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8日 星期五

酷經濟/立即以公共建設,扭轉經濟困境

.強颱直衝 大巨蛋還在口水戰
.水淹火燒過後 請給長照一條安全路
.中研院新科院士/提升人文教育 傳承大師思想結晶
.恐攻再現 挑戰沙國王室正統性
.二手制服 幫孩子上堂人生課
.南海情勢/不是局外人 敏感時刻我卻示弱
.南海情勢/老美仗武力 大陸別掉陷阱
.酷經濟/立即以公共建設,扭轉經濟困境
.我心慌慌 連補習都有城鄉差距






酷經濟/立即以公共建設,扭轉經濟困境


2016-07-08 03:51 聯合報 林建甫

今年以來經濟走勢每況愈下。我國出口已經連十七黑,投資率創七年新低。中研院經濟所將GDP年成長率下修至○.五二%,甚至還有但書指出,若再考慮英國脫歐的後續影響,今年經濟成長率可能下看到負○.六七。
全球經濟明顯轉呈疲弱。而且大多數經濟體即使經濟走到了谷底後,都呈現L型的緩慢經濟復甦。國內主要預測機構及主計總處,接連下修經濟預測,一家比一家低。中研院經濟所最近發布,也是最低的。怎麼辦?利用財政支出做公共建設是當務之急。
央行六月底的理監事會議聲明稿提到:鑑於國際間咸認為,突破經濟困境,有賴積極的政策搭配(policy mix)因應,當前國內貨幣政策相當寬鬆,必要時,可兼採彈性的總體審慎措施,以維持金融穩定;同時搭配擴張性財政政策,並致力推動結構性改革,以帶動台灣經濟持續成長。
而且在會後記者會參考資料特別指出:貨幣政策已承受過重負擔,擴張性財政政策不可或缺,且對於勞動市場、科技發展、產業升級與轉型等結構性問題,貨幣政策及財政政策都有其侷限性,無法根本解決;唯有進行結構性改革才能處理。貨幣政策的效果顯然已達到極限,要振經濟恐怕只能靠財政政策及結構改革。具前瞻性、優質的公共建設,兼具兩者特性,是經濟運作最重要的基石,也是國家競爭力升級關鍵,台灣六○年代的「十大建設」、八○年代的「六年國建」都是如此。
準此,建議政府立即想辦法拿出兩千億新台幣出來做公共建設。以台灣一年的GDP大約十七.二兆來計算,兩千億就是一.一七%。加上原來的動能,就可以有近二%的成長。若考慮乘數效果,帶動相關產業成長、減少失業人口等其他正面效益,經濟成長達到三%都應該不難。
兩千億做什麼?桃園機場的第三航廈,及修繕計畫立即施工,解決出境大廳擁擠的問題及潛在的淹水事件,最值得做。其他規畫好的交通建設,如基隆台北捷運,新北市捷運的三環三線,有了糧草就可以馬上開工。
這些公共建設做了效益宏大,馬上改善經濟,又澤被後人,不會有蚊子館的問題,也不會債留子孫。

洪蘭/漠視作弊 道德崩壞的危機

.洪蘭/漠視作弊 道德崩壞的危機
.薛承泰/年金改革的社會對話
.葉銀華/華航到底是誰的?
.嚴震生/更多你為何不要當大學教授的理由
.方祖涵/還記得經典賽愛國裁判嗎?
.王健壯/蔡英文該跳出來說不許做
.黃介正╱克里蒙梭 vs. 奇愛博士





洪蘭/漠視作弊 道德崩壞的危機


2016-07-08 03:51 聯合報 洪蘭(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

歐陽妮妮。 聯合報資料照片 記者鄭超文/攝影



最近有某藝人考試作弊被逮,有個學生知道我家沒電視,怕我不知道這個新聞,特地拿了張剪報來找我說:「老師,她作弊,還不只是小抄,是找真人作槍手,但是開個記者會,六十秒快閃,道個歉就沒事了,你卻不肯放我一馬,給我零分」。言下之意,我抓作弊是不合潮流,給他零分是過分了。
看到社會不把作弊當一回事,令我們這些把守品德最後一關的老師有「孤臣無力可回天」的感嘆。學生不了解,作弊最大的受害者是他自己,一個人若連自己都要騙,還有什麼不可騙的?
我抓作弊一方面是紀律,另一方面是要逼學生去想,他為什麼要來念書?學習其實是辛苦的,學會以後才是快樂的,這麼辛苦,為的是什麼?
現在台灣的大學已經不能當學生了,學生被當,老師還得寫理由解釋為什麼。既然不論及不及格,一樣都會畢業,又何苦去騙自己?
細想起來,學生不把讀書當一回事,是我們的教育始終沒有讓學生看到受教育的目的,考試的分數究竟代表什麼,補考的意義又是什麼,而連補考都不來考,又代表什麼意思?
教育是要成本的,這個全民繳的納稅錢為什麼應該用到你身上?補考是本著「不怕你犯錯,只要你不再犯第二次錯」的教育精神,給你第二次機會,怎可不感恩珍惜?從以前到現在,補考一直補到及格只有一個理由是正確的,就是民國四十年代,蘭陽女中張校長的理由:在那個保守的時代,婚姻還是作媒的多,一個女生若留過級,會嫁不出去。為此,張校長在他任內,蘭陽女中沒有留級生。
其實教育真正的目的不是為了擠進頂尖大學,而是為學生出社會以後的生活作準備。只要這樣一想,就了解作弊一點意義也沒有了,因為進頂尖大學所需要的技能跟有一個成功的人生所需要的技能不一樣。
五十年前,我們念書的時候,學校的教育是讓我們知道,人一定要工作,不但要工作,這工作還必須有意義;人要有朋友,你的價值是你留給後人的懷念,從朋友可以看出你是個什麼樣的人;第三,人要有抱負、要有理想,既使不能做社會的中流砥柱,至少不能做米蟲,變成別人的負擔。
「人活著就是要有用」是那時社會對我們最基本的要求。為此,當小確幸在台灣流行起來時,它令人擔心,怕它會讓年輕人失去理想和抱負。因為假如你的人生目的只是為了擠進頂尖大學,那麼進去後,你的目的達到了,後面就不知該幹什麼好了,就會迷失。陳之藩說我們這一代是失根的一代,我們至少是有根,在尋找攀附,這一代是連根都沒有了,連自己是誰都不知道了。
作弊是小事,它所帶出來後面的隱憂卻是大事,一葉知秋,對目前社會道德的崩壞,不可等閒視之。
(作者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

經濟/財經政策不能充滿政治考量

.聯合報社論..難以理解的幾場內閣唐突演出
.聯合報黑白集.艦長地上爬 部長不沾鍋
.經濟日報社論.財經政策不能充滿政治考量





經濟/財經政策不能充滿政治考量


2016-07-08 03:51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華航罷工才剛落幕,又傳出台電、中油與台鐵也要罷工爭權益的消息;與此同時,勞基法新修正方向卻引起勞工團體的激烈抗議。一來一往間,外界彷彿霧裏看花,搞不懂到底是不讓勞工孤單,還是平息工商團體怒氣,才是政府的施政原則。這看似衝突的二件事其實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政策決定中政治考量成為主導一切的力量,而這才是令人擔心之處。
先看罷工案。華航罷工落幕後,引發包含華航企業工會、華信、台電、中油與台鐵也醞釀藉罷工權來維護權益。華航從空服員到地勤的工作權益都獲得了改善,台鐵也爭取到應有的權益,台電工會在經濟部長承諾溝通後一派和氣的達成共識。這一連串的事件看似勞工團結權的大勝利,但其實未必。
罷工權是勞動三權中手段最激烈、成本最高,但效果也最顯著的方法。我們當然不希望罷工常常出現,但在民主社會中,勞工行使罷工權,也是正當且應予以尊重甚至保護的權利。罷工不一定能如願達成目標;在歐洲、澳洲的經驗中,也可能兩敗俱傷損失慘重。但是無論罷工代價為何,本質上不脫是一種尋求社會不同利益平衡的機制,然而這次華航罷工的訴求能迅速、完全被資方接受,關鍵其實不在勞工意識的提升,也不在資方變得文明,而在於華航的國營企業身分。
對於如華航、台電和中油這些國營事業,罷工事件若愈演愈烈,直接影響者不只是股價或績效,而是政治任命的董事長及背後部會首長的官位,所以國家/資方迅速妥協,可能是政治考量而非怕勞工孤單。這個判斷可從幾乎在同一時間行政院對勞基法修正方向的轉變獲得印證。6月27日七大工商團體對恢復勞工七天國定假日表示強烈不滿,揚言退出勞資協商甚至走上街頭後,勞動部隔日便提出「砍假」修正,兩天後行政院便核定確認。這種與處理華航罷工同等的效率,也可看出政府其實也不願讓工商界孤單。
從這些問題可以看出,面對突發事件時,政府的思維只看到政治算計,卻看不清楚基本的原理原則為何。政治任命及決定不僅為了派系酬庸,更在於如何利用各種資源的調配來確保政治地位。
國營事業人多、財廣,政治影響力極其誘人,但不必然一定要政治領軍。從日本、澳洲、紐西蘭到新加坡,若非已經完全民營化,就是國營事業領導人多藉由專業委員會公開甄選專業專才出任。面對勞基法修正,也可以多兼顧一些初衷,不是只考慮工商界反彈的政治影響。
政治考量的問題在於,其對經濟活動及資源配置會造成無可避免的扭曲及不合理問題。這些很難用帳本呈現的成本,會不斷浪費、抵銷企業、人民打拚的果實。因而就算各國各朝都有政治考量,但此時此刻台灣面對的經濟處境極為艱難,其實沒有太多承受這種浪費及成本的本錢。
再者,我們想提醒政府的是,今年1月年輕世代把小英總統送上台的原因,不全然是兩岸政策使然,更是受到從新能源、年金改革到經濟發展等各項政見中,新政府所展現出來的理想性與前瞻性所吸引。現在這種迷人之處正在迅速流失中;而如亞洲矽谷是幫地方政府炒地皮的質疑,更是讓政府離理想性與前瞻性的期待愈來愈遠。
治國當然不能沒有政治,但也不能只有政治。如何找到對的比例,就是一國成功的關鍵。令人感慨的是,新政府上任才剛滿月就要拿出「莫忘初衷」四字作為提醒。也還好上任還未滿兩個月,還有調整的空間;隨著政治地基愈挖愈深,要改弦更張就怕為時已晚了!

聯合/艦長地上爬 部長不沾鍋


2016-07-08 03:51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金江艦長林伯澤、兵器長許博為、士官長陳銘修、中士高嘉駿(依左至右)到黃文忠靈堂前上香下跪道歉。 聯合報資料照片 記者陳維鈞/攝影

金江艦長偕誤射飛彈的中士高嘉駿與另兩名官士,赴罹難船長家悼唁。被家屬要求匍匐爬進靈堂,並在靈堂前長跪了四十分鐘。
今日儀節,即使父母之喪也不必如此。家屬的舉動另可公評,但這個場景看在三軍統帥及國防部長眼中,應不啻是整個國軍匍匐長跪靈堂。當艦長跪下,國防部長還站得住嗎?
洪仲丘事件才是軍紀問題,但國防部長高華柱因此去職;誤射飛彈則是驚動世界及兩岸的國安事件,馮世寬難道還能留下來「改革軍紀」?
洪仲丘不是高華柱害死的,飛彈也不是馮世寬打出的。但這就叫做政治責任。一方面說是「系統性失靈」,另一方面卻又說成「下層督導的軍紀問題」;一方面讓艦長爬進靈堂,另一方面讓部長做不沾鍋。這叫什麼「榮辱與共」?
在此情境下,三軍統帥迴護國防部長,是對匍匐靈堂的官兵不公平,也是對三軍不公平;而國防部長竟稱「總統要我留下來改革軍紀」,涎臉不知進退,這其實反而是害了總統,亦叫三軍更瞧不起沒有「風骨」的部長,於己於國兩不利。
沒錯,整個國軍的救命丹就是「榮譽」二字。那麼,請先從讓三軍有一位值得「含笑服從」的國防部長做起。
若硬要留任一名在郭正亮眼裡「永遠判斷失準/總是不斷闖禍」的國防部長,不啻汙辱三軍。這不會是三軍統帥的榮譽,也不會是國防部長的榮譽,更絕無可能是三軍將士的榮譽。

聯合/難以理解的幾場內閣唐突演出


2016-07-08 03:51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證交所新舊任董事長交接,由行政院政務委員施俊吉接任新董座。 聯合報資料照片


林全內閣上路一個多月,除若干閣員言行引發爭議,還有一些極為罕見的現象,值得關注。其一,是甫上任政務委員的施俊吉突然轉任證交所董事長;其二,經濟部長李世光據傳要兼任工研院與資策會的董事長;其三,環保署長李應元以參加AIT酒會為由未赴立法院備詢;其四,國發會副主委龔明鑫的亞洲矽谷計劃遭嚴厲批評,竟又續推類主權基金。這些凸槌現象,蔡政府或許可以編出冠冕堂皇的說法,但民眾心中的疑惑著實不少。
證交所董事長是個高薪肥缺,歷來都是黨政官員卸任或喘息之過渡職位,非關政治戰火,亦不涉重要政策,扁政府時代的吳乃仁、馬政府時代的李述德率皆如此。依內閣原先的大政委分工,施俊吉負責督導的部會業務包括通傳會、公平會、金管會、經濟部(產業、貿易)、農委會(TPP)、交通部(郵電)、陸委會(兩岸經貿),責任幾是政委中最重的。這麼重大的授權與信任,竟僅一個多月就轉任一個閒肥之缺,這透露了什麼訊息?是施俊吉協調不力?或是與部會首長產生歧異?或蔡總統發現「所託非人」?
至於李世光要身兼兩個重要法人(工研院、資策會)的董事長,外傳是經濟部要整合軟硬體,並且貫徹創新轉型的政策。表面看似意在整合政策規劃與執行,事實上,正反映人事安排之困窘。資訊產業軟硬整合或經濟創新轉型皆非新觀念,而台灣先前之所以做得不好,主要是政府政策與執行政策的法人利益未必一致。按理,經濟部長與工研院、資策會的人事應該同步布局;既要積極推動產業創新,就不該發生內閣組成一個多月而工研院、資策會首長卻找不到人的窘況,更不應把「經長兼管下轄機構」視為備案。如果非要總經理到基層兼職才推得動改革,那麼,這樣的改革計畫恐怕也太脆弱。
至於李應元,由於做過行政院秘書長和立委等職,他也許根本不把院長與立委看在眼裏,政府中大概只有總統能節制他。也正因如此,他才會優先選擇參加AIT酒會,而不赴立法院備詢;行徑如此囂張,內閣同僚或同黨立委都拿他無可奈何。
至於龔明鑫,則是小英基金會智庫班底,除曾任大眾銀行獨董外未有任何產業或投資實務經驗,只因為幫基金會做產業分析,即執掌國發會副主委。他「紙上練兵」的亞洲矽谷遭到質疑,卻還要硬推外界期期以為不可的類主權基金。亞洲矽谷、主權基金都是金額上千億的重要案子,竟然由毫無實務經驗的副首長擔綱操盤,也令外界嗅到詭異氣氛。
真正令人憂心的,是上述這些荒謬人事演出背後的因素。如眾所周知,蔡政府許多人事布局多少都有政治妥協的氣味。副閣揆、政委因不直接負責部會業務,不必接受質詢,是最方便安插妥協人事的職位。此外,機關副首長躲在二線,也是易於政治安插的職缺。事實上,外界不難看出,某副院長職位是向派系妥協的、某政委原是智庫分組召集人、哪些部會副手又是「新兵訓練班」等。這類派系妥協的情事,或「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的酬庸,從掌權者的角度來看也許是小事一樁,但對於政務的推展卻絕對是阻礙。只要看看張景森、馮世寬、李應元、龔明鑫等人迄今的演出,我們雖無法預言誰將是下一個「被異動」,卻可以斷言:一個多月就調整職務,證實這段時間只是虛耗。
一月大選結果出爐迄今已半年,如果第一批公布的大政務委員是協調政策的最佳人選,為何一個月後就換人呢?如果工研院、資策會是執行經濟創新轉型的關鍵,為何找不到適當的執行人才?什麼樣的首長敢如此藐視立委的監督?何時才能教童子軍副手知所收斂?這些問題,都是人民心中的困惑,卻也是蔡政府應該嚴肅面對的違和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