展。

建立金融業嚴格遵守法令文化是金管會的第一要務。金管會處理業者違規若網開一面,就不能期待其將處罰視為天大事件。今年初金管會將金融機構重大處罰案件的發布門檻拉高至300萬元就是一例。新規定雖讓業者鬆口氣,卻可能導致選擇性地重點遵循,傷害應全面落實法遵的基本前提。

金管會的職權應在產業發展與監督管理之間謹慎拿捏,畢竟兩者並非互斥而是相輔相成,但目前金管會比較重視金融產業發展,金管會的監理權威更不能僅靠罰鍰與處分,資訊透明化才能讓金融機構體認裁罰會影響其社會觀瞻與信譽。

我們雖無法對金融機構違規做到像美國一樣的重罰,但至少要注意裁罰強度與跨業一致性。過去立法院雖調高違反金融法規罰鍰,但金控法、銀行法與保險法之間仍有不一致之處,例如違反內稽與內控的處罰就有差異。再者金管會裁奪罰金的基準亦值得商榷;機構規模、營業金額與違法事件大小都應盡可能公式化、比例化,如此方能避免案發後受外界干擾而影響裁罰紀律的執行。

金管會處罰的最終目的是阻絕類似事件再次發生。既然目前的裁罰金額不足以嚇阻再犯,裁罰內涵就要更強調被處罰者的作業系統弱點,要重視缺失的追蹤考核與壓力測試。金融機構最常被處罰的是行員/理專與客戶的業務互動及資金往來。金管會應責成金融機構改正作業程序,使其具有防弊韌性,並透過情境模擬而非被處罰個案本身來加以認證。

至於台灣金融業最棘手的家族治理問題,則須從公司治理的根本著手。金管會應堅持公司守住大股東與管理階層互動透明化的底線。大股東不宜被剝奪對公司長期經營目標的關注,公司則可依其特有股權結構建立與大股東的互動規則並做出詳實紀錄。這不僅有助於公司穩健經營,更可避免管理階層受到外部不當壓力竟做出違法情事。

金融機構必須嚴格遵守法紀,金管會監理則應重視作業流程的完備性。金融機構違法必須裁罰,但更重要的是違規事件提供線索,讓被罰者與金管會能共同檢視並修正內控缺失,預防相關事件再次發生。所以,金管會對於任何裁罰事件不宜快速畫下句點,因為持續追蹤金融機構改正措施才是金融監理的重頭戲。










聯合報黑白集/認知作戰「雙面諜」

2022-09-13 04:52  聯合報/   黑白集
藝人楊丞琳在大陸一席「在台灣吃海鮮是奢侈」說法掀起討論。內政部在臉書使用「笑死」造句哏暗酸,7日晚已將爭議例句刪除。記者侯永全/攝影



「認知作戰」一詞,在台灣已被濫用到無以復加;所有對蔡政府或民進黨的批評與監督,都可被化約成認知作戰。特別的是,政務委員張景森,卻能把認知作戰提升到不同境界。

藝人楊丞琳二個月前上大陸節目,提到「台灣海鮮奢侈」,突遭網友大作文章抨擊,連內政部、文化部都發酸文。但因炒作時機可疑,在真相逐漸明朗下,各種攻擊很快消風,內政部也道歉改文,綠營灰頭土臉。

不過,張景森卻提出全新觀點,質疑最早點火者,可能是「紅軍認知作戰」。他說,如真是紅軍所為,證明其對台資訊戰戰技不錯,有能力「把台灣網民招上車,開到它要去的地方」。換言之,讓綠營灰頭土臉的,不是它自己操作不當,而是「誤中紅軍認知作戰圈套」。

這個說法,匪夷所思。蔡政府打擊的「對岸認知作戰」,過去僅限於誇讚對岸,或批評台灣和蔡政府的人;如今,竟連「綠營操作認知作戰失敗」,也可認定是「對岸的認知作戰」。依此邏輯,內政部長徐國勇豈非成了紅軍「在地協力者」?

至此,所謂認知作戰,也衍生了龐大家族。直接進行的是「認知作戰」,蔡政府策略是「以反認知作戰,進行認知作戰」,如今又有「把失敗的反認知作戰,說成是對岸認知作戰」。也只有蔡政府,能把認知作戰玩成雙面諜。









聯合報社論/搖擺的時中,找不到自己的格林威治


2022-09-13 04:52  聯合報/   社論
鴻海、慈濟與台積電去年合購1500萬劑BNT贈給政府,首批於9月2日到貨,時任衛福部長陳時中(左四)與慈濟基金會執行長顏博文(左五)等人合影。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一支為了討好選民的免治馬桶政策宣傳片,卻引發偷窺、沒品爭議,使民進黨台北市長參選人陳時中深陷「自傷」漩渦。緊接著,綠營「政二代」雲集競選團隊、網民「二創」嘲諷偷窺、慈濟憶購捐疫苗辛酸,乃至陳時中「幕後指導」王必勝等新聞,更一次次加重陳時中的負面印象。這些失分,其實皆不是來自對手的攻擊,而是陳時中自己招搖又搖擺,不斷以「今日之我否定昨日之我」;這些選舉大忌,卻成了陳時中的日常。

公廁設免治馬桶政見雖欠深思,仍不無創意;但這創意演繹成「陳時中偷窺」哏,就成了一場選舉災難。如此一來,既引發「性騷當有趣」的抨擊,更暴露出陳時中團隊文宣內控的失能。一則顯示陳時中「性別意識」嚴重偏差,二則暴露競選團隊創意失控,從創意發想到拍攝、宣傳皆無適當把關,因而不斷暴衝。讓這麼「走鐘」的宣傳片公諸於世,候選人一再道歉仍滅不了火,可見事態之嚴重。

在免治馬桶爭議前,陳時中團隊設計了一場「時中衝夜店」行程,讓陳時中在同志酒吧被男子環抱吻耳,顛覆陳時中年近七旬的歐吉桑形象。這場演出,原是為了表現陳時中樂於貼近社會的多元樣貌,並爭取不同性取向的年輕族群認同;結果「畫虎不成反類犬」,未必拉到年輕選票,反使陳時中原本沉穩的形象破毀。

陳時中一向長於表演政治。從抗疫之初塑造「防疫五虎將」形象,到武漢包機返台時親赴現場督軍,每天下午兩點「時中記者會」的親自操盤,他都樂在其中,臨場發揮也相當吸睛。也因此,防疫初期一年多,全台無人敢「逆時中」。俟防疫破功,他開始反覆無常,動輒要祭傳染病防治法法辦民眾,此時陳時中露出了原形:他就是個「官威很大」的尚書大人,容不得一粒砂的質疑。

陳時中問鼎台北市長的本錢,主要建立在台灣防疫前期的「加零」成績,蔡政府順勢透過大內宣將他形塑成「鋼鐵部長」。但近一年多來,台灣缺疫苗、缺試劑、政府偏袒高端、杯葛民間團體購贈的種種無理行徑已深入人心。而陳時中私下卻與支持者歡唱宴飲,未等疫情趨緩即告落跑、卻又不時插手,防疫資源分配屢屢「虧待台北市」。因此,他的競選活動若一味強調其防疫功績,反而喚起民眾的反感,拉升選民的仇恨值。

簡言之,陳時中代表角逐首都市長,主要來自蔡英文對陳時中形象和能力的高估,以及對民眾認知和情緒的低估,以為可以用中央豐厚的助選資源挹注把他推上市長寶座。也因此,他的競選團隊集合了蔡政府的黨政菁英,連「政二代」都被徵召上陣,目的就是要打一場「資源不對稱」作戰,壓垮藍白陣營。可笑的是,陳時中在無限資源中卻選擇讓「網紅」主導選戰策略,反而使自己在枝微末節的政見上大栽跟斗。更糟的是,當違反常識常情的宣傳片引發民眾嘲諷排山倒海而來,其團隊又選擇最「官威凜凜」的應對,要以「侵犯著作權」、「惡意誹謗」等罪名提告,結果卻讓網友怒上加怒,簡直是提油救火。

陳時中陣營一再莽撞出錯,固是其團隊定位失誤,但也與他一向剛愎自用、信口開河有關。尤其,陳時中自己搖擺不定,擁有絕佳資源卻無法做內部控管,如何奢言為我們的首都擘劃未來?一路擺盪「走鐘」的陳時中,必須盡快釐清自己的人設,找到調準分秒的「格林威治時間」,否則將會不斷出包失分。「馬桶片」只是災難的開端而已。



【專家之眼】啥米? 青少年犯罪八年攀升47%!

◆  【專家之眼】啥米? 青少年犯罪八年攀升47%!
◆  【專家之眼】榮家熱舞後的喧嘩 反映社會道德觀的失衡

◆  【專家之眼】笑死,統一發票也能是社會衝突的武器
◆  【專家之眼】務實推動台灣政策法 以免空歡喜一場







【專家之眼】啥米? 青少年犯罪八年攀升47%!


2022-09-13 09:04  聯合報/   盧信昌/台大國企系副教授
八年來青少年犯罪人口率攀升47%,圖為青少年進出少年觀護所和矯正學校接受矯正教育的場景。記者胡經周/攝影



最近的媒體報導,讓大家看到詐騙案件跨國流竄犯案型態,正不斷的推陳出新。大抵上,甚麼新聞容易引發當事人好奇,那一類商業服務容易勾起當事人的現實需要翻新說詞應景題材即成了「請君入甕」的最佳口白

今年上半年股市還在熱頭上,社群媒體的留言、簡訊與即時新聞,即圍繞炒股大熱門與交易員傳呼,以股友社報明牌和集體投資來做誘引發展。緊接著的畢業季與離職潮一起,則開始了連番水房押人蛇頭詐騙;更因此帶動國人對陌生國度,柬埔寨,一股迷濛、難解,卻又是如臨大敵般的關切。

這兩天接連幾則媒體報導,主題改圍繞在青少年的犯罪。根據內政部警務與人口統計,一方面點出少子化之後的人口結構,滿12到24歲前的青、少人口逐年下降:於民國105年當時,約有三百四十萬餘人人口比14.5%;到110年約及兩百八十萬人,為總人口占比百分之十二弱。

根據警政署警政統計,105年查獲青、少年嫌疑犯,合計4萬零,867人;其後逐年遞增,至110年的青、少年嫌疑犯,4萬2,048人,嫌犯數增加約一千兩百人。雖然嫌疑人數僅僅上升不到百分之三然少子化結果分母減少約六分之一;毫無疑問在計算每十萬青少年犯罪比率之時,其上升幅度就很驚人。

青少年犯罪人口率,八年攀升47%!?令人慶幸的是,若來認真探討各類的青少年犯罪,可以發覺這幾年嫌疑類型增加者,主要屬詐欺行為,從105年的6,331人,增加到110年的10,148人;至於竊盜與刑事傷害,則仍有相當的減少,幾達三成的減幅啊。

顯示因為毒品使用等所導致的重大行為異常,乃至因為有毒品需要而導致不法的財物取得,其狀況在各方警戒與教育宣導之後,仍有適度成效在。至於詐欺類型的犯案增加,從入門車手到晚近一連串跨國人口販運,如今都在不幸消息接連曝光,以及跨國打擊犯罪全面推動下,從桃園地檢署彰化縣警察局到刑事局南部中心均有跨縣市破案卓著成效

青少年逐夢成長,需要有積極陪伴適度關懷;然而利用青少年的犯罪惡意與誘引,更需有魄力去面對,一起完成社會革新。雖然今年年底數據統計,肯定不好看;但往後的改善與趨勢好轉,則可以有期待的。












【專家之眼】榮家熱舞後的喧嘩 反映社會道德觀的失衡


2022-09-13 08:58  聯合報/   楊穎超/銘傳大學副教授
桃園榮家中秋活動請女舞者表演,尺度驚人,引發網路熱議。記者朱冠諭/翻攝



台灣有個行將謝幕弱勢群體,對國家的付出與所獲的關注甚不相稱,那就是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前後到台灣的低階單身士官兵俗稱老芋頭。他們在犧牲大半人生精華歲月為台人付出後,近年除了偶有被騙錢、以及過苦日子卻還大量捐款的新聞外,或許因為凋零越來越多?聲音越來越少。但前日突然出現一個普受社會關注的新聞,就是某榮家找來火辣女舞者熱舞歡度中秋活動,討長者開心的行為受到撻伐與支持。

這樣的人從事如此活動,雖有人以長者身心需求理由給予支持,但從一些隻言片語中,仍能看出社會大眾不太了解這個群體;至於某些人從社會道德角度批評此事,如果把眼光放大到這些老兵生命長河遭遇,就會知道那些人表面重視社會道德,但其所做所為反而傷害其價值。因為社會表現出對該群體不了解與不諒解,反映的是過去集體漠視生命經驗。如果將社會道德視為維護群體利益互動規則,批評者會讓人懷疑,犧牲自身利益維持社會有什麼意義?再認真想下去,就不會有人認真遵守社會道德了。

台人漠視這群體的貢獻,可從此次支持榮家活動聲音略知一二,畢竟他們還算是相對友善者。例如不少民眾認為「阿公阿嬤們開心比較重要」、榮家如果要道歉,對象應是「嫂嫂們」。然而,住榮家的人多數是單身退伍老兵。是直到近幾年凋零日多,才開始接受有眷老兵,乃至於一般民眾自費入住。再仔細看爭議影片,就知道沒有女性長輩在場。

而說把眼光放大到老兵生命長河遭遇,會知道以重視社會道德理由批評荒謬短視。因為對老兵為台灣的巨大貢獻視而不見僅非難其小節,這種「道德榜樣」,混亂了道德觀的輕重價值。讓人不知台人到底重視什麼。

說老兵對台灣有巨大貢獻,是因為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前後隨軍來台的那群人,有許多不是自願來台的,卻還是犧牲自己,專門做一般台人不願從事的工作。軍隊國共內戰後期不受歡迎,許多會透過抓兵或騙人入伍增強實力。不少人就這樣跟著部隊到台灣。那些抓兵及少小與家人永別過程,有興趣者,可以看著名詩人管管在《大江大海一九四九自述

但他們還是拚命保護這個國家。在國共內戰轉對國軍不利後,美軍先袖手旁觀,直到民國三十九年才因韓戰介入台海衝突,而台灣自身等到四十年九月才開始實施徵兵制度。該問的是,是什麼力量把之前勢如破竹中共擋在海峽對岸?就是當時年輕榮民們

為了軍事理由,政府初期不准他們結婚。最早規定現役在營期間以及未滿三十八歲者不能結婚,後來情勢稍為緩和,政府制定《戡亂時期陸海空軍軍人婚姻條例》,規定他們訂結婚必須提前1個月寫報告經長官核准,接下來再放寬結婚條件,但還是有官士兵在營服役未超過三年不能結婚規定;而根據《陸海空軍現役軍人戶口查記辦法》,早期軍人的身份文件是軍人身份補給證,沒有身分證,直到民國五十八年才規定,無眷現役軍人應設立戶籍,發給國民身分證。算算時間,如果那些軍人當年大約十八歲來台,此時差不多四十歲。

這些低階士官兵對台灣部隊的重要性,可以參考民國九十年監察院對國防部未能適時革新士官制度,導致國軍後繼無人的糾正案。該文指出「政府遷台之後,大陸來台資深士官對於軍隊戰力之維持發揮穩定作用,該等士官於六十年代後期已相繼退伍殆盡,後繼無人,基層空虛。國防部竟怠於因應,情勢不斷惡化,遲至八十一年起始著手研擬推動精進士官制度計畫」。即便現在多次調高待遇部隊低階軍士官仍有缺額問題,可見這些工作沒有多少台人想做,而之前是由許多大陸來台老兵扛起來的。

有人把他們無法結婚原因歸咎政府不講人權。這說法不顧現實之處在於,當時就是需要有人扛起捍衛國家責任,事後看來,即便採取了徵兵制度,還是無法滿足捍衛國家要求。把責任推給政府容易,但政府其實是執行當時多數台人的想法。

這些低階士官兵收入少社經地位不高,年紀卻不小,當時社會觀念又不像現在多元,可以想見,結婚之路充滿坎坷。這是他們單身,最後只能入住榮家的重要原因。為了國家耽誤幸福的人,過去社會卻對他們冷漠不去理解,現在還從道德角度批評之。如果讓人知道這些前因後果,怎麼激勵願意為台灣犧牲者?又怎麼說服大眾犧牲自身利益維持社會有什麼意義?輕率做出輕重失衡評價,恐怕是對社會道德更大的破壞吧。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146:醫師的三個兒子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150:轉念就覺歡愉
◆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149:我好不甘心?
◆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148:部長跟班糗事多!
◆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147:面向陽光 擺脫陰影
◆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146:醫師的三個兒子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146:醫師的三個兒子


2022-09-19 10:08  聯合新聞網/ 王建煊(前監察院院長、天使居創辦人)
今天我就來跟各位聊聊子女及父母的事。示意圖(ingimage)



由於自己年過80 ,老了,朋友也老了,成立的基金會又是在照顧孤苦老人,老慘的事碰多了,心情自然不佳。尤其看到許多不肖子女觀念落伍的父母更是氣憤難平。我常禱告上帝,讓我心情不要這樣鬱卒,據說心情長期不佳,是會生病的。

父母 MD 與子女
有時心中鬱卒的事如能多跟朋友聊聊,醫生說對健康是有幫助的。因此今天我就來跟各位聊聊子女及父母的事。

有位腸胃科醫生,國防醫學院畢業,榮幸娶到台大醫學院護理系高材生,生了三個兒子,生活美滿幸福,省吃儉用存了不少錢。兩個大兒子均獲博士學位,事業有成旅居美國,小兒子未婚與父母同住。父母均已年過80,健康欠佳,且有失智現象,起居均由小兒子照顧。

子女的貪婪與冷漠
小兒子不甘父母財產三人均分,想獨享遺產,乃將父母財產私自過戶到自己名下,遠走高飛,不知去處。置父母於不顧,以致父母三餐不濟終至父親病死。旅居國外的兩個兒子回國,雖然氣憤亦甚無助,只怪自己長年未盡孝道,未關心過父母,而有此結局。

財產不必全留
兩個哥哥請律師打官司,但連小弟身在何處都不知道,官司怎麼打呢?官司打了三年,律師費花了不少,並無結果。打官司時,母親病逝。一個美滿的家庭怎麼會變成這樣的呢?類似的事不勝枚舉,有人問我的看法,我的看法只有兩個字:「活該!」

做父母的對孩子,因盡一切努力,使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做到這一點就夠了。財產全部留孩子,毫無必要。非但沒有必要且會遺害子女,前面這個例子,就是遺害的一個例子。害得自己不能安享晚年,甚至不得好死,且使親兄弟成為仇人。地下有知,定懊惱萬分,痛苦不已。所以我才說:「活該!」

捐贈的大愛
我和妻子蘇老師結婚58年,沒有孩子,是無子西瓜。有人說,你是無子西瓜,所以才會說的這麼痛快。我想這可能也有些道理,那留一小部分給孩子,其他都捐出來,行公義,總可以的吧!

有位獨資企業家,公司淨值約有二、三十億元。它有三個孩子,各分股權5%,共15%,妻子10%,自己10%,他們家35%,餘65%股份全捐出來成立慈善基金會。結果他自己快樂,孩子高興,社會窮乏的人也笑了。

蒙受恩典 享永生之福
他無論走到哪裡,知道的人都豎大拇指。更重要的是,有天他見上帝的時候,上帝會說:「孩子,你做的很好,來享受這天堂永生之福吧!」現在是21世紀。父母觀念要現代化,子女才能跟著進步,留遺產,想遺產,爭奪遺產,都是落伍醜陋且不蒙神喜悅的事!

本文與台灣醒報同步刊登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147:面向陽光 擺脫陰影


2022-09-19 15:14  聯合新聞網/ 王建煊(前監察院院長、天使居創辦人)
只要朝著陽光,便不會看到陰影。示意圖(ingimage)



只要朝著陽光,便不會看到陰影。」這是集盲聾啞於一身的海倫·凱勒之名言。海倫·凱勒19個月大時,在一次疾病中失去視力及聽力。但後來卻獲哈佛大學文學士,是第一位盲聾文學士。1924-1968年在美國盲人基金會工作,在美國及全球35個國家為盲者提供協助,寫過14本書,百篇演講論文。

天無絕人之路
有時真難想像,一個身心如此殘缺的人,怎麼能夠成就這樣的事。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她能始終朝著陽光走所謂朝著陽光就是時時保有樂觀性格的意思

這與海倫·凱勒另一句名言是相呼應的。她說:「當一扇幸福門被關起來時,另一扇幸福門會因此開啟。」但因為我們看關起的門太久,而忘了另有一扇幸福之門。聖經上也有類似的教導,當一扇門關了的時候,神會為我們開一扇窗,天無絕人之路,大家必須向著陽光走。

創辦基金會
我和妻子蘇老師及朋友,創辦六個慈善基金會,其中愛心第二春文教基金會最早創辦基金會。主要工作在幫助原住民孩童,原住民在台灣社會裡是比較弱勢的族群。父母常遠赴大都市打工,很多是建築工人,逐工寮而居。孩子多留在家鄉由祖父母隔代教養,祖父母常力不從心,以致原住民孩子功課跟不上,許多問題因之而生。

我們基金會以課後輔導補救教學方式拉他們一把,效果相當不錯。後來發現許多其他族群,包括新移民,有許多單親家庭,也發現子女教育的種種苦惱,我們基金會也一併協助,成績卓著甚受歡迎。這些孩子,原先成績跟不上,自卑之心乃生,還談什麼面向陽光呢?

三天光明的推手
談到海倫·凱勒的卓越表現,大家可能以為她都是面向陽光,故有驚人成就。事實並非如此,海倫·凱勒之所以能面向陽,所以能有成就,主要是因為她有一位了不起的老師蘇利文。蘇利文陪伴海倫·凱勒將近50年,一生都奉獻在她身上。蘇利文被稱為是:最偉大的老師,奇蹟推手

協助弱勢 面向陽光
我們愛基會面臨的孩子,雖屬弱勢,但比海倫·凱勒盲聾啞要好很多。我們的老師雖不若蘇利文偉大,但亦都盡心盡力,愛心滿滿。盼望各界愛心人士,能與我們有志一同,協助我們一起來幫助這些弱勢家庭的孩子。

本文與台灣醒報同步刊登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148:部長跟班糗事多!


2022-09-20 14:19  聯合新聞網/ 王建煊(前監察院院長、天使居創辦人)
李國鼎。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李國鼎先生歷任財、經首長及許多重要職務,對台灣經濟發展貢獻甚大。他是我生命中的貴人,常給我許多磨練機會。例如出國訪問,常帶我當跟班,這非但可以磨練我國際事務經驗,更可增加聲望,因為大家會知道,王某某是部長刻意要栽培的人。

隨部長訪美
我第一次隨李部長訪美,是我生平第一次當隨行秘書。有次李部長在旅館房間請美前任財長共進早餐。要我訂餐,他在電話裡用英文交代了菜單,不要小看那些早餐食物,你可能常吃,但未必熟悉英文名字,急得我滿頭大汗,後來仍然發現少訂一樣,趕快電告餐廳櫃檯。櫃檯人員說,來不及了,餐車已在路上了。我立刻電告李部長,部長說沒關係。

有一次在美國機場大廳,我手上拿了很多大大小小的東西,不小心掉得滿地,真是尷尬狼狽。部長說:「不要慌慌張張!」我心中很是難過,到現在都還記得。

工作的失誤插曲
有次訪問越南出國報告是我執筆的,內中一句:越南失業率百分之二十降到百分之六成績卓越。但打字小姐將六打成二八。部長在院會報告,談到此句時,談不下去了,當然十分尷尬。院會未結束部長就打電話回來,問我是怎麼回事?怪誰?打字小姐?當然只有怪自己,為什麼不仔細校對呢?

有次部長訪問韓國,我是隨行秘書,晚宴時韓國部次長重要官員皆在場,還有歌星獻唱。為使場面熱鬧,賓主皆有人上台唱歌助興。我也有機會獻唱,我選唱「夜來香」這首歌是韓國人民十分熟悉的歌,被認為是韓國歌。

上台高歌一曲
我想秀一下,唱首貴國的歌給你們聽。結果上台一開口就唱了夜來香的副歌:「夜來香我為你思量,夜來香我為你歌唱。」然後回不到主歌去了,就一直在那裡我為你思量,我為你歌唱,唱個沒完,最後只好鞠躬下台真是丟人

在韓國訪問時,談到印花稅,韓國部長說他們印花稅收甚豐,一年可收XX億元。李部長問我,我們印花稅一年稅收多少?當時我是賦稅署第一處處長,印花稅歸第一處主管,我居然回答說,稅目太多,記不清楚。李部長說,詳細數字記不清楚大數總應該瞭解呀

仔細確認數字
後來我將全國各種稅收數據及百分比,均記錄在一張小統計表上,放在褲子後口袋內的皮夾裡,重要的稅收統計,幾乎可以背下來,太細的就要拿出小皮夾,眼睛一瞄就能說出正確數字,尷尬的事就不再發生了。

糗事是累積歷練的路途
隨部長出國訪問,隨行秘書有一項很小但很重要的工作就是照相,頭次出國時,根本忘記這個項目,所有相片都是別人照了送給我們的。後來我學會了,再次出訪,我都拿了相機,盡可能多照些相片,返國後除了回憶往事外,也常有意想不到的用處。有的寄給對方,也更能促進友誼

當隨行秘書,雖然榮幸,但亦辛苦不易。不過不管怎樣辛苦不易或糗事一籮筐,卻都是非常有歷練的任務,起碼現在年過八十,回憶往事,仍是津津有味,人生不虛此行。

蒙受恩典 散播大愛
我在政壇上能小有表現,在在與當李國鼎部長隨行秘書有關。但並非當部長隨行秘書的人,將來就會當部長。而是我的運氣好,李先生用這種方式栽培我以後,他不計較我的糗事,又給了我很多機會。想來想去都還是神的恩典

上帝為什麼給我這麼多的恩典,是希望我能做更多榮神益人的事。所以現在我雖已84歲,且有癌症相隨,但我仍然每天在拼命,努力公益慈善之事,希望更多苦難的人,尤其苦難的老人,能夠安享餘年,真盼望有更多愛心夥伴加入我們的行列,大家一起來努力,阿門!

本文與台灣醒報同步刊登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149:我好不甘心?


2022-09-21 15:10  聯合新聞網/ 王建煊(前監察院院長、天使居創辦人)
牢騷多於工作,工作績效一定不高。 示意圖(ingimage)



從前有位朋友,在機關裡官拜科長退休,他一直想升個簡任官再退休,但心願未能完成,退休時他氣憤地說:「我好不甘心。」

懷才不遇
這位朋友有可能是懷才不遇,或是被打壓,以致一輩子未能當到簡任官,這種好不甘心的心情值得同情。但我看到很多的不甘心,並非懷才不遇或被打壓所造成,實乃自己的能力有限但又自大,始終認為他是千里馬未遇到伯樂,或者找些奇怪的理由說自己被打壓。

其實像他這種才能及工作態度的人,能官拜科長,已是祖上積德了。我看過很多悲慘的人,就是自己對自己的評價,遠遠高於別人對他的評價。這種現象發生得愈早愈糟糕,因他可能在很年輕時就自為懷才不遇或被打壓。

工作滿腹牢騷
這種人常常是牢騷多於工作,工作績效一定不高,弄到 最後沒人喜歡他,升遷、獎勵也輪不到他,結果惡性循環下去,情況之糟不言可喻。官拜科長還是靠健康比賽及長官同 情才拿到的。

有個國家的籃球隊參加一項國際比賽,很幸運的打進決賽,大家都很訝異,但是他們卻為未能打到前三名,痛苦的說:「我們好不甘心。」這也是一種自我評價遠高於別人對他的評價的悲哀。所以這些人在說「好不甘心」之前,都應該先照照鏡子。

痛苦中記取教訓
人生旅途上,經常都在與人競爭,機關的升遷是競爭,各種選舉是競爭,運動比賽是競爭,升學考試更是競爭。

競爭中獲勝要靠本事,本事不夠,輸了局就怨天尤人說好不甘心,那是沒有意義的,徒增自己的悲哀與痛苦而已。但若能從好不甘心的痛苦上,記取教訓,再接再厲,最後勝利了,好不甘心的痛苦才不會再發生。

本文與台灣醒報同步刊登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150:轉念就覺歡愉


2022-09-23 15:13  聯合新聞網/ 王建煊(前監察院院長、天使居創辦人)
現在我用這樣讓的方式開車,每天享受別人的敬禮,開車的心情愉快多了。 示意圖(ingimage)



美國有位老太太開了三十幾年車,從未違規或出過車禍。別人問她原因,老太太說:「我遵守一個原則,就是『』,我讓得心甘情願,就好像別人都有權利比我先走一樣。」

開車「讓」比「爭」好
台北市交通紊亂常傳為笑談,世界聞名,原因固然很多,但最重要的是大家非但不讓,且用一些奇怪的方法去搶!小則讓人驚心動魄,大則車禍連連。從前我開車也會跟別人搶,對霸道的開車者,甚至會跟他們拚,拚輸了,還會生氣老半天。現在我改變心情,盡量採「」的方式,發現效果無比的好。

在路口或斑馬線地方,常有行人等著過不去,車子太多,我會停下來,讓他們先過,很多人以行舉手禮的方式向我打招呼,一副很感謝的樣子。有次我停車讓一個人過馬路,那人一時反應不過來,我用手比比,請他先走,他那驚奇並揮手致意過馬路的樣子,我現在還記得。

禮讓好心情
有時對面來車要左轉進巷道,但是大家都不讓,那輛車堵在那裡,他後面的車子因而大排長龍。遇到這樣的狀況,我就停下來讓他先轉,他感謝得不得了,頻頻在車內向我行禮,如釋重負。

後面的車因而通暢了,車裡的人或許也發現,現在開車也有人願意讓的,他們心裡說不定也在向讓車的人敬禮呢!

現在我用這樣讓的方式開車,每天享受別人的敬禮,開車的心情愉快多了。我想大家如果都這樣開車,台北市交通紊亂的病情一定可以減輕很多,您說是不是呢?

本文與台灣醒報同步刊登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塩尻市的地方創生啟示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78931/web/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塩尻市的地方創生啟示
◆  給他自信 當孩子身旁的好人
◆  輔導人力斷層 誰關心中離生
◆  接住迷途少年 需要愛與時間
◆  房市好時機vs.幸福好時機
◆  站在美麗的起點─致大學新生
◆  陸封控衝擊 台有經濟備案嗎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塩尻市的地方創生啟示


2022-09-13 04:51  聯合報/   侯勝宗(作者為逢甲大學公共事務與社會創新碩士學位學程特聘教授)



八月底去了一趟日本做偏鄉田野調查研究參訪四個城市。其中,有機會拜訪長野縣塩尻市しおじりし)的產業振興事業部門,深入瞭解這一群非典型日本公務員如何在政府體制內做翻轉家鄉的地方創生過程,十分值得台灣參考,和讀者分享。

塩尻市位於長野縣中央,人口約六萬多人,面對著日漸高齡化的家庭和人口流失。顧名思義,塩尻的由來當然與鹽有關。長野縣因為不靠海、不產鹽,所以過去會有來自日本海沿岸的鹽商來塩尻一帶進行交易,當商人繞經各地行商後,到這地區時差不多已經把鹽賣完了。日本語的「意指末端,所以「塩尻意表鹽之道終點

塩尻市市長是小口利幸先生,他在進入政府之前,曾於愛普森科技公司擔任工程師。民國九十一年(二○○二年)小口利幸擔任市長時,決定以地方需求為發展導向,而非以中央指令為依歸,致力打造塩尻成為一個創意城市。但缺乏工業發展的塩尻市,要長出新的城市生機,本屬不易。小口利幸決定以時間換取空間,迄今已擔任市長廿年;他像是一位城市執行長,為塩尻市設立清楚目標招募了一群有志之士陪他一同打拚夢想

以我所採訪的先端產業振興室為例,他們以自駕車產業發展目標有步驟地推動各式政策例如開放自駕車場域),吸引企業進駐與三菱集團合作用政府資源引入隨選即需巴士,解決偏鄉交通問題進一步結合上下游產業鏈,打造自駕車生態圈。這群非典型公務員和我們分享,因為市長的領導授權形塑塩尻市公務員使命感與價值觀,讓他們十分有成就感且享受於工作,因此跳脫公務員保守謹慎與害怕失敗成就獨特塩尻市興業精神

塩尻市以城市「數位轉型」來推動地方創生,定調以「智慧交通」做為軸線來帶動人民生活福祉、吸引外部產業前來投資。過去廿年來,塩尻市一直致力於此一目標的實現。

小口利幸市長與其團隊做了一個絕佳的「政府興業家示範。塩尻市面臨高齡化與少子化所帶來的地方凋零交通困境,日漸找不到合格的駕駛員,故市長從民國九十一年(二○○二年)起,一步一腳印以交通行動服務來帶動自駕車產業出現由地方政府做莊運用資通訊科技基礎串聯經濟活動善用 KADO 非政府組織為媒合平台,讓外部利害關係人融入地方不同活動之中,帶動產學、產官、產研等正式與非正式合作;此種開放思維與公私協力,促進資訊、資源與知識的交換、交易與交流最後形成了一種全新結構鑲嵌與制度文化實現城市數位轉型

彼得.杜拉克在《政府改造》一文中曾提醒我們:「重新思考」不會帶給我們需要的答案,但會迫使我們去「問對問題」。希望日本塩尻市案例,可以帶給台灣正在推動地方創生公私部門組織重新思考我們究竟在做什麼










給他自信 當孩子身旁的好人


2022-09-13 04:51  聯合報/   李枝桃/資深教育工作者(南投市)



十二日聯合報斗大的標題:「國家危機 青少年犯罪率劇增」,讓人怵目驚心。大家都知道問題的嚴重性,也知道要幫助這些青少年,絕非歸責某個機關即能奏效,但最後大家卻還是把責任推給學校、少年隊、少輔會。

記得三年前仰望教育基金會成立後,我第一個執行的計畫就是在各國中成立假日技藝班,希望幫助高關懷、沒自信、家境清寒等孩子,讓他們能利用假日學一技之長,也能因額外提供的便當,在假日獲得溫飽。

初期計畫從董事長家鄉南投出發,我們不但給足經費還會到校訪視關懷;第二年擴增到中部六縣市,扶助學校大增,人力無法應付。因此我提議和各地警察局少年隊或少輔會合作,因過去在校曾擔任訓導主任,與這些單位合作過,也知道他們培訓很多志工,幫忙關注生活周遭的青少年。曾有一位警官告訴我,和虞犯青少年建立關係很重要,能就近時常關懷,不只能建立好關係,且能即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因此他們的志工都來自各鄉鎮,且有各自關懷的轄區。

為此我先拜訪熟識的雲林縣警察局,少年隊長官立即幫忙邀約志工,並排定班表,每周六每所開設假日技藝班的學校都有一至二位志工協助關懷。他們在群組中分享孩子們的學習狀況:「沒想到以前都不肯到校的孩子,每周六準時來上技藝課」、「從放棄學習的孩子,變成老師的小幫手,孩子的改變就從被肯定、有目標開始」……。在年度討論會上,老師與志工們更都感慨著說:一個溫暖的環境、能得溫飽的地方、有方向與目標的快樂學習,就足以改變孩子。

我記得第一年設定的預期目標:改變孩子的行為及自信,大約是五至七成左右;沒想到在大家努力下,年年改變的孩子都超過八成,至今三年來,已有二千多名孩子受到影響改變。雖然我們幫助的人數和一年一萬名犯罪的青少年來說微不足道,但政府及民間團體都能重視且願意盡最大的能力來幫忙,所有人也願意主動關懷周遭的青少年,相信就能預防犯罪於未然。

過去我在少年家園輔導關懷過的一個孩子,他在大家幫助下回到故鄉工作。近日他告訴我,雖然已經沒有家人關心他了,但鄰居姐姐們總是樣樣都會幫他,他知足的說「其實我滿幸福的」。這個孩子當初雖誓言不會像爸爸一樣酗酒吸毒,但我們總擔心他回到家鄉缺少支持系統,會不會又不小心觸法,還好遇到好鄰居,主動關心與協助,幫助這個孩子穩定成長。

孩子感慨的說「遇到好人很重要」。想想,我們其實都可以當孩子身旁的「好人」,不是嗎?我常說最美的風景是:「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雲推動一朵雲、一個靈魂撼動一個靈魂」,您可願意撼動一個靈魂?










輔導人力斷層 誰關心中離生


2022-09-13 04:51  聯合報/   陳義峰/少年隊警官(新北市)



聯合報日前報導國內青少年犯罪率劇增問題,足見青少年觸法漸受重視,儘管政府近年對於少年司法處遇試圖透過修法以符合現實所需,然不可否認司法及行政分工仍為最大問題。以少年遭法院裁定保護管束處分為例,其平日活動時間大多在社區之中,如僅單賴定期的法院報到,何以確實了解其生活交往或再犯狀況?儘管部分縣市有社工協助介入,然因欠缺與法院橫向聯繫分工,且雙方對於少年處遇立場各異,致各行其事,易造成少年在觸法行為中不斷輪迴。

犯罪學嚇阻理論認為,個人會透過對犯罪的潛在成本和收益進行理性計算,來選擇是否遵守或違反法律,一旦法律制裁存在,個人犯罪將可能減少或停止,因為他們不喜歡接受制裁的相關後果,或者他們會擔心他們的不當行為會在未來受到制裁。儘管少年法庭對於少年觸法行為裁定多非以拘束人身自由之保護處分為主,然事實上,收容於少年觀護所之處分,仍可使觸法少年嚇阻敏感性提高,對於他們的違法再犯,可發揮一定遏止效應。

從筆者過往研究發現,觸法行為嚴重少年在國中階段在學狀況大多不穩定,即使畢業後繼續升學,也極易成為中離生。儘管中離生相關輔導工作係屬原就讀學校負責,惟因學校現有輔導人力受限,輔導工作內容原即包含在學學生憂鬱、情緒困擾、人際困擾、家庭變故、家暴、性侵、行為偏差等,實已無力再關注離校學生狀況。且觸法學生(尤以涉毒、詐欺車手)一旦離校後,除很難重返校園,學校對其行蹤亦難以掌控,遑論實施輔導,而一般社政機關大多認為這些少年雖已離校,惟因尚具學籍,仍宜由學校專責輔導,致使這些用毒學生於離校後即乏人持續追蹤關心,亦增加繼續染毒機會。

故建議中離生偏差行為輔導工作,應由政府相關機構協調增加輔導人力專責追蹤輔導,學生一旦離校成為中離生,即應立即轉銜由該專責機構人員實施輔導。此外,並鼓勵學校與社政機構進行更多合作,為少年所面對社會及心理壓力,提供完善教育輔導及治療服務,使校外輔導資源能與學校結合。













接住迷途少年 需要愛與時間


2022-09-13 04:51  聯合報/   黃明鎮/基督教更生團契總幹事(台北市)



拜讀聯合報「國家危機青少年犯罪問題報導,我心傷痛、著急。

有一個少年,我認識他多年,最近剛滿廿歲,這幾年他一直想賺大錢。七月中,被騙到柬埔寨四天,從事詐騙工作,之後就被賣到緬甸 KK 園區。在那裡如果工作成績不好,就要被電擊。他打電話向我求救,我因不認識那邊的人,束手無策,只有默禱。

因當天的電話被人偷聽到了,他就被隔離,沒收手機,並準備當晚把他處理掉,賣器官?還是殺了?幸好當晚有蓋 KK 園區的主管去巡視,主管告訴 KK 園區的承租負責人,要讓台灣被騙去的人趕快離開。

當晚他見了蓋園區的主管後,心中放下一顆大石頭。隨後三天,他因沒有手機聯絡,我如熱鍋上的螞蟻,乾著急。等到八月底,他返抵國門,向人借手機,我聽了才如釋重負。

另一個我認識五年的少年,進出少觀所三次,法院裁定他到輔導機構安置,因老師們的關心,日夜陪伴,也教他騎獨輪車磨練意志力,他受感動,痛改前非。從此認真讀書,現在已到美國留學了。

青少年犯罪矯正需要時間,需要愛,只要給他們榜樣,有磨練,有陪伴,他們就能改。我們要讓輟學生變大學生,大學生變留學生,再回來教學生。













房市好時機vs.幸福好時機


2022-09-13 04:51  聯合報/   張金鶚/政大地政系退休教授(台北市)
房市示意圖。記者游智文/攝影



近來房市景氣混亂,雖然央行持續調升利率、緊縮金融,房市價漲量縮,工料雙漲、建商無法如期如質完工,爛尾樓及小建商面臨倒閉危機;但仍看到某些地區建案透過紅單炒作,排隊搶購房屋熱潮,搞得購屋者人心惶惶。

許多人受刻板印象影響,面對持續高房價,仍然認為當前房市不論「拚房」或「賭房」都是「好時機」。然而「市場」好時機與「個人」的好時機是否會有衝突呢?尤其當個人對房屋需求時機很清楚,而對市場時機混亂不清時,又該如何選擇呢?

我曾經撰文強調房屋非常昂貴且不可切割買賣,房市不能買市場大盤,只能買個案的個戶產品,而且每個房屋產品與價格差異很大,個案到個戶的時機均不相同,因此房市不需看重「大盤」景氣趨勢,而要重視「個股」表現。換言之,房市的「時機」並不如「產品」重要!

更何況房子主要是住得安心舒適,不要為了未來不確定的「可能賺錢」(也可能賠錢),而必須犧牲忍受長期的「屋奴」生活。因此,我強調財務可負擔下,是否買房?這是個人價值觀的選擇!而「產品」是否喜歡才是關鍵;但若財務不可負擔,勉強買房加上產品不佳,造成生活壓力,就本末倒置了!

三年前因個人退休的生涯規畫,決定賣掉原先準備都更的第一屋、現住的第二屋及父母過世的第三屋,換成當下公設完備且良好物業管理的退休宅,還引發一些爭議。某立委竟質詢央行楊總裁,認為張教授此舉是否為房市復甦購屋的好時機?

當時我曾受訪回應,這乃個人退休規畫的好時機,與房市景氣時機無關;更何況若是涉及「換屋」,有買有賣,完全不需考慮房市是否景氣時機因素。若純粹從市場供需景氣分析,房市增加三戶供給,只有一戶需求,如此將形成供過於求,反而會加深房市不景氣現象。

前陣例行陽明山登山,在路上遇到一對和我相當年紀的夫婦,認出我來,抓住機會問我。太太說他們有二棟房子養老,想要自立自主,不想留房子給孩子,也不想要給小孩增加負擔奉養,不知賣屋好還是出租好?尤其她認為現在房市不景氣,賣不到好價錢,是否應先出租當房東養老?

我說每家情況與想法不同,我不好說。但若是我到這把年紀,我會要好好花錢,舒適過生活。若出租要靠收租金過生活,而且還要維修房子,萬一碰到惡房客,更是麻煩,房子出租心理壓力較大。

至於房市景氣,各地區個案差異大,很難掌握,至少現在不是在長期谷底低點,早賣早享受人生。賣掉房子,有錢在手,好吃好玩享受當下,快樂養老過生活。二人似有認同點頭,先生還對太太説,你看登山杖就要像張教授一樣,買好一點的,不要再省了。害我有些不好意思,趕緊點頭告別。

買房、換房和賣房都是人生重大決策,可能也是必經過程。房子固然是這一生重大的財富累積資產,然而擁有房子應該不是目的,能夠好好享用好房子,生活有品質、品味,不要一生都被房子所綁架困擾,才是真正目的。尤其到年老退休應即早規畫如何「以房養老」,避免日後不但「窮得只剩房子」,無法好好享受最終的老年生活,而且還可能造成往生後子女爭吵遺產的困擾,如此一生可能得不償失!










站在美麗的起點─致大學新生


2022-09-13 04:51  聯合報/   陳復/東華大學洄瀾學院院長(花縣壽豐)
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在少子化浪潮正席捲整個台灣高等教育的現實中,各位同學都如願進入你心目中理想的大學了。來到大學讀書,這是人生新階段的起點,不知道會不會有同學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來到大學,不曉得會遇到什麼人,該如何安頓自己的住宿生活,或該學習什麼東西?

有人可能對未來的四年有著高度期待,覺得自己總算脫離高中生活,進入自己想要讀的科系,計畫認真體驗在大學裡發生的各種事情;有人可能覺得自己會念這個科系,只因父母或師長告訴你念某個熱門科系未來求職會比較容易,你只是隨大流做出選擇,你並不清楚自己到底適不適合念這個科系。大學新生總會遇到各種千頭萬緒的問題。

其實,長輩念大學時的生命經驗,畢竟跟現今的大學已有很大的落差。我們不得不承認:由於疫情帶來的全球經濟下滑,大家都生活在一個就業環境很險峻的時空背景裡,念大學已經完全不可能有「由你玩四年」的機會與條件,但你不見得需要嘆息,反而更要懂得善用機會來調整自己,告別過去「為考試而讀書」的日子,盡快適應與打造最適合於你的大學生涯。

大學與高中最大的差異,就在於不再有人會逼著你讀書,你得要自動自發,對學習付出高度的熱情,在各種事情都要學會「選你所愛」並「愛你所選」,這包括課程、社團與愛情這些不同的學習經驗。

來到大學讀書,你千萬不能因沒有人管你而變得作息不正常,只有把身體鍛鍊得更健康,你才能謀劃自己長遠的未來。尤其不要忽視運動的重要性,你不只應該培養每周定期運動的習慣,甚至可參加探索教育的體驗,相信這能鍛鍊你的精神與意志。

再者,在大學的學習過程裡,不論你是否清楚自己是否適合現在這個科系,我都建議你先認真上自己真正想了解的幾門通識課程,千萬不要再有「營養學分」的刻板印象,誤認這些課程跟專業無關。你只有認真學一學這些跟專業無關的課程,才有機會跟你的專業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最後回饋給你的營養,就會發展出屬於你獨一無二的特色。

不論是否參加社團,我都很鼓勵你培養一輩子的興趣與嗜好。這個興趣與嗜好不見得與你未來的工作有關,卻跟你這輩子是否能善待自己的生命有關。不論是彈樂器、攀登高山、閱讀文學作品或從事各類社會實踐,這些都能陪伴與療癒你的寂寞時光,讓你懂得自處與自樂。

最後,希望你在大學時光結交幾個一輩子的知心朋友,大家共同勉勵與幫忙。如有機會,就談個相知相惜的戀愛,甚至找到相愛的伴侶共度一生;過程裡要懂得相互付出,不僅要懂得保護彼此,更要懂得保護自己,愛情雖不是人生全部,但對你圓滿人生有益。祝福各位來到大學有個美麗的起點,讓青春活出意義來。










陸封控衝擊 台有經濟備案嗎


2022-09-13 04:51  聯合報/   黃健群/工業總會大陸事務組組長、大學兼任助理教授(台北市)
大陸多地疫情持續,北京民眾大多就地過節賞月。圖為九月十日,民眾在故宮角樓附近拍攝明月的景象。(法新社)



報載近期大陸各地疫情再起,而由於廿大召開在即,大陸各地加大「動態清零」力度,但卻嚴重衝擊了大陸經濟。兩岸經貿高度依存,台灣應高度關注大陸封控造成的經濟衝擊。

有大陸學者指出,民國一九年(二○二○年)武漢爆發疫情時,大陸受波及的人口僅一千三百萬人,經濟損失為人民幣一點七兆;但今年前四個月,大陸受疫情波及的人口就達一點六億人,經濟損失高達人民幣十八兆;而根據外媒報導,八月下旬以來,大陸至少已有七十四座城市、逾三點一三億人口處於全城或部分封控中。

即使世界衛生組織今年五月指稱,大陸的清零政策無法持續,應改變作法;大陸媒體人胡錫進也指出,大陸地方政府的嚴苛封控引爆不少官民衝突但由於大陸研究指出如果放棄清零政策,讓具高度傳染性的 Omicron 變異株任意傳播可能引發感染海嘯,將會有超過一億人染疫、五一○萬人住院,導致一六○萬人喪生。因此,大陸當局選擇清零封控、犧牲經濟

大陸封控對經濟的影響有多大?由於大陸當局力求穩外貿穩外資,因此今年外貿進出口都還能維持一定增速,前八個月同比增長十點一%;實際利用外資也能維持一定的增長,前七個月同比增長廿一點五%

然而,即使外貿外資仍呈現一定動能,但大陸內需嚴重受創:在國內投資方面,大陸今年的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由一至二月的十二點二%,逐月滑落到七月的五點七%,可說是腰斬,且檢視其內容,政府投資為大陸投資的主要動力來源。

至於備受關注的大陸房地產,今年一至七月開發投資年減六點四%,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下降廿三點一%,商品房銷售額下降廿八點八%,且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同比下降廿五點四%。由這些數據來看,大陸房地產無論是投資或是買氣,都持續低迷。

近來頻傳的爛尾樓停貸潮,雖然大陸已頒布多項穩定房地產市場政策,但在成效尚未顯現前,大陸仍存在因房市泡沫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可能。

至於反映製造業活動情況的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今年前八個月,有五個月數據在榮枯線以下。反映民間消費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更呈現幾近「躺平」狀態:今年一至二月大陸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還有六點七%,在大陸嚴格清零封控後,增速急遽下滑,最低的四月甚至增速為負的十一點一%;到了七月,大陸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僅二點七%,比預期的五%腰斬了近半。

伴隨著內需投資消費動能大幅滑落直接衝擊大陸就業今年大陸失業率都居高不下七月分青年失業率更高達十九點九%;若加上今年投入就業市場的一,○七六萬大學畢業生,若無有效對策,大陸將迎來一波失業潮,恐將影響其社會穩定

由於全球都在嚴防秋冬新冠疫情復燃,大陸是否會在廿大後放鬆清零政策仍未可知。但由於大陸是台灣主要出口市場及生產基地,因此政府、企業都必須做好預案,以因應大陸可能持續封控經濟衝擊



周行一/中美最近的雙贏給台灣的啟示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周行一/中美最近的雙贏給台灣的啟示
◆  洪蘭/成功貴在有恆






周行一/中美最近的雙贏給台灣的啟示


2022-09-14 04:27  聯合報/   周行一(作者為政大財管系名譽教授)



美國打擊中國絕不手軟,例如晶片禁售已經嚴重影響華為的營運,最近美國更禁止輝達(NVIDIA)等公司生產的高階 AI 晶片出口至中國,目的在阻撓中國前沿科技的發展,儘管如此,中美在鬥爭中仍掌握雙贏的機會。

最近的雙贏是中美於八月廿六日簽署審計監管合作協議允許在美上市的中國公司及會計師事務所將審計底稿和其他數據讓美方監管人員現場檢查,初期審查地點是香港。中方表示,中美雙方皆需要監管合作機制,保留中概股在美上市,對投資者及上市公司都有利,是一種多贏的制度安排。

中國以國家安全為由不允許審計資訊被美方檢查已行之有年,以前美國為了吸引中國公司在美上市,長期容忍這個狀況,但是中美貿易戰開打之後,美方愈來愈傾向於不投資中國企業,加上陸續發生了一些事件,市場預期中國企業必將全面從美國下市,但情勢發展卻南轅北轍。

這些事件包括民國一九年(二○二○年)四月瑞幸咖啡向美國政府坦承財務造假,凸顯美國監理機構無法審計中概股企業的不合理之處,可是諷刺的是,瑞幸在美下市後,在中國大陸營運看好。另外一個例子是滴滴不顧中國政府希望延緩在美國上市,如期於民國一一年(二○二一年)六月卅日上市,接著七月二日就開始受到中國政府在資訊方面強力監管最後於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六月從美國下市

為了吸引外國投資人,同時規避政府的監管,許多中國企業採用可變利益實體VIE,Variable Interest Entity)的治理架構即公司是境外註冊的上市實體,與境內業務營運實體分離境外上市實體透過協議方式控制境內業務實體,將境內營運實體的利潤轉移到境外公司的境外投資人。因中國法規禁止境外投資者直接投資於相關產業,VIE 協助外資在不違反大陸外資股權限制的前提下,分享大陸業務的盈利。因為可以獲得急需國際資金中國政府對這個架構也長期容忍

因為中國仍需要外國資金,而且增加本國企業的國際知名度及影響力,雖然在 VIE 架構下無法有效監管在美國上市,營運地點在中國的企業,不但未禁絕 VIE,反而於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開始要求 VIE 在海外上市前必須得到批准,但如果違法及損及國家安全,將無法在海外上市。

而美國雖然希望杜絕中國公司在美國上市,以避免提供資金給「敵國」,但是沒有中國企業掛牌,美國還算是全球金融中心嗎?形勢比人強,歐洲與亞洲的其他金融市場都積極爭取中國企業掛牌,中國企業不會因為不能在美上市而拿不到資金,反而美國的金融中心地位將因此降低。

這個協議顯示,兩個鬥爭非常激烈的國家可以邊打邊互惠。台海的地緣政治風險已高到不易控管的情況,後勢堪虞。中美可以雙贏,台灣與大陸也可以。「」國必須比「」國盡更大努力,才能有雙贏的結果,最近陸委會大陸四川甘孜地震傷亡災民表達慰問關懷,並願意提供人道救援協助,是個非常好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