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2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台灣經貿之路愈走愈窄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4484/web/ 

◆  聯合報社論/站在憲政高度,賴總統應促成國會改革立法(系列三)
◆  聯合報黑白集/執政還學黨外告洋狀
◆  經濟日報社論/台灣經貿之路愈走愈窄








經濟日報社論/台灣經貿之路愈走愈窄


2024-05-22 02:26  經濟日報/ 社論
台灣經貿之路愈走愈窄。 聯合報系資料照


賴總統就職演說中的兩岸政策立場,被對岸解讀為「謀獨」,以及充滿挑釁的危險訊號。相較於蔡英文前總統八年前就職演說,大陸以「一份沒有完成的答案卷」,還帶有些許期待的回應,此次不但沒有緩衝空間,更是毫無交集,完全顯現不出賴政府一再強調「蔡規賴隨」,維持現狀的兩岸關係。

雖然賴總統自認也有釋出善意,例如先前提出兩岸執政黨先行談判,以解決政府管道不通的困境。就職演說也提及開放兩岸觀光旅遊,以及學位生來台。但是再多的利多政策,也無法彌補雙方對於主權隸屬認知的重大落差,兩岸緊張情勢再次升溫。

未來預估僵局仍難以化解,兩岸將走向政治對抗升高,以及外交國防對峙加深的情況。在上述外溢效應影響衝擊下,中國大陸還會加碼對台灣經貿限制措施,兩岸經貿交流也會持續倒退。

中國大陸可能會先取消兩岸過去所達成的協議,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將首當其衝。對岸已在去年12月,以台灣未解除對中國大陸約2,500項產品的進口禁令,形成貿易壁壘為理由,率先終止 ECFA 早期收穫計畫中12項石化產品的優惠關稅。今年元月,又以蔡政府並未採取有效措施消除貿易壁壘,宣布準備研擬取消更多 ECFA 早收產品的關稅減讓。

中國大陸迄今一直沒有後續行動,多少也有可能在觀察階段,等待賴政府回應。而在目前兩岸關係繼續下行,賴政府也無意解除大陸產品進口禁令下,預估大陸未來可能會以「剝洋蔥」的方式,逐步取消 ECFA 早收產品關稅優惠,將直接影響原先受惠的台灣中小企業獲利。

除了 ECFA 之外,兩岸過去所簽的其他協議,中國大陸即使不直接取消,但會消極應對不落實執行,兩岸經貿關係會更加疏離。

其次,中國大陸仍會維持蔡政府時期對台灣的經貿限制措施,大陸雖然宣稱每次實施都有正當理由,但幾乎均在兩岸關係發生變化之後;充滿政治操作,以及經濟脅迫的意涵。而在賴政府時期,大陸會更肆無忌憚對台灣實施更多包括反傾銷、擴大對台灣產品查核,以及限制或禁止進口等制裁措施。

另外,陸委會雖然回應台灣準備開放旅遊觀光,以及大陸學生來台,已經釋出最大善意。但是迄今台灣對先前大陸開放福建馬祖旅遊仍未正面回應,以及民進黨長期反對改善對陸生的多項歧視性措施;再加上先前陸委會質疑中華民族是否存在的論調,對岸更不太可能會接受。

賴總統就職演說也提及台灣要積極參與區域經濟整合,而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是台灣目前的第一優先,但同時也是兩岸激烈交鋒的場域。台灣與中國大陸都在2021年正式提出申請,大陸枉顧 CPTPP 規定任何亞太經合會(APEC)成員均有加入資格,一再以台灣非主權國家為理由,主張不具加入資格;台灣則以大陸經貿體制與 CPTPP 的高標準相悖,不符合加入條件。雙方隔空交火,未曾間斷。

CPTPP 今年下半年將在加拿大舉行執委會,將討論台灣及中國大陸共六個新申請案。只有在執委會中以共識決成立工作小組,才算是踏入 CPTPP 的第一步,原本對台灣困難度就不低。在兩岸關係惡化下,中國大陸必會傾全力阻撓台灣申入 CPTPP,對於台灣不確定性更高。

另外,大陸也會阻礙台灣在其他雙邊經貿協定的突破,例如先前台灣在推動台灣-紐西蘭及台灣-新加坡自由貿易協定升級版進展不順;台灣參與其他國家的雙邊協定也受到很大阻礙而無成果。

總之,由於兩岸政治分歧擴大,台灣對外經貿空間恐持續備受壓縮,對於台灣挑戰更高,賴政府如何因應?仍是一大考驗。












聯合報黑白集/執政還學黨外告洋狀


2024-05-22 03:59  聯合報/ 黑白集
前AIT處長司徒文。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朝野為國會改革法案大打出手,民進黨不只找學生和毒販加盟還求來美國爸爸助威綠委邀請 AIT 前台北處長司徒文登台,指控藍白透過立院擴權,奪取行政部門權力。拿著手機讀稿的司徒文充滿諷刺感:美國人主張中國應接受美式民主,分權制衡,卻在台北協助少數總統閹割國會。

綠營捍衛「立法局」搬出壓箱絕活。五一七重演「拳頭戰人頭」,還加映「太陽花」,連戒嚴時期黨外告洋狀都復刻播出。民進黨已產出第三個總統,還要告洋狀賣慘,豈不戳破賴清德「壯大國家、世界舵手」的牛皮?找外國人助陣朝野攻防,賴政府不也是利用境外勢力干預內政

綠委林楚茵宣稱國際憂心台灣「國會擴權」,卅位國際學者聯署「嚴正關切」。除司徒文及楊甦棣兩位前台北處長,還有海外獨派。也有拿外交部獎學金的雜牌學者,此人最知名「學術成就」,是預告中共將在賴清德過境美國時攻打東沙

聯署名單來路不明由此可知為何外交部不願讓韓國瑜插手民主基金會運營花公帑僱國際傭兵攻擊在野黨,水很深呢

AIT 前官員等「高貴的民主友人」,未必了解法案爭議,卻協助賴政府壓制在野監督,不知會否心虛。也許,川普從白宮號令平民攻進國會山莊後,美國人便已失去對民主的信仰與尊嚴。













聯合報社論/站在憲政高度,賴總統應促成國會改革立法(系列三)


2024-05-22 03:57  聯合報/ 社論
立法院朝野黨團21日再度為國會改革法案挑燈夜戰,彼此攻防爭吵一天後在午夜12點宣布休息,24日繼續開會審查。記者潘俊宏/攝影


國會改革法案在五二○前引爆朝野衝突,五二○後再戰,賴清德總統的態度備受關注。賴總統就職演說第一段就談行政立法協調合作,呼籲政黨合作,多數尊重少數、少數服從多數,避免衝突;但他強調全民期待理性問政、立院議事應遵守程序正義、朝野政黨推動法案都應合乎憲法,則被解讀為暗批國會,為合作設條件。對於國會改革來說,賴總統的談話值得進一步討論。

賴總統誓言將依據中華民國憲政體制,帶領國家勇往前進;他也站在總統的憲政高度討論行政立法協調合作,提醒注意法案合憲性。不過,正是從憲政高度來看國會改革,更凸顯相關立法的迫切性。賴總統期勉行政立法協調合作,共同推動國政,而國會改革正是恢復分權制衡、理順行政立法關係、重建憲政秩序的重要關鍵。否則,過去八年民進黨一黨獨大,立法院長期淪為行政院立法局,任由府院黨予取予求,甚至面對閣揆欺凌、閣員羞辱只能唾面自乾,難道是正常的憲政運作嗎?

民進黨阻擋國會改革法案,綠委挾賴清德諭令「反守為攻」,不惜焦土作戰,還出現抱摔女藍委、搶奪立院秘書長文件等不入流動作,並動員學生、民團與側翼圍擊,甚至找來國際學者助勢。揆其理由,不外乎破壞憲政規範、擴張國會權力、侵犯行政權力、違反程序正義等。而立院衝突後,賴清德臉書貼文對民進黨立委慰勉有嘉,就職演說內容也被認為意有所指。

但這波國會改革的意義,其實沒有破壞憲政規範,反而是捍衛憲法分權制衡原則;不是國會擴權,而是拿回原本就屬憲法賦予國會的立法權;也沒有侵犯行政權,而是恢復長期遭到行政權壓抑閹割的國會功能。至於賴清德以降念念叨叨的程序正義,雖然走過民進黨八年輾壓式立法後,聽來倍覺諷刺,但在野黨不能再犯同樣錯誤,可以更求周延;不過檢視這次立法進程,從二讀前的討論、多場公聽會和專案報告,到立院網站相關資訊全都露,要說這叫做程序不正義,恐怕只是表決輸不起的謊言和認知戰。

國會改革之必要,就是因為幾個憲政運作問題迫切需要解決。例如,賴清德談了行政立法關係,卻漏談長期被漠視的總統與立法關係;國情報告常態化當然不是要破壞憲法規定的總統與五院關係,而是要解決總統四年規避民意監督的弊端,並協助矯正總統與行政院長之間「有權無責」和「有責無權」的不正常關係。而立法院聽證權、調查權和藐視國會罪,則在擺正嚴重傾斜的行政與立法關係,重建行政向立法負責的憲法規範;至於強化人事同意權更不待言,難道蔡政府對獨立機關人事放任府院、派系與大亨去喬,還要在賴政府重現?

即使民進黨質疑其中有些條文有違憲之虞,但賴政府有覆議、釋憲等合法合憲途徑反制,何須暴力杯葛,甚至挾群眾裹脅,製造朝野對立和社會不安?反而賴清德極力強調要合乎憲法,固然正確,卻也令人聯想到如果立院通過國情報告即問即答,賴清德會不會像當年二百多天拒進台南市議會一樣,逕自認定違憲,拒去或拒答國情報告,釀成憲政災難?

賴清德是總統與國會雙少數總統,國會改革法案引爆的朝野衝突,預告賴政府面對國會的日常。賴總統在就職演說中對此已有體認,但如何落實其所說秉持人民至上、國家優先精神,推展國政,團結台灣,仍待考驗。不過,站在憲政高度,賴總統首應促成國會改革立法,重建憲政秩序。 




【專家之眼】普亭訪華與中俄關係

◆  【專家之眼】報告賴總統請優先解決AI產業五缺吧!
◆  【專家之眼】普亭訪華與中俄關係
◆  【專家之眼】賴政府登太平島,提新南海政策可能嗎?

◆  【專家之眼】誰在恐懼社會流動?他們怎麼做?有教無類







【專家之眼】普亭訪華與中俄關係


2024-05-22 07:16  聯合報/ 湯紹成/亞太綜合研究院院長
俄羅斯總統普亭(右前一)16日到訪北京,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左前一)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前為普亭舉行歡迎儀式。中新社


5月16、17日,俄羅斯總統普亭訪華,受到中方高規格接待,此次也是普亭第五次就任總統之後的首次出訪。在過去十年內,習近平與普亭舉行過逾40次會面,比其他任何領導人都頻繁,可見中俄關係緊密的程度。

自普亭總統民國九十年(2001年)上任,兩國即簽訂《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將雙方四千公里的邊界問題解決,並達成深化「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其中「協作」與「合作」不同,前者是包含軍事合作關係。雙方還建立「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的共識,亦即所謂「結伴不結盟」的模式,雙方合作的空間甚大。同時,兩國還同意俄方所提出的「四不」政策,也就是美國的三不政策再加上不向台灣軍售。之後,中俄雙方關係發展順暢,並連續簽下多項合作項目,而且都具極大的規模。

由於北極擁有豐富天然資源,因氣候暖化,北極融冰,其航道在夏天日益有利通行,因而中方在民國一O七年(2018年)提出「極地絲綢之路」計畫。相對而言,若循麻六甲海峽到歐洲等傳統航線可能需要5周,但經北極航道只需3周,還可避開中東亂象與海盜攻擊海域,此乃中俄合作的重大旗艦項目。

俄羅斯遠東地區,土地面積達696萬平方公里,人口卻只有650萬,該地區不論地面與地下,都蘊藏豐富的資源。目前中俄之間已簽訂了包括能源礦產、基礎設施與資訊產業等79個重大項目,總投資額超過1,600億美元。

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雙方同意興建「西伯利亞力量2號」Power of Siberia 2),打算再由俄國供應500億立方米天然氣至中國。不僅可為中國內地帶來穩定的糧食與能源供應,也有助俄羅斯取得資金,並轉向亞洲以化解被西方圍堵的壓力,攜手俄羅斯開啟歷史新機遇,俄羅斯已將遠東開發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

規畫與商討25年的中吉烏鐵路項目,終於因俄方同意,將於民國一一三年(2024年)底開工,乃成為中歐班列南部通道的重要部分,建成後將成為從大陸運輸貨物到歐洲和中東的最短路線,可讓貨運路程縮短900公里、時間節省7至8天。這將改變新疆乃至於整個西部的交通格局,並加快西部大開發,同時有利於中亞、裏海石油的開發和利用

此次的中俄聯合聲明長達萬字,涉及方面極廣,光是「合作」就被提到130次。除前述各項重大合作項目之外,兩國還重申反核戰,雙方還意識到了投資合作是需要加強的,也是未來要突破的重點方向之一。值得注意的是,兩國元首還提到了在金磚和上合組織內的合作

在有關於台灣條款:「俄方重申恪守一個中國原則,承認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反對任何形式的『台獨』,堅定支持中方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實現國家統一的舉措。」比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聯合聲明》多了「實現國家統一」六個非常重要的關鍵字,因為這和當前的台海局勢以及大陸推動兩岸統一的目標密不可分,也對於美國所領導的小院高牆、聯合反中的策略產生遏制作用。

普亭剛舉行了他的第五次總統就職典禮,而習近平也剛從歐洲出訪歸來,獲得豐碩的成果,但並未在貿易或烏克蘭問題上做出任何重大讓步。此次普亭的訪華,明確展示了中國和俄羅斯緊密地結合,並藉此來削弱以美國為首全球體系












【專家之眼】賴政府登太平島,提新南海政策可能嗎?


2024-05-22 07:01  聯合報/ 宋燕輝/中華民國海洋事務與政策協會理事
立法院副院長江啟臣及外交國防委員會召委馬文君等10位在野立委18日赴太平島考察,宣示主權。圖/取自馬文君臉書


賴清德新總統就職演說中呼籲台灣要探索海洋,發揮海洋國家的優勢,豐富人民的海洋生活,投入海洋科技研究,推動海洋產業發展,提升國家競爭力。

他也說,根據中華民國憲法,中華民國主權屬於國民全體,強調有主權才有國家,每一位國民都要團結、愛護國家、護主權,不可為了政權犧牲國家主權。

賴清德就職演說未提及兩岸,但依據中華民國憲法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我國家領土包括大陸地區。同樣,他也隻字未提東海釣魚台列嶼和南海四大群島之領土主權,但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和國際法,這些島礁的領土主權屬我,台灣享有此些島嶼四周海域內海洋資源開發與利用之主權權利,以及有關保護海洋環境和海洋科學研究的管轄權。

中華民國政府依據憲法與國際海洋法制訂通過領海與專屬經濟海域法,也依法劃定與公布領海的基點基線。我採用正常基線劃定東海釣魚台列嶼和南海民主礁(黃岩島) ,主張擁有南海南沙群島領土主權,此包括中業島與黃岩島。但剛卸任之蔡英文政府並未依據中華民國憲法與國內海洋立法採取積極作為去護主權、護漁權。依據國際法默認與禁反言原則,此種低調、不作為行動對捍衛我領土主權與海洋權益主張極為不利。

民進黨「親美日」、「抗中國」,以及過度關注執行新南向政策的做法衍生「為了政權犧牲國家主權」的不利政策結果。賴清德呼籲要護主權,但依憲,中華民國台灣的領土主權包括南海四大群島。

日前,菲律賓民間組織激進分子組織百艘以上的菲律賓民船企圖強行闖入台灣已劃設公布之領海基線之黃岩島附近海域宣示主權。菲律賓國防部長也強登南沙中業島宣示主權,並主持島上軍營開工儀式。中國大陸因應菲國挑釁侵權作為發布了海警第3號令,對其海警船海上行政執法程序做出詳細規定,並將於下月正式施行。此令發布的日期跟菲律賓民船試圖接近黃岩島的時間點完全重合。

中國大陸針對菲律賓在中業島、黃岩島、及仁愛礁的挑釁侵權行為持續採取捍衛領土主權與海洋權益之各種強硬反制措施反觀一再宣稱是聲索國之一的台灣依然是低調不語。如果賴清德採取「蔡規賴隨」南海政策的話,就職演說中所稱「發揮海洋國家的優勢,豐富人民的海洋生活,投入海洋科技研究,推動海洋產業發展,提升國家競爭力」,依據中華民國憲法護主權的講法是空話。

日前10位在野黨立委前往太平島考察、宣示主權。期間,立法院副院長江啟臣還從太平島郵局寄出一張明信片給賴清德總統,並寫著「中華民國,永保太平,你我有責」,並請賴清德就職時,重申太平島為我國領土、宣示南海主權。很遺憾,這明信片完全被忽略。

今年元月,「南沙太平島港側浚深及碼頭整修工程」竣工驗收通過。但總經費高達新台幣17億餘元的此項重要工程,卻未見總統或政府相關高層官員前往主持啟用典禮。此不作為不符行政作為慣例,蔡政府低調的過頭!新政府應循慣例有所作為。

鑑於新國安團隊剛上台,或許國安會祕書長吳釗燮與國防部長顧立雄可研議組團邀請立法院執政黨立委共同登太平島視察的政治效益。如果賴清德總統能夠親自帶領國安高層官員,以及藍綠白立委一起登島並主持新碼頭啟用儀式,發表台灣新南海政策的話,這才是真正團結、愛護國家、捍衛主權的行動。但可能嗎?













【專家之眼】報告賴總統請優先解決AI產業五缺吧!


2024-05-22 07:33  聯合報/ 曾志超/中華經濟與金融協會副秘書長
賴清德總統20日宣誓就職,在就職演說中提到的AI願景讓人印象深刻。本報資料照


賴清德到底有多麼愛AI?

恐已到了言必稱 AI 的地步,就職演說時提到「AI」與「人工智慧」次數高達8次之多,只輸給「中國」、「台灣」與「世界」等;力推的「信賴」產業也是以 AI 為首;連組行政院團隊都自稱是「行動創新 AI 內閣」。然不知賴總統是否知悉 AI 產業也有「五缺」問題?

上周 AI 二大巨頭分別推出更新版的大型語言模型(LLM分別是 OpenAI 發布 ChatGPT-4o;Google I/O 2024開發者大會也推出 Gemini 1.5 Pro,縱然只是現有版本的進階版本,功能卻又大幅躍進,尤其是 ChatGPT-4o 可以接收文字、視訊與音訊的任意組合作為輸入,並即時生成三者的任意組合輸出,過程流暢宛如真人,顯示 AI 技術改變人類生活已不再只是科幻電影的場景。

新總統見到 AI 新趨勢頗值得肯定,520當日提到的 AI 願景亦讓人印象深刻:「面對全球智慧化的挑戰,我們站在半導體晶片矽島的基礎上,將全力推動台灣成為『人工智慧之島』,促成人工智慧產業化,加速人工智慧的創新應用,並讓產業人工智慧化,用人工智慧的算力,來提升國力、軍力、人力和經濟力。」

近來我國 AI 概念股狂飆,大家就以為我國 AI 技術領先,然根據媒體報導,在「全球人工智慧指標排名報告中,台灣竟只位居第26名,落後於日本、新加坡、南韓及以色列等國。台灣在 AI 領域擁有強大硬體實力,但在軟體與應用面相對匱乏,不僅產業發展五缺困境,我國生成式 AI 同樣有以下五大障礙:

第一缺、算力不足:訓練 LLM 需仰賴優異的算力,我國主要 AI 模型係使用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國研院國網中心)的台灣杉2號超級電腦,其僅擁有2,016片舊型的 V100 GPU。相較於各大企業擁有的 GPU 都是數萬片起跳,如 Meta 年初即宣布今年將購買35萬片H100,我國這點算力,如何訓練出好的模型?

第二缺、經費匱乏:本期《經濟學人》報導各大科技巨頭為發展AI,已進入軍備競賽,AlphabetGoogle 母公司)、亞馬遜和微軟在 1 月至 3 月期間總共投資了 400 億美元,Meta(Facebook 母公司)上月也宣布今年也在AI領域投資400 億美元,微軟總投資可能更可觀。我國自主開發 AI 模型的「TAIDE」計畫,竟然只編列三億台幣經費,真難為了計劃人員。

第三缺、人才欠缺:開發 AI 模型需要大量的專業人才,連 AI 人才聚集的美國,科技公司仍大舉挖角搶人,台灣長期偏重資訊硬體發展,人才短缺問題更為嚴峻

第四缺、訓練資料有限AI 大模型品質優劣的關鍵,在於訓練資料是否充足,繁體中文資料極為有限,TAIDE 計畫排斥簡體中文資料,改採政府報告摘要、科學發展月刊、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光華雜誌、法規資料庫與教育部字典等政府公開資料,內容正確性雖較高,卻過於狹隘,訓練出來的品質難以期待。

第五缺、能源短缺:無論是訓練或是使用生成式 AI,均極度消耗電與水資源,台灣在堅持廢核後,供電本已處於緊張狀態,加上 AI 產業發展,將使電力供應雪上加霜。原本期待賴政府能檢討能源政策,不料行政院長卓榮泰接任後宣示,「追求非核家園,是永遠不可放棄的目標」,威脅 AI 產業發展。

報告賴總統,AI 產業發展光有亮麗的口號是沒有用的。若真有心要打造台灣成為「人工智慧之島」,請先務實的解決 AI 五缺問題吧!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我國工業的變化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4484/web/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我國工業的變化
◆  賴何必把橄欖枝削尖帶刺
◆  賴總統就職 要從建立民信開始
◆  升格體育部 要能起東風
◆  賴路線已清晰 準備應對台海風險
◆  賴比蔡走更遠 陸必反應
◆  全球登革熱流行 台灣可貢獻科研防疫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我國工業的變化


2024-05-22 04:04  聯合報/ 李家同(作者為清華大學榮譽教授、博幼社會福利基金會榮譽董事長)


大約三十年前,我在很多演講中鼓吹我國的工業一定不能再是 turn key industry。turn key industry 好像沒有對應的中文名詞,因此我在此解釋一下。我國在過去常常會從外國整廠輸入所有生產設備,只要通電以後,就可以生產。這種工業意指我們並不能掌握技術,因為所有的技術都是外國來的。這種工業的缺點是,一旦外國有了新的技術,我們這家工廠就很難存活了。

三十年過去了,我最近有機會參訪過幾百家台灣的工廠,我的結論是,我國的工廠絕大多數都擁有自己的技術。也許大家會問,為何我國會有這麼大的蛻變?我認為我國的工業之所以有進步,乃是因為中國改革開放以後,將我們很多不擁有自己技術的工廠都吸收過去了。當時中國的工資比較低,沒有技術的公司如果留在台灣,很難存活,因此很多人感到悲觀,認為我國面臨工業空洞化的問題。

沒有想到,當時的工廠出走反而造成很多公司因此認真地發展技術。我們當然還是會輸入設備,但是製造的技術乃是自己擁有的,這種技術完全來自工程師的研究發展,也成為了公司的智慧財產,別的公司要想超越並不容易。

半導體工業就是一個例子。雖然我們向外國購買設備,但是我們的工程師很努力地知道很多技術的細節,因此可以不斷地改良製造的技術。我國的半導體工業之所以能夠在全世界表現得非常好,絕非因為我們的半導體公司可以買昂貴的設備,而是因為我們的工程師擁有很多寶貴的知識和經驗。

我國機械工業的進步也非常之大,機械工業重視設計,也講究精密。要達到精密,機械工程師往往對一個機械的底座會有非常特別的想法。機械工程師多半也懂得利用數學,雖然他們的刀具仍然可能會造成一些誤差,但是他們可以利用數學來使這種誤差減到最小。目前我國的機械工業都已和光學有關,這也是過去從來沒有的。

在過去,大多數人都只知道石化工業,而不知道我國其實已經有精密化學產品。這些產品不僅可以給一般工業用,甚至可以打入世界著名的化妝品公司,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也希望大家知道,我國的化學工業有能力發展自己的模擬軟體,在過去這是很難想像的。

我們更應該知道,我國已經進入了精密工業境界。大家都知道電流的單位是安培,我們已經有公司可以測量到一千兆分之一安培。這種技術當然不是買來的,而是我們自己發展出來的。

雖然我國的工業有很大的進步,但是我們也應該隨時提高警惕,因為中國大陸工業上的進步也是相當驚人的,韓國當然也是我們的競爭對手。希望政府有更大的野心和更好的規畫,使我國的各種工業都更上一層樓。













賴何必把橄欖枝削尖帶刺


2024-05-22 04:04  聯合報/ 陳信宏/自由業(屏縣里港)


賴總統就職演說有關兩岸的部分,無法掩藏他心中初掌大位的志得意滿,對外明告中國兩岸楚河漢界互不隸屬,對內告誡在野勿與中共同氣連枝,出賣主權,一招兩式說得是理直氣壯,大義凜然。

證嚴法師有句名言:理直要氣和,顯然賴總統不夠內斂沉穩,政治常是可以做不能說,可以說卻不能做。

筆者提供一則典故:民國十二年(一九二三年)起施特雷澤曼Gustav Stresemann連續八屆擔任德國外交部長,並因主導與法國世仇的和解而於民國十五年(一九二六年)獲諾貝爾和平獎。

他有次正準備對國會演說擬稿,一旁幕僚看見他在沉思,就說:您一定在想要對國會說些什麼?施特說:你猜錯了,我在想萬萬不能對國會說些什麼

賴總統的就職演說重中之重全在兩岸論述,其餘只是占點篇幅時間,美國、日本及國際焦點在此,遑論中共當局,那又何必去把橄欖枝削尖帶刺呢?














賴總統就職 要從建立民信開始


2024-05-22 04:04  聯合報/ 王伯元/李國鼎科技發展基金會、群我倫理促進會董事長(台北市)


群我倫理促進會日前發布委託「遠見民意調查社」所做之「二○二四年社會信任度調查」。這個調查已行之有年,從民國九十年(二○○一年)起就長期追蹤民眾對社會各種角色的信任度,以及對政府施政表現的評價。今年的調查結果發表正好在新任總統就職之際,其中有關政策民意的調查,除了檢視過去施政的成績,也可做為未來新政府規畫藍圖提供事先預警的功用,我認為別具意義。

此次政策民意調查,近五成民眾信任政府施政的能力,但也有四成以上的民眾表示不信任。其中三項被認為不適當的政策,分別為能源(百分之五十三點二)、食安(百分之四十七點八)及兩岸(百分之四十六點一),這幾個議題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也在媒體上廣泛討論,有這個結果並不意外。

拿食安問題來說,從瘦肉精、蘇丹紅,到寶林茶室、王品等多件食物中毒案,一連串的食安意外使得人心惶惶。事實上,民國一一二年(二○二三年)食安案件數量暴增,還創下歷年新高,只是並未曝光於媒體,讓民眾有一切都很安全的假象。「食安五環」是蔡政府的重要政策,但現在看來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政府相關單位不應再粉飾太平,而是要善盡監督及把關之責,將「食之安全」還給民眾。

兩岸問題則已是老生常談,在蔡總統執政期間,兩岸關係降到冰點,再加上中美關係惡化,而台灣在多項議題上堅定地站隊美國,更加深了兩岸彼此的怨懟,台海局勢緊張,甚至被經濟學人雜誌封為全世界最危險的地方。從這次信任度調查也可看出,劍拔弩張式的對立並非民眾所願,絕大多數的台灣人都希望能維持台海和平,安居樂業。當然和平的維護需要兩方共同努力,也須有長時間的互信基礎。賴總統曾自稱是務實台獨工作者,雖其在副總統任內有修正路線,釋出希望兩岸執政黨展開良性對話的橄欖枝,但面對北京堅持一中原則、九二共識的立場,賴政府的兩岸關係會如何發展值得高度關注。我也期待賴政府能運用智慧找到合適方案,循序漸進地與對岸開啟雙向對談,降低敵意螺旋,避免兩岸出現戰爭。

此次民眾最不信任的政策則是能源問題。「廢核」向來是民進黨執政最重要的政策之一,但隨著民國一一四年(二○二五)非核家園政策的推動,台灣電力的短板愈來愈顯著,最近屢次傳出跳電導致供電不穩或停電,單單桃園四月就停電達到卅五次,嚴重影響到民生,更令人擔憂缺電對台灣產業的影響。最近G7工業國聲明不再發表反核言論,歐盟也將核能視為綠能,而國內工商界也紛紛提出希望政府能重新檢討能源政策;如我的好友玉山科技協會理事長童子賢先生就提出可讓核能成為基載電力的一環。就看賴總統能否能正視現行能源政策的錯誤,放棄意識形態,務實地調整電力發展規畫。

《論語》顏淵篇曾載子貢問政,孔子在他所提的「足食」、「足兵」、「民信」這三者中,認為足兵、足食皆可去,但無信則不立,可見民信的重要性。政治人物常言「民之所欲,長在我心」,政府重視民意趨向就能累積信任,而這份信任就是支持經濟繁榮、政治民主和國家發展的重要支柱。賴總統任期剛剛開始,除上述三項問題,其實還有很多的議題等待解決,希望賴政府能多方傾聽、務實面對、確實執行,帶領台灣走出新局。












升格體育部 要能起東風


2024-05-22 04:04  聯合報/ 黃煜/清大運動科學系教授(桃園市)


國內職棒早期四大名投在總統就職典禮領唱國歌,引起不少球迷好評,也凸顯總統對於運動文化的尊重。而更讓體育界關心的是,賴總統選前的體育重要政見之一、並在就職演說中提到的,就是要將教育部體育署獨立升格為「體育暨運動發展部」,這也算是少數朝野有共識的重要工作之一。如今,體育界也期待總統兌現這個政見,但升格只是增加員額及經費就會解決體育界面臨的窘境嗎?事實上,組織施政思維及策略作為將會決定升格成效。

首先,國內體育政策從體委會時代的「全民競技花開並蒂」雙主軸,到體育署時代則是「全民、競技及產業」發展鐵三角,組織架構也隨之調整。可惜的是公務部門「自掃門前雪」的觀念,使得組織內部業務缺乏整合,單打獨鬥的結果自然是事倍功半。

引用運動界前輩提出之「競技運動全民化、全民運動產業化」的概念,是推動組織整合的重要架構。前者強調運動推廣不能光是追求競技成就,發展運動金字塔並強調基層運動的普及,是重中之重,比較可惜的是國內的學校運動發展重點著重在勝負,而非終身運動習慣之培養,不僅容易揠苗助長,更使運動資源分配失衡,政府資源獨厚少數學校運動菁英。後者則是針對部分具群眾基礎的運動,導入商業思維的發展策略,提供便民的行政服務以利產業發展。現階段福利式的補助政策形塑了皆大歡喜的表象,但長期下來不僅弱化民間運動組織發展動能,更無法厚實產業根基。基於組織欠缺整合,產業政策一直無法融入核心產業,對此理應建構跨部門的商業發展功能小組,並盤點各單位的產業或商業亮點以提出合宜的產業政策,才得以呼應全民、競技及產業之鐵三角。

其次,社會變遷下的現代運動,已經被賦予更多功能的載體,從永續發展、城市行銷、凝聚民心及在地文化輸出等;運動已具備跨足不同產業的關鍵角色,包括運動觀光、運動文創、運動科技等,而運動用品製造業在全球運動器材設備供應鏈早已占有一席之地,且不同族群對於運動都有需求,如銀髮族運動、幼兒體能發展及職場運動促進等。再者,受限於弱國無外交及兩岸錯綜複雜的政治現狀,藉由運動參與國際事務已成我維繫國際關係的重要渠道。簡言之,行政部門應試著將運動發展重心,從過往侷限於運動競技勝負轉化為跨產業、跨族群、跨國際的最佳媒合劑,提升施政格局及視野。

從民國九十八年(二○○九年)高雄世運會到民國一○六年(二○一七年)台北世大運,不僅讓我們見識國際賽事的魅力,更展現行政部門效能。自台北世大運、民國一七年(二○一八年)雅加達亞運,到民國一九年(二○二○年)東京奧運,競技運動的成效也與國家訓練中心法人化及運動彩券提供的資源有密切相關,剛成立不久的國家運動科學中心在不久的將來亦扮演助攻角色。「萬事皆備,只欠東風」,運動界不僅期待升格政見的落實,也更希望升格後的部級單位提出具有高度戰略且整合產官學研資源的政策,寫下歷史新頁。














賴路線已清晰 準備應對台海風險


2024-05-22 04:04  聯合報/ 王亮/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台北市)


賴清德總統在就職演說中坦率說出「堅持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中華民國台灣或台灣都是國家的名稱」等。這些論述等於是對台灣全民及中國大陸作更清晰的台灣國家路線宣示。

賴總統在演講中充滿自信,沒有任何模糊化的形容詞,雖仍尚屬「維持現狀」,但更清晰了「一邊一國」的論述,也符合了美國 AIT 主席羅森柏格一再強調的「維持現狀」所隱含的意義,也就是台灣繼續選邊美國,美國會保障台灣的安全,放心!賴總統可能是在這樣的背景及過去一貫不變的理念下,展現了無懼的話術。

現在台灣國家路線已清晰,等於明白告訴中國大陸,在賴總統執政下,台灣是「拒統」的、大陸倡議的「和統」是無望的。相對的,賴總統所謂「在對等、尊嚴的原則下,以對話取代對抗」的期望,以及其他期望,也是不可能的。

國家路線確定了,對中國大陸當然要有新的總體戰略思維。賴總統在演說中表示,應推動價值外交和全球民主國家形成和平共同體,發揮威懾的力量,避免戰爭發生,靠實力達成和平的目標。另外他也強調,強化國防力量、建構經濟安全,展現穩定而有原則的兩岸關係領導能力,這些論述顯示他對未來的國防外交也充滿信心。

但清晰的台灣國家路線將使台海風險逐漸升高,而非維持現狀。他說靠實力達成和平,這個實力主要還是靠美國。其餘美國的棋子,在維護他們本國利益下,平時施口惠、配合參加軍演,但在真需要參與協防時,他們在中國軍事及經貿影響力投射下,所能做的有限。

新加坡全球地緣政治專家馬凱碩,在其近作《中國贏了嗎?》一書中強調,地緣政治的第一鐵律是:沒有一個大國容許在它周邊有敵對的勢力存在;第二鐵律是:當大國必須在本國重大利益和國家國際關係價值觀選擇時,他們總是以國家利益優先;第三鐵律是:處在大國周邊的小國,必須掌握先機,時時保持敏感度。馬凱碩的見解值得參考

五二○以後,輪到陸方作反應,而美國總統大選及俄烏戰爭的結果,是未來台海安全的兩個重要變數。










賴比蔡走更遠 陸必反應


2024-05-22 04:04  聯合報/ 孫揚明/資深媒體工作者(新北市)


賴清德總統的五二○就職演說,平心而論,並沒有什麼重大意外之處;只不過是在前總統蔡英文的分離主義路線上更走遠一步。賴清德演說背後所隱藏的這種心態的危險性,與其說會形成一個立即危及兩岸的政策,不如說,會造成一種未來無法煞車的趨勢,進而形成兩岸包括美國在內的慘烈對撞。

賴清德說要延續蔡英文路線或所謂的現狀,其實是極糟糕的概念。因為蔡英文路線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危險的路線;而所謂的「現狀」,其實是一種路線,這是一條在「只維持兩岸不打」的情況下,不斷掏空中華民國憲法、不斷向分離主義蠕動的趨勢。但沒有人知道,「打與不打」的臨界點在哪裡!

由蔡到賴所形成的此一趨勢,可以從蔡英文的兩次就職演說與賴清德這次的演說比對出來。蔡第一次就職演說,由於是接在馬英九任期後,兩岸議題上不敢過分躁進,只是不斷強調其政策乃是「維持現狀」;而對於九二共識,蔡仍是遮遮掩掩的表達了「民國八十一年(一九九二年)兩岸兩會秉持相互諒解、求同存異的政治思維,進行溝通協商,達成若干的共同認知與諒解,我尊重這個歷史事實」、「政府會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及其他相關法律,處理兩岸事務」。

但在蔡的第二次就職演說,就是「過去四年,我們盡力為兩岸和平穩定,做出最大的努力,也獲得國際社會的肯定;我們會持續努力,也願意跟對岸展開對話,為區域安全,做出更具體的貢獻」,「我們也會持續遵循中華民國憲法,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來處理兩岸事務。這是我們維持台海和平穩定現狀的一貫立場」。其餘的都只剰下空話。

而在國一一○年(二○二一年)雙十國慶講話,蔡英文加快了分離主義路線的調子;居然出現了完全違反中華民國憲法所規範的中華民國領土主權範圍的說法,「堅持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這完全隱藏了對憲法的不誠實與不忠誠。因為憲法是國家最後且最高之法典,其所規定的領土主權範圍內,不可能允許有另一部同等位階的憲法存在。但當蔡提此一說法時,並未說出這一個「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存在我們憲法所規定的領土主權範圍內的國家,它所存在的那片土地,與我們中華民國是什麼關係?我們承認它了嗎?我們可以承認它嗎?同時蔡在兩岸關係上的用語也定調,把中華民國擅改為「中華民國台灣」,不再是「台灣」或「這個國家」;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字眼也出現在其公文書中;但至少還不是就職大典中的用語。而此概念被賴清德全盤照收。

賴清德的就職演說中,除了接收「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在內的說法外,用語就更令人匪夷所思;賴以「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稱呼對岸;而以「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台灣」和「台灣」稱呼此岸;這些同時出現在就職演說中。這是一個在分裂主義趨勢不變的情況下,較蔡英文更高的起步點;對中共的刺激諒必更大。而北京的反應,想必會在年底美國總統大選結束後展開。畢竟,來自華府和北京的訊息都認為,在大選前出現任何兩岸與美國的過激反應,都將會給美國大選投下不可測的變數。










全球登革熱流行 台灣可貢獻科研防疫


2024-05-22 04:04  聯合報/ 金傳春/台大公共衛生學院兼任教授、台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顧問(台北市)


在全球暖化與極端氣候威脅下,傳播登革病毒的斑蚊 ( Aedes ) 擴大版圖,致溫帶也出現登革熱流行;而南美洲一些熱帶國的今年登革熱病例數創新高亞洲五月後將邁入夏季,具多年登革熱研究成果與防治經驗的台灣,在此全球疫情飆升時該努力的作為為何?

今年四月十一日巴西、阿根廷、巴拉圭、祕魯、波多黎各的醫院擠滿了登革熱病患!一周後,路透報導,墨西哥與波多黎各進入「緊急狀態」。世衛組織在美洲的泛美衛生組織Pan American Health Organization,PAHO證實今年四月十九日美洲的登革熱病例已破五二萬例,比去年同月高出許多。蚊媒病毒傳染病的死亡也自三月的一千人,竄升至一,八○○多人。該組織主任 Jarbas Barbosa 特提醒:「目前登革疫苗極有限,在此疫情廣布時欲以疫苗降低登革重症,很難馬上見效」換言之,現階段防疫必須仰賴早期偵測的防控埃及和白線斑蚊與提早發現感染者、衛生教育及動員社區居民防疫四大策略並進

我國自民國七十六年(一九八七年)解嚴後,發生二次大戰後首波登革熱大流行(波及高雄、台南、屏東)至今,已有卅七年防疫成敗經驗。身經百戰的高雄市衛生局習新加坡之長,努力研發捕蚊器 ( Gravitrap ),吸引雌蚊入桶內產卵,同時黏補成蚊,降低成蚊密度,於民國一○五年(二○一六年)五月在高雄市登革熱五大流行熱區推廣,教居民在家中佈放,養成自主管理環境習慣;高市並在民國一六年(二○一七年)四月出版「高雄市登革熱理論與實務」一書。

國家衛生研究院國家蚊媒傳染病防治研究中心也邀集臨床醫師、醫檢師、第一線防疫戰友、衛生教育、蚊媒及公共衛生學者,將累積的寶貴疫戰經驗串聯公共衛生、臨床醫學與基礎科學,於民國一○七年(二○一八年)八月出版「台灣經驗:登革熱防治手冊」,由流行前的規畫到應變作為,在去年登革熱大流行時,對較少防疫實務經驗的縣市,多所助益。

此外,科技部也於民國一○五年(二○一六年)五月出版「登革熱的台灣經驗」,偏重登革熱的全球流行病學、病毒與人交互作用後的致病機轉、抗病毒藥物研發與疫苗等的預防研究。顯然地,深耕多年跨領域科學研究的台灣,在全球疫情緊繃之際,應思考如何策勵未來。

台灣有白線斑蚊與埃及斑蚊前者擴大病毒在全球廣布,後者加重全球登革熱重症與致死率);又曾以衛生資訊推動整合偵測,尤其是登革病毒血清抗體的偵測,整合蚊卵密度數據及風險因子,及時採取最洽當環境管理作為,能有效快速降低後續的病例數;更重要的是流行病學研究發現,在埃及斑蚊區的群聚病例中,易擇選具高繁殖力的優勢病毒株,致家庭與社區後發病例更多重症。換言之,在社區中盡早發現登革病毒與病媒蚊出沒,立即打斷傳染鏈,不讓登革病毒久駐,可快速降低其後的重症與死亡,進而降溫全球登革熱疫情

筆者誠摯建議:一、過去衛生單位開放資料提供輕症的登革熱與重症的登革出血熱和休克症候群病例,疾管署自民國一四年(二○一五年)後改用世衛組織民國九十八年(二○○九年)的登革熱新病例定義,但須公布各病例的臨床輕重症(A、B、C)分類,有助於其差異的深入探究,降低致死率。

二、我國因老人的重症與死亡病例較多,國衛院應學新加坡,以制定標準化衛生資訊蒐集每位感染者的臨床、流行病學特徵及實驗數據,尤其在埃及斑蚊流行區,凡有老人重症/死亡與群聚病例時,宜在急性期的兩不同發病日採檢,擇不同年齡層、慢性病患,取得登革病毒全長序列,藉以徹底明瞭登革病毒在高風險群病程的演變與其致重症的分子機轉,供高效防疫、改進治療與研發疫苗之參考。

三、台灣的科研機構及與負責登革熱防治的衛生、環保等單位,應持續評估防疫作為成效外,更需推動跨國研究,尤其是輸入我國主要登革熱病例的東南亞國家。

四、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國衛院與國科會應召開「登革熱科研防治貢獻全球衛生」的國內專家研討會與國際會議,在全球重大問題上盡份心力,集思廣益共謀全球衛生福祉

科研防疫貢獻全球」是賴總統該努力的目標。




廖元豪/國籍法是一中國籍,賴總統錯了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廖元豪/國籍法是一中國籍,賴總統錯了
◆  趙春山/520後台灣安全困境:和戰兩難
◆  張延廷/掌握和平主軸 重整國防信心








廖元豪/國籍法是一中國籍,賴總統錯了


2024-05-22 04:05  聯合報/ 廖元豪(作者為政治大學法律學系副教授)


賴清德總統五二○發表了一篇充滿雄心壯志就職演說。從他選舉勝出開始,各方就在關切,這位「務實台獨工作者」,有沒有可能在就職演說上凸顯「一中一台」、「兩個中國」?或是為顧大局,仍依中華民國憲法與兩岸關係條例的「兩岸」、「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來稱呼兩岸關係?

答案揭曉,這篇看來友善又陽光演說,雖然宣稱「依據中華民國憲政體制」,但從頭到尾均以「中國」稱呼對岸,完全不使用憲法與兩岸關係條例規定的「大陸地區」。

更直接卻也明顯錯誤的一段,則是用憲法導出「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如果真的有讀憲法、國籍法,反而會得出「兩岸人民均為中華民國國民」的「一中結論也就是因為國籍法這樣的規定,我們才需要另定憲法增修條文以及兩岸關係條例把兩岸的「中華民國國民」區分成「自由地區人民」與「大陸地區人民」

賴總統引用憲法第二、三條,表示「中華民國主權屬於國民全體;有中華民國國籍者,為中華民國國民;由此可見,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似乎認為只有台灣人民才具有中華民國國籍,所以中華民國主權限於台灣地區人民。

然而,國籍法是採「父母血統主義」,與出生地原則上沒有關係。現行國籍法規定「出生時父或母為中華民國國民」,則為中華民國國民。所以新生兒是否為中華民國國民,要看他的父母是否為我國國民。那就要追到「父母出生時」的國籍法。民國八十九年以前的國籍法規定「生時父為中國人者」為中華民國國民;民國十八年立法之時,條文規定的「中國人」,當然泛指全中國。

用賴總統當例子。賴總統出生於民國四十八年,他是中華民國國民,因為「生時父為中國人」,他的父親在當時被認定是「中國人」!在那個無人懷疑「中華民國包括全中國」的時代,剛出生的賴清德自然就是中華民國國民。

有趣的是,這個規定也使得絕大部分「大陸地區人民」都是「中華民國國民」。大陸人民中,與賴總統年紀相仿的人,父親應該都是在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前出生的,也適用中華民國國籍法,他們也因為「父為中國人」,而成為中華民國國民。

民國八十九年之前出生的兩岸人民,只要「生時父為中國人」,依法都有中華民國國籍,都是中華民國國民!即使民國八十九年之後出生者,也因「出生時父或母為中華民國國民」而取得中華民國國籍。就是因為國籍法難以處理兩岸分治狀態,才有憲法增修條文一方面區分「自由地區人民」與「大陸地區人民」,同時授權用法律另外處理兩岸人民的關係這才有兩岸條例把設籍大陸地區的「中華民國國民」稱為「大陸地區人民」而將設籍自由地區的「中華民國國民」稱為「台灣地區人民」

這也是之前有關國家賠償法案件,法官判決「大陸地區人民是國民而非外國人」的原因;更是我們所有處理「外國人」的法律,都不包含「大陸地區人民」的理由。行政院後來函釋硬說大陸人民不具中華民國國籍,但行政函釋沒有法律拘束力,而且它完全無法解釋國籍法的前世今生

所以,要說國籍、國民身分,其實那是最標準的「一中」(一個中華民國)啊!怎會導出兩國「互不隸屬」呢?賴總統引錯憲法第二、三條,沒搞懂國籍法規定,更不顧憲法增修條文明定的「一國兩區」概念,這叫做「依據中華民國憲政體制」、「恪遵憲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