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1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談妥協議 台灣代價知多少?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聯合報社論/小黨成不了第三勢力,原因在甘扮側翼
◆  聯合報黑白集/誰寵出了「陳蔡之亂」
◆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談妥協議 台灣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談妥協議 台灣代價知多少?


2019-12-21 01:09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美國與中國大陸歷經12個月的談判起伏後,似乎終於突破口水層次,出現第一份白紙黑字的協議。不過,當前美中關係脆弱且敏感,從簽署到未來落實都有不確定性。就算成功,美中協議對台灣有利有弊,不能太過興奮。
對於協議文本範圍及內容,雙方此次對外說法基本一致,反映出共識程度,應是好事。按照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公布的摘要,中方承諾事項包含強化智財權保護、不公平強制技術移轉規範、解決美國農產品的檢驗檢疫問題、擴大開放金融服務、匯率穩定規範、貿易擴張承諾及爭端解決機制。雖然表述略有出入,但跟中國商務部說明的章節範圍相同
再者,在各界最關切的關稅移除問題上,中方表示以美方訊息為準,而USTR則表示,美國自今年9月1日起對包括服飾鞋類等價值1,200億美元中國產商品課徵的15%關稅將減半為7.5%,更重要的是原訂12月15日針對智慧型手機筆電等最後一批中國製產品徵收的15%關稅,暫緩實施
美國有意見者批判協議內容「都是老梗」(So yesterday)。不過,本次談判在性質上原本就是5月談判破局後的復談,只是把未完成的作業寫完,老梗很自然。關稅降幅也被指出不足;目前仍有近五成的中國製品面對25%的關稅,另外二成五的中國製品關稅從15%調降至7.5%,真正能夠完全倖免的產品只占少數。
這樣的結果到底有無意義,端視解讀的視野。從在中國替美商代工手機、筆電的台灣電子五哥角度,意味著可以更從容地安排供應鏈調整,當然是不能再好的結果。對美中經濟而言,本次協議雖無法逆轉經濟下行趨勢,但或可提供部分「穩預期」的效果,對雙方、台灣乃至於亞太都有正面意義。不過,對抱持「美中之間一切能回到過去」的期盼者而言,自然要感到失望。更何況,從華為開始的科技戰,既未納入談判,對抗範圍及類型也持續蔓延擴大,因此從失望惡化失落,恐怕是長期必然結果
故且不論美中貿易戰後續發展的影響,本次協議中對消除貿易逆差方法的共識,本身就是下一波衝擊所在。按美國說法,中方承諾在未來兩年內增加美國農產品、製造商品、食品、海鮮、能源產品與服務等的進口,而且增加的金額會比民國106年(2017年)金額至少多出2,000億美元。美國總統川普又推文指出,期待中方每年會增加500億美元的農產品採購。
民國106年(2017年)時,美國對中國出口的商品(含農產品)與服務合計約1,900億美元。若按美方說法,中國等於要用二年時間將來自美國進口金額「翻一番」;中國過去幾年平均進口美國農產品金額為242億美元,所以500億美元之說,正是加倍的概念。
外界都質疑這個魔術數字如何達成。可能性不是沒有,但是要由台灣及全世界一起付出代價。民國106年(2017年)時中國自全球進口的商品及服務總額為2.26兆美元,代表著目前自美國的進口值約占中國總進口的8%,未來要擴大到16%,挑戰極大,但並非不可能。再以農產品為例,民國106年(2017年)中國總進口額為1,371億美元,未來要滿足川普的「500億美元」門檻還有多少空間。
問題來了,中國大陸需求成長幾乎不可能倍增。因而即便美國不可能滿足所有中國的進口需求,但中國「翻一番」的承諾,等同於包含台灣在內許多國家的出口,在中國市場面臨被美國取代的風險這種美中幸福、大家埋單全球負外部性問題,才是美中協議直接衝擊不但巴西、澳洲等農業大國應該要跳腳,歐盟的服務業者也會抓狂。原本還有世界貿易組織WTO)可以規範這種惡劣行為,但WTO爭端解決機制最近也被美國弄得癱瘓。至於對台灣的影響,必須儘快審慎評估出來,才是政府應有的反應。












聯合報黑白集/誰寵出了「陳蔡之亂」


2019-12-21 00:03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監察委員陳師孟。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英系監委陳師孟一意孤行,強要約詢判馬英九無罪的法官;法務部次長蔡碧仲不顧執法公信,公開表態支持民進黨立委候選人蕭美琴。這兩件事,被稱為陳蔡之亂」,象徵的是蔡政府內部的官箴亂象
陳師孟和蔡碧仲都不是首度登場演出失常的新手,他們都是官場慣犯」,這才是讓人納悶之處。這個政府,是不在乎紀律與形象了嗎,還是已經不在乎民眾的觀感,所以任由這些脫軌的政務官繼續橫行無阻?又或者,蔡總統希望藉由「陳蔡」的示範,鼓勵更多政府官員「有為者亦若是」?
一個政府的高層官員,會竟以脫軌、暴衝為能事,這顯然不是一個正常的政府。然而,高官頻頻言行脫離官箴常軌和體制規範,卻仍能一而再、再而三地炮製,當然是受到了鼓勵與縱容陳師孟是蔡英文欽點,蔡碧仲是綠委陳明文向總統力薦;換言之,「陳蔡之亂」背後,有著總統直接或間接的護航及寵溺許宗力對陳師孟的濫權不敢發一語,只象徵性的由司法院發了一紙不痛不癢的聲明蔡清祥勸誡蔡碧仲收斂之言如此委婉,皆可看出端倪
「陳蔡之亂」其實只是代名詞,要論踐踏官箴仍備受寵護的,何止陳師孟和蔡碧仲。去年東廠事件的張天欽們,卡管事件的三教長,導致蘇啟誠死亡卻推得一乾二淨的謝長廷,斷交五國卻大言不慚的吳釗燮,教導新住民「民進黨投下去」的陳宗彥等,不勝枚舉
放任不珍惜羽毛的政務官橫行,怎麼會有負責任的政治













聯合報社論/小黨成不了第三勢力,原因在甘扮側翼


2019-12-20 23:59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時代力量始終難以擺脫「小綠」標籤。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進黨賴清德等人最近接連喊出不要投小黨的口號,包括內政部次長陳宗彥都公然違反行政中立,告訴新住民票投小黨是浪費」。執政黨提出這樣的訴求,不僅缺乏器度,也是有損民主精神之舉但民進黨敢如此打壓小黨,除了企圖繼續獨霸立法院之外,也是看準多數小黨缺乏獨立性格,甘願扮演其附庸及側翼,才會如此囂張
此次立委選舉,共十九個政黨提出不分區名單,候選人數多達二一七人,雙雙破了紀錄。但最後,能有多少政黨跨過得票門檻分配到席次,恐怕屈指可數。追根究柢,小黨難以在藍綠兩大政黨之外站穩「第三勢力」的位置除了門檻的限制,小黨欠缺主體性恐怕才是最主要原因這次,就要看民眾黨能否突破魔咒
以上次大選為例,共有十八個政黨提出不分區立委人選,最後除藍綠兩黨外,僅時代力量和親民黨跨過五%的門檻取得席次。事實上,藍綠兩黨相加僅獲七成許的選票,亦即不選藍綠的選民將近三成但選票分散後,無法凝聚成有意義的第三勢力。以時代力量為例,當年趁著太陽花學運後勢而起,取得了五席立委;但進入國會後,卻一味扮演民進黨側翼的「小綠」,凡事跟著「大哥」的腳步走,變得毫無自主性。甚至,在黃國昌試圖發揮監督力量揭發國安私菸後,反而導致林昶佐、洪慈庸兩立委不滿而退黨如此角色模糊,時代力量的特色便喪失了
在日前舉辦的政黨不分區立委辯論上,這樣的荒謬場景仍處處可見。例如,時代力量的代表仍把焦點對準國民黨猛烈攻擊,甚至把近四年發生的弊案推稱是國民黨時代種下的因。這種不監督執政黨、卻監督在野黨的演出,完全是角色錯亂所致。再如,「綠黨」的代表在會上不提環保,卻大談主權問題,甚至將之與少子化掛鉤。如此脫軌的演出,究竟如何凸顯「綠黨」本色?這樣旗幟鮮明的「小綠」,又如何吸引選民支持?
最可議的是,民國105年(二○一六年)和綠黨共組綠社盟共同提名的社民黨,這次直接被民進黨收編,其創黨主席范雲被排入民進黨不分區第三名一個政黨的主體性淪喪至此,再談什麼監督或政黨區隔功能,都是空話。社民黨的名義,只是被當成「側翼」話筒,用來幫民進黨美化論述罷了。
在民進黨完全執政的三年多,許多施政集專斷、反民主、反法治於一身;但其側翼的小綠們多半默然不語,甚至公然幫它圍事。時力揭弊「私菸案」,固然值得稱許;但黃國昌近來猛攻韓國瑜岳家的砂石場,國有財產署並配合開挖,無非在幫民進黨打擊對手罷了,在現場其實一無所獲時代力量的退潮,與它的投機性格不無關係這種表現,當然不足成為第三勢力代言人
內政部次長陳宗彥說出「票投小黨是浪費」、「應集中投給民進黨」的談話,固然違背行政中立並引人反感但證諸眾小綠競扮側翼的跟班行為,不也印證陳宗彥所言不虛倒是喜樂島聯盟最近批評政府的來去總統府住一晚活動,花公帑行銷總統,是把國家當蔡家」,還算有監督火力
上屆有三成選民選擇把政黨票投給藍綠以外的政黨,顯示民眾對於「第三勢力」有所期待,希望有人制衡兩大黨。這次選舉,至少應該推翻民進黨「完全執政、完全濫權」的現況,那麼,政黨票的選擇就變得愈發重要。今年新出馬的民眾黨,未來能否站穩「獨立政黨」的腳步,即備受關注。
小黨若要扮演關鍵少數的力量,一須先確立政黨的主體性,不要淪為大黨的側翼二要強力監督執政者,不可差別性監督」。如此,小黨才真正有能力在藍綠之外,成為民眾的第三個選擇

【重磅快評】南韓也站出來推動核電綠色轉型的角色

◆  【即時短評】罷韓挺韓拚場 攪動沉悶選情?
◆  【即時短評】高雄韓戰的虛與實 挺韓、罷韓三球對決
◆  【即時短評】挺韓vs罷韓 藍綠各自的二面刃
◆  【即時短評】罷韓挺韓拚場 攪動沉悶選情?
◆  【重磅快評】南韓也站出來推動核電綠色轉型的角色

◆  【即時短評】副手政見會 賴清德善演說也得謹守份際
◆  【重磅快評】高雄幫佔肥缺藏脈絡 農委會看顏色搞雙標
◆  【即時短評】國家當蔡家 史上選風最敗壞的一次
◆  【即時短評】川普彈劾案給台灣的啟示
◆  【重磅快評】國家機器猛挖3天砂石場 選後誰還在乎?
◆  【即時短評】黨中央地方不同調 時力小綠標籤撕不掉
◆  【重磅快評】蔡英文浴缸故事:借殼賣狗肉,缸淺王八多
◆  【即時短評】蔡碧仲力挺蕭美琴 恐影響查賄公正性
◆  【即時短評】大海、浴缸、老哏 總統政見會仍見亮點?
◆  【重磅快評】撩妹政治下 物化比性別歧視有民主格調?
◆  【重磅快評】歐盟將核能納入綠色轉型是蔡英文的噩耗
◆  【即時短評】政院愈描愈黑 何苦用蹩腳謊話自取其辱?
◆  【即時短評】網紅住進總統府 藍委難入外交部
◆  【即時短評】我國將成F-16全球第二大戶?蘇揆爆料還是搞烏龍?
◆  【重磅快評】民進黨很會選舉才讓陳師孟肆無忌憚?
◆  【重磅快評】東京奧運主場館有學問,不能只看新鮮
◆  【即時短評】奇案 擄人案竟然只犯社維法?
◆  【即時短評】「尖尾」約談法官 監委不自重怎尊重司法
◆  【重磅快評】放送大南方芭樂票 蔡總統赦免高雄人了
◆  【重磅快評】觀景台變「關景台」 官員心中只剩馬屁?
◆  【即時短評】強推反滲透法 民進黨示範完全執政模版









【重磅快評】南韓也站出來推動核電綠色轉型的角色


2019-12-21 09:31 聯合報  主筆室
中台灣空汙嚴重,中火爭議成為焦點。本報資料照片

繼歐洲峰會、歐洲議會做出正視核電是綠能、清潔能源,應納入國家能源結構,給予綠色轉型地位後,這樣的反省聲浪迅速蔓延。先是德國梅克爾總理領導的基民黨公開指稱非核家園「目標錯了」;19日,南韓曾任科技部長、環境部長等13位科技界領袖也在首爾提出對文在寅總統的建言,要他撤銷排除核電的能源政策。
13位科學界領袖指出,核電是國家產業發展所需電力的重要支撐;發展再生能源方向絕對正確,但在相關技術與基礎設施不成熟之際,應與核電並行推進。文在寅已宣布不再興建新核電廠,運轉中的核電機組不延役;因為改善空汙,部分燃煤電廠也將停止運轉。
與台灣一樣推非核家園,又關閉部分煤電廠,南韓企業界除擔心支撐產業發展的電力供應不足,還擔心之前積極推動的核電產業、機組外銷計畫都將喊停;另也衝擊到核能人才培養勢必斷層。
德國是全球反核電急先鋒,311核災後立刻快馬加鞭推動;現況是最後7座核電廠將於民國111年(2022年)關閉,境內燃煤發電也將於民國127年(2038年)全面停止。雖然再生能源占比達到4成5,超過傳統電力供應,但這樣的電力結構無疑是脆弱的,電價高昂到冬天民眾不敢開暖氣,要不是歐洲電力共網可向法國買核電,電力供應早就崩盤。目前德國核電發電量占全國10%,煤電約30%。
現況煤電仍是主力供電角色,原因除了價格低廉,來源充沛外,另個原因是煤電對人類健康的侵害最近才愈發明確。10年前人們還不認識PM2.5,更不知道他對呼吸、循環系統的致命危害,現況讓人憂心的還不止PM2.5,已經露臉、更微小的PM1致命性更高。因此,減少煤電已是全球共識。許多國家開始反省非核家園政策,還核電清潔能源角色,希望以核電零排放及巨大發電量,減少煤電、氣電使用的排碳之惡。
很可惜,世界對去核電的反省,蔡政府的反應卻是氣急敗壞,甚至指稱這是「假新聞」,一個勁兒強力否認;殊不知地球村之所以有此深刻反省,健康危害、暖化衝擊實在大到無以應付,且無由回頭。為了選舉強打非核家園,總得為子孫的健康、環境思考吧!











【即時短評】罷韓挺韓拚場 攪動沉悶選情?


2019-12-21 22:55 聯合報  記者林河名
1221高雄挺韓大遊行,韓陣營估計有35萬人上街挺韓,從空中鳥瞰十分壯觀。 聯合報系記者劉學聖/攝影

挺韓、罷韓大遊行今天齊聚高雄拚場,所幸過程平和,沒有發生外界擔心的「火車對撞」;但雙方各自宣稱參與遊行人數都達數十萬,也讓原本略顯沉悶的總統大選經此攪動,注入新的變數。
罷韓遊行醞釀已久,尤其韓國瑜轉戰總統大選,更被綠營抓到沒有「做好做滿」的辮子,評估透過罷韓遊行更可凝聚綠營支持者,有利民進黨選情;豈料,韓國瑜陣營「借力使力」,同日在高雄舉辦嘉年華式的周年慶挺韓遊行,不但抵消罷韓遊行的殺傷力,還透過「拚場」的效果,順勢拉抬韓國瑜的總統選情
雖然罷韓遊行喊出「50萬人」,意欲強壓韓國瑜陣營宣稱的挺韓遊行「35萬人」,但對選戰打得辛苦的韓國瑜而言,高雄遊行再現去年市長選舉前的「三山造勢」盛況,不啻打了一劑強心針,也有利持續拓展票源。
然而,挺韓遊行激起藍營支持者的熱情,也讓自認居於領先的綠營有了戒心。在高雄市長選舉失利的行政院副院長陳其邁,今天雖未參與罷韓遊行,卻回到高雄且大打「高雄政策牌」,頗有與韓國瑜一較長短的意味;而罷韓團體在遊行後,已決定下周四、韓就任市長滿1年,就遞出罷韓提議書,啟動罷韓程序,也可視為民進黨除要贏得總統大選,還想進一步藉由罷韓「光復高雄」的雙管策略。
不過,韓國瑜縱使民調被認為落後,反撲力道仍不可小覷。日前第一場總統大選政見會,韓的攻勢凌厲,比起去年高雄市長選舉的辯論表現已有進步,而他直接挑戰蔡英文總統的兩岸政策,讓政見會猶如小型辯論會,更可見「攻擊是最好的防禦」。
今天遊行拚場之後,民進黨即將啟動罷韓,但如同罷韓遊行「逼出」挺韓遊行,罷韓除了「作用力」,也可能產生「反作用力」。例如,高雄市前市長陳菊批評韓國瑜「屁股沒坐熱就去選總統」,她自己卻也是市長沒任滿就出任總統府秘書長,罷韓訴求未必能服眾,也可能自傷;而類似如此的藍綠捉對廝殺勢必更加激烈,真正的大選「割喉戰」才剛要展開。










【即時短評】挺韓vs罷韓 藍綠各自的二面刃


2019-12-21 12:42 聯合報  本報記者周志豪周佑政
罷韓遊行即將登場,上午已有許多民眾帶著抗議標語到現場。記者葉信菉/攝影


「挺韓」、「罷韓」二軍今天在高雄短兵相接,警方如臨大敵。韓國瑜希望靠著支持者的熱情參與,證明他落後的民調是被刻意操縱,但高雄畢竟是韓國瑜的主場,任何擦槍走火,帳都會算在韓團隊頭上;民進黨同樣既期待又怕受傷害,一方面評估罷韓遊行能凝聚綠營支持者士氣,但也憂慮若挺韓陣仗強壓罷韓遊行,或活動過程發生衝突,對選情會有負面影響。
韓國瑜今起盼重現去年九合一選舉刮起韓流的造勢活動,要在民調「蓋牌」後夜襲突圍。但這場起手式的高雄挺韓大遊行最終加分與否,人潮與能否和平落幕,將是最大考驗。
韓國瑜去年快速崛起,三山造勢成功是關鍵,因此這次總統大選末期,韓重啟一連串造勢活動,並將造勢首場排在高雄,以挺韓遊行正面迎戰罷韓遊行,人數規模不只攸關爭取勝選氣勢,若人數能遠超過罷韓遊行人潮,還可化解「落跑市長」部分質疑;但若不如預期,可能再度打擊領導威信。
韓國瑜選擇與罷韓遊行直球對決,但他兼具「候選人」與「市長」身分,活動和平落幕壓力更大。畢竟當家不鬧事,只要有任何衝突,韓團隊都要承擔責任。
至於罷韓遊行,民進黨雖界定這是民間活動,但發起人尹立是陳菊市府時代官員,民進黨立委也參與遊行,全黨上下也支持這項活動,因此這項活動的成敗,也與綠營相關。
民進黨不斷提醒,參與罷韓遊行者要保持冷靜,隨時蒐證,避免遭有心人「栽贓」,卻已經有罷韓支持者在臉書社團留言,要「傢伙帶著,遇到韓粉就準備輸贏」,對民進黨來說,如果真有衝突,決不是一句「韓國瑜責無旁貸」,或是非主辦方就能撇清責任。
選舉集會遊行辦的成功,當然可以刺激選情,但往往過激的演出,更有可能演變成對民主的傷害,甚至加深社會不同立場族群的撕裂。藍綠二大陣營,除了呼籲支持者冷靜,或事前提醒防對方栽贓」,也許更應該要為台灣得來不易的民主負起責任













【即時短評】高雄韓戰的虛與實 挺韓、罷韓三球對決


2019-12-21 15:01 聯合報  記者林政忠/即時報導
高雄今天爆發「韓戰」,因為愛憎韓國瑜,挺韓、反韓兩股勢力在街頭上演「一韓各表」。本報系資料照片

高雄今天爆發韓戰」,挺韓、反韓兩股勢力在街頭上演「一韓各表」。
高雄韓戰不只是面子之爭,這是一場政治殊死戰民進黨要在高雄三殺韓國瑜:「總統落選、立委全輸、罷免市長」;韓國瑜當然要用生命反擊,高雄地表將同時出現數十萬人大遷徙
這是總統大選投票前最重要的前哨戰,九局下半,雙方陣營拚三球PK對決

一、動員PK:

WeCare高雄罷韓大遊行」先插旗訂下今天遊行日子,透過「光復高雄」貼紙吸引年輕人風潮;韓陣營挑在同一天大逆襲,更揚言韓粉人數要更多十倍。兩方對壘、山雨欲來,3,000警力以國安規格戒備。
藍綠正規軍表面隔岸叫陣,實際正暗自集結。如此大規模、近距離的割喉巷戰,藍綠都要營造「輸人不輸陣」的勝選氣勢,考驗組織動員能量和後勤補給實力,海水退了,就知道誰沒穿褲子。
除了遊行動員較勁,更重要的是散場能力。俗話說「請神容易送神難」,民國97年(2008年)大陸海協會長陳雲林來台,時任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發起「圍陳」抗爭,結果群眾不散鬧場,蔡英文最後被冠上暴力小英罵名,成為她揮之不去的陰霾
當家不鬧事,韓國瑜是高雄大家長、民進黨是執政黨,這場遊行要成為台灣民主政治的最佳典範,任何一方都有責任。憲法保障人民自由自在表達想法的權利,希望今天過後,每一個人都是帶著微笑和光榮回家。

二、罷免PK:

今天遊行過後,再過四天就可依法發動罷免,罷韓團體聲稱已握有30萬人連署,遠遠超過第一階段所需的2萬人門檻,就等著看今天挺韓、罷韓遊行氣勢,是否一鼓作氣啟動罷免斬首行動;但若挺韓人數遠遠碾壓過罷韓氣勢,難免影響後續的「提案、連署、投票」三階段罷免氣勢,遊行氣勢牽動罷免成敗。
依現行公職人員選罷法規定,罷免案的提案門檻為原選區總選舉人數的1%,連署門檻為原選區總選舉人數的10%,通過門檻為有效票數多於不同意票數,且同意票數達原選區總選舉人數1/4以上。
以高雄市為例,去年高雄市長選舉總選舉人數為228萬多人,若市民要罷免韓國瑜需有2萬2,000多人連署提案,提案成立後60天內,要有22萬人連署讓罷免案成立;通過門檻為有效票數多於不同意票數,共要達到57萬人同意才能通過
法律門檻的精神,在於當選不容易,罷免也很困難。去年高雄市長選舉,韓國瑜獲89萬票,對手陳其邁有74萬票,韓粉、邁粉將成為影響罷免的關鍵票數。

三、總統PK:

高雄「韓戰」不只是一場嘉年華會遊行,而是一場選前全國動員大戰。總統和立委選情通常息息相關,總統順風,立委也可水漲船高。陳水扁民國89年(2000年)總統險勝,國會朝小野大;民國93年(2004年)連任擊敗連宋配,民進黨也躍升國會最大黨。
民國97年(2008年)總統大選,馬英九氣勢最強時狂取765萬票、得票率58.45%,大勝對手謝長廷的544萬票,藍綠差距221萬票;當年國民黨陣營壓倒性斬獲81席立委,民進黨立委僅剩27席,台灣政治史上首次完全執政。即使在高雄縣市民進黨鐵票區,馬英九當年也以82萬票勝過高雄市長出身的謝長廷81萬票,更重要的是,當年高雄縣市9席立委,國民黨一舉拿下6席的破天荒佳績。
風水輪流轉,民國105年(2016)總統大選,蔡英文囊獲689萬票、得票率56.12%,大勝對手朱立倫的381萬票,藍綠差距308萬票;民進黨立委獲得68席,國民黨立委僅剩35席,這次換民進黨完全執政。蔡英文在高雄不僅拿下95萬、63%得票,民進黨更是9席立委全壘打,將藍軍全數殲滅。
得高雄,得天下」。高雄是韓國瑜的本命區,高雄之戰無疑是民國109年(2020)大選的重中之中,藍綠寄望的「蝴蝶效應」都可能從高雄蛻變。
即使陳水扁、馬英九當年如日中天時,都未曾狂熱到只為了一位政治人物,街頭同時出現正反兩派大遊行不論結果如何,台灣政治史因為愛憎韓國瑜,再創一項空前紀錄











【即時短評】罷韓挺韓拚場 攪動沉悶選情?


2019-12-21 22:55 聯合報  記者林河名
1221高雄挺韓大遊行,韓陣營估計有35萬人上街挺韓,從空中鳥瞰十分壯觀。 聯合報系記者劉學聖/攝影

挺韓、罷韓大遊行今天齊聚高雄拚場,所幸過程平和,沒有發生外界擔心的「火車對撞」;但雙方各自宣稱參與遊行人數都達數十萬,也讓原本略顯沉悶的總統大選經此攪動,注入新的變數。
罷韓遊行醞釀已久,尤其韓國瑜轉戰總統大選,更被綠營抓到沒有「做好做滿」的辮子,評估透過罷韓遊行更可凝聚綠營支持者,有利民進黨選情豈料,韓國瑜陣營「借力使力」,同日在高雄舉辦嘉年華式的「周年慶」挺韓遊行,不但抵消罷韓遊行的殺傷力,還透過「拚場」的效果,順勢拉抬韓國瑜的總統選情
雖然罷韓遊行喊出「50萬人」,意欲強壓韓國瑜陣營宣稱的挺韓遊行「35萬人」,但對選戰打得辛苦的韓國瑜而言,高雄遊行再現去年市長選舉前的「三山造勢」盛況,不啻打了一劑強心針,也有利持續拓展票源。
然而,挺韓遊行激起藍營支持者的熱情,也讓自認居於領先的綠營有了戒心。在高雄市長選舉失利的行政院副院長陳其邁,今天雖未參與罷韓遊行,卻回到高雄且大打「高雄政策牌」,頗有與韓國瑜一較長短的意味;而罷韓團體在遊行後,已決定下周四、韓就任市長滿1年,就遞出罷韓提議書,啟動罷韓程序,也可視為民進黨除要贏得總統大選,還想進一步藉由罷韓「光復高雄」的雙管策略。
不過,韓國瑜縱使民調被認為落後,反撲力道仍不可小覷。日前第一場總統大選政見會,韓的攻勢凌厲,比起去年高雄市長選舉的辯論表現已有進步,而他直接挑戰蔡英文總統的兩岸政策,讓政見會猶如小型辯論會,更可見「攻擊是最好的防禦」。
今天遊行拚場之後,民進黨即將啟動罷韓,但如同罷韓遊行「逼出」挺韓遊行,罷韓除了「作用力」,也可能產生「反作用力」。例如,高雄市前市長陳菊批評韓國瑜「屁股沒坐熱就去選總統」,她自己卻也是市長沒任滿就出任總統府秘書長,罷韓訴求未必能服眾,也可能自傷;而類似如此的藍綠捉對廝殺勢必更加激烈,真正的大選「割喉戰」才剛要展開。

聯合筆記/民意不挺 安倍四選卻上檯面

◆  民進黨的「民主」 荒腔走板
◆  台學德國,德已認錯... 荒謬的反核神主牌
◆  全球暖化下 減煤比無核重要
◆  經國日記 蔣公審讀有功
◆  願高雄遊行 開心平順
◆  國際疫情發燒 我應做好流感防治
◆  美國友台…選前介選 選後制衡
◆  漫畫/重設特偵組抓肥貓
◆  聯合筆記/民意不挺 安倍四選卻上檯面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民意不挺 安倍四選卻上檯面


2019-12-20 23:47 聯合報  蔡佩芳
安倍被控用公款招待支持者參加賞櫻會,導致民調連續第2個月下滑。 (歐新社)

日本首相安倍被控用公款招待支持者參加賞櫻會,聲勢下挫;共同社本周最新民調甚至顯示,時隔一年安倍內閣不支持率再度超越支持度,各種民調也顯示壓倒性民意並不支持安倍繼續連任自民黨主席但和輿論相反,自民黨內近來卻紛紛浮現力挺安倍四連任聲音
日本國內對「安倍接班人」人選討論從未間斷,但黨內同時存在支持安倍四選力量。最早表態的是自民黨幹事長二階俊博,而讓這論調擴散的關鍵在安倍盟友、副首相兼財務大臣麻生太郎。麻生在本月發售的雜誌專訪中提醒安倍,未來兩年內完成修憲十分困難,「真正推動修憲,要有不辭連任四屆的覺悟。」
麻生派是黨內僅次於安倍所屬細田派第二大派閥,麻生的表態讓安倍四選浮現真實感
自民黨規定黨主席最多得連任三屆,安倍第三任任期至民國110年(二○二一年),要連任需要再次修正黨章。雖然安倍隨即在公開場合表態,不考慮四連任,但他矢志修憲,安倍內閣核心閣僚有人拋出視局勢延長黨魁任期,似乎也為未來政局鋪陳各種可能。
國際局勢變化也可能推著日本政局往安倍四選的軌道前進。美國對日本外交戰略至關重要,自民黨內不少人認為目前檯面上安倍接班人人選都不是川普對手,如果川普連任美國總統,主張安倍接班人只能是安倍的看法可能變得更強勢。麻生在專訪中也提到,雖然安倍與川普經歷、背景、甚至年紀都有落差,「毫無疑問,他們很合得來,川普非常欣賞安倍。」
外交向來是安倍擅場,安倍自民國101年(二○一二)回鍋擔任首相,並非不曾遇到政治危機,推動新安保法制以及森友學園、加計學園兩起弊案,都讓他不支持率與支持率出現死亡交叉,但靠著日俄峰會等國際舞台表現,特別是與歐巴馬創下美日領袖首度同赴珍珠港慰靈、川普就任美國總統後火速訪美,都成功翻轉民眾對他的肯定和期待。安倍將在月底訪中,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也預定明春首度以國賓訪日,中日都想醞釀友好氣氛,安倍在中日關係上的斬獲,或將再次平復日本民眾的不信任感。
距離民國110年(二○二一年)九月自民黨主席改選還有近兩年,變數仍多,但安倍四選已被提上檯面討論。安倍上個月甫成為戰後任期最長首相,日本很可能迎來史無前例的超長安倍王朝









民進黨的「民主」 荒腔走板


2019-12-21 00:16 聯合報  林火旺/華梵大學特聘教授(台北市)
司法院長許宗力。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聯合報十九日社論「陳師孟霸凌司法,許宗力卻裝聾作啞」。從關心「民主」政治健全發展的角度來看,陳師孟的作為不只是許宗力的事,而是全民的事,因為陳師孟踐踏的是民主政治的核心價值
民主政治基本上是對「權力」不信任因為權力使人腐化,絕對權力絕對腐化」,所以民主政治一個非常重要的設計就是分權,讓權力不會被個人或某一個政黨獨攬,權力與權力之間相互制衡。歐美國家是三權分立,而我們則是五權分立。陳師孟不只踰越權力分際,根本就是公然挑釁民主。
許宗力為了個人權位,對陳師孟行徑裝聾作啞,這是沒品」;民進黨一向以捍衛民主自居卻一樣裝聾作啞,這是失心」;而口裡喊著「民主是普世價值」的那些人,如果不知挺身而出,則是無知」。
其實民進黨違反權力分立的事不只這樁,另一樁是發生在今年五月十四日,蔡英文提名的監察委員通過對台中地檢署檢察官陳隆翔的彈劾案,彈劾的理由等於是指導檢察官如何辦案,所以一天之內就有超過一千位檢察官、法官連署,以「捍衛司法尊嚴」為名,抗議監察院濫權。
最近的一樁一般人不易覺察,那就是民進黨提名三立電視台主播林楚茵為不分區立委。在國民黨長期執政、一黨獨大時,民進黨要求黨政軍退出三台,這是正確的,因為民主國家的人民只有四年當一次主人,投完票後,人民的權力部分由大眾媒體替代,所以大眾媒體是輿論,職責是為人民發聲,也因為如此,西方三權分立國家把媒體稱為第四權」。
可以想像的是,如果輿論掌握在政黨手中,一定變成特定政治立場的傳聲筒,使人民失去一個傳達意見的重要管道,因此政治黑手不能介入媒體,也是基於「分權」的精神。林楚茵為什麼會被民進黨看中?有沒有媒體的黑手直接介入政治?政黨不能經營媒體、干涉媒體,同樣的,媒體也不能經營政治、干涉政治,否則就是破壞權力分立的精神。
民主政治有幾個簡單卻非常重要的原則,權力分立是一個,另外兩個是依法行政行政中立,違反其中任何一個的執政黨,都不是守護民主,而是糟蹋民主。民進黨全面執政,不只出現監察院濫權事件,另外兩個原則也視若無睹。台大校長管中閔事件是典型的不依法行政,張天欽的東廠說,以及李進勇的中選會主委任命案,完全不理行政中立。
健康的「民主」政治是全民都該關心的事,表現荒腔走板的執政黨,卻高談闊論「民主」,把人民當白痴嗎?










台學德國,德已認錯... 荒謬的反核神主牌


2019-12-21 00:08 聯合報  林基興/大學教授(台北市)
德國總理梅克爾所屬的基民黨國會黨團能源事務發言人最近表示,德國放棄核能是錯誤的。圖為將關閉的德國米爾海姆─克爾利希市核電廠。 (路透資料照)

日昨,德國總理梅克爾所屬的基民黨國會黨團能源事務發言人說,德國放棄核能是錯誤的
美英法日等先進國家一直支持核能,為何民進黨眼中只看到(幾年前)要廢核的德國呢?民進黨反核神主牌的開山祖師,是東海大學生物教授林俊義,其中心教條是反核就是反獨裁」。後來,該黨取得政權,無獨裁可反,轉而誇張核能風險,包括宣揚日本核災後停核,應學東瀛,但日本卻持續啟用核電,只好噤聲。全球只剩德國可學廢核,但德國增加燃煤而多排碳,若「倒行逆施」,又從法國進口核電,實為「兩面人」。
獨立電網的我國,太陽與風電(看天恩)要占總電兩成,則需多增兩成火電隨侍在側(原已八成)。核電延役的例子甚多,瑞士與比利時均有,美國則絕大多數(九十四機組)已准延廿年而用六十年,上周有兩機組准用八十年。相對地,我國則棄之如敝屣。
反核號角下,核廢也被宣稱有害,結果捅出蘭嶼大婁子,例如,今年十一月,總統以廿五點五億元向蘭嶼致歉(加上每三年二點二億元),為補償當年政府欺矇建置罐頭工廠,實為核廢料貯存場,使鄉民受到輻射傷害。但當年政府並沒欺瞞,就如立法院公報六十九卷七十三期與民國74年(一九八五年)十一月十日蘭嶼雙月刊等多資料顯示,當時資訊公開
其次,蘭嶼核廢料傷及居民嗎?原委會的全島監測站,每年數百樣品均在背景輻射範圍內。委託中山大學公正研究單位所得結果亦然,前衛生署資料也顯示居民沒受影響。英美法等先進國,類似貯存場眾多,並無傷人證據。其實,這些只是低階核廢,包括受汙手套等,受到重重障蔽,外顯的劑量非常低,怎麼傷人?台電員工就近住,也沒受傷證據。國人若不接受科學證據,進而改變有害的認知,則恐慌沒完沒了,這廿五點五億元只是加深恐慌與「補償合理化」,副作用是「不勞而獲易致怠惰」。
另外,為了阻絕核四啟用,殫精竭慮地封殺生路,包括運出其核燃料,其實,根本不急著浪費運費與異地保管費。核四前廠長指出,沒買主而美其名為異地儲存,但大家心知肚明,只為反核神主牌浪費民脂民膏。類似地,五百頁的《述說龍門—核四,我們的故事》也被禁出版。該書記載傳承二十年來,耗資三千億元核四「無中生有」的決策、建廠、記取教訓、將士用命、留命根等內幕,卻慘遭「文字獄」。無獨有偶地,某公家刊物告訴筆者  :「本刊受主管機關指示,不得批評政府政策。」反核神主牌需要這般「大開殺戒」嗎?










全球暖化下 減煤比無核重要


2019-12-21 00:12 聯合報  陳平常/研究人員(台南市)
德國看守等環團公布今年氣候變遷績效指標,台灣倒數第三。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日前「德國看守」等環團在聯合國氣候峰會發布的「氣候變遷績效指標」(CCPI),台灣在六十一個評比國家中名列「倒數第三」。這個果當然是來自能源政策的因,簡言之就是「無核」與「減煤」在現階段是魚與熊掌,無法兼得。 既然無法兼得,那到底「無核」跟「減煤」應該捨哪一項?
CCPI排行的發布,是因全球暖化已迫在眉睫。而核廢料問題跟全球暖化相比,孰輕孰重無庸置疑。全球暖化已嚴重到造就一位十六歲的英雌了,而反觀核廢料,基本上是可被控制的問題,只要足夠厚的水泥包覆和安全防護,基本上對環境不會有太大的衝擊。更何況,輻射強度隨時間衰減,換言之,可透過時間來減緩威脅。
而造成全球暖化的溫室氣體,是不可控制的,二氧化碳從煙囪排出後,就在大氣層裡幽幽地盤繞著地球,而且日積月累,只會更多不會變少。 除這個問題外,燃煤釋放的空汙及PM2.5就在你我身邊,比起在海裡或山洞裡的核廢料,哪個影響嚴重?
這麼淺顯易懂的分析,現階段當然只能放棄「無核」,更何況,「非煤」在台灣根本也是不可能的任務,能「減煤」就已是萬福了。
再來談萬一核反應爐發生事故的話,如果把地球比喻為人體,一部核反應爐引起的核災,其傷害頂多不過像個肚臍大的傷口,而全球暖化則已是全身通體都不對勁,再不改善就要進加護病房。
也許某日,全球暖化解決了,核廢料成了最嚴重的問題,到那時使用核能必成為千夫所指,「無核家園」自然是世界潮流,但眼下台灣何必跟世界潮流過不去。
所以,無核不是複雜的政治問題,也不是冠冕堂皇的能源問題,是簡單的輕重緩急問題而已。










經國日記 蔣公審讀有功


2019-12-21 00:26 聯合報  鄭弼儀/文字工作者(台北市)
美國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將於明年2月3日起,公開展出蔣經國私人日記。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院公開蔣經國日記原稿及重要事件內容,學者推崇小蔣「幾乎是台灣有過最好的總統」。經國日記是他聽從父親蔣公要求每天寫,並接受父親審讀將來應擷取經國日記精采片段列入教材
蔣經國日記,始於民國26年(一九三七年)五月從蘇聯返回中國,止於民國68年(一九七九年)十二月底;他回國後,父親安排他在故鄉研讀古書,這時在父親要求下記日記,並交父親審讀,蔣公也把閱讀批注兒子日記當作重要事務,甚至將自己的日記給兒子觀摩學習、討論,父子互觀日記最有益於倫理與修養(民國33年(一九四四年)一月三日蔣公日記)。蔣公晚年即使健康欠佳,仍堅持閱讀兒子日記並有批注
胡佛檔案館藏其中的民國37年(一九四八年)日記佚失,這一年是蔣經國在上海打老虎期間的手稿。翌年來台後的日記中,最值得關注的是有關「台獨」勢力由來,及兩蔣父子的態度與應對。蔣經國也曾親自公布過一小部分日記,主要是崇敬父親和呈現他們父子關係,例如「風雨中的寧靜」、「守父靈一月記」。蔣經國擔任總統時,重視清廉,與庶民親切往來,真正展現了庶民總統作風










願高雄遊行 開心平順


2019-12-21 00:24 聯合報  韓靜/教退(新北市 )
挺韓、罷韓大遊行周末在高雄尬場,高鐵、高雄捷運等大眾運輸系統嚴陣以待,增派警力維安,加強沿線車站、車廂警戒。圖為示意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挺韓與罷韓活動今天在高雄舉行,在輸人不輸陣下,韓營有來自全國各地的韓粉支持者呼朋引伴前往南台灣共襄盛舉,因此挺韓遊行在氣勢上應有主場優勢。
話說回來,這次挺韓遊行固然會熱鬧滾滾,但筆者認為一如之前韓國瑜呼籲,外來韓粉們能歡歡喜喜到高雄遊行之外的吃吃喝喝消費,把錢花在高雄,讓高雄地方的攤商與飯店看到商機,善盡一份「愛屋及烏」的選前大愛。
至於遊行另一主軸「撥亂反正」,因韓國瑜在日前政見會上提出若當選將成立「特偵組」,勢必讓遊行支持者高調訴求檢討蔡政府的「違法亂紀」。為免擦槍走火與罷韓民眾起爭執,甚至出現街頭紛爭,期待韓國瑜的支持者克制,並以開開心心到高雄支持韓國瑜選總統的心情,平平安安順利完成遊行任務。











國際疫情發燒 我應做好流感防治


2019-12-21 00:22 聯合報  金傳春/台大公衛學院兼任教授、台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顧問(台北市)
該如何有效對抗流感,北市衛生局建議免疫力較差的長者、幼兒與慢性病患者等高危險族群;學童與醫護人員等高傳播族群,接種流感疫苗來預防最好。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每年感恩節後,北美洲的流感疫情拉開序幕。今年美國的流感人數比往年同期的平均值還高,也較早出現流行,至十二月中旬,初估全美將有二千六百萬病例,其中約二萬三千人住院與一千三百人死於流感。更重要的是今年美國流行的是B型流感病毒維多利亞株最多,與往昔多A型先發飆至流行尾才出現B型有所不同。
流感病徵包括上呼吸道的鼻(流鼻水)、喉(喉痛、咳嗽)、下呼吸道(細支氣管炎、肺炎、氣喘),有時也會出現消化道病徵(嘔吐、腹瀉)及其他病徵(發燒、發冷、頭痛、疲倦、肌肉痠痛)。若有這些徵狀,應即先戴口罩後就醫。多數病人會痊癒;少數會出現呼吸困難/急促發紺(缺氧、嘴唇發紫或藍色)、血痰、胸痛、血壓低、意識改變,甚至有中耳炎、鼻竇炎、肺炎、腦炎、心肌炎、心包膜炎等併發症,宜盡速轉診至醫學中心,降低重症率與致死率。
台灣的流感流行往往在天冷時發威,自溫度低的北部開始流行,波峰陡升陡降較明顯,三到四周後南部會發生流行;偶有幾年是一年有兩波流行。值得注意的是流感高危險群除六十五歲以上年長者與嬰幼兒之外,還包括先天或後天免疫缺失者、糖尿病、心臟病、腎病患者、肥胖者及人群密集處(如長照中心、護理之家、社區活動中心、育嬰中心)的工作者、警察及醫護人員等均應接種疫苗,以降低人群擴散。已得流感者周遭親友更應常洗手。若患者出現嘔吐、不喝水、呼吸喘不過來、胸痛胸悶,或小孩活動力與食慾變差等徵象,須盡早就醫,減少往後心肌炎與腦病變等惡化病徵。
抗病毒藥劑的服用,必須遵從醫囑服完療程,減少抗藥病毒產生;老人常遇細菌共同感染易讓病情雪上加霜,宜由常見細菌感染的肺積水、心肌炎、鼻竇炎等病徵即先慎用抗生素。其他防治之道,包括凡具呼吸道病徵與體弱多病者,不宜參與人群活動,應在家充分休息,切忌通宵達旦!跨年活動宜盡早結束,共謀大眾健康。
流感防疫小自個人健康防護著手,大至須以全球觀點關切國際疫情。地方衛生單位尤其是有禽流感疫情縣市,更要防杜人畜交互傳播,提早做大流行的萬全準備。












美國友台…選前介選 選後制衡


2019-12-21 00:19 聯合報  柳金財/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助理教授(新北市)
美國國會通過2020年國防授權法案一致版本,將送總統川普簽署。圖為中華民國與美國國旗。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美國國會通過民國109年(二○二○年)《國防授權法案》,包括關注台灣大選專節,要求國家情報總監於選後四十五天內向國會情報委員會參眾議院外交委員會提出報告,說明大陸為干預或破壞台選舉所採行動,及美反介選努力
先前國務院亞太副助理國務卿費德瑋直言,大陸當局肯定有偏愛的候選人,美台將會合作防止境外勢力干預民主選舉,尤其是在網路安全領域合作國防部印太事務助理部長薛瑞福也宣稱大陸將干預選舉,美方會直接幫助台強化應對能力在台協會處長酈英傑更直指大陸企圖影響台灣民主流程,利用假訊息破壞民眾對民主體制的信任
顯然美國認定大陸介選,也會進行反介選。美宣稱美台將會合作防止境外勢力干預台灣選舉,美方如此反介選恰提供民進黨當局操作「大陸因素」的憑藉。
美如此公開介選,在去年九合一選舉時已顯露無疑,在台協會主席莫健即直指台灣已成為全球面臨假消息傷害風險最高的地方。去年美中經濟與安全委員會更提出中共海外統戰報告,指其提供誘因等統戰行動已涉及贊助犯罪組織,破壞台灣社會穩定及干預政治。儘管美國助攻,但民進黨在縣市長選舉上仍然大敗。
美國會通過一系列友台法案,提升美台交往層級、支持軍售常態化及強化台國際參與,例如《台灣旅行法》、《台灣保證法》…等。美試圖打「台灣牌」以遏制、軟圍堵中國發展;尤其美國會和行政部門指控大陸介選,宣稱大陸當局將跳離融合促統、和平統一政策軌道,轉向以非和平方式武統手段,這將激化台灣人民的亡國感及強化對大陸黨國之敵對,從而有利民進黨在選舉操作「主權牌」、「國家安全牌」,標籤化國民黨的親中路線。
操作「主權牌」、「中國介選」在地方選舉涉及純粹民生治理議題,效果有限;但在高層選舉因涉及統獨、國族認同及國家安全,其政治影響較為有效。觀之蔡英文選情支持度,從去年選舉大敗瀕臨政治谷底,到年初重批「習五點」、反對「一國兩制台灣方案」,及支持香港反送中運動,藉此操作台灣民眾的危機意識,「大陸因素成為民進黨選情升溫超級助選團主席」。
美國基於印太戰略需要提升台灣民主同盟角色,但卻將台灣推向「聯美抗中」的戰略前沿,這種「馬前卒」角色極易使台灣陷入衝突邊緣;也使民進黨當局反對九二共識、一國兩制,操作台獨擦邊球猛踩大陸對台政策紅線,更具底氣。問題是,這絕非意味著美國支持激進台獨路線,美國的國家利益界定,並無為台灣獨立打仗之準備。美國寄望親美的台灣當局以維護其國家利益,不僅會介選,也會在選後扮演著「制衡」台灣傾向大陸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