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30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平心靜氣談「重啟服貿」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6269/web/ 

◆  聯合報社論/科技快速發展 對媒體和民主機制造成新挑戰(系列三,完)
◆  聯合報黑白集/只抓「質量」 不拉警報
◆  經濟日報社論/平心靜氣談「重啟服貿」







經濟日報社論/平心靜氣談「重啟服貿


2023-06-30 00:35  經濟日報/ 社論
台灣20年來的出口成長動能,已落到東亞末段班。本報系資料庫


大選接近,選舉攻防回到重大財經議題-是否該重啟兩岸 ECFA 協商,包括「服貿」和「貨貿」?柯文哲拋出議題之後,引發綠營圍剿,侯友宜也不落人後力挺,戰火一片熾熱。許多國人不清楚 ECFA 和貨貿、服貿間的關係,也不明白和台灣經濟有何關連;聽到民進黨說會將經濟鎖進「一中」,讓400萬白領工作被陸人搶走,當然恐慌不已。然而,情況是否真的如此?我們平心靜氣來解析「服貿」。

民國八十九年(2000年)後,WTO 推動貿易自由化受阻,國際間興起「自由貿易協定」(FTA)熱潮,各國互利商談,免除所有貨品關稅、開放受高度管制之服務貿易和投資。目前,東亞各國間基本上都有 FTA,貨品貿易免除關稅、服務市場大幅開放;僅台灣和北韓、蒙古是極少數例外,台灣20年來的出口成長動能,也已落到東亞末段班,但多數民眾都不清楚。

國際間的 FTA,除「東協-中國」以外,都是貨貿、服貿合為一體,並一次完成簽署;且因是討價還價的結果,所以都是「包裹表決」,沒有逐條表決的。兩岸 ECFA 目前只有「架構協議」,附帶了「早收清單」,僅涵蓋台灣5%的出口項目和極少的服務行業。貨貿和服貿是 ECFA 最主要的內涵,服貿簽署後擱置立院未能生效,貨貿則還沒開始談,對台灣在大陸市場競爭愈來愈不利。

台灣和大陸政治對立,遭大陸打壓無法簽署更多 FTA,已造成台灣製造業中僅高科技電子業國際需求高漲,加上已加入「資訊科技協定」(ITA)多免關稅而一枝獨秀;其他製造業出口仍須交關稅,加上勞動成本高,造成大量出走或萎縮,製造業結構畸形發展缺乏韌性,對全球景氣循環更加敏感。

服務業問題更大。兩岸先前已相互開放勞力相對密集的服務業,像最能代表服務業的「批發零售業」、「餐飲業」等;但相對需要專業技術、高薪和高獲利的銀行、證券、保險、會計、設計、法律、顧問、醫療、教育、電子商務等行業,受到高度管制難以大量進入,只能透過服貿協議彼此開放市場,才能獲得「市場准入」。

台灣服務業競爭激烈,服務業中小企業家數從「太陽花學運」前的民國一O二年(2013年)106.4萬家,快速增加到民國一一O年(2021年)的128.3萬家;僅僅民國一一O年(2021)一年中就有10萬家服務業中小企業成立企業規模微小難以投資設備進行數位轉型生產力低且失敗率極高,也造成薪資難以快速提升。民國一O二年(2013年)批發零售業平均總月薪落後製造業3,000元新台幣,到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已落後達8,000元。中研院院士芝加哥大學商學院教授謝長泰最近指出問題出在服務業平均規模太小,無力投資研發和設備提升,生產力和薪資難以提高。若和對岸簽署服貿,可大規模進入大陸市場,即可擴大規模,有能力研發創新投資設備生產力薪資自可快速提升。

但 FTA 必須「彼此」開放市場,綠營在政策上一向「守護經濟相對弱勢者,加上意圖和中國「脫鉤」,乃大聲疾呼「服貿」將導致大量陸企以低薪攻台,造成大量失業。其實,台灣早已開放半數服務市場,包括批發零售業,根本沒多少陸企敢來投資,因為難以和台灣競爭,鎩羽而歸者甚多。其實,只要在「服貿2.0」中搭配國安配套,以「總量管制」限制陸方來台人數,就可以從根本上補實「服貿1.0」的縫隙,讓民眾完全放心。

當年推動「服貿1.0」時,國民黨因 ECFA 架構協議打了勝仗而輕敵,加上未能學歐美讓「黑箱」稍微透光和外界「溝通」,以致因溝通不足終於引發「太陽花學運」而擱置。要重啟服貿,須有周延的規畫、配套,及具有執行力的政府,才能說服民眾支持。台灣服務業不能繼續蹉跎,「服貿2.0」可以好好討論。











聯合報黑白集/只抓「質量」 不拉警報


2023-06-30 02:28  聯合報/ 黑白集
國防部在莒光日全軍都需要收看的「國防線上」節目,出現「持續提升訓練『質量』」的字句形容步槍射擊訓練的成效。圖/取自軍聞社YouTube影片


國軍莒光日阿兵哥都得收看的「國防線上」節目,上月某集介紹新式步槍射擊訓練,旁白說了「持續提升訓練質量」一語。一個月後,旁白忽然觸動綠營「恐共」雷達,一夥人對「質量」一詞大加撻伐。

「質量」與「重量」,大家都學過,現在前者突被綠營指為「中國用語」。綠委王定宇說,這對國軍精神戰力有相當影響;賴品妤更說,這是「中國戰略性輸出慣用語」,「大剌剌地進行思想統戰」。一個單詞,就彷彿造成了精神汙染。

糗的是,網友立馬挖出蔡總統說過:高「質量」的台灣製造取代中國製造,成為輸美主力。原來,「匪語匪詞」早已滲入高層腦中。賴品妤臉書三年前談故宮文物修復,兩度用了「質量」,如今迴力鏢砸中自己,證明自己早在統戰最前線。難怪國台辦嘲諷民進黨政客跟不上節奏,遲早被年輕人拋棄。

民進黨抗中腦抗體不抗去年研究禁用小紅書、抖音,今年有教科書說土豆即馬鈴薯,教育部立刻說審不過。連先嗇宮祭個伏羲氏,都要查處。但最近共機連兩天飛到廿四海里鄰接區,別說我機升空對抗了,連拉聲警報都不敢

當年輕人琅琅上口檔次、智能、視頻、躺平等語,民進黨卻仍以為冷戰圍牆還沒拆呢!這種嘴砲抗中的政黨,還在思想警察,距離人民也太遠了!











聯合報社論/科技快速發展 對媒體和民主機制造成新挑戰(系列三,完)



2023-06-30 02:42  聯合報/ 社論
Google新聞副總裁Richard Gingras昨在「世界新聞媒體年會」發表主題演講。記者林澔一/攝影


Google 新聞副總裁金格拉斯昨天在世界新聞媒體年會上說,他認為媒體應該獨立自主,完全不受政府或私人機構資助,才能真正發揮言論自由的機制。他的說法在年會上引起熱烈討論,因為媒體與科技平台的關係目前正是當紅議題,更往深層看,也是科技發展媒體自主民主機制三者之間更複雜的問題。從互聯網、手機,到社群媒體、科技平台崛起,每一階段都改變了社會體制民主機制面貌

去年底 OpenAI 推出 ChatGPT 人工智慧(AI)聊天機器人程式,短短兩個月使用者就破億,效能強大令人驚豔。目前,南韓、印度和中國等國都已出現 AI 女主播,顯示生成式 AI 趨勢銳不可擋。科技帶來便利但也造成衝擊,世界新聞媒體年會討論此一議題,則關注 AI 將帶來的訊息混亂偽誤,認為需要設法監管,以避免失控。

近數十年科技的發展,大大改變了新聞事業與閱聽大眾之間的關係。網路的普及,引領紙媒向電子化轉型;科技平台及社群媒體的勃興,帶動了自媒體發展,也刺激主流媒體重新聚焦定位並調整商業模式。對社會而言,科技的發展使得訊息傳播更為容易,但也切割了人們的互動,更造成意見市場破碎化;不同的言論小圈圈各自劃地為王,也讓社會共識更不容易形成。

生成式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則又更推波助瀾,讓偽誤訊息輕易地十倍速擴散。尤其,有些隱含敵意歧視或偏見假訊息科技包裝,可能讓人誤以為無害或信以為真。如何善用科技快速產製真實可靠的新聞,有效拆穿並勝過假訊息,是這一代新聞媒體人志業挑戰

這次在世界新聞媒體年會上,來自比利時、瑞典、丹麥和法國的媒體集團的代表均同意,媒體應該善用 AI 技術來收集資料,但最後的編寫工作仍應由新聞工作者完成。使用AI,必須建立公平、可問責、透明、可解釋性等準則。今年六月中,歐洲議會已通過《人工智慧法》草案,潛意識操縱大規模人臉辨識社會信用評分等列為禁止發展事項。反觀台灣,社會上的假訊息危害事件難以勝數,政府機關連一般詐騙都無能處理,我們的腳步實在落後太多

再看,前幾年 Deepfake(深偽)技術推出,讓新聞界信守的「眼見為憑」原則,變得極為脆弱。近幾年,從地緣政治對抗到內部的政黨競爭,全球四處可見政治人物利用各種造假技術打擊對手,群眾則往往莫辨真假。新聞工作者必須加倍努力,提供閱聽者更有深度的內容,也幫民眾釐清訊息的虛實。

AI 對新聞業造成的衝擊,在一方面,是媒體查證新聞的難度及成本將大幅提高;另一方面,政府面對訊息傳播的態度若是出於私利而非公益,則非但無法打擊假訊息,反而會侵害媒體的第四權行使。

科技為新聞產業帶來的另一挑戰,是原本有價的「內容」被大型科技平台輕易複製運用,從而稀釋了原有的收益。從澳洲、美國、加拿大到歐洲,陸續出現了媒體產業向 Google、Meta 等平台要求付費的議價談判,目的就是要打破科技平台無償或低價使用媒體新聞內容的霸權。如果科技業者以「無成本」的方式大量蒐羅、轉載媒體苦心創作的內容,這對新聞內容產製者絕不公平,當然也會損及媒體生態的健全。

科技和AI的發展,對媒體是機遇也是挑戰。如何避免假訊息變成內容農場劣質產物,需要新聞媒體產製更優質、更有說服力的報導作為對應,同時嚴防掌權者利用假訊息危害民主政治。在科技AI洪流中,媒體人保持清醒還不夠,還要有夠快速行動能力



新聞「守門員」的智慧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6269/web/ 

◆  新聞「守門員」的智慧
◆  勇敢拒絕性騷擾 職場之路走更好
◆  餵藥案後 拾回堅實信任
◆  面對鴨霸NCC 在野黨團須硬起來
◆  兩津勘吉也可以當電視主播?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新聞「守門員」的智慧


2023-06-30 02:51  聯合報/ 郭志華/交通大學退休教授(台北市)
丹麥媒體集團JP/Politikens Hus執行長Stig Ørskov(前)在世界新聞媒體年會分享丹麥報紙轉型數位訂閱成功經驗。記者季相儒/攝影


世界新聞年會六月廿八日在台北登場,這是年會七十五年來首度在台灣舉辦,聚焦在 AI 對新聞報導與媒體影響新聞報導多樣性、以及新聞報導變革與永續性等議題,在此時空環境下具有相當特殊的意義。

由於科技的進步,新聞媒體的報導有很大的改變,社群媒體與搜尋引擎慢慢成為人們取得新聞資訊主要來源數位平台和新聞媒體關係也變得更複雜。但是從另一個角度觀察,我們更關切,科技的進步是否使新聞報導更專業?是否能提升媒體的傳播價值?

首先,現今媒體環境的複雜化,使許多人忘了守門員(gatekeeper理論,也就是新聞媒體在獲得新聞素材後,是經過篩選和編輯,才成為新聞報導,這個過程每一個步驟,其實都包含了媒體和媒體工作者的理念和判斷,這是新聞傳播學最基本理論或概念,媒體工作者必須時時記住:讀者是經由報導的新聞來看外面的社會和世界,所以自己要像一個守門員一樣,守護新聞素材真相

但是,我們如今在媒體上所看到的,卻是越來越多以偏概全、扭曲事實捕風捉影未經求證新聞報導,例如最近的幼兒園餵藥的報導中,讀者在不同的媒體上可能讀到各種片面的報導,報導者在匆促趕稿之時不知道有沒有想過,經過自己剪裁之後的一篇新聞稿,對於幼兒園的教師、家長、兒童將造成什麼樣的心理?又將給社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新聞工作者沒有權利替讀者決定或選擇,必須公平、公正、中立的呈現取得的新聞素材,但是常常因為媒體的政黨、政治、企業、意識形態、或社群團體的取向,人們看到或讀到許多隱藏在報導背後的、經過媒體取向所篩選過的、片面的、誇大的、醜化或美化的報導,引導社會大眾走向媒體所想要的看法或想法。

更嚴重的,這些新聞報導常常是以人為對象,而非以議題為重心,過度聚焦於煽情和個人隱私的細節,對於事件中不管是加害者或被害者窮追猛打,使用誇大、重複的技巧,放大或強調某些內容,例如最近許多 #MeToo 事件的新聞報導雖然鼓勵了受害者勇敢站出來,卻少看到從議題上針對如何建立有效的保護或申訴管道的探討

由於選舉季節的接近,相關的新聞報導版面(或電視台的節目)明顯變多,隱藏在細節裡的魔鬼也就更多了。雖然人們想要了解的是各候選人的政見、政策、或對議題的看法,但是看到的卻總是各種民調、候選人加持的活動、候選陣營的互相放話和挑釁,以及製造出來的網路聲量。這些充斥在媒體的光怪陸離的報導、造謠、假新聞,已經使人們對選舉失去信心,也失去興趣。對新聞媒體的守門員智慧,也不再信任。

我們很慶幸仍然可以享受新聞自由帶給我們百花齊放的新聞報導,我們更期待新聞工作者能夠擁有守門員的智慧,重拾社會對新聞報導的信賴。













勇敢拒絕性騷擾 職場之路走更好


2023-06-30 02:51  聯合報/ 蕭文欣/資深國際商務經理人(台北市)
性騷擾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記者陳正興攝影


近卅年職業生涯行走不同國家的職場及社交場合,我要見證:勇敢拒絕性騷擾,使我的路走得更好。雖不容易,但絕對值得事先用心思考並準備。這對自身安全或對職涯的發展,都能帶來非常正面的幫助。

我所實際經歷的是,無論在國內國外,可能是上司、同事、客戶、或所能接觸到的任何人,不分國籍、年齡、宗教信仰、婚姻狀態、是否有其他人在場‧‧‧,真有不少人會隱約或直接以言語或肢體接觸來試探或推進你對他逾矩的接受程度、作對象的可行性評估。

或因自尊心強、不願讓人忽視我的專業能力,也因心中總掛念著儀表、形象的重要性,特別當在國外時,對外國人如何看待評價台灣人與台灣女性更敏感。最根本的原因應該還是膽小、怕沾惹麻煩,怕可能引發更黑暗可怕的事。當感覺受到性騷時,我便會本能地立刻板起臉、認真、嚴肅、犀利、明確向對方表態:我不會接受、不是你可欺侮的對象,你必須馬上停止!

奇妙的是,事後我得到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我將其歸納為:有品的,只是一時鬼迷心竅失去理智者,他們竟會流露出感謝、欣賞我的態度。並且從此對我更敬重、禮遇有加甚至更認真與我共事、給我更多好機會。我猜他們可能慶幸我明智果斷地阻止了一場可能發生傷害虧損雙方的錯事、災難,因而肯定我吧。

反之,則是沒品的,習慣或樂於欺侮他人者,事後便會壞情緒、莫名其妙地開始霸凌我。但無所謂,在我心中這種人沒地位,我極度鄙視、不願繼續與他們共事。因為有此品格行為之人,出事是遲早的事,不宜為伍,能避多遠避多遠。

我曾聽聞,這種人對其所欺侮得逞的對象是輕視的。甚至有些事後竟會四處得意地傳播他的侵略戰績並醜化受害者。甚者更因自私的理由,如不想再見對方、不想繼續與對方共事,而封鎖、封殺對方。如此一來,受害者除了當下身心受害,於生活、職場、社交等方面的受害情形更讓人無法想像。

因此對於 #MeToo 的潮起,我非常心有戚戚焉,非常贊成應該如此清理、調整、教育我們所處的世界。

對於遭遇性騷的情境要事先有心理準備並擬好因應之道。於大庭廣眾之下的標準反應與大聲喝斥大家應較知悉;而若於職場或社交場合的獨處情形,根據自身的實際經驗,我感覺最安全且務實的作法,是有感覺到異性在言語或肢體上發出曖昧的星星之火時,真得要立即板起臉、認真、嚴肅、犀利、明確拒絕,從根本澆熄撲滅對方一廂情願的激情與幻想。對方真的多會因此冷靜,有如自夢幻中被敲醒般。

若對方只是一時鬼迷心竅失去理智,此明確態度與具體行動便可能救了雙方、避開惡事,事後可能如我一樣反得到敬重與機會。或者縱使短暫間,工作或社交受到影響,另擇更健康的良木而棲也好。即或不然,保住當下的安全、幫自己貼起不可侵犯的標籤、得到自己內心對自己的肯定,無論如何總是生命中最基本重要的事。

所以,不用懼怕,大家站起來,將身心準備好,以勇敢的行動,當下制止或事後舉發,一起為未來建立起更明亮健康的職場與社交環境,保衛自己的安全、價值、人生願望!














餵藥案後 拾回堅實信任


2023-06-30 02:51  聯合報/ 洪福財/北教大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教授(新北市)
幼兒園餵藥案摧毀家長與幼教老師間的互信基礎,未來如何修補將是一大難題。示意圖,非新聞當事人。本報資料照片


「汐止幼兒園餵藥案」獲士檢簽結,而「板橋私幼餵藥案」送驗則未檢出有毒物反應(但尚未簽結),在我理解的檢察案件裡,汐止一案的偵結速度不可謂不快,要對檢察系統能快速偵結表達肯定。

回想新聞披露之際,還以為是眼花錯看中國幾年前的紅藍白幼兒園事件!疑似對幼兒「餵藥」(更惡劣還有稱餵毒),這在我認知的台灣幼兒園裡,絕對沒人有膽子會做出這檔事。幼兒園近年爆發人才荒眾所皆知,原因之一就是教保人員時常接到疑似虐童的投訴,在零體罰早已成為教育界定律的今日,要是動了小孩還留下瘀青或傷痕,這位人員恐怕就難待在幼教界了。扯上對幼兒餵不明來源藥物?恐怕是看完「絕命毒師」影集的後遺症了!

這份偵結報告能快速到來,至少有幾個功能。首先,幼兒家長可安心些,別輕易相信有幼兒園老師會向孩子下藥這種言論;其次,老師可安心些,這幾個月被戴著有色眼鏡看待的不安與無力感,我們都能體會;再次,孩子可安心些,老師在學校給的餐點,是可以大口大口吃的;又次,新北市教育局官員們可安心些,所轄幼兒園的親師生沒有胡作非為,孩子也平安,這是萬幸!復次,遭到懲處或懷疑的幼兒園,這幾個月肯定想破頭都不知道為何會遇到這種事?暫時可以壓驚寬心,被撤照的幼兒園也有了提申訴的底氣。最後,醫療院所曾開設方劑的人員,開出的處方終不致對孩子有不良後果或反應。

各方就此暫時可以得到喘息,也應從中獲得一些啟示甚至教訓。回想過去一段時間,我們曾否對前述任何一方的行為(或不曾有的行為)有過存疑?懷疑從何而來?我們又是否曾經相信?在信息快速傳遞的今日,在真實虛擬世界交雜的今日,遇上這樣的事件,該有哪些應對和判斷?沒有安全的社會,難以找到立身之處;沒有信任的社會,更難找到立足之地。

走過失去互信的一段時光,我們要如何拾回信任?會是碎裂後再次拼湊的信任,還是浴火重生後讓信任更為堅實?藉此事件有過反省後,應當不難做出選擇。














面對鴨霸NCC 在野黨團須硬起來


2023-06-30 02:51  聯合報/ 林公正/資深媒體工作者(高雄市)
NCC(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排案審查鏡電視案,僅有5位委員開會,鏡電視董監變更案、第四台上架等兩個案子,在主委陳耀祥與三位委員同意下,最終以4:0方式通過,除了准許鏡電視董監變更之外,也讓鏡電視未來可以上架在凱擘、台擘共32家第四台系統台86頻道。記者曾吉松/攝影


NCC在主委陳耀祥強力主導通過鏡電視上架及董監變更案,儘管立院在野黨及外界多所非議質疑,但陳耀祥依然擺出「一夫當關,萬夫莫敵」的強硬姿態部會首長這般罔顧法治、目無法紀,在民主國家還真罕見,也令台灣民主法治蒙羞

鏡電視自取得營運執照後,隨即爆發各式各樣爭議,幾已背離社會公器精神,按理 NCC 非但不應讓其上架,反應撤銷其營運許可。然而,NCC 卻無視各種亂象,一路護航放水,其中若說沒問題誰能信?尤其,鏡電視自設台至今,政治介入傳聞一直未斷,讓人合理懷疑鏡電視順利上架,NCC是「奉行上意」。

陳耀祥因鏡電視案已被列為瀆職案被告,雖尚未定案,但目前已是刑案嫌犯,理應迴避與自己有關的案件審查,他非但未迴避,還主持鏡電視上架案並投票讓案件順利過關,這樣的結果豈能昭信國人?而這樣一個公信力幾已蕩然無存新聞台,閱聽人對其報導或評論豈會有信任感?又豈有存在價值?

鏡電視政治力介入陰影下,已喪失媒體獨立超然立場鏡電視原始董事長裴偉一再對外夸言與政府高層的良好關係,甚至在股東會上表示「已請總統蔡英文、行政院長蘇貞昌施壓 NCC主委陳耀祥」,旋即引發政治風暴,乃改口說是「膨風」,為的是讓股東對設台有信心。但裴偉改口後,時任閣揆的蘇貞昌卻說:「第三人在外面要講什麼話,這不是總統、院長能夠去控制,也不必去查,那把一個有爭執的東西,來問院長、問總統,質疑院長、質疑總統是不對的。」引發更大爭議。如果裴偉真是膨風而傷及總統與行政院長令譽,政府應立即徹查重辦,但蘇貞昌非表態「不必查」並將問題導向「股東的爭議」,顯是刻意誤導,以掩飾政府縱放醜陋居心

為鏡電視取得設台執照卻遭拔除董事長的陳建平,在 NCC 通過鏡電視上架後,發出聲明指控「鏡電視新聞台本是一件臭不可聞政治弊案」,並痛陳民進黨黑手干預、一再遮掩鏡電視的弊端真相。但他仍希望司法、檢調能守住公平正義的底線,勿受主政者操控,只不知能否如其與社會大眾之所願?

鏡電視上架與董監變更案,NCC曾向立院做出「調查有結果才會繼續審查」的承諾,如今食言而肥、強行通過;面對蠻橫鴨霸的 NCC,立院在野黨團必須硬起來,不僅要拒審 NCC 預算及相關法案,並應拒絕陳耀祥列席立院,直至 NCC 主委易人或政黨再輪替為止。















兩津勘吉也可以當電視主播


2023-06-30 02:51  聯合報/ 鄭自隆/政大傳播學院兼任教授(台北市)
新聞集團等美國大型出版商,傳出正在討論籌組聯盟事宜,以因應AI的衝擊。美聯社


最近有電視台推出 AI 氣象主播,引來 NCC 關注,要求電視台說明;NCC關注點在影像、聲音及文稿等之產製與內控編審流程,新聞畫面是否有清楚揭示為 AI 虛擬主播,以及是否產生替代效果,而影響到員工勞動權益

新聞當然可以由 AI 產生器來撰稿,但沒有一家專業媒體敢這麼做,AI 產生器的產出是蒐集、整理、歸納資料庫大數據素材,但素材也是人工餵養,若有人刻意散布大量假消息,AI 新聞就是GIGO(垃圾進垃圾出),複製另一則假新聞。

AI 產生器無法做第一手查證,對兩造的意見也只有間接的資料庫素材引用,不能有真正的平衡報導,所以 AI 新聞並不具備由「守望環境」進而「形成決策」的古典價值,因此無法處理爭議或高度政治性、複雜性的事件;現在的 AI 虛擬主播,還是以傳統新聞作業、人工撰稿,經輸入後 AI 主播再以語音、動作演出,所以可以說其只是另一種形式的「讀稿姬」,並非 AI 新聞。讀稿姬內容人工餵養,當然和正確與否無涉,若有錯,也是人工作業不慎,似乎沒有影響內控編審流程,但還是有些問題可討論。

新聞播報涉及主播與觀眾之間的信賴關係,在老三台時代,很多人相信電視新聞,說這是某主播講的不會錯,現在新聞台是多了,主播也多了,但主播還是收視率的賣點,所以會有電視台高薪挖角,顯示主播與觀眾間的信賴關係還是存在;現在以 AI 合成聲音影像,取代真人,成了「假主播播真新聞」,這是否會影響閱聽人對新聞的信賴?主其事者須慎思。

其次,新聞產製是一連串「守門」的過程,記者採訪剪輯、編審看稿、主管核稿,期間經過層層守門過程,以避免出錯,而主播則擔任最後守門人角色,如果由 AI 讀稿姬取代真人,是不是代表最後一關守門的棄守?

科技進步,電視新聞製播當然要與時俱進,早期外出採訪,人工跑帶回公司做新聞,後來變成 SNG,現在則是直接上傳網路;早期棚內都是實景,現在是虛擬棚,主播背板千變萬化,隨時帶入新聞畫面;早期畫面切換要勞駕導播,現在透過預存在電腦,再由主播、主持人或名嘴直接觸控大螢幕切換畫面;這些科技運用當然有其必要,但須謹守的是,無論科技如何演化,都不能影響新聞的「」。

新聞的理想是盡可能真實再現,而不是盲目於科技,約十餘年前,台灣流行一陣子的「電視新聞動畫化」,有些新聞場景無法真實重建(如凶殺案、災難事件),媒體把畫面做了模擬,以動畫呈現,這是「真實重現」抑或「製造新聞」?與新聞的「正確」與「真實要求有無違背

有研究生透過深度訪談,訪問電視台新聞主管、記者與學者,寫成「電視新聞動畫化之倫理研究真實再現文,結論是動畫的重建與再現過程,只是迎合感官主義虛擬的再現,未必呈現資訊原貌,此外多層次守門干擾影響新聞真實性

該論文結論用來討論 AI 虛擬主播,是否也部分契合,執意追求新科技,讓新聞庸俗化娛樂化,是不是只是滿足感官主義而缺乏深層意義;如果虛擬主播被接受,改天電視台用烏龍派出所的兩津勘吉,或柯南、蠟筆小新來播新聞,是不是更有娛樂性、更可搶到收視率



施振榮/培育高階人才 提升台灣競爭力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施振榮/培育高階人才 提升台灣競爭力
◆  王正方/知己知彼並不難
◆  翁曉玲/AI時代,新聞媒體的機會與挑戰(世界新聞媒體年會系列專文④)
◆  馮建三/新媒體年代 政府仍在編戰爭理由(世界新聞媒體年會系列專文③)
◆  游梓翔/AI衝擊傳播業,你是80還是20?(世界新聞媒體年會系列專文②)








施振榮/培育高階人才 提升台灣競爭力


2023-06-30 02:51  聯合報/ 施振榮(作者為宏碁集團創辦人智榮基金會董事長)
有大學校長認為,如果博士班招生情況良好,沒有大學會願意砍博班名額,要求博士生的品質是一種「自我課責」。但也有教授認為,若博士班品質不佳,那就不必招太多博士生。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媒體日前報導近年願意投身就讀博士班的學子愈來愈少,恐怕會造成國內高階研發人才斷層,恐將來會成為台灣的「國安問題」。

基於國家及產業未來長遠發展,將會需要很多博士級研究人才長期投入研發,台灣才能在許多領域維持競爭優勢,一旦就讀博士班的學生變少,未來少掉這些高階研究人才,勢必就會影響台灣的競爭力。

我在亞太堅韌研究基金會民國一一二年(二○二三)國際論壇中,也特別提出呼籲,面對未來的挑戰,人才培育領導人最重要的責任,要加以重視,並且要繼續為人才搭建更多的舞台讓人才歷練。

不過擺在眼前,很現實的問題是,如果不選擇就業,一旦選擇就讀博士班,博士研究生申請到的獎學金或研究助理費,往往不足以養家餬口,在誘因不足下,學子們自然會傾向選擇優先就業,尤其高科技業界理工科畢業生需才孔急。

為此,我提出三點建議,一是需要研究人才的單位,包括政府單位或私人企業/組織機構,可以提供研究經費並設定研究方向的題目,然後透過學校媒合指導教授及博士生同意後,讓博士生以此題目進行深入的研究,並提供充裕的「獎學金」,以吸引博士生的就讀意願。

尤其所設定的研究題目,是要和台灣社會或產業未來發展有關,讓博士生的研究成果除了追求學術上的成就之外,同時也會對社會及產業具體產生影響及做出貢獻。

第二點,隨著人工智能(AI)的發展,AI 是新的科技工具,可以應用到各個領域,因此就讀 AI 領域的博士可以不限於理工科學生,諸如醫科或人文社會學科的學生,也可以借重 AI 工具來做特定領域更深入研究,進而創造出新價值。

如此就讀博士班學生來源也可以擴大,讓博士生不只做學術研究,也可以將研究重點擺在科技應用上,如此也有助國家與產業建設發展,這也需要社會大眾的認同。

第三點則是基於台灣企業積極朝國際化拓點布局,台灣除了要與海外在地合作夥伴攜手共創價值之外,勢必也會需要更多「跨文化」的國際管理人才,不論是要將同仁派駐海外,或是台灣總部要管理海外據點外籍主管,未來都會需要更多具備「跨文化國際管理能力高階管理人才,這些都要超前部署,及早投入培育人才。

不論是台積電在美國、日本、歐洲等地海外設廠,或是政府推動的新南向政策,台商在海外的製造據點具競爭力都要在當地形成新的供應鏈產業聚落,這不只是靠一家公司移過去,而需要整個供應鏈轉移才會成功,是否有足夠的「跨文化國際管理人才是成功的重要關鍵。

從王道來看,雖然「有形、直接、現在」的顯性價值大家比較有感,但創造「無形、間接、未來」的隱性價值,卻往往會帶來更長遠的影響力,而培育人才就是一項長期對隱性價值的投資項目,最終往往能為企業帶來長期最大的總價值。



2023年6月29日 星期四

經濟日報社論/大陸重振經濟的戰略思維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6228/web/ 

◆  聯合報社論/新聞自由是民主體制的核心與靈魂(系列二)
◆  聯合報黑白集/中央鬥地方,難道兩國?
◆  經濟日報社論/大陸重振經濟的戰略思維






經濟日報社論/大陸重振經濟戰略思維


2023-06-29 01:02  經濟日報/ 社論
中國大陸。新華社


疫情後的中國大陸經濟世界經濟均處於疲弱狀態,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報告, 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中國GDP上升3%,今年則預測約5.8%;對美國 GDP 成長的預測則是1%,遠低於中國,意味著美中經濟實力差距,仍在進一步縮小。雖然 IMF 的預測還算審慎樂觀,但中國今年開年以來迄今的經濟表現,還是相當遲緩

今年第1季中國大陸經濟成長4.5%,較去年第4季提升1.6個百分點,但明顯未達 IMF 全年預測的5.8%。外貿方面明顯放緩,至於最敏感的指標,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5月為48.8,連續第二個月處於萎縮期間,並寫下去年12月以來最低紀錄,也成了疫後經濟復甦動能減弱最新徵兆。與此同時,中國經濟的走緩表現人民幣持續走貶趨勢上。總的看來,上半年以來疲弱動能與趨勢,如未能在下半年出現扭轉,讓人對中國進一步經濟發展前景難以樂觀

中國大陸經濟近年來表現不如人意,是多個原因綜合作用下的結果。首先,當然是連續三年的疫情,嚴重地衝擊了生產、投資與消費,也對供應鏈造成了極大破壞修復需要時間。其次,是美中關係惡化下,美國對中國經濟的脫鉤斷鏈。再其次,則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為了對付通膨持續採取緊縮性貨幣政策全面地壓縮全球經濟復甦力道

為刺激經濟,中國大陸推出了一系列措施。除了6月20日下調了1年期和5年期的基準利率,希望促進民眾消費和投資外,據《華爾街日報》知情人士消息,中國政府正考慮發行大約1兆元的特別國債;另外,還考慮取消對中小城市二套房限購政策,以刺激房地產市場。換言之,相關對策已包括了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和房屋政策,效果如何,還有待進一步觀察,只是這樣的政策其實也存在著不少爭議。比如,寬鬆的貨幣政策也許對紓解部分企業的經營困難能起到一定作用,但在經濟前景普遍預期不佳的氛圍下,能否有效提振投資很成疑問。

面對著中國自改革開放40多年以來空前經濟困境出口不振,內需疲弱,企業成批倒閉,股市房市低迷,通縮跡象隱然浮現青年失業率5月)更達到創紀錄的20.8%,究竟該怎麼辦?也許還得從經濟發展改革理論中去尋找新的戰略思維。

一國的經濟發展無非兩個層面,即需求供給需求有力道,供給有潛力,經濟就發展得起來。目前中國經濟的問題出在外需,這也是過去幾十年拉動中國經濟最主要的憑恃,但因近年的「全球化、全球化和全球化」,各國同受其害,此一憑恃已弱化,所幸中國還有內需,而且在幾十年的培育下,已形成一個全球最具潛力的巨大市場,中國政府近年提出的大內需統一大市場,十分正確。

需求之外的另一面是供給供給面的潛力來自生產力、科技、創新與基礎建設,這些方面中國也沒有問題,甚至還是強項,這只要看近年來大陸在互聯網、新能源汽車、節能電池、無人機等各方面的蓬勃表現就知。

需求與供給條件都具備了,需要一個機制把兩者做最好的結合,這個機制與載體就是民企。過去40多年,中國經濟所以能取得非凡成就,正是鄧小平的改革開放提供民企發展巨大空間與機會,讓民企與國企一同參與經濟發展,也為中國式現代化中的混合所有制創造新典範。但由於中國產權改革部分還未臻成熟,對民企的定位與政策時有爭論,從而對民企的發展出現各種不必要的困擾。中國執政當局如能在這些方面有所深思,並採取合宜政策,相信必能為經濟突破困境,取得新一階段的發展創造條件。












聯合報黑白集/中央鬥地方,難道兩國?


2023-06-29 03:38  聯合報/ 黑白集
新北市幼兒園餵藥案,其中汐止幼兒園部分,士檢今以「與犯罪無涉」全案簽結。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有沒有這樣的政府,中央老是在鬥地方,彷彿那是另一個國家。新北幼兒園「餵藥事件」經一關又一關檢測,確認是烏龍一場,並無任何幼兒檢出藥物殘留。但是,行政院還緊咬不放,說還要再確認檢驗方法檢驗結果是否可靠。行政院這麼閒,何不去查查高雄醫師亂開苯巴比妥事件?

行政院槍口對準新北市,原因無他,因為侯友宜要參選總統。但事實真相已如此明白,行政院卻還在硬拗,不怕被選民看扁?

因去年選舉大敗辭官的行政院前院長蘇貞昌,最近重出江湖為賴清德助選,也拿故事亂咬。蘇貞昌指控,中央在新北興建社會住宅相關活動,侯友宜一次也沒到場。對此,侯陣營立即貼出多張和蔡總統同框照片反駁,證明蘇貞昌一張嘴什麼瞎話都敢說

蔡政府號稱「完全執政」,實際上執政面向卻很「不完全」,中央老是把非綠執政縣市視為異己當成仇敵在打。最近,台東縣長饒慶鈴好不容易爭取到釋迦恢復輸陸,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卻批她「自貶國格」。拜託,農委會若這麼有本事,別人還需要幫你善後嗎?誰自貶國格,民眾都看在眼裡。包括陳吉仲為了爭北農權位,鬧得好難看,還像政務官嗎?

中央不把地方當成合作夥伴,一個國家難道要撕成兩半?「君不君」的不仁模樣,我們算見識了!











聯合報社論/新聞自由民主體制核心靈魂(系列二)


2023-06-29 03:42  聯合報/ 社論
世界新聞媒體年會今天在台北舉行,世界新聞出版協會主席Fernando de Yarza開幕致詞 。記者季相儒/攝影


世界新聞媒體年會」在台北開幕首日,主辦單位把象徵新聞自由的「金筆獎」頒贈給迄今仍受監禁的兩名伊朗女記者哈米迪和莫哈馬迪。她們因為報導伊朗道德警察」在阿米尼頭巾事件中的暴行,被逮捕入獄迄今。

世界編輯人協會會長拉莫斯在宣布獎項時,譴責伊朗政府罔顧人權,壓制媒體,封鎖新聞自由。她也感嘆,因商業模式的不定、科技的演進,當權者更容易操弄民粹社群媒體,破壞媒體的公信力。她說,言論自由仍極脆弱,產製有品質新聞也較以往更為不易。

拉莫斯的憂心其來有自。她來自墨西哥,過去廿年,墨西哥有一百五十多名記者遭到謀害。墨西哥政府算是民主政體民主體制並不代表民主治理。政府有意無意的放縱或不積極作為,讓新聞記者的生命和新聞自由受到威脅與戕害,更削弱了媒體的監督力量。

再看另一民主政體的美國。本月十六日越戰密件吹哨者艾斯柏格過世,這距離民國六十年(一九七一年)他將該國防密件交由《紐約時報》在六月十三日刊登,正好五十二年。當年身為軍事分析師艾斯柏格,將美國對越戰的七千頁機密報告交給《紐約時報》,引起軒然大波。尼克森政府下令紐時停止刊登該密件,但紐時拒絕遵從;官司打到最高法院,最後紐時勝訴。這場媒體硬槓上當權者的訴訟,是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試金石,也成為言論自由里程碑,更牽動後來法院在水門案中對《華盛頓郵報》的判決,繼續為言論自由開路艾斯柏格民主國家吹哨者」的代表人物。

但新聞自由並非一條康莊大道。冷戰結束後,蘇聯解體,有人預言自由民主體制將遍地開花;人們看到東歐解放、中國大陸轉型,中東和非洲地區出現民主運動,但自由民主體制本身發展卻也遭到挫折和質疑,其中之一,便是言論自由民主國家發生質變與逆流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五月世界新聞自由日上說,對新聞自由的攻擊,仍在全球各個角落發生。去年五十五名記者和四名媒體工作者在線上喪生,但他們並非死在戰場,而是在家中或採訪場合受到致命攻擊。在集權或專制國家,新聞自由受到的迫害,即更頻繁。更諷刺的是,新聞自由民主國家也一樣受到威脅。以美國為例,意識形態對立,已使言論自由面目模糊不清,美國人對媒體信任度也降到新低。北溪二號海底管線遭爆破事件,美國政府明明事先知情,卻故意讓假消息散播,企圖掩蓋真相。此外,媒體在俄烏戰爭中選邊的心態,也傷害閱聽大眾追尋真相自由與權利

新聞自由在自由民主國家發生的質變和逆流,一方面是科技發展使傳統媒體商業模式崩塌假新聞和偏激言論意見自由市場流竄,更折損人民對媒體信心。另一方面,則是掌權者意識形態掩護攻擊新聞媒體,不僅逃避監督,也激化對立

在歷史的長流中,言論與新聞自由挑戰其實未曾稍減,只是形式不同世界新聞媒體年會在台北舉行,正有助於人們省思新聞自由在不同制度下的不同挑戰。

紐約時報董事長沙茲柏格上月也在國際新聞自由日發表演說稱:「當新聞自由受到侵蝕,民主制度本身侵蝕,也隨之而至。」在越戰密件揭發後的半個世紀,此警語提醒我們:民主和自由不是喊口號,而是要以行動爭取、呵護、堅持和奮戰。新聞自由民主制度核心與靈魂,媒體人須時刻自我警醒和惕勵。



急診超壅塞 雙主治顧病人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6228/web/ 

◆  急診超壅塞 雙主治顧病人
◆  分級醫療的理想與現實
◆  權、錢、性 民進黨秀下限
◆  500碗尚青 吃出鄉愁滋味
◆  #MeToo運動的不同視野
◆  標榜高道德卻成海市蜃樓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急診超壅塞 雙主治顧病人


2023-06-29 03:45  聯合報/ 胡勝川/醫、台灣急診醫學會創會理事長(花縣吉安)


六月,隨著疫情解封與防疫措施鬆綁,迎來新冠第四波高峰,各家急診室擠滿看病人潮,更多的是等候住院留觀病人。媒體不斷報導急診缺床消息,某醫院急診醫師說他們的急診每天有一百多人在等床,平均要等七天才住得上去。衛福部長官澄清說台灣的醫院沒有缺床,民眾恐慌不知真相為何?

事實上衛福部沒有說出實情。如果用各醫院的統計報表來看,明顯看出等住院的病人增多,多到離譜狀況,我們稱做「超壅塞」。評估有無缺床不能看台灣所有醫院,只能個別縣市看,因為如果北部沒空床,南部有很多空床,不能說台灣沒缺床,總不能叫北部病人到中南部醫院住院。此期間缺床的另一原因,是適值醫院評鑑期間,醫院紛紛關病房,為求通過護病比的規定醫院總床位頓時比平時少很多,病人只好在急診等床住院。

大多數醫院的護病比多半未達標準,乃因護理人力不足;所以很多醫院床位都沒開足夠,愈來愈多醫院急診逐漸壅塞,這是普遍現象,應以國安問題視之。

事實上只有少數大型醫學中心有超壅塞,這些醫院急診等住院的病人數很可觀,這是長久以來的問題。雖然人們對急診超壅塞醫院的管理頗有微辭,然因這些醫院服務品質和醫療水準受到肯定,故而有更多病人湧向該院急診,造成急診壅塞愈加嚴重。

這些醫院的另一特徵非常重視研究和創新,除服務外,研究創新的領域也占了相當的資源。該院床位分配,有更多比例是給並不危急但有研究價值病人。所以有空床不一定給急診病人使用。

造成急診超壅塞的原因很多,其中一個原因是醫院管理階層政策性決定,不會將空床全部給急診等床的病人

某家醫院的報表顯示,全院住院病人中急診上來的只有百分之廿左右,而在大多數醫院都是百分之四十至六十。他們有一句名言:「寧可讓一家哭,也不要讓每家哭。」聽起來非常冷血而無情,道盡了他們的無奈與堅持

我無意批判這些醫院首長,如果我是院長也會這麼做,因為有更崇高的目標要達成。話雖如此,難道要置急診病人權益於不顧嗎?醫院經營以病人為中心核心價值難道是玩假的嗎?綜上分析,急診壅塞幾乎是無法避免,提升留觀病人服務的品質總可以做到。建立雙主治醫師急診留觀室,會是可行的方法。

詳言之,留觀等住院的病人如果二天內還無法住院,則請該病人預訂住院的主治醫師每天來看病人一次,這有三個好處:一、以專科主治醫師的背景勸病人出院較具有說服力,如果他認為可以的話;二、可在急診就開始給予確定的治療或進一步檢查,可縮短住院天數;三、病人滿意度會提高。此外,醫院要幫急診配置足夠的急診留觀專科醫師,理想狀況是每位醫師負責廿至卅位病人,每天巡視留觀病人至少一次,評估病人病情是否可出院?必要時跟專科主治醫師會商,同時要處理病人的突發狀況,解決病人痛苦。所以病人每天都有二位主治醫師來看他們,這就是雙主治醫師制度。

急診壅塞無法禁絕,有其背景因素,急診壅塞並不可恥。只要有落實以病人為中心的決心,提升留觀病人的照護品質,雙主治醫師制度是個可行的辦法。












分級醫療的理想與現實


2023-06-29 03:45  聯合報/ 施壽全/馬偕醫院院長(台北市)


「重病看大醫院,輕症看小醫院」,是醫療資源使用的簡單準則。然而,說「簡單」,執行起來卻很困難。台灣健保從民國八十四年(一九九五年)開辦至民國一○六年(二○一七年),就「診所」外的「醫院」統計,含「」在內的醫學中心從十三家增至廿六家,區域醫院四十八家變成八十四家,地區醫院則從五六八家至三六四家。雖然「家數」看起來仍是逐級減少,但申報「點數」卻相反,醫學中心占了近百分之四十區域醫近百分之卅七地區醫院僅約百分之十八(其餘為交付機構),所以從該年起,健保當局便提出種種獎勵方案,推動「分級醫療雙向轉診」的政策,希望扭轉資源分配不均的現象。

雖然政策推動開始有些熱絡,這幾年當局也一再增添相關措施,但最近資訊顯示,六年來,指標性「初級照護率」在醫學中心反而從百分之十三點九上升至百分之十四點四,「雙向轉診」則上轉踴躍,下轉卻不到百分之十五,顯示「輕症看小醫院」的情形並未落實。為何如此?原因其實出在醫療程序中存在一些積重難返的問題。

首先,台灣醫院「可近性」極高,雖然不同層級醫院部分負擔不同,但「以價制量」效果不佳,病人想看什麼醫院都可自由去看。再者,雖然「重病大看、輕症小看」原則很簡單,但要把疾病簡單分成「輕重」兩類並不正確。急診檢傷分為五級,真正一來就明確的重症一、二級僅占一、兩成,輕症四、五級也是如此,其餘七至八成是連專業人士都無法立即判斷是重或輕的三級「中症」,病人要如何認定自己該去哪一級醫院?

健保有一定機制,核定何種層級的醫療院所,可以執行數千項,從簡單到複雜的臨床服務、檢驗檢查、處置與手術等等,而正是這種機制,造成了醫療難以確實分級的結果。舉例來說,屬於中型「經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是診所以外任何層級醫院都有能力執行的術式,但許多病人卻選擇到醫學中心處理,因為醫學中心不僅資源豐富、專科齊全,而且跨領域會診及意外備援也相對齊整,自然能獲得病人較強的信賴。

大醫院什麼都能做,就什麼都做了,所以就吸走了許多資源。也因此,貫徹分級醫療的「釜底抽薪」之計,就是仿效其他國家,強制規定門診病人「需經轉診」才可到大醫院,並且限縮大醫院處理中、輕症病人的權力,但這在「民主自由」的台灣,行得通嗎?

那麼,能希望大醫院自行調整定位,「改過向善」嗎?如此期待也不切實際,因為台灣絕大多數醫療行為都是「被動」的,醫院擴建與人才募集,都是源於病人需求。若只看重症,則「醫學中心」只要兩百床,員工千人以下就可以了,但台灣的醫學中心,至少五百床起跳,兩千床以上也不少,員工人數幾千到上萬,光看重症將養不活這些家庭。無論醫院或醫療人員,都只是「配合制度」,把分級醫療無法落實的責任怪到他們身上,是絕對不公平的。

導正醫療體系使資源分配成為「正金字塔」型只是理想,在現實中,小醫院面對大醫院的確居於弱勢,政策推動只要確保弱勢者能夠平順運作就夠了,太大幅度或範圍的改變或革新,只怕會引發更廣泛而複雜的社會問題。












權、錢、性 民進黨秀下限


2023-06-29 03:44  聯合報/ 朱立安/教(嘉義市)


綠營接連不斷傳出性醜聞,這幾天,駐菲律賓代表、駐泰國代表都涉及性騷擾,總統府發言人又因與已婚隨扈不倫戀被提告求償。而稍早,曾向台灣拿很多經費的大陸民運領袖、太陽花學運領袖,都各自因參與或包庇性醜聞,引起社會關注。社會似也見怪不怪,開始選邊站,各護其主,慢慢放手了最後的道德底線。

從民進黨前黨工於一個月前揭露遭遇性騷曾求助黨內主管卻被吃案,一路下來,這些醜聞已對接下來選舉產生影響。BBC 報導,這連串性風暴乃是熱門影集蝴蝶效應,現在天天上演的醜怪奇聞,即使標榜情色腥煽的「玫瑰瞳鈴眼」也相形見絀,套用台詞:「社會就像一張政治就像一齣爛劇本爛演員。」

現代民主政治根基是信任,我們卻不得不懷疑,為什麼人民集體智慧選出領袖,其權力、金錢、甚至性,互相作用的模式與極權國家並沒什麼不同?

以總統府發言人的例子檢視,過去早有許多爭議,包括酒駕、濫用法扶資源,甚至原住民出身的她大力捍衛蔡政府版本「傳統領域法」,將劃設範圍排除私有地,已在原民中引起不滿。這種人平步青雲,有賴於也涉入論文抄襲的現任行政院副院長提拔!

人民看到這些當官的,一定會想,是否不同流合汙就拿不到權力?抑或,拿到權力就必然同流合汙?我們再也不奢望忠孝仁愛信義和平情操,因為那些掌權者連基本廉恥都很缺乏。我們看清了要爬上位子所使出的下流招數,已在位子上的人也不值得尊重。

換言之,信任不存在了,而沒信任哪來共識?沒共識又和獨裁有何分別?Moisés Naím寫了一本書討論民粹和兩極分化等等,台灣中文版被巧妙翻譯成《以民主之名的獨裁》,書中描繪也頗呼應台灣現象。而早在兩千多年前,柏拉圖已說:「民主失控就是滋養極權溫床。」一句話發聾振聵今天各種政治界怪象似乎全有了解答,所以,糊塗麻木的人也該醒醒了。














500碗尚青 吃出鄉愁滋味


2023-06-29 03:44  聯合報/ 李政達/科大講師(台南市)


展現在地觀點全台小吃新指南第一屆500碗」入選名單前天揭曉。對原已是門庭若市的店家而言,如今再獲肯定恐怕排隊的人潮會更加擁擠,而一直以來仰賴小吃撫慰身心靈的饕客們或許要起得更早些,才能悠閒的享受美食。身為府城人看到為數可觀的入選名單備感與有榮焉,年少時負笈他鄉,「故鄉的味道」是揮之不去的鄉愁,盤算著一解思鄉之苦務必光顧的名店,如今竟多數與上榜名單雷同。

有百年歷史的西市場老台南人又稱大菜市內,昏黃的燈光下老先生庖丁解牛般切肉,老太太則依客人挑選的部位在灶前大鍋內涮煮幾下,於碗內注入清湯或當歸湯端到客人面前,簡單的烹調吃的是凌晨才送達溫體肉品鮮美,這就是名列前茅「無名羊肉湯」的前身。傳聞兩老年紀大了曾歇業一段時間,後來由年輕一輩接手另起爐灶搬至府前路上,清晨五點多開始營業,門前就已有許多希望吃到「特殊部位」的內行客人。年輕老闆記得每位熟客的偏好,見你上門輕鬆一句「我處理就好」,吃下肚的是客人對店家的信賴。

而位於平價小吃林立國華街上的「阿松割包」,也是一早就人滿為患,豬舌包最具特色,包內加入酸菜蘿蔔佐以花生醬,反套塑膠袋於手上取包就食,配上熬煮食材的清湯,湯鮮味美一入口就可吃到滿滿的幸福感,得獎實至名歸。

獲獎名店都有各自特色,但食材新鮮貨真價實烹調方式簡單沒加入過多調味是取勝之道。筆者憶起曾獲邀至好友魚塭看「窠塭仔」(捕撈成魚),初離水的虱目魚刮鱗去鰓僅加入鹽巴薑絲煮成的魚湯,至今仍回味無窮,而這也就是台灣人口中的「尚青」。此外店家親切「開店不怕大吃灶前大鍋內湯品自舀自飲,毫不吝嗇亦讓人頗感窩心。

個人深信此次評選必有遺珠之憾,在台灣各角落仍有太多美食尚未被發覺,也慶幸如此,我們才得以不必人擠人從容享受這些隱藏版小吃。











#MeToo運動的不同視野


2023-06-29 03:44  聯合報/ 陳若璋/退休教授、執業臨床心理師(新北市)
台灣#MeToo風暴正席捲政治圈、演藝界,多名演藝圈大牌藝人中箭落馬,而政治圈遭點名者,更不計其數。示意圖,非新聞當事人。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台灣近日的#MeToo運動,被害者的控訴如同暗黑的浪潮一般席捲而至。在#MeToo運動中,被害者要的是被聽見、被接納、被了解,同時要求生活環境的組織不再否定這事的存在,讓組織內的權控關係所產生的性騷/侵繼續視而不見,甚至落井下石。所幸,如今只要有具體的控訴,法律將能有所懲處,亦有執行單位可進行相關的後續救援工作。

但這運動其實遠在八○年代就已展開;當時本人在清大任教,進行一項國科會計畫,抽取九所大學作為研究樣本,在其中蒐集了兩千多名男女大學生的資料,調查多少人在成長歷程曾被性騷/侵,結果發現,每七名女大學生及每十一名男大學生就有過此負面經驗;而有受害經驗者,比起無受害經驗者,多具臨床症狀,如創傷壓力症候群的比例為四點五六倍。

當年我的研究一出,受到各方嘲諷及質疑,甚至我列舉研究中受調查者分享的故事,也未得到普遍的聲援;不像今日受害者,只要出聲多半會獲得善意回應。但本人並未氣餒,在艱苦的奮鬥中,舉行不下千百場的演講及宣導,終於在民國八十六年(一九九七年)內政部推動下,各縣市成立家暴及性侵中心,專責處理這方面的問題。但遺憾的是,經過了廿、卅年後,目前工作逐漸流於形式。

在這波揭發者中,最讓人怵目驚心的莫過於耀樂對炎亞綸的指控;對我而言怵目驚心為,當天的報導僅偏重於兩人的互動,而未著墨於男男性侵所造成的嚴重性。我在過去的臨床治療工作中覺知,男性若在兒童、青少年期遭受性侵後,不僅造成身體上的創傷,心靈也常常留下無法抹滅的傷疤,並開始覺得身體骯髒不潔、自我懷疑,更對自己性別產生懷疑,進而自卑遠離人群,又因人我界線不清導致混亂依附關係。

因為經常在性興奮與罪惡感的兩極間擺盪,他們內在的痛苦,不只產生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甚至開始出現解離及多重人格症狀,並有自殘行為。更讓我痛心疾首的是,這幾年有些男性受害者告知,他們的加害者並非是陌生人,而是他們平日最信任的小學老師。

在這波運動中,我認為有兩個尚未浮現的敏感議題,一是在諮商、心理治療領域裡,個案與治療師常在密閉空間進行療程,有著緊密的心靈互動,但其關係屬性並不是對等的交流,而是一種上對下的療癒關係。治療師通常提供個案許多心靈的撫慰與建議後,個案往往放下心防,有不良的心理治療師假借治療之名,提供一些莫須有的撫慰,從肢體的觸碰開始,慢慢的進展成親密的性關係。若心理治療界,如一百多年前的佛洛伊德及榮格,前者根本否認有性侵等事,後者甚至讓其個案沙賓諾成為其情婦,此為精神醫療史上稱之的「最危險的治療方法」,總有一天將會掀起另一波的波瀾。

最後,近年年輕人普遍性開放,約炮與流連夜店的年紀有逐年下降趨勢;男女於酒酣耳熱之際,在情慾的橫流之中,到底是誰先起頭開始性行為之界定將會愈來愈難以區別,一旦產生性侵的爭議也更難論斷。

希望這次的運動並不只是停留在控訴的階段,對於未來的困境,亦能有多方的深思,這次的運動才能賦予更深層的意義。













標榜高道德卻成海市蜃樓


2023-06-29 03:44  聯合報/ 張鐸/大學兼任副教授(高雄市)
涉私菸案的空軍少將柳惠千,將退伍轉任駐英公使。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民進黨在野時常以極高的道德標準批判當時的執政黨,有如摩西要將台灣帶往「高道德標準」的應許之地。

但執政後,官員婚外生子仍可高升;協助走私私菸也能晉升將軍;遭質疑的蔡總統論文可以封存三十年;中天電視台被關;除了層出不窮的性騷事件,總統府發言人也與隨扈發展不倫戀;在在都讓人頓悟到原來道德的應許之地只不過是海市蜃樓。

林智堅、鄭文燦論文抄襲,雖遭撤銷學位,指導教授、國安局前局長陳明通亦遭檢舉指導不周,台大教評會竟認定陳明通未達解聘標準,可順利退休;鄭文燦論文審定報告竟列「機密」,讓人一時迷失在民進黨帶領我們前往的台灣這塊「道德」的應許之地。

反觀各國政壇不乏總統、部長被逮到學術論文抄襲,下場幾乎都是引咎辭職。鮮明案例包括:匈牙利總統施密特,德國國防部長古騰堡與教育部長夏凡等均因論文抄襲而斷送政治生涯。

民進黨的道德應許之地之所以會變成海市蜃樓,不外乎三個因素:

只為選舉操弄。以超高道德標準當作武器,帶領盲從群眾檢視當時的執政黨,鼓動各種社會團體發起群眾運動。後來,這些團體看到民進黨執政後做得比當時的政府還差,卻不再用當時的道德標準來檢視蔡政府了。

司法護短敗壞。法官慣用他的獨門專業去定義民進黨黨政官員犯罪的「新解」,主觀意識誤導客觀認定,違反普羅大眾一般經驗邏輯對此之認識,拼命護短「圈內人」。

政客眷戀官位。婚外生子仍可升官。涉私菸案也能晉升將軍。余正煌的論文對照出林智堅與陳明通的不道德。這些都是將道德拋諸腦後的明顯案例。

走筆至此,突然想起兩千年總統大選時李遠哲「向上提升,或是向下沉淪」的呼籲,言下之意,是選國民黨會向下沉淪,只有選民進黨才會向上提升。

當李遠哲審視民進黨執政這幾年所呈現的道德淪喪,準備帶領民眾走向「無道德」的應許之地,不知他是否會羞慚於當初提出來的那個呼籲



王正方/知己知彼並不難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王正方/知己知彼並不難
◆  翁曉玲/AI時代,新聞媒體的機會與挑戰(世界新聞媒體年會系列專文④)
◆  馮建三/新媒體年代 政府仍在編戰爭理由(世界新聞媒體年會系列專文③)
◆  游梓翔/AI衝擊傳播業,你是80還是20?(世界新聞媒體年會系列專文②)







王正方/知己知彼並不難


2023-06-29 04:08  聯合報/ 王正方(作者為電影導演)
1971年海外保釣運動傳回台灣,當年6月17日台大學生遊行到美日兩國大使館前抗議。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某國立大學政治系的同學訪談我,想知道早年的「保釣運動」。這個年頭在台灣,還有年輕朋友對「保釣」有興趣?義不容辭,咱們敞開來聊吧!說到周恩來總理會見保釣訪問團等,發覺訪問者有些惶惑,我問:「你知道周恩來是誰吧!」「喔,等下我上網去查。」

長年來實施的「去中國化成績斐然中國史早就已經納入東亞史的一部分,中國近代史更加微不足道,不可以責怪無辜的年輕人。

有人說政黨輪替之後,當局與海峽對岸隔絕仇視,嚴格管制新聞報導;任何人說點中國大陸的成就,「假新聞」、「統戰宣傳」等帽子就扣上來,再下去就問:「你還在使用台灣健保卡嗎?」不敢,乖乖閉上鳥嘴。

其實台灣的「一言堂」現象由來已久;兩蔣「反共抗俄」時代,封鎖中國大陸資訊,由「匪情研究」部門做負面報導:「黃河斷流,災情嚴重;文革武鬥,血流成河;共匪的腐爛潰敗就在今年…」。老百姓全然懵懂無知,年輕留學生到了國外,接觸西方媒體較如實的中國大陸報導,思想劇烈轉彎;再加上台灣當局在保衛領土上的卑躬屈膝威脅恐嚇留學生等表現,保釣運動逐步轉向。

數十年如一日,處理兩岸關係的方式沒怎麼改,據說是通曉大陸的專家們,提出兩岸政策:「杜絕封鎖對岸的消息;視而不見、充耳不聞、強勢封口;去中國化、減少交流往來、仇視醜化對岸、死命抱住山姆大叔的腿。」

這些掌握數據、從網上得到知識的眾專家(他們是不是也屬於抄論文、搞性侵、吃案、官商勾結深厚、與黑道「勾勾纏」的族群?)有如運動評論員,說得頭頭是道,但叫他們下場打球,結果可以預見!百萬台商實戰經驗豐富據傳他們不能參與政策制訂,因與大陸過從甚密,不愛台灣,有國安疑慮。

如此兩岸政策還說有民意基礎。七十多年來行愚民政策,將對岸的種種全面封鎖,執政者設計好了民調問卷選擇題,立時要受訪老百姓胡亂打勾,置入性行銷成功踐踏民主莫過於此。

地緣關係永遠無法改變,日日面對崛起的中國大陸。兩岸關係千頭萬緒,變化莫測,也驚險重重。若關係破裂,戰火燃起,沒有勝負只有全面毀滅。美國某眾議員說:台海戰火啟動,美空軍應立即炸毀台積電。

全面備戰:當乖乖牌凱子,閉眼購買美國軍火,台灣成了美軍彈藥庫;兵役延長為一年、女性也當兵、發給每人一支 AK 四七,再加一根掃把?到了那個地步,還剩幾個人活下來?這不是大眾期盼的未來!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古之明訓。揚棄傳統文化,厚顏無恥把持權位、騙學位、掩蓋性侵…,使今年第一季 GDP 只有負三趴的那些人,決定我們的生死?想著就冷汗直冒!知己知彼不難,還給我們「知的權利」:撤除新聞封鎖落實言論自由提升民眾認知,可能嗎?

據說 NHK 曾做街頭採訪,問:「你願意為這個政府而死?」一位日本青年回答:「一個要人民為它去死的政府,還是早點讓它滅亡的好。」



2023年6月28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發展產業國家隊的迷思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6199/web/ 

◆  聯合報社論/歡迎國際媒體嘉賓來台,我們都是共同地主(系列一)
◆  聯合報黑白集/游錫堃兼差助日代表
◆  經濟日報社論/發展產業國家隊的迷思






經濟日報社論/發展產業國家隊的迷思


2023-06-28 02:40  經濟日報/ 社論
製造業示意圖。本報系資料照


自從民國一O九年(2020年)時任經濟部長沈榮津組織口罩國家隊以來,生技國家隊半導體國家隊太空產業國家隊電動車國家隊不斷應運而生,霎時間「組織產業國家隊」,似乎成為政府經濟政策主流

所謂的產業國家隊,就是指:整條供應鏈完全或大部分在台灣境內,其目的在於避免受制於他國,降低緊急狀況下,發生不必要的國家安全風險。但是,這個概念對於台灣這樣一個相對小型經濟體,不但不可行,而且將會付出龐大的代價,實不可不慎。

產業供應鏈牽涉的技術範圍甚廣,而且台灣本地的市場有限,如果沒有足夠的國際市場出海口,這些廠商勢必血本無歸。舉例來說,當初成立的口罩國家隊,雖然協助我們渡過 COVID-19 初期的難關,居功厥偉但現在卻正面臨巨大虧損,參與的數十家廠商哭訴無門,許多正面臨倒閉命運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世界上其他傑出小國經濟體,如荷蘭瑞士新加坡以色列,它們的產業發展均高度槓桿國際技術供應鏈,採用世界上最好的原物料、零組件、人才,生產出國際領先的產品與服務,各別發展出舉世無敵特定產業

論起產業國家隊,它有三個基本的條件,就是充沛技術人才市場。細數現今世界,除了美國和中國,幾乎沒有任何國家同時具備這三項產業發展條件,連德國、日本、法國都做不到,遑論台灣。

經濟學著名學者李嘉圖在1817年,曾經提出比較利益的概念,主張將具有較低機會成本優勢下產出的低廉產品,透過國際貿易,互相交換,則貿易雙方或多方,均取得最佳之利益,這也是二次世界大戰後,經過烏拉圭回合談判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ATT),成立世界貿易組織WTO)之濫觴。但近年來,以美國為首大型國家,開始主張大國貿易,變相反對已建構數十年的國際產業供應鏈,並且使用政治與外交手段,迫使台灣等小國遵從其規範切斷與美國敵對國家間貿易人才與技術交流,如此最終獲利者為美國,但其他追隨小國則大多受害。

發展產業國家隊有三個常見的迷思:主張者認為可以通過政府直接介入、提供良好基礎建設、研發補助、人才培訓,推動經濟增長,但是過度的政府干預與保護,可能阻礙市場自由運作限制創新與競爭導致資源分配不當。其次,政府對於國家隊無限期保護與研發補貼,可能導致資源浪費與效率降低產業最終無法適應國際競爭不斷變化

最後,經濟發展是一個複雜的過程,需要法制、教育、貨幣、市場、人力資源綜合性政策配套,不是單一經濟部門所可以完全解決

台灣的產業發展,應該以台灣利益為優先,即便在外交上我們高度依賴美國,但在經濟與產業政策上,仍然應該有自己的獨立性,美國的主張若是對台灣有利,我們當然樂意配合,但若是對台灣的經濟與產業發展有害,則應該在經濟利益與外交國安上,做一個平衡的取捨。

不久前拜登總統簽署的半導體晶片法案,便是個典型的例子,美國商務部固然提供台積電等企業在美國設廠之研發補助,但亦限制這些接受補助或稅捐減免的台灣企業,與中國企業進行合作交流與貿易,如此利害得失互見情勢,讓台積電等台灣企業,面臨抉擇。當這種利害互見情境發生時,政府應該多從企業與產業最佳利益著眼與企業做充分溝通,畢竟這些護國群山興衰影響台灣經濟與社會發展甚鉅,切不可只考慮外交與政治立場犧牲廣大民眾的福祉

有了以上這些分析,我們應該可以做出以下的結論:日後,行政院或經濟部,對於發展產業國家隊主張,不可不慎,甚至可以從此休矣!












聯合報黑白集/游錫堃兼差助日代表


2023-06-28 04:18  聯合報/ 黑白集
與那國島是日本的極西領土,游錫堃拿出日本的報章報導,強調這裡是連日本天皇都要去過的地方,距離台灣蘇澳僅111公里,可以帶動兩地觀光往返。記者戴永華/攝影


立法院長游錫堃突破慣例,親自推動宜蘭連結與那國島計畫,要求交通部專設三座「眺望與那國」景觀平台,還推動兩地直航。航線預訂七月初試航,由游錫堃率官員航向與那國島,再將當地迎賓的日本議員邀來宜蘭。正當日本擴大與那國島駐軍,中日緊張升高,水牛伯撮合觀光推波助瀾,格外有心。

向游錫堃提議互眺連心」的人,是日華議員懇談會長古屋圭司。此君去年訪台稱,宜蘭和與那國島相距僅百餘公里,天晴時肉眼可望見對方,實為「台灣有事日本有事」最佳見證。水牛伯聞言動情,立馬調動行政部門,發揚安倍遺願

觀光業者疫後慘澹無人關心;游錫堃卻為日本小島竭盡所能,安排蘇澳出船,招攬台日旅客赴與那國島一日遊。兩地一年互眺能見之日寥寥可數,水牛伯唱和日本議員,以觀光之名,實為助日強化琉球到台灣島鏈圍中形象

去年中共軍演發射導彈,岸田政府加強與那國島要塞化,部署導彈部隊;一旦台海開戰,該島與台灣都要撤僑。但沖繩知事玉城企圖避戰自保,積極建立對中管道,七月上海新增琉球航班,玉城也將訪中。水牛伯搶先試航與那國只是巧合嗎?

中日爭執釣島主權,蔡政府放棄聲張主權未定沖繩決意自主外交,游錫堃則急於攪和助日心切渾然忘我













聯合報社論/歡迎國際媒體嘉賓來台,我們都是共同地主(系列一)


2023-06-28 04:18  聯合報/ 社論
「二○二三世界新聞媒體年會」今起一連三天在台灣舉行,歡迎晚宴上,世界新聞出版協會主席Fernando de Yarza(左起)、台北市長蔣萬安、聯合報系執行董事項國寧與中信金控總經理陳佳文與各國嘉賓慶祝此一盛事。記者林澔一/攝影


《聯合報》與「世界新聞出版協會」(WAN-IFRA共同主辦的「二○二三世界新聞媒體年會」,今起在台北舉行三天。這次年會,有來自全球五十七國五百多家媒體共九百多名新聞媒體人士與會,是我國歷來規模最大的國際媒體盛事。歷經三年疫情封鎖,又值兩岸關係緊張,全球媒體領袖聚集台北討論新聞的民主和永續,意義非凡。

世界新聞媒體年會往年多在歐美國家舉行,距離上次在亞洲的泰國曼谷舉辦,已是十年前。聯合報系作為這次地主國主辦媒體,歡迎所有與會者到訪。此次年會吸引五百多家國際媒體前來,主因之一是近年美中角力及台海緊張,讓全球媒體更關注東亞地緣政治和台灣的安全,大家選擇來台近身觀察。該協會執行長裴瑞恩說,這次年會在台灣舉辦,就是全球媒體對民主體制及新聞自由支持。面對全球知名媒體領袖和新聞人到訪,在某個意義上,全台民眾都是這次盛會的地主,可共同展現我們的友善和自信。

國際新聞媒體協會成立於民國三十七年(一九四八年),後與印刷業智庫組織的 IFRA 合併,成為今天的世界新聞出版協會。該組織以維護新聞自由核心使命,並為促進媒體發展及獨立性提供積極方案避免內容受到不當干擾

聯合報系曾在民國八十八年、一年(一九九九年)和(二○一一年)主辦過「國際新聞協會」(IPI年會,前者正值廿一世紀千禧年前夕,後者則是中華民國建國百年,國際媒體在台聚會參與,具有時空上的特殊意義。今年世界新聞媒體年會在台北舉辦,規模更勝以往,除讓我們在橫剖面更能了解國際新聞媒體所面臨的共同挑戰;在縱剖面,則能檢視和展望台灣媒體的未來發展

這次台北年會,總括而言,有四個國際媒體共同關切主題。第一,是科技發展,尤其是人工智慧(AI)的發展,對媒體可能產生什麼影響。過去卅年的科技發展,幾乎每一波都對媒體產生衝擊,從互聯網到手機、到社群網路、到大型科技平台,媒體至今還在消化、融合這些衝擊。如今,AI又接踵而至,它對內容產製行業究竟是救星還是殺手,將在此次年會有一番討論交流。

第二,是全球政局的變化及全球供應鏈的脫鉤重整,對新聞經營理念與價值有何衝擊。三年多的新冠疫情,加上俄烏戰爭仍無趨緩跡象,除掀起全球地緣政治區塊重組,也對全球自由貿易和供應鏈造成嚴重衝擊。美中的角力,把台灣推上對抗前線,也迫使許多亞洲國家必須選邊。新聞媒體年會在台北舉行,能讓來自歐亞美非澳媒體彼此交換政治觀點與發展經驗彼此得到更多元持平觀點

第三,地球暖化危機及能源、生態問題,是全球共同關注,新聞媒體更難置身事外。媒體擔負資訊散播責任扮演意見討論平台外,自身的工作流程和商業模式面臨大幅調整全球媒體可以趁此機會交換經驗,找到調整資源配置最佳模式面對挑戰

最後,新聞自由是媒體永恆不變的挑戰。無論政府體制是獨裁集權或民主自由,當權者都會視新聞媒體為對手或眼中釘。新聞出版協會每年頒獎給為新聞自由奮戰乃至犧牲生命的新聞工作者或媒體,用意就在維護新聞自由信念,也是穩固民主自由基石。來自五十多國的近千名與會者,必能透過經驗分享,對爭取新聞自由碰撞出更多智慧的火花。

媒體能否健康蓬勃,能否維持自由獨立專業,是公民社會前進指標。我們預祝台北年會能有豐碩的成果。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林田桶店與「碳匯」的聯想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6199/web/ 

◆  重啟貨、服貿 台灣走出去
◆  美能重建經濟領導地位?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林田桶店與「碳匯」的聯想
◆  承認九二共識 才有兩岸協商基礎
◆  2024選總統 生死攸關大問題
◆  解決通膨 世界要回到未來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林田桶店與「碳匯」的聯想


2023-06-28 03:57  聯合報/ 郭瓊瑩(作者為中國文化大學景觀學系主任)
天然林保存有生態文化之價值,而有計畫的造林經營生產國有材,亦為碳中和之必要途徑。圖/郭瓊瑩攝
林田桶店雖只是一個台檜夕陽手工藝產業,卻改變了天然國有材再生利用之新曙光,帶動許多人對健康的認知願意使用傳統木桶與相關原木傢俱。圖/郭瓊瑩攝
今日仍留存於日本之名寺古剎、鳥居有諸多木構造原料均來自台灣珍貴的原始檜木林。圖/郭瓊瑩攝
今日台灣高山檜木已禁採,未來之木材使用勢必不能只靠進口材,而老房子改造之材料尤應妥善編碼建立資源庫保存再利用,且應努力推動木構造施工教育與新科技接軌。郭瓊瑩/攝


近來因碳權、碳交易與企業生產碳足跡之認證已成為全球另類交易憑證,各種「碳匯」計算認證中心,如雨後春筍般成為另一波最熱門的碳交易「數據平台」,大型企業早已透過各種渠道認養或收購林地,進行平地造林與植林契作,其影響與魚塭、濕地、農地種電之風潮不遑多讓。

透過國際組織與相關氣候變遷因應約章,這波巨浪風潮洶湧,而林務局政策面亦大力鼓勵營造業應使用國產材,降低進口之碳足跡,促進森林生態系循環經濟效益

除「綠碳」外,全國各類型之濕地,其所可貯存於土壤中之「藍碳」更超越「綠碳」之總體效能。為達民國一三九年(二○五○)淨零排放標竿,仍須仰賴精準生態與科學基礎,且各國因地理物候差異,亦各有不同之自然解方(NBS) 。

每每走過中山北路的「林田桶店」,在晦暗的店面中只見一位七十多歲的店主藏身於一堆各類傳統檜木桶器中,他從不主動招攬客人,但這些純樸自然的產品卻很吸睛。唯環顧全國各大渡假旅館、飯店、豪宅…均標榜使用進口衛浴設備,相較於林田桶店的售價,卻是天壤之別

再回溯台灣檜木之生產、砍伐、輸出…這段血淚史所流失之碳匯價值與風土景緻文化價值,卻一直未被精算。經了解,該桶店的材料依然來自昔時檜木材料回收循環再利用,或以台灣杉木取代,而台檜最令人驚艷的價值是其無需化學處理保存,其香氣、材質遠勝於今日各種進口陶瓷材質,且歷久彌新

今日許多古蹟歷史建築之保存、修復活化再利用,均期運用傳統工法。當然,未必能百分百使用傳統材料。而諸多百年前之老房子、宿舍因閒置而損毀或倒塌,但其原有材質尤其是早期的台檜,其實依然可透過資源回收機制,建置一有循環經濟價值流通管道。可惜囿於法規,許多老房子再生、古蹟歷建修復,在對「文資法」之誤解下,以及「採購法」之未盡彈性調適下,許多老房子被拆解了,而其原來可用之木材構件不是如廢物被丟棄,就是被不當轉賣,但少有在拆解修復細心編碼一一建檔,以「補丁式思維用細膩技術與專業態度重複再生

回首看今日日本諸多名寺古剎鳥居大型構造支柱,均來自台灣的高山原始檜木林,再看今日木構造科技之進展,無論原木、集成材,其在抗震、耐燃,以及健康通風保暖上均有科學數據,證明其碳匯價值遠超過鋼鐵與水泥。

林田桶店九十五年之歷史,它可以用舊材料不斷再生、再創造保存在已無生命歷史木料中之,相較於當代的新潮材料,仍有不可替代之價值。積少成多、積沙成塔,作為一個天然資源有限的島國,以木桶為例,碳中和之標竿達成,勢必有我們自己在地可行務實之解方。













重啟貨、服貿 台灣走出去


2023-06-28 03:57  聯合報/ 徐世勳/台灣產業關聯學會名譽理事長、台大農經系前主任兼所長(台北市)
ECFA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的發展有其階段性過程,非一步到位,是分階段先簽署「早期收穫計畫」(即讓利或訂婚聘金),再次第展開洽簽貨品貿易、服務貿易、爭端解決、智財權保護和投資保障等協議。無奈服貿協議因為黑箱爭議加上太陽花學運,在民國一○五年(二○一六年)民進黨再度執政時與對岸中斷協商,並啟動「台美廿一世紀貿易倡議」(或稱台美 FTA),希冀來取代 ECFA。

其實,ECFA與台美 FTA,各有其特殊背景及目的,不可能相互取代,反而是有高度的互補性。為活絡經濟,很多國家,尤其是韓國,都盡可能廣簽 FTA。

中國大陸是台灣最大貿易夥伴,台灣的出口有近四成在大陸。大陸不只是「世界工廠」,更是「世界市場」,簽署 ECFA 當然有助建立兩岸經貿新秩序,並透過全球供應鏈確保台灣在大陸市場利益,以及進一步擴大在東協市場機會

另外,ECFA 有助台灣免遭邊緣化。目前世界上已有各種排他性的 FTA,嚴重限縮台灣的出口貿易市場,尤其侵蝕台灣在大陸和東協市場的占有率。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元旦,以東協為主的十五個成員國、包括中國大陸所組成的「區域全面經濟伙伴協定」(RCEP正式生效最終目標為取消成員國之間商品關稅,此協定是目前全球覆蓋範圍最廣的區域自由貿易協定。台灣不在 RCEP 裡面,但透過全球供應鏈布局,ECFA 將提高台灣的區域經貿戰略價值,有利吸引外商把台灣視為前進大陸市場的主要門戶或重要樞紐,並利用台灣做為製造、研發、營運的亞太區域中心。

至於「台美廿一世紀貿易倡議主要以美國利益為優先,著重於美國所關注的十一項議題部分議題或許對我國也不無幫助,卻非台灣最優先的議題。倡議裡對於勞工權益保障公營事業管制、反貪腐、農業、環境和氣候行動等規範及高標準承諾,將不可避免地增加我國中小企業與農漁業成本負擔。至於台灣急迫需要的美國擴大市場准入與關稅減免,均非美國的選項。以農業為例,倡議裡不僅沒有「早期收穫清單」的讓利,反而隱藏要求台灣改採國際高標準來祛除食品安全檢驗與動植物防疫檢疫」(SPS)措施等非關稅貿易障礙的意圖。

世界上沒有國家會像我們這樣堅持「漢賊不兩立」,為了台美 FTA 而放棄兩岸已幾乎談妥的 ECFA。ECFA 的讓利及後續的協議,對中小企業和農漁民帶來巨大的實惠,大家有目共睹;而台美 FTA 是針對高品質製造與服務業等屬高標準雙邊貿易協定,其好處有如天邊雲彩,我中小企業和農漁民難以享用。

經濟學原理告訴我們,台美 FTA 與兩岸 ECFA 是「互補」而非「互競」關係。最近大陸在協助恢復我農漁產品輸入讓利)已釋出善意,兩岸應藉此難得機會加強交流互動,讓 ECFA 向前走,重啟貨貿、服貿談判。衷心期盼兩岸共好!台灣更好!












美能重建經濟領導地位?


2023-06-28 03:57  聯合報/ 葉萬安/前經建會副主委(台北市)
「新華盛頓共識」能重振美國雄風? 新華社


美國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四月廿七日演講,以「重建美國經濟領導地位為題」,全面檢討美國過去的經濟政策,大力批評二戰以來實施的「華盛頓共識」,而提出「新華盛頓共識」,以重建美國經濟及世界政經新秩序。

新華盛頓共識」主要內容有四:一、過去強調的自由市場,政府不介入產業政策是不正確的,所以政府應該對一些特定產業或產品給予補助或獎勵。二、盡一切方法「去風險化」,要求美國企業不得對中國進行高科技投資,且要求在中國大陸的企業撤回美國。三、要求美國盟邦在高端晶片科技、設備、零組件等產品,禁止對中國輸出。四、用「小院高牆嚴格保護美國關鍵技術

綜觀「新華盛頓共識」,就是美國政府積極干預產業發展,透過市場管制,保護國內科技產業。但這真能「重建美國經濟領導地位」嗎?

政府積極干預產業發展,進行市場管制,是亞洲國家(包括中國)二戰以來採用的舊方法。當年亞洲各國一切落後,在缺資金、資源、技術之下,更有嚴重失業問題。為解決失業問題,提高人民所得,才採取干預政策來推動產業發展,現已很少再用了。

美國當前情況與當年亞洲國家完全不同,其面臨的重要問題,是一、財政鉅額赤字、債台高築,如要再撥鉅款補貼產業,不僅是火上加油,擴大赤字,更排擠其他必要支出,如基本設施投資等。二、人力供應緊張,工資上漲。而且要發展的高科技產業所需高科技人力,不僅依賴教育培養,更靠在工作崗位上經三十年歷練才能養成。台積電所以能成功,多年來培養這些高素質人力,而且是廿四小時待命,隨傳隨到,美國根本沒有這種文化

而今美國採用上世紀開發中國家採用的舊方法,會造成下列問題:

一、管制投資與進出口完全違背民國九十三年(二○○四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Edward Prescott 的「開放促進成長,限制阻礙成長」的警語。近數十年來,高科技產業的快速發展,是市場推動技術進步。在全球化之下,分工精細,各取所需,大眾獲益,市場不斷擴大;技術在市場的要求下也不斷進步,又擴大下游應用的範圍,再促進市場的成長,因而構成良性循環。但今美國強力管制阻礙高科技產業創新進步

中國是高科技產品最大需要者,美國是最大供應者,美國這一管制,除嚴重打擊中國的高科技產業,美國高科技產業受傷也不輕。

二、在全球化之下,晶片製造成本持續降低,是其能快速發展、成為人類生活必需品的關鍵。而今美國逼迫台積電、三星赴美設廠,不僅建廠成本高製造成本也大增勢必無法延續晶片價格下降,不利未來晶片產業成長

三、美國不僅禁止其高端晶片及其製造設備出口中國,同時要求日本、南韓及荷蘭,也禁止相關產品出口中國。誠如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所言,此作法反激勵中國加速研發,一旦研製成功,以其低廉的成本行銷全球,首先是美國高端晶片及相關產業遭殃,連帶的日、韓、荷、甚至台積電高端晶片也將陪葬

美國經濟當前面臨的問題,與上世紀亞洲開發中國家完全不同,要以其因應對策來解決美國當今問題,不僅未蒙其利,卻先受其害,要「重建美國經濟領導地位」,更難矣!












承認九二共識 才有兩岸協商基礎


2023-06-28 03:57  聯合報/ 柳金財/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副教授(新北市)
饒慶鈴到大陸參加海峽論壇,除了爭取重啟起鳳梨釋迦市場,也推廣台東紅烏龍。圖/台東縣政府提供


海峽論壇可謂是當前兩岸民間性基層性經濟性及社會性最大規模交流對話本月十六日台東縣長饒慶鈴出席論壇,公開呼籲恢復台東釋迦輸陸;二十日大陸海關總署隨即宣布恢復,解除台東縣鳳梨釋迦暫停輸陸限制。國台辦宣布恢復台東釋迦輸陸,回應非常迅速,其間因果關聯十分顯著。

國民黨對此措施表示「樂見其成」,印證該黨主張兩岸交流對話、關注基層民生、務實解決問題路線的正確性及有效性。但陸委會、農委會齊批評「是選擇性開放、政治操作」,呼籲大陸政府應透過「海峽兩岸農產品檢疫檢驗合作協議」溝通諮商檢疫規範。顯然,大陸試圖運用承認「九二共識」的示範效應,提供國民黨、民眾黨執政縣市誘因激勵,這將深化台灣「綠中央」與「藍地方」關係矛盾、對立及衝突。

理應是民進黨政府與大陸協商,卻須由反對黨地方首長越俎代庖。兩岸事務、外交關係及國防、國家安全領域皆屬總統權限,兩岸事務也隸屬中央政府,地方本毫無置喙餘地,然而大陸針對台東釋迦解禁,可謂是國民黨中央及執政地方合作促成。這證明國民黨及藍營執政縣市較具處理兩岸關係及治理之能力,當兩岸存在「九二共識」既有基礎,即能保持溝通管道並積極交流對話。

顯然,大陸是運用「九二共識」作為區隔化、差異化原則,僅對台東縣生產釋迦解禁,並非適用於全台,其他民進黨主政縣市皆非解禁範疇。大陸單獨放行台東釋迦輸陸,凸顯「九二共識」的示範效應,形成「藍地方」可以兩岸對話協商、「綠中央」因拒絕承認「九二共識」,卻不得其門而入。

這將會進一步刺激台灣「藍地方」包圍「綠中央」,且認為「地方包圍中央」策略有效;從而邊緣化「綠中央」兩岸路線及政策之話語權及主導權,升高台灣中央與地方層級政府之政策衝突。換言之,以是否承認「九二共識」作為指標,穿透中央與地方在兩岸政策之一致性。

民進黨政府批判大陸採取「選擇性開放、政治操作」策略,本應有所預知,正因兩岸沒有「九二共識」作為政治基礎,已斷國台辦與陸委會、海協會與海基會對話協商,既往簽署協議難以順遂執行、陸客來台觀光與陸生來台就學榮景不再,且大陸針對台灣農漁水產品、食品進行數波暫停輸入或貿易壁壘調查。兩岸當年簽署 ECFA 係立基於「九二共識」,始有制度化經貿協商機制,台灣農漁水產品亦藉由 ECFA 的早收清單輸陸。

儘管蔡英文執政以來,農委會曾一再呼籲兩岸應透過「海峽兩岸農產品檢疫檢驗合作協議」進行溝通協商,透過制度化協商平台解決兩岸農漁水產品輸陸,但迄今仍難解開無法協商困境。此次大陸運用海峽論壇發揮承認「九二共識」之示範效應,唯有承認「九二共識」方能建立兩岸制度性協商基礎及平台機制。就此而論,一旦民進黨持續執政,恐怕兩岸僵局只會是治絲益棼













2024選總統 生死攸關大問題


2023-06-28 03:57  聯合報/ 游毓蘭/國民黨籍立法委員(台北市)
2024總統大選參選人(左至右),國民黨侯友宜、民眾黨柯文哲、民進黨賴清德。 聯合報系資料照


反獨和中?台獨抗中?這才是總統大選問題,而且是生死攸關的大問題。

國民黨反獨和中,民進黨台獨抗中

明年初,台灣選民就要為自己選命,為二千三百萬人選前途,因為這個題目攸關個人生死與國家存亡。民國三十八年(一九四九年)國民政府播遷來台後,台灣從來沒有面臨像今天的兵凶戰危

在北京與華盛頓擁有眾多位居高位朋友的季辛吉說「中美站在懸崖邊緣戰爭似乎無法避免」,顯然不是信口開河。

什麼戰爭?爭奪台灣的戰爭。以台灣本土與周遭海域為戰場的戰爭。為何七十幾年來,兩岸戰爭都在金門馬祖附近,現在竟然本島是主戰場?而且是焦土式的巷戰,怎麼回事?

民進黨主張台獨,最初採用「和平獨立」路線,修改課綱、切斷中華文化臍帶,是和平獨立的開始。但是民進黨沒有耐心等待,遂開始謀求「武力獨立」。台灣軍力不夠,就引美軍入島,希望挑動中美大戰,戰後台灣獲得獨立。

美國利用民進黨來武力遏制中國,民進黨利用美國來完成獨立。美國與民進黨各取所需,合作無間。民進黨花納稅人的錢大買美國軍火,對美國唯令是從。美國則驅使民進黨為美國利益服務。二千三百萬人的身家性命呢?對不起,你家的代誌!

民進黨的邏輯自成體系,只有一個問題:台灣人民還沒有答應要獨立。台獨主張者驅趕不知情的人民上戰場,為台獨目標付出生命代價,是詐騙集團,是綁架集團!

美國怕與中國開戰,為了弱化中國,用盡一切非武力手段,就是不敢輕啟戰端。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不待見的情況下堅持要到北京,為何?主要是希望避戰,建立護欄。美國已意識到,站在懸崖邊的山姆大叔背後,竟然是民進黨的手,把美國往下推。蔡是用手推,賴上台後就會用腳踢。

這次總統大選,選民可以明確表示支持「武力台獨」,選賴當總統,讓賴放開手腳踢美國下海,與中國一戰。台灣死些人無妨,獨立總是要付出代價。美國死些人也無妨,那是他家的代誌。

選民也可以選擇反對台獨。人都死了、島都賣了,獨什麼立呢?獨立帶來的只是死亡、貧窮、毀滅,滿足了少數野心家,卻葬送了台灣前途與台灣人的生命。

台獨必然抗中,抗中必然台獨。台獨與抗中是一體兩面。台獨是以出賣台灣給美國為手段,犧牲台灣人命為代價,謀求美國利益最大化。反獨必然和中,和中必然反獨。反獨與和中是一體兩面。反獨是以維護台灣主權為目標,保護台灣人命為使命,謀求台灣利益最大化。您的選擇呢?











解決通膨 世界要回到未來


2023-06-28 03:57  聯合報/ 劉瑞華/清華大學經濟學系教授(台北市)
通貨膨脹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學年結束,大學又送走一批畢業生。這一屆學生在四年裡承受了最大的疫情衝擊,在最後一學期裡還遇到 AI 的威脅。

我一向比學生更擔心他們的前途,盡量找機會鼓勵學生,既然你們經常遠距上課,考試也都改交報告,AI 的來臨也許會是幫手。接著我會鄭重的提醒,當 AI 可以幫助你找答案之後,你們必須學會問問題。

怎麼問?關於提問的技巧,我印象最深的故事是福爾摩斯問的「狗為什麼不叫?」

為了找例子向學生說明,讓我發現一個「狗為什麼不叫」的比喻,這裡的「」是物價,「」則是通貨膨脹

美國聯準會在連續一年升息之後,在六月宣布暫停,待觀察後續,不排除之後繼續升息。由於美國物價上漲率才剛脫離高通膨的水準,離無通膨的二%目標還差滿多,因此未來美國再升息的可能性很高。這麼說,狗不是叫得很厲害嗎?沒錯,大印鈔票而沒發生通膨的問題要拉長時間看。

上一次如此嚴重通膨與暴力升息的情況發生在民國七十年(一九八一年),狗不叫的問題是這中間四十幾年,為什麼美國乃至全世界沒發生類似的嚴重通膨?我還沒學會使用AI,先自己試試提出答案;這也是我教學生,如果要使用AI,應該採取的方法。

我認為這四十幾年,是全球經濟發展幫助美國減輕大量發行貨幣所造成推升物價的效果,如今的通膨近年反全球化後果

通貨膨脹最簡單的解釋是,太多的貨幣在追逐太少的商品;此處有個隱含的假設,那就是貨幣與商品有特定的經濟範圍,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從民國六十九年(一九八○年)開始逐漸改變了這個範圍。

原本被政治與意識形態分隔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兩個世界,在經濟改革開放之下,漸漸形成一個全球經濟,讓商品與資金有更大的流動空間。由於美元是國際貿易與金融普遍採用的交易貨幣,這使得太多的美元供給有了出路,即使美元供給如洪水直洩,仍不會造成通膨。另一方面,也造成美國可以肆無忌憚加印更多鈔票擴大債務

隨著反全球化的力量崛起,疫情與貿易戰讓美中這世界兩大經濟體之間形成了新的資金與商品的阻隔,如今歐美暴力升息仍壓不住通膨的同時,中國經濟竟然出現通貨緊縮局面

美國暫停升息,觀察什麼?除了各項指標之外,應該還包括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日前訪中、財政部長葉倫擬於七月初到北京訪問,以及後續安排的拜登與習近平會面。用溝通再連結分隔的兩個世界,讓我想起民國七十四年(一九八五年)那部電影「回到未來」。

一場貿易戰把世界打退到那個年代,回得來嗎?應該會,但顯然不會是科幻式時空跳躍,而是很現實去解決路上的重重障礙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翁曉玲/AI時代,新聞媒體的機會與挑戰(世界新聞媒體年會系列專文④)
◆  馮建三/新媒體年代 政府仍在編戰爭理由(世界新聞媒體年會系列專文③)
◆  游梓翔/AI衝擊傳播業,你是80還是20?(世界新聞媒體年會系列專文②)







翁曉玲/AI時代,新聞媒體的機會與挑戰


2023-06-28 05:49  聯合報/ 翁曉玲(作者為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世界經濟論壇評選出十項將對世界帶來正向影響的技術,包含當前熱門的生成式人工智慧(AI)。(路透)


最近十年人工智能(AI)技術大躍進,已在多項行業領域上有了明顯突破性的發展成就,例如電子商務、醫療保健、汽車工業及聊天機器人等領域。它不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亦顛覆了人們對 AI 應用的想像,讓人深刻感受到 AI 的強大。

不過在新聞傳媒領域中,AI 應用尚處於萌芽成長階段。這些年,雖有一些國際新聞媒體事業和網站嘗試運用 AI 技術開發新聞機器人,但大多數業者對此項技術並不熟悉,而且多抱持觀望的態度,待時機成熟,有可行的商用模式出現時,再伺機行動。

民國一○五年(二○一六年)里約奧運會期間,世人首度見識到機器人寫稿的神速功力,無論是華盛頓郵報使用Heliograf 寫稿機器人,還是今日頭條機器人記者張小明」,已能兩秒鐘寫一篇賽事新聞稿。民國一七年(二○一八年)中國推出全球首位 AI 新聞主播,之後其他國家的電視台陸續推出真假難變的 AI 主播,台灣民視六月二十六日推出全台首位電視 AI 主播」。虛擬現實技術提供了新的傳播工具和手段,改變了新聞報導的方式,讓 AI 記者從幕後走向台前,活靈活現的播報新聞,充分滿足觀眾的感官需求。

在 ChatGPT 聊天機器人爆紅之前,AI 技術在新聞領域的應用範圍大致涵蓋了像是收集資料、自動捕獲關鍵資訊、寫新聞稿與新聞摘要、輔助編採工作、智能化的資訊分發與推薦,以及提供查核與預測等服務項目。當時新聞業界普遍認為,新聞機器人距離完成一篇言之有物圖文並茂的文章還有一段長路,短時間內不太可能做到,故還無須擔憂人類記者會被機器人記者取代的問題。

然而 ChatGPT 問世後,憑藉著其高理解力文字力和生成能力,以及強大的實用性與功能性,大幅改善了新聞機器人能力不足以去生成一篇有知識深度符合真人文筆口吻文章的問題。ChatGPT 的普及運用,勢將推升 AI 新聞的質量,提高業者使用 AI 寫新聞的意願和信心。

從科技發展的歷史經驗來看,AI 媒體的發展潮流,勢不可擋。新聞媒體業者導入 AI 和自動化技術輔助新聞工作,不僅可降低成本、提高經營效率,還可優化市場行銷、實現對用戶個性化的精準傳播,能以更高效、智慧和經濟地方式去經營新聞媒體。

雖然 AI 可能會帶給媒體業界不小的衝擊與挑戰,例如因新聞自動化生成,無須雇用較多的記者人力,導致記者失業的問題;又如過度依賴演算法,迎合閱聽眾的新聞喜好,將使新聞內容變得庸俗化與淺碟化,漸漸失去媒體各自特色。再者,快速產出的大量無用的垃圾訊息,不僅容易發生錯誤,業者不易把關,而且會造成民眾對新聞資訊的冷感與反感,反而不利於專業新聞的傳播。儘管挑戰重重,但這亦是給目前媒體經營者和從業人員一個轉型的好機會,可重新思考專業媒體的本質、媒體編輯室的定位,以及與閱聽眾的互動關係。

Open AI 的出現加速新聞媒體 AI 化發展,預期在不久的未來,媒體生態與秩序將因此大幅改變。AI 媒體競賽才正開始,目前世界上已有愈來愈多的新聞媒體業者積極投入 AI 創新應用服務、發展新的營運模式,台灣媒體業界不能繼續 wait and see,應趁著這波的 AI 浪潮急起直追,讓 AI 成為新聞媒體永續發展契機與利基,而非壓垮新聞媒體的最後一根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