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5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正視出生率探底的衝擊(十五、元宵)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社論/中國氣球流浪到美國,煽起台海危機氣旋
◆  聯合報黑白集/帕維爾的真實語言
◆  經濟日報社論/正視出生率探底的衝擊







經濟日報社論/正視出生率探底的衝擊


2023-02-05 02:35  經濟日報/ 社論
去年台灣出生人數首度跌破14萬,創歷史新低。本報資料照片



去年台灣出生人數首度跌破14萬創歷史新低。在民國一O三-一O五年(2014到2016年),出生人數每年還都超過20萬之後即一直下跌。在民國一O九年(2020年)的生育率,即每位婦女平均生育子女數,甚至已低於1,台灣已在全球最低生育率國家之列。

近年來台灣人口出現不少警訊。民國一O八年(2019年)台灣總人口達到2,360萬高峰後,民國一O九年(2020年)出生人數首度低於死亡人數,人口自然增加由正轉負,出現「生不如死」交叉點。而且在人口結構老化下,人口下降幅度也加快。根據國發會估計,到民國一五九年(2070年)台灣人口大約只有1,600萬,約為目前人口的三分之二

台灣在民國八十二年(1993年)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例超過7%,成為「高齡化國家」。之後歷經25年,在民國一O七年(2018年)超過14%,到達「高齡國家」標準。但只有花七年時間,民國一一四年(2025年)將會突破20%,成為「超高齡國家」。國發會推估在民國一二八年、一五九年(2039年及2070年),此比例更可能上升到驚人的30%及43%台灣在短時間即走入超高齡國家,在全球實屬罕見

民國一O五年(2016年)台灣15歲到64歲的工作年齡人口開始減少,而且速度持續加快。工作年齡人口占總人口比率也在下降。另外由民國一O六年(2017年)開始,台灣65歲以上人口首度超越15歲以下人口,差距也在逐年擴大。

上述變化反應出所需扶養之依賴人口占工作年齡人口,扶養比持續攀升,在民國一O九年(2020年)已突破四成,對於工作年齡人口負荷增加。人口老化下國家社會福利支出必須增加,對財政也形成沈重負擔。

由於人口問題影響層面深遠,必須有全方位措施。為因應出生率下降,目前政府提供生育獎勵、育兒津貼及托育補助,地方政府依據財政狀況不同也有不同的加碼幅度。但是相較於生兒育兒費用,可說是杯水車薪,無助於提升出生率。未來不應過度仰賴補助,應評估各式補助的成效;另外也需由健全完善生養體系著手,以解決目前托育環境不足的瓶頸。

人口結構變化亦影響到高等教育,目前大專院校已經受到少子化衝擊,一些私校已經退埸。預估未來出生率仍持續偏低,短期難以改善下,不但會有更多私校難以繼續,甚至會波及到公立院校營運。政府除了加速規劃大專院校退場機制,也需根據市場人力需求,有效整合高教資源,調整招生結構。

台灣除了工作年齡人口下滑,勞動參與率長期偏低,也使勞動市場供給不足;再加上台灣年輕人普遍較晚進入職場,使勞動市場人力供給短缺現象更為普遍。台灣雖然是屬於低失業率國家,但無論是在質與量上,人力供給均無法充分配合產業轉型及經濟成長,對於未來台灣發展,形成一大挑戰。

未來在實施延長義務兵役後,會進一步推遲青年進入職場的時間,所以政府也應積極解決年輕人晚入職場的問題。當然最重要的是創造良好總體經濟環境,提供優厚就業機會,可以吸引青年早入職場。但也應推出更多元的政策,例如協助學生與就業市場銜接,包括振興技職教育,強化與產業的合作;以及提供完備環境協助青年創業。

另外政府雖藉由引進外國基層勞工,以及吸引國際人才,來彌補國內勞動市場缺口。近年在引進國際人才雖有一些成效,但與東亞各國相比,仍有成長空間。特別是在吸引國際青年人才方面,更應列為重點。

人口老化是已開發國家普遍面臨的問題但是台灣人口老化速度之快,則是始料未及。蔡政府雖然一再強調人口問題即是國安問題但是已淪為口號,多項指標在蔡政府時期出現轉折後即無法恢復。而且由於配套措施不足,人口老化有逐年惡化的趨勢,台灣已面臨嚴峻的人口問題,絕對不可以等閒視之。













聯合報黑白集/帕維爾的真實語言


2023-02-05 04:48  聯合報/ 黑白集
蔡英文總統與捷克總統當選人帕維爾通電話,雙方談話近15分鐘。圖/總統府提供
捷克總統帕維爾。美聯社


蔡英文總統與捷克總統當選人帕維爾通話,當然是外交成果,但在蔡政府大內宣後,帕維爾接受德國之聲專訪時卻更正說,這通電話是由台灣總統主動提出的,外交美事頓時翻轉為糗事。其實帕維爾還是高興地回應了,但他的更正,卻凸顯蔡政府連總統級交流都不見真誠,只想操弄國人情感

此事源於國內媒體轉載捷克報導稱,帕維爾透過幕僚安排,將分別與蔡英文及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通話,府方雖有回應,卻始終未說明主動接洽過程,以致連德國之聲都誤以為是帕維爾刻意安排與台、烏總統通話。

說穿了,這樣的誤會正是蔡政府想帶的風向,讓國人以為帕維爾要讓全球知道其外交立場,進而證明國際社會支持台、烏已成主流。

挺烏是北約政策,身為前北約軍委會主席的帕維爾挺烏自不待言;但透過兩通電話就想把北約、捷克挺烏和挺台畫等號,明顯是政治操作,遠非「美麗的誤會」。帕維爾主動「更正」,又稱台捷關係深厚並不意味捷克對中政策改變,即說明一切。

其實德國之音專訪更讓人玩味的,是帕維爾談如何對抗民粹主義:你所做的每件事都要公平,並試著用最真實的語言,而非用美好、悅耳的方式去作描述。蔡政府慣以「選擇性忽略手法操作大內宣,如今遭帕維爾「真實的語言」打臉,何其諷刺!













聯合報社論/中國氣球流浪到美國,煽起台海危機氣旋


2023-02-05 04:51  聯合報/ 社論
美國在蒙大拿州上空發現中國間諜氣球,2日連夜召開緊急會議,決定推遲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問中國的行程。路透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中出門前一刻喊停。理由是中國大陸的偵察氣球入侵美國領空,侵犯主權。氣球事件之前,新任眾院議長麥卡錫傳出準備訪台,引起美中台再度陷入軍事緊張,麥卡錫在布林肯出發前宣稱「目前沒安排訪台」,美中氣氛一度好轉,不料還是被一顆氣球中斷對話之路。川普及共和黨議員不斷叫陣白宮,要求「射下氣球」,凸顯拜登要恢復美中高層對話,內外都面臨逆風。

布林肯訪中,主要是修補被眾院前議長裴洛西訪台傷害的美中對話管道,阻止雙方關係惡化,管控台海新常態。然而美軍近來加強在琉球、菲律賓部署,已升高台海緊張。美中高層對話受阻,不僅影響未來對「麥卡錫變數」的危機管控,同樣值得關注的是,北京日前提議恢復兩岸十六個直航點,此一攸關緩解台海新常態的建議,是否受到氣球事件牽累?

美國國防部二日表示偵測到疑似來自中國間諜氣球,中共外交部第一時間表示正在核實,希望雙方冷靜處理,強調無意侵犯任何國家主權及領空,接著坦承是民用科研飛艇因自控能力有限,受西風帶影響偏離預定航線

這顆氣球飛越日本、加拿大進入美國,位置在六萬英呎高空。美國空軍試圖擊落,但高度差太多,無功而返,如果使用防空飛彈,則恐對地面造成不必要損害,拜登接受軍方建議,只對這顆「不造成威脅」的氣球保持監偵。但面對共和黨質疑,布林肯不可能在氣球流浪美國期間,還跑到北京進行高層外交。他表示,適當時機再出訪。然而,這顆氣球已為美國兩黨惡鬥添加柴火,能否成行,變數仍多

氣球行經日加兩國沒鬧出主權爭議,但到了美國便成為打不下來的「高空間諜」。主因在於美國進入大選年,朝野都輸不起反中的戰場。無論從選戰或美中競爭來說,拜登都不會放過氣球作為籌碼,以免被共和黨貼上軟弱恐中的標籤。

共和黨拿下眾院多數,建構反攻政權堡壘,連番打出台灣牌,挑戰北京底線,給白宮出難題。議長麥卡錫有意訪台,並成立中國事務特別委員會,該會還以加強對台軍售為由,有意來台舉行聽證會。另有議員提案放棄一中政策,承認台灣獨立,建議邀請蔡總統訪美等。這些主張看似大力挺台,其實是拿台灣當小刀戳痛中共並讓拜登難堪,不僅無助台灣提升戰力,並且是升高台海危機作為選票提款機

中國氣球與麥卡錫訪台,曝露美中關係的脆弱。在共和黨揚言削減開支下,美國軍方不斷釋放中共侵台時程提前的訊息以保住預算,卻與拜登及國防部長「中國沒有立即侵台企圖」的說法大相矛盾。美國對中政策方向混亂很大部分受民粹政治影響,對台灣也形成安全變數。

原本美中推動高層對話,連帶兩岸也出現互動善意,蔡總統表達對話意願,小三通也擬擴大恢復,北京則建議恢復直航航點。但在美中對立升高後,兩岸關係走向引人憂心。「間諜氣球」煽起美國反中氣旋,連行政院長陳建仁和外交部都隔海幫腔,蔡政府是否要再次利用這股反中氣旋,為保衛政權再賣一次芒果乾?

雖然去年九合一選舉讓蔡英文的抗中保台崩潰,但民進黨在民國一○九年(二○二○年)嚐過親美反中的勝選果實,自不會輕易錯過這班反中便車。在美國國會飆車反中的領軍下,綠營將抗中粉飾成親美,賴清德還率先撻伐疑美論,包裝務實台獨。氣球事件被升高成入侵美國主權,對美台反中陣營是利多,相對也縮減三方對台海危機的控管空間。



【專家之眼】逍遙法外的臺鐵事故元兇:不戒視成謂之暴(十五、元宵)

◆  【專家之眼】逍遙法外的臺鐵事故元兇:不戒視成謂之暴

◆  【專家之眼】麥卡錫故弄玄虛與待價而沽
◆  【專家之眼】從另兩個視角省思麥卡錫來訪謠傳
◆  【專家之眼】日本一代相撲王「白鵬」的孤寂與奮戰
◆  【專家之眼】金酒解禁啟示:對話有效 但要戴雙層鋼盔
◆  【專家之眼】美眾議員接力出擊 重回國際組織的台灣夢
◆  【專家之眼】虧到脫褲的中油還在玩春節凍漲遊戲
◆  【專家之眼】李安說「孝順是一個過時的觀念」,對嗎?
◆  【專家之眼】開春衰事—普發現金







【專家之眼】逍遙法外臺鐵事故元兇:不戒視成謂之暴


2023-02-05 07:59  聯合報/ 劉明德/德國柏林自由大學政治學博士
台鐵問題不是公司化可以解決。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國一O七年(2018年)10月21日台鐵普悠瑪自強號列車在宜蘭蘇澳脫軌,造成18人死亡;不到三年時間,民國一一O年(2021年)4月2日台鐵太魯閣號在清水隧道前出軌,造成49死,這些一連串的事故是怎麼來的?除了台鐵員工之外,幾乎所有人都把矛頭指向個人疏失

荒唐的是,關於如何避免再次發生類似事件,政府官員、幾乎所有專家學者卻又都指向「公司化/民營化」是唯一解方。如果真是個人疏失,又何必改革體制如果真是體制問題,又怎麼能把罪判給台鐵員工

關於如何使命必達,被妖魔化的孔子其實是真正的專家,他指出一個關鍵所在,那就是「屏四惡」中的「不戒視成謂之暴」,很可惜,歷來這句話都被誤解了,以至於公共事務的解方經常是既不治標也不治本,例如本文所要處理的公共運輸安全的治本之道。何謂「不戒視成謂之暴」?大師朱熹並沒有對「不戒視成」做出解釋,只說「暴,謂卒遽無漸」,這樣的解釋對嗎?錯的。

國學大師錢穆則把朱熹的意思給白話了,他說:「不事先告戒人,而到時忽然要查驗他成功了沒有,那叫暴」;台大教授傅佩榮則理解為「不先提出警告就要看到成效,這稱作殘暴」。中國權威楊伯峻則說「不加申誡便要成績叫做暴」,他們都把「戒」理解為「告誡」、「警告」,但這樣的理解恐怕有誤。

何謂「不戒視成謂之暴」呢?本文的理解:「該給下屬的配備不充分卻要求達標,這種情形叫做殘暴」。這兩次重大事故應該可印證筆者對「不戒視成謂之暴」的理解是對的,那就是台鐵之所以接連發生事故,主因不在個人,也不是現行體制,而是政府給台鐵的配備(人力、訓練、預算、待遇、設備、編制、管理制度、正確的指令政策等)不足,才是最主要原因。換言之,即使台鐵在民國一一三年(2024年)上市,如果該有的配備依然不足,那麼,事故一再發生,一再罷工都是可預見的。

普悠瑪翻車,一審法官認為司機員尤振仲關閉自動防護系統、超速達140公里,是事故主因,無悔意、態度欠佳,依過失致死判刑4年6月,二審仍認定超速是悲劇主因。再就太魯閣事故來說,一審法官宣判台鐵主辦工程司潘堂益因默許違規施工是釀禍起因,依公務員登載不實文書罪、過失致死判刑8年10月。

本文認為,即使兩案法官所說確有其事,但頂多也只能算是局部的原因,而非源頭的原因。如果要看清事務的全貌,就要回到孔子所說「不戒視成謂之暴」的「」,也就是配備。從配備去理解,才能看清楚整個事件是怎麼發生的。本文就來探討該有的配備中的兩個關鍵要素:訓練與考績制度

先就訓練來說,台鐵曾在民國八十六-九十六年(1997- 2007年)停招,台鐵內外部的人都說,「這10年的空窗對仰賴師徒制訓練人員的台鐵,在維修技術、品質安全、甚至零件研發都是致命傷,讓台鐵發展停滯、甚至倒退嚕」。普悠瑪事故之所以發生,大概沒有人知道,當時駕駛那列普悠瑪的司機員尤振仲所受的訓練不完整

正因為尤振仲該有的訓練不完整,難怪會發生事故,難道這個原因不是更該被追究嗎?那麼,為什麼會訓練不足呢?難道不是人力不足、預算不足所造成的嗎?那麼,又為什麼會人力不足?難道是台鐵自己願意人力不足,還是總統所下達的「國營事業民營化」要求所該負起的責任呢?難道能推給台鐵?

再就考核指標的良莠來說,好的考核指標能讓人誠實、做好事,壞的考核指標能逼使人造假、做壞事。公務人員考績法第5條:「年終考績應以平時考核為依據,平時考核就其工作、操行、學識、才能行之。」但真的看這些嗎?還是看跟主管的關係又或者顏色呢?公務體系中,最特別的應該就是台鐵。只要一年超過5天事病假,考績就必定是乙等。有考量到學識、工作、操行、才能嗎?這樣的考核指標是讓人把事情做好,還是逼使人造假、不能請假而過勞呢?因此,死了49人的太魯閣號事故,能把責任推給一個小官潘堂益嗎?就算潘堂益沒有「偽造文書」,難道就能阻止悲劇的發生嗎?不過是欲加之罪!

不管是太魯閣號、普悠瑪列車事故,無不把主責推給司機員或台鐵,然而,問題真的在他們身上,還是不斷「精簡台鐵人力和預算、想盡辦法要公司化台鐵以圖謀土地利益上上上級呢?


名家縱論/2023台灣五大電力風險\星期透視/布林肯推遲訪華的外交困境(十五、元宵)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星期透視/布林肯推遲訪華的外交困境
◆  間諜氣球 掀美中較勁新頁
◆  名家縱論/2023台灣五大電力風險
◆  書展復辦 閱讀力跟上了嗎
◆  新兩岸和平方案的必要條件
◆  萬人迎(火旁)龍 久違的歡樂祥和
◆  祈願新閣 少口水多作為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名家縱論/2023台灣五大電力風險


2023-02-05 05:23  聯合報/ 梁啟源(作者為中央大學管理講座教授)
今年核二廠2號機預計3月14日停機,大潭電廠燃氣機組8號機3月底、4月初才能併網測試,中間的時間差恐有缺電風險。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由於今年三月中核二廠二號機將停機,電源核電占比去年由民國一○五年(二○一六年)的十二%降為八.四%,今年將降為五%。又因替代再生能源及燃氣機組發展不如預期,將產生缺電、南北電網失衡、碳排增加、電費調漲及國家能源安全等五大風險。

其一,缺電風險。政府去年七月公布最新電力供需預測,進行下列修正:一、需求面,根據七月廿二日創下四,○七五萬瓩尖峰負載實績值,調高今年日夜尖峰負載預測值各一百萬瓩。二、供給面,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外推方案因藻礁問題工期延宕兩年半,受燃料限制將影響今明兩年供電能力。另歷年再生能源預定新增裝置量實際執行率未達標。根據民國一○六年-一一年(二○一七至二一年)平均實際執行率,太陽光電及風電執行率分別為八成及二成,下修今年太陽光電及風電的日夜淨尖峰供電能力分別為四十三.六萬瓩廿二.二萬瓩。根據以上修正,今年日間及夜間尖峰備轉容量率將分別為二.七%及二.三%,遠低於供電安全所需十%。備轉容量日間尖峰為一一二萬瓩,夜間為八十九.六萬瓩。因備轉容量低於五十萬瓩即進入停電準備的黑燈,因此只要有個六十五萬瓩機組故障就將發生大停電。

其二,南北電網失衡。核一及核二廠皆在北部,而北部占全國尖峰用電量卅七%。今年核二廠繼核一廠全停後,北部供電缺口將擴大為三○八.五萬瓩(平時)至四五八.五萬瓩(夏季),超過三百萬瓩北中超高壓電網的可靠輸電能力。若有座超高壓電塔因故倒塌,就會造成大停電。

其三,碳排及空汙。民國一一○年(二○二一年)我國每度電排碳量為○.五○九公斤,高於上年的○.五○二公斤,也高於目前美國的○.四一八公斤及歐盟○.二九四公斤。因缺電,燃煤電厰將火力全開,惡化碳排及空汙問題。將無法避免未來被歐美課碳關稅。

其四,電價調漲壓力。因國際能源價格上漲加上能源轉型,台電燃料成本大增,但受限政府電價凍漲,去年累積虧損為二六七五億元,預估今年將再虧二,七八五億元。如僅反映去年虧損調電價,電價將調漲七十七%

其五,國家能源安全問題。中共軍演凸顯台灣天然氣存量不足風險。目前液化天然氣儲槽容量可用天數全年平均十三天,遠低於國際水準。夏季因用電量高,可用天數更僅八天。若有颱風肆虐或遇對岸海空封鎖一周,燃氣電廠將停擺。一架飛機運送核燃料可發電量,相當於九十二艘船燃煤發電及四十艘船燃氣發電量。因此,國際能源總署將核能定義為準自產能源,核電趨零而燃氣增加,不利國家能源安全。

因下列開發案進展不順,展望未來,上述五大風險將有增無減。燃氣機組方面:一、三接展延兩年半將繼續影響明年一八六萬瓩。二、四接(協和)及五接(台中)環評至今未過,將影響民國一一四-一一四年(二○二五至二六年)各一三○萬瓩、民國一一六-一一七年(二○二七至二八年)各一三○萬瓩。三、開放民間電廠方面,民國一一四-一一五年(二○二五至二六年)總共落後一七二萬瓩,新增燃氣民國一一五-一一六(二○二六至二七年)共二八○萬瓩尚未招標。去年再生能源配比為八.一%,未來三年需再增加十一.九個百分點才達標,目標顯然過度高估。再生能源發展則將持續受地狹人稠、土地所有權分散跟電網限制制約。

建議政府務實回應「以核養綠」公投及工商團體呼籲延役核一、核二、核三廠,避免以上五大電力風險,影響台灣長期國際競爭力、經濟成長與就業。

核廢料三、四十年內採用乾式儲存處理,並以無人外島,或透過境外合作以無人區為最終存放場址,或可研發應用新型核電技術。如能朝此方向調整政策,能長期兼顧穩定供電和減碳。 











星期透視/布林肯推遲訪華的外交困境


2023-02-05 05:23  聯合報/ 周陽山(作者為退休大學教授、前立委、監委)
空軍戰鬥機已於2月4日在卡羅來納州海岸擊落了疑似中國間諜氣球。(路透)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訪華前夕,由於中國大陸氣球飄越美國蒙大拿州上空,引發朝野高度不滿,經跨部門商議與國會討論後,緊急宣布推遲原定的訪華行程。

這證實了「中國威脅論」確實是美國十分在意的國家安全挑戰,也是美國國勢衰頹過程中,深層的憂慮和隱患!至於大陸方面的解釋是,高空氣球確實來自大陸,為民用的無人飛艇,目的在於氣象科研,但因受西風帶影響,嚴重偏離了預定航線。但美方認為這是間諜氣球,是一起「不可接受且不負責任的事件」。

美方迅速的反制行動,凸顯雙方確實存在著嚴重的矛盾和高度的不信任,使得這次被國際社會高度關注的美方「破冰之旅」,戛然而止!這是美國外交決策的重大轉折,雖然國務院官員表示若條件允許,將繼續保持雙方外交管道的暢通,並恢復布林肯的訪問。但中方卻應先行解決美方對此事的擔憂,並負責任的管理雙邊關係。這顯然是美方究責於大陸當局。

但在大陸方面,日前外交部發布「美國濫施長臂管轄及其危害長文,批評美方為維護霸權,運用長臂管轄手段,干涉他國內政顛覆他國政權並要求美國應摒棄相關措施。另外,中國大陸還嚴辭警告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訪台計畫,但麥卡錫表示目前沒有排定訪台行程。他也特別強調「中國永遠不能指使我去哪兒或不能去哪裡」!

由此看來,中美之間的確存在著嚴重的敵對情緒,與擾亂和平的各種逆流,在短時間內恐難化解。對於布林肯個人而言,要解決這些矛盾與衝突絕非易事,再加上民主黨與共和黨之間零和博弈,任何一方都不會輕易示弱,更不可能尋求雙贏共榮。因之,如何運用外交途徑與斡旋手段,緩和中美雙方以及美國內部朝野間的緊張關係,不僅考驗著華盛頓,也同樣挑戰北京。

但是,外交畢竟是防止戰爭與激烈衝突的重要憑藉。在俄烏戰爭持續未決的情況下,美國既無意願也無能力在東亞另啟戰場,釀就台海戰爭。因此,如何防止「台灣烏克蘭化」,導致兩岸之間兵凶戰危、生靈塗炭,就成為台北、華盛頓與北京三方的共同試煉了!

對於台澎金馬民眾而言,在有限的政策選擇中,積極推動對話交流,改善兩岸關係,增強雙方人民互訪,全面開放大三通與小三通,並拒絕麥卡錫的「任我行」,都是符合雙贏共榮的積極作法。對於民進黨政府而言,避免擦槍走火,減少言辭傷害,不介入美國黨派運作,多釋出善意並展現利好,不作軍事工業集團的馬前卒,則是避險與促和的有效措施。

對於大陸而言,則應積極改善對美外交,讓布林肯盡早重啟訪華行程,這是大國外交重中之重。此外,堅持戰略定力,加速經濟復甦,不隨美方反華政客的民粹言行而起舞,這才是緩解台海危機、促進民心相通的正途! 










間諜氣球 掀美中較勁新頁


2023-02-05 05:23  聯合報/ 王景嚴/自由撰稿(高雄市)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右)3日親自致電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左),表示在發現中國間諜氣球後,在此氣氛下不宜訪問中國將再安排適當時機訪問。(美聯社)



美國前總統川普執政時期,美中關係緊張。拜登執政後,認為美中關係不能永遠處於緊張狀態,於是多次主動與習近平視訊聯繫。去年十一月更在印尼與習近平舉行峰會,雙方都希望能夠維持深入坦誠和建設性的對話,並同意外交團隊保持戰略溝通,開展經常性磋商。因此雙方隨即著手安排國務卿布林肯赴北京訪問。

然而原定五日前往北京的布林肯出發前夕決定延後行程,理由是美國發現一枚中國大陸的間諜氣球進入美國領空。雖然大陸解釋此氣球為民用性質,用於氣象科學研究。由於西風影響誤入美國領空,並對此表示遺憾。但是美方不接受此項說詞,國防部表達強烈不滿

既然美方認定這是大陸放送的間諜氣球,在未經美國許可情況下進入美國領空,危害美國國家安全,就應該設法擊落。然而拜登總統接受軍方建議,決定不採取軍事行動。僅僅以布林肯暫緩赴陸表示抗議。由此看來,美國並不希望擴大事端,導致美中發生軍事衝突。此一情況印證美國空軍空中機動司令部司令米尼罕日前警告,美國有可能在兩年後與中國開戰的說法,言過其實。

美中較勁為公開事實。起因是中國大陸崛起後,美國感到自己全球獨霸地位受到挑戰。大陸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後,美國的危機感更為加深。於是發動一系列對抗作為,包括貿易戰、科技戰,以及地緣戰略戰。目的是遏阻大陸發展的勢頭。即便如此,美國執政者深知戰爭非兒戲,而且中共已成世界第二強,美中開戰必然兩敗俱傷。

另一方面,中國大陸近數十年來,完全沒有與其他國家交戰。並且自知本身實力與美國尚有相當的距離,所以目前仍以內部穩定,積極發展經濟為首要工作,絕不會對美國發動戰爭自亂陣腳。因此美中雙方早已形成「鬥而不破」的共識。

大陸此時放出間諜氣球,有向美國示威的意圖;布林肯決定延後訪陸,也顯示美國不甘示弱。

其實布林肯此時根本不想去北京。因為布林肯訪中的主要議題,是俄烏戰爭與台灣議題。然而目前中共不會對俄烏戰爭態度,做出明確的改變,甚至外傳習近平將於春天訪問莫斯科。因此布林肯此時訪北京,極可能無功而返。藉氣球事件延後赴陸,正好不落痕跡。

氣球事件雖然不致引發美中戰爭,但是美中較勁將繼續進行。可惜的是,美中之間原本漸趨和緩的氛圍,恐怕因為氣球事件促使雙方展開另一回合的鬥爭。

對台灣而言,最重要的是謹言慎行,千萬不可造次,間接成為美中衝突的導火線,受苦的是台灣民眾。












書展復辦 閱讀力跟上了嗎


2023-02-05 05:23  聯合報/ 林少英/音樂創作人(台北市)
2023台北國際書展在世貿一館登場,台北市長蔣萬安(中)下午前往世貿逛書展,並購買城市治理的相關書籍及挑選幾本親子的書及繪本給孩子。記者曾學仁/攝影



疫情幾年後,國際書展重新開始…

看似風雲再起,也增添或鼓舞出版事業發展更好;但是否可務實對未來出版業、獨立書店或是增加買書銷售量、增長年輕一代閱讀能力,則靜觀其變。

從小父親就常和我提起,台灣年輕人讀書風氣非常好,你們要多學習;長大要回台灣讀大學、數十年過去了,到自己去大學任教多年推動《閲讀音樂》,不能只有音樂技能,更要閱讀世界各地人文歷史,音樂才華才能獲得更多肯定。後來又聼到老師說,學生常寫錯字,考試文字表達一天不如一天…我反思靜觀,這些表述對實際現況有何幫助?

我從沒有什麼書,到有很多很多書,是因從創作到演出詩與音樂等,必須看很多、讀很多;無奈最後因居無定所,只好斷捨離這些書。直覺祈盼,如果可有不同類型圖書空間,放新作品,並不斷購買新書;這不是可讓大家選擇去不同類型的空間讀書型態。

新一代創作,或老作家新作,就是要趕上時代浪頭。活在世代當下的我們,新舊交替並濟,各自有一片翱翔天空。自古好作品不都是兼具大器慈悲,才能傳承世代,讓貧窮的人到圖書館閲讀自學,也能成為翻轉命運的機會!

學生在科技不斷快速發展時代,在手機五花八門都看得到學得到,而且不能忽視他們自有一套新自學方式,不管是音樂、人文…等,只要引起他們興趣,都會有群組 IG 私下討論學習分享…

幾年前,我的《閱讀音樂》及《創作新思維》大班課程,學生會和我溝通是否他們的作品和筆記,可以用 iPad 做了給我,因為他想要保存上課可貴的自學方式資料;我知道這是挑戰我,我說可以啊,如果你做得比紙本好。後來果然做得非常好,所謂教學相長,就是不要預設立場,沒有代溝反而從他們認真作業中看到成就。













新兩岸和平方案的必要條件


2023-02-05 05:23  聯合報/ 闕志克/清華大學合聘教授(台北市)
聯合國人權事務委員會促請港府廢除「港區國安法」及煽動罪,歐盟表態支持,駐歐使團、港府批干預。圖為2020年7月1日,香港銅鑼灣大型車輛宣傳港版國安法。(中通社)



自從香港實施港區國安法以來,鄧小平的「一國兩制」在台灣已無市場,因普遍認為一國兩制下場便是一國一制。此外,從那刻起台灣社會對於中國任何正式承諾,即使是白紙黑字寫下的,也無法全然相信。因此,香港國安法大幅增加兩岸未來能成功達成和平協議的難度。

日媒報導中國正研擬新和統方案,取代「一國兩制」,將對台灣施壓;在大陸研擬期間,台灣各界亦應提出自己的想法與對案,一方面積極凝聚內部共識,另方面消極影響中國規畫中方案。

民進黨反對一中原則,在兩岸會談始終無法跨出第一步,但這不意味著該黨不必對此議題思考對策;國民黨執政時,雖成功建立與中國官方會談管道,但過去採取先經後政原則,所以並無觸及政治性議題。民間雖也提出各種可能的原則,如一中兩憲、一國兩府、一國兩區、一中屋頂等,但在台灣因陳義過高鮮少激起共鳴,甚至討論。

此外,兩岸協商和統方案的最大阻力,在於彼此互信基礎極為薄弱。中國懷疑台灣陽奉陰違,即使表面上同意,骨子裡可能暗自掣肘、甚至徐圖台獨;而台灣對中國的任何承諾則是半信半疑,在香港實施國安法後更是如此。

兩岸若能協商出個方案,此方案必須滿足雙方底線,同時解決彼此互信脆弱問題。中國底線是,兩岸最終統合為一中,但過渡期間兩個政府的治理制度可各行其是。台灣底線則是,和平前提下,永久保持今天所享有的公民自由與人權。亦即,若有機制可保證台灣人民永享現有的自由與人權,台灣社會才可能接受。所以,方案重中之重挑戰就是,如何提供這個保證機制。

綜上,唯一可讓台灣相信可持續既有的機制,似乎是中國積極推動內部民主化,且達到特定里程碑。易言之,中國以改進內部民主制度,體現對維持台灣既有政治制度的保證。












萬人迎(火旁)龍 久違的歡樂祥和


2023-02-05 05:21  聯合報/ 蕭思源/自由業(苗栗市)
(火旁)龍之夜晚間在河濱公園登場,9尾神龍輪番登場表演舞龍技藝,並接受炮陣炸射,龍隊在猛烈炮火及硝煙中穿梭舞動,有如騰雲駕霧。記者胡蓬生/攝影



平時傍晚六、七點以後,苗栗市街入夜即是一片寧靜少有人車,除了擺攤夜市還有點商業氣息,街頭難見市民的蹤影,彷彿市民都早早入睡了一般。苗栗市民風純樸治安良好,但也是景氣蕭條稍嫌沉悶。這是台灣大都會以外,典型的台灣小鄉鎮現行景況。

正月十三夜晚,一年一度元宵(火旁)龍踩街遊藝活動,讓苗栗市忽地變身熱鬧的嘉年華城市。貫穿市區南北的中正路,萬人夾道爭睹遊街熱鬧,由學校社團、宮廟及數十個各行各業組成的大陣仗踩街遊藝隊伍,依序沿中正路由南往北魚貫前行,於各個路口及開闊空間短暫停留,與圍觀民眾在大馬路上做近距離且有互動的演出,足堪與全台各地的元宵廟會、燈會、天燈、蜂炮、炸寒單等民藝活動媲美且各擅勝場。

(火旁)龍踩街遊藝演出內容多樣且有變化,甚至還穿插有外國遊藝表演者,形成現代、傳統兼具且中西合璧的嘉年華。雖然沿街未聞炮竹聲,表演團體隨行電子音箱也都盡量壓低聲量,不致形成刺耳噪音干擾民家,但結合科技工藝五光十色的燦爛雷射與裝扮,遊藝團體賣力演出,帶來的歡樂尤具有與眾不同的特色。

(火旁)龍客家話也稱「迎龍」,以前農村社會流傳已久的慶元宵民俗活動,工商社會難再維繫傳統,「迎(火旁)龍」本已式微,如今再見推廣發揚,神龍昂首追珠,舞龍者展現行雲流水默契而讓苗栗市有了「龍的故鄉」名號,成為全台慶元宵最具活力的市鎮之一。

每年元宵前後,苗栗市都有(火旁)龍遊藝系列活動,(火旁)龍踩街吸引全台各地朋友前來同歡樂,苗栗出外遊子也都專程返鄉共襄盛舉。

回味正月十三的苗栗市夜晚,看到前所未有的萬人齊聚街頭,觀賞(火旁)龍踩街遊藝表演,享受到社會祥和的歡樂氣氛,心情更是有著失落許久,但瞬間得到興奮滿足的感受。不禁感慨,台灣社會長久以來被政客搞得裡外都劍拔弩張,天天喊著兩岸關係緊繃,解放軍侵門踏戶就要打過來了,「抗中保台」喊破了嘴,卻是愈顯心虛。

台灣內部自我搞分化,政黨惡鬥、派系權力相爭,加上那些刻意造謠生事,亂上加亂的網軍,台灣遲早要被自家人給搞垮。

除了人為禍害之外,台灣還有新冠疫情天災,社會人人自危,彼此不敢有互動往來。民生經濟受創嚴重,惡劣環境下多少公司行號倒閉,多少人失掉工作機會與收入,大家對未來都不敢抱持樂觀希望。但是元宵(火旁)龍踩街熱鬧景象,讓我們發現雖然大環境不佳,但小庶民還是可從節慶氣氛中,尋得祥和歡樂曙光的一面。













祈願新閣 少口水多作為


2023-02-05 05:21  聯合報/ 黃映溓/文史工作者(屏東市)
陳建仁在記者會表示,未來一年多,新內閣3大重要目標是強化台灣經濟韌性、環境韌性與社會韌性。 中央社



傳統習俗,農曆春節要到鬧完元宵才算圓滿。

新春期間,適逢個人賤辰,母難日,除了援往例前往捐血中心挽袖助人,並將去年投稿聯合報稿費所得悉數奉獻愛心慈善會捐棺、施米、急難救濟,個人在網路社群廣為周知,旨在拋磚引玉,凝聚社會善的循環力量。

過年拜廟走春,看見人潮匯聚,萬頭攢動,香客摩肩接踵,人人舉香膜拜,虔誠祝禱。一張張謙遜崇敬的臉龐,每個人的心中,祈願內容或許不盡相同,唯一的共通點應該是,大家都希望神尊能庇佑新的一年平安順遂,護持身體健康,家庭和樂,幸福美滿。

隨著新冠疫情紓緩,今年春節長達十天年假,出國旅遊人潮創新高,國內各地名勝風景區遊客如織,消費大眾傾巢而出。

悶了三年的疫情束縛一旦解禁,各行各業商機乍現曙光,後疫情時代正式展開,經濟景氣已見回溫之勢。

過年,也不過就是幾天的浪漫悠閒光景;過日子,卻是一輩子的涵養成長和淬鍊!小時候,每在連假最後一天,頭頂上盡是密布的蔽日烏雲;長大以後,烏雲已然變成了藍天白雲,清風拂面,春意盎然。只要懂得快樂生活,就能擁有充實健康的幸福人生!

新春伊始,新內閣上路,中研院特聘研究員陳建仁以借調方式出任閣揆;猶記得陳建仁當初挺高端疫苗不遺餘力,結果卻造成高端族要出國須自費三千五百元做 PCR;陳曾向媒體傳達天主說要幫助鄭運鵬這種「神話」;閣揆大風吹,換湯不換藥。綜觀陳內閣,少了風骨嶙峋的言官諫臣,缺乏高風亮節的諤諤之士,滿朝盡是趨炎附勢之徒,後蔡英文時代,民進黨內誰能扮演「魏徵」?

祈願新內閣少一點政治口水,多一點溫暖關懷和愛,希望能以實際行動展現具體績效作為,為台灣人民拚經濟、顧民生,打造讓人民無憂無慮的治安環境,安心居住的生活空間,士農工商都能各安其位,人民安居樂業,百業俱興,是所企盼。

文末,援引清末重臣李鴻章這幅賀歲對聯,敬祝大家歡樂年年!「享清福不在為官,只要囊有錢,倉有米,腹有詩書,便是山中宰相;祈禱年無須服藥,但願身無病,心無憂,門無債主,可為地上神仙。 橫批:心無罣礙樂逍遙。」



陳亮恭/債留子孫?關鍵是通貨膨脹!(十五、元宵)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陳亮恭/債留子孫?關鍵是通貨膨脹!
◆  廖元豪/從「疑美論」看賴清德的標籤認知戰
◆  嚴震生/敗選檢討?請參考賓州共和黨做法
◆  葉匡時/女性在公務體系的出頭機會
◆  蘇益仁/中國新冠疫情的危機已經解除
◆  朱宗慶/鼓動・薪傳
◆  趙春山/台灣2023戰略選擇:親美備戰或和中避戰






陳亮恭/債留子孫?關鍵是通貨膨脹


2023-02-05 05:21  聯合報/ 陳亮恭(作者為台北市立關渡醫院院長)
Fed前主席柏南克榮獲202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路透



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為前美國聯準會主席柏南克,他帶領美國度過民國九十七年(二○○八年)的金融危機,其重要的成就是狂印鈔票的「量化寬鬆」政策,撇開深奧的經濟學理論,當年美國政府承接華爾街金融機構的債務,各方質疑政府以納稅人的錢埋單貪婪銀行家的爛攤,柏南克卻公開說道:「這不是納稅人的錢,我只是在電腦上調整了一下額度,與其說借用人民的錢,應該說是印鈔。」數千億美金只是在電腦上調整一下國庫的帳戶金額而已?

美國在民國五十九年(七○年)代結束「金本位」的貨幣制度,亦即印鈔票無須儲備對應價值的黃金,而國際貨幣組織也在民國六十五年(一九七六年)廢止金本位的貨幣制度,所以印鈔票是各國央行自己的決定。那既然國家可以自己決定印鈔票,國家又何來債留子孫之說?國家債務都可以如同柏南克所說,在電腦上調整一下就好,國家赤字豈不是假議題?

拜登經濟政策首席史蒂芬妮‧凱爾頓著有赤字迷思》一書,以現代貨幣理論顛覆國家經濟運作思維,「債留子孫」可能已非現代經濟理論關注的議題,在現代貨幣理論的經濟體系下,「通貨膨脹」才是關鍵,政府若真想還掉債務,打開印鈔機在一日內就可完成,但放任如此大筆現金流入市場,所造成通貨膨脹才是難以處理的後果,如同巴菲特曾在受訪時提到,只要可以持續發行自己的貨幣,他並不擔心國家債務問題。

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出現在北宋,也就是「交子」,「交子」比較像是存款憑證,北宋時期流通的貨幣主要是金ヽ銀ヽ銅錢與鐵錢,一般民眾使用的是鐵錢,這些金屬的取得與鑄造有一定成本,也就代表貨幣的價值,但據說北宋一匹布約等於七ヽ八十斤重的鐵錢,民間商業貿易無法扛著這些鐵錢進行,然「交子」必須有等值的金錢存入,所以並不像現代的貨幣,或許較像定存單。

近年來常談政府負債ヽ首長還債能力ヽ債留子孫等議題,政府債務過多可能影響運作,因為政府編列還債的本金與利息會壓縮其他預算,日本政府就借更多的債,以新債還舊債來維持政府支出,但日本卻沒有出現嚴重的債務危機。《赤字迷思》作者提到,美國歷史上的經濟大蕭條都發生在政府試圖還清國債之後,另一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也提到,政府的赤字就是民間的經濟活動與盈餘,是穩定經濟的結果,也是美國走出經濟蕭條的最佳策略。

但,金融危機的時候希臘政府不是破產了嗎?希臘政府一味舉債無法償還使國家破產,那是因為希臘加入了歐元區,希臘沒有發行法定貨幣的自由,所以會發生無力償還債務利息,造成政府周轉不靈而破產,但國家可以自行印鈔就不會有經濟危機了嗎?亂印鈔票造成的通貨膨脹也是歷歷在目,民國九十七年(二○○八年)一美元可以兌換千億的辛巴威幣,而千億辛巴威幣只能買一個麵包。

以現代貨幣經濟學理論來看,通貨膨脹比起債務更為沉重,如同前美國聯準會主席葛林斯班指出,社會福利支出的窘迫並非財務議題,政府可以直接印鈔解決,但這些錢買不到應有的服務與價值才是問題。前幾年美國印鈔走出經濟危機,接著便大動作升息控制通膨,政府經濟與財政策略,很難以個人理財思維去論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