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名家縱論/川普關稅戰2.0怎麼打
◆ 星期透視/二○二五台海雖有挑戰 風險應屬可控
◆ 我應聚焦全球供應鏈重整
◆ 常識能避戰 兩岸有知常政治家?
◆ 檢察官已成法界青鳥?
◆ 司法擺爛 監察院難道只煎茶
◆ 用腳投票!是誰綁住外送員的雙腳?
◆ 保障勞工權益與併購競爭審查:雙軌權責,一個共同目標
◆ 支持政府之政策下金融整併的利多發酵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名家縱論/川普關稅戰2.0怎麼打
2025-01-12 04:23 聯合報/ 楊永明(作者為文化大學社科院講座教授、國安會前副秘書長)
川普自封為關稅俠,從他的信念、放話、人事安排可知,川普再度上任後一定會展開關稅戰。這次川普關稅戰2.0幾乎包含所有出口商品到美國的國家,媒體報導川普甚至可能宣布國家經濟緊急狀態,以實施他的大範圍關稅政策。
不同於川普關稅戰1.0主要針對中國產品和鋼鐵、鋁、太陽能板和洗衣機的主要貿易國;川普關稅戰2.0針對五大類國家:中國、墨西哥和加拿大、對美貿易順差國、中國供應鏈路經國、及其他國家。以下就前四類國家提出討論。
首先,川普關稅戰2.0的主要目標自然是中國,從川普1.0到拜登,制裁中國商品貿易與科技發展,這是霸權針對崛起強權的極限打壓。川普曾說要對中國商品課徵六十%關稅,然後又說會對所有中國商品課十%關稅。
歷經七年的中美貿易戰,去年中國對美貿易依存度是近年最低,只占中國出口十一點二%,貿易移轉效應明顯。北京最近對稀有金屬、稀土管制對美出口,並將廿八家美國實體列入出口管制名單,預料關稅戰開始後中國會升級回應反制,中美關稅戰與科技戰對峙加劇。
川普關稅戰的第二類國家是墨西哥和加拿大,因兩國是美國最大進口國的第一名與第三名,是美墨加貿易協議成員、也是非法移民進入美國的經過國家,而墨西哥也是中國商品的主要路經國,川普威脅要課徵廿五%關稅。預計川普可能要求再次重新談判或甚至廢止美加墨貿易協議。
第三類國家是主要對美貿易順差國。去年一到十月,美國市場貿易順差前十大為中國、墨西哥、越南、愛爾蘭、德國、台灣、日本、韓國、加拿大、及印度。這些國家都會面臨川普提高關稅威脅,各國都開始整理可能談判議題與交易籌碼。
台灣去年前十月對美國順差約五百多億美元,雖然半數以上是半導體晶片等資通訊零關稅產品,但預計美方仍會提出諮商談判;央行總裁楊金龍曾指出,台灣可透過擴大對美採購能源、農產品及軍事武器,以及台積電赴美投資,以平衡台美雙邊貿易失衡。於是賴清德總統在元旦致詞說,台灣將增加國防預算(也算付保護費),台積電預計下個月赴美開董事會。
第四類國家是「中國供應鏈路經國」,面對美國對中商品關稅提高,國際與中國廠商將最終製造和組裝業務遷出中國大陸,在墨西哥、越南、馬來西亞、泰國等建立工廠出口美國市場。針對這些被指為「洗產地」商品,拜登政府已經在太陽能板提高關稅,川普勢必會擴大並提高關稅。
然而這種作法是用保護主義棒打全球貿易,川普想用關稅來排擠與中國貿易往來頻繁的國家,這使得貿易供應鏈變得更長,自然成本價格也更貴。中國大陸是全球一百五十餘國的第一或主要貿易夥伴,而美國消費者或廠商依賴中國的產品和零部件,繞道進入美國市場,最終是美國人付出更高價格。
這四類國家是川普關稅戰2.0的主要對象,預料川普會同時下手,而且會先下重手,亦即關稅戰開打順序則會是關稅、談判、協議、再關稅的四步驟或混合出擊,開始就以課徵關稅作為啟動,下馬威增加談判籌碼,貿易代表署的三○一調查只是聊勝於無,目標是達成川普交易,否則將再提高關稅。
不確定川普關稅戰2.0能打多久和打多廣,但許多經濟學家認為關稅戰下美國經濟短多長空。美國去年十二月消費信心指數遠低於市場預期,台灣十二月製造業 PMI 指數回跌,顯示人民與企業對未來前景看法不確定,憂心川普關稅戰風暴,對美國和全球的經濟震盪和負面衝擊。
星期透視/二○二五台海雖有挑戰 風險應屬可控
2025-01-12 04:21 聯合報/ 張五岳(作者為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
回顧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年)兩岸關係,一月十三日台灣大選,五二○賴總統的就職與十一月五日美國大選,可謂最具關鍵影響因素。
展望今年影響兩岸關係最重要的變數,一是川普上台後,美中關係在新型大國博弈中,台海議題作為第一條紅線是否能夠透過對話有效管控分歧。在歐巴馬時期,中美官方各項對話機制約有七十個,自民國一○七年(二○一八年)川普開啟美中大國博弈則降到零,拜登時期恢復到廿個。川普上台後美中的對話管道雖為未定之數,但雙方應已都做好準備,應不致有意外與失控。二是美台關係是否維持良好的互信互諒。面對台灣對美擁有高額順差,台灣出口晶片到美國可能被課關稅,美台租稅協議無法簽署與台灣國防預算在 GDP 占比僅二點五%遠不足美方要求…凡此都將考驗美台互信關係。加上如果川普打台灣牌,大力提升美台在政治(外交)與軍事關係的提升,也必將引起北京的報復與升高台海壓力。
如果川普上台後,美中關係仍維持鬥而不破,美台關係也無重大意外過度刺激北京,則我方在觀察今年中共對台政策與兩岸關係互動上,可關注下列重要時間、事件並審慎因應與未雨綢繆。
首先,關注在一月中下旬可能舉行的中央對台工作會議,其中政協主席王滬寧在會議上所發表的重要講話,將揭示今年中共對台工作的重點。
其次是三月中國大陸兩會召開期間,李強所提的「政府工作報告」涉台政策,及習近平在兩會期間是否發重要涉台講話。由於今年係反分裂法實施廿周年,基於在反分裂法實施十五周年時,北京舉行《反分裂國家法》實施十五周年座談會,由當時人大委員長栗戰書出席並發表重要講話。今年北京依慣例可能擴大舉辦《反分裂國家法》實施廿周年座談會,並由人大委員長趙樂際發表重要講話,一殊值關注。
再則,五二○適逢賴總統執政屆滿一周年,加上又逢 WHA 召開,北京對台政策必然會展現強硬的一手策略。此外,由於去年底賴總統就職後首次出訪選擇南太平洋友邦,只過境美國本土以外的夏威夷與關島,北京並未對此做出激烈的文攻與武嚇。但今年一旦賴總統出訪中南美洲友邦過境美國本土(尤其是紐約),或美台官員互訪層級與軍事合作大幅提升,則北京對台進一步採取文攻、武嚇、經貿脅迫、法律懲獨等複合型的施壓自屬可能。
最後,今年在中共對台政策上軟的一手,除了有可能進一步開放大陸居民到台灣旅遊外。由於今年不僅是如宋濤所強調的抗戰勝利暨台灣光復八十周年,更是民國一○四年(二○一五年)「馬習會」十周年,因此習近平再度邀請馬前總統到北京,並舉行第三次馬習會自屬可能。屆時習近平也將透過馬習三會,宣示中共對台政策重要訴求,習的宣示自然不會是對台強硬訴求。
自民國一○七年(二○一八年)後,北京認為美中太平洋「大兩岸」決定台海「小兩岸」,在川普2.0上台後,中共對台政策,必然首重與美國明確底線、避免誤判、防範意外。是以,新的一年在美中相互磨合過程中,台海議題雖有若干增添風險變數。但只要美中持續對話不失控,與美台互信良好無意外,則民國一一四年(二○二五)台海兩岸雖有挑戰,但總體風險應屬可控。
我應聚焦全球供應鏈重整
2025-01-12 04:21 聯合報/ 戴翌軒/英國台灣商會秘書長、英國凱普諮詢執行董事(英國倫敦)
從川普 MAGA 團隊釋出的政策訊號來看,似乎持續強調強硬手段,意圖以保護本土利益為先,包括大幅提高關稅、重啟邊境管制,甚至更嚴厲的驅逐非法移民措施。這些作法雖能在短期內爭取部分勞工與保守派選民的支持,但對國際貿易環境與跨國企業的供應鏈配置,恐將造成持續且深遠的衝擊。
墨西哥、加拿大與中國等與美國貿易往來密切的國家,其貨幣在面對美國可能徵收高關稅或其他形式的關稅壁壘後,已經出現顯著貶值。若這些國家被迫啟動關稅報復或讓貨幣進一步走貶,全球供應鏈的洗牌恐將持續擴大,不僅影響美國企業的海外布局,也對全球跨國企業的投資策略帶來風險。關稅戰所造成的企業營運成本與通膨風險將同步走高。零售與製造業者若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物價勢必上漲,進而使內需市場承受壓力。
在財政與貨幣政策方面,川普若推行大規模財政刺激,包括減稅、基礎建設支出等,的確能在短期內帶動就業與成長,提振選民與企業信心。然而,赤字的快速擴張將推高政府舉債水位。同時關稅短期所帶來的通膨,聯準會可能被迫減緩降息以抑制高漲的物價。英國多家投行預測,今年美國的 GDP 成長率可望達二至二點五%,在 G7 中依舊名列前茅,通膨率維持在約二%。換言之,今年美國經濟雖可能有短暫的亮眼表現,但背後累積的中長期風險也在同步加劇。再者,美國若持續在全球市場上推動「美國優先」,削弱多邊合作與國際分工,不但難以建立更穩固的國際市場,也將動搖科技產業與創新的根基。
川普的保護主義和貿易摩擦升溫,同樣對高度依賴出口的台灣帶來壓力。若美中貿易戰重新加劇,台灣恐面臨供應鏈危機與更高的關稅成本。然而,危機也孕育轉機:美國對中國科技產業祭出制裁或對中企進行更大壓力時,可能促使全球供應鏈重整,使台灣有機會成為新一輪供應鏈配置的核心樞紐。當國際企業為了分散風險而重新尋覓生產基地時,台灣若能善用在半導體、電子產業上的優勢,以及高度完整的上下游生態系,或許能吸引更多關鍵投資及合作夥伴,進一步躍升為區域供應鏈的關鍵角色。
不過,在政府財政赤字快速飆升、貿易衝突頻繁的全球環境下,台灣仍須保持穩健的財政與貨幣政策。川普政府透過減稅與政府效率部門削減支出來刺激經濟,雖短期內預計成效顯著,但後續如何控制龐大的變數仍是一大隱憂。對台灣而言,決策者必須認清全球經濟變化的複雜性,既要抓住科技革命與市場轉移帶來的成長機會,也要謹慎評估地緣政治風險,避免被捲入過度對抗的陣營。特別是在金融與貨幣市場聯動愈發緊密的時代,任何政治或外交衝突都可能瞬間引發資金外流或匯率波動。
川普新團隊上台,無疑為民國一一四年(二○二五)的世界經濟投下一顆「不確定性炸彈」。川普政府雖然傾向保護主義,但美國經濟在今年仍展現出不容忽視的潛在成長動能。若能妥善處理國際貿易與移民等敏感議題,新政府也有重新展現影響力的可能。或許我們無法完全掌控每一次政策波動,但透過多方資訊與周全布局,仍可期許在挑戰與不確定性之間,找到最合適的應對之道。
常識能避戰 兩岸有知常政治家?
2025-01-12 04:21 聯合報/ 黃賀/中山大學榮譽退休教授(屏東市)
一個國民常識健全的社會才能夠保障和平。愛因斯坦在《我的世界觀》寫道:「我對人類的評價十分高,我相信,只要國民的常識沒有遭到那些通過學校和報紙而起作用的商業利益和政治利益的蓄意敗壞,那麼,戰爭這個妖魔早就該絕跡了。」
所以,當川普勝選後說:「我們已經將就業、機會、安全和常識帶回了美國,我們正在恢復常識,我認為常識是最重要的」,一時間讓我覺得世界甚至台海似乎露出和平曙光了。
令人困惑的是,川普深涉商業利益與政治利益,最可能是愛因斯坦所稱蓄意敗壞常識的人,竟強調常識的重要?「狂人」川普怎會甘於受制於常識?
不過,川普本質上是一個商人,商人務實,而務實是常識的主成分,因為有常識的人解決現實世界的問題時,會根據事實加以判斷、根據經驗去理解狀況。因此,川普也許比傳統政治人物更重視常識,體會到成本效益、協調交換、對話談判的重要,就能夠減少衝突與戰爭。
常識概念重要卻罕見談論,以致常識本身沒能成為常識,想來有趣也遺憾,也許是因為常識詞意含混,常識意指平常人都具備的知識,但當事人對常識狀態的自我認知是很主觀的,受到個人性格、任務性質、個人經驗、時代背景和社會文化的種種影響。
但旁觀者從當事人的表現就可以相對客觀地判斷其常識狀態,大概有五種:缺乏常識的是「欠常」;有常識但疏忽、或遺忘、或被意識形態所扭曲者,稱為「失常」; 自恃過人的權力、財力或智力,敢於脫離常識的,可稱「脫常」;堅守常識的是「守常」; 有關鍵知識加持的常識,稱為「知常」。
我設想一國的五種國民常識狀態如後,以呼應董仲舒的仁義禮智信「五常」之道:「守常」的領導層使社會安定發展,能行仁政;「失常」者得到監督或糾正,回歸公正合宜;「欠常」者得到教育,能知書達禮;「脫常」的智庫幕僚帶來智識創新;「知常」的官員們做事有知識有常識,得到信任與支持。
放眼世界,新加坡展現的國民常識狀態近似以上描述,新加坡人重視常識,務實理性,世人也多認為這是新加坡成功的原因。我覺得,新加坡外交上的卓越表現也支持了愛因斯坦的「常識能避戰」看法。
當前世局複雜,戰火頻仍,和平的維護刻不容緩,更凸顯「知常」型政治人物的重要性,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被認為是傑出的一位,人們看了他十年前對俄烏關係的論述,無不惋惜其建言沒獲重視,否則俄烏戰爭也許不致發生。季辛吉的務實外交曾犧牲台灣的利益,我們不喜歡他,但從他獲頒諾貝爾和平獎看來,其貢獻在國際上是得到認同的。
台灣的政治環境已迥異於當年,在外交與兩岸問題上的騰挪空間有限,追求和平所需要的關鍵知識,須包括如何破除「政黨迷思」的知識,即要能夠瞭解政治正確不一定正確、政黨利益不一定等於國家利益的道理。但兩岸還有這樣的「知常」型政治家嗎?不禁想起龔自珍的詩句:「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檢察官已成法界青鳥?
2025-01-12 04:18 聯合報/ 張勳慶/文字工作者(新北市)
民眾黨代理主席黃國昌近日爆料,指控賤賣台糖土地的前民進黨新系大吳乃仁,在去年十二月底搭乘豪車,到北市一間高檔餐廳享受,該餐廳包廂起跳費為六萬元,這對賤賣台糖土地、台糖卻以吳名下查無財產回應來說,已經是極度的諷刺。
不過真正讓國人瞠目結舌之處,是在這場餐宴中,有多位檢察官陪同,繼早先才發生八八會館有檢調涉入不當場所後,代表國家公權力執行者的檢察官,仍膽敢和政客/有案在身者同歡、甚至當起「小弟」?不禁讓國人納悶,除了政治高度介入司法外,部分司法人員在具高度敏感性的政治案件中,是否已經變成了法界青鳥或戒靈?
一位掏空國營事業的前民進黨大老,能得到賴清德的人格背書,顯見縱使高喊著最高道德標準,也會是因黨而異去論事論人。現在吳乃仁服刑完後,還未還清積欠國家的一點七四億元,卻仍能錦衣夜行又吃香喝辣,那真要反問國家執法部門,是否早就在吳乃仁的「指揮辦案」下,讓其法外逍遙?今日有「乃公」之稱者可以「國家就是我家」,那人民豈會相信在偵辦台鹽綠能弊案時,檢察官不會來個比照辦理?而且現在正值嚴寒,社會團體都在義行送暖,前新系大老能一晚就吃起許多人可能一輩子都吃不起的料理,錢權交流把司法穿透到百孔,能不讓人心驚?
同樣也是出身新潮流的賴清德總統以及新系立委,也將面對許多質疑,那就是在民進黨自前總統蔡英文全面緊抓國家機器以來,表面上雖然高喊司法改革,但其掌控整個司法體系的人事升遷派任與資源分配,這就很難讓人相信,「權力分贓化骨水」沒有買通法、檢體系,想必有人馬在其間穿梭,因為這在近年各縣市偵辦和政客有關的黑金案子上,幾乎都可見到唱雙簧、雙標或大小眼。當國人看多了檢察官的高度選擇性辦案,那司法不是已死,而是成了喪屍。
對於此事,法務部、監察院、廉政署等政府相關部門,真的會律己從嚴查處嗎?以目前的檢察官體系,特別是一些地檢署,充斥了濃到化不開的政黨色彩,再加上民進黨仍掌握整體司法人事,很難讓人樂觀起來。從上回賴清德提名的大法官人選,就已經證明此種操作痕跡。
昨天司法節,民眾黨一一一「釘孤枝」遊行登場,國民黨立委響應;看來這次吳乃仁風波,更讓立院在野黨對未來的大法官人事同意權嚴審,強烈衝擊波將會從司法撞擊到總統府和民進黨。假若民進黨依然用「司法在我手」去面對,那台灣的民主也將進入失衡又失控之危機。屆時再回看,吳乃仁恐怕不只是吃了高檔套餐,也可能吃掉了國本。
司法擺爛 監察院難道只煎茶
2025-01-12 04:18 聯合報/ 程仁宏/前監委、消基會名譽董事長、華夏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台北市)
國民黨日前質疑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監察院就已立案調查的新竹棒球場案迄今沒結果,是在打假球,監委陳景峻表示,因為新竹地檢署正在偵辦,監察院調查是「事後權」。什麼是「事後權」?要等地檢署調查有結果後,監察院才能調查?等等等只好煎茶喝茶聊天,看來本案要等到天荒地老了。
新竹市政府於民國一○八年(二○一九年)展開新竹棒球場拆除重建工程,改建經費接近十二億元,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重新啟用,但首場比賽因場地問題引發球員受傷,隨後停止使用進行修繕,事後發現球場設施不良,還在球場底下挖出疑似廢棄物,引發外界熱議,重創當時轉戰桃園市長的林智堅支持度。
監委陳景峻、郭文東、張菊芳於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十月間,就球場整建案之工程採購有無違法失職?有無善盡管理監督責任?有無人員涉及不法與瀆職?有無行政上糾錯究責之必要等相關疑義申請立案調查。
監察院依憲法及憲法增修條文規定,行使彈劾、糾舉及審計權,並提出糾正案,除審計權行使另有規定外,悉依監察法之規定。而依監察法規定,監委對於公務人員認為有違法或失職行為,應經二人以上提議始得向監察院提彈劾案,對於公務人員認為有違法或失職行為,應先予停職或其他急速處分時,得以書面糾舉,經其他監委三人以上審查及決定,由監察院送交被糾舉人員主管或上級長官;至於監察院於調查行政院及其所屬各級機關後,經各有關委員會審查及決議,得由監察院提出糾正案,移送行政院或有關部會促其注意改善。
易言之,監委行使彈劾權、糾舉權,乃因公務人員有違法或失職之行為而發;對行政院或有關部會之糾正,則因有不當或違失情事,而促其注意改善。我國係採行政、立法、司法、考試及監察五權分立,並要求相互間各掌其權、各司其職,故並無司法單位調查之案件,監察院即停止調查,等司法調查結果出爐後監委才能辦案,否則監察院可以關門大吉了。
監察權是「事後權、是事後審究」的議題,筆者任監委時即與多位監委討論,原指政府政策、設施定案,甚至執行後或完成後違失的究責,但有監委認為若政策在擬訂過程中已引起爭議,又有明顯違法情事,為什麼一定要等到執行後造成不可彌補的問題時才啟動監察權?雖然有不同的觀點,但監委均能謹守分際獨立行使職權。
監察權若要讓人民信賴與尊重,姑不論要超出黨派,最起碼應該扮演好行政調查的角色,宜盡速完成調查並將調查報告提供給司法機關和立法機關參考,而非碰到檢調亦在偵辦就退縮或停止監察調查,如此即有悖離監察權和司法權獨立的精神,也徒增外界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