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28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改善生活環境 政府要有企圖心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聯合報社論/侵門踏戶的光風兩電,到底風光了誰
◆  聯合報黑白集/美花連篇
◆  經濟日報社論/改善生活環境 政府要有企圖心







經濟日報社論/改善生活環境 政府要有企圖心


2021-03-28 01:08  經濟日報 /   社論
大潭藻礁。本報資料照片 吳姿賢


中國大陸習近平主席去年在聯合國大會宣布,將力爭在民國 119 年(2030年)達到減碳高峰、民國 149 年(2060年)達到「碳中和」(碳排放淨額為零),引發熱議;這逼得經濟更先進的日本和韓國積極表態,將在民國 139 年(2050年)達到碳中和。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日前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表示,民國 149 年(2060年)達成碳中和需完成兩個任務:一是投資人民幣100兆元,以市場化方式引導金融體系提供所需投融資支持;二是氣候變化影響金融穩定和貨幣政策,需及時評估和因應。為滿足這些要求,人民銀行已將「綠色金融」設為今年和「十四五」時期的重點工作。

有趣的是,以 IMF 估計的購買力人均 GDP 而言,台灣去年以5.4萬美元顯著超越韓國的4.4萬美元、日本的4.1萬美元,及中國大陸的1.7萬美元;但各國都在減碳的情況下,我國迄今卻仍以不變應萬變」,節能減碳只是一句口號。看到各國追求減碳的雄心,以及相應政策的積極,我國政府環保相關部門豈能不感到羞愧?

在環境保護上,我國的確是個後進國家。然而,民眾的環保意識已經快速跟上,但政府環保政策的遲鈍,仍然顯現在許多相關事務。例如,若非環團堅持發動「珍愛藻礁公投」來阻擋中油「三接」對藻礁的破壞,加上顢頇的黨政高層誤判情勢、批判連署激發民意反彈,桃園觀音大潭這片被國際保育組織列為東亞第一個「生態希望熱點」的淺海藻礁區,可能早在官僚體系下,成為經濟發展的祭品。

除了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衝突,經常選擇犧牲環境以外,台灣人民的生活環境也長期受到官僚無能的傷害。例如,台灣道路上公車和摩托車的噪音量大概是全球最吵雜的前幾名,幾十年來毫無進步;不僅無法和歐美安靜無聲的道路相比,連開發中國家的道路也絕少像台灣這麼吵的。40分貝以上的噪音就會干擾睡眠,50分貝以上就會有些微不適,70分貝會讓人焦躁不安、甚至傷害聽力。但是,大台北各處街道車輛噪音經常超過70分貝,對居民構成嚴重折磨,活像個第三世界國家,政府高層若非麻木就是無能,也逼迫不少國人選擇「外漂」。

以今日台灣和國際比較所得早已達高標,理當和國際同步、追求高品質的生活環境。若不願追求花錢費力的「碳中和」,或許還講得過去-因我國非聯合國成員。但是,未能為國民營造一個和先進國家類似,可以安靜生活的環境,就顯得政府之無能。

日本早年也是摩托車橫行,但後來將 50cc 機車限速 30 公里,又提高考照費用和難度,讓大量潛在機車族放棄機車改開汽車,或搭乘大眾運輸工具。今日日本道路上只有兩種機車外送業務用電動機車、玩家的重型機車,不像台灣滿街都是橫衝直撞、貼身穿梭、噪音擾人的機車。英國倫敦市政府和業者合作,逐步將公車換成電動車和其他綠能車,邁向零碳排,並立法重罰高速運轉引擎、鳴按喇叭等造成公共危害的行為,打造安寧的道路環境。

台灣地狹人稠但經濟活動量特大,環境問題更為嚴重,環境保護相關部會對提升環境的努力,遠遠落後於國民的期待。最大問題在於執行無力,但今年開始有「聲音照相」的科技執法,似可有效執行機動車輛噪音的取締工作;但除非大家高度重視,像大街小巷的監視器一樣廣為設立,否則成效也將有限。另外,應擴大警政署環境警察隊的規模,俾能有足夠人力和設備對環境和交通噪音進行有效監控和懲處。政府對環保務必要有足夠的企圖心,設立高標後逐夢踏實,才讓國民享有高品質的生活。













聯合報黑白集/美花連篇


2021-03-28 03:15  聯合報 /  黑白集
經濟部長王美花。聯合報系資料照
波波漫畫


新疆棉風暴擴大,經濟部長王美花說,如果聯合國禁止台灣就不進。這是繼「美花鑿井」之後又一力作,但「美花連篇都是空話

新疆維族人權若遭迫害,除應嚴詞譴責,相信國人會支持政府給予實質援助;至於將禁新疆棉與維族人權畫上等號、乃至直接禁用,是否上策,或待斟酌。

近日與新疆棉相關的是棉花期貨暴跌,因為主要買家中國最大棉花供應國美國棉需求減緩道理很簡單:既然有人抵制新疆棉,等於間接拉抬美國棉,那中國原本新疆棉自己用都不夠,何必再買美國棉?如此加加減減,對新疆棉有何影響、對維族現況有何幫助,恐有疑問。

因而,經濟部應做的是即刻調查這波「棉花戰爭」對台灣有何影響?若禁新疆棉,受損企業及員工有多少?廠商有無協助調度棉花的需求?政府有無對策?王美花捨此不答,卻喊出「跟進聯合國」,真把經濟部長「做空」了。何況中共是聯合國擁有否決權常任理事國之一,有可能通過禁新疆棉提案嗎

蔡總統說,放任民族主義、愛國主義的情感,對企業施壓,不會帶來任何正面意義。大哉斯言,對那些用「愛台灣」對企業施壓、迫藝人表態的一四五○,總統也應給他們開示;而水準只夠粗鄙嗆聲「愛穿無良新疆棉會爛 GG」的綠委,恭聆總統訓詞也無救。














聯合報社論/侵門踏戶的光風兩電,到底風光了誰


2021-03-28 03:16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台西鄉民到達德公司的風電工地抗議,雙方在工地爆發推擠衝突。記者蔡維斌/翻攝


雲林縣台西與四湖兩鄉居民抗議達德能源集團在當地設置的陸域風機距離民宅太近,恐影響居民健康與安全。抗議行動已超過一個月,雙方甚至在工地爆發推擠衝突。目前施工雖已暫停,但「反風車自救會」揚言,若風機不調整至距民宅一千五百公尺以上,將長期抗爭到底。這件風機抗爭案,在近年眾多再生能源開發爭議中,只是冰山一角。

綜觀近幾年的再生能源開發案,問題多端。例如,陸域風機噪音擾人影響健康,離岸風機遭疑影響海洋生態及漁民作業,太陽光電進占大量水庫、埤塘、魚塭、廢耕土地侵擾環境。此外,還有規畫不嚴謹的「趕進度」政策,如農電共生、砍樹種電、漁電共生等現象。在官方溝通不力且便宜行事下,擔當主力的光、風兩種電力已如秋風掃落葉般,大舉入侵至民眾身邊。

在太陽光電部分,經濟部今年修正民國 114 年(二○二五年)地面型與屋頂型光電的裝置容量目標值,地面型下修為一千二百萬瓩,屋頂型上調至八百萬瓩。原因是地面型覓地不易且屢見環保爭議,加上不少農電共生開發案最終變質為「假種田、真種電」,農委會於去年七月宣布限制兩公頃以下農地的開發案,經濟部不得不調整地面型光電裝置容量。

為因應屋頂型光電的裝置容量上調,經濟部除將腦筋動到全國政府機關、各級學校及其他公營設施的建物屋頂,也加強「工業屋頂」的利用,除了九萬多家合法工廠,甚至考慮讓七千四百家臨時登記工廠也可申請裝設。但臨登工廠有效期限已於去年屆滿,目前全數變成不合法的「違章工廠」,但只要在今年三月二十日起的兩年內申請變更為特定工廠登記,即可獲得二十年內合法化的緩衝。光電裝設找上尚未合法化的工廠,顯見經濟部壓力已大到病急亂投醫,這教眾多合法工廠情何以堪?

在風電部分陸域風電離岸風電的裝置容量目標值分別為一二○萬瓩與五七○萬瓩。依經濟部原先規畫,陸域風機必須於去年達標,現況是陸域加離岸風電總裝置容量僅八十五萬瓩,落後甚多。為趕上進度,達德能源集團在雲林海線五鄉的九十餘座陸域風機建置作業正快馬加鞭,其中近六十座以環保署現行規定距離民宅二百五十公尺以上免環評。不過,當地居民認為二百五十公尺的距離不足,低頻噪音依舊嚴重,影響人體健康,痛批政府漠視居民生存居住權

離岸風電也建置不順。多家外籍開發商當初衝著我國高出國際行情甚多的躉購費率而來,對於關鍵技術移轉本土的要求,皆點頭允諾。履約不久,開發商回頭開始批評,全球離岸風電產業多以國際專業分工模式進行,例如海事工程、風機、鋼構工程、零組件等都由不同國家的產業強項負責;但台灣卻逆向要求樣樣本土化,本地產業承接不及的後果就是延遲整體工程進度。開發商深知政府有民國 114 年(二○二五年)達標的時間壓力,說起話來毫無忌諱。開發商吃人夠夠固不足取,但也道出本地產業承接不及的事實。可嘆的是,蔡政府若不是糾結於民國 114 年(二○二五)實現非核家園,也不會規畫出如此躁進的能源政策,而讓開發商有機可乘。

檢視光、風兩電的開發進度,今年一月數據顯示僅分別為廿九%與十二%,幾乎已確定不可能在五年內達標。未來除火力全開外,民眾應該還可感受到周遭環境的不同,隨處都可看見侵門踏戶光電面板巨型風機。看著經濟部焦頭爛額地衝進度,真不知這樣的改變到底風光了誰?

【專家之眼】保台是對下一代的責任 從聆聽與對話開始

◆  【專家之眼】保台是對下一代的責任 從聆聽與對話開始

◆  【專家之眼】從H&M事件 論歐美制裁罔效
◆  【專家之眼】《農林22條》惠台 有商機但風險不可忽視
◆  【專家之眼】台灣飛行員的悲歌
◆  【專家之眼】戰狼外交真的是大陸想要的?
◆  【專家之眼】蔡政府想當美中台棋手 還是棋子?
◆  【專家之眼】美國年度報告證實國防部長發言失實
◆  【專家之眼】眼球對眼球 戰狼對戰狼 美中關係何去何從









【專家之眼】保台是對下一代的責任 從聆聽與對話開始


2021-03-28 10:21  聯合報 /   楊穎超/銘傳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國民黨主席七月底改選,前主席洪秀柱舉辦護憲保台論壇邀有意參選者談黨兩岸政策,現場意外擦出火花。記者周志豪/攝影


近日有場「護憲保台論壇」,除請邱坤玄、董保城諸教授與立委出席外,有意選7月國民黨主席的人選或代表也受邀演說,這包括前主席朱立倫、中廣董事長趙少康、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現任主席江啟臣則由大陸事務部主任左正東代表參加。

首先要肯定主辦單位的用心。臺灣社會號稱民主多元,但還是有人不能容納異己聲音,言論市場上許多議題也是相對貧乏一元,更不用提網路設計讓人身處同溫層而不覺。類似論壇舉辦越多,應越有提醒與廓清時局的效果。在中共與美國頻繁叫陣之際,主辦方搭起平台點出修憲議題的重要性,也讓在野陣營領袖群各言爾志,使關心臺灣未來者多一個瞭解未來方向的機會。

論壇分為憲法可否成為兩岸和平相處基礎與大陸政策兩部分,也透過臉書直播。在第一部分,與會者眾口一辭的提出修憲如果牽涉統獨議題,台海安全恐怕更無寧日;同時也提及以憲法為基礎的九二共識重要性。邱坤玄教授因曾參加馬習會,特別說明了九二共識一詞好似玄武門之變」,都是事後給的名稱,至於這個共識有沒有?是否發揮作用?他提及此詞是臺灣首先使用,中共十八大報告也將九二共識寫進來,顯然兩岸皆承認了當時有個讓雙方可以坐下來談的共識

第二部分則讓與會者擦出許多火花。大約有幾個重點:一、與會來賓的共同點就是要不屈膝的和平、兩岸必須要交流、捍衛中華民國,多數強調臺灣的民主自由價值、批評蔡政府對中政策的失敗;二、申明立場:朱與趙強調兩岸經濟的重要性。朱主張除了求同存異,還要尊異,將來才有可能化異,他並且提醒國人,西方如與中共進行貿易戰,臺灣最終也會受傷;趙則明說現在沒有統一條件,臺灣如被推到兩強鬥爭中心,會使投資卻步,最好是「兄弟登山,各自努力」,兩岸各應把內政搞好。

張亞中教授批評其他人要和平卻無辦法。他的方法是要與中共簽兩岸和平備忘錄,並認為藍綠板塊位移,藍天王們即便團結也贏不了,必須透過理念吸引中間選民;左正東教授則把重點放在解釋國民黨20全會通過的現階段兩岸政策報告,要向人民講清楚九二共識並不會將中華民國模糊化,並提及江主席做為國民黨最年輕的主席,也最關心年輕人重視的兩岸自由民主人權議題,因此在許多困難下,還是持續關懷陸生、小明與台胞。

期待健全政黨政治前提下,人民該對上述說法提出一些諍言:一、缺乏回應臺灣當前主流民意辦法:雖然有機會表達立場,但講者有些論述屬於主張,而未說明如何教育、說服,或跟隨臺灣主流民意。他們常說把黨的作法講清楚就好,但藍營民調落後已非一朝一夕,與會者也多有掌握黨機器或媒體經驗,如果能做,今日處境怎會至此?理想與現實差距又在哪?外界少看到他們精進的部分,還是有霧裡看花之感。

二、違法疑慮:刑法外患罪第 113 條規定「應經政府授權之事項,未獲授權,私與外國政府或其派遣之人為約定」,是要處徒刑的,該法也已將陸港澳、境外敵對勢力或其派遣之人,納入適用範圍。我們注意到有講者要簽備忘錄,不論怎麼說,政府發動司法調查是極可能的事,這易滋朝野紛擾,掀動政潮,有實力的政治人物會儘量避免,這似乎註定了此倡議的無法實現。

三、可以講的更清楚:主辦方提問九二共識應與時俱進,方向在哪裡,或許該黨現階段兩岸政策報告「基於中華民國憲法的九二共識」已經指出了一個方向。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董保城教授在論壇裡有段講話令人動容。他父親是民國 38 年(1949年)隨政府來台的小公務員,逃難經驗影響頗深,所以睡覺時也把鐵棒放在身邊,說如果中共打來,要用來保衛家人。他憂慮的說,我們有責任給下一代更安全、無憂無慮的未來。但現在有沒有做到呢?兩岸如果有兵燹之禍,最倒楣的還是無辜人民,深深盼望兩岸領導人以人民為念,早日化解敵對僵局。


【重磅快評】陳吉仲賠錢賣澳洲的鳳梨到了,然後呢?

◆  【即時短評】選輸又如何?蘇揆手握資源、侯不得不低頭
◆  【重磅快評】和黃曙光談選舉?是敏感度差或忠誠調查
◆  【重磅快評】陳吉仲賠錢賣澳洲的鳳梨到了,然後呢?
  
◆  【重磅快評】托大港開唱之福 祖先才有清明法會?
◆  【重磅快評】遮掩加包裝 誰把大港開唱格局唱小了?
◆  【即時短評】大港開唱復辦、清明法會取消 防疫標準何在
◆  【即時短評】飛官折損 七億急換彈射椅能給外界交代?
◆  【即時短評】美藉新疆鞏聯合陣線 陸制裁歐盟敲山震虎
◆  【重磅快評】盧秀燕歡迎燃氣機組 綠營防粉紅風暴再起
◆  【重磅快評】刺槍表演術與殺敵保命技







【重磅快評】陳吉仲賠錢賣澳洲的鳳梨到了,然後呢?


2021-03-28 16:29  聯合報 /   主筆室
針對台灣火速外銷2公噸鳳梨到澳洲,有農業專家指出,明眼人一看就曉得這是政治操作。鳳梨示意圖。圖/本報資料照片


這月初,為了替蔡總統遭扳回去年沒有生鮮鳳梨銷往澳洲的顏面,農委會主委陳吉仲火速宣布「這個月一定會有鳳梨銷往澳洲」,立刻就傳出有兩噸銷澳的鳳梨訂單,卻又因包裝不符規格、沒拿到進口執照卡關,趕在陳吉仲的支票快到期前,這批鳳梨總算26日檢疫合格出關。農委會自又是敲鑼打鼓宣揚一番,只是這批耗費巨資空運堪稱總統級鳳梨到了,然後呢?會不會又只是一次的大內宣?

過去一年沒有鳳梨銷往澳洲,一方面確實受疫情影響,運費高漲,另一方面其實澳洲本身就盛產鳳梨,在沒有需求及競爭力下,自然難有訂單。陳吉仲說,這批鳳梨在完成嚴格檢疫查驗合格後順利通關,為台灣鳳梨輸澳確立標準通關與商業模式。開玩笑,這批鳳梨攸關總統顏面,品質必定經過重重把關,但這本來就應是每一批外銷農產該有的標準,且別忘了,這批鳳梨可是搭飛機前往,運送時間短,條件不若海運嚴苛,無法類比。至於商業模式,就得大打問號了。

即使這批鳳梨在農委會一公斤補助高達105元的運費下,據當地僑胞透露,一顆就要價澳幣20元,折合台幣超過430元,而在當地超市鳳梨一顆普遍在澳幣2到6元之間(約合台幣40~130元),這遠遠超出當地價格近10倍的鳳梨,或許僑胞可以為了挺台灣鳳梨一次性消費,外銷講求的是可長可久的訂單,接下來難道每一次都要靠僑胞的「思鄉情」跟「愛國心」含淚買台灣鳳梨?

也難怪,這一次的外銷就遭到農業專家批評是十足的政治操作,農產品外銷是需要長期間的談判,除了要符合輸入國的檢疫、農藥殘留,更要確保品質的穩定,包括外銷供果園長久的契作。然而,這一波府院黨強力操作「愛國鳳梨」,加上農委會一貫的砸錢補貼運費,農委會表示從大陸傳出鳳梨禁令以來,銷售量已經超過本來銷陸的數量,更指自3月1日至3月26日止,台灣鳳梨銷陸以外市場的數量已達3813公噸,較去年同期(不含中國大陸)外銷量711公噸增加3102公噸。

但也因為農委會一昧追求鳳梨業績,早已打亂內外銷市場,三月根本還不到鳳梨的盛產期,為了趕搭這波愛國鳳梨熱,出現了搶收、價格紊亂的狀況,最近更有新加坡台商投書說,台灣出口到星的部分鳳梨不甜還有黑心的狀況,呼籲要改善外銷品質。農委會這只顧追求外銷量不顧品質炒短線的作法,只是砸了台灣農產外銷的鍋,受傷的可是陳吉仲成天掛在嘴上的台灣農民了。













【重磅快評】和黃曙光談選舉?是敏感度差或忠誠調查


2021-03-28 17:58  聯合報 /  主筆室
參謀總長黃曙光未能接任國防部長,近來傳出總統幕僚曾在人事發表前與黃會面,談話中還提及黃珊珊參選台北市長的問題。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參謀總長黃曙光與國防部長一職擦身而過,近來傳出人事案發表前,兩位總統幕僚曾與黃會面,其中一次談話過程中突然問起黃的妹妹黃珊珊參選下屆台北市長的問題,總統府第一時間回應絕無此事,但真相仍待釐清;不過,對照之前民眾黨被爆料「寄生」國會一事,可以看出民進黨對民眾黨確實動作頻頻,而且從未停歇。

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被市長柯文哲認定為接班人,柯市長並在接受議員質詢時說「她會選」,因為他是很好的教練,還說她的意志力贏過其他可能競爭者;黃珊珊近來的公開行程多過柯市長,她是明年台北市長選舉熱門參選人之一,已是眾所周知之事,但黃珊珊也是參謀總長黃曙光的妹妹,兩人的職務及政治發展自然受到關注。

國防部長人事發表之前,黃曙光本來就是熱議的人選之一,總統幕僚在人事發表之前會見參謀總長,深談國防施政與治軍理念,本屬常情,也有必要,但在談話過程探詢問親人是否要選舉就有很大問題,因為總統幕僚的政治屬性極濃,提到選舉很難不讓人產生聯想,外界若要讀這是民進黨政府要拿職位交換排除民進黨選舉的障礙,民進黨能撇清嗎?

這也說明總統府發言人在第一時間除了否認有此事外,還要強調軍隊國家化,總統幕僚不會與參謀總長詢問討論政黨或選舉事務的原因,因為這就是分寸之所在。

究竟總統幕僚和參謀總長黃曙光談了什麼?怎麼談?雙方各執一詞,外界不得而知,如果說者提到選舉純屬無意,是黃曙光聽者有心,只能怪總統幕僚的政治敏感度太差,黃曙光無緣國防部長一職,也只能喟歎了;但若是總統幕僚有心試探,這就問題大了,一來,幕僚必是銜命而來,是誰交付任務?這算是「忠誠調查」嗎?二者,軍隊國家化一直是民進黨的核心主張,如今執政卻不避諱在國防部長人事案中計算政黨利益,其心態可議。

黃珊珊要選台北市長,當然不是穩操勝券,但對民眾黨來說,卻有帶動市議員選舉的任務,也是民眾黨建立地方灘頭堡的關鍵一步;對民進黨而言,黃珊珊即使不選,民進黨也未必能選贏得台北市長選戰,但黃珊珊參戰,民進黨的機會更加渺茫,這也是民進黨頻頻對民眾黨出手的原因。

上月民眾黨被爆料寄生國會,中央黨部主管及工作人員進駐立院黨團辦公室辦公,此一爆料惹怒柯文哲,並劍指民進黨直批看到那些自己寄生在行政院、總統府的人在批評,他就很火大;如今看來,爆料寄生國會只是小菜,和黃曙光談妹妹的選舉才是大餐呢。











【即時短評】選輸又如何?蘇揆手握資源、侯不得不低頭


2021-03-28 01:34  聯合報 /   記者江婉儀/新北即時報導
行政院長蘇貞昌(右二)手中掌握資源,新北市長侯友宜(右三)要建設心中的新北市,漢子該彎的腰,一度都不能少。記者江婉儀/攝影


新北市長侯友宜即便在2018市長選戰中大贏對手蘇貞昌29萬票,現在更是六都市長民調第一,聲望名列前茅的政治人物,但蘇貞昌卻從手下敗將搖身一變成了資源在手的行政院長,侯友宜要建設心中的新北市,要推進自己的政治路,漢子該彎的腰,一度都不能少。

侯友宜要大家不要把新北當成台北的衛星都市,還說新北市做大市。的確,新北這二年不論是汙水下水道接管率,還是捷運3環6線等交通建設,侯友宜的努力,已經反應在民調數字上,但如果沒有中央在經費上的挹注,侯友宜恐怕也有志難伸。

就拿現在最棘手的淡北道路來說,萬事俱備就差一紙行政命令,開工所需的30億元補助款,又回到要等交通部的路網調查報告出爐,才知有沒有譜,淡水區居民壓力侯友宜不是不知道,但蘇貞昌一天不點頭,漢子就必須多承受一天的壓力。

就算爭取到經費,第一個搶在鎂光燈前的恐怕也不是侯友宜。就以昨天蘇貞昌視察板橋特專三用地為例,新北市文化局在去年3月就將計畫內容送國發會,卻遲遲沒下文,沒想到蘇貞昌子弟兵張宏陸在今年2月才舉辦座談會,時隔一個多月蘇貞昌就來宣布要開發特專三,人在現場的侯友宜,也只能說一句「心存感激」。

不硬搶風頭、不愛逞口舌,是侯友宜的從政風格,但或許就是因為不爭面子,才能讓蘇貞昌高抬貴手換來裡子,讓自己的政治路走得更穩更長,才能像警察景仰的關老爺一樣,志在春秋。



名家縱論/缺水是常態 需全面長期計畫解決\星期透視/公投檢驗政客

◆  星期透視/公投檢驗政客
◆  名家縱論/缺水是常態 需全面長期計畫解決
◆  畫中有話/解封之花何時開
◆  大屋頂下/求同存異 九二共識就是建設性模糊
◆  請給飛行員有保障的裝備
◆  年輕世代 願景模糊
◆  用手改寫命運的孩子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名家縱論/缺水是常態 需全面長期計畫解決


2021-03-28 04:52  聯合報 /   林祖嘉(作者為政大經濟系教授)
蔡政府以「水環境建設」之名,大手筆編列了2507億元經費,要達到台灣「不缺水、不淹水、喝好水」的目標。五年過去,今天台灣還陷入臨渴掘井的窘境。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受到各地水庫蓄水嚴重不足影響,經濟部宣布四月六日起,台中、苗栗、新竹與北彰化等部分地區,將分兩區實施「供五停二」民生限水措施,這是近廿年來最大規模分區限水措施。

根據水利署官網資料,中南部幾個重要水庫蓄水率都非常低,距梅月季還有一個多月,經濟部做出大規模限水措施,也是迫不得已。

然而,台灣平均降雨量遠高於國際降雨量,為什麼還會出現缺水?當然,去年出現少見沒有颱風現象,使得水庫蓄水不足,這種情況水利部門應非常清楚,為什麼沒有及早因應,導致現在無水可用?在國際氣候變遷異常的現在,強降雨乾旱輪流出現可能成常態,政府是否有足夠準備?相信這是國人都想知道的。

據統計,台灣平均年降雨量達二,四六七公釐,但人口密度很高,因此每人每年分配的雨水只有四,○七四立方公尺,只有國際平均的十八點七%。更嚴重的是,台灣河流短流速快,不容易留住雨水,因此真正可利用雨水,其實很有限。雖然建了很多水庫,但因泥土沖刷導致水庫淤積,清淤根本趕不上。在水庫蓄水量原本就逐年減少情況下,萬一出現久不下雨,自然容易缺水。

然而,雖然自然條件不良,但是人謀不臧可能才是嚴重缺水主因如果政府不立即進行全面整治計畫,未來水災與缺水交替出現可能性很高,台灣人民生活與產業,都將面臨嚴重困擾。

前幾年,連續出現嚴重水災,蔡政府第一任時,立即推出八千八百億前瞻計畫,其中軌道建設占了一半左右,編列經費最多也最沒有被反對的,就是約二千五百億治水計畫。依經濟部前瞻計畫最新報告顯示,有關水環境計畫的執行中,只有水環境亮點和打造親水空間等計畫,執行率達七成左右;而解決用水問題的開發伏流水和布建聯通管道達成率,卻只有十五%左右。顯然,政府部門對於興建「看得到」工程,比「看不到」工程有興趣得多,然而真正遇到需要時,卻完全無法解決問題。

其實要解決用水問題,應該主要有兩個方向。一個是台灣水權分配的問題。台灣全年用水約二百億噸,其中六成用在農業,而民生和工業用水約各十五%,未來如何把部分農業用水轉給工業和民生使用,是一個重要的議題。而其中相關管道的布建就非常關鍵,這應該是前瞻計畫中重要項目之一。

另外,因為人均用水有限,如何提高用水效率,也是很重要的議題,包括廢水回收再利用李鴻源教授曾建議台灣應該全面建設汙水處理回收廠,就是很好的想法,一方面可以解決環保問題,同時也解決了用水不足的問題。而且,依據他的估計只要投入約六百億,建設六十座左右的汙水回收處理廠就足以供應工業用水,這些經費與現在前瞻計畫治水的規模來看,應該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治水和供電,在台灣都是個很大且長期問題,因為先天條件不良,且是島嶼,這些問題都需要自行解決。因此,需要政府全盤且長期計畫,不應只有「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短視作為,否則未來全球氣候變遷問題愈來愈嚴重;台灣一定會遇到各種怪異的天氣型態,政府部門將會窮於應付,真正受苦的還是全體人民。













星期透視/公投檢驗政客


2021-03-28 04:52  聯合報 /   戴遐齡(作者為台北市立大學校長)
逾70萬份珍愛藻礁公投連署書送入中選會,這也是全台第一個由民間發起的生態保育公投案。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珍愛藻礁的環保公投連署運動,在執政黨自總統、行政院長、部長、立委,到縣市首長、議員,有計畫的冷處理策略下,一度出現難以為繼的頹勢。正當執政團隊為暫時遏止連署聲勢,大鬆一口氣之際,民眾因不滿執政團隊的態度,反激起沉默已久的怒火,以致珍愛藻礁公投連署人數一飛沖天。僅僅數天,突破七十萬人。頓時,珍愛藻礁成為矚目的熱門話題!

這事件的發展使向來自稱支持環保的執政黨形象再度受創;經電視媒體不斷重複報導,蔡總統多年來公開表示支持保護桃園藻礁的立場,受到民眾強烈質疑!至今執政黨及蔡英文總統,仍無法説清楚政策為何會大轉彎?以及說明白無法兌現保護藻礁的政治承諾之理由。

其實這並不難!如果過去主張支持保護藻礁的立場,而實際上完全做不到,是決策的錯誤,那就盡快解釋清楚並向人民道歉;相反的,如果真的要保護藻礁,那就虛心檢討這段時間以來的各種爭議,公開向大眾說明,並盡快落實保護藻礁的政策!

台灣是成熟的自由民主國家,公民參與是民主政治的核心價值,民主國家的公民應有參與決策和推動社會發展福祉的機會和權利。由此角度,連署應可視為公民基於共同利益、目的和價值,經理性判斷後,所表達之非強制性的集體行為與意見。而公投或可作為一種實現「直接民主」的監督手段,在野黨及各個民間團體,逕以透過公投表達對政治決策的意見,創造民主社會輿論的爆發力。

爾今大學生的熱烈連署,正展現公民社會青年積極參與政府政策的行動,以具體訴求提醒執政黨高層,千萬不要再裝聾作啞了!務必先謙卑客觀地自我檢視,到底還有多少如藻礁事件一般,口喊支持立場,卻行相悖之實,令人氣憤和無所適從的政策!

負責任的政治家,應有向民眾說明立場和決策的風範。在美國常見的 Town-hall Meeting,主要便在透過公開的面對面溝通、直接質詢論辯,針對爭議的實質內容與民眾交換理念,聽取建言。若政治人物秉持符合正義的中心思想,便能禁得起考驗,不因現實利益而見風轉舵,更無需編造各種牽強理由,加以掩飾或搪塞。在此呼籲執政黨,即將在全國各地舉辦的三○五場「政績説明會,千萬別變成粉飾政策前後不一的爭功諉過大會,或轉移焦點的行銷大會,應開誠布公回應訴求和提出適切解方。

健全的民主政治,以高度重視「課責」及「透明」兩大核心價值為基礎。一個掌權太久而無法自省的執政黨,其執著錯誤政策且硬拗的舉止,勢必無法逃避人民的究責,終遭政黨輪替的懲罰,此正所謂「透明」是民主國家的防腐劑之真諦!若執政黨一再喪失自我檢驗反省的能力,那麼未來必激起更多民眾像連署護藻礁公投案的大學生一般,以具體行動守護台灣土地和民生福祉,直接給予重重的一擊!












大屋頂下/求同存異 九二共識就是建設性模糊


2021-03-28 04:32  聯合報 /   黃年
蔡英文執政後,對「九二共識」的主張數次改變。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邱太三甫上任就祝福兩岸春暖花開。馬曉光說,九二共識就是春風雨露。

若想打開九二共識這個結,首須搞清楚這個結是怎麼打上的。

九二共識是自九二會談繁冗複雜的對話與函電提煉出來的結晶。可用台方所提「第八方案」作為總結。那就是:「在海峽兩岸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過程中,雙方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但對於一個中國的涵義,認知各有不同。」

此中存有「九二共識三元素」。一、共謀統一。二、一中原則。(以上表述目的論)三、一中各表(側重過程論)。

先看台灣方面的變遷。馬英九執政期間,強調「九二共識/一中各表」(過程論),並主張「不統/不獨(以上目的論)/不武(也是過程論)」,這是放緩了目的論,提升過程論

蔡英文執政後,始而主張「根本沒有九二共識」;繼而宣示「尊重一九九二年兩岸會談…達成若干共同認知與諒解的歷史事實」(可稱「九二會談共識」);再進而指「九二共識沒有一中各表,沒有中華民國生存的空間」;最後,在民國 108 年(一九年)習近平「元二談話」後,逕指「九二共識」就是「一國兩制」,並罔顧北京幾度出面澄清。至此形同全盤否定了九二共識的意義,遂成死結。

再看北京方面。胡錦濤執政期間,主張「求同存異的九二共識」及「求同存異是九二共識的真諦」。這是包容了九二共識三元素,也考慮到目的論與過程論的平衡。

至蔡英文上任,習近平政府將「一中各表」定為禁忌語,不再稱「求同存異的九二共識」,改稱「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至「元二談話」則出現「共謀統一的九二共識」,並標舉「一國兩制/和平統一」。在此,三元素中的「一中各表」(過程論)被塗銷或降抑,「共謀統一」的目的論則提升。九二共識遂告打結。

可見,九二共識之所以打結,是蔡政府想根本否定九二共識,而北京則想將九二共識的重心從「求同存異」移向「共謀統一」及「一國兩制」。民進黨藉總統大選及香港反送中,將「九二共識」與「一國兩制」掛鉤,固然使中共操作「九二共識」的能量受到重創,但蔡政府也因此作繭自縛而無法從自己搞臭的「九二共識」脫身。

有目共睹,如今北京與蔡政府皆在試圖打開這個結。北京方面,一再解釋九二共識不是一國兩制,又幾番宣示九二共識包含了台方主張的「對於一個中國的涵義,認知各有不同」(一中各表)。蔡政府方面,則重申「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處理兩岸事務」(憲法一中,不是台獨),並再申「尊重民國 81 年(一九九二年)兩岸兩會…秉持…求同存異的思維…達成若干共同認知與諒解的歷史事實」(九二會談共識?)。

可以這麼說,這是一個「相向而行」的影像。但是,雙方仍有明顯的分歧。

一、是不是一定要叫做「九二共識」?北京說「關鍵是承認歷史事實、認同核心意涵」,則是否指不必拘泥「九二共識」四字?前述蔡政府重申接受「民國 81 年(一九九二)兩會達成若干共同認知與諒解的歷史事實」,這算不算接受了「九二共識」?

二、雙方的側重不同。蔡政府認為九二共識已被「加註」(聯結一國兩制及降抑一中各表);但北京已對這兩項作了說明,不是一國兩制,包含一中各表。或許可說,蔡政府側重的是應當不加註,維持三元素中的「一中各表」,只是說不出口。相對而言,北京則強調,必須體現一個中國原則,不能改變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法理與事實,側重的是三元素中的「共謀統一/一中原則」。對此,蔡政府幾度以「依據中華民國憲法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處理兩岸事務」來表達「憲法一中/一國兩區/一中各表」的潛台詞,但北京仍認為是語焉不詳。

打開結的方法,就是雙方都回到九二共識的三元素

中共可側重共謀統一、一中原則,但不可否定「一中各表」的存在與運作。蔡政府則可側重一中各表,但保留共謀統一、一中原則的兩岸課題。

對蔡政府言,既然宣示「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即當然不能迴避憲法一中及「國家統一前」的課題;但只要維持「統一公投」之類的民主防衛機制,即可維護中華民國的主體性。亦即,只要能側重並維持「一中各表/憲法一中」的運作,站穩在中華民國與中華民國憲法之上,九二共識確實可以成為兩岸定海神針。若失去九二共識,則連「中華民國/一中各表」亦失寄託。

邱太三說:「中華民國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台灣從來都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就法理言,此說是在「一中各表」的範疇內。唯若「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及「一中各表」,蔡政府畢竟不能說「台灣從來都不是中國的一部分」,因為中華民國就是中國

但是,蔡政府的國家目標如是台獨,就不必裝模作樣說什麼「尊重九二會談秉持求同存異的思維」。因為,台獨絕不可能「求同」。台灣要活下去,唯有努力在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間「存異」。

對北京而言,則應當接受「中華民國也是一中原則(求同)/中華民國就是一中原則(存異)」。關鍵也在「求同存異」四字。經過近幾年國際的與兩岸的衝撞,中共應當更有此種覺悟。如果北京看出蔡政府有想要轉彎的意思,就要給出一條出路,那就是維持「一中各表」的過程論,引導民進黨回到中華民國。若將蔡英文逼上李登輝和陳水扁一樣「無路可走,走上台獨」的下場,那恐怕不能算是中共兩岸政策的成功。

九二共識原本就是建設性模糊」,模糊就在求同存異之中不必抱著金飯碗要飯

痛定思痛。打開九二共識的結,北京及蔡政府皆應回到九二共識三元素所含蘊的求同存異。雙方都不能把對方逼到絕境。此時,最忌看對方退讓就得寸進尺,也怕只護著一寸之失,卻失去一尺之得。

關鍵在蔡英文及習近平二人的一念之間。任何一人若偏要扭曲九二共識,九二共識就不能復元

只是,蔡英文有任期限制又纏繞在民主體制中,甚至形同台獨的囚徒,騰挪空間較小;而習近平無任期約束,且幾可一人拍板,壓得住陣腳,可以大開大闔。因此,兩岸若要轉彎,寄望習或許可大於蔡。

近日習近平在福建宣示兩岸三融」,全非「地動山搖」的口氣,這或許是一個好兆頭。













畫中有話/解封之花何時開


2021-03-28 04:46  聯合報 /   記者潘俊宏
記者潘俊宏/攝影


時序春夏,台大沿途木棉花悄悄盛開,讓行經的車輛與行人驚艷。民眾等待綠燈過馬路的心情,恰似邊境閉鎖年餘,期待疫情解封的心情。

陳時中指揮官接受本報專訪表示,將放寬觀光限制,逐步降低旅遊警示,將是抗疫最佳成果。














請給飛行員有保障的裝備


2021-03-28 04:31  聯合報 /   張重玖/前航特部航督處長退(高雄市)
行政院緊急同意立即支應七億元預算,為空軍F-5機隊採購新式彈射座椅。圖/馬丁-貝克官網


國軍去年至今十五個月戰機墜毀六架死十四人,顯然飛地安全管理失靈,應全面性檢討,避免類案重蹈覆轍

F-5E 戰機在台東志航基地,飛行訓練短短五個月,墜毀飛機三架,折損飛官三員,其中兩人頭部受傷死亡,雖非失事主因,但人命關天,事故後可彈射座椅及藉降落傘求生,卻效果不彰。

韓國十多年前,因飛機失事墜毀,一個月內全部更新彈射座椅,保障飛行員安全。台灣去年朱冠甍因飛機失事彈射後頭部重創殉職,初判提及裝備老舊,政府對座椅的更新猶豫不決,以為加強飛行與安全訓練就可免除座椅更新,如今碰到兩機擦碰失事,飛行員彈射座椅又未發揮效用,讓飛官白白犧牲,這就是飛安管理失靈之一

飛機妥善,然飛行員彈射座椅求生裝備不符需求,就應停飛,以免再次發生不幸。

民國七十五年,空特部展示特戰部隊空中突擊作戰給外賓看,發生兩機擦撞墜毀,死傷十八人;兩架直升飛機飛行成員均相當資深,擦撞主因雲層低氣流不穩,飛行人員前一天為迎外賓,投入割草及整理營區環境,在未充分休息下,隔日飛行精神、身心狀況、判斷力和操作量等產生問題,一個閃失就擦碰失事墜毀。

飛行訓練本該按部就班、循序漸進施訓,編隊是基本功,在超高速下進行隊形變換,牽扯空氣動力不小心吃到不穩定氣流,或飛進間歇性雲朵,都會影響到飛官判斷與操作量,要避免發生事故,得靠平常飛行素養技能累積,幾乎每位飛行員都會有自己驚心動魄的飛安故事,能活到安全退伍,真好。

服從為軍人天職,國家給甚麼裝備,我們就用甚麼裝備去訓練、去打仗;飛在天空上不是零分就是一百分,只要能給我們有保障的裝備,人人都可以拿飛安一百分,飛行員放心,家人安心,民眾也會對國家有信心。

期盼及時更換符合飛行員需求彈射座椅,再恢復飛行















年輕世代 願景模糊


2021-03-28 04:30  聯合報 /   李淑娟/文字工作者(台北市)
為了免費吃壽司活動,全台竟爆發了另類的「鮭化潮」。記者邱瑞杰/翻攝


哪種社會就應有哪種罪犯哪種社群就保有哪種法治。」

電影「誰殺了大個子」裡,正義警官引述羅伯特甘迺迪名言,悵惘於無法解開警界與黑道掛鉤巨大謎團,真實社會的黑洞,讓嚮往理想世界的心靈,變成當道者口中的邊緣人。

啟發,在民國 83 年(一九九四)經典義大利電影「郵差」淋漓盡致發揮:小島上,沒興趣當漁民卻不知道要做什麼的年輕人,在成為智利詩人聶魯達的郵差,世界有了全新視角,在精神導師啟蒙下,不但追到心儀女孩,也嚮往聶魯達追求的理想世界。不再像沒有資源、陷於缺水窘境、迷信政客競選支票、屈服政治勢力的鄉民,生命資源雖然沒法帶他去遠方,卻在詩人留下的錄音機中,留下創作生活點滴。

今年以來,整個社會一再陷入年輕網紅吸引點閱率的言論震撼:從健康療法、變性懷孕,到近期「鮭化」青年,低薪高物價的當代,年輕人困惑於未來願景模糊,嚮往以物質證明自我,盼能不費吹灰之力就發大財。

嚮往成為人上人的青年,不乏宛如「木偶奇遇記」裡的小木偶,誤信「種金幣長出金幣樹」的怪奇話術。看似網路萬能、其實萬千資訊片段破碎,真正的知識和生命價值被輕忽,套用甘迺迪的語法哪種社會就有哪種青年

郵差裡的聶魯達有句台詞:「意志堅強的人會設法改變現狀。」問題是:當下的青年,是不是都能知道正確方向?















用手改寫命運的孩子


2021-03-28 04:19  聯合報 /   李枝桃/仰望教育基金會執行長(南投市)
全台各縣市技職學校參賽學生參加技藝競賽盼獲優秀成績,憑技優保送國立科大,最終能靠雙手改寫命運。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青年節將至,一早專員興奮的說,去年底有企業老師提供E化系統創意應用競賽訊息,並鼓勵基金會扶助的學生組隊參加。結果埔里高工獲得第二名,該校邱主任傳來幾張受獎照片和我們分享。

我聽到消息感動萬分,看其中一張孩子手捧獎牌照片,竟不自主地掉下淚。一雙年輕的手,不該都是光滑細緻的嗎?但那雙手不同於稚嫩青春細緻的手,這雙手有著努力及刻苦向上的印記。

想到我們為提升技職知名度,讓大家重視技藝教育,不再視技藝教育為第二選項,也想讓就讀技職體系的孩子更看重自己。我們不只給予經費援助,還和業界簽訂合作備忘錄,由業界老師陪伴孩子學習;訪視過程中,我看到這些孩子雖木訥寡言,但在機台前眼神是專注的,動手操作是不馬虎的。許多受扶助學校主任都說,有些家境清寒孩子假日要打工,所以只能利用晚上時間練習,想想這個年紀的年輕人,不是該放學後打球,然後一身汗的回家等吃飯,或往補習班跑,為追求第一志願而拚搏嗎?但他們還是繼續在機台前練習,希望通過乙級技術士考試,或在技藝競賽獲優秀成績,然後憑技優保送國立科大,最終能靠雙手改寫命運。

和他們聊未來,這些孩子不談空泛理想,大都含蓄說:「就是要一步步認真努力呀!」生活艱辛培養他們務實的性格,年輕人所謂功課壓力、不被了解的痛苦、情感的失落,對他們而言,都不如學好一技之長,將來翻轉人生改變生活來得重要。

我把照片傳給幫助孩子的好友,說:這就是改寫命運的一雙手,粗糙但有力;將來有一天也會改寫技職教育的歷史,我是這麼相信的。


楊志良/疫苗政治學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楊志良/疫苗政治學
◆  范疇/得台灣者得天下 說此話者保台灣
◆  趙春山/兩岸共同拆除台海危機炸彈的引信
◆  朱宗慶/藝術行政與管理的運用,大有可為!
◆  陳立恆/有了品牌,台灣才能多一點
◆  蘇蘅/期待一個願意溝通的政府
◆  施振榮/消費者新保護主義









楊志良/疫苗政治學


2021-03-28 04:10  聯合報 /   楊志良(作者為退休教授、前衛生署長)
疫苗是個高度政治性議題。路透


蔡英文總統常把「團結」掛嘴上,但每次都驚嚇不少人,本人多次仿蘇院長反質詢立委這招,反問採訪記者:「台灣是個團結的國家嗎?」竟然衆口一聲:「是撕裂的國家。」
藍綠惡鬥已到水火不容,偏藍的不看親綠報紙、電視、廣播;偏綠則反之。社群媒體也是,綠群組從頭都在罵藍營舔共,只要看到西方國家特別是老美修理老共,興奮莫名,當然都是川普迷。至於藍營眼見老共不斷強大,綠營施政一塌糊塗,錢、權、媒一把抓,有識之士只能嘆氣,認為國民黨太不爭氣。

趙少康要選國民黨主席及總統,一堆「大老」馬上說三道四,非黑他不可。試問,只要是四十五歲以上公民,只要沒有被褫奪公權,為什麼不能參選總統?至於有沒有黨提名或能否連署成功,那就看個人本事。一個黨只要是黨員都應該可競選黨主席,說服黨員支持他是唯一重點。就為了誰可參選黨主席,自己先吵成一團,真是個分裂的爛黨,還想奪回政權,罷了!

藍綠撕裂,大家都在同溫層取暖,拒絕嘗試理解對方。若非事先知道對方取向,多盡量避談政治,甚至包括買鳳梨。

最有趣的是打不打疫苗。民國 98 年(二○○九年) H1N1 流行,國光疫苗經過專家小組嚴審通過,委員皆陳水扁任內聘任,本人時任衛生署長,未置換一人,蓋因委員確實都是全國頂尖疫苗及防疫專家。然而當時綠營立委強迫要求進口外國諾華疫苗,因此發生民眾要求選擇疫苗,綠營選擇打進口疫苗,藍營選擇國光疫苗的可笑事件。更有鄭姓名嘴,沒有醫藥專業,每天在節目上詆毀國產疫苗。施打疫苗必有不良事件,均由受害救濟審議小組獨立審查,以判別是否疫苗引起,或與接種無關。事後證明,台灣在 H1N1 流感控制上,名列全球之首。

去年初爆發新冠疫情,AZ 疫苗雖是目前台灣唯一可用疫苗,但因不良事件被近廿國緩打,因此嚴謹民調發現,只有四分之一民眾願意施打,多數民眾在世衛確定其安全性下,仍抱觀望,這是可預期的。

但再分析藍綠,則反應更對立。目前係綠營主政,偏綠者卅三點一%願意接種,偏藍者只十九點八%;若是進口 AZ 以外疫苗,如輝瑞/BNT、莫德納等,則泛藍願施打者達五十點九%,是泛綠廿四點三%的倍數。

至於在被證明安全有效前提下,是否應該引進中國疫苗,則藍綠差別更大,泛藍六十六點一%認為應該引進,廿四點二%認為係中共政治操作;泛綠完全相反,只十七點六%認為應該引進,七十一點九%認為是中共統戰。

至於政府官員率先施打,是否會提高施打意願?藍綠雙方均認為,可提高二至四成,蔡總統及陳部長相近,而蘇院長則少蔡及陳五%以上,具統計學上意義,或與蘇酷吏形象有關。

另外有趣的是,美、英、歐等國家,大肆採購疫苗,但對世衛 COVAX 一劑不拔;而老共及俄羅斯只打了五%左右,離群體免疫尚遠,卻大量援助及出口開發中國家,擴大在全球影響力。顯然疫苗是個高度政治性議題,疫情過後,必有有志之士出版「疫苗政治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