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7日 星期二

經濟/天災應變 快建構防治救災網絡

.聯合報社論..解讀蔡英文對扁的「感謝」
.聯合報黑白集.沖之鳥 沖昏頭
.經濟日報社論.天災應變 快建構防治救災網絡




經濟/天災應變 快建構防治救災網絡


2016-06-07 00:44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夏季氣溫飆高,才進入6月,台北就觀測到38.7度的高溫,這不僅是台北今年的新高溫,更是台北觀測站自1897年設站以來6月的最高溫,打破百年紀錄。也因為高溫,用電量大增,供電狀況亮起「紅燈」,更差點亮起代表限電準備的「黑燈」,而才隔一天,桃園就豪雨不斷,國際機場更發生30幾年來最嚴重的淹水災情,導致停電、航班大亂,不僅台灣國際形象大傷,機場停擺所造成的經濟損失更是無法計算。
基本上,由於氣候變遷所造成的極端氣候變化,未來只會更為頻繁,而其造成的損失也將更為巨大。根據研究機構的分析,氣候變遷對世界所造成的衝擊持續增加,尤其是水、旱災。未來若全球均溫持續上升,每年可能增加300萬受淹水之苦的居民;中緯區以及低緯半乾燥區的乾旱將變得明顯,森林火災頻率上升。而乾燥使得土壤退化,農作物、牲畜產量都因此下降,將產生缺糧危機。更需注意的是,熱浪變得更嚴重,對老人、兒童、慢性病患者尤其造成威脅。水災則使得傳染病、呼吸道疾病、皮膚病的感染風險增加,未來醫療負擔將更為沈重。
以國內而言,統計資料指出,僅2013年我國因颱風洪水災害造成的一級產業損失約24億元,對應的公設復健及搶修金額約74億元,總和已近百億,這尚不包括民眾生命財產損失及直接設施損失;若擴大為2011-2013年,一級產業災損及公設復健搶修金額則高達266億元,平均每次重大災害公帑損耗約27億元;若2011-2020年以等同於2001-2010年氣候災害發生次數來計算(約80次),農損及復舊經費將高達2,160億元,這尚未計入如莫拉克風災等極端受災情境。
如果颱風豪雨下在二級或三級產業集中地區,對國內經濟的衝擊將難以收拾。以台北都會區為例,基本上台北市區域排水系統設計可承受25年重現期強度之降雨量,若以較極端的500年重現期情境做推算基礎,海拔50公尺以下區域推估約有一半面積淹水深度超過0.5公尺。
模擬發現,從25年重現期降雨至500年降雨重現期0.5公尺以上淹水範圍,以中山區及內湖區可能的影響潛勢最大,受災人數及企業總部受損將很驚人。因此急需建立完善的災害預警與重建系統、資訊整合平台,與全民因應機制等,方有面對未來災害的能耐。
換個角度來看,氣候變遷所造成的衝擊是全球性的議題,若台灣能夠在異常氣候預警、河川超限流量預報、面對大型水災之都市因應、受災與救援資訊之整合平台、顧及多元居民之災後重建機制,以及災後都市機能之迅速回復機制等預警與災後重建系統,進而發展出與水共生的工程設計與調節機制上的卓越解決方案,相信有機會拓展出口市場。
因此,我們建議政府應思考在防災制度、災害防治管理及相關技術發展方面同時並進。
在防災制度上,除了能橫向整合成全災型的災防管理機制,強化部會及地方間的合作外,各部會也應進行權責範圍內的整體國土規劃,使民眾遠離易致災之地。
在災害防治管理方面,有計畫的發展整合災、害、救之調度邏輯與平台,提升資訊整合與擴散速率,加強對於民眾的風險溝通,提升全民災防意識,並協助企業與民眾進行風險控制與風險財務作為;最後是推動災防產業的發展,伺機拓展全球市場。
綜上,有鑑於過往遭致的各大天然災害,台灣應更有企圖心的建立完整災害防救網絡,深入盤點目前國內防救災體系缺口與未來重點技術發展趨勢,進而掌握當前國內災防技術的核心能耐,強化全民災防意識,朝向成為全球具影響力之經驗與技術輸出之先導國家而努力。

聯合/沖之鳥 沖昏頭


2016-06-07 00:44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內政部長葉俊榮說:「沖之鳥是礁,沒問題!」數小時後,外交部和行政院相繼發言稱,「對礁或島不持立場」,公然相互打臉。
又過兩天,葉俊榮被問及此事,居然說:「這個議題不流行了。」
這樣的發言,簡直有點像李肇星「誰理你啊」的口氣。漁民正因蔡政府對沖之鳥的立場不明而惴惴不安,且揚言仿豬農北上示威抗議,職司維護漁民權益的內政部長怎說「這個議題不流行了」?
蔡政府現在最流行的議題之一大概是「聯日抗中」,因此「沖之鳥是礁」的話題就「被不流行」了。但是,沖之鳥海域是台灣漁民維持生計的重要漁場,這卻是不退流行的事實;且沖之鳥只有三個榻榻米大,這也是不退流行的事實。然則,葉部長為何竟說「這個議題不流行了」?
政府可以趨炎附勢,但政策不能捨本逐末。蔡政府視此一階段的台日關係為「流行議題」,但「沖之鳥是礁」卻是我方對日交涉的根本立場,若居然與日本「在公海上談漁權」,那不但是捨本逐末,更是喪權辱國。
如果沖之鳥不是礁,台灣憑什麼在二百浬海域內護漁?何況,中國大陸與韓國等皆主張沖之鳥是礁,這卻是國際間的「流行議題」,台灣有何立場將這片公海送給日本?
即使台日交涉取得漁作不受影響的協議,但蔡政府也不能放棄「沖之鳥是礁」的基本立場。台灣不可支持日本侵奪公海,事關國格,這是永不退流行的議題!

聯合/解讀蔡英文對扁的「感謝」


2016-06-07 00:44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前總統陳水扁日前參與凱達格蘭學校募款餐會。 聯合報資料照片


台中監獄昨日評估陳水扁參加六四募款餐會的表現,認為未違反相關規定;換言之,扁應該可以維持現有的「保外就醫」待遇。此一結論,其實是想當然耳的結局,這從稍早法務部給予他「設包廂」的通融,加上當天餐會上李俊毅代表蔡英文致詞感謝扁「顧全大局」,即可一目了然。
六四募款餐會當夜爆桌,二千多挺扁人士參與;綠營更是「群賢畢至」,立法院長蘇嘉全、陳菊、賴清德等縣市首長、乃至親綠名嘴全都到齊。李俊毅代蔡英文致詞時,對陳水扁考慮新政府立場而未能親臨餐會現場的「委屈」表示感謝,並稱「只要能幫助扁的需要,我們都願意協助」。獨派大老辜寬敏更在餐會中放言,「現在是我們的天下」,如果扁參加餐會,有人敢把他捉去關嗎?
從最初台中監獄警告陳水扁北上將遭取消保外就醫,到後來放寬為准許北上返回民生東路老家,到最後准許以「三不」原則在餐會旁的包廂會客,這三部曲的變化,顯示台灣的法治防線已在陳水扁的測試下一步步後退。這同時顯示,法務部長邱太三口口聲聲「尊重中監」的說法,無非飾詞而已。事實上,在獨派的施壓和柯建銘的穿梭下,就連法務部也不得不向政治低頭,就連蔡英文都得派代表致詞感謝,這股壓力又豈是小小的中監所能抵擋?
於是,當陳水扁坐在餐會旁的包廂內接受扁迷致敬,新政府的法治櫥窗已經被他打破了一扇;當蔡英文派代表感謝陳水扁「顧全大局」,形同她自己又拿石頭砸壞了一扇。而這些,都只是剛開始而已。陳水扁因貪腐失政入獄,民進黨從來未曾為此向台灣人民道歉;而如今,政權方才失而復得,民進黨卻反而要向他頂禮叩謝,這看在民眾眼裡,又是什麼滋味?
最赤裸裸的是辜寬敏那句「現在是我們的天下」,彷彿一朝大權在握,咱們自己人要幹什麼就幹什麼,誰能阻擋?辜寬敏把自己當成「得天下」的功臣,是其封建思想使然;但是,如果像他這種目無公私界際的人以此要脅新政府,而政府竟然也為其所挾持,那對台灣的傷害將沒完沒了。更令人反胃的是,竟有親綠名嘴在會中點名批判邱太三,指他忘記陳水扁的「提拔」。試想,像這樣眼中只有權力的取予關係,卻完全不在乎法治、道德的規範,政治只能在「家天下」的小圈圈裡轉售,台灣的民主如何進步?
從正面看,蔡英文對陳水扁的感謝,或許有一些現實涵義。例如:感謝阿扁在大選過程中沒有鬧事、沒「幫倒忙」,使她順利當選;感謝他願意配合「三不」不出席餐會,未公然率眾挑戰法律底線,顧及了新政府顏面。但反過來看,一個握有新民意的總統,若不能理直氣壯地依法行事,卻向貪腐者低聲下氣稱謝,拿執法之退讓和獨派交換條件,甚至派代表在餐會向扁迷致詞示好;這些作法,恐怕都賠上了自己的形象和原則,使新政府的施政魄力打了折扣。
簡言之,蔡英文沒有善用自己的民意支持向獨派宣示自己的界線,卻反而屈從對方的壓力,而宣告了公權力的退讓,這是她錯誤的第一步。接下來,當挺扁獨派要求「特赦」陳水扁的壓力源源湧至,蔡英文會因此失去多少中間選民的支持,將是她未來執政之路的大挑戰。
「現在是我們的天下」,這句話其實更像一個「幫派」的炫耀豪語;蔡英文恐怕要慎防這種風潮吹入新政府與民進黨,絕對不要放任政府或政黨走入幫派化陰影。民進黨立委正在串連修改《特赦法》,要為陳水扁量身定作脫身解套的條件;一旦得逞,新政府的轉型正義、司法改革等等宣示,恐怕也要付諸一炬了。無論如何,蔡英文處理陳水扁,絕不能像林全處理太陽花撤告,用損害公權力尊嚴的方式來滿足少數人的利益,結果勢必是自傷自殘。

聯合筆記/哲學沒有用?

.日歐廢核轉彎 台灣淪口水
.以分級電價 因應尖峰缺電
.桃機升級綠建築 變身滯洪堡壘
.自我殖民課綱 教長良心安?
.圖書定價大辯論 政府應扛更多責
.聯合筆記/哲學沒有用?
.男四百接力 放眼亞運金牌
.愛斯基摩滾 激流中自救




聯合筆記/哲學沒有用?


2016-06-07 00:52 聯合報 沈珮君


哲學有什麼用?輔大哲學系半數學生申請轉系,全台哲學系教授想替學生找出路,呼籲新政府將哲學推理納入高中課程。
哲學沒有用嗎?LinkedIn共同創辦人霍夫曼、Flicker共同創辦人巴特菲爾德,都是哲學碩士,他們說,哲學是他們成功的「秘密」。國際金融作手索羅斯也是念哲學的,在投資巿場實驗他的哲學,他認為作股票的人應念哲學,才能了解人性;他並成立慈善基金會,投入六十億美元推動哲學家卡爾波普「開放的社會」。馬丁路德金恩、翁山蘇姬也主修哲學。
哲學就是太有用了,所以它常是政治利用、打壓的對象。共產國家服膺的馬列主義就是一種哲學;資本主義也是哲學;「國」是否高於「家」、「家」是否高於「個人」,這是哲學;春秋戰國「百家」爭鳴,每一「家」都是哲學。
哲學不只是在殿堂之上,生活上到處是哲學問題。「我」是誰?人生目的是什麼?幸福是什麼?一朵好花開在深山,自生自滅,無人知曉,它算不算存在?這些問題就是哲學。再以近來兩個具體議題來看,一是「廢死」,人有權決定他人生死?一命換一命就是正義?殺人不必償命,正義在哪?人能為自己的行為百分百負責?二是「人命的價值高於動物生命?」美國動物園為了救男童,槍殺一隻大猩猩,輿論譁然,這些困難的生命課題都是哲學。
哲學不是給你標準答案,但每次思辨都會讓問題更清楚更深刻,更了解「人」。
只是我們習於淺薄,很怕壓力。每年大考,各方比較的都是考題是否太難,有沒有課外題,什麼流行歌、偶像劇入題,作文是否好發揮。看看同樣是十八歲孩子,法國高中生會考的哲學題目,文組:「科學是否只局限於觀察事實」、「尊重所有生命,是一種道德責任嗎」、「我是否由我的過去所締造的」;理組:「政治可否不誠實」、「沒有國家,我們會更自由嗎」、「藝術家是其作品的主人嗎」。
法國高中生一定要上哲學課,書厚六百頁,內有四、五十位哲學家,會考若哲學不及格,進不了大學。這是兩百年前拿破崙訂下的,沒有人亡政息,可見有用。
哲學是思考訓練,分析、推理、批判,若我們希望有健全的民主政治,不惑於民粹、名嘴、明星,人民尤應有獨立思考能力,哲學課應是教育的一環。這不是替哲學系學生找出路,是為我們國家、文化可大可久可敬。
對人類文明產生深遠影響的,是哲學家。一個國家沒有大師,不會偉大。哲學系不是職業教育,但若念得好,可以從事任何職業,英國哲學系畢業生起薪在十五大專業領域裡高居第五。戴爾電腦的「體驗設計中心」為了了解「人」,團隊成員有哲學系的。
我一生最大的幸運是念了哲學系,人生若可重來,不會轉系。

馬凱/西向 南向 不如全向

.馬凱/西向 南向 不如全向
.周行一/畢業想些什麼?
.王健壯/李大維的意外與模糊
.洪蘭/心智健全發展 勝過明星學校
.盛治仁/八年級+四年級 攜手面對變局
.王文華/其實,重點不是高跟鞋
.黃介正/南海驚濤 台海巨浪
.薛承泰/養寵物 玩寵物
.葉銀華/日本之病:從安倍送酒談起






馬凱/西向 南向 不如全向


2016-06-07 00:50 聯合報 馬凱

台灣該向何方發展?是大哉問,但也是假議題。
其實,從一開始,台灣就是全向發展,不拘一方,全力開拓。廿年前的西向,乃大勢所趨,被牽引而去。因此李前總統推動南向以壓倒西向,有若螳臂當車,自然徒勞。今日則大勢已去,西向已成明日黃花,東施效顰,再倡南向,如無的放矢。
然而這一切都始於半世紀前台灣的驚天一擊。方此時也,敗退海隅的國民政府,內有沉重的軍需民糈,捉襟見肘;外則美援即將斷炊,而狹小的國內市場已經飽和,出現惡性競爭,不得不限設新廠壯士斷腕。
身為落後國家,處處仰人鼻息,毫無競爭之力;幸賴學者睿智,將貧窮又赤手空拳的剩餘勞動力,開發成大降生產成本的奇兵。廉價又可靠的加工品,暢銷各國,不拘一方,為台灣打開寬廣出路;使經濟一飛沖天三十年,創出史上罕見熔高速成長與分配平均於一爐共冶的經濟奇蹟;成為落後國家發展的新典範,終能躋身已開發國家之列。
一九八六年,台灣的小型世界工廠,終因經濟富裕、所得攀高而退場;王謝堂前燕乃飛入勞動成本相去十餘倍的中國大陸,挾其數十倍的規模,踵武台灣之後建立超級世界工廠,所迸發的動能,驅使整個世界快步向前。台灣既是元祖,新世界工廠又以台商為基礎,自是此動能的最大受惠者;台商乃絡繹不絕西向發展,在台的中上游生產亦以對岸為主要出路。
西向的步伐本應更大更快,推動經濟向上之力也會更大更猛;只因政府杯葛、阻礙,資金與企業乃單向失血,經濟元氣只洩難補。支撐經濟的重擔反而仰賴對世界工廠的連年出超,西向竟如飲鴆止渴,一旦西向斷絕,反將致命。
二○○八年,西向的末日喪鐘響起。對岸過急地「騰籠換鳥」,揚棄令經濟高飛廿年的世界工廠,改以內需與世界市場取而代之。全力推動「十二五計畫」力促其成。事實證明,如意算盤落空,毀棄的主引擎難以取代。但萬千台商則出路斷絕,台灣中間財失去用武之地;反之,不能透過世界工廠去化其產品的紅色供應鏈,乃如水銀瀉地,向全球傾瀉產品。西向乃失去血肉,名存實亡。
在此時刻,新政府效李前總統故技,祭出新南向政策對抗西向,宛如向風車宣戰的唐吉訶德,令人失笑。眼前真正的挑戰,是失去西向奶嘴的台灣,要如何維繫橫遭斬斷的經濟出路。
可歎命運捉弄,我們忽然又回到半世紀前。中上游產業出超支撐經濟的主引擎,隨世界工廠退場而熄火;在外FTA、TPP、RCEP等都在對岸阻撓下,寸步難行,猶如甕中捉鱉;在內則百廢待興、缺人才、缺人、缺水、缺電,投資者廢然而去、年輕人前途茫茫、薪資倒退十六年。
比諸半世紀前,我們更急需巨眼如椽的智者,用半世紀磨礪的萬千企業家、各行各業的好手、完整的產業鏈,尤其台灣身處東亞島鏈核心,緊扼海峽咽喉令人嫉妒的優越地理位置,跳出既有框架,不拘一方,為台灣打開寬廣出路。半世紀前我們能創造奇蹟,今天豈能坐困愁城!
(作者為經濟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