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14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台美FTA是突破區域經濟的關鍵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48942/web/

◆  經濟日報社論╱台美FTA是突破區域經濟的關鍵
◆  聯合報黑白集╱蓋牌沒打敗民調
◆  聯合報社論╱蔡總統須直面六百多萬人民的失望(《二○二○大選》系列之 三)







經濟日報社論╱台美FTA是突破區域經濟的關鍵


2020-01-13 23:57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對贏得連任的蔡總統團隊而言,未來四年除修補兩岸關係外,面對不斷增加的經貿挑戰,也是急需拿出有效對策的重點領域。
未來四年的最大變數無疑仍是美中貿易戰。固然美中本周將簽署所謂「第一階段協議」,但還有超過七成產品面對雙方的關稅制裁,科技戰激烈程度也不斷升高,第二階段談判所涉及的經濟結構改革問題更是難解。所以不但「美中脫鉤」(decoupling)的風險及壓力持續增加,更開始導致亞太地區供應鏈進入重組程序。影響所及,民國108年(2019年)我國對中國大陸出口雖然只減少5%,新投資金額卻暴減50%,民國109年(2020年)應該還會維持這個態勢。對美出口顯著成長17%以上,投資金額卻沒有明顯增加,反而是對台灣的投資達到近年來高峰,似乎有一改長期困擾台灣的「貿易高順差、投資高逆差」失衡困擾的可能。
投資回台當然歡迎,不過是曇花一現還是可持續,受到許多因素影響。例如在科技戰下美國不斷畫出新的科技邊線,對岸也以各種優惠吸引台外商前往落地回應。東協各國也看到機會,紛紛祭出如企業所得稅減半甚至全免等誘因,向台商和外商招手,都在跟台灣競爭搶人。另一方面,台商回台看上內需市場者極少,最終還是要從台灣出口,因此經貿體制是否與國際接軌、出口障礙是否移除、資金人才運用是否自由,就成為台灣能否持續吸引投資的關鍵。
在此背景下,無法參與如CPTPP及RCEP等巨型區域整合機制或洽簽高品質雙邊協定所造成的「邊緣化」風險,出現二層意義,第一是傳統上全球供應鏈地位被取代的邊緣化風險,第二則是前述供應鏈重組競爭賽局中的邊緣化問題,因為非成員國通常被認定經貿體制國際接軌程度較低、出口及投資障礙較高、資金人才運用較不自由,招商自然較困難。
蔡總統第一個四年,對參與區域經濟整合顯然交了白卷。除了跟邦交國簽了幾個可有可無的迷你協定外,基本停留在口頭宣示階段。第二任期內要有具體進展已是無法迴避的任務。
不可諱言,加入區域整合機制除經濟意義外也具有高度政治意涵,因此北京能同意支持台灣加入的機率,可能比美中結束貿易戰更低。中國態度不變不等於死路一條。因應亞太供應鏈重組,台灣最優先的選項,可能就是台美FTA。首先,現階段回台業者,應多是以美國為主要市場,才需要在美中外尋找可規避戰火的第三地,台美FTA有經濟利益;其次,美國非但是少數無懼北京壓力的國家,近二年更全方位提升台美關係,台美FTA有時機利益;第三,台美FTA自由化及新規則都屬高標準,有助於台灣內部體制接軌改革;第四,其象徵意義或許有助於降低日、澳、加等美國友邦的擔憂,帶來其他FTA的機會。第二選項則是CPTPP。主導國日本多次歡迎台灣及其他APEC國家加入,蔡總統也逢人必爭取支持,加上中國大陸尚非成員,也有空間。至於RCEP加入機會極小,不如期待除越、馬、星外有更多東協國家也來申請加入CPTPP比較實際。
不過無論是台美FTA或CPTPP,立即面對的難題幾乎一樣,就是我國被指控對關鍵國家的農、畜、漁產品有不合理的限制。產品及原因不同美國是豬、牛及基改食材、日本是福島周邊五縣農產品),但禁止進口造成的結果及衝擊竟都一樣,顯示我國檢驗檢疫制度、風險評估方式,特別是風險管理的選擇以及如何與國人溝通,有「科學結果不被採用、政治說服無法到位」的系統性整合問題,正是蔡總統第二任期可以優先努力的方向。雖然改革鬆綁不等於取得門票,但至少遊說爭取支持時更加有力。這個問題一直是知易、行難,蔡總統要加油了。










聯合報黑白集╱蓋牌沒打敗民調


2020-01-13 23:53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這次選舉,因為韓國瑜(中)宣布「蓋牌」,導致後期民調遭到干擾,莫測高深。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這次選舉,因為韓國瑜宣布「蓋牌」,導致後期民調遭到干擾,莫測高深。但從最後結果看,韓國瑜得票落後蔡英文十八個百分點,說明「蓋牌」和大規模造勢雖穩住了支持者心理,但並未打敗民調。
韓國瑜當然不是敗在民調,而是敗在自己耕耘和經營不足。這次韓國瑜在高雄的得票數,較前年市長選舉掉了廿八萬票;可見,不少高雄市民對他做不到一年就「落跑」,確實無法諒解。這點,就算有眾多「韓粉」拚命幫他撐場,仍堵不住民意潰堤的缺口。
蓋牌未打敗民調,說明選民重視選舉承諾,卻不反證所有民調都值得信任。這次選戰,有些不知名的機構突然做出差距高達卅幾趴的民調,又無法說明調查取樣方式,有如在拍賣場胡亂喊價,明顯是為干擾選情。在這種情況下,韓國瑜若不採取行動,恐怕支持者將先崩潰。因此,蓋牌雖未打敗民調,但對付假民調的暗算還是有點作用
假民調網軍橫行,是這次選舉的重要變數。儘管傳統的買票事件減少,但選舉的抹黑、炒作改由民調與網軍來煽風點火,投注的金錢其實並不更少。更嚴重的是,人們對此防不勝防,在東廠大軍出動下,百姓順手轉發個訊息就被告發,儼如回到威權時代。
韓國瑜蓋牌的結果未能扭轉乾坤,回高雄還得面對罷免;以他的戰鬥力,應該足以周旋。他若能拿出一番作為,仍有機會扭轉情勢,讓高雄市民再度對他刮目相看。










聯合報社論╱蔡總統須直面六百多萬人民的失望


2020-01-13 23:49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2020總統大選投票,蔡英文總統排隊時揮手向民眾打招呼。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蔡英文以八一七萬票贏得總統大選,創下歷年最高得票紀錄,令人刮目。然而,投票支持另兩組候選人的選民加總也多達六百多萬票,這些選票所代表的不滿與失望,蔡總統也不能不虛心面對。上屆大選時,蔡英文曾批評馬英九「只帶一半的人民前進」,使台灣陷於困境;她則會扮演「桶箍」,把人民團結起來。但過去四年不僅政黨清算更為嚴重,族群分歧擴大為世代衝突國家機器則被用來打壓人民,整個社會的裂痕其實是在加深。這點,蔡總統必須思考如何細心修補,否則這個水桶可能從此散裂。
依照民主常理,待選舉硝煙散去,朝野都應回歸憲政軌道從事競爭,推動國家政經進程。這次蔡英文獲得極高的選票支持,則令人擔心民進黨會錯誤解讀民意,將因「反中」而暴增的民意,誤解為人民支持蔡政府過去四年的威權、鎖國和反民主治理,從而在施政上越發變本加厲,甚至放縱肥貓橫行。民進黨若果真如此解讀這次大選的所謂「新民意」,那恐怕將大錯特錯。
撇開鎖國、新南向、能源、勞基法、斷交等種種爭議不談,蔡政府執政的四年最讓人心驚的是一個以民主進步自許的政黨,竟能做出這麼多違反民主、侵犯人權以及踐踏法治的行徑。而且,這樣的政黨藉著「抗中保台」口號,即可以讓大批選民忘卻現實生活之惡化,給予它強力的支持,這才是最令人憂心之處。許多人批評「韓粉」太過盲目,但相對而言,「英粉」的表現有更顯明智嗎?如果說韓國瑜具有民粹特質,但蔡英文的政治動員手段沒有更民粹嗎
從兩岸的框架上看,這次選舉結果的確給北京一個明確的訊息,說明台灣人民對於習近平提出的「一國兩制台灣方案」毫無興趣,而且極為反感。但如果從台灣本身內政的角度看,這次的選舉結果釋放的卻是一個對蔡英文的決策全盤擁抱及支持的訊息,那恐怕不是一個準確的圖像。至少,我們希望民進黨不會如此一廂情願地解讀,否則,它將嚴重誤判民意
以過去四年的執政為檢驗基準,對於蔡英文的下一個四年,除了實現她開出的種種建設支票及政策承諾外,我們有三個重大期許。第一,請總統積極修補台灣社會的裂痕:台灣在民主化的過程中不斷遭到撕裂,從國家認同、省籍族群,到南北差距、藍綠對峙,而今甚至出現了世代對立其間,民進黨都扮演著撕裂者的角色利用衝突對立牟取自己政治利益。蔡英文曾承諾不會「只帶一半的人前進」,但過去四年,她不曾做過或談過有助社會「和諧」的事;這項缺口,期待她在下一個任期能加深著墨付諸行動。
第二,請停止各種毀壞台灣民主的作為:民進黨取得兩次完全執政,權力已經大到超乎想像,不需要再用破壞憲政的手段予取予求,應該讓五權的界限更臻明確。蔡總統不應再插手立法與司法,否則即與帝制無異請保持距離,讓文官保有中立的空間請謹慎用人,不要縱容派系通吃
第三,請要求民進黨節制綠營網軍的行動:蔡英文兩次大勝,都是靠著龐大網軍的攻擊助陣,有效醜化、打壓對手。但這次網軍的素質已到了極惡毒及低劣的地步,除了任意編造謊言帶動風向,甚至連平日與政治無涉的善良人物都遭到惡毒的詆毀。蔡政府近期大肆偵辦「假訊息」,連一般庶民都不放過;更可怕的,則是天天在網路上施放毒素職業網軍,他們多半是綠營豢養
八百多萬票的民意付託,對蔡英文當然是極珍貴的支撐;但六百多萬票的反對者,則是對執政者同樣重要的鞭策。「反中」口號雖在選舉中召喚出巨大的能量,但誠懇回應民意期待,才是執政者的不敗真理。
(《二○二○大選系列之 三


【重磅快評】凌遲或改革國民黨?吳敦義有三個遺憾

◆  【即時短評】搶救國民黨 改名劉德華就會變萬人迷?
◆  【重磅快評】凌遲或改革國民黨?吳敦義有三個遺憾
◆  【重磅快評】接力辭中常委 不如檢討中常會功能

◆  【重磅快評】九二共識要進化 柯文哲的兩岸一家親呢?
◆  【即時短評】要怎麼痛 國民黨才能真心改革?
◆  【即時短評】農業補貼雖可恥 但對選票有用






【重磅快評】凌遲或改革國民黨?吳敦義有三個遺憾


2020-01-14 17:28 聯合報  主筆室
國民黨主席吳敦義明天將率一級主管向中常會請辭,部分中常委今天表示將准辭,不會慰留。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記者王騰毅攝影

民國109年(2020)大選國民黨吞下敗績,黨主席吳敦義為個人去留在黨內掀起風暴,青壯派立委江啟臣昨晚率先請辭中常委,昨晚到今天下午有多位中常委跟進,但也有少數挺吳的中常委不從,堅持做完任期;吳敦義的去留成了國民黨踏上改革的第一個障礙,恐怕是吳敦義下台身影最難堪的一幕。    
一年前的國民黨情勢大好,未料三天前遭遇雪崩式的敗選,黨主席吳敦義選後一再誤判情勢,當斷不斷,將黨主席應負政治責任推給明天的中常會決定,宮鬥大戲大有上場之勢,錯失國民黨改革契機,遺憾一也。
國民黨青壯派羅智強等人在選後第二天發起「+1」運動,提出吳主席不應被慰留、吳斯懷辭去不分區及吳敦義辭去不分區的三個訴求,一時蔚為風潮,熟讀歷史的吳敦義應當已嗅出味道,知所進退,但吳選擇相應不理,再失國民黨改革契機,遺憾二也。 
「+1」運動延燒兩天,吳敦義仍無動靜,青壯派中常委、立委江啟臣昨晚再開一槍,他宣布請辭中常委,要帶頭自我檢討、改革,呼籲所有中常委一起總辭,臨時決策委員會推舉代理主席協助高雄市長韓國瑜度過來勢洶洶的罷韓危機
且不論江啟臣是否有意部署黨主席選舉,此時此刻師出有名,以致響應、聲援者眾,只有水利系統的林文瑞表態不辭,看來,江啟臣的訴求應是此刻國民黨內的最大「民意」,特別是江點出國民黨要協助韓國瑜度過罷韓危機,更是藍軍此時最迫切的重點工作,國民黨人應有同感,但吳主席依然沒有反應,遺憾三也。  
資深媒體人趙少康向來言詞犀利,選前之夜喊出投宋等於投蔡的說法深烙藍營支持者心中,昨晚他在政論節目中砲轟吳敦義的敗選聲明是史上最不要臉,吳不但沒有道歉,還為難中常委云云,話已經說到這般地步,吳敦義依然文風不動。
國民黨敗選,當然不是吳敦義一個人的責任,但吳既為黨主席,就有責任為黨的再起創造生機 ,負起責任只是第一步,如今國民黨敗選,全黨不談如何與年輕人對話、不談九二共識如何再進化,反而聚焦該立辭而不立辭的黨主席,全黨歪樓,吳敦義顯然已經不是一位稱職的黨主席了。  
吳敦義說一切交由中常會決定,但今天已有挺吳派中常委說明天不會有人慰留他,既然如此,不知吳敦義還在等什麼?即使明天常會決議續留吳,吳敦義又能撐多久?不僅對吳是凌遲,對國民黨又何嘗不是?









【重磅快評】接力辭中常委 不如檢討中常會功能


2020-01-14 16:22 聯合報  主筆室
立委當選人江啟臣昨晚率先宣布請辭中常委。記者陳秋雲/攝影

國民黨敗選後的改革呼聲一波接一波,最新的進度,是立委江啟臣率先發起「請辭中常委」行動,目前已經有多位具立委身分的中常委跟進,算是為此次黨內改革掀起第一波高潮。影響所及,是挺吳敦義的中常委也宣布明天中常會不會慰留吳敦義。無論「接力請辭」最後效果如何,總算為主席去留問題斬斷了懸念。
不過,中常委們連續發難,直接導火線雖然是敗選後吳敦義請辭,還說要交由「中常會決定」,顯得拖泥帶水又不願負責,但遠因仍是國民黨中常會的功能和組成極不對稱國民黨中常會仿列寧式政黨下的產物,由政黨外部的組織指揮黨的政策,又稱為外造政黨」。而這樣的運作方式,一直延續到李登輝時期,甚至連民進黨也是類似組織架構。
國民黨屢次的組織改造,都有「內造化」的呼聲,也就是讓中常會由具有民意基礎的縣市長、民意代表或政務官擔任,但始終未竟全功。在馬英九執政八年時期,由於黨的權力中樞轉到政府部門,中常會又成為「雞肋」,在馬英九也有意弱化的情況下,中常會連政策建議的權力都談不上。具有實力的「一軍」,當然也就無意進入中常會了。
但國民黨再度在野,問題再度浮現。中常會畢竟是國民黨平時的最高權力機構,偏偏中常會的組成,除了少數民代,其餘都是過氣政客、派系代表甚至是遊走兩岸的商人,只想藉著中常委身分增加自己的影響力。吳敦義擔任主席後,把中常會這個橡皮圖章發會到極致,所有具有爭議的政策、人事,都假託「中常會通過」而取得法制上的正當性,包括去年為特定人物打造的總統副總統初選辦法。
在此情況下,黨主席把持中常會恣行其事,具有民意基礎的中常委不滿卻無法發生影響力,沒有民意基礎的中常委需要此名器於是自甘成為打手,整個國民黨的決策機制和民意越來越遠,黨的形象也越來越差,其來有自。
國民黨中常會的問題,恰如整個國民黨黨內改革的縮影。國民黨每次敗選,都有人喊改革;但喊改革的,卻可能恰恰是最需要被改革的一群人,於是最後改革的結果,只是不斷重複過去的錯誤。內造化不一定是解決國民黨權力結構的唯一方法,但把沒有民意基礎、又不知民意所在的中常委們排除到國民黨的決策體制內,卻是當務之急。












【即時短評】搶救國民黨 改名劉德華就會變萬人迷?


2020-01-14 20:26 聯合報  本報記者林政忠
總統大選慘敗,國民黨主席吳敦義鞠躬道歉宣布請辭,國民黨明天中常會山雨欲來。本報系資料照片

民國109年(2020)大選,國民黨慘敗,明天中常會山雨欲來。國民黨改名呼聲再起,多位黨公職主張「中國國民黨」應拿掉「中國」,引發議論。如果改名就能一帆風順,何不逕自修改黨章,把國民黨改名「執政黨」、黨主席吳敦義改稱「吳總統」,不就從此千秋萬世、永垂不朽?
國民黨立委陳學聖突破盲腸說,拿掉黨名「中國」兩字已討論過很多次,民進黨沒在黨名加「台灣」,大家一樣認為是本土政黨;新黨沒加「中國」,卻被大家覺得是統派,證明有沒有冠上這兩個字不重要,重要的是黨的內涵
謝金燕外型微調後,大家還是叫她「姐姐」,不會叫她「妹妹」;難道豬頭三改名劉德華,就會變成萬人迷?重點不是名字,而是腦袋如果換湯不換藥,腦殘才是最大的問題
國民黨明天舉行選後首次中常會,黨內現在急著「抓戰犯」,宛如亂槍打鳥、棒打落水狗,只是想先找到萬箭穿心代罪羔羊,即使明天換了一個吳敦義,未來還有千千萬萬個吳敦義。
民進黨民國97年(2008年)慘敗後被送進加護病房,距離歷史灰燼只剩最後一哩路,許多綠營人士當時斷言,民進黨20年內無法執政。蔡英文擔任黨魁後重整民進黨,8年後居然起死回生,甚至兩度完全執政,靠的絕非速成或投機
民國109年(2020)的國民黨,比民國97年(2008)的民進黨更悲慘。國民黨外鬥外行、內鬥內行,路線紊亂、找不到領導者,現在連進入太平間之前都還在內鬥,黨主席確實該為敗選下台,問題是換了吳敦義,接下來換誰才會令社會耳目一新?
國民黨選前押寶韓流,民國107年(2018年)「一人救全黨」、民國109年(2020年)「全黨救一人」,民進黨猛打國民黨「阿基里司腱」,打敗韓國瑜,等於打殘國民黨
中國雖是原罪,但國民黨的內涵是什麼?黨國體制、封建思維、兩岸路線,無疑才是加深「中國國民黨」刻板印象的主因。改名只是微整型,效果就像戴假髮、面具,甚至隆鼻、豐胸也一樣,一旦被掀開假象,總有一天還是會露出真面目。
國民黨未經一番轉骨換血大改造,焉得梅花撲鼻香。


聯合筆記/警察的新挑戰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48942/web/

◆  國民黨的角色 兩岸和平與交流
◆  國民黨要擦亮兩岸路線招牌
◆  韓國瑜不應參選黨主席
◆  國民黨不會有新論述的
◆  給勝選的民進黨澆一盆冷水
◆  國民黨要當揹十字架的狼群
◆  聯合筆記/警察的新挑戰
◆  漫畫/沒有交集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警察的新挑戰


2020-01-13 23:42 聯合報  蕭白雪
法國民眾在巴黎遊行抗議政府退休制度改革方案,期間有極端示威者與巴黎警方發生衝突,警方使用催淚瓦斯驅散遊行抗議人群。 (中新社)

近來各國抗爭行動不斷,香港警察與主流民意幾成對立狀態,法國警察因為處理黃衫軍與近來抗議群眾的手法頻生爭議,加上一起外送員與警方起衝突後死亡的案件,形象同樣跌入谷底,各國警方的執法都充滿新的挑戰。
香港因反送中運動,警察與群眾間的衝突日漸激烈,過去被視為英國殖民時期留下的法治精神,港警執法的正面形象,已因開槍射傷群眾眼睛等一連串駭人事件,讓民眾對港警不信任度大增。
無獨有偶的是,法國警察最近的形象,也與先前連續面對恐怖攻擊時相異。警察面對恐怖分子攻擊所展現出的英勇、犧牲,讓民眾大為感佩、擁有高民意支持度的情況,不過短短幾年時間,如今卻大不相同。
不管是先前面對黃衫軍的抗爭行動,或是近來被視為史詩級的罷工及上街抗議行動,警方與群眾間的衝突越來越大;去年底,一名義消人員因參加黃衫軍示威行動,被警方發射的鎮暴塑料彈擊中頭部,造成腦出血等重傷,相關過程遭人拍下影片在社群中快速流傳,法國國家警察總督察署不得不對開槍警察啟動調查
最近更讓法國警察顏面掃地的是這個月初一起外送員之死的案件,一名四十三歲的外送員在巴黎市區遭警方攔查,雙方因故起口角及衝突,外送員後來送醫不治。
警方原本辯稱,外送員當時對警方謾罵、抗拒警方的強制措施,並展現出攻擊性,但警方一發現對方臉色發青、疑心臟病發,就立即施以急救、送醫。
不過,事發時,有路過民眾拍下警方對外送員祭出鎖喉及貼地反銬行為的影像;驗屍結果更顯示外送員的死因是喉部折裂、窒息而死。讓警方律師也不得不說:這是起駭人悲劇。
從處理黃衫軍的手段爭議到外送員之死,讓身為法國獨立行政機構人權保護專員介入調查;法國警察執法方式頻生爭議,讓員警形象跌落谷底,近來飽受批評的法國國家警察總署署長為此提前退休。
全球各地近來都面對群眾上街抗議的行動,警方維持秩序的手段,稍有不慎就可能遭反擊,尤其是透過事發時路人隨手拍的影像、社群擴散,真相不易被掩蓋面對新挑戰,若還只以舊思維因應,最後傷的恐還是警察自己。










國民黨的角色 兩岸和平與交流


2020-01-13 23:53 聯合報  李允中/大學教授(台中市)
即使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韓國瑜(左)與副總統候選人張善政(右)敗選,但兩岸關係仍是未來國民黨可著墨的地方。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總統大選後,國民黨內除上演逼宮戲碼外,如何記取教訓,重新形塑清楚的兩岸論述,爭取年輕世代支持,已成為敗選討論較具意義的建設性話題。
相較於民進黨的「逢中必反」,國民黨在此次選戰中的「逢中不談」,明顯是形勢所逼,純屬無奈,但是隨著選戰的激情結束,國民黨必須意識到,清楚兩岸論述除了有利於未來選舉可能的東山再起之外,避免兩岸更加對立及可能的兵兇戰危,國民黨仍舊扮演重大角色,且責無旁貸。
首先,透過城市交流,協助維持兩岸穩定互動,是國民黨可以考慮立即推動的有效作為。雖然蔡英文選後表示希望與大陸開啟對話,但兩岸恢復昔日固定對話的可能性幾乎是。在這種情況之下,台灣十五個國民黨籍縣市首長將發揮重大功用,透過兩岸城市交流,台灣仍舊有穩定的渠道與大陸互動,實質營造兩岸和平交流氣氛,並積極協助解決在大陸就業求學台商與台胞面臨的困難問題。
其次,國民黨接班的年輕世代必須認識到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主張絕非老調重彈,且是讓台北在兩岸的政治談判上持續享有不對等優勢及籌碼的有力工具。即使大陸比起卅年前九二共識提出時的2G時代,5G國力已是今非昔比,但只要台灣願意談判,台灣永遠對大陸的政治改革擁有強大的影響及作用,當然也無形當中增加了國民黨在選舉中的籌碼與競爭力
以筆者個人觀點,北京要消滅的是台獨勢力,並非台灣民主目前中共的菁英統治邏輯集中力量辦大事」,「先經濟後政治」,且「維穩重於一切」,與作為中華民族「政治試驗田」的台灣民主運作完全沒有衝突,甚至有朝一日,台灣民主運作模式可考慮向全國各地推廣,以過去大陸卅年改革開放成功經驗及今日大陸的高度市場化的現況, 上述邏輯預測並非癡人說夢。
最後,無論兩岸的年輕世代是否將對方當成是同胞是敵還是友?協助兩岸青年更多的相互認識與了解互動,相信是國民黨可以積極推動,並擴大年輕世代支持基礎的不二法門。










國民黨要擦亮兩岸路線招牌


2020-01-13 23:51 聯合報  陳長文/海基會首任秘書長(台北市)
總統和立委敗選,國民黨主席吳敦義宣布請辭,國民黨內部同時傳出要求檢討「九二共識」的聲音。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大選後,高票連任的蔡英文總統,認為自己已有籌碼向北京要求重啟良性互動」;而國民黨內部,則有把敗選怪罪「九二共識」,認為須在兩岸政策路線上「向中間靠攏」的聲音。
選舉操作,筆者不是專家。但如果「九二共識」真的是對台灣最好的選擇,那麼以上兩種思維,最後都必然失敗。
想像一百二十年前慈禧太后說:「只要大清國臣民團結起來,向八國聯軍宣戰,就一定會勝利」,是不是很可笑呢?同樣道理,兩岸硬實力的差距,早已超過台灣是否團結層次。但民進黨正試圖說服台灣人民相信,只要台灣是鐵板一塊,再加上幻想中不切實際的美國支援,那麼北京就只能無奈的坐視台灣獨立。但這背離事實程度,與義和團「神功護體、刀槍不入」,頗有類似之處。
至於所謂國民黨「向中間靠攏」,一言以蔽之就是「抄襲民進黨」。不承認九二共識、改採華獨(甚至台獨)等論述。但現實是,當國民黨選擇「山寨民進黨」,結果必是「豬八戒照鏡子,兩面不是人」。試想,中間選民會因國民黨學民進黨,就改變支持對象嗎?不會,既然對「兩岸同屬中華民國」憲法框架失去信心,那該做的不是花力氣改變國民黨,直接棄暗投明支持民進黨就好。反倒藍營正統支持者,會因國民黨失去中心理念,而離心離德。
或有認為大選結果國民黨大敗,已同時宣告九二共識壽終正寢,但與其說國民黨敗在九二共識,不如說敗在黨內未充分整合馬英九民國97、101年(二○○八、二○一二年)以九二共識贏得總統大選,民國107年(二○一八年)韓國瑜主張九二共識而在高雄得到奇蹟勝利,在在證明九二共識從來不是票房毒藥。
但九二共識的確是種妥協,是對北京當局的談和」。而自古以來,談和派最容易被懷疑忠誠度,被講成與敵方唱和,故更須避免瓜田李下之嫌。因此,有許多事,喜歡嗆北京的民進黨可以做,但是要兩岸和平發展的國民黨就不能做。譬如與國台辦主任見面,陳菊做是破冰,韓國瑜做就可能是通敵;譬如到大陸做生意,陽信銀行「政治歸政治、經濟歸經濟」,國民黨就會是「買辦」、「賣台」。
也因此,筆者認為下一任國民黨主席最重要的便是具備九二共識論述能力。從三民主義、民主自由均富、再到九二共識,是國民黨的根本路線,但要讓此路線能盡早取得人民信任,減少台灣在兩岸碰撞中所受傷害,國民黨未來需要非常接地氣非常精準論述能力
國民黨若在此關鍵時刻,自毀九二共識這塊苦心經營廿八年招牌,除須另尋符合當前憲政架構兩岸論述,更須承擔對岸拒絕接受的風險。而當政壇淪為台獨一言堂,再無能化解對岸疑慮的政治主張存在,則兩岸關係危矣、台灣未來危矣。











韓國瑜不應參選黨主席


2020-01-13 23:50 聯合報  蔡履俊/國民黨資深黨員(新北市)
總統選舉大敗、立委選舉未過半,國民黨主席吳敦義被逼宮,黨內青壯派要求他立即辭去主席,也傳出有韓粉勸進韓國瑜選黨主席。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大選落幕,國民黨大敗,黨主席吳敦義將率主管總辭,部分韓粉力拱韓國瑜參選黨主席,筆者不以為然。
誠然,韓國瑜接地氣的庶民形象,成功翻轉綠到出汁的高雄,但地方首長歷練終究不足,市政甫輪替,在除弊興利上尚未拿出亮麗成績就參選總統,難免予人質疑「草包」如何能實現「台灣安全人民有錢」的理念。
面對來勢洶洶的罷免,與勝選市長時相較,短短十四個月高雄即流失廿八萬票,而罷免市長通過門檻為五十八萬餘票,罷免可能成真韓國瑜並沒有太樂觀的本錢,如不能及時端出讓市民有感的市政牛肉,輸了總統大位,如又丟了市長寶座,要如何帶領國民黨振衰起敝?韓國瑜應摒棄任何雜念,堅拒韓粉愛之適足以害之的勸進,專注在市長任期,全力兌現「高雄發大財」的競選政見,再用市政爭取連任,登高致遠一步一腳印。
國民黨失了中央執政也失了黨產,又得面對民進黨未來四年的無情打壓,黨主席一職的挑戰益形艱鉅,韓國瑜縱當選主席也難分身兼顧黨務,只徒留人罷免話柄而已。國民黨各要角宜捐棄初選恩怨,團結以徐圖再起。










國民黨不會有新論述的


2020-01-13 23:47 聯合報  胡又天/作家、獨立出版人(台北市)
大選開票,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韓國瑜票數一路落後,藍營支持者情緒低落。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有一件事情,大家都認為很重要、很必要、應該做,但是沒有人去做;同時大家也知道,這件事不可能做好做滿,無論誰去做,無論做得怎樣,都會被罵、被冷嘲熱諷,惹得一身不痛快。那該怎麼辦呢?
最簡單最輕鬆的答案,就是跟大家一樣:繼續叫人去做,罵那些畏難不做、應該負責的人,然後自己還是不做,也就不必負責。
這件事情是什麼呢?答案可以有很多,這裡我指的是「國民黨提出新論述」。
大家都說國民黨必須提出新論述,否則就只有如何如何。但我這裡可以跟大家打賭:不會有一個夠得人心的新論述出現的
即便你跳出來,煞費苦心,提出一套最最最好的新論述,塞給哪個有份量的國民黨人讓他照抄照講照辦,他得到的反應也必然是被奚落、嘲諷、夾殺,所以你根本找不到人聽你的。或者你自己是國民黨人,你自己直接在外面提,那你分量不夠沒實權沒影響力,也就產生不了作用,而且黨內外都會直覺地防堵你,用最簡單的奚落、嘲諷、夾殺讓你得不到影響力。更別說,在無數的平行宇宙裡面,可能根本不存在一種對我們現在局面可算是最好新論述」。
所以到底應該怎麼辦?
答案就是:跟大家一樣,繼續叫人去做,自己不做。












給勝選的民進黨澆一盆冷水


2020-01-13 23:46 聯合報  鄭自隆/政治大學傳播學院教授(台北市)
蔡英文總統(中)以史上最高票連任成功。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落選理由百百種,同樣的勝選理由也百百種,但民進黨贏,絕不是蔡英文勝選演說所說的,這四年來執政團隊走在正確方向,而獲得人民肯定;果真如此,那民國107年(二○一八年)選舉的大敗,又如何解釋?
回顧四年來民進黨所謂的「改革」,事實上就是左派社會主義右派民族主義糾結,加上初嚐完全執政的權力滋味,逐漸「國民黨化」,也學國民黨的「呷銅呷鐵」。
一例一休就是典型左派社會主義思維,但我們有北歐的條件嗎?執政者看不到中小企業缺工的呼籲,也聽不進工人要賺加班費的聲音,現在很多年輕人寧願接單送餐,一周工作七天、一天工作十小時,誰以致之?
民進黨自豪的年金改革,無視誠信,破壞政府與軍公教契約,表面上也是左派社會主義思維,訴求公平,骨子裡卻是國民黨化作祟,用權力懲罰不投票給我的人,形成年金整肅」,狂熱韓粉絕大部分就是軍公教退休人員,是誰在「為淵敺魚、為叢敺雀」?
此外所謂轉型正義、同婚、廢死、觀塘換深澳、珍奶不准有吸管、懲罰「假新聞」、台大校長事件、吳音寧事件,無不充滿爭議性。
或許民進黨會不服氣,說小英得票創台灣選舉史記錄,為什麼不是「方向正確」?但想想看,面對民國107年(二○一八年)的挫敗,民進黨有什麼亮麗的補救作為嗎?若沒有,民進黨的贏就不是「改革」的方向正確。
民進黨贏,要感謝二位大哥與一位大姐;「大姐」就是香港的林鄭,要是沒有反送中,台灣年輕人怎會有緊迫的亡國感,考完試就衝著回家投票,民進黨真的要感謝香港大姐送的芒果乾與火箭筒
要感謝的大哥就是對手韓國瑜吳敦義。吳敦義的不分區名單與自我掛帥,的確讓選民失望;而韓的喝酒、打屁、看女同學小腿的人格特質,也不符合台灣人對總統角色的期待;更要命的是選前一周選戰策略「大走鐘」。
韓在十二月幾乎沉潛,沉潛是對的,選情冷對韓有利、對蔡不利。韓粉熱情如火,即使刮風下雨淹大水,他們也會划著小船來投票;相反的,小英民調遙遙領先,支持者會認為小英穩贏的,投票意願會降低。但韓選前一周電視廣告鋪天蓋地,激起英粉的危機感,韓選前的電視廣告費等於「燒水給別人洗澡」,幫小英加柴添火,白花了。
不但廣告時機點不對,廣告主攻趙少康、陳冲、陳樹菊的呼籲都是策略不對,說什麼是對知識藍、經濟藍訴求,這些「塑造形象」廣告早在去年上半年發現知識藍、經濟藍不埋單時,就應該做的。選前一周形象塑造廣告已經來不及了。
民進黨若還不服氣?請想想若沒有香港反送中,而國民黨也推出一個「正常人」做為候選人,小英可能輕騎過關嗎?
再看數據,小英得票八一七萬票,民進黨不分區得票四八一萬票,二者差距近三三六萬票,但國民黨二者差距才七十九萬票;國民黨政黨票和民進黨接近,也同樣分到十三席不分區,國民黨隨時有拔地而起的可能。
民進黨總統票和政黨票的巨額差距,顯示是選民因「芒果乾」所做的單次決策,而不是對政黨的認同,小英這次的得票當然不會是民進黨「永保安康」的萬年保證。
勝選,民進黨高興一天就好,不要因喜悅而忽略反省,記得「做錯事比不做事更可怕」,千萬不要為「留名」而「改革」,或許誨爾諄諄,聽我藐藐,書生之見也言盡於此。











國民黨要當揹十字架的狼群


2020-01-13 23:45 聯合報  黃奎博/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外交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台北市)
國民黨中央黨部。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眼見國民黨連兩次在總統及立委選舉都大敗,顯然該重整、轉型,現在的討論與未來的執行,對我國的民主政治及台灣的安全發展都息息相關。
國民黨應該思考變成「揹著十字架的狼群」。
此處的「狼」,取其正面涵義與特質,代表團結合作、耐心執著;而所謂的「十字架」指的是對於台海兩岸中華民族和平道路可長可久、任勞任謗的堅持。
國民黨應像狼群,雖有內鬥,但必要時一致對外,以贏取重要的勝利,延續團體的生存發展。常見國民黨被譏笑為內鬥內行的政黨,對外人的步步進逼不是「溫良恭儉讓」就是應對失據,但對內則很會攻擊利益衝突的同志,該團結合作時不團結合作。
國民黨也應該像狼群一般,審度形勢做決定後不輕易放棄,而且對於取得目標物的過程保持耐心。國民黨或許因為真的是太老大又沒轉型成功,所以常缺乏對環境、民眾及對手的敏銳度,決策與現實脫節或跟不上時代變化,本來是合適的政策與做法有時因為對手的大量政治攻訐而轉彎或怯於辯護。
但國民黨不應是這樣的狼群而已。從它創黨的歷史與精神而言,不僅對中華民族(非以血緣而以認同分)的和平繁榮保有使命感,還在近卅年來為台灣地區的安危背負著十字架。
民國38年(一九四九年)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後,國民黨帶領軍民攜手同心「反共保台」,從民國79年(一九九零年)代開始它規畫的兩岸融冰、「和陸壯台」,但後者的彈性與務實,卻因台灣民主化的發展而逐漸被部分人士質疑甚至汙衊為「賣台」。
可是,近卅年來的國民黨,基本上都堅持由中華民國憲法衍生出來的兩岸政策主張,並據以與對岸中共政權互動。無論是李登輝時的「一中各表」,到馬英九時期主要的「九二共識」。雖然容易被抹紅,國民黨無論執政或在野,仍像揹十字架似的扛起促進台海和平穩定、保障台灣地區人民安居樂業的重責大任。
國民黨版的「九二共識」本來就跟中共版的「九二共識」同中有異取其模糊之美而讓台海兩岸自過去得以求同存異、全面對話、繁榮共存。可惜它在民進黨從一開始的承認其意涵到後來的大肆扭曲,甚至最後接受北京版的「九二共識」、反批「九二共識」沒有中華民國而國民黨回擊無力之後,前述的十字架對某些國民黨人而言似乎過於沉重。
其實無論國民黨是否將調整甚至揚棄過去用以與中共打交道的「九二共識」,其所具備的求同存異、台海和平等精神與原則是有歷史傳承的、國民黨不應放棄的
為了讓台灣的政黨政治不至於再度陷入長期一黨獨大、專斷驕蠻的局面,國民黨或可在理性專業的論辯之外,也參考「揹著十字架的狼群」去思考轉型的方向與做法。
國民黨要爭是非而不是爭求寵、爭千秋而不是爭一時。如果國民黨日後可以培養多一點的「狼性」,願意繼續不計毀譽的揹起兩岸中華民族和平繁榮的十字架,這對台灣和兩岸關係都是好事。

黃介正/國家安全危機總評估(解讀大選系列 3)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黃介正/國家安全危機總評估(解讀大選系列 3)
◆  趙春山/因應兩岸形勢,發球權在誰手中?(解讀大選系列 2)

◆  王健壯/台灣從此將進入威權民粹年代(解讀大選系列 1)
◆  陳亮恭/東京大飯店
◆  王正方/下一代的事怎可以不管?
◆  洪蘭/邊改考卷邊煮飯的鬱卒
◆  周行一/投資人應很關心地緣政治風險
◆  嚴震生/新的一年 新的論文
◆  馬凱/滄海桑田卅年兩岸驚夢

◆  盛治仁/了解自己、理解別人的最好方式
◆  楊志良/寧可骯髒勝選 不可乾淨敗選
◆  方祖涵/棒球名人堂的全票通過危機
◆  趙春山/盼兩岸關係回頭是岸
◆  薛承泰/成見、偏見、歧視








黃介正/國家安全危機總評估(解讀大選系列 3)


2020-01-13 23:31 聯合報  黃介正(作者為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副教授,戰略暨兵棋研究協會理事長)
蔡英文在2020總統大選獲逾817萬張選票,創下民選總統史上最高票。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蔡英文總統與民進黨在總統及立委選舉中大勝,將再度以完全執政的條件,繼續決定未來四年台灣的發展走向。綜合研判國內外總體形勢,早在八個多月前開始研擬政策建議時,就愈來愈意識到,無論哪一組勝出,下一任政府都將面對六個字:「不好做,做不好」。
從國家安全視角觀之,此次總統大選之所以不同於過去,主要有三:一為美國對中戰略的根本性轉變,從合作夥伴移轉為戰略對抗,台灣自主政策彈性極度限縮。二為中國大陸的對台政策轉變愈趨明顯,從雙邊協商轉為單方主導軟硬兩手對台加壓。三為來自境外的敵對與非敵對勢力都有介入台灣選舉的現象,無論是政策宣告、學者撰文、軍力展示、網路媒體等,在台灣開放的環境空間,幾乎無限制地穿透。
從發展趨勢論,未來四年台美關係當會有緩步增溫的動能,即使美國今年底的選舉結果尚難逆料,美國對於台灣的磁吸力道應會持續加強。台美全方位關係之漸趨緊密,自然會給予人民相對安心的感覺;然而被強權擁抱得更緊,進口瘦肉精美豬,再增加國防預算的壓力自然更大。
美國對台釋放的善意與合作的外交所得,並不能取代我國面對持續被斷交,無法參與國際活動及區域自由貿易體之所失。美台軍事關係的改善與美軍台灣周邊間歇性巡航,也並不足以抵銷或遏制中共解放軍對台恆常性的壓力
台灣人民以八百多萬超高選票,讓蔡英文連任成功的所謂「集體意志展現」,在兩岸實力差距巨大,習近平不能示弱的條件下,看不出來可以逼使北京遷就台北而改變原則,反而可能促發大陸鷹派的危機感而思考更赤裸速決的行動方案。將「一國兩制」與「九二共識」硬綁在一起的競選策略,在勝選之後如何抹去等號,還賴繫鈴人的轉念。
此次大選結果,使得兩岸正式溝通管道在斷絕四年後,仍看不到重新對接的光線。兩岸人民往來所衍生問題與案件之處理,相互善意好感的下滑,過去簽署協議的執行意願,已累積成棘手課題。再加上「國安五法」與《反滲透法》所擴散出的寒蟬效應,既是國安的拼圖,也可以是騷擾異己的工具。此種導向兩岸硬脫鉤的堆砌,真否符合台灣利益
四年前還沒有的中共機艦穿越島鏈、挑釁海峽中線,眼看已成常態,台灣周邊海空域更為強權的演兵場國軍募兵、教育、演訓、戰備、動員的慢速改進,國防自主、機艦國造的緩步前行,外購主戰裝備武器備之尚未成軍,我們實在有應對的壓力,卻沒有應戰的條件。國軍只能祈禱未來四年,區域有平穩的安全環境,政府有智慧的大陸政策。
沒有國家安全戰略的制訂,就沒有外交、國防、兩岸、經貿一盤棋的總方針,就無法理順目的、方法、手段的邏輯,也就不能估算出天時、地利、人和的契合點。選贏的蔡總統可能要多費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