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8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務實解決美豬「洗產地」之亂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經濟日報社論/務實解決美豬「洗產地」之亂
◆  聯合報黑白集/先打開你的耳朵
◆  聯合報社論/關進鐵籠的公投,民進黨還要銬上腳鐐





經濟日報社論/務實解決美豬「洗產地」之亂


2021-05-08 03:18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近日發生國軍單位供應之豬排,包裝上標示台灣為原產地,但又標示豬肉原產地為美國的紊亂現象。本報資料照片。


近日發生國軍單位供應之豬排,包裝上標示台灣為原產地,但又標示豬肉原產地為美國的紊亂現象。由於政府在今年1月1日開放含有萊克多巴胺(瘦肉精)的美豬進口,當時在美方強烈要求下,並未要求進口美豬標示是否含有萊克多巴胺。此次因製造豬排的豬肉來自美國,所以國軍食用含有瘦肉精美豬的疑慮自然喧囂塵上。

國防部雖然立即澄清外包標示台灣,是指台灣為豬排製造及加工地,而原產地標示美國因為美國是豬肉進口來源國;況且檢驗結果進口美豬並未含有瘦肉精,所以一切符合規定

原產地標示主要目的是界定產品國籍,如果所有進口產品均適用相同關稅,也沒有其他方面的差異,原產地主要目的只是方便貿易統計。不過因為開放含瘦肉精美豬進口,就有必要明確區分進口豬肉的來源國。

國防部基於豬排是在台灣製造加工,所以原產地是台灣的說法明顯違反規定。因為根據衛福部民國 109 年(2020年)公布的「豬肉原料原產地標示輔導手冊」,以豬肉為原料所製成的各類食品,必須以屠宰地為原產國,所以豬排原產國當然是美國。另外根據目前製造豬排所添加的水、太白粉、香料等原料,以及製造豬排切片及裏粉等過程,通常國際上認定是屬於低價值原料,以及簡易加工程序,最終成品豬排的主要價值還是來自於豬肉,所以根據國際規範認定美國為豬排原產地

目前美豬進口時不需要立即檢驗瘦肉精,並未進行源頭管理,檢驗過程是在美豬進口後實施,而且由進口國負擔檢驗成本也非常不合理。國防部雖然說明檢驗結果進口美豬並未含有瘦肉精,但在豬排的包裝上卻沒有明確說明,當然會讓消費者食不安心。

國防部也主張已經明確標示豬排是台灣製造,豬肉來自於美國,所以官兵在採購時可以自由選擇,此種說法更是荒謬。因為在資訊不透明下,最後如何能充分揭露資訊而確保食安。而且國防部也聲明政府早已經規定國軍應優先採用本土優質的豬肉,但卻將美豬加工製成的豬排視為本土的優質食材,更是荒腔走板

如果就此指責國防部「洗產地」,或許有失公允;但是政府倉促開放美豬進口,並沒有進行有效管控。另外對於原產地了解不足,錯誤認為只要把美豬經過簡易處理,就可以脫掉原產地是美國的外衣,而加上台灣製造的桂冠。也難怪今年已經進口超過千噸的美豬,目前多數仍然不知流向,也無法掌握含瘦肉精美豬的比例,消費者更無法有效區分本土豬與進口豬,不但擾亂市場機制,對本土豬肉業者更是不公平。

事實上政府對於防止洗產地已經有非常嚴格的規定,因為在美中貿易戰下,為了防止中國大陸產品規避美國課徵的懲罰性關稅,會發生先將產品由中國轉運到台灣,過水後再輸往美國。為了防範此現象,政府修改貿易法,制定非常嚴厲的罰則,以防止廠商走後門;政府也不斷告誡廠商千萬不要以身試法,更不要做害群之馬。

不過政府在防止中國產品違規轉運的堅定立場,在開放含瘦肉精美豬進口時完全變調。在「遇美則軟」下配合美國要求,一再以和國際慣例不合為理由,不強制要求美豬在進口時即標示瘦肉精含量,因而也使得民間失去信心。

政府也多次宣稱食用含瘦肉精美豬對健康沒有問題,但又基於維護軍隊及學生健康的理由,禁止含瘦肉精美豬進入校園及軍營,立場前後矛盾。另外在美豬進口後又把關不嚴,各單位自行其事因而產生諸多亂象,全民已經為政府的不作為而付出了沉重代價。













聯合報黑白集/先打開你的耳朵


2021-05-08 02:24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圖/指揮中心提供


陳時中最近的口頭禪,是為什麼不早講?」前衛生署長楊志良批政府未優先對機師施打疫苗,陳時中怒嗆「為什麼不早講?」柯文哲批疫苗施打戰術有誤,他也反擊:「一個月前為何不講?」指揮中心宣布醫護疫苗接種假「不支薪」,引來醫護團體抗議,陳時中滿臉鐵青反問:「有意見為什麼不早說?」

問題在,不是人家沒說,是有人的耳朵沒打開。桃園機師工會就說,早就發文指揮中心要求讓機組人員先打,建議卻石沉大海。陳時中每天大剌剌在那裡發布命令,各項決策端出來就是鐵律如山,決策不溝通又不透明,哪裡裝得進別人的意見

華航群聚感染累計已近卅人,指揮中心還有諮詢委員譏稱,如果把機師列為施打第一順位,「會被國際笑死」。這樣的態度,像是聽進建議,或有討論餘地的開放思維嗎?就算機師不該列第一順位,那麼不能列第二順位,排在中央或地方縣市首長之前嗎?一年多來,外界不斷建議政府要擴大入境普篩,指揮中心也從未聽見吧!

陳時中一再反問別人「為什麼不早講」,顯示他已老羞成怒,無法接受華航群聚事件是自己指揮調度失當的質疑。若要證明自己還有聽取異議的能力,陳時中還是趕快打開自己的耳朵吧!好多話,大家都已經說破嘴了。










聯合報社論/關進鐵籠的公投,民進黨還要銬上腳鐐


2021-05-08 02:01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民進黨立委蘇巧慧等人日前提案修正公投法,增訂連署人名冊應親自簽名或蓋章,還要填基本資料及貼附身分證影本。在野立委抨擊這項提案侵犯人民權利,大走回頭路。本報資料照片


行政院長蘇貞昌之女─綠委蘇巧慧近日領銜提出公民投票法修正案,除要求連署人須貼附身分證影本,並設定「連署不合格率」門檻,超過者一律封殺。如果說民國 108 年(二○一九年)民進黨的「公投法修惡」,把公投和大選強制脫鉤,是把公投關回鐵籠;那麼這次蘇巧慧的提案,就是對籠中公投再銬上腳鐐,徹底扼殺公投成案的可能性。如此一來,民進黨將從當年的公投推動者,變成「公投終結者」。

蘇巧慧主張的「連署不合格率」門檻有二:一是被刪除的連署件數達三萬人,二是刪除比率達十分之一以上;只要達任一門檻,即可宣告該公投「不成立」。綜觀民國 107 年(二○一八年)的九項公投案和今年的「重啟核四」案,僅兩案連署書不合格率在一成以下;且這十案的「不合格件數」全超過三萬份。換句話說,新法一旦通過,這十個公投案無一能成案,蘇巧慧簡直形同「公投死神」?

蘇巧慧稱,因為看到公投亂象很多,如個資遭濫用、往生者成連署人等,為「補正疏失」才提議修法。這個理由,其實站不住腳。原因是,公投提案人並沒有審核連署書是否合法的權力,也無法分辨連署是否造假;一旦實施「沒收公投處分,等於將「不合格連署」的責任全推到公投發起者身上,極不合比例原則。

更不合理的是,一旦新法通過,只要有人存心破壞公投,即便公投發起者全力防堵,也未必能夠阻止造假。只要「有心人」假裝支持公投,然後摻入一定件數的「假連署」,公投就會被宣告不成立。以民進黨對公投的忌憚,這類手段極可能被派上用場,配合行政資源濫用,封殺它不喜歡的公投案。新增的「連署需附身分證影本」規定,同樣包藏禍心。一般民眾對繳交個資往往心存戒慎,將身分證影本交給陌生人的意願必然更低;如此一來,公投連署更不容易達標。

同樣可議的是,早該在民國 107 年(二○一八年)底建置完成的「公投與罷免電子連署系統」,拖延迄今仍未上路。行政院和中選會皆稱是在做「資安測試」,但什麼樣的資安測試要拖上那麼久?如果這套系統建置及早上路,又何須有今天的「附身分證影本」的提案?莫非蔡政府企圖以此來阻擋公投成案?

此次公投法提案,已是「陽謀」,而不是「陰謀」。民國 107 年(二○一八年)的公投綁大選慘敗,民進黨隔年就火速修改《公投法》,將公投與大選脫鉤,並規定兩年舉行一次。民進黨以為將公投關進鐵籠即可高枕無憂,誰料今年又有四大公投成案,每案都嚴重衝擊民進黨的執政正當性,且通過的機率都很高蘇巧慧這次提案,就是為徹底除去芒刺,讓民進黨可以為所欲為

蘇巧慧是蘇貞昌的女兒,是他蘇揆在立院的代言人,其餘提案或連署人有新潮流的吳思瑤、林宜瑾和沈發惠,正國會的陳秀寳,英系的蘇治芬、羅致政,和「公民團體代表洪申翰過去高唱公投價值的時力前立委林昶佐,是共同提案人可見,這並非個別立委意見,「終結公投,捍衛政權」已是府院黨共識

 公投曾是民進黨的神主牌之一,從公投法的立法,到民國 107 年(二○一八年)的降低公投門檻修法,民進黨一直鼓吹「人民的意志」。誰料,公投稍一不符己意,立刻把公投關回鐵籠,現在更要修法扼殺所有公投。說穿了,公投只是民進黨的政治工具,能利用時就高唱民主價值,妨礙執政時就冷血屠殺。民進黨從「公投推動者」變成「公投終結者」,實在是台灣民主史上可恥的一頁


【專家之眼】處理兩岸關係 要先掌握台灣民意

◆  【專家之眼】處理兩岸關係 要先掌握台灣民意

◆  【專家之眼】補助不孕症試管嬰兒政策 真能催生?
◆  【專家之眼】美國對台灣的兩手策略?
◆  【專家之眼】日本經驗殷鑑不遠 台積電慎採平衡策略
◆  【專家之眼】大陸為晶片侵台是天方夜譚
◆  【專家之眼】棄台論在美國學政界只是孤兒?







【專家之眼】處理兩岸關係 要先掌握台灣民意


2021-05-08 18:41  聯合報 /   楊穎超/銘傳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前總統馬英九出席「兩岸重開機、疫後新契機」研討會上提出要「回歸原汁原味的九二共識」。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現在有遠見的政治人物,多在開始思考後疫情時代如何布局。

前總統馬英九8日兩岸重開機,疫後新契機研討會上提出要回歸原汁原味的九二共識」。馬的發言有意思的地方在於,他似乎回應了「中國評論月刊5月號北京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李義虎一中原表倡議。但對於國際局勢與台灣民心的掌握並不到位,恐怕此番發言在藍綠互槓之後,在台人之間激不起多大漣漪。希望兩岸關係能夠穩定久安的人應該要想,怎樣才能順應國際潮流、說服台灣民心,又能讓中共正視中華民國派的努力。

馬前總統談話有三個重點:一、若中共犯台,美日都希望「止戰重於參戰」;二、兩岸執政當局可回歸原汁原味的「九二共識」;三、蔡總統要真心遵守「中華民國憲法」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大陸如果能停止否定中華民國的存在,回歸兩岸「主權互不承認,治權互不否認」的「九二共識精神,並停止軍機擾台,就能讓兩岸重啟對話

馬的說法在時機上抓的巧,與最近北京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李義虎有若合符節之處。後者在本月的發文指出:民進黨政府最近提出的建設性模糊,是一邊一國論或一邊一國論與兩國論的混搭;國民黨的「憲法論」則不利於雙方達成政治互信以及在此基礎上的政治互動。他主張兩岸對「九二共識」可以採取「一中原表」,即「一個中國,原版表述」的做法,以此保留一定的模糊空間。李的「原版」與馬的「原汁原味」,都在呼籲回到過去的九二共識。

但問題在馬重彈舊調,對台灣民心的引導是不夠的。之所以會如此說,是因為他集中精力在談菁英作為。他講到蔡總統,她對遵守憲法與法律的真心如何,大家早有一把尺,這是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的問題。

而對照當今世界大勢,馬的說法雖不能說錯,但人民想必也會看到其他的大國表態:美國最近非常親台、G7外長公報力挺台灣有意義參與世衛(WHO)、法國參議院以304票贊成,0票反對,通過「台灣參與國際組織工作」決議案、澳洲總理莫里森表示,澳洲政府對台灣政策將堅定不變;如中國武力侵犯台灣,澳洲將會履行支援美國及盟友承諾等。在兩岸兵凶戰危之餘,支持台灣的聲音還是越來越大,這代表什麼?各種說法都有,人民會自行選擇相信的部分解讀。

那多數人民相信什麼?中研院歐美所座談會裡,專家說拜登看到中國繼續在台海、南海等地有一連串武力展示,因此跟進,要清晰地告訴對方:「你若發動戰爭,我們準備好了。」台灣站在風口浪尖之地,對中共武力威脅豈能不比美國更有感?再加上馬執政時不及時修改課綱,年輕人對「中國」的情感早已變淡,蔡政府現在對中共的態度,是有相當民意做基礎的。馬此時不能正面對引導民意做論述,有點可惜。

但如果從正面一點角度分析,馬的談話還是有些建設性意義的。若講原汁原味,誰讓原來的九二共識走味了呢?雖然他後面一大篇解釋在講民進黨政府,但蔡政府根本未承認九二共識,顯然不是他們讓九二共識走味的;然後他又提及中共國國台辦最近已數度還原民國 81 年(1992年)的歷史。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已在開闢出口,可見陸方已不再否定一中各表」。他不提馬曉光的發言同時也包括「九二共識是雙方平等協商、運用政治智慧達成的,其核心要義是兩岸同屬一中、共同謀求統一,這是見諸雙方文字的、不容否認的事實」,這是模糊化的要義,也不是走味的緣由

倒是李義虎曾批評現在國民黨的「憲法論」不利於雙方達成政治互信與互動。剛巧國民黨新主席競選活動於5月7日公告起跑,誰想要獲取馬的支持,恐怕要對馬的原汁原味說做些回應,如此一來,馬又能回到領導國民黨兩岸政策的制高地了,搭配今年5月19日蔡政府對他赴大陸的出境管制期限解除之後,馬去北京的代表性就可以有確立的機會。各位黨主席候選人們,要準備回應了嗎?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火的飲食男女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火的飲食男女
◆  畫中有話/育兒利多 我 ok,你先領?
◆  向黑道宣戰不是出張嘴 「排黑」得靠立法堅壁清野
◆  逆流而上 用學習開啟希望之門
◆  中美競合 台灣需有居中思維
◆  疫苗普及才是防疫解方
◆  補助再多 養不起還是不敢生
◆  平凡知足 千萬母親縮影
◆  漫畫/蔡同榮 蔡公投 工同立法 蘇巧慧 酥砍頭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火的飲食男女


2021-05-08 02:39  聯合報 /   潘(示番)(作者為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館長)


當老祖先開始用火後,不只可以熟食,當大地一片漆黑,他們在巖穴內堆起柴火,漫漫長夜中免受野獸襲擊。火延續族群生命。

希臘神話裡,普羅米修斯看人類生活困苦,盜取火種傳世,卻受天神宙斯懲罰,鎖在高加索山懸崖上,老鷹啄取心臟,心臟再生,老鷹則反覆啄取,盜火的代價使祂陷入永劫深淵。天神諭示火給人類帶來日後的毀滅,在聖經當中,人類道德淪喪,故而降下大水與火焰毀滅世人。

人類最早用火熟食,或許是「烤」,直接用火烤熟食物。「煮」被文字學者解釋為,架起柴火烹飪食物,應為飲食文化原型。中文「煮」相通「烹」,而「烹」相通「享」,其原意為取煮熟食物祭祀神靈,獲得庇佑,諸事順利,故「享」又與「亨」通,如萬事亨通。古人為了美味,精於用火與製器之道。

客家小炒為著名料理,職場卻將免職稱「炒魷魚」。古代雇傭寄宿老闆家,棉被自理,免職走人稱「捲鋪蓋」。魷魚一經鍋炒即卷起,猶如捲起的鋪蓋,故諧用於免人職務。「炒」是慣用烹飪手法,揚州炒飯其實起於廣東料理,據說始於清光緒。日本文化雖受中華文化影響,但「炒」這種技術,卻是明治維新後由西方傳入。維新前江戶時期,由歐洲傳入天婦羅炸物料理。幕府開創者德川家康,以隱忍著稱。他雌伏於織田信長之下,忍痛放逐妻子、命子切腹,終奪天下。據載,家康去世起因食用鯛魚天婦羅過度,引發腹痛,越三月而亡。德川家康為得天下,注重養生,精通漢醫,卻依然難忍口腹之欲喪命。

火運用得宜,飲食變化多端;火運用於戰爭,成就三國火燒赤壁連環船奇功。日本戰國諸侯武田信玄採《孫子》句,「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書為旗幟,打造一流鐵騎,攻勢如大火燎原,銳不可擋。人類善用火的技術,發明蒸汽機顛覆手工生產,改善物質條件,卻也因原物料供需,加速物產掠奪,帝國主義成十八世紀後燒起的「火」災難。上世紀,炸藥、原子彈、燒夷彈相繼發明,火用於戰爭,結果是屍橫遍野。

《禮記》提到:「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貧苦,人之大惡存焉。故欲、惡者,心之大端也。」飲食、男女之間事情,乃是延續生命最基本慾望。死亡與貧苦之事,則是人們最厭惡的事情。然而,人不能停留於飲食男女大欲,畏懼死亡與貧苦。人必須追求更高精神文明,「禮」的存在意義與價值,不只存於一般理念與物慾,更須捍衛公理,堅持理想,無懼死亡與貧苦。

火用於烹飪,英文都歸結Coquus這個拉丁字,用於飲食,東方自有其精妙處;相對於此,火用於大規模毀滅武器製作,西方則遠為東方所不及。「火」的使用,東西文化演繹卻有如此大差別。












向黑道宣戰不是出張嘴 「排黑」得靠立法堅壁清野


2021-05-08 02:47  聯合報 /   林裕順/台灣刑事法學會理事(桃園市)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昨在中常會後談到黨員趙介佑黑道背景問題,表示民進黨會落實排黑條款,不會姑息。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近日,「松山、北投之亂」黑影重重,囂張行徑引發社會譁然。同時,執政黨也因黑道入黨、任黨職等,引發民眾對交往分際的猜疑。

然而,主事者控管流氓幫派「排黑」,若僅就「有沒有參加黑道幫派組織」,及「有沒有違反組織犯罪條例、毒品防制條例、槍械彈藥條例」等等,似忽略黑道幫派滲透社會各階層「多角經營」,甚或無視反社會勢力隱身大眾商業活動「多元牟利」。

一九九○年代,日本警察廳統計,該國民眾每十位中即有一位,受黑道幫派或暴力團體言語脅迫、暴力恫嚇。例如藉黑幫名號自充門神顧問、借勢圍事無端索取保護費、敲詐勒索,或者強迫推銷或物品採購。另有先放貸高利進而滋事討債者,或者占據法拍要脅索討,及糾集職業股東藉機鬧場等。其中,黑道往往借用幫派名號,或耍流氓行徑,若被害人抱持著「花錢消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傳統刑事法律規範即難追訴、處罰。

近年,日本進一步修法有關黑道幫派分子認定,並不拘泥形式上有無特定犯罪前科、不法紀錄等「帳面資料」。同時,實質檢討機關成員與暴力團體有無利害關聯、提供協助,或互為合作來往等等「共生結構」。

蓋現今社會黑道為避人耳目,往往藉由外圍組織、借殼公司行號,或者吸收友好分子牟利洗錢,打擊防治策略重視如何斷源、節流。換言之,無論形式上是否為黑道幫派組織成員,但其經濟利益、財務金流助長暴力體制,或協助其運作者,均屬具不法利害關係的「準」黑道幫派。

再者,類如以自身名義聲請的金融帳戶、土地房產借貸出租幫派,或協助借用場館車輛供其辦活動等等。或者,地方慶典請託幫派圍事、婚喪喜慶雇用黑衣人到場等等,亦可認定為黑道幫派「密切交往者」。

換言之,日本避免被害人暗夜哭泣,縱容黑道幫派壯大,授權警察機關「轉守為攻」,不僅積極禁止、列管黑道幫派從事非法、不當行為,並得適時介入爭議糾紛現場調停、防範未然。台灣政府堅守民主法治、人權保障,黑道幫派引發的社會紛擾,若未建置完備法令「堅壁清野」,縱使高層宣示「向黑道宣戰不手軟」,或仍口惠不實、難盡其功。












逆流而上 用學習開啟希望之門


2021-05-08 02:40  聯合報 /   李枝桃/仰望教育基金會執行長(南投市)
面試建功的袋子。圖/作者提供


三月時,大姊問我家中可還留有女兒大學推甄或應徵工作穿的正式服裝,他想幫一個家境清寒高三生參加大學推甄面試。二話不說趕緊找出兩套西裝衣裙及襯衫,由大姊轉送給她。

這孩子很有心的打電話致謝,我問她推甄面試時間,並隨口說:「如需要模擬面試,可以找我喔!」沒想到立即和我約周末下午。

孩子口條不是很流暢,回答也不到位,我一一指正並且送了她一個袋子,告訴她設計含意:中間的圖案顯現一個女孩仰望星空,流星畫過天際,象徵帶來希望,以此呼應史蒂夫霍金的名言:「永遠記得仰望星空,別老是俯視腳步,試著為眼前的事物尋找意義,驚嘆這宇宙如何形成。請保持旺盛的好奇心。無論生命歷程有多艱難,人人都有機會有所成就,重點是永不放棄。」

圖案外框像窗戶,意謂:「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必會為你開啟一扇窗」,外框拿遠一點又像一個鑰匙孔,我告訴她可藉此告訴口試教授「若您們給我機會,我一定會認真學習,學成後就如同擁有一把金鑰匙,可以開啟這個希望之門。」孩子認真地記下來。

昨早,孩子激動地打電話來說,她確定錄取了,並說「是那袋子讓人印象深刻」,她說一進口試會場,口試委員就說,這袋子很特別喔!她抓緊機會說那段話,看到口試委員認真聽,且頻頻點頭,整個緊張都不見了,「校長,謝謝您送我袋子。」

她說,這也是母親節前送給母親的好禮物。記得那天模擬面試時,她說前幾年父親與大姊相繼往生,她與母親相依為命,她知道母親為她讀大學費用煩惱著,並為無力幫她而困擾。她安慰母親說,會以學貸及打工來處理學費及生活費,讓媽媽不用擔心。當天她很篤定跟我說,一定會把大學完成,然後找個工作奉養她的母親。

最近正值推甄面試放榜,結果可能幾家歡樂幾家愁,面對就學所需的費用,也一定愁煞好些人,但這孩子的經歷讓我們看到只要有心,甚麼都不是問題。藉此也祝福她及所有願意在困境中逆游向上的孩子們,願你們都能透過認真學習,拿到那把金鑰匙,開啟你們的希望之門。














中美競合 台灣需有居中思維


2021-05-08 02:42  聯合報 /   潘兆民/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台中市)
美中相互激情挑釁,台灣承受的壓力勢日益沉重。美聯社


國際政治,沒有永遠的朋友,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不論美國拜登政府的戰略模糊支持台灣,或者對台戰略清晰的轉變,始終不變的是美國的利益。

美國的全球戰略目標依然是維護霸權,防控中國大陸挑戰其地位。台灣正好具備捍衛美國利益的絕佳位置,再加上蔡政府親美政策,無怪乎經濟學人雜誌形容台灣是「地球最危險的地區」。正如美國學者黎安友的警示,如果美國政府對這段關係處理失當,將使得台灣更難應對來自北京的威嚇。

後疫情時代,全球秩序加速重組,當世界經濟重心持續朝向亞洲轉移之際,「中國挑戰」成為國際間最夯的外交詞令。面對全方位壓制,大陸勢必尋求「更多的槓桿力」,跨越拜登政府拉幫結派的圍堵壓制。

基於國家利益,圍堵圈表面上看似可行,實際運作卻難以穩固。日、韓或其他亞洲國家各有利害盤算,即便政治態度上配合美國,但考量各自利害時未必配合。尤其是依賴中國龐大市場時,圍堵勢難維繫。例如,日本在經貿上始終沒有放棄與大陸更進一步合作,國會已批准RCEP的國內程序;此外,近期日本首相菅義偉一系列看似態度強勢的反中宣示,但當被國會議員質詢「是否以軍事介入台海議題」時,立即稱「不以軍事介入為前提」,顯然是國家利益算計下的兩手策略,避免因選邊站而直接衝撞中國。

當美中相互激情挑釁時,台灣承受的壓力勢必日益沉重。誠如美國企業研究所塞耶斯的看法,「圍繞台灣爆發戰爭是不可想像的,因為華盛頓面臨的重大挑戰,是現在解放軍的能力,已成熟到美國難以負擔的困境」。

蔡政府執意讓台灣處在美中衝突升級的風險中,長此以往,兩岸只會更敵化,北京威嚇只會更高漲,台灣安全更嚴峻。居兩大強權的競合壓力下,即便蔡政府難以實施兩手策略,至少也要有「去衝突」的居中思維,方能在兩強博弈下,降低風險,以獲取最佳的戰略位置,台灣最重要的安全選項,仍是化解敵對的兩岸關係。












疫苗普及才是防疫解方

2021-05-08 02:44  聯合報 /   黃文章/醫師、流行病學專家(台南市)
華航機師及諾富特飯店群聚已累計29人確診。聯合報系資料照


最近爆發的華航防疫飯店群聚感染事件,確診人數超過部桃人數,其中飯店女主管確診後,她的先生、兒子、女兒也確診。由此看來,接觸到的人,感染風險都相當高。

據了解,她的家屬確診前,足跡到過許多地方;其他確診者也都有廣泛旅遊足跡與群眾接觸史,接觸過的人也難以估計。

其中有確診者家屬,安排就醫採檢確診,當時並無任何症狀。像這種沒有症狀確診者,很可能就隱藏在社區裡面,防不勝防。若非家人確診而被安排採檢,否則根本無法被發現,就可能成社區感染源頭。

但匡列追蹤與做疫調,需投入大量人力,且僅憑確診者回憶追溯數周,甚至更久前足跡與接觸者,實在困難重重,難免有疏漏。除非將接觸者全面採檢,否則難保裡面存在無症狀感染者的風險,這些漏網之魚,往往成社區感染的源頭。

所謂「無恃敵之不來,恃吾有以待之」,與其投入大量人力做匡列與疫調,不如積極快速的全面施打疫苗,來得有幫助。全面施打疫苗,將幫助民眾形成群體免疫,是最有效防治疫情的辦法。目前雖已施打AZ疫苗,但因有些雜音,施打並不踴躍。這時政府應加速已訂購的其他疫苗廠商盡速送疫苗至國內,提供民眾更多選擇。增快施打率,提升全民防護力。

台灣是經濟高度發展的國家,畢竟不能永久關閉國門,為提升全體國民保護力,僅僅戴口罩、勤洗手是不夠的,打疫苗才是積極有效防護。因此,全民疫苗施打率,將是我們能否開放國門的主要關鍵。














補助再多 養不起還是不敢生


2021-05-08 02:57  聯合報 /   周玉娟/教育人員(台中市)
母親節前夕,行政院加碼百億預算的育兒利多政策。記者林俊良/攝影


因少子女化危機,行政院挹注百億經費,祭出多項加碼育兒措施;但社會還是有異見,認為新政策難以解決根本問題。

年輕人不敢結婚生孩子,重要因素還是經濟壓力。即使成家立業,微薄薪資,買不起房,何以安居,養活自己都成問題,哪有能力生養孩子。雖然提倡育嬰留職停薪津貼補助,也不是每個階層工作領域適用,在競爭激烈或成本考量的民間產業,反倒成了自砸飯碗的催命毒藥;沒了工作,哪來的錢,沒有了錢,何以安生。

政府該思考的是,先解決年輕人買房的棘手問題,有了家,才能進一步鼓勵其增產報國。等孩子出世,考驗才開始,育嬰托兒、教養基金的龐大費用,政府與民間共同戮力提供友善環境和合理薪資結構,讓雙薪父母可以兼顧家庭和工作,無後顧之憂,才能真正刺激生育意願。
















平凡知足 千萬母親縮影


2021-05-08 02:56  聯合報 /   陳乃菁/神經內科醫師(高雄市)


醫療現場,常會觀察患者對生活方式與生命價值的思考,他們思考的過程不時給我許多啟發。例如罹患特殊脊髓發炎疾病的賴阿姨,出院後家人考量安全讓他改住安養中心。

高齡社會下入住安養中心人多,但能像賴阿姨保持樂觀態度的太少了。他告訴我:「住我隔壁的人說他是在等死,還希望能早一點結束這樣的人生。我馬上對他說『連螞蟻都會想活著,你怎麼可以隨便想死呢?』」

賴阿姨出院了,起初還是兒子陪同回診,但不久後就只剩與安養中心簽約的運將,司機大哥定期帶來回診,並幫助取藥。看診過程中賴阿姨總會與我分享近日看到的影片,並告訴我有趣的日常,和一般入住長輩大不相同。

有回我問起:「你住安養中心,還可以自己去超商買喜歡吃的東西嗎?」

賴阿姨搖搖頭:「當然不可以啊。只要出門都要請假。武漢肺炎疫情爆發後,連家人要來看我們都層層管控,外人進來麻煩,我們出去也麻煩,乾脆大家都不動,就像被關在大房子裡的生活,難怪住我隔壁床的人不好受。」

我問:「這是養護中心,不是監獄,為什麼有行走能力的,連去商店買東西都不可以?」

這時陪伴的運將插話了,他說:「陳醫師啊,家屬把長輩交給我們,出事了就是我們要負責,所以當然要用最安全方式照顧他們。」

聽他這樣說,我不置可否,但心底喊著:我絕對不要住安養中心!我更愛自由!

賴阿姨大概感受到我沒說出口的話,馬上安慰我:「大家互相體諒啦!我能理解,所以就設法自己找樂趣。陳醫師,你看我那次生病來醫院一住就廿一天,期間都是靠這台平板電腦消磨時光,這平板是五年前兒子買給我的禮物,也陪著我住安養中心,很感謝我兒子啊。」

我腦海中立刻回憶起,阿姨住院時的場景,如他所說,他真的是一醒來就打開平板追劇,不論台劇、韓劇、日劇、大陸劇都看,即使累到想睡,也會讓平板播放音樂幫助入眠。

我放心一點,但還是忍不住問:「當隔壁床的人說想死的時候,怎麼辦呢?」

賴阿姨說:「我會陪他聊聊天,告訴他『還有人願意幫你付錢,讓你住安養中心,很好啦!雖然不太自由,可是要想是因為愛你才願意幫你付錢喔!有人愛你、你卻還想去死?這會讓你的孩子們傷心的。』」

這番話,讓我又感動又心酸。她就是這樣平凡的母親,但卻也是千萬母親的縮影,似乎當媽的人都容易滿足,兒女們給的一點好,都會放在心底。捧著兒子五年前送的平板電腦就很滿足,孩子們探望次數少,她還是會感謝有人願意付錢,讓自己住安養中心,語氣中滿滿的都是對孩子的愛,讓我真心佩服,忍不住稱讚:「您真是一位會替大家著想的母親!」

李月治/服務業(台北市)

近日疫情升溫,朋友先生因曾和確診者處同一樓層,被列居家隔離。她先生住防疫旅館,連帶她和孩子也被公司要求暫時在家休息,孩子為她訂的母親節大餐被迫取消。她除擔心先生,更擔心孩子健康,今年的母親節,她最大的心願是祈禱疫情早日退散,全家平安健康。

還有朋友,因孩子每天搭公車轉捷運上班,面對嚴峻疫情擔心不已,每天叮嚀孩子出門小心,做好防疫工作;在家也得比平日更注意環境衛生,受疫情影響,下班回家再累,也親自下廚煮飯,只為了孩子能吃得健康。

我想許多母親想要的禮物,不是紅包、大餐;疫情下無非希望孩子平安健康,如此而已。為人子女者,若能照顧好自己,並且做個能夠回饋社會的有用之人,才能讓母親不再為子女煩憂操心到白了頭,送母親一束忘憂草,讓母親真正忘憂,才是最好的母親節禮物吧。


王文華/母親節的禮物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王文華/母親節的禮物
◆  洪蘭/要讓人聽見台灣 就聯想到幸福
◆  盛治仁/愛其所擇 別高估成功的希望
◆  楊志良/1450萬碎!
◆  薛承泰 /嗶!半票
◆  方祖涵/九十六勝的變與不變








王文華/母親節的禮物


2021-05-08 02:36  聯合報 /   王文華(作家,網路媒體《創新拿鐵》創辦人)


母親節,我送給媽媽的禮物是:洗頭

媽媽病了,住院治療。我固定早上十一點去看她。進病房那一剎那,決定了我一整天的心情。如果她大白天還平躺在床上,並且側身用插滿管線的手抓著床邊護欄,我的心就沉了。但如果她坐著,我就飛起來。

媽媽的認知能力退化了,總是問相同的幾個問題。「你吃飯了沒?」「你錢夠不夠?」「你太太好不好?」

「你想吃什麼?」我問。

「都可以。」

媽媽給我的養育和教育,讓我今天能煮或是買任何東西給她吃,但她已經不想要任何物質。

偶爾,當她的回答不是「都可以」,便是我一天的高潮。

「頭好癢!」

這是我在病房中聽到最振奮的一句話。

醫院有提供行動不便的病人到病房洗頭的服務。當天是禮拜天,總機沒人轉接。我跑到地下室的美髮部,發現女賓部公休。失望但不願放棄,我到隔壁男賓部詢問。「今天約滿了,要等明天喔!」

第二天,我照顧媽媽提早吃好了午飯,推她的輪椅到病房外透氣。我不斷預告:「待會要洗頭喔!」,彷彿這是一樁喜訊。她用牆上鼓勵病友運動的標語回應我:「力行運動要每天!」、「天天活力有朝氣!」、「太棒了!」

回到病房,躺上床,洗髮的賴小姐準時出現。她很熟練地移動病床,讓床頭能站人。她提進兩個水桶。一桶空的,接洗過的肥皂水。另一桶滿了,是沖頭的清水。

「阿嬤的口罩要戴嗎?」賴小姐問。

「還是戴著吧。」我說。賴小姐把媽媽的口罩環從耳朵取下,用膠帶黏在臉頰。

她開始抹洗髮精,抓頭。

「重一點!」媽媽說。

隔了幾秒鐘,媽媽說,「輕一點!」然後是「水太燙了!」、「水不夠熱!」

「這也不是,那也不是」的反應,讓我充滿喜悅。是的,媽媽的意識很清楚。

用肥皂搓洗兩輪後,賴小姐拿起橡膠管沖洗。

「阿嬤比較怕熱,我去接點冷水。」賴小姐拿著杓子走去廁所。

橡膠管的水流微弱但篤定,肥皂水井然有序地流進床邊的桶子,像流過我心中的感激。

「謝謝您,賴小姐!」

「不好意思,這種時候來賺你們的錢。」

沖完後,她把媽媽的口罩環套回耳朵,然後單手拿著兩支吹風機同時吹。

媽媽稀疏的白髮飄起,閉起的眼睛,入院以來第一次放鬆了。

賴小姐把器具拿到門外時,我問媽:「舒不舒服?」

「舒服!舒服!舒服!」她歡呼。下一秒鐘,她立刻想到,「錢要給人家…」然後,終身節儉的媽媽說:「給個小費!」

在門外,我照媽媽的意思做,然後問賴小姐:「您有孩子嗎?」

「有!」

母親節快樂!」

照顧一個媽媽,需要好多好多媽媽:賴小姐、外傭、打掃病房的阿姨、醫師、護理師、我太太、我大嫂…

但願所有的媽媽,今年都收到一份,母親節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