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6日 星期四

經濟/台灣經濟盛轉衰的關鍵時刻

.聯合報社論..蔡英文將印證馬習會的歷史地位
.聯合報黑白集.叫盟國太親密
.經濟日報社論.台灣經濟盛轉衰的關鍵時刻
.聯晚午後熱評.台灣不可能不反恐
.聯晚午後熱評.修正「精神衛生法」 不能等





經濟/台灣經濟盛轉衰的關鍵時刻


2015-11-26 01:42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勞動部公布的無薪假人數統計創下43個月以來新高,且以電子業最多,令人心驚,但主管機關所謂放無薪假人數在半個月內爆增,主要是單一企業人數過多、部分企業度小月的暫時性措施,抑或以各界慣用「受國際景氣低迷拖累」,都無法完全解釋現下台灣經濟停滯不前及企業動輒放無薪假的問題。為何第3季台灣經濟會出現這種急轉直下的衰退?
管理學大師柯林斯(J. Collins)在《為什麼A+巨人也會倒下》(How the Mighty Fall)一書中指出,企業由盛轉衰可分為五階段,一是成功之後的傲慢自滿;二是不知節制,不斷追求更大、更快、更多;三是輕忽風險、罔顧危險;四是病急亂投醫;五是放棄掙扎,變得無足輕重或走向敗亡。而過去20年台灣經濟發展類如前四階段般演進,不禁令人擔心衰敗的第五階段,或將悄然而至。
具體地說,台灣在科技產業上享有的榮光過久,使政府領導人與企業主將成功視為理所當然,忘記台灣能在20世紀後期至21世紀前十年以科技島自居,並非天命所歸,而是先花了很長的時間,營造適合發展科技產業的環境及技術條件。例如早在1973年選定ICT產業作為未來的發展路線,並成立工研院奠定產學合作的橋樑、1976年引入美國RCA公司技術,讓台灣半導體產業萌芽,才讓新竹科學園區發揮集大成的功效,加以同時期優秀人才回國、友善的財稅政策,以及國內自力自強的氛圍,造就了台灣的輝煌。
然而,成功日益蒙蔽了雙眼,讓政府領導人與企業主忽略成功前的醞釀期及自身與外在的限制,遂毫不節制地擴張規模、跨入不可能成長更快或不擅長的領域,加以教改政策失敗,導致適當的人才難覓,經營效率自然相對低落。一如過度簡化新竹科學園區的成功模式,盲目地在各地複製工業區,進駐率卻不高的現象,即為盛轉衰五階段論中第一、二階段的實證,也埋下台灣經濟由盛轉衰的種子。不過,由於長時間培育的競爭力不會一夕間揮霍殆盡,加上常有外在環境的順風車可搭,使經濟政策領導人與企業經營者易忽視警訊,尤其是近20年中國經濟崛起的過程中,台灣產業享有與之高度互補的利多,更難深刻體會競爭力逐漸下滑的現實。
再加上鴕鳥心態,讓政府、企業主習慣將總體經濟或企業經營面的壞消息歸咎於暫時性、循環性或外在環境因素,且在景氣稍見起色時,又過度樂觀看待手持行動裝置革命或中國經濟崛起的正面效應,進而浪費轉型的黃金時期,終於將台灣經濟推至輕忽風險、罔顧危險的第三階段,與病急亂投醫的第四階段交界處,且不去務實解開結構性困境的死結,只願坐等救世主出現,例如一個有魅力、有遠見,能夠推出意想不到的發展策略,或是一個殺手級的產品、大刀闊斧的組織改造,讓經濟或企業可以即刻逆轉勝。
麻煩的是這些看似大張旗鼓的改變,通常只有短暫的正向效果,但領導人卻誤以為單憑這種大動作的政策,即可在最短時間內奪回成功者的身分,致使政策易流於華而不實,甚至加速消耗經濟與企業的資源,一次次的惡性循環後,恐將走入無足輕重或敗亡的第五階段。
所幸,台灣雖處於柯林斯所指第三階段及第四階段之間的急墜時期,但離第五階段還有點距離,正是存亡尚可自救的關鍵時刻。只要願意放下成功者的包袱,重新開始,才有機會脫離盛轉衰的預定軌道,並如1970年代正確選定科技產業作為發展方向般,在經歷漫長的醞釀期後,開始收割甜美的果實。倘若政府領導人欠缺拒絕短期經濟特效藥及消耗政治資本的勇氣,只會自欺欺人地將景氣低迷的成因推給外在環境,而不正視經濟結構性與總體經濟政策失當的問題,邁入衰敗的第五階段,恐怕只是時間問題。

聯晚/修正「精神衛生法」 不能等


2015-11-25 15:18 聯合晚報 午後熱評


2007年精神衛生法上路,提高精神疾病患者強制治療鑑定門檻,人權、法律等代表加入審查會議,透過視訊了解當事人精神狀況,加上人權至上氛圍,原本每年四、五千人強制治療,逐年降低至去年僅剩七百多人。
以往只要精障者家屬提出需求,經兩名醫師同意,病患即需強制治療,費用由衛生部門買單;從某個角度來看,確實達到社會穩定以及減輕家屬壓力負擔等目的。
精神衛生法實施後,人權意識凌駕醫師專業,為了彰顯當事人有表達是否願意住院的權利,常以違反個人自由意志為由,限縮專業人員判斷。表面上,精障者人權獲得伸張,家屬卻有苦說不出,患者重回社區,家屬缺乏專業照護能力,街坊鄰居提心吊膽,引發不少問題。
精神衛生法除了強制治療,另有強制社區治療選項,對象為反覆發病、治療效果不佳、拒絕吃藥、家屬無法照顧等病情不穩定的患者,由醫師、護理師實際訪視、給予打針。這項措施幾近破功,僅剩強制治療患者出院後的追蹤輔導功能,實施迄今,每年僅四、五十人接受強制社區治療。
強制社區治療在美、加、英、紐、澳等先進國家行之多年,在台灣難以推動,癥結仍在健保給付嚴格、過度核刪,人權意識抬頭,連打針也需審查委員同意。
在精障患者權益天平上,人權及醫療專業孰重孰輕,見仁見智,以前過於寬鬆,現在矯枉過正。精神衛生法應有修法必要,討論出一套合乎醫療專業、人權,且切實可行的強制治療模式。
衛生及社政單位應採取主動式服務,聘用社區個案管理師,增闢關懷據點,提供家屬相關法律諮詢。即使不符合強制住院規定,也能以家庭暴力防治法,或刑法公共安全危險罪、傷害罪,暫時約束情緒行為失控者,減少憾事發生。

聯晚/台灣不可能不反恐


2015-11-26 15:25 聯合晚報 午後熱評


中華民國國旗出現在恐怖組織伊斯蘭國恐嚇全球的影片當中,這應該是美國總統歐巴馬最近公開發言的效應。台灣被恐怖組織點名,許多立委馬上搧風點火,炒作恐慌,好似恐怖組織已經針對台灣發起恐怖活動。立委這種廉價的問政花招,除了讓民眾更慌亂,無濟於事,台灣想要獨善其身,避免捲入無謂反恐紛爭,也不太可能。
恐怖活動影響深遠,不能小看。塞爾維亞青年暗殺奧地利大公,觸發了第一次大戰,生靈塗炭,戰後秩序安排不當,不只是預埋了二次大戰的前因,現代中東以阿衝突,更可以說都是來自當時。
台灣當然要與國際社會反恐,但是面對恐怖組織,是非黑白也非一成不變,若不能審時度勢,就可能無端受累。美國政策不與恐怖分子打交道,1980年代雷根總統卻私下與伊朗交易,把以色列的飛彈賣給伊朗,交換伊朗協助釋放被恐怖份子綁架的美國人,軍售款項又拿來顛覆尼加拉瓜。伊朗軍售醜聞中,以色列能拒絕美國嗎?答案很明顯。
1980年代,美國支持阿富汗反抗軍對抗蘇聯,這個反抗組織成員,日後促成了911恐怖攻擊活動。美國提供給阿富汗打蘇俄直升機的刺針飛彈,被恐怖份子拿來對付以色列客機。兩伊戰爭,美國支持伊拉克,幾十年後,雙方反目成仇,美國以反恐名義攻打伊拉克。敵我陣營其實是隨時空轉換,並不固定。
反恐是維持國際秩序的必要,但大國總有個別算計,美國前些年鼓吹阿拉伯世界民主改革,回教世界秩序大亂,激進恐怖組織馬上又活躍起來,造成國際局勢動盪不安。今日難民問題、歐洲恐怖事件都因中東混亂而起。但台灣能不支持民主改革嗎?台灣當然要支持國際反恐合作,可是要怎麼作,才能在追求和平的同時,也讓我們趨吉避凶,那考驗國家領導人的智慧。

聯合/叫盟國太親密


2015-11-26 01:42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上周在土耳其召開的G20峰會,俄國總統普亭才公開吐槽,指贊助IS的國家中包括了G20的成員;這周,俄羅斯戰機就遭土耳其以「越界」為由擊落。這樣的發展,絕非純屬巧合。
伊斯蘭國(IS)之所以能迅速壯大,靠的就是大國間的矛盾。俄國出兵敘利亞,表面上稱反恐,其實是在幫助阿塞德政府打擊反抗軍;土耳其出兵,表面上是配合北約行動,其實主要在圍剿庫德族以防止其坐大;美國出兵,是為了維持「老大哥」的國際地位,並防止俄、敘連線在當地稱王;至於歐盟,則是不堪難民之累,也難以承受恐怖分子為禍。這全都稱盟友,未免太親密。
在如此複雜的因素下,巴黎事件後,法、俄兩國雖皆因新遭IS打擊而迅速聯手,美國卻反應遲遲。在歐巴馬宣稱包括台灣在內的六十五國「反恐聯盟」中,規模雖大,卻也不過是聲勢浩大,目的是要壓制俄國的氣焰。也因此,在土耳其擊落俄國戰機後,國際社會聯手反恐的行動勢必因此受挫,歐巴馬卻公開幫土耳其講話,說它有權「捍衛自己的領土」云云。
在這種各懷鬼胎的情況下,就算勉強組成什麼反恐聯盟,又如何齊心對付IS和當地複雜的地緣政治?俄國的表裡不一及自行其是,外界已經看得很清楚;但土耳其一面資助IS一面又參與國際打擊IS的行動,這會是可靠的盟友嗎?再說,如果土國對俄機採取的是砲擊示警而不是直接擊落,後果也不致如此難以收拾吧!
前兩天聽到歐巴馬稱台灣為盟友,許多人馬上喜形於色;但昨天,當IS網站將我國列為其鬥爭對象,馬上有網友驚呼「剉咧等」。兩相對照,這恰好說明國際事務需要的是專業研判與謹慎因應,絕非喊燒喊冷的淺薄網路民意所能應對。

聯合/蔡英文將印證馬習會的歷史地位


2015-11-26 01:42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蔡英文說,馬習會框限了台灣人民對未來的選擇權。這對於可能成為中華民國下屆總統的蔡英文來說,此話須再斟酌。
因為,就民主政治言,沒有任何勢力應當或能夠框限人民對未來的選擇權,馬習會大概也無法「框限」。但是,在馬習會這個面對世界發言的平台上,其所呈現的兩岸情勢,卻不無可能「框限」下屆中華民國總統對兩岸政策的「選擇權」。所以,與其說馬習會「框限」了台灣人民的選擇權,不如說「框限」了可能成為中華民國總統的蔡英文在兩岸政策上的選擇空間。
蔡英文將焦點轉移至「人民的選擇權」,若是站在未來總統的立場發言,這是避實就虛,也是避重就輕的逃避責任之言。一、現今的「民意」,究竟是扭曲的政治操作所造成的?抑或「天然成分」?二、這樣的民意,是否真正反對「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三、如果反對「九二共識/一中各表」是真正的民意,但請問,蔡英文若成為中華民國總統,她是否也能貫徹「反對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為堅定不移的國策?
以上所論,是要指出:「人民的選擇」若是出於自由,大可海闊天空;若是出自政治操作,亦可能因一時受到政治情境蒙蔽所致。然而,主政者不能只靠蒙蔽或玩弄「人民選擇權」來統治國家,而必須在世界、兩岸及綜合國力的綜合考量下,行使其受各方制約的國策選擇權。
但是,蔡英文迄未明說她認知的「人民的選擇」是什麼。如果「反對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真是人民的選擇,蔡英文若成為中華民國總統,她也能夠實現這個「人民的選擇」嗎?蔡英文不可操弄出一個海市蜃樓的「人民選擇」,卻無力以「總統的選擇」加以實現。
其實,馬習會對可能勝選執政的蔡英文雖有「框限」,也有「引領」。框限,以習近平的語言來說:九二共識是定海神針,失此,「兩岸和平之舟」就會徹底傾覆。引領,用馬英九的語言來說:馬習會為兩岸築起一座跨海大橋,九二共識則是必須遵守的交通規則。簡單而言:框限,就是不能「台獨」;引領,就是「一中各表」。
蔡英文應當十分清楚,就世局國情言,台獨已絕無可能,因而不必等到馬習會來框限。何況,中華民國憲法,也給了中華民國總統「不可台獨」的框限。正因如此,蔡英文不能只看到馬習會「框限」的部分,而應當重視此會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引領作用。當然,絕不能說馬習會已確立「一中各表」的架構;但從馬習會的儀式(互稱對岸領導人/第三地舉行/帳單自理等),到論述(首度在兩岸最高領導人之間呈現「一中定義」是「爭議狀態」),皆是更進一步地給了「一中各表」以出口,這就是引領。
馬習會關上台獨之門,但也半開了一中各表之門。「一中各表」是馬政府努力了七年多的政策,此番能在馬習會上以「台灣方面領導人」的地位當面對習近平提出,雖尚不能視此為論述已告確立,但必須視為已取得重大進展,所以說這是「半開之門」。蔡英文必須高度珍惜此扇半開之門,如果她丟掉了「九二共識」,試問將如何再站回「一中各表」的戰略架構?
至於習近平方面,對一中各表當然仍有保留。但從馬習會可看出,他亦深知,一方面,若無一中各表,九二共識在台灣即不能存在;另一方面,要化解台獨,應先讓民進黨回到「中華民國」,而回到中華民國,即應給民進黨「一中各表」的立足點。也就是說,對蔡英文來說,她不必在「台獨」與「統一」之間作選擇,但要先在「台獨」與「一中各表」之間作一選擇。
蔡英文將印證馬習會的歷史地位。如果蔡英文接受「引領」,承續並發展「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路線,馬習會即可確立其歷史地位。反之,倘若蔡英文不接受「框限」,一旦導致「和平之舟徹底傾覆」的後果,當然亦能印證馬習會的分量。
無論是框限或引領,皆要看若成為總統的蔡英文之選擇,那也是她必須代全體台灣人作出的選擇。屆時,「台灣人民的選擇」若非受蔡英文「總統之選擇」的啟導,即是受其挾持;亦即,從國家政策的高度言,蔡英文不能將「選擇權」推給台灣人民,而必須以總統的地位為台灣人民作出選擇。
屆時,蔡英文的選擇,無論正反,皆將印證馬習會的歷史地位。

聯合筆記/我真的好想贏

.司改會 錯在偽裝政治中立
.買軍宅合法 錯的是選舉口水
.聯合筆記/我真的好想贏
.恐攻威脅/IS正在分化各國 團結奮戰吧
.恐攻威脅/過度驚慌 就中了IS陷阱
.恐攻威脅/自己經濟顧不好 管什麼反恐
.人民幣供應鏈成形 台灣機會來了
.貨貿農產角力 一套劇本不夠
.日本幸福村 我長照可借鏡







聯合筆記/我真的好想贏


2015-11-26 01:42 聯合報 張立


今年對台灣而言,真是不適合打國際賽,九月間舉行的男籃亞錦賽,中華隊背負著打入前四強的期待,兵敗長沙,拿下史上最差的十三名;兩個月後,世界棒球十二強,中華隊高喊去東京打四強,結果在自家鎩羽,連八強的門票都沒搶到。
在實力相近的國際競賽,沒人永遠是贏家、沒人永遠是魯蛇,所以說,球是圓的,不到最後不知道輸贏。
男籃亞錦賽時,我們打敗了分組第一的卡達,最後卻以分組最後一名遭淘汰;棒球十二強賽,林智勝一支讓人振奮的三分砲,痛擊強敵古巴,這場勝利,我們等了近卅年,但卻在接下來的賽事,敗給實力不算強大的波多黎各,晉級止步。
中華隊在籃球與棒球的際遇,竟是如此巧合。
十二強複賽,所有參賽隊伍中,國際排名墊底的墨西哥爆冷打敗加拿大,讓加國球員沒機會暢遊東京;決賽門票爭奪戰,南韓最後一局逆轉日本,讓日本無緣在家中封王。賽前,王貞治預言「日本一定第一」,摔破一堆專家眼鏡。
沒有人要責怪教練與球員,上場必然拚盡全力,但「球是圓的」並不能作為失敗的藉口,贏球也不能全靠意志力,我們必定仍有不足,不然不會總在關鍵時刻投不進籃、回不了本壘。
這次世界棒球十二強,中華隊打者強度不是問題,但對決輸贏的關鍵仍在投手,旅日郭俊麟、即將加盟日職的宋家豪,讓人看到新一代接班的希望,可惜的是,看不到具有完全壓制力的本土投手。棒球畢竟是團隊運動,不能只靠一兩個人,也不該全仰賴旅外球員。
籃球場上的情況,也很類似;我們的黃金世代即將屆退,隊長林志傑已經表明自己是最後一次打國家隊,其他如田壘、曾文鼎、吳岱豪等等,也都在對岸的CBA討生活,年輕一代的本土球員劉錚,被網羅至CBA,恐怕也只是時間早晚。
這些旅外球員,當然是中華隊倚重的驕傲,但更現實的問題是,留在台灣打球難道真的出不了頭?
這次棒球賽發生了幾個插曲,天母球場燈桿失火,球賽被迫移至台中;墨西哥出賽時國歌播放曾卡住兩分鐘;南韓球員抱怨燈光不良、紅土顆粒太大以及被迫在電梯口熱身。我們透過這樣的方式,讓世界頂尖球員認識台灣。
本屆台灣超級籃球聯賽(SBL)周六開打,台北賽事因為新莊及天母球場籌備世大運而整修,只能移到板橋體育館。籃協說,「比賽場館本來就是大問題,很多單項協會都有這個困擾」,連一個標準的棒籃球館都沒有,談什麼振興體育?
大巨蛋半成品球場,應該還會一直躺在那裡,成為觀光景點和一個笑話。

陳立恆/一個字,決定台灣的繁華或蒼涼

.陳立恆/一個字,決定台灣的繁華或蒼涼
.嚴震生/巴黎恐攻衝擊美國總統初選
.葉銀華/將才難尋!
.舒國治/在紐約開中國餐館之探討
.平路/測謊不是答案
.王健壯/專業學者舌戰愚蠢主播
.徐重仁/善待這個地球
.王文華/直到每個人都放棄






陳立恆/一個字,決定台灣的繁華或蒼涼


2015-11-26 01:42 聯合報 陳立恆(亞太文化創意產業協會創會理事長)


「Franz,我告訴你,這次馬習會應該是最後一次兩岸勉強平起平坐的公開會面,從此以後,不需要大陸特別施壓,台灣一定會慢慢被邊緣化,直到沒有任何談判籌碼為止。」WZ是我多年好友,一個商業嗅覺特別敏銳的德裔瑞士人,七十年代主攻台灣與香港,九十年代又轉戰上海與深圳,雖然不是什麼外交事務專家,但一直深信一國一地之經濟消長,與其政治作為有著絕對的正相關,所以幾十年來都是琢磨著政策風向做生意,不只中文嫻熟,對於台海情勢的積極博學,早已遠遠超過對自己故鄉瑞士的了解程度。
「你不相信?我拿我老家那套明青花瓷跟你打賭。」他看我表情僵硬,又不接腔,以為我不認同:「不管下一任總統是誰,在他任期結束前,台灣都基本沒戲唱了。」
其實,到上海和他敘舊前,我才剛結束在大陸近十個城市的參訪,親眼目睹兩岸的驚人轉變,又怎麼會不認同這觀點?只是在不期然間被他一語道破這一路積累的痛點,一時五味雜陳,難以成言。
說起來每隔兩三個月,我至少會到大陸走一趟,但此次一口氣走過上海、崑山、溫州、南京、義烏、杭州、常州、泉州、廈門等城市,和產官學研商等人士會面長聊後,以前感慨台商式微,現在發現連台灣經理人的優勢也無存。除了薪資水平大幅降低,甚至本地與跨國企業願意花更優渥的薪資,跳過相對便宜的台灣人才,雇用大陸當地的專業人才;原因很簡單,後者更具競爭力、企圖心與國際觀,這是許多自我感覺良好的台灣人士不願面對、卻真實存在的殘酷現實。
當然有人指出大陸經濟與體制如何千瘡百孔,但只要深刻比較過兩岸狀況,就不難發覺我們面臨著同樣的結構性沉痾,諸如少子化衝擊、退休基金短絀、教育系統僵化、樓市變相膨脹、實業創新不足等等,所以他們的弊,也是台灣的病,可是不要忘了對岸在軍事、外交、資源、市場等方面,已經是我們不可企及的。更重要的是,他們上下擁有一個無法僭越的價值觀,就是「黨國至上」,無論檯面下如何你死我活、陽奉陰違,但檯面上永遠是整齊劃一的目標、口徑與政策。
反觀台灣,多年來教育系統刻意跳過關於「忠」的表述與薰陶,並且一直誤導人民以為沒有「忠」的概念就是民主的象徵,殊不知沒有「忠」的民主,使台灣患上一種沒有「中心」思想的精神分裂症,所以我們一路從七、八十年代的繁華退化到今天的蒼涼,既追趕不上「大韓主義」的南韓,也比肩不了內部種族宗教甚為歧異、卻衷心擁戴同一種文化價值觀的新加坡或以色列。
台灣不需要回到那個「忠黨愛國」的過去,但若希望五年後台灣還有戲唱,我們必須回到七十年代上下一心一德的社會氛圍,一起為這份具有民主精神與台灣特色的中華文化資本盡忠職守、各效其力,因為唯有一個根深枝茂、廣納百川的文化,才能超越眼下盤根錯節的政治、黨派、歷史與疆界,成為全台人民的共同價值觀,也足以成為我們未來的戰略籌碼。
如果下一任總統能夠參透,台灣最大憂患從來不是政治或是經濟,而是文化建設的認同障礙,並且在任期結束前用文化找回台灣的「中心」,那我願意把從WZ那裏贏來的古董青花雙手奉上。
(作者為亞太文化創意產業協會創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