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13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金管會監管應落實「刑期無刑」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78931/web/ 

◆  聯合報社論/搖擺的時中,找不到自己的格林威治
◆  聯合報黑白集/認知作戰「雙面諜」
◆  經濟日報社論/金管會監管應落實「刑期無刑」






經濟日報社論/金管會監管應落實「刑期無刑」


2022-09-13 03:05  經濟日報/   社論
金管會。本報系資料照



立法院開議在即,審查中央政府總預算是重頭戲,其中社會對金管會預算最關切的,莫過於執行金融監理的罰鍰收入。據報導,金管會這會期大動作提出六年來最高,金額超過3億元的罰鍰預算,藉以彰顯其整飭金融業紀律的決心。

金管會高罰鍰預算真能達成金融業「刑期無刑」的目標嗎?金融業過去因裁罰而徹底洗頭換面的,莫過於兆豐銀行六年前遭美國懷疑違反洗錢防制而開出1.8億美元的天價罰款。兆豐銀被重罰,震動國內政壇與金融界,致使其他銀行立即全面調整法遵措施,有些銀行甚至選擇退出美國市場。

重罰的確能嚇阻金融業違法,但觀察金管會今年對單一集團最高罰款僅2,840萬元,其威嚇力顯不足以使被裁罰機構徹底改正缺失。至於金管會嘗試搭配其他短期處分,例如高階人員停職或暫停相關業務,是否就能導正被裁罰機構的違規作為亦值得存疑。

金管會對金融機構裁罰,理由多與機構內部控制及稽核制度有關。至於這些違規事由則不外乎是保代業務違法、理專未善盡忠實義務、行員挪/盜用客戶資金、不當行銷,以及大股東/主要股東與公司管理階層扯不清的互動關係。

金管會要解決這些「老問題」以及公司治理結構性的困擾,就必須建構新的監理策略。否則,金融機構類似違規戲碼將會重覆上演,金融檢查充其量只是政府罰金收入的提款機,並未能有效協助金融產業的健全發展。

建立金融業嚴格遵守法令文化是金管會的第一要務。金管會處理業者違規若網開一面,就不能期待其將處罰視為天大事件。今年初金管會將金融機構重大處罰案件的發布門檻拉高至300萬元就是一例。新規定雖讓業者鬆口氣,卻可能導致選擇性地重點遵循,傷害應全面落實法遵的基本前提。

金管會的職權應在產業發展與監督管理之間謹慎拿捏,畢竟兩者並非互斥而是相輔相成,但目前金管會比較重視金融產業發展,金管會的監理權威更不能僅靠罰鍰與處分,資訊透明化才能讓金融機構體認裁罰會影響其社會觀瞻與信譽。

我們雖無法對金融機構違規做到像美國一樣的重罰,但至少要注意裁罰強度與跨業一致性。過去立法院雖調高違反金融法規罰鍰,但金控法、銀行法與保險法之間仍有不一致之處,例如違反內稽與內控的處罰就有差異。再者金管會裁奪罰金的基準亦值得商榷;機構規模、營業金額與違法事件大小都應盡可能公式化、比例化,如此方能避免案發後受外界干擾而影響裁罰紀律的執行。

金管會處罰的最終目的是阻絕類似事件再次發生。既然目前的裁罰金額不足以嚇阻再犯,裁罰內涵就要更強調被處罰者的作業系統弱點,要重視缺失的追蹤考核與壓力測試。金融機構最常被處罰的是行員/理專與客戶的業務互動及資金往來。金管會應責成金融機構改正作業程序,使其具有防弊韌性,並透過情境模擬而非被處罰個案本身來加以認證。

至於台灣金融業最棘手的家族治理問題,則須從公司治理的根本著手。金管會應堅持公司守住大股東與管理階層互動透明化的底線。大股東不宜被剝奪對公司長期經營目標的關注,公司則可依其特有股權結構建立與大股東的互動規則並做出詳實紀錄。這不僅有助於公司穩健經營,更可避免管理階層受到外部不當壓力竟做出違法情事。

金融機構必須嚴格遵守法紀,金管會監理則應重視作業流程的完備性。金融機構違法必須裁罰,但更重要的是違規事件提供線索,讓被罰者與金管會能共同檢視並修正內控缺失,預防相關事件再次發生。所以,金管會對於任何裁罰事件不宜快速畫下句點,因為持續追蹤金融機構改正措施才是金融監理的重頭戲。










聯合報黑白集/認知作戰「雙面諜」

2022-09-13 04:52  聯合報/   黑白集
藝人楊丞琳在大陸一席「在台灣吃海鮮是奢侈」說法掀起討論。內政部在臉書使用「笑死」造句哏暗酸,7日晚已將爭議例句刪除。記者侯永全/攝影



「認知作戰」一詞,在台灣已被濫用到無以復加;所有對蔡政府或民進黨的批評與監督,都可被化約成認知作戰。特別的是,政務委員張景森,卻能把認知作戰提升到不同境界。

藝人楊丞琳二個月前上大陸節目,提到「台灣海鮮奢侈」,突遭網友大作文章抨擊,連內政部、文化部都發酸文。但因炒作時機可疑,在真相逐漸明朗下,各種攻擊很快消風,內政部也道歉改文,綠營灰頭土臉。

不過,張景森卻提出全新觀點,質疑最早點火者,可能是「紅軍認知作戰」。他說,如真是紅軍所為,證明其對台資訊戰戰技不錯,有能力「把台灣網民招上車,開到它要去的地方」。換言之,讓綠營灰頭土臉的,不是它自己操作不當,而是「誤中紅軍認知作戰圈套」。

這個說法,匪夷所思。蔡政府打擊的「對岸認知作戰」,過去僅限於誇讚對岸,或批評台灣和蔡政府的人;如今,竟連「綠營操作認知作戰失敗」,也可認定是「對岸的認知作戰」。依此邏輯,內政部長徐國勇豈非成了紅軍「在地協力者」?

至此,所謂認知作戰,也衍生了龐大家族。直接進行的是「認知作戰」,蔡政府策略是「以反認知作戰,進行認知作戰」,如今又有「把失敗的反認知作戰,說成是對岸認知作戰」。也只有蔡政府,能把認知作戰玩成雙面諜。









聯合報社論/搖擺的時中,找不到自己的格林威治


2022-09-13 04:52  聯合報/   社論
鴻海、慈濟與台積電去年合購1500萬劑BNT贈給政府,首批於9月2日到貨,時任衛福部長陳時中(左四)與慈濟基金會執行長顏博文(左五)等人合影。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一支為了討好選民的免治馬桶政策宣傳片,卻引發偷窺、沒品爭議,使民進黨台北市長參選人陳時中深陷「自傷」漩渦。緊接著,綠營「政二代」雲集競選團隊、網民「二創」嘲諷偷窺、慈濟憶購捐疫苗辛酸,乃至陳時中「幕後指導」王必勝等新聞,更一次次加重陳時中的負面印象。這些失分,其實皆不是來自對手的攻擊,而是陳時中自己招搖又搖擺,不斷以「今日之我否定昨日之我」;這些選舉大忌,卻成了陳時中的日常。

公廁設免治馬桶政見雖欠深思,仍不無創意;但這創意演繹成「陳時中偷窺」哏,就成了一場選舉災難。如此一來,既引發「性騷當有趣」的抨擊,更暴露出陳時中團隊文宣內控的失能。一則顯示陳時中「性別意識」嚴重偏差,二則暴露競選團隊創意失控,從創意發想到拍攝、宣傳皆無適當把關,因而不斷暴衝。讓這麼「走鐘」的宣傳片公諸於世,候選人一再道歉仍滅不了火,可見事態之嚴重。

在免治馬桶爭議前,陳時中團隊設計了一場「時中衝夜店」行程,讓陳時中在同志酒吧被男子環抱吻耳,顛覆陳時中年近七旬的歐吉桑形象。這場演出,原是為了表現陳時中樂於貼近社會的多元樣貌,並爭取不同性取向的年輕族群認同;結果「畫虎不成反類犬」,未必拉到年輕選票,反使陳時中原本沉穩的形象破毀。

陳時中一向長於表演政治。從抗疫之初塑造「防疫五虎將」形象,到武漢包機返台時親赴現場督軍,每天下午兩點「時中記者會」的親自操盤,他都樂在其中,臨場發揮也相當吸睛。也因此,防疫初期一年多,全台無人敢「逆時中」。俟防疫破功,他開始反覆無常,動輒要祭傳染病防治法法辦民眾,此時陳時中露出了原形:他就是個「官威很大」的尚書大人,容不得一粒砂的質疑。

陳時中問鼎台北市長的本錢,主要建立在台灣防疫前期的「加零」成績,蔡政府順勢透過大內宣將他形塑成「鋼鐵部長」。但近一年多來,台灣缺疫苗、缺試劑、政府偏袒高端、杯葛民間團體購贈的種種無理行徑已深入人心。而陳時中私下卻與支持者歡唱宴飲,未等疫情趨緩即告落跑、卻又不時插手,防疫資源分配屢屢「虧待台北市」。因此,他的競選活動若一味強調其防疫功績,反而喚起民眾的反感,拉升選民的仇恨值。

簡言之,陳時中代表角逐首都市長,主要來自蔡英文對陳時中形象和能力的高估,以及對民眾認知和情緒的低估,以為可以用中央豐厚的助選資源挹注把他推上市長寶座。也因此,他的競選團隊集合了蔡政府的黨政菁英,連「政二代」都被徵召上陣,目的就是要打一場「資源不對稱」作戰,壓垮藍白陣營。可笑的是,陳時中在無限資源中卻選擇讓「網紅」主導選戰策略,反而使自己在枝微末節的政見上大栽跟斗。更糟的是,當違反常識常情的宣傳片引發民眾嘲諷排山倒海而來,其團隊又選擇最「官威凜凜」的應對,要以「侵犯著作權」、「惡意誹謗」等罪名提告,結果卻讓網友怒上加怒,簡直是提油救火。

陳時中陣營一再莽撞出錯,固是其團隊定位失誤,但也與他一向剛愎自用、信口開河有關。尤其,陳時中自己搖擺不定,擁有絕佳資源卻無法做內部控管,如何奢言為我們的首都擘劃未來?一路擺盪「走鐘」的陳時中,必須盡快釐清自己的人設,找到調準分秒的「格林威治時間」,否則將會不斷出包失分。「馬桶片」只是災難的開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