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9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後疫情時代企業轉型思維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1052/web/ 

◆  聯合報社論/民進黨淪家天下、一言堂,該當被唾棄!
◆  聯合報黑白集/藍白未合,選民先行?
◆  經濟日報社論/後疫情時代企業轉型思維







經濟日報社論/後疫情時代企業轉型思維


2022-11-29 00:0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在動盪的時代中,產業風險增高、利潤下跌,甚至出現倒閉風潮。企業如何透過轉型度過難關,成為受關注議題。 路透



自民國一○九年(2020年)初起,全球引發大疫情,緊接著造成海空運貨堵塞、運費上漲,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初俄烏戰爭爆發,歐洲出現嚴重能源危機,美國接著不斷升息,全球經濟進入黑暗期。在這個動盪的時代,產業普遍風險增高、利潤下跌,甚至出現倒閉風潮。企業如何透過轉型度過難關,成為最受關注的議題。

歷史上有兩位知名學者,對於經濟衰退,提出過他們的見解:

以提出「創造性破壞creative destruction)」聞名於世的奧地利經濟學家熊彼得認為:蕭條是經濟體系對於生產要素重新組合,所創造出來的正常吸收過程。

20世紀最偉大的管理學者彼得‧杜拉克則主張:創新與創業常來自於意料之外的事件。

這正是中國俗話所說的:危機即是轉機。

疫情爆發迄今已近三年,許多學者專家在這段期間,曾不斷嘗試預測這波經濟循環的型態,究竟是U型反轉,或是V型反轉,但以最近情勢看來,似乎更偏向於L型反轉,著實令人擔憂。

疫情期間陸續發生的經濟亂象,包括封城停航造成國際人貨低流通、影響國內外旅遊、旅館住宿業不支倒閉,全球缺工卻又大量失業、美中等大國倡導發展內循環,反經濟國際化聲量甚囂塵上。

疫苗大戰、病毒變異所造成的議題還包括:學名藥及原料藥生產與運送失調、燃油車及電動汽車關鍵零組件供應不足、半導體設計與製造需求衰退、跨境電商遭受抵制、虛擬貨幣兩極爭議等。

然而疫情也為企業帶來許多新的商業模式:分散風險的辦公室工作方式、靠近中心的供應鏈分工並異地備源生產與服務廠商開始重視經濟體韌性時間與空間認知轉變等。未來甚至可能出現所謂全球企業:從在家上班,轉變成聘僱全球人才在任何時間與地點工作。

其實在過去十年中,我們已經熟悉:共享經濟,如 Foodpanda、Uber Eats 等已然成形,創客maker經濟客製化服務未來也有強大發展空間,氣候變遷與減碳因應之道由創能、節能、儲能等三維同時展開,網路金融由第三方支付、P2P,進化到全網銀,更多面向的避險組合思維,包括跨國投資、多元化資源價值配置。

關注未來世代,能掌握趨勢者,贏天下。前瞻投資不是夢,是勝券,更是保障。

投資市場常年來充斥著市場信息不對稱、口袋深度不對稱、知識不對稱等三項不平等。所以,投資者必須永遠不能停止學習,每天需要吸收新知。這是新的投資訣竅,也是新的生活態度。

關鍵技術將帶來龐大應用與無限商機:人工智慧技術(人臉辨識、深度學習、演繹推論),5G觸發物聯網的應用延伸無遠弗屆、數據科學與金融區塊鏈、工業4.0使用智慧機器人、人機協作、邊緣運算等新科技,新環保科技如塑膠替代材料、生物科技中的基因體學幹細胞抗癌藥,與農業科技等。

未來十年,我們將面對幾項重大趨勢:人口結構轉變(高齡化、少子化)、經濟全球化風潮消長、網路世界商業模式與分眾行銷、跨領域科技整合、重視環保與精敏製造、追求資源效能提升。產業發展將不再以經濟成長為唯一指標,尚須兼顧社會公益(失業率、貧富差距)與環境永續(節能減碳、生態保育)。

國際著名產業顧問公司顧能Gartner group),每年均發布一個知名的技術炒作曲線Hype cycle),這個曲線將創新周期分成五個階段:技術觸發、期望過高的高峰、幻滅的低谷、重新啟蒙的傾向、生產力的高原。對於台灣企業而言,最適合的定位是:第一階段與第二階段間的高炒作期、最後的生產力高原期。

雙城記作者狄更斯名言: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或許我們可以顛倒過來說:這是個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












聯合報黑白集/藍白未合,選民先行?


2022-11-29 00:00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民眾黨候選人高虹安(中)當選新竹市長,上台比出愛心手勢向支持者致謝。 記者季相儒/攝影



九合一選戰,出現「三腳督」或「多腳督」的縣市,多數由「非綠」候選人當選。最受矚目的,是民眾黨高虹安拿下新竹市;唯一例外,是民進黨陳光復當選澎湖縣長。新竹市與澎湖的結果,其實僅一線之隔。

兩地同是三腳督局面且是非綠陣營分裂。更巧的是,民進黨的陳光復、沈慧虹在澎湖、竹市的得票率幾乎相同,都在三成六左右。而「非綠陣營得票率總和也正好都在六成三上下。實力對比,幾乎一模一樣。

相同的競爭格局,結果卻完全不同,原因只有一個:澎湖兩個非綠選將得票率不相上下,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相對的,新竹市「非綠」選票更集中在高虹安。儘管這次選舉並未出現政黨間的「藍白合」,但選民自行用選票促成了合作果實。

類似情況,也出現在桃園和苗栗。如果「非綠」支持者硬拚,民眾黨在桃園或國民黨在苗栗,可能情況就會改觀。選民自主策略性投票和在地政治人物顧全大局,才讓「拉下民進黨」的戰果如此豐碩

但以民進黨全國性選戰的優勢,若只靠「選民先行」,接下來的總統、立委選舉一旦出現「三腳督」,能否導致相同的戰果,便大有疑問。「具體示範」不是新竹市,而是澎湖。藍白陣營的領導人必須看清時勢,學到教訓,彼此沒有硬拚的本錢。










聯合報社論/民進黨淪家天下、一言堂,該當被唾棄!


2022-11-29 00:00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蔡英文主席在民進黨創黨36周年音樂會致詞。記者黃仲裕/攝影



《民怨之聲》系列之三
民進黨選舉慘敗,遭逢創黨卅六年來的最大頓挫。原因無他,民進黨上下近年來徹底背棄自己創黨的理想和初衷,成為一個「一言堂」與「家天下」政黨,讓人民徹底失望。且看,蔡英文辭黨主席為敗選負責,立即指定英系」的陳其邁擔任代理黨主席。在這種時刻,領導人還一心只顧著要把棒子交給自己的派系親信;如此,民進黨還有誠實檢討敗因空間嗎?

這次民進黨大敗,主要固是受中央執政失能的牽累;但近幾年來,民進黨內部表現得毫無意志沒有是非價值全黨對府院主張一味聽命配合,幾未能提出忠告或修正建言,更從未反映民間社會的不同意見。這些,都是造成全黨隨著蔡英文的錯誤領導俱沉原因。最糟的是,民進黨在野時提出過許多理念與進步訴求,在蔡政府手中卻逐一被踐踏、埋葬;當人民覺得民主進步黨的「進步」二字已名不副實,「下架民進黨」便成了人民的最大共識。

檢視近年民進黨墮落的三部曲:首先,被批政策「髮夾彎」而不以為意;接著,進階為「雙標黨」;然後,便出現了「綠能你不能」的獨裁這三個名詞演變刻劃著民進黨拋棄理想與信念歷程,綠營對此卻毫無警惕。事實上,綠營今年的敗選在民國一○七年(二○一八)即上演過一回,只不過當年的口號是「討厭民進黨」,今年則升為「下架民進黨」。四年前的敗績,後來因蔡英文操作香港反送中撿到槍而扭轉頹勢;但這次蔡英文要再操作「抗中保台」,民眾對「芒果乾」的滋味顯已厭膩

民進黨最嚴重的錯覺,是以為「完全執政」就能「為所欲為」,不顧吃相。因此,愛怎麼撒錢就怎麼撒錢,不必問預算的合理性和效益;愛怎麼賞官就怎麼賞官,不必問專業能力;想怎麼決策就怎麼決策,不必問民意和法治。這些年,民進黨政府荒唐的決策和建設一大堆,都因極不透明而無法監督,直到選舉才逐一現形。這些年,民進黨在立法院席次多到無法可擋,而黨團卻是空前的無能與失效;至少,在人民眼裡,他們只不過是一堆橡皮圖章,是供蔡英文使喚的卒子。一個「躺平」的國會黨團,如何打動選民?

民進黨更大的心病,是對權力孜孜不倦追逐。只消看,近年陳菊和賴清德將多少子弟兵送進中央部會,即可知民進黨派系如何在蔡英文的指縫間覓食從而噤聲。但是,那然後呢?國家體制的尊嚴、官員的專業、社會發展的追求,都在民進黨派系分肥欲望逐漸模糊乃至消失。試想,在蔡英文的一言堂中,總統把國家資源當成自己囊中的私有物,而民進黨內又有一排排張大嘴巴的派系人物等著被餵養,這幅「家天下」的圖像,還像個民主法治國家嗎?在藍綠二分下,台灣的民間社會及中間地帶幾全消失在我們眼簾。

這次選舉,民進黨仍打出「進步政黨」的招牌,以為還有號召力。然而,這只是它的幻覺,前輩們辛苦打拚力爭的理念,在這代人身上其實已蕩然無存,反倒在一些退黨人士的身上還看得到。目前在朝的黨政高官或派系領袖,有誰還會談論公平正義及服務人民;他們只在乎自己的表忠是否受到青睞、自己的派系是否分得一杯羮,如此而已。

要提醒民進黨的是:總統有任期,而政黨無任期。蔡英文說過,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以後,就不是她的事;但失去信念與理想的民進黨,到時要如何找回人民的信任?蔡英文一人「裝睡」就算了,民進黨能全黨都叫不醒嗎?



【專家之眼】制衡濫權只剩投票 是我們要的民主嗎?

◆  【專家之眼】制衡濫權只剩投票 是我們要的民主嗎?
◆  【專家之眼】台灣選舉的國際反應

◆  【專家之眼】超徵五千億就是數字管理失靈
◆  【專家之眼】欺騙民眾的民進黨終被民眾拋棄





【專家之眼】制衡濫權只剩投票 是我們要的民主嗎?


2022-11-29 08:09  聯合報/ 楊穎超/銘傳大學副教授
九合一選舉落幕,多家媒體是以總統蔡英文為選舉結果辭去黨主席職務為報導重點。記者林伯東/攝影



九合一選舉與修憲投票剛結束,論者大多以台灣民主勝利為潛台詞。畢竟這次投票,是擁有執政資源的民進黨大敗。然而,如果從選舉結果是否能讓政客改變、乃至於某些支持修憲的社團表現看來,台灣的民主,恐怕已經誤入歧途了。

這次選舉,多家媒體是以總統蔡英文為選舉結果辭去黨主席職務為報導重點,也用了蔡低頭鞠躬照片,甚至摘述蔡敗選談話「民意面前政黨政治人物很渺小」,而從多數評論的語境分析,作者大多是在歷數綠營失政敗德之後,期待蔡總統深自檢討,做出改變。

那萬一蔡敷衍人民,或者改變方向不是回應新民意,而是繼續鞏固權力,怎麼辦?沒辦法,只能等她任期結束。這其實很可能是她的心態。且看蔡主席的敗選感言說,中央執政很努力,失敗是在沒突破現有地方政治結構,地方深耕、人才養成也不足。國民黨已被查封黨產,奄奄一息;大家也早就見識過執政黨對付台中顏家的手段。蔡的表態彰顯了近年有權力者不用擔心負責問題

造成問題的元兇,是從李登輝時期開始,政客與學者合作修憲形成超級總統制結果。貌似選舉民主集權體制,給了政客正當壟斷權力藉口,卻沒有憲政制度可以及時制衡政客濫權

政客刷新人民三觀,不是從今日始。這些年來,民意早有不滿聲音,但政府只是用各種手段削弱不同聲音便宜行事。包括這次敗選檢討,除了行政院長裝模作樣表態一下之外,人民一直沒看到官員承認錯誤,更未見到其他理應有所作為憲政制衡機制點出民怨。更荒謬的是,目前人民能期待的,勉強可能讓蔡正視的力量,是民進黨派系為了下次大選,給英系製造的壓力。但至今只看到英系要角洪耀福與北市立委何志偉的隔空交火。台灣民主寄希望於執政黨派系內鬥,這不是我們要的民主吧。

另個該點出來的問題,是推動十八歲公民權修憲複決案的少數社團民主社會對社團抱有期待,是托克維爾觀察美國政治傳統;而擴大政治參與,也是古典民主理論核心關切之一成熟公民社會多元價值對話,是團結社會重要基礎

本次修憲投票結果是同意票564萬7,102張、不同意票501萬6,427張。差距這麼小,顯示社會還需要更多溝通理解。令人遺憾的是,一些推動本案的團體,事前並未花太多心力找好理由,也看不出在跟誰溝通。觀察他們所提贊成理由,最主要的說法,是世界潮流;或者列舉法律賦予十八歲青年一些責任,但未給予參政權的不公現象。上述理由提高到憲政層次,是否充分見仁見智。而面對不成熟與擔心加入被選舉權的質疑很少看到正面回應。難怪民進黨人林濁水會說「一個正正當當的訴求,卻以歪七扭八算計作推動動力,真是可惜可嘆」。

相對於說理不足,卻有人勇於給反方戴上「世代剝奪」帽子,為自己加上「世代正義」冠冕。相關說法,等於暗示投出反對的五百多萬人自私、沒有正義觀。這是在群眾內部製造敵人也是近年某些社會運動慣常使用手法

民主政治民意政治,但在台灣,民意展現卻不一定能改變政客看法;此外,民主政治強調公民結社團結眾人而不是分裂社會製造矛盾。台人如果不想給糟糕的人統治,除了出來投票之外,恐怕還要從這次選舉呈現的現象開始,好好思考怎麼改革才是。









【專家之眼】台灣選舉的國際反應


2022-11-29 08:03  聯合報/ 湯紹成/政治大學兼任教授
九合一選舉結果出爐,民進黨大敗,創下史上最慘成績,身兼民進黨主席的蔡英文總統(左)在記者會發表談話,表示即刻辭去黨主席一職。記者林伯東/攝影



此次台灣地方選舉執政黨大敗,受到世界各大媒體的普遍關注,或稱這是台灣反中政策的反噬,以及蔡英文依例辭去執政的民進黨黨魁一職。其實,這些媒體都難免失望甚至錯愕,面對大陸日益好戰的態度,台灣人民反而選擇和緩面對明確拒絕繼續擔任以美國領導的抗中陣線急先鋒角色

綜觀此次選舉,當然主要還是要歸咎於執政黨在內政問題處理失當所致,其中包括執政傲慢,再加上疫苗與民生問題等,但是外力因素影響,也不能小覷,而這內外因素互為因果相互為用。這主要就是因為執政黨一面倒向美國,以至於讓美方在其聯台抗中的策略中,上下其手,予取予求,積極有意讓台人上前線,才符合美方的利益。

其中尤以將兵役由四個月延長到一年為甚,未來還可能再度延長至兩年,這當然引起年輕人及其家屬的焦慮。再加上看見烏克蘭戰爭的慘狀,導致「抗中保台」已被「和平愛台」所取代,年輕人支持民進黨的熱情不再。

而西方媒體的報導都只避重就輕。比如英國路透社只稱,蔡英文在競選過程中,曾多次公開表示「抗中保台」,但這很快被轉回到本地問題,因為人們對此興趣不大。其實,該媒體沒有指出的是,這已是蔡英文挽救選情最後手段,把地方選舉的基調拉高到中央選舉層次,可見執政黨已黔驢技窮。雖然大陸聲稱必要時將武統台灣,但民眾明顯表達了反戰心態,且在競選期間,很少有人提到8月份裴洛西訪台所引起的風雨,更凸顯那次訪問確實缺乏正當性

在此次選舉結果大致底定之後,德國之聲電視台還立即將此列為頭條新聞,並以驚異(shockwave)以及台灣反中政策的反噬(backfire)為標題,充分顯示了失望的心情。蔡英文積極反對中國和維護台灣民主,但選民反而湧向了主要的反對黨,確實令這些外人費解。美國 CNN 的標題也是,台灣在地方選舉向中國和世界發出的信息,其內容只是引用蔡英文的話,「面對中國日益好戰的態度,台灣決心捍衛民主。」也只是輕描淡寫

整體觀之,這些外國媒體都顯現了所謂的認知不協調cognitive dissonance)。這是心理學上的概念,旨在拒絕真相,尤其當真相是其無法避免的核心利益。質言之,這裡的真相就是要台灣當砲灰,才能阻攔中國的崛起,以確保西方的價值不受到北京的威脅。如今台灣民眾狠狠地給予西方國家一記棒喝,看看他們是否還要繼續危害執政黨,以至於民國一一三年(2024)變天?還是敦促台北與北京接觸與協商緩和兩岸關係,以便穩住執政黨的陣腳,來繼續打台灣牌?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196:太太像神戶牛排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200:愛是恆久忍耐
◆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199:可憐的有錢姑娘
◆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198:教育解鎖貧窮
◆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197:為他們照張相
◆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196:太太像神戶牛排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196:太太像神戶牛排


2022-11-30 08:59  聯合新聞網/王建煊(前監察院院長、天使居創辦人)
要婚姻美滿,白頭偕老,不是一味的講究各自條件優越。示意圖/ingimage



太太能幹、漂亮、愛乾淨,先生卻有外遇,而是外遇的女人條件差多了,太太知道後氣得半死。後來,太太冷靜下來,想想究是甚麼原因,造成看似忠厚的先生發生外遇,發現自己也有責任,乃力加彌補,於是先生又回到了她的身邊。

男人都不識貨嗎?其實,男人像隻貓,喜歡吃魚,但是有的太太是神戶牛排,貓消化不了,就容易發生自己找魚吃的事。

戴妃離婚
英國戴安娜王妃十九歲嫁給大她十二歲的查理王子。民國ㄅ啥四年(一九九五年)十一月戴安娜接受媒體訪問時,承認自己與馬術教練有染,女王隨即要求王子與她離婚。

當然在此之前,查理王子早已與其老情人卡蜜拉有來往。卡蜜拉當時是有夫之婦,大查理一歲。從年紀及外貌來看,卡蜜拉顯然不能與戴安娜相比。但是在情場上,戴安娜卻徹徹底底是卡蜜拉的手下敗將。

民國八十九年(二OOO年)六月四日,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在為希臘前國王康士坦丁舉行六十歲慶生會時,接見了卡蜜拉,查理王子欣喜又感激,由此可見查理王子對卡蜜拉的愛情不是隨便的。英《鏡報》社論說:「女王咬緊牙關,會見造成其子婚姻破裂的女人。」

能交心的伴侶
一般人都為一位將繼承王位的人,捨漂亮的戴安娜就卡蜜拉,而不得其解。其實這不難瞭解,因為查理是貓,卡蜜拉是魚,戴安娜是神戶牛排,王子喜歡誰不就很清楚了嗎?

民國七十年(一九八一年)為查理及戴安娜證婚的主教倫希說:「查理王子需要真正能溝通交談伴侶,戴安娜年輕漂亮,但太任性。」言下之意,戴安娜不是王子所期盼的人。

相反地,有時候女人像隻貓,男人卻是神戶牛排,這就是為甚麼有的丈夫英俊、能幹又有錢,太太卻活得不快樂,甚至紅杏出牆的道理。

要婚姻美滿,白頭偕老,不是一味的講究各自條件優越。優越條件不是美滿婚姻保障,相互的需要、瞭解與安慰,謙卑仰望上帝,婚姻才能溫暖持久。

本文與台灣醒報同步刊登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197:為他們照張相


2022-12-01 15:08  聯合新聞網/ 王建煊(前監察院院長、天使居創辦人)
為他們照張相。 示意圖(ingimage)



小時候家裡很窮,照相機連看都沒有看過幾次,照相的機會當然少之又少。在我九歲那年的兒童節,我及弟弟妹妹和一群孩子在外面玩。突然有人告訴我們,快來照相,因為是兒童節,有照相館免費為兒童照相。

我們穿得破破爛爛,且髒兮兮的,照出來的相片就像一群小賊一樣,並不好看。

然而這張看起來像賊一樣的相片,對我來說,卻是珍貴無比,因為除了畢業證書上的一張兩吋相片外,能夠讓我回味一下小時候長相的就只有這張相片了。我怕發生丟掉再也沒有了的遺憾,還特別去翻拍加印了幾張留存著。

留影補缺憾
有這種情況的人應該不止我一人,父親、母親小時候長得甚麼樣子,他們也不記得,因為他們連一張小時候的相片都沒有。這種現象至今仍然存在,世界上每天有四萬人餓死,有十二億人每天生活費不及一塊美金,他們有能力去拍張彩色相片留念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這意味著這些人將永遠無法知道他們從前長得甚麼樣子了。即使有一天他們家財萬貫,也無法彌補這一缺憾。

我有一度計畫,邀一、兩位志同道合的人,專門去世界上極窮困的地方,為窮苦的人照相,放大後送給他們。這些孩子成年後一定會回味無窮,他們會指著相片,對孩子們說:「這是你的爺爺奶奶,這是爸爸媽媽。」這張相片將是最能勾起他們兒時回憶珍品

替別人照張相片花費不多,是許多人都可以做的事,但對別人卻意義非凡,真是一本萬利的義舉。每個月捐十塊美金就可認養一個非洲孩子,這是雪中送炭,大家都可以做的事。

存顆善心
紐西蘭有個華人教會,將熱心教友組織起來,專門去機場接新來的移民、介紹住所、陪同找房子、指導孩子選學校。這樣的服務受到新移民熱烈歡迎,個個感謝不盡,這個教會後來增長得很快,十分興旺。

其實這些教友並沒有做甚麼驚天動地的事,都是一些人人皆可為的幫助。為善之事處處有,問題是有沒有一顆為善之心。

本文與台灣醒報同步刊登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198:教育解鎖貧窮


2022-12-05 15:06  聯合新聞網/ 王建煊(前監察院院長、天使居創辦人)
教育解鎖貧窮。 示意圖(ingimage)



從前家裡窮困,幾乎是在溫飽的邊緣掙扎。母親在路邊空地上養雞,約二、三十隻,養的是當時很流行的來亨雞、紐航西及綠島紅等品種。

養雞後,我家生活有相當程度的改變。公雞閹了長大後拿去賣,母雞留著下蛋,每天有十多個蛋可賣。有的雞蛋破損了就留下來自己吃,不時還可以殺隻要淘汰的雞燉補,家人營養獲得改善。雞糞還可以拿去種菜,蔬菜自給自足

教育使窮人翻身
大陸農村流行一句話說:「雞屁股是農民銀行。」真是太有道理了,因為這就是我們家早年的寫照。

家母用養雞賺的一點錢,參加民間標會,算準了日子,標得會錢的時間總是在我們繳學費的時候,我們就是這樣解決了學費問題。

我大學畢業後,參加「稅務關務人員特考」,分發到基隆海關工作,薪水交給媽媽,家用立刻鬆綁,弟妹繳學費也容易多了。後來妹妹弟弟都大學畢業,我家從貧窮之地,一下子變成了小康之家教育使窮人翻身教育是窮人家銀行

台灣地狹人稠,天然資源有限,但是卻創造經濟發展奇蹟,國民所得由不到一百美元,升到了三萬美元,人民的生活水準大大提高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教育,台灣的教育雖有許多讓人詬病之處,但瑕不掩瑜,基本上是成功的,所以教育是台灣人民銀行

書中自有黃金屋
中國大陸曾在內陸貧困地區辦希望工程廣建希望小學,讓鄉村孩子有書可以唸。又搞重點大學提升大學教育水準,這些都是極為正確的政策。因為任何一個社會要發達起來,一定要在教育上扎根教育是會下蛋金母雞

古語說:「書中自有黃金屋。」個人出人頭地靠讀書,國家富強靠教育,教育是解開貧窮鎖鍊鑰匙人類進步磐石基礎。任何一個社會要發達起來,一定要在教育上扎根,教育是會下蛋金母雞

本文與台灣醒報同步刊登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199:可憐的有錢姑娘


2022-12-05 15:11  聯合新聞網/ 王建煊(前監察院院長、天使居創辦人)
可憐的有錢姑娘。 示意圖(ingimage)



自從美國前總統約翰甘迺迪的夫人賈桂林嫁給希臘船王歐納西斯後,我們就常聽到歐納西斯的大名。歐納西斯逝世後,家業交給女兒,女兒不到幾年又過世,價值一百五十億美元的產業,由孫女阿蒂娜Athina Onassis Roussel de Miranda繼承

有錢卻不快樂
一百五十億美元,相當於四千五百億元台幣,能繼承這麼龐大的財產,真不知羡煞多少人也。

但是,阿蒂娜並不快樂,她每天乘轎車到學校,保鏢重重保護,綁票流言不時出現。她渴望能像其他女孩一樣,過著自由快樂的學校生活,她希望能無拘無束的與同學郊遊旅行,但是這些一般人輕而易舉能得到的東西,對她來說卻是奢侈品

阿蒂娜說,她會提撥一部份款項作為保障自己生活及教育之用。其他的要仿照微軟的比爾蓋茲,都捐出來成立基金,作公益慈善之用。她不想再步上其母終日被媒體包圍的痛苦生活方式。

住在集中營?
我曾與朋友去中部一個有錢人家拜訪。他家在一個小山坡上,佔地總共四、五百坪,大門用電視控制,問清楚身分才開門。院內養了三條大狼狗,見到我們就叫個不停,狀甚兇猛。主人叫我們不要害怕,他已拴好狗了。

圍牆高高的,上面還有鐵絲網,主人種了很多爬藤植物加以掩飾,否則就像集中營一樣。

他很有錢,房子比我們的大十倍,但是他的日子並不好過,時時怕人偷、搶、綁票,甚至怕人來募捐

錢像穿鞋子
在治安很壞的時候,有位大老闆,穿了件舊夾克,打了條油條式領帶,捲捲的,我從來沒有看人打過這樣爛的領帶。他的賓士車也放在家裡不敢開,因為怕被綁匪盯上,性命不保。

很多人都認為財富能為人帶來快樂,其實有時剛好相反。當然錢太少,物質匱乏也會有痛苦,但沒錢時過過平民生活,也落得自在。有人說,錢像穿鞋子,太大太小都不好,夠用就可以了,應該是很中肯的看法。

本文與台灣醒報同步刊登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200:愛是恆久忍耐


2022-12-06 14:21  聯合新聞網/ 王建煊(前監察院院長、天使居創辦人)
愛是恆久忍耐。 示意圖(ingimage)



三十五歲的醫生,因為妻子罹患腫瘤引發腦血管病變,幾近植物人,於是訴請離婚。家事法庭法官准其所請,判決離婚。

法官認為,任何一個人面對同一狀況,都會喪失維持婚姻的意念。法官認為,這樣只有夫妻之名的婚姻關係,只會徒增家庭不幸,亦為婚姻目的所不容。

少了一點甚麼
這位醫生丈夫訴請離婚不能說沒有道理,否則法官也不會准其所請。但是在感覺上,總覺得這件事的解決方式不是最圓滿的,少了一點甚麼。

因為解決的方法中缺少了

愛是甚麼?聖經上說:「愛是恆久忍耐」。

有位先生罹患癌症,在病床上心情惡劣,常以太太為出氣對象。但是太太不但沒有怨言,且細心照顧。

懂得愛得真諦
出院後先生對人說:「我從前不懂聖經講『愛是恆久忍耐』是甚麼意思,經過這次病痛,看到太太無怨無悔看顧,終於懂了愛的真諦了。」

人們因為所以能恆久忍耐,因為恆久忍耐使得以彰顯

法官判案時說:「這樣的婚姻徒增家庭不幸,也為婚姻目的所不容。」 那婚姻的目的究竟是甚麼?肉體之親、傳宗接代嗎?這是一般動物交配之目的。人與動物有別,婚姻尚自有其他目的。

牧師在證婚時都會問新人:「在彼此病痛或遭逢災難時,願意相守扶持對方一輩子嗎?」新人通常都是回答:「我願意!」

愛孩子願忍耐
父親為了照顧四個孩子,太太過世多年仍然不娶,雖然有中意的人,生活上也有需要,仍是不肯,一直到孩子都成家立業,才開創自己的第二春。

這位父親並非不想結婚,亦非沒有生理及精神上的需要,但是因為孩子,他願意恆久忍耐

在這個世界裡,人與人之間如果能多一點恆久忍耐,該是多麼的美好!

本文與台灣醒報同步刊登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政府可能在造成畸形社會科技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1052/web/ 

◆  兩岸和平協商 勿捲入代理人戰爭
◆  反封控抗爭 不同六四事件 中國夢不敵顧生計要自由
◆  讓世界讀懂中共 還有遠路要走
◆  嘴上謙卑態度驕狂 人民厭惡
◆  地方包圍中央 綠執政陷孤島
◆  藍擺脫軟柿子 走出第四條路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政府可能在造成畸形社會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政府可能在造成畸形社會


2022-11-29 00:20  聯合報/ 李家同(作者為清華大學榮譽教授)
政府決定大幅補助半導體產業,恐使其他產業發展更形困難。(路透)



政府決定要大幅補助半導體產業,我對這件事感到十分憂慮,因為這個做法絕對會造成一個更加畸形的社會。

現在的半導體產業已經吸引了相當多的菁英分子,造成其他產業的困難,因為其他產業同樣需要優秀的科技人員。政府的決定等於是雪上加霜,使得很多其他產業的發展更感困難。

問題是,半導體產業絕對不是我國唯一需要大力扶持的產業。就以製造潛艦和飛彈來講,最需要的是機械方面的人才。如果國家只重視半導體工業,這對我國的國防是一件危險的事。

究竟半導體工業牽涉到什麼技術?希望政府知道,以晶片生產製作來說,所需要的是非常精密的儀器、高規格的特用化學品以及非常特別的監控系統。政府要補助半導體工業,能否判斷某一家公司的研究與半導體有關?現在的半導體生產設備都非常昂貴,但這種儀器設備需要各種技術,包含光學、檢測、機械設計、電子學等等技術,甚至於牽涉到銲接和研磨。可是令我感到困惑的是,政府會補助一家精於銲接或研磨的公司嗎?

希望政府知道,韓國在半導體設備零組件方面就有很大的進展,他們所製作的一種閥件已經行銷到全世界。

我不知道政府所謂的半導體產業是否包含機械產業,但是世界上最昂貴的半導體設備與機械是有密切關係的。這種機械之所以價值連城,是因為極端精密且穩定。這都與半導體無關,而是與其他技術有關。製作晶片需要用到各種高級的特用化學品光阻劑就是一個比較容易了解的例子。如果我們的半導體工廠仍然依賴外國的設備和特用化學品,我們實在不能說自己有一個很偉大的半導體產業

如果只有半導體產業一枝獨秀,我們的工業就是一種畸形的工業,絕對是不健全的。目前我們相當需要發展綠能,綠能不可能只靠半導體,事實上,風力發電還牽涉到一種齒輪,當然材料也是相當重要的。我們成天講5G技術,通訊不能只知道晶片製作,單單加密和各種編碼都是需要研發的。在國防上,我們需要非常精密的零組件,這些零組件也是需要各種技術才能製作出來。

畸形社會的另一大問題是會造成薪資上的差距,很多公司很想做研發,但找不到工程師,原因在於半導體工業吸收太多人。很多公司無法更上一層樓,乃是因為我國工業已經有畸形的現象,政府實在不該使這種畸形現象更為嚴重。 











兩岸和平協商 勿捲入代理人戰爭


2022-11-29 00:37  聯合報/ 丁守中/兩岸發展研究基金會董事長、前立法委員(台北市)
民進黨高呼要選民「為台灣挺身而出」,但是民進黨執政未能處理好兩岸關係,抗中保台牌失靈。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從這次地方大選結果,可以看出全國民眾對當前民進黨中央執政的不滿,而民進黨一貫轉移施政缺失的「抗中保台」牌也失靈。此次地方選舉後,各政黨及國人更該關切兩岸關係的改善,化解國際反中勢力利用台灣打代理人戰爭及持續掏空台灣的風險。

兩岸僵局,已到關鍵十字路口,解鈴還需繫鈴人。俄烏戰爭,已讓多數台灣民眾覺悟國際政治的現實並看到戰爭的殘酷。兩岸同文同種同血緣,台灣更不該做西方分裂兩岸,打代理人戰爭的戰場。從這次選舉結果,就印證了台灣的人心及民意都在變,但關鍵在於中國大陸對台軍演威逼的政策也要調整,否則只會讓民進黨政府繼續振振有詞倒向西方反中陣營掏空台灣,陷台海於戰爭烽火。

大陸高層除了關注遏制台獨,若有意台海問題的終極和平解決,避免掉入國際反中勢力的分裂挑撥與促戰,今後就應對台提出更多善意友好關懷政策。如此才能更大鼓舞台灣「親中」、「和中」、兩岸「和合」的聲音與力量。這股聲音愈大,愈能加速兩岸的和平整合。

美國及西方也有不少有識之士認為,美中不應陷入終須一戰的修斯底德陷阱。中國大陸如能停止對台軍演威逼動作,改採平等協商陽光友善政策,自然也能減少西方國家反中的藉口與訴求,也會更弱化國際反中的結盟。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應該是全體中國人民都能擺脫西方列強的操弄與戰火的威脅,都能過著尊嚴、和平與經濟上富足幸福的好日子。事實上,中國能高速建設發展,靠的是實踐檢驗真理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早就遠遠超越當年的馬列思想。中國也即將成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既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要真正的重新開始,建立真正屬於中國的國家政府治理新政治體制新品牌。一國兩制只是過渡,現在一個中國存在北京政府與台北政府,就已經是一國兩制。

習近平若能從老祖宗的智慧「上善若水」、「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得到啟發,對兩岸、對國際都強調陽光友善和平政策,兩岸如能經由真正平等相互尊重的民主協商整合,共同締造兩岸共存共榮新共和,那才是中華民族真正的偉大復興!










反封控抗爭 不同六四事件 中國夢不敵顧生計要自由


2022-11-29 01:03  聯合報/ 楊宗新/公(台中市)
烏魯木齊大火引發大陸全國性反封控抗爭,陸委會呼籲中共盡速回應人民要求。圖為北京民眾27日晚間守夜悼念大火罹難者,並手持白紙抗議封控措施。(路透)



烏魯木齊火災事件衍生的全國性暴動,不僅印證毛澤東名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同時也對共產黨統治正當性造成巨大衝擊,可謂中國卅年來,規模最大的抗暴事件。

部分評論將此與「六四事件」類比,並不恰當。研究顯示,當人民長時間貧困交加時,暴動不易發生,反倒是在政府推動改革初期,生活水平獲得一定提升時,最容易發生反政府活動。民國七十九年(一九九○年)代前後,蘇聯、東歐共產政權,都是在推動改革後,隨即被推翻,「六四事件」的背景也很類似,只是被強行鎮壓了。在政治學上,稱這種情況下產生的人民憤怒為「相對剝奪感」。

本次事件,則更像是一種執政者與人民之間,社會契約崩解。在法國政治思想家盧梭提出的民約論,認為人民之所以願意犧牲某些自由,往往立基於當權者提出相對的應許之上,一旦這層虛擬社會契約崩解,雙方關係將趨於緊張。套用在中國,共產黨能持續維持一黨專制,是建立在改革開放後亮眼的經濟表現上,當發展速度進入高原期,就必須尋找其他替代方案。

從西方國家的觀點看,經濟改革將自然而然的促發政治改革,東亞的韓國及我國則可說是典型代表。民國九十年(二○○一年),中國在貿易條件尚未達到標準下,獲准加入 WTO,正是西方國家出於執行這種「和平演變說」的需要,即期盼藉由繁榮經濟,促使政治上的多元參與。然而事與願違,中國經濟確實急速增長政治環境胡溫任內也相對開明,可到了民國一○一年(二○一二年)習近平上台後,又重回集權。

溫家寶卸任前,曾語種重心長的表示:若不推動政治改革經濟改革的果實也終將不保。無奈習近平並未採納建議,反而開出另一張試圖讓人民心悅臣服的藥方:中國夢。簡單講,就是以激發人民愛國熱情取代民主改革要求。這種情緒性訴求,正常情況下可透過對外領土聲索、戰狼外交、大內宣等方式執行,然而一旦人民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及人身自由都不保時,就很難管用。

目前中共面臨的,這是這種窘境,且相較於六四期間係以政治改革為目標,本次人民訴求的,是關乎生計的問題,如未及時讓步,恐釀更大暴動。











讓世界讀懂中共 還有遠路要走


2022-11-29 01:01  聯合報/ 楊雨亭/作家(台北市)
中共中宣部部長李書磊10日在人民日報上發表文章提出,要發揚學術民主、藝術民主。(取材自微博)



最近中國大陸各地爆發民眾反疫情封控事件,抗爭潮延燒大學校園,引起全球關注。環球時報前總編輯胡錫進批評大陸媒體不敢報導群眾敏感事件但英國 BBC 記者在上海採訪抗議事件卻遭警察逮捕。中共要讓「世界讀懂中國共產黨」,還有一段遠路。

中共廿大後新任中宣部長李書磊日前在《人民日報》發表文章,他說:「要發揚學術民主、藝術民主,鼓勵解放思想、大膽探索…提倡不同觀點和學術充分討論,推動觀念、內容、風格、流派切磋互鑒,不斷煥發文化生命力、創造力。」面臨美國聯合西方民主國家的圍堵,中共要求中國走自己的路子。

民國四十五年(一九五六年)四月,毛澤東揭櫫「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作為學術文藝政策基本方針。時任中宣部長陸定一依此詮釋學術文藝四大自由:「有獨立思考的自由,有辯論的自由,有創作和批評的自由,有發表自己的意見、堅持自己的意見和保留自己的意見的自由」。一些黨內幹部與知識分子受到毛澤東鼓勵,開始批評中共建政後的不適言行,甚至否定黨天下」,這震驚了毛澤東與黨內保守派。於是毛澤東發動「反右運動」,將眾多黨內外知識分子劃為右派,使其與家庭受到嚴重打擊。

對照兩任中宣部長的講話精神幾乎一致,反映出中共本身的文化基因世界觀並沒有太大改變,但中國社會性質卻大不相同,現在是市場經濟社會主義體制,且在一些領域的發展接近甚至超越西方國家的水平。

李書磊的文章主要是為打破國內外僵持與封鎖的局面,期望在不反對中共掌政原則,中共願意嘗試與各方發展出對話的多元格局,現階段包括國內外的知識分子,以及美國和其他與中國不同體制的國家,理論上也應包括在台灣的民進黨與國民黨及其他黨派。

然而,由於早年「反右運動」的深刻教訓與陰影長期深入人心,就算中共說盡好話,也幾乎沒人會信,黨內的開明派與鴿派也得不到健康成長的生態。中共高層希望得到知識分子真誠支持,可是多數知識分子不願也不敢講真話少數講真話知識分子,常受到中共保守派與鷹派的攻擊,這使得中共與知識分子陷入長期互不信任惡性循環

李書磊說:「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講好中國故事,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促使世界讀懂中國人民、讀懂中國共產黨。」他期望「世界讀懂中國共產黨」。但世界難讀懂共產黨,和共產黨的意識形態習慣用語以及行事風格有關。甚至中國大陸出身的知識分子,由於深受共產黨的薰陶,不論其政治立場,與非共世界的對話亦常有障礙。

由此,中國和西方淪陷了一個彼此先入為主矛盾:我說什麼你都不信,你說什麼我也不同意。為解開這個死結,中共應研究與反思如何不僅以中共的思維與願望敘事,並嘗試去理解非共社會的思維與願望,從「世界讀懂中共」到「中共讀懂世界」,逐漸建立基本互信與共識,是一個雙向道路。這對中共轉化為一個具有多元思維理性政黨以及產生可信賴形象,是非常重要典範轉移,且對中國與世界和平發展都會有積極貢獻









嘴上謙卑態度驕狂 人民厭惡


2022-11-29 00:42  聯合報/ 吳豐山/前監察委員(台北市)
當蔡英文下令全黨力挺林智堅,重創民進黨形象。 (聯合報系資料庫)



九合一選舉投票前一日,本人在一張便條紙上寫下競爭比較激烈的十個市縣的當選名單,想在揭曉後看看自己的預判準或不準。結果準確率百分百。

我預判國民黨會大勝,民進黨會慘敗。

我根據的理由是:

-林智堅的事情本來自己退選就船過水無痕,可是當蔡英文下令全黨力挺的時候,已重創民進黨形象。雖然過兩天林智堅宣布退選,重創已然形成。

-新冠肺炎防疫大抵成功,但高端疫苗不管從哪個角度看都是弊案,民進黨面對諸多質疑,不動如山,一般國民會很厭惡。

-行政、立法兩權分立制衡,明載憲法。不少立委惡形惡狀,人民自有評價。但行政權傲慢,人民會討厭;尤其假如自己口頭上強調謙卑實質上卻百般驕狂,人民除了厭惡,選票必然會反彈。

-選前一周,執政黨高層傾巢而出密集輔選,我判斷必是黨內所作民調自知大勢不妙,但輔選仍採高姿態,於事無補。

-台灣社會同情弱者,當掌權的一方傾全力打擊一個競選對手時,同情心必然發酵。

實際政治錯綜複雜事體投票行為尤其百般深奧

好像很少人認真去瞭解廿二年來台灣歷次選舉左右大幅擺盪的真實內涵。

台灣一千九百萬選民參加政黨占不到百分之十,另外百分之九十幾對個別政黨並無明顯偏好。台灣又是一個知識水平很高的地方,說「人民是國家的主人」,這句話至少在投票那一天是真實的;此所以一兩百萬票會隨著好惡忽左忽右,一點兒也不奇怪。

過了九合一,馬上又要面對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現在如果一口咬定,哪一黨會贏或哪一黨必輸,那是不瞭解選舉,不瞭解台灣。

本人對個別政黨向來沒有成見,對個別政治人物也不迷信,所以盼望各政黨和政治人物,真正疼惜台灣,敬天畏人好自為之









地方包圍中央 綠執政陷孤島


2022-11-29 00:35  聯合報/ 柳金財/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副教授(新北市)
季青漫畫



九合一選舉,國民黨贏得全台廿一席縣市長(嘉義市另選)的十三席,民進黨只獲五席。選後中央與地方關係,將再度陷入更為嚴重的「藍地方包圍綠中央樣態,綠執政陷孤島效應。

首先,「陳時中現象」反映了蔡政府出現「塔西佗效應」;失去公信力的蔡政府,無論怎麼說,社會都給予負面評價。據電視台選舉新聞學者監測聯盟長達六周,針對六都及新竹市追蹤,幾乎高聲量候選人具有較高支持度及高得票比率,例如國民黨在新北市侯友宜、桃園市張善政及台中市盧秀燕;民進黨在高雄市陳其邁、台南市黃偉哲,民眾黨在新竹市高虹安。

唯一例外是具高聲量者卻落敗的陳時中,反而聲量第二的蔣萬安當選。進一步檢視是蔣萬安負面聲量較少,陳時中聲量固然正面很高,但負面聲量幾乎也是最高。民眾普遍對民進黨執政不信任及不滿,「塔西佗效應」不利於民進黨長期執政。

其次,「北藍南綠」政治權力格局及「孤島效應」形成。國民黨贏得台中以北的四都和宜蘭、基隆、新竹縣。民進黨只能保住台南及高雄二都及嘉義、屏東,形成「北藍南綠」政治格局。

中北部四都的經濟與政治影響力高於南部兩都,且總體地方執政又是藍大於綠,民進黨政經影響力局限在南部;綠中央被藍地方包圍,將深陷「孤島效應」。

再者,大陸對台農漁產品暫停輸陸難以產生「寒蟬效應」。民進黨執政基礎在南部地區,地方選舉結果顯示大陸對台經濟制裁所產生寒蟬效應嚇阻效果,其衝擊影響相當有限。主要受影響區域如台南、高雄、屏東及嘉義,選民並未投票轉移至泛藍政治聯盟。大陸對台經貿制裁,不僅無法改變南部選民投票取向,甚至加深台灣南北政治分化格局形成。大陸對台政策從「向南移向下沉」、「三中一青」,轉換成「一代一線」,對南部地區政策恐須再檢視修正及換位思考。

最後,「抗中保台」路線在地方選舉中邊際效用遞減、甚至無效。民進黨不斷倡議抗中保台,標籤化泛藍參選者親中行為。但從選舉區域檢視,無論是中部或北部、東部,或是中北部四都,民進黨力推抗中保台路線全部失靈。

民進黨政府提出兩岸應進行有意義對話,呼籲兩岸立基於「和平對等民主對話原則共同建構良性兩岸關係,但卻倡議抗中保台路線,實與呼籲兩岸對話相衝突。既要「對抗」又要「對話」,而非以「對話」替代「對抗」。

今年地方選舉,再度驗證民國一○七年(二○一八)地方選舉發展邏輯;民進黨訴諸大陸因素及抗中保台路線,對地方選舉難起影響。











藍擺脫軟柿子 走出第四條路


2022-11-29 00:35  聯合報/ 須予謙/國民黨青年部副主任(台北市)
這次縣市長選戰,國民黨大勝,身為國民黨主席的朱立倫,排兵布陣自然功不可沒。記者陳正興/攝影



九合一大選,民進黨大敗,身兼黨主席的蔡英文總統了無新意唸稿道歉辭職。依筆者來看,若民進黨此次失敗仍不願意面對國民黨已經改變,已經不是民國一○三-一九年(二○一四至二○二○)被抹紅、抹黑都無力還手的軟柿子,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賴清德或陳建仁都打不贏國民黨。

很多評論者主張,此次大選結果只是證明地方型選舉沒有操弄抗中的空間,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民進黨仍能勝利,但筆者認為這是鴕鳥式說法。

抗中無法發酵,首要關鍵在民進黨嘴巴抗中實際無能保台事實被看破手腳;二方面因為台灣人已明確感受到戰爭風險,認定蔡英文的「維持現狀破產。兩相拉抬,加上國民黨改革有成,導致抗中牌的論述蒼白效果透支,因此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無用,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也絕對只有維持基本盤的效果。

同樣重要但民進黨不願面對的真相,是堅持走中道路線、成功維持親美友日和陸平衡的國民黨成功走出「第四條路」,重回中間選民的懷抱,讓民眾不用含淚投民進黨。

所謂第四條路,即為跳脫傳統左右、統獨拉扯,也和刻意獨善其身然而無實質內涵的第三條路有所區別。其核心精神即為最大限度中道務實,做對的事、提對的人,以及不走訴諸民粹的極端路線。這樣的積極性的「第四條路」,正是國民黨在這次大選能突破綠營媒體側翼網軍包圍網,和傾全國之力抹黑抹紅的重要資產,也是奠定原本不被看好,但現在國民黨能看到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一絲曙光的 X 因子。

路本來就得靠人走出來,若這「第四條路」沒有國民黨上下團結一致,特別在朱立倫皆是以保護從政同志為最大前提操盤各地選情,國民黨在桃園天王山之戰也絕無整合契機。更重要的是,國民黨此次堅定與「黑金」切割,不讓任何縣市、任何候選人成為民進黨猛攻的破口,這顯然比蔡主席識人不明導致林智堅「一屍五命」高明了不少。

最後是全國性選舉必須面對的區域局勢,儘管艱辛、過程紛擾不斷,但是朱立倫堅持實踐親美友日和陸,確實讓國民黨在此次大選得以開創新局擺脫抹紅必敗宿命。這三條路線很難平衡,也必定不斷引發黨內外反彈,如訪美設立駐美代表處、降半旗悼念安倍、夏立言訪陸皆然。不過這三條路線卻也是台灣擺脫徹底倒向兩強一方、真正做到維持現狀、守護台灣民主、捍衛中華民國的唯一可能,誰能繼續維持三路線平衡,絕對能帶領國民黨邁向勝利,贏得台灣民眾的心。

民進黨一天無法認清這些事實,一天還覺得抗中保台複製過往勝利,就注定為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種下敗因。再強的選舉機器內在晶片本身已經過時,就注定會被淘汰,被走出第四條路的國民黨取代。


朱宗慶/他人肯定與自我鼓勵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朱宗慶/他人肯定與自我鼓勵
◆  沈呂巡/也談中共外交的新舊班底






朱宗慶/他人肯定與自我鼓勵


2022-11-29 00:53  聯合報/ 朱宗慶(作者為朱宗慶打擊樂團創辦人暨藝術總監)
朱宗慶打擊樂團受邀參與2022彰化走讀藝術節的動態展演。



自維也納回台四十多年來,我始終追求著自己所熱愛的打擊樂;因為心有所愛,所以全力以赴。然而,民國七十五年(一九八六年)成立打擊樂團之時,我實難以想像,台灣的打擊樂在未來的數十年間,能如此蓬勃發展,至今於國際上取得領先地位。當時的我和團員們,是一群懷抱夢想的「擊樂狂熱分子」,以「玩真的」態度去擘劃未來,然後共同打拚至今。

樂團成立初期,我們於民國七十九年(一九九○年)前往美國,展開首度的海外巡演。那是樂團首度受邀參與世界打擊樂年會Percussive Arts Society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PASIC),是國際擊樂社群盛典峰會。猶記得,當年見識到世界各國打擊樂家齊聚一堂的場面,讓我深受震撼,也激勵我致力於「台灣走出去、世界帶進來」,因而在民國八十二年(一九九三年)創辦了 TIPC 台灣國際打擊樂節,又在民國八十八年(一九九九年)起每年舉辦 TIPSC 台北國際打擊樂夏令營,將一個國際級的演奏、教學、研究、推廣平台逐步搭建起來。

在這個與世界脈動接軌過程中,樂團也不斷開拓視野、累積經驗;與此同時,我們依然秉持初衷,在明確的願景目標下,一步一腳印地努力。這是一種全面性的努力:從「融合傳統與現代結合本土與國際」的宗旨出發透過大量委託創作,以及各類展演能力的精進,吸收多元文化的精華,尋找創新的題材和形式,讓作品不但形塑出樂團的藝術風格,並成為國際打擊樂的共通語彙。

三十多年來,樂團已數次參與 PASIC,而每一次的心境和感受都有所不同。藉著這些觀摩、切磋、交流的機會,我們不但見證了世界打擊樂的發展,台灣打擊樂實力的增長以及在國際活動中所扮演的角色演進,蛻變足跡亦清晰可見。

這次,樂團受邀在 PASIC 進行專場音樂會,演出五首擊樂作品,是整個年會的重頭戲,現場來了近兩千位的打擊樂好手。令我們難以忘懷的是,樂團演出時,全場觀眾不但隨著樂曲一同呼吸,更在每一首樂曲演出結束後,所有人都忍不住起身鼓掌、歡呼喝采,近乎沸騰的反應,堪稱 PASIC 前所未見的景象。

音樂會後,驚呼、讚嘆紛湧而至;大家對於樂團多元豐富曲目、團員精湛的舞台實力、音樂的處理與表達方式,以及強大的團隊凝聚力,還有團內跨世代傳承的用心,都表示非常不可思議。然而,對我來說,這卻是四十年如一日的追求,是面對一路走來的困難、挑戰,都選擇堅持信念的結果。

因為從事打擊樂工作,使我有機會被社會看見,獲得各界的鼓勵和支持,也曾獲頒多個國內外專業領域的重要獎項。然而,有別於獲獎,這一趟赴美演出,更帶給我一種自我肯定的感受—四十年前所構築的藍圖,都一一實現了,代表多年來所做的決定、選擇與判斷,是正確的且意義不凡的!

我想,來自獎項和他人的肯定,具有自我省視、再接再厲的作用,對此,我始終滿懷感恩,並希望能夠飲水思源、有所回饋。而此刻「自己肯定自己」的心境,則更進一步,使我對於「築夢踏實」產生了然於心的感受。因此,我想自己鼓勵自己,因為帶著團隊踏出下一步,已經有明確的目標了;更重要的,我也想鼓勵夥伴們,就算難關不少,我們一定可以再一起實現夢想,走向更長遠的未來!



尹啟銘/產創條例修成了產業歧視法

◆  尹啟銘/產創條例修成了產業歧視法
◆  章定煊/再好的房地產題材也禁不起炒作






尹啟銘/產創條例修成了產業歧視法


2022-11-29 03:13  聯合報/ 尹啟銘/中華大學講座教授



日前行政院會通過「產業創新條例」修正草案,會後新聞稿宣稱該修正草案將提供史上最高研發及投資抵減,可以鞏固台灣整體產業韌性,外界將之形容為「台版晶片法案」。從新聞稿和有關官員一開始的說話可知,該條例修正的重點在為特定範圍內的半導體企業而設計,因此公布之後立即引發其他半導體業者的反彈。

如果對比原「產業創新條例」,同樣是對產業提供獎勵措施,此次修正後的條例可說是對產業和企業歧視法案

為了促進經濟發展,政府自民國四十九年起開始實施「獎勵投資條例」。顧名思義,該條例的目的在促進企業投資,對象涵蓋所有的產業,但必須符合獎勵類目及標準。

經過卅年時間,台灣經濟和產業發展到了轉型升級階段,政府自民國八十年開始實施「促進產業升級條例」,獎勵重點由投資轉為產業升級,鼓勵企業投資自動化設備、研究發展、人才培訓、汙染防治等,不分產業一律給予租稅獎勵,主要基於:「只要努力升級,任何產業都可以成為具有競爭力的產業,對國家社會均有同樣的貢獻。」就在與傳統產業適用相同獎勵之下,資通信、半導體等科技產業依靠各自競爭優勢陸續成長。

即使到了民國九十九年促產條例屆滿,政府進而實施「產業創新條例」,獎勵產業界投資研發創新,亦是不分產業別給予獎勵。

但中間卻發生了一件例外,那就是蔡英文總統於民國九十六年行政院副院長下台後,立即夥同翁啟惠、陳建仁等人將「生技新藥條例」草案私下透過管道,運作立法院快速通過立法,不僅對新藥公司的投資者、生技新藥公司提供超優厚租稅優惠,並且排除「公務員服務法」的適用,圖利特定產業、機關、企業和個人,徹底破壞產業公平和公務員體制。

而今同樣情形又發生在產創條例修正草案,針對半導體產業及特定企業量身修訂;尤其將研發費用抵減較高的百分之廿五的獎勵標準門檻初訂為五十億元,更是排除特定半導體企業之外的產業和企業;相關官員事後說該獎勵不限於半導體產業,其實是此地無銀三百兩的說辭。

半導體產業不是只有少數龍頭企業,個別企業的競爭力是由整體生態體系所共同撐起。沒有了供應鏈上相互依存企業,再偉大的企業也無法孤立生存。今天面對美國的霸凌,台灣處處被鎖喉,不就是在技術、設備、材料、晶片設計工具等被美國掐住,這些廠商都不需被鼓勵發展嗎?面對競爭,半導體產業固然需要提高研發獎勵,其他產業不需要嗎?

蔡政府執政以來,對傳統產業根本不屑一顧,造成產業發展嚴重傾斜,傳產日漸萎縮。以車輛產業為例,民國一○四年(二○一五年)台灣汽車產量尚有卅五點一萬輛,至民國一一年(二○二一年)僅剩廿六點五萬輛,竟然還在侈談發展電動車產業,豈非天大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