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0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脫歐歹戲拖棚 拖愈久代價愈大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38004/web/

◆  聯合報社論/賴清德台獨急行軍,救不了蔡英文的無能治理
◆  聯合報黑白集/「表態比賽」開始!
◆  經濟日報社論/脫歐歹戲拖棚 拖愈久代價愈大







經濟日報社論/脫歐歹戲拖棚 拖愈久代價愈大


2019-03-19 23:56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英國脫歐即將於本月29日生效。上周英國國會連續做出三個決議,分別是否決脫歐協議、不接受無協議下的硬脫歐,以及要求首相梅伊爭取延長脫歐時限。若歐盟接受,意味著脫歐歹戲要繼續拖棚到暑假。
說脫歐是歹戲拖棚,主因如下:英國政府與歐盟之間,早於去年11月完成「脫歐協議」(Withdrawal Agreement)談判。500餘頁的協議,主要內容在交代脫歐生效後、至民國109年(2020年)底間這段所謂「脫歐過渡期」雙方的權利義務,以及英國須支付歐盟的「分手費」。對於前者,雙方同意在此期間,英國基本上仍享有歐盟成員國的權利,但不能再繼續參與歐盟決策,並退出歐洲議會。簡言之,依據脫歐協定,3月29日過後的一年半內,運作跟脫歐前差異不大。真正的未來關係,將在這一年半內繼續談。至於分手費,按照「脫歐協議」的計算公式,大約是390億英鎊(可分期付款)。
由於無協議硬脫歐成本極高,且英歐的關鍵問題在未來互動,因此「脫歐協議」的批准應是時間問題。殊不知,就在歐盟這方27國都已經批准後,英國國會卻在1月15日否決了協議;等梅伊硬著頭皮跟歐盟重新調整了部分內容後,英國國會再度於3月12日否決。在英國內閣制下,首相連續被打臉形同倒閣,理應要總辭改選,但執政黨與反對黨各有算盤,也未要求梅伊下台。歸納英國目前的情況是:不接受無協議脫歐、不接受目前的脫歐協定、內閣不下台。
第二個稱其歹戲的原因,是英國國會否決的主因,除了分手費過高外,在於北愛爾蘭與愛爾蘭之間是否要設邊境關卡的爭議。脫歐後,英國唯一與歐盟相連的陸地,就是愛爾蘭島上的北愛爾蘭(英國)與愛爾蘭共和國(歐盟成員)。英國政府、愛爾蘭及歐盟三者的共識,就是無論未來英國是否續留單一市場,原則上都不重新豎起實體的邊境海關。在此情況下,北愛與愛爾蘭間,未來可能既無關稅,且歐盟檢驗檢疫等法規可能繼續適用於北愛。
理論上,北愛與英國本島不相連,這種類似特區的安排應該影響有限。但英國的脫歐派議員認為此舉等於繼續有歐盟的殘留,違反脫歐精神;北愛地區議員亦擔憂無實體邊境,會導致愛爾蘭共和國繼續影響、滲透北愛(後者一向有統一全島的呼聲)。至於留歐派議員,反正不急著脫歐,更無誘因接受協議。
或許欠缺歷史情結的感受,這些看起來不應是無解的問題,竟然導致嚴重卡關。一旦無協議硬脫歐,本月底過後英國與歐盟,立刻回歸類似台灣與歐盟的關係。在貿易上關稅、檢疫、法規都各自運作,找工作或定居要以外國人身分申請,航空、海運、文憑、執照等體制要拆分,且物價必然上漲。英國目前有一半的食品來自歐盟地區,未來若都要報關、課稅、檢疫,英國央行估計日常生活成本將增加至少10%。英國出口亦同;雖然歐盟整體關稅不高,但汽車關稅10%、甜食產品近30%,飲料及菸草超過20%,這些都是目前英國出口歐盟的重要產品,一樣受影響。對英國的投資夥伴也有實質的衝擊。
未來一周內峰迴路轉,英國接受協議的可能性不高。在最壞情境下,硬脫歐也只是暫時性安排;等雙方談出「未來協議」後衝擊就會消失。但糾結在歷史、經濟、北愛與政黨政治間的英國,是否能夠走出脫歐迷霧,在時限內與歐盟談出未來關係,令人懷疑,且時間一久,產業社會都已調整,代價已經埋單,協議的影響就迅速降低。至於英國走這一遭是禍是福,只能留待歷史的檢視了。









聯合報黑白集/「表態比賽」開始!


2019-03-19 23:58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賴清德(右)突襲式登記參選2020,正面挑戰蔡英文,蔡總統喊話「請大家和我走在一起」。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進黨總統提名演成蔡英文賴清德之爭,許多支持者憂心如焚,綠營政治人物也展開一連串的「表態」比賽。陳菊在第一時間表示「關心也憂心」後,稍晚又在臉書發文,宣稱她「挺蔡英文連任」。
陳其邁也在臉書跟進挺小英,理由和花媽一樣:民進黨在最低迷的時候,是蔡英文幫整個黨重新站起來。不論這是否挺英的標準答案,「重新站起來」幾個字很重要,表示他們還記得陳水扁的貪腐如何讓民進黨跌到谷底。這和賴清德一再強調特赦扁不同
接著,廿七名綠委昨天連署挺小英,企圖鞏固蔡英文的權力大柱。以英系為首,包括正國會、海派、謝系立委,都站出來表態。尷尬的是,賴清德所屬的新潮流系雖有鄭運鵬參加連署,記者會上卻未現身;不知是否身不由己,或者新系仍在掙扎。廿七名立委僅占民進黨立委不到四成,直到晚間才增至卅四人,顯示小英並沒有「現任」的優勢。
外界關心的是,賴清德正面挑戰蔡英文,一旦雙方殺到刀刀見骨,會不會造成民進黨分裂?往好處想,如果雙方都遵循初選規範作君子之爭,民進黨分裂的可能性就不大。但賴清德這次是挾「反英」的獨派勢力挑戰現有權力中樞,又藉赦扁議題要脅蔡英文,要說這不會損及黨內團結,恐怕是騙人的。
最壞的情況是,一旦賴清德初選獲勝,成為黨內簇擁的新領袖,蔡英文將陷入長達一年的跛腳治理,那台灣就慘了。







聯合報社論/賴清德台獨急行軍,救不了蔡英文的無能治理


2019-03-19 23:46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行政院前院長賴清德(左三)登記角逐民進黨總統初選,投下震撼彈。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立委補選保住兩席戰果後,民進黨轉瞬迎來了賴清德參選總統的震撼彈,殺得蔡英文措手不及。賴清德參選被形容為一次「突襲」:黨政高層被蒙在鼓裡,新系同志力勸無效,僅少數獨派大老知情;他以「台灣不做第二個香港西藏」為宣言,打出台獨急行軍的旗幟。蔡英文竟一時難以回神,只能文青喊話:「請大家和我走在一起!」
賴清德對內挑戰蔡英文,對外則鎖定韓國瑜為主要對手,說明這不只是民進黨的路線之爭,也關係著台灣未來發展及國家治理的路線之爭。先談民進黨的路線問題。賴清德不顧黨內已「定於一尊」的蔡英文路線,大膽向她發動挑戰,主要原因有二:一是賴清德「台獨工作者」的角色獲得獨派全力支持,他們共同不滿蔡英文兩岸政策過度保守,因而揭竿起義;二是他辭閣揆返鄉後聽到綠營基層的心聲,擔心明年總統、立委都輸掉,故選擇「勇於承擔」。簡單說,賴清德在兩岸議題上不同意蔡英文的保守路線,在國政上則認為蔡政府的失能已無法贏得民心,自認應取而代之。
民進黨訂有成文的初選機制,賴清德據此參與角逐,並和蔡英文就政策進行辯論,應是合情合理的事;但為何有那麼多民進黨人覺得受到「突襲」?原因無他,多數民進黨人已習慣了目前這種「說七分、做三分」的兩岸政策路線,尚未準備迎接更激進的台獨路線;而賴清德突然投靠獨派反英陣營並揭竿起義,當然讓他們感到倉皇。然而,只是「搞半套」的台獨都已難贏得民心,民進黨若改採激進策略,會更受歡迎嗎?
事實是一頁難堪的真相。去年民進黨大敗後,蔡總統一路調緊兩岸關係,面對「習五點」強力進犯,不斷以國安為由縮小兩岸交流閘門,這已讓許多民眾感到難以消受。獨派卻覺得這遠遠不夠,所以支持賴清德出馬,希望改走台獨急行軍;如此一來,台灣豈不是更硝煙蔽天,沒有寧日?
賴清德不顧派系同志勸阻,驟然挑戰蔡英文,說明他自命「台獨工作者」不是虛話,且急於實踐。然而,作為醫師出身的政治人物,他卻可能誤診了民進黨的病情,且開出錯誤的藥方。事實上,民進黨目前的低迷,很大成分是來自蔡政府的治理失效:包括民進黨器量狹小、拙於用人;或因專業欠缺、眼高手低;或由於傲慢自大、拒絕溝通。這些問題,都是「執政能力」的問題,而非兩岸政策「不夠激進」。賴清德顯然錯認了因果,也錯解了答案。
賴清德的突襲,對於即將出訪南太平洋友邦的蔡總統而言,當然是一件極為狼狽的事。蔡英文的首屆任期還未滿三年,去年底她已飽嘗嚴重敗績;而今又受到曾任自己「二把手」的要角伏擊,不僅顯示她才德無法服人,更暴露她缺乏識人之明。她的總統府秘書長陳菊,更是和賴清德「情同姊弟」的新系要角,而今卻眼睜睜看著突襲總統的事件發生。請問,連政治親信都難以取信,蔡英文還能向人民炫耀,說她的「國安布局」如何周密嗎?
不可諱言,賴清德表態參選,戳破了民進黨一直在兩岸關係上「虛與委蛇」的事實。以民進黨的初選進程,也許四月初人們就有機會聽到他與蔡英文一辯高下,大家拭目以待。但別忘了,不久之前賴清德還高居廟堂之上,他難道一下台就能與蔡政府執政的失能失德作出完美切割?當他說基層擔心「總統立委都輸掉」時,他會覺得自己一無責任嗎?
賴清德在台南市長任內曾得到「賴神」的讚譽,但這個封號已隨著他的閣揆經歷煙消雲散。現在,大家要看他的「台獨急行軍」能拿出什麼秘笈讓民進黨回春,讓台灣繁榮但當他說出「赦扁」是基本做人道理時,實令人倒抽一口氣:這就是台獨工作者的道德觀嗎?

【重磅快評】改建拒外界意見 這是崇高的故宮態度?

◆  【即時短評】黨內喊團結 忘了民主怎麼寫
◆  【重磅快評】胖周瑜為韓國瑜代言不選總統?到底演那齣
◆  【重磅快評】改建拒外界意見 這是崇高的故宮態度?
◆  【重磅快評】賴清德叫陣韓國瑜 2020「功夫」政壇版?

◆  【重磅快評】不是要打敗蔡總統?賴清德的誠實與不誠實
◆  【即時短評】蔡英文年初撿到槍 蔡賴對決勝負仍難料
◆  【重磅快評】「兩皮院長」蘇貞昌?
◆  【即時短評】賴清德誇韓國瑜百年奇才 英柯被邊緣?
◆  【重磅快評】蘇貞昌的「土地換鈔票」是五鬼搬運嗎?
◆  【即時短評】兩個太陽浮檯面 英賴互動有跡可循
◆  【重磅快評】賴清德拋直球對決,藍營還在自嗨







【重磅快評】改建拒外界意見 這是崇高的故宮態度?


2019-03-20 09:40 聯合報  主筆室
故宮建築群。本報資料照片

一年超過六百萬訪客的故宮博物院即將改頭換面,「新故宮計畫」將大幅度整建、擴建故宮北院,你關心嗎?這座規模排名全球第六的藝術博物館的整擴建,因為是中央二級機關,整擴建需接受國會監督,立法院教育委員會決議故宮需開公聽會告知社會,故宮已決定四月辦兩場說明會向立法院交代。
外國遊客抵台,山川之美必訪太魯閣,文物之美故宮北院是首選,對故宮北院即將改頭換面,國人當然關心,但苦無表達意見管道;兩場說明會即打算交代故宮官員決定的新故宮樣貌?這是對待在國人、世人心目中具崇高地位的故宮態度嗎?
監督故宮整擴建的立法委員一定去過巴黎羅浮宮,知道民國69年(一九八○年)代美籍華裔知名建築師貝聿銘主持的「大羅浮宮計畫」,把老舊、動線凌亂的羅浮宮,在拿破崙廣場以一座七十呎高的金字塔重整,開挖地下展覽空間,徹底讓羅浮宮現代化、重生。
貝聿銘思緒清朗後決定接下社會黨密特朗總統委以的大羅浮宮計畫。對貝聿銘,創意不是問題,工程繁複也不是問題,艱難的是怎麼與法國社會溝通他的理念,接受這位美國建築師對羅浮宮的革命性改造;他以「金字塔之役」形容溝通過程。
政治必然是個障礙。密特朗剛結束法國長達二十五年的保守黨政權,保守派必然強力反撲社會黨新政府的每項主張,密特朗革命性的大羅浮宮計畫當然被當成靶子打。再者,以建築、藝術自豪的法國人,怎麼吞得下密特朗找位美國人來執行大羅浮宮計畫,這等同羞辱。
民國72年(一九八三年)密特朗宣布由貝聿銘主持大羅浮宮計畫,立刻掀起全法抗議聲浪,尤其是媒體、建築界、藝術界,貝聿銘花了幾乎三年時間,一一溝通,接受訪問、上電視說明,甚至舉行街頭公民投票,關心羅浮宮的每位法國人,都有機會表達意見。終於,民國74年(一九八五年)底大羅浮宮計畫動工。
故宮北院在國人心目中的地位應不亞於羅浮宮之於法國人,但「新故宮計畫」國人毫無參與餘地,北院新面貌怎麼誕生的?誰決定的?不知道,更無置喙餘地,如今幾乎木已成舟,只草率地辦兩場地方政府對公共建物低規格的說明會交代,豈是對自詡文化大國指標建築的態度?








【重磅快評】賴清德叫陣韓國瑜 2020「功夫」政壇版?


2019-03-20 09:19 聯合報  主筆室
行政院前院長賴清德。本報資料照片 記者鄭維真/攝影

賴清德選在民進黨總統初選登記第一天轟出驚天一棒,第一個點名的對手就是韓國瑜,他盛讚韓是百年難得一見的政治奇才,希望民國109年(2020)雙方來場君子之爭,韓國瑜則回應「不敢當」,並以令狐沖自況。當今政壇被認為最具分量的藍綠代表人物隔空過招,雖不見刀光劍影,但武林對決序幕似已隱然開啟。
眾所周知,賴清德是武俠迷,不過從這句「百年難得一見的政治奇才」,看來他應該也是周星馳的粉絲,這句話是變形自周星馳電影「功夫」裡「百年一見的練武奇才」台詞。賴的這番話讓原本在黨內支持率即已居高不下的韓國瑜,更加推升了他民國109年(2020)藍營霸主的地位,不僅讓藍營其他本已黯淡的太陽更加無光,當媒體追問另一個可能的潛在對手台北市長柯文哲,賴直接「跳過不答」,邊緣化柯的用意也很明顯。
看到民進黨如今看似因賴清德的突襲式參選而陷入亂陣,有些藍營人士心竊喜之。但民進黨這樣的亂局頂多持續一個月,四月十七日總統候選人定於一尊後,五、六月敲定立委提名,依照民進黨的戰鬥性格,必然快速整合、一致對外。
倒是目前內部對於提名時程、初選方式一日一變的國民黨,基層也因民進黨可能出現更強的對手、以及賴的公開叫陣,更加焦慮,國民黨壓力急遽上升,后羿究竟要不要拉弓射日,成為藍軍最大的懸念。但不論如何,面對民國109年(2020)選局的質變,國民黨能夠迴旋的空間已愈來愈有限。
不過,回頭再看「功夫」裡的劇情及台詞,對照現今政壇出現許多令人拍案叫絕的巧合。這齣電影裡描述的是民國29年(1940年)代社會動盪、黑幫橫行的上海,斧頭幫又是其中之最,一日斧頭幫到貧民窟「豬籠城寨」尋仇械鬥,讓居民陷於風暴,意外逼出了隱居在城寨裡的武功高手,讓人多勢眾的斧頭幫竟大舉落敗,顏面大失之下落荒而逃。
看著「功夫」裡的人物說著:「我不怕,就算殺了一個我,還有千千萬萬的我」、「能力愈大、責任就愈大,你避不了的」......,民國109年(2020)台灣政壇版的「功夫」似乎早已熱鬧開演了。







【重磅快評】胖周瑜為韓國瑜代言不選總統?到底演那齣


2019-03-20 17:28 聯合報  主筆室
桃園市長鄭文燦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他判斷韓國瑜不會選總統。本報資料照片/記者莊昭文攝影

行政院前院長賴清德突襲登記民進黨總統初選,驚嚇綠營一堆人,要不要選邊站?要不要勸退?此際正是天人交戰時刻,其中最忙碌的要算是桃園市長鄭文燦,他除了努力撮合蔡賴配,還要騰出手來打一下韓國瑜,他到底在圖什麼?             
高雄市長韓國瑜此時動見觀瞻,賴清德登記民進黨總統初選後,韓成了藍營基層力挺參選總統的最熱門人選,連朱立倫都放出「全力以赴讓自己變成最強的,然後如果不是我,全力協助黨的候選人,不求任何的位子」的聲音,形同承認韓國瑜是目前藍營在民國109年(2020)大選中最有勝算的戰將。    
不過,身為綠營最大的諸侯,又將擔任民進黨總統初選協調小組成員的桃園市長鄭文燦卻「熱心」過了頭,竟主動為韓國瑜代言,他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他判斷韓國瑜不會選總統,因為韓個性坦率,「韓要用4年執政回饋高雄,他一定會有這個想法」;鄭文燦還說,高雄市府話題不斷,他覺得大家應該給韓國瑜多一點時間。
鄭文燦的說詞,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他就是擔心民國109年(2020)這一局是韓國瑜、賴清德對決,如果局勢至此,形同打亂他的政治布局,無論如何,他也要死命支持蔡英文連任,而賴清德只能搭配蔡參選 。     
所以鄭文燦此時受訪大談韓國瑜,就是要形塑韓必須要把高雄市長任期「做好做滿」的氛圍,嘴巴說大家應該多給韓一些時間,目的就是要韓「乖乖待在高雄就好」;時間再往前撥給幾天,鄭文燦訪美時,市議員王浩宇猛攻韓國瑜,坊間即傳出王幕後指使就是鄭文燦,鄭返國後回應說議員有言論自由,他無法干涉,「不要低估王浩宇的智慧」,形同實問虛答,但「打韓」印象早已烙印人心。
除了王浩宇,國台網考察團風波 更是重重打臉鄭文燦,鄭聲稱因他沒有接受「九二共識」,所以沒有和國台網人員打交道,結果,後來被揭露國台網參訪團除了拜會韓國瑜,也拜會了鄭文燦,鄭文燦不是健忘之人,但為什麼遇到九二共識,就只看見韓國瑜接待國台網參訪團,而忘他自己也見了國台網工作人員?
賴清德鐵了心參選 ,自有其政治生涯考量,四年後人氣王未必是他,而且蔡賴互信關係早在九合一選舉之前已現裂痕,賴在敗選後隱忍月餘,期間獨派大老逼宮,蔡賴已難同心;鄭文燦趁勢而起,民國113年(2024)必不缺席,橫在眼前,黨內最大的對手就是賴清德,操作蔡賴配一旦成功,鄭當居首功,蔡賴破局,賴清德也滿身是傷,鄭可好整以暇,誰說這不是一椿划算的買賣呢?







【即時短評】黨內喊團結 忘了民主怎麼寫


2019-03-20 23:25 聯合報  記者林河名╱即時報導
行政院前院長賴清德(右)登記民進黨總統初選,挑戰蔡英文總統。 本報系資料照片

行政院前院長賴清德登記參加民進黨總統初選,引發黨內騷動。蔡英文總統21日也將登記,兩人協調難度極高,恐仍終須一戰。賴清德雖然來勢洶洶,但蔡英文挾龐大行政資源,又有國際舞台可以發揮;黨內與其充滿焦慮,不如敦促良性競爭。
賴清德周一登記參選後,除了總統府秘書長陳菊、行政院副院長陳其邁相繼「挺蔡」,以「英系」為主的立委也隨即發動連署,強調「支持蔡英文才能保黨,才能守台灣」。只是,他們口喊「團結」,卻似乎忘了初選機制代表的民主程序,才是民進黨的「核心價值」。
所幸,包括前副總統呂秀蓮及行政院前院長游錫堃接連提出諍言,提醒民進黨「相信民主」;如果進行黨內初選就會破壞團結,豈是一個健康、民主、成熟的政黨!
蔡英文面對國民黨及台北市長柯文哲等可能對手之前,還須先面對黨內同志的強力挑戰,可謂「內憂外患」,其煎熬不難想像。但總統不是太平官,若連競選這一關都過不了,如何應付對岸及國際種種難題?
事實上,蔡英文從今年初強硬回應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贏得不少掌聲後,即自居「辣台妹」。但相較之下,自稱「務實台獨工作者」的賴清德,兩岸路線難道不會比蔡更「辣」?不過,比較「不辣」,在全民調的初選機制下,反而可以主打「溫和路線」爭取中間選民,未必要一味「比辣」。
蔡英文就要出訪,過境及訪問過程都可提出國政規畫,而且可以立即付諸實施,這也是其他參選人所無的優勢。另一方面,賴清德也表示,在蔡總統出訪期間,他將暫停公開活動,不能讓人有總統在外拚外交,他卻在國內拚選舉的「偷吃步」感覺。如果真能「其爭也君子」,民進黨看待這場自己人的初選,或可如呂秀蓮所說:「Take it easy!(放輕鬆吧)」。

去梯言/不想累死韓國瑜,該怎樣?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38004/web/

◆  去梯言/不想累死韓國瑜,該怎樣?
◆  韓國瑜、賴清德 「本性示人」時代來了
◆  身分證無國旗/民進黨遇兩蔣 又消費又轉型?
◆  一階人數爆表 申請入學該如何收場?
◆  讓休閒垂釣更有法律保障
◆  補選蝴蝶效應 影武者成主角
◆  蔡賴相爭 美國選誰?
◆  大人們,別再被孩子罵惡心
◆  漫畫/挺誰當老大?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去梯言/不想累死韓國瑜,該怎樣?


2019-03-19 23:33 聯合報  公孫策
表態參與民進黨總統黨內初選的前閣揆賴清德表示,期待與高雄市長韓國瑜(圖)有一場君子之爭,讓韓國瑜面臨「被參選」的壓力。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立委補選結果,給國民黨的訊息只有一個:全黨只有一個韓國瑜能打仗,其他那幾個夕陽餘暉,全部加起來也沒韓國瑜一顆明星的亮度。
橫在眼前的是總統大選和立法委員選舉,簡單說,還是要勞動韓國瑜南北征戰,七十三個區域立委都要韓國瑜去幫忙造勢,看板上也都是跟韓國瑜合照—總統候選人將成為隱形人,如果不是韓國瑜的話。那會是什麼結果?第一、那個總統候選人如果不能得到韓國瑜全程護駕,大概沒有什麼人氣可言,甚至不會當選;其次、韓國瑜肯定會給累死!
問題來了,要韓國瑜主動去領表/登記黨內初選,事實上缺乏正當性,因為畢竟他才就職高雄市長未滿一百天。只有在柯文哲宣布參選以後,這個問題才得解決,因為柯文哲也剛當選(沒有第幾任的問題,市長當選人的權利義務都是四年)。這也是一直有人要逼韓國瑜表態的最主要動力—這股動力其實來自國民黨內,而非媒體。
唐朝中葉以後藩鎮軍閥割據。中間僅唐憲宗元和中興能讓藩鎮聽命於朝廷元和中興最重要的一戰是平定淮西,起初朝廷動員九道節度使十數萬軍隊討伐淮西,卻僵持兩年多毫無進展,宰相裴度對憲宗說:「都是因為諸將『心不一』,不能併力破賊,我願親自去到前線督師。」
當時前線諸將就數唐隨鄧節度使李愬有勇有謀,他向裴度提出一個超級大膽的突擊計畫,裴度說:「打仗非出奇不勝,你放手去幹!」於是李愬利用一個大風雪的夜晚,在手下將領都以為「死定了」的情況下,攻進淮西的都城蔡州,然後裴度節制各軍,壓抑諸將爭奪地盤之念,撫平淮西人心。
戰事結束後,諸將問李愬,他的勝利方程式是什麼?李愬答覆諸將的結論是:「如果一個小勝利就自滿,一次小挫折就灰心(衿小勝,恤小敗),哪還能立功?」
國民黨去年贏了九合一選舉,於是一個個都以為鴻鵠將至,就是「衿小勝」,因為相對於總統大選,那只是前哨戰而已;而這次立委補選,就算小輸也無傷大局,卻一個個費盡唇舌要說成沒有輸,就是「恤小敗」—這些人是立不了功的。
最重要的,如果沒有裴度,李愬的結局可能是陣亡,而諸將袖手旁觀。同理,韓國瑜也具備李愬的特質,國民黨人若不希望韓國瑜無功卻被累死,就該讓他放手出擊,同時得有一個「裴度」幫他搞定那些「心不一」的同志。






讓休閒垂釣更有法律保障


2019-03-19 23:50 聯合報  周怡/台灣海洋大學法政學士學位學程助理教授(基隆市
有釣友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上提案「全面開放漁港港區釣魚」,已經超過5000人提案門檻,政務委員唐鳳15日走訪八斗子等漁港場勘,並預告4月3日舉行協作會議。 圖/截自唐鳳臉書

報載釣魚團體呼籲漁港應全面開放釣魚,並有民眾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出約十二項理由,建議修正漁港法,全面開放漁港港區釣魚並興建釣魚平台;此外,漁港須提供廁所和垃圾桶方便民眾使用,並不得以任何名義向民眾收取費用。提案出發點為海洋國家不應拒絕民眾親海,漁港相對於其他釣點的安全相對性高,並獲得政務委員的回應,但此舉卻引發漁會反彈
從現行法規而言,漁港為國家所有的公物,依級別分別由農委會漁業署直轄縣市管理。個人違反有關漁港或漁業法令時,是由海洋委員會海巡署受託執行公權力漁會只是主管機關委託管理漁港的私法人,所以從外觀而言,漁會當然成為阻撓自由垂釣的第一道障礙,甚至比海巡署更容易成為民眾責難對象。
必須要注意到,漁會只是受委託行使管理漁港的私法人團體,是否得因一個漁業法及漁港法授權管理外觀,就不細究法律授權目的與範圍?忽略主管機關與執法機關的關係?漁會就必須因部分管理漁港的事實,負起規範管理漁港垂釣行為之責?簡言之,在現行授權委託行使公權力法律基礎上,漁會,一個私法人能享有國家機關相同的執行權,去管理不是漁會成立宗旨的行為?此舉豈符合權責相符之法治國家要求?
其實,港區禁止垂釣的原因,主要是基於航行安全,但目前商港主管機關已經以定時定點方式,開放民眾垂釣。基此,從商港利用的實踐可知航行安全性考量,已有新的衡量標準,漁港當然也有必要檢討現行分類級別與存續與轉型的必要性,重新評估與調和個人休閒垂釣與漁港作業的關係。
修改漁港法當然符合公眾意見,也可作為評估漁港轉型的程序。但從修法程序與時間成本考量,漁政主管機關應該考慮的是如何利用此基礎,將個人垂釣行為納入娛樂漁業管理辦法,讓個人休閒垂釣更有法律保障,同時可將發放垂釣許可證,收取規費,敘明垂釣地區、漁具或漁法等,將具體漁業管理措施,落實在所有釣客,真正以行動做到保護海洋從個人開始的口號
相關辦法甚至可以將娛樂垂釣所得漁獲之資料申報等資源保育管理措施,委託漁會執行。如此由主管機關從上而下的建立資源利用方式,再由民眾與漁會從下而上的反餽資源保育的相關數據,共同以良善管理的態度建立資源利用的方式,才是海洋國家的真正實踐









一階人數爆表 申請入學該如何收場?


2019-03-19 23:54 聯合報  鍾邦友/高中教師(高雄市)


大學繁星推薦放榜,台灣大學共錄取三百四十人,較去年增加五人。
台大牙醫系首度增額錄取七人,是台大創校九十年來新高,台大推估和採計學測首度改為五選四有關。
另有五所高中首度有學生錄取台大。 
圖/聯合報系資料圖表

大學繁星放榜,台大牙醫系原本只有一個名額卻增額錄取七人,為台大創校九十年來首見,此與學測改採計五選四致同分者眾有高度關聯。
相較申請入學,繁星除了學測成績,還要看高中校內的排名百分比,即便如此都能有這麼多人同分,那只看學測成績的申請入學第一階段人數豈不爆表?
像今年因為數學較簡單,「國英數自四科組合,就有五百九十五人滿級分,保守估計若有半數都填頂尖的台大、陽明及成大醫學系,就必須如數照單全收通過第一階段篩選,屆時近三百人要如何公平口試?
類似問題大部分的頂尖校系都可能會發生,按理說口試委員必須是同一組人,否則信效度就會被質疑,一個學生口試十分鐘就要三千分鐘,計五十小時,縮短為五分鐘也得超過一天,分日舉行是否有洩題的疑慮?有的校系可能會採取多人同時面試,但口試品質又該如何把關?
同樣的問題也會發生在備審資料審查,以往就被質疑走馬看花的審查問題,難道不會因為資料份數爆增更加雪上加霜?尤其是那些僅有口試或備審資料審查的校系,又要如何讓人相信一切公平?
在學測意欲變革採計五選四之際,便有不少學者專家及高中教師提出建言,呼籲級分數應增加以利鑑別度,但招聯會依然故我不為所動,如今問題即將火燒眉毛也似乎仍舊以不變應萬變,這種消極因應的態度,怎不讓考生、家長及我們這些努力輔導高中生的老師們為之氣結!







身分證無國旗/民進黨遇兩蔣 又消費又轉型?


2019-03-19 23:52 聯合報  丘智賢/歷史研究者(台北市)
內政部長徐國勇回應新版身分證規劃事宜表示新版還沒有定案,對於國旗是否顯現還未有定案。 記者林俊良/攝影

外界質疑內政部規畫新版身分證上無國旗,部長徐國勇立刻振振有詞,蔣中正時代身分證,也沒有國旗,不希望這變成政治議題。
大概無人會懷疑蔣中正熱愛中華民國,斗大中華民國國民身分證字樣,有沒有國旗自非要旨;但在徐國勇口中,國號卻不知不覺成了「中華民國台灣」,內政部舉辦的設計比賽,國號、國旗也幾乎消失不見
總統府網站上,國旗早已變形行政院網站上,我國沒有國名;這樣一支行政團隊,卻突然惟蔣總統馬首是瞻,這不是消費前人,還有什麼?
一面大提兩蔣時代,作為參考案例;另一面民進黨籍宜蘭市長江聰淵,卻又趕忙將救國團大樓當中,以蔣命名的志清堂去之後快,並竟以日本地名龍鄉為名,以紀念日據時期的宜蘭廳長西鄉菊次郎。日本作家古川曾這樣描述他所謂「拯救宜蘭」的西鄉謂西鄉是要克服台灣原住民與土匪的侵擾、人民沉迷於鴉片等挑戰,土匪是誰?豈不是不服日本統治的台灣同胞嗎?
「務實的台獨工作者」賴清德,稱台灣不要當第二個香港與西藏,中華民國本就與香港、西藏不能等量齊觀,但曾任閣揆的賴清德,是壯大了國家,還是削弱了實力?真正為國家奠定基礎的蔣中正,民進黨卻非要將其自歷史上打倒抹除,而賴清德的首條政見,卻是將貪汙國本的陳水扁放出大牢,真不知道邏輯何在?
蔣中正晚年在國民黨的一次大會上,曾絮絮叨叨地說,直到八二三砲戰以後,感覺國家與自己才稍有餘裕,可以思考長遠建設如何進行。台灣是彌足珍貴的根據地,之前左支右絀,救火都來不及
經歷李扁馬蔡的歷任執政,中華民國國本動搖,有人棄如敝屣,有人已定位成緬懷對象,好不容易在縣市長選舉中,爭到一點「根據地」的國民黨,仍是三個和尚搶水喝,身分證上就算還有國旗,再不珍惜,也將在他日消逝無形

盛治仁/如果你有六百萬,會怎麼花?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盛治仁/如果你有六百萬,會怎麼花?
◆  方祖涵/新移民在賭城的豪賭
◆  葉銀華/匯率升貶是一把雙面刃

◆  羅智成/理想的書店
◆  洪蘭/言多必失傷元氣?少說1字竟殺生又飛錯國
◆  陳立恆/實業興邦 台灣的新年新氣象
◆  周行一/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趨勢
◆  林中斌/「債務陷阱」的真相
◆  馬凱/誰讓台灣蹉跎二十多年?
◆  楊志良/奪回政權,然後呢?(反轉民粹篇)

◆  王健壯/蘇貞昌不要像鼓氣的青蛙
◆  盛治仁/目標與關鍵結果
◆  薛承泰/「千里江陵一日還」序曲
◆  方祖涵/過街老鼠的第二人生
◆  黃介正/強軍維和 不戰為勝
◆  劉維公/文化4.0政策時代
◆  李清志/看不見的魅力

◆  范疇/「四個算總帳」的日子何時到來?
◆  葉銀華/該如何治理泛公股企業?
◆  陳亮恭/扶老比與經濟動能的連結







盛治仁/如果你有六百萬,會怎麼花?


2019-03-19 23:31 聯合報  盛治仁(雲品國際董事長)
政大外交系系友趙金鏞大使過世後,家屬根據他的遺願,捐贈廿萬美金成立「趙金鏞大使紀念獎學金」,以獎掖培植外交人才。圖為2010年政大外交系慶祝80周年生日,邀請時已高齡99歲的趙金鏞大使(左)回母校,趙大使回贈典藏書籍給系方代表,象徵傳承。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前一陣子受政大外交系邀請,以系友身分擔任趙金鏞大使紀念獎學金的審查委員。當我們在討論獎金學的分配時,出現一個話題。其中一位委員提到應該請得到獎學金的同學在擔任交換學生回國之後,能夠有一個簡單的發表會,跟系上同學分享所學所見,也為自己的成長留下見證。
只是系主任稍稍面露難色,說現在的設置辦法沒有這樣的規定,恐怕不能做出發表會的額外要求。與會委員都能理解,發表會只是建議,非強制性的,尊重同學願不願意來分享的個人意願。這個討論過程讓我思考到現在社會中對個人權益保障的意識高漲,但是在大學教育的過程中,應該也要把握機會培養團隊合作的精神和奉獻犧牲的情懷。
趙金鏞大使紀念獎學金的由來,是在趙大使過世後,根據他的遺願,由女婿Brinigar先生,代表捐贈廿萬美金而成立的。我在會中就提出,很希望系上在頒發獎學金時,能夠問所有受獎者一個問題,如果你有六百萬台幣,你會怎麼花?
多數人要花掉六百萬,可以安排幾個豪華旅遊假期,可以買台跑車,也可以好好吃喝玩樂好一陣子。但是趙大使和他的家人卻選擇做出獎學金的捐贈,來幫助莘莘學子。他們並不是不會花錢,而是選擇把錢花在同學身上,而不是自己享樂。
也有極少部分同學,會覺得因為自己成績好,申請及獲得獎學金都是理所當然的事,甚至沒有錄取時,還會來質問為何某某人有得到而他沒有?其實這個部分的機會教育,也是可以加強的地方。
沒有人,為另外一個人所做的事,是理所當然的。就算是孩子接受父母親的付出,還是要懷抱感恩的心,何況是接受陌生人捐贈的獎助學金。我的意思當然不是趙大使和家人在捐贈時希望得到受獎者的感謝,而是希望所有同學都能夠思考,不要把獎學金當成是自己應得的,而應該感謝趙大使和家人的慷慨捐助,並成為日後幫助他人的動力。
不只是獎學金,所謂「一日之所需,百工斯為備」。每天能夠順利的生活,真的要感謝周遭所有人的協助同學們能夠在台灣念大學,這麼低廉的學費,其實也是無數納稅義務人的支持單單靠學費,是無法支撐學校運作的
所有討論當前大學教育的目標時,有幾個公約數出現,就是所謂四個C,創新力(Creative),批判思考力(Critical thinking),溝通力(Communication)和協作力(Collaboration)。前面兩個創新和批判思考,照道理在專業課程的學習上可以培養。但是後面兩種溝通和協作,尤其是協作,就特別需要學校再努力加強培養,好讓學生能夠順利進入職場的工作團隊
大學生一般已被視為成年人,大學教師也相對專注於專業知識的傳授,而不再教導做人做事的道理。對我來說,即使到了現在的年齡,不管做人或做事都還在持續犯錯和學習中,也珍惜所有從善意出發對我提出諍言的指教衷心希望我的小孩念大學時,大學教育還可以是全人教育,而不只是專業知識的學習教室而大學教授,是經師,更是人師

名家觀點/電價調整 要有立體思維

名家觀點/電價調整 要有立體思維


2019-03-19 23:56 經濟日報  周桂田(作者分別是台大國家發展研究所所長、台大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周桂田、王瑞庚
觀看近期台灣談論核能風險、電力穩定風險、電價影響競爭力或物價等風險,經常從單面去切入,無法溝通找到共識,造成社會對立、極化螺旋不斷升高,導致治理在進退兩難、反反覆覆中,找不到穩健的步調,反而讓風險不斷升高。
關於電價幾個思考方式首先,是進行國內外部成本均化成本更進步的計算與討論台灣電價與全球比較偏低是事實,若按照「歐盟能源補貼與成本報告」計算方式,台灣電力系統環境外部成本民國104年(2015年)高達5,600億元,意即將排碳、空汙與核災等影響納入考量時,電價幾近加倍。長期以來,電價論辯時均僅考慮短期會計成本,從轉型觀點分析,宜將外部成本與各技術均化發電成本的變化趨勢納入判斷。
無論是風力、太陽光電、火力或是核能,國內有多份研究討論其均化成本,但在核能除役與最終儲存成本仍有歧見。
事實上,無論是環境外部成本、均化成本,國際都有計算方式,建議政府與民間不同意見團體,協力邀請專家按照台灣國土大小、地理、氣候與人文條件,各方做計算提出報告後,彼此公開討論與辯論,讓民眾有立體的發電成本思考,作為電價調整的認知基礎。
第二應進行電價調整的社會影響評估。以台灣目前經濟發展階段,受衝擊者主要為低收入家庭。民生用電除了基本費不漲,各度數梯度可以再精細計算。低收入家庭政府應主動透過社會支持系統,補助節能燈具與家電汰換,優先裝設節能設施,台灣住宅、商業與工業節能效果都需加強,需量反應、收益脫勾制度等手段都可以參考。
第三是台灣產業轉型何處去?台灣朝向高科技ICT研發與製造方向繼續邁進的大勢明顯。未來台灣勢必在AIoT龐大產業鏈推波助瀾,加上美中貿易對峙格局下,像是台積電等龍頭產業擴產與台商回流,將帶動用電需求。因此,台灣產業必需有「騰籠換鳥」的準備。
以台灣目前的經濟條件與階段,過多的能源密集產業很難占有產業競爭力優勢。至今部分能源密集產業,其實經常是依靠特許下的方案例如汽電共生和隱形的補貼進口與國內售價差、低估外部成本等)才能夠獲利。
相對而言,在國際競爭前線的ICT產業,為了符合國際碳足跡、企業社會責任和永續投資等要求,願意不斷在節能上精進並且契約購買綠電。既存在台灣某些無法在能源競爭中採取應對的產業,如果政府沒有準備,那麼這個轉型屆時就是被迫在無預警的關廠、倒閉與外移風暴中進行
未來的產業結構,對於台灣未來能源配比乃至於電價規劃至關重要,各種產業的用電成本調適彈性不同,節能潛力和國際化程度也不同。因此,電價調整對於未來產業競爭力影響與現在影響也不同,這點需要動態去思考,也需要進一步的研究提供民眾判斷的資訊。
有些人片面將電價調整歸因於天然氣與再生能源占比提高,或有些人強力主張再生能源政策將導致燃煤比例增加而導致空汙,這些說法都不能掌握能源轉型與電價的全貌,筆者建議從綜合外部成本與均化成本考量、進行電價調整社會影響評估以及未來產業轉型因素觀點,期待社會以宏觀的視野,再思考電價議題

周桂田

現為台大國家發展研究所所長,德國慕尼黑大學社會學博士,其研究專長為風險社會學、知識經濟、未來學、科技政策、科技與社會、全球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