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1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川普連任之路 問題不在經濟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聯合報社論/「無症狀傳染」的破口,必須堵住
◆  聯合報黑白集/口罩到底在管什麼?
◆  經濟日報社論/川普連任之路 問題不在經濟








經濟日報社論/川普連任之路 問題不在經濟


2020-02-01 02:2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美國前總統柯林頓民國81年(1992年)競選時,提出的主要口號之一是笨蛋,問題在經濟It's the economy, stupid)」;柯林頓勝選後,這句話也成為全球政經界人士的口頭禪。今年川普要競選連任,美國經濟是否會成為路障?情況可能正相反,應該是「笨蛋,(連任如果失敗),問題將不在經濟」。
先看最關鍵的貨幣政策。許多人士認為大選年聯準會Fed)「應該」不會升息,這雖然不是一項鐵律,但從Fed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29日會議的結果顯示,Fed目前的政策立場是「中性偏鴿」,在會後聲明及主席鮑爾的記者會談話中都透露出此種訊息。首先,會後聲明只有一項變動,就是對家庭支出的評估從之前的「強勁」成長,改為「溫和」成長,明眼人很容易就能看出其中玄機。
其次,Fed從去年10月開始每月購買600億美元短債,公開的理由是要拉高銀行存款準備金的水位,緩和短期利率上升的壓力,而不是恢復量化寬鬆(QE)政策,以壓低長期利率;但在市場人士眼裡,只要Fed砸錢買債,就是QE;Fed新資金一旦進入市場,便只能引導,而無法干預最終流向
再者,Fed這次又將銀行超額準備金存款利率從1.55%提高到1.60%,顯示Fed既恢復購債,又積極進行附買回操作雙管齊下,已成功地將銀行準備金推回到金融體系,短期利率再度飆高的風險下降;但Fed至少在6月底前仍繼續購債,讓金融市場吃下了定心丸。
鮑爾更提到武漢肺炎爆發可能影響經濟成長,並重申Fed擔心美國通膨率一直低於2%目標;利率期貨走勢也顯示市場預期今年內Fed可能降息1碼的機率稍稍提高。因此民國109年(2020年)對Fed而言將是「無聊的一年」,最可能的情況是不會改變利率;但降息的可能性大於升息;尤其是武漢肺炎衝擊如果擴大,並廣泛影響全球經濟,Fed仍可能進一步寬鬆。
再看經濟表現。儘管企業主管的信心降到十年來低點,投資疲軟,但選民最關心的失業率仍僅有3.5%,為50年來低點,許多工作年齡的成年人又重返職場;一般勞工時薪年增3%上下,通膨率仍低於2%,實質薪資維持正成長。
川普上任以來經濟表現能夠差強人意,主要的動能並不是減稅及法規鬆綁以激勵企業投資,而是靠政府支出不斷堆高;國會同意川普政府擴大公共支出以刺激經濟成長的金額,比歐巴馬任內多出三倍以上。民國109年(2020年)川普又準備撒錢,民主黨也共襄盛舉。今年5月聯邦政府將實施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預估將雇用40萬名臨時人員,市場又將火上澆油。因此民國109年(2020年)美國的大選如果還是一次「荷包選舉」,對川普的連任之路將相當有利。
川普迄今最受爭議的貿易政策,去年底以來便由緊轉鬆。美中已簽署第一階段貿易協定,第二階段談判也將展開;美墨加新協定已於近日簽字,美歐貿易衝突也出現和緩訊號。川普以往的貿易政策雖反覆無常,尤其是美中談判,但他畢竟是「生意人」,一切的政策與操作都是為了連任」。現在美國經濟成長雖只維持長期趨勢水準,但仍執已開發世界之牛耳;與其再興風作浪,遠不如持盈保泰。
依據英國金融時報彼得森基金會每月選情最新民調指出,51%的受訪者相信川普的政策對經濟帶來「強勁」助力,而且從去年10月開始做這項調查以來,支持川普政府經濟表現的比率持續上升,而低利率、房市好轉及股市強勁,都可能是選民對經濟樂觀的原因。
川普既有寬鬆貨幣政策保駕護航,就業強勁至少能滿足選民「小確幸」的最低要求,消費熱絡將維持經濟溫和成長,貿易戰也暫時停火,因此經濟問題至少不會在連任之路上拖他的後腿。













聯合報黑白集/口罩到底在管什麼?


2020-01-31 23:55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過完春節,各行各業回到工作崗位,防疫如臨大敵,口罩供需緊張。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灣目前只出現十個武漢肺炎確診病例,但每天都傳出民眾買不到口罩的消息。這到底怎麼回事?
經濟部說,國內的口罩日產能為四百萬片,政府協調廠商廿四小時開工,則可增產到六百萬片。這樣的產能,再加上原有在工廠及通路中的庫存,會不夠台灣人用嗎?那為什麼市面上始終在搶購,有人老是買不到?
自從蘇貞昌下令禁止口罩出口後,不僅激起了一波口水戰,也引發了無止休的搶購潮。然後,台灣的防疫工作似乎就只剩下口罩這件事。在機場海關人員會沒收民眾多帶出境的口罩;在郵局,則禁止寄發。
更奇怪的是,政府也順手接管了口罩的訂價權,宣布每片口罩售價八元。這個價格馬上引發市井小民的品頭論足,有人認為三、五元比較合理,有人批政府發「災難財」。一陣叫罵之後,經濟部宣布每片售價降為六元。這樣,算從善如流,或是心虛?
問題是,許多人仍買不到口罩。一些民間口罩工廠基於睦鄰,原本會零賣些許給來排隊的民眾;但現在工廠不能賣了,原因是政府要「徵用」全部口罩,不准流出。所以,政府是把防疫當成「戰爭準備」了嗎?否則,怎麼會連區區口罩都要「徵用」?然後,民眾還是買不到。
更扯的是,勞動部還下令,凡商場、交通站場等第一線服務人員所需口罩,要由雇主負責提供請問,政府都徵用了,雇主要去哪買
萬能的政府管疫情,都管到哪裡去了











聯合報社論/「無症狀傳染」的破口,必須堵住


2020-01-31 23:45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武漢肺炎疫情持續延燒,許多民眾出外都戴上口罩自保。 (美聯社)

武漢肺炎的震撼教育,不僅是心理上的恐慌,還包括春節後首個上班日股市和匯市雙創單日最大跌幅的衝擊。從壞的方面看,中國大陸確診病例已逼近一萬例,另有一・五萬個疑似病例等待確認,死亡二一三人;從好的方面想,台灣兩天來僅新增一例,大陸治癒出院者已有一七一例,疫情似非壞到難以想像。除了這些,各國近日陸續發現的無症狀傳染案例,才是最讓人憂心的事
台灣發現的第九例確診病例,是一個「輕症傳染」的案例。從武漢返台的先生有輕微的咳嗽、流鼻水症狀,並未發燒,因而只被診斷為感冒而未通報為武漢肺炎。事隔五天,妻子發病;又過兩天,確診為武漢肺炎。其間,政府雖擴大了武漢肺炎的通報定義,但並未回溯追蹤返台民眾的症狀及接觸管理。由此看,這類「輕症」傳染的漏網之魚,恐將不止一件。
簡單地說,十七年前的SARS疫情,感染者要在出現發燒症狀之後,才會傳染給其他人。但這次的新型冠狀病毒,不僅潛伏期更長,甚至在無明顯症狀下,也有散播病毒的能力。也就是說,患者不僅尚未確診,甚至沒有任何症狀,都可能傳染病毒。這點,才是更令人防不勝防之處。
舉例而言,日本近日從武漢飛回的首班撤僑飛機,在兩百多名日僑中,被驗出了三名武漢肺炎感染者。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兩人並未出現任何症狀,卻在快篩中被確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這種情況,比起台灣第九例患者之夫因「輕症」遭到遺漏而傳染,又更嚴重。如此一來,在機場海關或公共場所設置的體溫檢測,必然會出現更多誤失。
同一時間,在美國也發現了類似無症狀感染的案例。美國一名芝加哥居民卅日被驗出感染武漢肺炎,是美國境內首起人傳人病例。其妻為中國籍,去年十二月去過武漢,一月十三日返回芝加哥並無任何症狀,廿四日才確診感染。她在被隔離前,將病毒傳染給美籍丈夫,丈夫隨後在卅日確診感染。這種情況,與台灣第八例患者是受第五例患者感染的「妻傳染夫」案例如出一轍,更讓人懷疑無症狀傳染的可能性不低
如果無症狀傳染確實存在,且武漢肺炎的潛伏期又長,那麼政府應對疫情的策略可能就要愈發謹慎,鎖定可疑目標,加強監管追蹤,以免不確定患者成為疫情失控的破口。其道理很清楚:針對數千可能的感染者進行源頭接觸管理,無論如何要比無止無休地發放口罩、或大海撈針似地搜尋被感染者,要更容易達到效果。
這次,衛福部採取了「電子監控」的方式,對兩千名居家隔離者以指定手機確保其自主管理,這顯然比集中強制隔離更人道而自由。但其缺點,是監控只是特定時點進行視訊訪視,並無強力拘束效果,有些人可能難以自我約束。有些應做居家隔離的民眾,甚至留下假的電話和住址,到處趴趴走,成為防疫的大漏洞。政府與其花費大量心力在那裡調度口罩、管制價格,還不如找出更強有力的行政作為,來防堵這類既知危險的破漏。
目前各國對於武漢肺炎的疫情掌握和治療仍不充分,因此在執行封鎖及隔離等強制措施上,也不斷出現「過」與「不及」的落差,有些地方顯得相當粗暴,有些地方又過度鄉愿。例如,大陸某些縣市,警察將有武漢返鄉者的家戶以鐵條封死;而日本則是以「尊重人權」為由,讓武漢撤回之日僑在拒絕受檢下自由返家。前者不僅汙名武漢,也視疾病如同犯罪後者則可能使防疫的門戶洞開,造成遺憾
比較適切的作法,應該視疫情的發展及對治療的掌握,隨時調整因應作為。對於春節前武漢或湖北返台的民眾,必須回頭加強居家隔離,政府並應主動出擊,幫他們篩檢。

【重磅快評】譚德塞到北京道歉 媒體沒說的關鍵大事

◆  【重磅快評】學學日本 想想我們對大陸能夠做甚麼?

◆  【重磅快評】蘇貞昌沒責怪范瑋琪 民進黨接演走樣了
◆  【重磅快評】譚德塞到北京道歉 媒體沒說的關鍵大事
◆  【即時短評】四個事實 挑戰政府的「口罩保證」
◆  【重磅快評】若隔離陸生還有破口 蘇貞昌要嚴辦誰?
◆  【重磅快評】疫情終會平息 更應樂見陸生人權思想茁壯
◆  【重磅快評】被戳破的牛皮與買不到的口罩









【重磅快評】譚德塞到北京道歉 媒體沒說的關鍵大事


2020-01-31 16:38 聯合報  主筆室
據新華社報導,WHO總幹事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30日在日內瓦舉行的記者會上表示,不贊成甚至反對對中國採取旅行或貿易禁令。(路透)

世界衛生組織WHO秘書長衣索比亞籍秘書長譚德塞到北京道歉因為之前錯誤的沒把武漢肺炎列為最要命的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這麼關鍵的全球大事,台灣媒體輕鬆帶過,只在媒體一角帶到譚德塞到北京見習大大,對武漢非典的關鍵對話竟只有隻字片語。
WHO升級武漢非典為「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是多麼大的事?僅以死亡人數論證,其實並不客觀,但也是指標之一。世衛列為首級的全球公衛事件首推民國98年(2009)流感,死了接近14,000人,不客氣的說,WHO只關心北半球,流感通常只在北半球被注意到。
其次是民國103年(2014)西非伊波拉再次出現,但因死亡率降低,不比上世紀第一次出現時凶猛,很勢利的WHO當然不去關注,認為算是緊急事件並不意外,再次出現的伊波拉的確是公衛警鐘,病毒無所不在,只是人類不知而已。
過去的幾次公衛重大事件,國人可能有印象應是民國104年(2015)茲卡(ZCCA)病毒,因為離台灣太遙遠,僅是報端一角點綴,當然沒有什麼印象。當年茲卡旋風嚇死南韓,原先打算風風光光的世界大學運動會狼狽收場,讓台北市長柯文哲兩年後的世大運未辦先贏
世大運讓柯文哲拿下連任先機,讓南韓仁川恨得牙癢癢的,但這沒什麼好說,病毒哪是人類可以指揮的?倒是該注意的,上世紀的豬口蹄疫、民國92年(2003)的前次SARS,以及還沒落幕的非洲豬瘟都不在榜上,顯示WHO的衡量有其的標準,不是眼前的恐怖,更在意潛在的傷害
當然,WHO去年與國際超級疫苗商暗通款曲的事件大傷形象與權威,但別忘記,WHO在全世界有超過120個實驗室,能第一時間掌握全球疫情變化不講,或因利益所致,但不表示無知

聯合筆記/最低收視率的大河劇名作

◆  自主防疫 何懼肺炎流行
◆  口罩之亂戳破政府謊言?
◆  疫情肆虐 台商的危機與轉機
◆  英脫歐新起點:後會有期
◆  新貿易夥伴? 英美矛盾仍多
◆  聯合筆記/最低收視率的大河劇名作
◆  畫中有話/肺炎年獸來襲
◆  漫畫/千瘡百孔
◆  窮困孩子怎麼辦
◆  開學第一道防線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最低收視率的大河劇名作


2020-02-01 00:36 聯合報  蔡佩芳
距東京奧運開幕只剩半年多,日本已完成象徵性的奧林匹克五環大型標誌,運抵東京台場海上。 (美聯社)

日本NHK民國108年(二○一九年)大河劇「韋駄天東京奧運故事平均收視率出爐,百分之八點二,大河劇有史以來首次個位數紀錄
大河劇是NHK年度戲劇,以日本歷史人物或時代為主題,檔期一年。常選材自百家爭鳴的戰國時代,也會配合國情需要,如民國102年(二○一三年)「八重之櫻」,主角是福島縣會津出身、創立同志社大學的新島襄之妻八重,這並非原初企畫,但因民國100年(一一年)三一一大地震,內部湧現支援東北復興聲音,而改以福島為主舞台的故事;民國107年(一八年)大河劇主角是「維新三傑西鄉隆盛,呼應明治維新一百五十年
韋駄天韋駄天為佛教護法,為善疾跑的神祇)」為慶祝民國109年(二○二○)東京奧運,以首位代表日本參加奧運長跑選手金栗四三、日本游泳聯盟會長田畑政治雙主角,描述民國元年(一九一二年)日本首次參加奧運到民國53年(六四年)開辦東京奧運五十年間,日本體育發展面臨的動盪。
此前,NHK已超過卅年沒有製播近現代為主題的大河劇。試映會上,影片結尾還罕見加註「該劇是基於史實完成的小說」。「韋駄天」以體育普及為軸線,同時觸及多個複雜主題,包括日本二戰混亂政局、殘酷戰爭等日人鮮少碰觸的二戰史;隱而未揚的另一個主軸則是奧運商業化,混入政治利益對體育競賽造成的問題。大河劇近年因收視不佳,大量採用偶像演員,增添虛構成分,「韋駄天」展現追求收視率外的另一種理想
播出後,在推特引起熱烈討論,甚至躍升全球關鍵字首位,男主角劇中名言:政治家出了錢便指手畫腳、我們日本人在亞洲各地製造殘酷和悲劇,現在必須做些正面的事、那些無法談論對原爆的憎惡的人,是漠視世界和平懦夫等,引發熱議。去年底拿下民國108年(一九年)十二月銀河獎月度獎,被譽為獨特大河劇,雖沒讓人易懂的英雄,但透過「體育」描繪日本近代史,展現從明治到昭和,體育在政治和戰爭折磨下發展狀況,連結當今日本懷抱的問題,讓人印象深刻。
或許正因處理議題複雜,偏離大河劇打造英雄製播方式,讓「韋駄天」以低迷收視率收場。民國109年(二○二○年)大河劇「麒麟來了」重新擁抱戰國,以大反派明智光秀為主角,劇中用色斑斕絢麗,開播便開出收視率百分之十九點一紅盤。但「韋駄天」被評為史上最差名作,或許更有一看價值。











畫中有話/肺炎年獸來襲


2020-01-31 23:55 聯合報  記者林澔一/報導
記者林澔一/攝影

新的一年開始,武漢肺炎如同年獸般猛烈肆虐,從中國大陸擴散至世界各地。台灣亦不能置身事外,事關國人生死存亡,從假訊息口罩之亂,到網路口水戰,遍地烽火。
縱使台灣有頂尖醫療體系,疫情還是挑起了人性、政治脆弱一面。面對嚴峻威脅,國人除了不要瞎起鬨外,更應做好個人防疫準備,共同打敗這頭武漢肺炎年獸。












自主防疫 何懼肺炎流行


2020-01-31 23:42 聯合報  劉培柏/前台灣省家畜衛生試驗所長(新北市)
大陸武漢肺炎病例仍在激增中。 (歐新社)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嚴峻,台灣有境外移入多個病例,大都是台商染病,甚至發生兩起家庭傳染,人心惶惶擔心台灣大流行。日前美國一位教授也預測,台灣風險高居世界第二,台灣會不會出現像武漢一樣的大流行疫情呢?
近日媒體報導,似乎大篇幅於疫情資訊,及該病引起的社會亂象和政治口水戰,甚至有媒體還大量轉述網站仇中言論;反而少提該病元凶,新冠狀病毒的性狀、致病機轉、有否變異,未來發展,何時會平息等。
到底要多少病毒才能讓人感染發病?感染者有何異常症狀?為何會出現不顯性感染者?只是靠空氣傳播,還是有其他傳染方式?目前醫療設備足以應付大流行嗎?疫情是否會受氣候的影響?在現代都市爆發新型人類致命性病毒性傳染病,從出現病例,流行到疫情平息時程,幾乎都取決於上述這些條件,防疫單位有答案嗎?
日前香港大學醫學院長表示,根據模式分析,冠狀病毒疫情每六.二日倍增,預估武漢市已有四.四萬人感染,整體疫情會在四、五月達高峰,六、七月慢慢消退。不知該院長根據什麼模式分析,總之其結論預測六七月疫情平息,和SARS疫情時程一樣。
中國官方認定造成此次疫情新型冠狀病毒,最初來自武漢市場野生動物,通常冠狀病毒屬病毒侵入動物體內,有其特異性攻擊器官,不會引起全身性病變,新型冠狀病毒只以肺臟為致害器官;再則,因其本非人類病毒,因此在人際間傳播幾代後,經人體和病毒自身修飾作用,增殖量和病原性會改變,成了可持續性和人體共存病毒,只會造成慢性退行性病變,這也是冠狀病毒屬病毒特性之一;不顯性感染者就是這樣產生的,此時病毒毒力和病原性大降,隨後因病毒在人體適應性變差,病毒會自然消失,也是該疫情平息的時候。就像SARS一樣,致命性病毒疫情不會持久。
至於妥善的醫療措施和環境氣溫升高,可有效阻斷病毒傳播,當有助於疫情平息早日到來。台灣公衛措施良善,如疑似病例通報、追蹤、確診、收治等,能有效控制疫情。這不是政客的功勞,而是全體醫護、防疫人員辛勞結果。
行政院蘇院長下令禁止口罩出口,說是要先自救才救人」;國人身體力行,到處搶購口罩自救,造成口罩奇貨可居。如此熱血自主防疫,武漢肺炎還有啥機會在台灣流行呢?











口罩之亂戳破政府謊言?


2020-01-31 23:47 聯合報  陳弈忻/文字工作者(高雄市),李月治/服務業(台北市)
藥妝店防疫商品大缺貨,一名員工將「口罩售完」、「酒精售完」、「乾洗手售完」便利貼貼在身上,回應顧客提問。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陳弈忻/文字工作者(高雄市)
前幾天住家里長,每戶發放三個口罩,此舉真是足感心。筆者心想,如果全國如此,那將是有感德政。自疫情升高以來,國人開始搶口罩,更為口罩大打出手。雖然政府宣稱供給無虞,但就是有人買不到,更恐慌了。
如今台鐵也宣布若疫情升溫,乘客未戴口罩擬拒載,可見得口罩的急迫性。但是民眾想買就一定能買得到嗎?恐怕未必。筆者認為政府既然掌管國家機器,又統一調控口罩供應,民之所欲,應常在其心。現在民眾對口罩需求如此孔急,是不是應該苦民所苦,全面發送,畢竟國人的健康不能等,沒有什麼會比健康更重要。
既然戴口罩如此重要,就應該主動提供,而不是任由民眾搶破頭買口罩;什麼錢都可省,救命錢可是省不得的。
李月治/服務業(台北市)
一場瘟疫考驗著人性的光明和黑暗。近日口罩之亂,見證人心的自私和良善。
因應疫情,政府規定口罩每人限購三片。前天去超商,幸好買到三片。買後見一婦人來買,婦人告知店員說,她家有四人想買十二片;一旁店長很為難地告訴她,限購三片,請婦人讓家人自己來買。但婦人還是盧了好久。店長勉為其難告訴她,規定一人三片;請她買好後先出去再進來買。就這樣婦人進出四趟買了才離去。不知婦人代家人購買是真是假?也不知她有否想到別人也需要?
我買的三片,兩個女兒一人一片,很快就用完了。昨天上班前先到超商想買,店員告知九點才開始賣,也不知道為甚麼,我趕著上班只好作罷;下班再去,櫃台掛著口罩售完牌子。政府確保口罩貨源充足,難道只是安撫民心的謊言?口罩之亂戳破政府的不誠實,這不也顯示政府的自私愚蠢嗎











疫情肆虐 台商的危機與轉機


2020-01-31 23:44 聯合報  陳明璋/台北經營管理研究院院長(台北市)
香港一家藥局外,大批民眾正排隊等著買口罩。 (歐新社)

所謂「屋漏偏逢連夜雨」,台商當前處境就是如此狼狽。本係歡喜過年,卻因武漢肺炎肆虐,破壞金鼠年的期盼與布局。這變化正好呼應大陸網路流行說法:「二○一九是過去十年最糟糕的一年,卻可能是未來十年最好的一年。」
說是屋漏指中美貿易戰的折磨,而武漢肺炎如同連夜雨跟著而來,有如「平地一聲雷」驚醒台商美夢,不但個人生命受威脅,事業也蒙上陰影。
眾所周知,世事變化難測,市場更不接受眼淚。面對未來疫情蔓延變化,所幸全世界已全面動員抗疫,中國也投入抗瘟害,且面對疫災,是所有廠商共同禍害,自不容拖延。
筆者近日利用微信關心近二百家大陸台商,藉此瞭解其所受影響及其因應對策。其中只有一家準備收廠返台,十家左右深怕被連鎖倒閉拖累,只有一家利用其開發幫助肺呼吸的健康養生機器,積極尋找商機。另有一成表示不受影響;絕大多數表示按大陸政府規定開工生產,但仍有半數台商,準備趕回大陸處理,防範疫情擴大影響。
在此期間,幾乎所有台商都已成立緊急應變小組,指定留守幹部安頓在武漢員工,等疫情告一段落後,再返回工作;管理部門皆有防疫處理,並按政府規定,做相應的居家隔離,檢查做紀錄,進出廠房要戴口罩和消毒;此期間,不派人員拜訪客戶和供應商及經銷商,且發出相關通知,告知員工應知事項及公司的應變措施。可見台商皆已進入備戰狀態,不敢馬虎從事。
所謂危機就是轉機,疫局可能是良局,筆者認為台商今後宜積極投入大健康產業,尤其和肺炎疫情相關的產業,不管是第一線的治療,未來的健康養生,疫苗防疫及居家生活所需的保養產品,皆可藉機大力研究開發。
最後,筆者認為這次春節多出來的假期,台商能多閱讀和思考事業未來的布局,考慮轉型升級的方向對否?效率和所採節奏快否?營運模式創新能否因應「智能時代」的要求?
總之,對於未來十年的成長引擎,如科創、文創、康創、綠創及(生)活創等五大商機點,是否能保握,並找到來源和資源?如有,就應加速研發,如無,早日退場,回台修身養性顧健康,也是選項之一。












英脫歐新起點:後會有期


2020-02-01 00:36 聯合報  黃琛瑜/淡江大學公行系副教授(台北市)
歷經數年、兩位首相黯然下台後,英國確定於一月卅一日與歐盟分手。圖為英國首相強生。 (歐新社)

一月卅一日子時起,英國終止長達近半世紀歐盟會籍,成歐盟第一個離開成員國。
民國105年(二○一六年)六月脫歐公投後,脫歐成為英國朝野爭論不休議題。脫歐爭議,造成前首相梅伊掛冠求去,引發兩次國會提前大選。脫歐公投迄今,逾三年半;脫歐,猶如英國政治難以掙脫的緊箍咒。
二月起,英國脫離歐盟,但英歐關係並未譜上休止符。特別是,英國仍處於名義脫歐、實質留歐的「亞脫歐」狀態。名義上,英國已非歐盟成員國;實際上,年底前英國仍處脫歐過渡期,得以維持英歐關係現狀,包括英國續留歐盟單一市場及關稅聯盟。今年七月一日前,雙方將視談判進程,決定是否延長過渡期一或兩年。
然而,脫歐之路未來是否一帆風順,仍存諸多變數。
首先,過渡期結束前,雙方若未達成協議,英國仍將面臨無協議脫歐風險。特別是,首相強生於去年國會大選競選中不斷強調,不排除無協議脫歐可能性,並主張不應延長脫歐過渡期。
其次,歐盟與加拿大簽訂「全面經濟與貿易協定」,協商費時七年。英國與歐盟事務經緯萬端,脫歐談判曠日廢時。過渡期若延長,脫歐協商恐成馬拉松,考驗英國與歐盟的耐心毅力,並對英歐政經發展,增添長期不確定因素。
再者,過去數年經驗顯示,脫歐議題已成英國地方與中央政府議價的政治槓桿。英歐後續協商中,若未能維護蘇格蘭、北愛及威爾斯利益,將恐刺激分離主義,甚或獨立呼聲。特別是,英國脫歐後,北愛與愛爾蘭共和國軟邊界現況改變,引發北愛與愛爾蘭統一公投可能性。英國離開友邦,卻付出國家裂解代價,豈得不償失。
英國選擇脫歐,凸顯英國光榮孤立外交傳統
十九世紀英國海軍大臣戈申言:「我們的孤立不是軟弱的孤立,亦非遭到蔑視的孤立,而是一種刻意選擇的孤立,且在任何情況下可按自己意願行動。」
廿世紀以降,隨著國際情勢轉變,英國漸由「光榮孤立」走向結盟。「光榮孤立政策雖轉變,仍對英國外交政策影響深遠脫歐後,英國希望跳脫歐盟束縛,開創新光榮孤立的新紀元
脫歐前夕,歐洲議會通過英脫歐協議後,議員合唱蘇格蘭民謠友誼萬歲」(Auld Lang Syne送別英國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溫情寄語歐盟故友英國:「我們永遠愛妳,永不遠離。」
英國脫歐後,或許最大弔詭是,獨立自主與團結合作,本為一體兩面。英國在歐洲,從未真正獨立過,亦未真正離開過。因為,英國與歐盟始終歷史緊密相連,命運休戚與共。
英國脫歐,並非一刀兩斷相訣別,而是後會仍有期,珍重再見。










新貿易夥伴? 英美矛盾仍多


2020-02-01 00:36 聯合報  劉大年/中華經研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台北市)
歐洲議會廿九日表決通過英國脫歐協議,舉行投票前議會舉行儀式,議長薩索利(前排中)和英國議員一同拉著織有英國國旗圖案的圍巾,象徵向英國道別,英國將於卅一日正式退出歐盟。 (美聯社資料照片)

英國是僅次德國歐盟第二大經濟體,GDP占歐盟十五%,正式脫歐後對歐盟影響很大。特別是,英國與歐盟經貿關係建立在緊密供應鏈,及服務業,特別是金融體系連結,脫歐勢必產生重大變化。
英國約一半貿易集中與原歐盟廿七國,今年底脫歐過渡結束前,仍享零關稅,未來雙方必需建構出一新經貿關係。雙方已達成避免無協議脫歐共識,自由貿易協定(FTA)是較可能方案,但對於服務業開放及適用歧見仍大。
英國脫歐最大訴求,是英國可獨立自主建構經貿協定,美國則是目前英國最主要目標。美國與歐盟在歐巴馬時代即進行FTA談判,但是進度緩慢,川普上任後談判隨之暫停。不過,美英兩國卻具高度意願建立經濟合作關係,特別是英國是美國最重要服務業貿易夥伴,在美國與墨西哥、加拿大、日本及中國大陸貿易協定先後到位後,英國將是美國爭取的優先對象。
不過,美英間仍有不少歧見,包括川普片面加徵關稅措施,英國考慮加徵數位稅,特別是英國允許華為參與5G建設,更是犯美國大忌。
與歐盟建立雙邊貿易協定一直是台灣主要目標,過去歐洲議會雖多次通過支持與台灣簽署經濟合作協定,但因需得到歐盟所有會員支持,欠缺後續做為而淪為紙上談兵。
英國脫歐後急欲擺脫歐盟影子走自己的路,台灣對英國仍有一定吸引力,除雙邊貿易往來密切外,英國近年已是台灣在歐洲最重要投資據點,也是歐盟在台投資主要來源國家。基此,台灣與英國強化雙邊關係,建構貿易協定並非遙不可及;但是,目前僅有在民國91年(二○○二年)簽署避免雙重課稅協定,其他付之闕如。












窮困孩子怎麼辦


2020-01-31 23:52 聯合報  楊蘭映/國小教師(桃園市)
武漢肺炎疫情延燒,開學在即,不少家長反映買不到兒童口罩,也擔心開學後學生口罩不夠用。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武漢病毒持續蔓延燃燒,這幾天去便利商店口罩,有時跑五六家還都沒買到,真是傷腦筋。全台各級學校即將開學,身為一線教師不禁擔憂,我買口罩都到處奔波,那窮困的孩子該怎麼辦?
大人生病,隔離十四天自主管理,但是幼稚園或小學生,未必真的理解病毒可怕性,總是戴不住口罩,忍不住手亂碰亂揉眼睛,抵抗力又較弱,隔離也需人照顧,只要有一所大型學校群聚感染,環環相扣的影響令人不敢想像。
如有孩子沒有口罩,學校也無法提供,那孩子是在校門口先待著,還是該如何處理?防疫視同作戰,政府主管機關是否該未雨綢繆,先讓幼稚園及國小學童,透過學校每天至少領得到或買得到口罩。台灣沒有縣市承受得起學校群聚感染,非常時期謙卑謙卑再謙卑的大有為政府在哪裡?












開學第一道防線


2020-01-31 23:49 聯合報  李基福/國小教師(嘉義市)
高雄市校園全面展開防疫工作,教育局宣布108學年度第二學期開學典禮與班親會都暫停。 記者徐如宜/攝影

雖然年節剛過,但為了因應武漢肺炎疫情蔓延,教育界動起來,著手通知家長填報孩子寒假行程,為開學後的健康維護設下了第一道的防線。
但在港澳陸續延後開學,我們仍要思考校園防護是否不足。若有自疫區返台又未確實填報的學生,可能會是防疫大漏洞。
況且,開學這一周因剛經過年假南來北往及假期不規律生活,學生返校上課後流鼻水、發燒狀況也較多,校方要如何區隔是一般感冒,或者武漢肺炎是大挑戰;若以學校原本採用的「有發燒就請假在家」標準顯然不夠。那麼因應武漢肺炎有無相對應的最新版請假或停課標準,也是教育部應該提早告知各級學校採行的。
疫情如無法在開學前趨緩,開學後肯定是另個防疫重要關卡,盼教育部門提供學校足夠立即的資源資訊,度過這次危機。

薛承泰/疫情與親情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薛承泰/疫情與親情







薛承泰/疫情與親情


2020-01-31 23:40 聯合報  薛承泰(作者為台灣大學教授)
世界衛生組織(WHO)宣布將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提升為「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各級學校將陸續開學,但武漢肺炎持續升溫,學生互動密集,家長人心惶惶。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沒想到金鼠開年沒帶來數一數二的好運氣,而是疫情如鼠竄般地擴散。源自武漢的新型冠狀病毒,確診病例數量超越SARS;儘管致死率沒SARS高,疫情仍在蔓延中。
為避免人傳人,加上寒流與流感來襲,人們減少出入公共場所,盡量待在家裡與眾隔離;有手機相伴,能發揮「隔而不離」功能,還不至於悶得發慌。
然而,這段時間所有需要與人接觸或群聚的服務業與生產事業,有些只好延後開工;可是政府機關、學校、醫院、安養、托育等場所怎麼辦?尤其是醫療與照顧,恐怕才是最棘手的!基於此,我們必須重新思考恢復家庭部分功能,讓家庭仍可成為人們最佳照顧與庇護場所,並藉此培養與發揮親情力量。
甚麼是親情?不同世代或有不同解讀,但對於民國59年(一九七○年)代前出生者來說,親情不是課堂上老師說的,也很少是來自父母口中講的,大多是藏在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例如,從小學到高中的便當,就足以感受到親情。
在那高生育年代,媽媽準備便當通常不是一個,三、四個是常見的事;父母既要每個小孩都能吃飽,又得考慮口袋鈔票,相當難為。至於便當內容,最常見的是菜脯、滷蛋、荷包蛋、菜脯蛋、瓜子肉、蛋炒飯;這些菜餚不是同時出現便當中,而是輪著出現,從小學一直到高中,除非因為拜拜或生日,便當才會出現雞腿,當天總會羨煞同學!
相形之下,現代父母很少為孩子準備便當,甚至不知道如何做便當;尤其出生九○後的,出門就會看到便利商店與速食店,最近還流行外送,看來是兩個不同世界!可是,大家是否注意到,過去衛生環境與醫療科技遠不如今天,孩子們帶便當除能吃到媽媽爸爸的味道,自備餐具也是環保作為,同時可減少同學間疾病感染機會。別忘了,當時還是大班大校。
這批便當族,曾幾何時已步入中高齡,成為父母後多數人很少為他們九○後孩子做便當,或許都忙於工作,或許不想為便當菜傷腦筋,孩子們寧可手握著奶茶也不想在漂亮書包中放入油膩膩便當。學校樂得把蒸飯間拆除,同學們也不必為誰抬便當而爭執當然,更要感謝政府德政,有些學校還備營養午餐,帶走不少家庭的壓力
時代變遷,無形中讓家庭功能逐步喪失,學校與機構雖可替代部分,卻也衍生出新問題,或成為新的感染源。今天的疫情,從武漢到中國各省,進而到全世界,連政府都抵抗不了。就算兩三個月後危機解除,更厲害的病毒仍會再來!
一般人不知病毒怎麼生成,能做的就是避免被感染。看到政府為了防疫左支右絀,大家何不開始培養自己與家庭的防疫能力,不是戴上口罩而已;不常準備三餐的,不分男女學著做,有幼兒不方便送托,也學著當廿四小時保母;若有困難,網路上多的是「老師」。既為自己也為家人,正是培養親情與落實性別平等的最佳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