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23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紓困振興政策不能普發現金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6884/web/ 

◆  經濟日報社論/紓困振興政策不能普發現金
◆  聯合報社論/蔡英文持續輕諾,蘇貞昌不斷漏接
◆  聯合報黑白集/感謝背板的背後






經濟日報社論/紓困振興政策不能普發現金


2021-07-23 05:48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面對疫情帶來的經濟與就業受創,各界要求紓困的呼聲不斷。報系資料照


面對疫情帶來的經濟與就業受創,各界要求紓困的呼聲不斷,許多地方議會更形成決議希望中央政府「普發現金」,這彷彿回到去年第2季政府準備推出振興三倍券時的景象。去年政府力排普發現金的主張,採取的是振興三倍券的措施,這個措施在疫情受控的第3季發揮了不錯效果,使得零售業的營業額創下歷史新高,經濟成長也得以在第3季迅速回升

平心而論,普發現金是一個最廉價的紓困振興措施,不但行政成本最低,又最能討好民意。但我們也必須說,從整體經濟的角度來看,政府政策不但要考慮成本,還得考慮效益,所謂效益,就是必須看可以達到什麼好的經濟目標由目標來引導資源配置,才是好的政策

首先,就目前的整體經濟情勢來看,台灣今年表現比去年好。去年第2季由於全球疫情嚴重,製造業斷鏈、需求萎縮,導致出口表現不佳。但今年以來,以出口為主的製造業,不管是不是當紅的資通訊產業,都正享受空前榮景,外銷訂單連16季成長,也使得全年經濟成長率不斷上修,可望維持在5%以上的高水準。在少有的高經濟成長下談政府的紓困振興政策,在過去幾乎是匪夷所思的。當然,與去年類似的是包含旅遊、運輸、餐飲等特定服務業再度受到衝擊,營業額與就業雙雙受創。因此疫情對產業與經濟活動的衝擊並非全面,甚至在產業間產生榮枯不對等的效果,只是獲益者不易被注意,受創者總是特別受到關注。為了「紓困」而普發現金固然人人歡喜,卻也造成另一種不公平的現象。

從總體經濟面來看,持續一年半的疫情雖然使全球實體經濟受創,但金融市場則因各國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而極為活躍,不但使各種資產價格暴漲、堆疊不少泡沫,終於衍生而至的物價及房價飆漲,近來已成為各國必須嚴肅面對的問題。在這樣的背景下,普發現金正如經濟學所稱的「錢雨」,如果實體產出沒有因而增加,則過多的貨幣很容易成為推升物價上漲的動力加深物價上漲的隱憂。更重要的是,現金無法限制用途,難以確保會流向真正需要被振興的行業。事實上,面對不確定的未來,對於眾多沒有立即困難的民眾而言,最有可能的結果之一是被窖藏起來,也極有可能被進一步堆疊到股市或房市,助漲股價與房價,卻對真正需要振興的實體產業助益不大。去年振興三倍券及各種特定用途周邊補貼券引發了業界與地方政府的競相搭配助攻,帶動消費熱潮,真正幫助了有需要的產業與商家,令人記憶猶新,也應該是政府再要紓困振興可以考慮採取的措施。

事實上,我們對政府紓困振興政策的期待還不僅止於上述短期即時性的作為。最近國際貨幣基金IMF副總裁岡本Geoffrey Okamoto)呼籲各國必須考慮在產品、勞動力和金融市場上進行「艱難的改革」,以彌補新冠肺炎疫情危機造成的全球15兆美元產值缺口,他所指的改革包括加強債務重整的機制、推動更強勁、積極的勞動市場政策、改善競爭政策架構等措施。我們去年即曾呼籲,面對疫情、美中經濟戰及5G時代來臨的各種綜合挑戰,政府的紓困振興政策不能僅是雨露均霑式地追求「回復」原本狀態,因為這將無助於產業與企業面對新的複雜經濟情勢。

美國去年的紓困政策已經引起「是否反而保護了殭屍企業」的疑慮,因此政府的紓困振興政策也應積極搭配未來產業發展藍圖,納入產業政策的一環,規劃企業退場或轉型增加勞工更強韌的就業力,才有助於下一階段的經濟發展











聯合報社論/蔡英文持續輕諾,蘇貞昌不斷漏接


2021-07-23 02:04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我國參加東京奧運包機,選手搭經濟艙、官員搭商務艙惹議,行政院長蘇貞昌表示賽事過後查明究責。 記者李奕昕/攝影


我奧運代表團出發,竟出現「官員商務艙、選手經濟艙」的倒錯景象,蔡總統的承諾跳票,各界譁然。行政院長蘇貞昌一面道歉一面鐵臉究責,東奧尚未開賽,體育署長張少熙已經請辭。民進黨立院黨團保持一貫的「責任下推原則,指責中華奧會與體育署安排不當,稱行政部門會檢討,並狡辯蔡英文未跳票。府院黨可以繼續它的卸責大戲,但民眾不會看膩嗎

五年前蔡英文在里約奧運授旗時承諾選手比賽都搭商務艙」,如今卻以防疫為由把選手塞進經濟艙,這不是跳票是什麼?明知那麼大的代表團無法全擠進商務艙,為何不讓他們分別搭機前往,非要以包機集體運送;說穿了,不就是為了蘇貞昌要到場演出「送機秀」嗎?試想,連蔡英文事前都知道選手搭的是「經濟艙」,蘇貞昌何必故作震驚,還忙著找代罪羔羊。

選手搭商務艙承諾跳票,比起蔡總統在她施政中的各種決策跳票,情況其實相對輕微。但總統知道此事影響年輕族群對她的支持,立刻發文致歉;相形之下,蔡政府許多決策違反民主原則,或因執政輕率而嚴重侵害人民權益,大家卻鮮聞政府公開道歉。這種雙重標準帶來的相對剝奪感,才是民眾最感失落的事,但這個政府已習慣漠視人民感受

追根究柢,包括這次東奧跳票在內,蔡政府許多決策承諾無法兌現,都源於總統仗著自己的權位輕易許下承諾,卻不問自己的政府有沒有能力實現,甚至不考慮民眾能不能接受。舉例而言,蔡英文最膾炙人口的「謙卑謙卑再謙卑」誓言,如今已因執政的倨傲威權,成為荒謬的笑話。再如,她自詡政府是「最會溝通的政府」,而今政府內部流行的卻是各種秘密會議黑箱作業,連會議紀錄蕩然無存。如此一來,所有施政透明度均告消失,還有誰在溝通?

再如萊豬的開放,是蔡英文一手拍板決定,不曾顧及民眾的健康,亦未徵詢各界意見。然而,蔡政府所有官員均忙著「順英文」,幫她善後,無人敢置一詞請她調整。能源政策也一樣,蔡總統在競選時作出「民國 114 年(二○二五)非核家園」的承諾,上任後不顧國家可能缺電、不顧山海鄉野環境可能受到破壞,誇稱立刻可用綠能取代核能。為此,先前有深澳電廠的反覆,現在則有桃園藻礁難題,而中部民眾則為中火擴建繼續「用肺發電」。疫苗政策也一樣,政府為扶植國產疫苗不斷阻撓民間購贈 BNT,不惜延誤年輕族群的接種

由於蔡英文不斷做著她的美好許諾,相形之下,蘇貞昌率領的行政團隊即因缺乏主見頻頻行政漏接。主要原因,這類決策事前顯然未經內部溝通協調,甚至事後亦未在體制內形成共識,遑論上情下達,大家只能嗅著空氣的味道辦事。如此一來,「蔡蘇體制」能不缺陷畢露?僅看近期的爭議事件,就有多少黑箱決策的問題:華航機師檢疫「三加十一」的決策沒有會議紀錄,高端疫苗的緊急授權密不透風,奧運國手搭經濟艙的決策沒有會議紀錄,政府到底在幹嘛?不僅如此,去年行政院被抓包食安、治安、毒品防制、科技、文化等法定會報長期未曾召開;可見,蘇揆一心忙著他的個人秀,何曾有國家發展行政治理均衡思考

蘇貞昌的酷吏鐵臉,人們見多了;但是,大家看過行政部門真心誠意的檢討嗎?交通部周日夜拋出太魯閣事故報告,算檢討嗎?蔡英文保證國產疫苗安全有效才會施打,然而,是誰在決定疫苗是否安全有效?













聯合報黑白集/感謝背板的背後


2021-07-23 01:23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圖/行政院提供
行政院7月12日新聞稿所發布照片。 圖/行政院提供


慈濟與上海復星簽約,BNT疫苗再添五百萬劑政院發言人羅秉成開記者會,眾人還以為眼花,他身後的背板竟有斗大的「感謝」兩字,上一次被直接跳過的台積電與鴻海永齡,竟跟慈濟一起被標示出來,共同接受這遲來的致謝。

同一時間,被冷落到不見蹤影的佛光山,也收到衛福部的感謝函。山門裡不打誑語,也直說「放下了」。一向刁蠻潑辣的蔡政府恍若痛改前非,突然懂得感謝了,令人嘖嘖稱奇。

上次羅秉成的記者會,那塊背板上,只寫著「原廠製造、原廠標籤、直送台灣三原則。政院將功勞全攬在身上,花了五十億銀子的鴻海與台積電變成空氣,連當道具的資格都沒有!

對照陳時中為日本送疫苗在機場舉感謝看板接機連勝文看不下去,以哏圖嘲諷政府對本國企業連感謝背板都沒有」!這一擊打中要害,作家苦苓等人立馬出來認知作戰,牛頭不對馬嘴地要連勝文振興醫院替父母舉個看板。如今政院終究趕製了感謝背板,還兩家企業應得的榮耀,儘管已失去滋味。

民眾都知道,這上千萬劑 BNT 是郭台銘等人忍辱負重掙來的,政府先卡後通,還大割稻子尾,已越過台灣人的恥度底線,真是機關算盡太聰明。這塊背板的背後不是良心發現,而是難看吃相被識破,只好擦擦嘴角的難堪!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素養」,大學數位教育關鍵主題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6884/web/ 

◆  畫中有話/降級解封 別盲目喊爽
◆  不完美開幕 盼打出完美一仗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素養」,大學數位教育關鍵主題
◆  買新疫苗 要針對變種株
◆  防疫別再淪卡通鬧劇
◆  首富砸錢圓太空夢 商務艙我的小確幸
◆  助弱勢逐夢脫貧 師者一樂也
◆  看看歐洲國家杯 想想奧運未來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素養」,大學數位教育關鍵主題


2021-07-23 02:48  聯合報 /   方元沂(中國文化大學教務長)


學期末跟幾個同學視訊聊天,發現大學生在網路社群的時間更長,受影響程度也更深。一個同學提到她在「靠北」臉書和 Dcard 上被惡意攻擊,情緒大受打擊,也有同學說看到網路上很多虛假消息到處轉傳,覺得很扭曲。

對於這些數位原住民,網路已是日常標配,跟呼吸一樣自然。然而當網路與生活界線愈模糊,後座力也隨之增強。大學生社群媒體和論壇上,出現越來越多惡意攻擊、仇恨言論、霸凌言語、假消息貼文…雖然這些學生未必認同,但不見得會表態,因為「上去戰」未必有用。在他們認知中,「網路生態就是這樣」。

沈默螺旋真相與證據統統不敵情緒和偏見,這是從社會氛圍「同步」到大學的結果。理性辯證空間被快速侵蝕,讓學者憂心。「數位素養開始成為關鍵顯學,所謂素養是種結合知識、能力與態度,持續自我學習改變的能力,而數位素養是希望大學生提升數位知識的同時,也要有能力識讀網路訊息,面對鄉民酸民挑釁要能自我保護具法律素養同理心持續自我學習適應變化迅速數位科技環境

因應新冠疫情帶來的挑戰,歐美各國也將數位素養列為數位教育核心根據歐盟數位教育行動方案(民國 110-116 年(二○二一至二七)),民國 109 年(二○二○年)民調顯示,有七十四%受訪者擔心新冠大流行會導致假新聞氾濫因此行動方案強調,從虛假資訊識別事實對資訊超載的管理力,和安全使用網路等能力,是廿一世紀的三大數位基本能力

其中數位教育行動方案「7」,特別針對數位素養辨別假資訊提供教育工作者更多指引實作案例,期望藉由數位素養教育,讓公民身處演算法操作同溫層效應中,仍能具備反思和獨立判斷力,據以面對「智能世界」帶來的變化和挑戰。

近年在政府政策推動下,台灣高等教育十分強調數位運算等數位學識類教學,和資訊數位人才培育,然而在「數位素養教育環節例如提升公民識讀素養,雖有高等教育媒體素養課程發展計畫,但規模和深度比起知識教育類仍不足夠。

數位素養教育要鏈結的是人文與科技跨域思維,透過課程設計和教案創新,運用實際案例分析消息來源的可信度,進一步辨識內容結構邏輯和陷阱,能看出謬誤,找到反思角度,訓練學生對媒體內容和網路社群的辨讀力。

在此趨勢下,素養導向高教創新絕對是關鍵數位素養教育著重的批判性思考、系統化思考,尤應與道德實踐、公民意識、法律素養和同理心人文精神整合,讓疫後大學數位教育啟動修復社會理性對話的契機












不完美開幕 盼打出完美一仗


2021-07-23 02:49  聯合報 /   馬鈺龍/臺灣體大運動資訊與傳播系助理教授
中華代表團出征東京奧運,因選手搭經濟艙、官員搭商務艙引發爭議。 聯合報系資料照


飽受新冠疫情摧殘的東京奧運今晚開幕,這是一場選手的自我挑戰、選手與對手的競爭、選手與病毒的對抗。

在高度壓力下的東京奧運延宕一年重新出發,它需要的是全球的祝福,因為各國好手得先抵抗病毒的侵襲,再戰勝對手,最後用獎牌歌頌希望。

東京奧運,將是史上承辦國民眾支持度最低的奧運。受到新冠病毒的侵擾,開幕前夕,還有超過五成的日本民眾建議取消。令人擔憂的,還是陸續傳出教練、選手、職員確診案例,日本的防疫能量遭到打擊,危機感大幅提升,也註定今晚的開幕典禮,要在「不完美」氣氛中進行。

看台上雖然淨空,以往冠蓋雲集坐在看台觀賞開幕的各國政要,今年也受到進場人數限制,看似蹣跚前進、冷清黯淡的開幕式,卻承載著大和民族與病毒對抗的決心。東奧向世界宣示,日本並沒有被病毒擊垮,全球的運動員共聚一堂,純淨奧林匹克精神洗滌受創的心靈,來填補「不完美」的缺憾。激勵全球要在疫情中站起來,重新出發。

日本第二次承辦夏季奧運,前一次是在二戰之後,日本藉由奧運重拾戰後的破敗,成為今天的一等強國;原本要在去年擔任第二次東道主,卻被席捲全球的疫情延後一年,今天迎來晚了一年的開幕式,不但對日本意義重大,對全球參賽的選手們,也要力求在困境中,締造完美。

疫情讓比賽籌備困難重重,各國選手的備戰過程也是飽受煎熬名將紛紛退賽,勇於前進日本的選手們得先經歷嚴格的防疫措施,在層層困難之下,登上比賽舞台,當然更需要全球民眾的支持。

開幕典禮看台上,雖然沒有觀眾,往後的比賽也不允許觀眾進場,但有賴於進步的傳播科技,觀眾一樣可以透過媒體傳播為選手打氣。少了觀眾就沒有大賽的氣氛嗎?其實不然,透過媒體,東京一樣可以成為數十億民眾的聚焦重點,傳播科技發展的極致,往後十七天,讓東京成為地球村的中心

中華健兒多了一年準備,也已開拔進駐東京,台灣近兩個月遭遇疫情高峰,急需選手佳績提升民心士氣,希望出發前的商務艙風暴,不要影響前線教練選手的士氣,體壇需要的是全民關注,而不是非理性的謾罵批評

我國自從雅典奧運奪下兩金之後,已經有十七個年頭,沒有在奧運會再創雙金以上的光輝;本屆選手實力強大,何況要在病毒與各國對手的壓力之下出賽,最需要全民集氣,為之加持。東京奧運註定要「不完美」開賽,祝福中華代表團可以充分發揮實力,超越顛峰,打出「完美」的一仗。















畫中有話/降級解封 別盲目喊爽


2021-07-23 02:50  聯合報 /   記者葉信菉
記者葉信菉/攝影


公園內有人在拉著封鎖布條的雕像前休息,甚至把口罩當眼罩戴,不知是否悶太久了?

指揮官陳時中在擴大防疫會議表示,疫情趨緩,接近降為二級的標準,只是防疫仍不能鬆懈。不少國家解封不久又封城,殷鑑不遠。台灣疫苗覆蓋率雖達兩成四,但危機仍在。政府下周若解封降級,民眾您我防疫功課準備好了嗎?別盲目喊爽?













買新疫苗 要針對變種株


2021-07-23 02:46  聯合報 /   劉大智/微生物免疫學者
指揮中心表示,明年各國都需要次世代疫苗,而我國採購談判也到最後階段。法新社


十七日,台北市柯市長受訪表示,將舉債自購第三劑 mRNA 疫苗供市民施打,可能是 BNT 疫苗吧?來對抗 Delta 變種株病毒。廿二日,疫情指揮中心指官陳時中宣布,與莫德納公司簽署明、後兩年共三千五百萬劑疫苗合約,供應該公司現行疫苗與次世代型疫苗,同時加購一百萬劑現行疫苗供今年第四季使用。筆者猜測這些疫苗將作為第二劑混打,或第三劑對抗 Delta 變種株病毒用吧?

十二日世衛組織聲稱 Delta 株變種病毒肆虐百餘國,已成全球主流病毒,現行疫苗恐都難以對抗。據知至今尚未有疫苗廠透露次世代疫苗研發過程,用哪株變種病毒作種毒?對抗 Delta 株病毒效力如何?何時能上市?輝瑞/BNT和莫德納疫苗廠至今都噤聲不語,是商業機密?還是為應付用原始株製造的「舊型疫苗」訂單,已忙不過來?或是因次世代疫苗種毒株篩選困難呢?

筆者猜測,多數大國政府可能早「押寶」,向某些疫苗廠談妥所謂次世代新型疫苗合約了。柯市長和陳部長在訂完合約後,對廠商仍需聲聲催促,施加壓力,否則連菜尾都沒得吃喔。

德國多位學者七月十四日出版的《自然醫學期刊中,共同發表「AZ 和 BNT 疫苗同類兩劑或異類混打,對抗新冠變種病毒之免疫反應」文中指出,第一劑打AZ者,第二劑仍可打AZ或改用 BNT 疫苗作補強注射。第二劑注射後三周,AZ+BNT組,比 AZ+AZ 組能產生明顯加強 T 細胞免疫反應,特別是能產生高力價對抗多種變種株病毒中和抗體十四日新英格蘭醫學期刊》有篇瑞典學者投書新冠疫苗 AZ 和莫德納之混打免疫作用」指出,八十八個醫護人員分成 AZ+AZ、AZ+莫德纳兩組,第一劑後九至十二周,施打第二劑,並定時抽血測定抗體。結果顯示,混打AZ+莫德纳組人員之中和抗體,比AZ+AZ 組高十倍。由於混打的免疫機轉仍不明,是否因抗體力價高,就能對抗 Delta 株病毒學界仍無定論

筆者認為,不論是疫苗混打,甚至再補打第三劑疫苗,雖能激生高力價中和抗體,但現行疫苗都是用原始毒株為種毒,和 Delta 株病毒之抗原性,有明顯差異,是否具强固保護力對抗 Delta 病毒?令人質疑。

總之,混打疫苗供應短缺,或有安全疑慮時暫時性權宜措施,不能藉其來作為對抗 Delta 株病毒的免疫計畫,儘速超前部署採購對抗 Delta 株病毒有效的次世代疫苗,才是王道。柯市長與陳指揮官超前部署的第三劑,能對抗 Delta 疫苗尚未問世,該疫苗長啥樣?新冠變種病毒株常時間、地區而改變,屢屢能逃避現行疫苗抗體的中和作用,造成疫苗效降或無效。因此廠商選用哪株變種病毒作種毒?是次世代疫苗成功關鍵,媽祖婆保佑國內買到的是強力有效的新型疫苗。














防疫別再淪卡通鬧劇


2021-07-23 02:43  聯合報 /   林興寧/公(彰化市)
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圖/行政院提供


昨天打完 AZ 疫苗有些頭暈,臥床時「徘徊虛幻與現實間」,羅秉成發言人的「卡通說」突然竄進腦中。一覺起來想到將來第二劑,不知幾時能打或是否混打,彷彿仍身陷「他人狂想的夢境」。

針對外界質疑鴻海採購 BNT 是政府卡關,羅秉成回以「這個講法很卡通」,其實關於台灣疫苗採購過程,不也處處充滿「超寫實的風格」?

年初前閣揆林全當家的東洋因「水深」破局,五月爆發新一波疫情更直接戳破綠營「超前部署」神話;此後,國產疫苗未解盲便急於表態、向外求援還自鳴得意、官方管道受阻企業出手反遭刁難和羞辱,到張忠謀在 APEC 峰會直接喊話台灣需要更多疫苗打臉政府連串突兀荒謬情節,比起卡通毫不遜色。

有個笑話說,選民怒指官員:當初真是瞎眼才支持你,現在總算讓我看清楚;不料官員認真地說恭喜瞎眼復明,至少該感謝我吧。台灣因疫傷亡如在演卡通嗎?否則豈容種種離譜、瞎扯之事,一再出現?

卡通怎麼天馬行空,耳順之年的我都可接受;但願未來防疫能合理些,就算最後並非喜劇,甚至成非戰之罪的悲劇,也絕不應淪為讓人哭笑不得的鬧劇















首富砸錢圓太空夢 商務艙我的小確幸


2021-07-23 02:41  聯合報 /   卓瓊鈺/成大醫學院物理治療系副教授(台南市)
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圖中)20日與其胞弟(圖左)及兩名旅客一同上太空。美聯社


近日最有趣的新聞是亞馬遜的貝佐斯搭乘自家藍色起源號登上太空,雖然只有短短十幾分鐘的旅程,也只有幾分鐘失重狀態,但從高空中一覽藍色地球的景致,卻只有在電影裡看過。不但一圓他兒時的太空夢,也開啟了太空旅遊里程碑

雖然現在世界許多國家還在鎖國跟新冠疫情奮戰,但是東京奧運即將展開,各國選手為了爭取國家榮譽,還是冒著染疫風險,前往東京參加盛會,也有了這幾天的商務艙經濟艙紛擾事件

原本有計畫也有經費讓選手搭,卻不如預期,選手難免會有點失望,大家也會為他們抱不平。但這幾天新聞,若盡是謾罵檢討,難免會亂了團隊陣腳。先集中火力幫選手們加油,讓選手能調整體能專心練習,比較重要。真的有需要檢討,等比賽完再說。

看貝佐斯登太空的電視轉播,女兒問我:為什麼他要燒那麼多錢(一張票二千八百萬美金),只為了追求十幾分鐘的太空旅行,而且還可能發生危險?我回答說:有錢就是任性。老公則回答說:因為是世界首富,所以要搏版面。以現在的太空技術來看,計算精準度夠高,因此,相較於其他的太空任務來說,是十分安全的。貝佐斯除了私人飛機外,未來可能也有一艘私人太空船

一般人搭飛機也是一樣,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記得以前當窮留學生的時候,搭經濟艙飛美東(含轉機)要廿多個小時,還要拉著行李一路顛簸,才能夠到達目的地,現在回想起來是多麼辛苦的一件事。多年之後,幾度飛往美國,即使沒有補助或是補助不足,也要自己出錢吃住好一點、坐得舒服一些,這也是自己辛苦工作多年,偶爾給自己的小確幸。

坐商務艙,除了座位寬敞、飲食較佳,有時也會發生有趣的事。有次和先生剛好沒能坐在同一排,他在後面看到我和旁邊外國人一直聊天,大吃飛醋,下機都不跟我說話,也成了有趣的回憶。


王鼊黿/學生(新北市)


電影「威龍闖天關」中一句「官字兩個口啊」,點出長久以來中華文化最為人詬病的官僚文化比口水、比場面之能力養成班

猶記得求學時期學校舉辦園遊會、運動會等,開幕典禮不免俗地總會邀請一些「長官貴賓」給予指導。最不解的是,連婚喪喜慶等也不請自來,搞得像他才是主人般。真實例子不勝枚舉,對應此次東奧機位艙等問題,教育部長承諾形同空頭支票,糟蹋了選手為國爭光的使命感;隨隊「長官」們爽坐商務艙,十足的排場,若為了防疫而採經濟艙梅花座,那商務艙何不比照辦理呢?

更令人不齒的,在於「蹭熱度」功力,訓練時沒看到人影,撥經費也推三阻四;奪牌時立即拍照合影,大肆宣揚,只差沒頒個匾額!這類奇葩現象不僅在體育界,若等著政府的檢討報告,怕是等不到。那「長官」們呢?上一秒開記者會、鞠躬道歉下一秒參加餐會、不醉不歸。真要等到改變的那天,等得到嗎?
















助弱勢逐夢脫貧 師者一樂也


2021-07-23 02:39  聯合報 /   李政達/科大講師(台南市)
為鼓勵學子以順處逆、力爭上游,我國設置總統教育獎,廿一年來共累積一二二一人從總統手上獲頒殊榮。圖為二○一九年總統教育獎頒獎典禮。圖/教育部提供


總統教育獎是為了鼓勵不畏困境學子而設的獎項,但是當得獎光環褪去之後,得獎者的人生路途並不見得一帆風順。對於這些來自弱勢族群得獎人而言,獲獎的殊榮宛如曇花一現般,橫亙眼前的困境依然存在,不可能在短時間之內,有立竿見影的改變。

這些人當初之所以得獎,乃因其樂觀進取不畏艱難展現人生的光明面獲得肯定。不過假如缺乏持續推動的力量來自四面八方的壓力,終究會將鬥志磨蝕殆盡。畢竟大部分得獎人,都僅是涉世未深的學子。為了不讓「自助人助」淪為空談,政府相關單位、社福機構、學校師長…長期的配合、追蹤、關懷是必然需要的。

社會不乏各種可尋求協助的資源,有些人礙於種種限制無法提出申請,但是山不轉路轉,有許多方法是可以暫解燃眉之急的,例如各級學校都設有「急難救助金」。此外「給魚不如給釣竿」,只要是資格符合,學校各單位工讀生職缺,甚至校園便利商店,都可以滿足想半工半讀孩子的需求,只是作為師長的要多花一點時間去詢問、了解、媒合罷了。

來自偏鄉的阿淳因違反宿舍用電規則被記過,詢問後了解,家中帶來的自產番薯玉米,以電鍋蒸熟後就可打發一餐。因父親名下有農地無法申請補助,但請他至國稅局取得全年低收證明,成功媒合至○○處擔任工讀生,每月有固定工讀金收入,再也不必為宿舍用電煮食提心吊膽了。

人生有夢希望相隨」,協助弱勢孩子逐夢脫貧,乃為人師者之一大樂事也!











看看歐洲國家杯 想想奧運未來


2021-07-23 02:36  聯合報 /   陳建輝/基層體育教練(花蓮市)
歐洲國家杯足球賽方才風光落幕,義大利奪下冠軍。 歐新社


同是因疫期延期的兩項體育賽事歐洲國家杯足球賽方才風光落幕;而東京奧運今日在日本國人看衰下揭幕,為何命運大不同,差別在於有沒有做好風險管理

風險管理,是指組織身處風險的環境如何把風險減至最低管理過程,用來協助組織降低風險減少損失風險管理全球化推波助瀾,成為企業發展顯學

歐洲國家杯本屆適逢六十周年,主辦國擴大由十三會員國共同主辦,羅馬和倫敦承擔開幕和最終兩場決賽的賽事,其餘主辦城巿分攤小組賽和淘汰賽賽事。為降低新冠疫情風險,歐洲國家杯推遲一年才舉辦,並刪除疫情正值爆發的都柏林同時賦予主辦城巿場館容納人流限制權,主辦城巿可依當地疫情現狀,調整入場人數限制;因此轉播除欣賞精彩比賽,也可藉由觀眾人數同步瞭解當地疫情現狀。不論是地域或人潮分流,歐洲國家杯均做足風險管控,大大紓緩觀眾群聚的風險

萬人匯集的東京奧運,一旦揭幕造成的疫情風險,相信連主辦國當地小學生都能預知,公衛學者也預期會造成日本國內疫情失控,更嚴重者會引發全球性大流行。

因為疫情讓連續兩屆奧運失色,本屆奧運結束後,勢必會對奧運舉辦的形式做討論,面對疫情束手無策的今日,未來類似像奧運由單一主辦國舉辦運動大拜拜的形式,可能慢慢成為歷史,多國多城市共同主辦大型運動賽事,或將是未來趨勢


李清志/東京奧運的魔咒 1988年日本動畫巧合預言「會停辦」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李清志/東京奧運的魔咒 1988年日本動畫巧合預言「會停辦」
◆  沈呂巡/羅素與坎伯
◆  賴英照/公司為誰經營?
◆  方祖涵/倫敦地鐵的心靈小語
◆  黃介正/中美熱線電話的必要與玄妙







李清志/東京奧運的魔咒 1988年日本動畫巧合預言「會停辦」


2021-07-23 02:09  聯合報 /   李清志(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副教授)
二○二○年東京奧運受到疫情影響,延期一年舉辦,更成了歷史上第一次「沒有觀眾的奧運會」。 歐新社


很少有城市像東京這樣,擁有三次舉辦奧運會的機會。一座城市百年內擁有舉辦三次奧運,聽起來好像很幸運;但從歷史上看,東京舉辦奧運會卻命運多舛,總是遇到天災人禍,好像被下了魔咒般。

民國 29 年(一九四○年)東京原本要舉行奧運會,卻因日本侵華戰爭被取消資格,轉給芬蘭赫爾辛基舉辦,但因二戰爆發,芬蘭後來也無法舉行;民國 53 年(一九六四年)東京奧運會,是唯一一次順利舉辦,這次奧運會讓日本戰後繁榮復興被全世界看見。

民國 109 年(二○二○年)東京奧運則被突如其來的全球大瘟疫破壞,雖多次延期,直到今年夏天才趕鴨子上架,不得不在翌年舉辦。但疫情卻沒有因此好轉,主辦單位為避免爆發群聚感染,只好限制不讓觀眾入場觀賽,使得這次奧運會成了歷史上第一次「沒有觀眾的奧運會」。

最令人覺得驚恐的是,東奧無法順利舉行,竟然在日本動畫阿基拉AKIRA中就已預言。在大友克洋民國 77 年(一九八八年)動畫作品「AKIRA」中,融入關於民國 49 年(六○年)代社會運動、東京奧運、爆走族飛車黨,以及核爆恐怖記憶等等事件;不過最特別的是,動畫裡東京設定在民國 108 年(二○一九年),大友克洋預言東京隔年將舉辦奧運,更可怕的是,動畫中居然預言東奧因為某種原因停辦!

原本大家一笑置之,覺得這只是巧合。因為日本為了這次奧運會,已投下巨額資金建設,期待這次奧運可以幫日本重新站上歷史高峰,無奈瘟疫突如其來,且疫情一直拖延至民國 110 年(二一年),關於民國 109 年(二○二○)東京奧運無法舉行預言,如今竟成真,令人驚訝不已。

不只是東京奧運一波三折,東奧主場館建築,也充滿變數。民國 29 年(一九四○年)東京奧運原本規畫設計,主場地就設在駒澤,由建築師蘆原義信所設計,本是仿效德國納粹民國 25 年(一九三六年)柏林奧運,有著閱兵廣場、高塔狀精神標誌,可惜因著奧運取消而胎死腹中。一直到民國 53 年(一九六四)東京奧運前才重啟計畫,建設完成,也成為當時奧運的第二場區,如今則是駒澤奧林匹克公園

民國 53 年(一九六四年)東京奧運會,日本並沒有邀請國際建築師們參與,而是交給日本現代建築教父丹下健三規畫設計他設計出有如神社屋頂反轉曲線代代木競技場,呈現出現代建築技術性,以及屬於日本建築的精神。這座具有時代意義的奧運國家級建築,在民國 109 年(二○二○)東京奧運也重新整修,作為比賽場館之一。

民國 109 年(二○二○)東奧主場館競圖更是風波不斷,原本拿到競圖案的女建築師 Zaha Hadid,卻因日本建築師們極力抗議,最後失去這件大案子,而由日本建築師隈研吾拿到設計權。日本建築評論家五十嵐太郎認為,日本人普遍認為這類國家級建築,必須要表現出屬於日本的精神,因此 Zaha Hadid 設計,才會被強烈杯葛。

不論如何,東奧終於還是要舉辦了(雖然已經是民國 110 年(二一年))!

在這個全球瘟疫蔓延的時期舉辦奧運似乎象徵著人類文明與病毒的抗爭;祝福東奧可以掙脫瘟疫魔咒,再造人類奧運的輝煌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