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30日 星期五

經濟/聽彭總裁建言 快進行結構改革

.聯合報社論..北京真在等待蔡總統的答卷嗎?
.聯合報黑白集.休假的自由式
.經濟日報社論.聽彭總裁建言 快進行結構改革








經濟/聽彭總裁建言 快進行結構改革


2016-09-30 03:34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中央銀行理監事會議昨天決議,維持重貼現率等指標利率不動,打住連續四季以來的降息步伐。主要原因包括景氣已有復甦跡象,加上我國利率水準接近谷底,在美國聯準會(Fed)可能很快就再展開升息循環之際,央行因而靜觀其變。但我們必須提醒,央行寬鬆貨幣政策效果已近極限,面對詭譎多變的國內外經濟情勢,政府若未能審慎因應,同步擴大出口市場及加強內需,儘速走出低成長陷阱,未來一年間我國經濟將面對更艱鉅的挑戰。
近期以來,我國經濟景氣的確出現好轉跡象,除了出口連續二個月恢復正成長,繼7月景氣對策信號轉呈綠燈,國發會最新公布的8月燈號也再亮出連續第二個代表景氣復甦的綠燈。國發會認為,這是因為工業生產指數及製造業銷售量指數都已由黃藍燈轉呈綠燈所致,相關分項統計中的景氣領先指標、同時指標維持上升走勢,顯示國內景氣逐漸回穩。
事實上,根據主計總處預估,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為1.22%,央行也研判,國內經濟將緩步復甦,各機構預測明年經濟成長率在1.7%左右,高於今年。但在這些好消息之下,令人憂心的是,眼前經濟情勢可能只是暴風雨前短暫的平靜及假象,因為全球貿易及投資依然疲弱,經濟深陷低成長陷阱,台灣是小型開放經濟體,對外貿易依存度高,很難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仍困於低迷、一籌莫展之際獨善其身。
綜觀當前局勢,真相是全球經濟成長持續下滑,世界貿易恐將持續低迷,景氣前景不容樂觀。另一方面,從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各主要國家央行大量撒錢,充沛資金已令全球股匯債價格普遍上升,大宗商品價格也見走揚,全球通膨回溫,不知何時反噬。昨日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甫達成減產協議,國際油價立即飆高,在經濟底氣不足情況下,若是油價持續衝高,將是全球經濟的另一場惡夢。
令人憂心的不止前述,中國大陸經濟結構轉型帶來負面外溢效應、英國6月公投脫歐後的後續影響,以及聯準會(Fed)升息時點未定,都為全球經濟前景增添不確定性,黑天鵝的出現早已變成常態。其中,中國大陸轉型過程產生的副作用,會透過貿易、大宗商品價格及金融市場等影響其他國家經濟,尤其是依賴中國需求較深的亞洲經濟體,所受到的衝擊將會是最大。兩岸經貿投資關係如此密切,台灣經濟更不免受累。
美國何時升息則是另一項重大變數。美國聯準會(Fed)主席葉倫日前才於貨幣政策決策會議後表示,如果勞動市場持續改善且無新風險,大部分與會成員支持年底前升息一次。這項談話顯示,Fed年底前升息的可能性已大幅升高,一旦Fed於年底升息,由於歐元區及日本仍維持寬鬆貨幣環境,主要經濟體的貨幣政策將更為分歧,勢必再擴大金融市場波動,屆時熱錢在全球亂竄,包括我國在內的新興經濟體將受害尤烈。
面對國際諸多變數,或許我們只能被動接招因應,至少國內部分的經濟問題可以操之在我。新政府上台至今,勞資爭議頻仍、投資信心不足、內需仍乏動力,還有人口老化帶來的勞動力不足隱憂,這些都是老問題,但光是颱風接連來襲,整個社會就可以為了颱風假的問題吵鬧不休,還有樂陞案及兆豐案的風風雨雨,整個就是口水比雨水還多,完全無視更嚴重的生存危機已迫在眉睫。
昨天已表明央行總裁將是最後一項公職及最後任期的彭總裁,語重心長地直言,央行採取寬鬆性貨幣政策支撐經濟成長的能力已接近極限,貨幣政策明顯負擔過重,振興經濟措施的重心,應移往財政政策與結構性改革等的政策組合,才能突破目前的經濟低成長困境。彭總裁的幾番建言容或還有討論空間,但點出了癥結,應憂萬民的廟堂諸公可聽到了嗎?

聯合/休假的自由式


2016-09-30 03:34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孔子誕辰紀念日剛好遇到颱風梅姬放假,意外達成軍公教勞達到全國休假一致,有網友調侃,算是另類解套。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拜梅姬颱風之賜,民眾多了兩天颱風假;各縣市順水推舟宣布教師節放假,更一舉解決「勞休、教不休」之懸念。九月以來,兩度「周休四日」,大家快樂似神仙。
作為民選地方首長,即使是「神」級人物,也千萬別以為自己有權對颱風假作出什麼英明睿智之決策。錯了!在台灣,颱風天唯一的選項就是放假,容不得你自以為聰明。就像陳菊和賴清德,選擇「放半天」,看他們被多少民眾K到臭頭,公開道歉還是止不住眾怒。
台灣的休假已進入一種「自由式」狀態,朝令夕改,各行其是,沒有基本規範或原則可循。人事行政局公布的颱風放假標準,被視為僵固不化的規定,可隨時棄之;前朝調整了勞工的七天國定假日,新政府一上來就反其道而行;閣揆主張勞工「一例一休」,總統就要「周休二日」,綠委甚至乾脆落跑拒審。在這種情況下,人們極目看不到標準?
這種「自由式」狀態,是在新政府「會吵有糖吃」的鼓勵和獎賞下,漸漸演變成「網民治國」。只要有一人在臉書開罵,經過社群和大眾媒體一傳十、十傳百的傳播,馬上被描述成一支銳不可擋的民意大軍,逼迫官員首長伏首謝罪。請問,若要聽任「網民治國」,人民費那麼大的勁選出、豢養這麼大一幫政府官員幹嘛?
接下來還有颱風要來,還有四天被取消又恢復的國定假日要放,林全內閣拿出點說法與辦法吧!台灣有周休四日的本錢嗎?

聯合/北京真在等待蔡總統的答卷嗎?


2016-09-30 03:34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蔡英文總統

兩岸都在猜測,蔡總統有無可能在國慶日提出打開兩岸僵局的新論述。
情勢似顯示,北京已愈來愈不寄望蔡能回心轉意;習團隊的計策似乎也並不真正在意蔡是否完成答卷,而像是打算用考卷綁住蔡,順勢將她長期困在考場內。北京只要堅持這是一張「未完成的答卷」,蔡總統就會繼續羈繫在考場中;這是蔡政府應有的警覺。
眾所共見,不接受九二共識,已使蔡政府在「台獨」與「中華民國」兩端皆無以開展。在台獨方面,如監督條例改稱兩岸、入聯降溫,及冷卻達賴訪台等等,蔡的姿態愈來愈低;在中華民國方面,如WHA連結二七五八號決議、APEC人選可能碰壁,及ICAO吃閉門羹等等,蔡也無力突圍。
此一局勢,將使得蔡政府在「台獨」及「中華民國」兩端的國家架構,皆趨向萎縮;俟台灣的困局拖到兩者的條件皆不斷耗弱,北京即有可能等到水到渠成的局面。
北京的策略,顯已由「地動山搖」轉向「漸凍」手法。一、圍堵台獨,使其動彈不得,逐漸萎縮。二、壓制中華民國,使台灣的國際空間更形惡化,逐漸萎縮。一旦出現此種「漸凍人效應」,無論中華民國或台獨的國家架構皆難以撐持。
在經濟方面,北京似無意以一刀切的方式來處理兩岸經貿,它可能攔阻台灣的新南向政策等對外經貿關係,但會一定程度地維持兩岸肌理連繫的經貿交流,因此才有八縣市的「經貿傑利蠑螈」演出。因而,蔡政府若拒絕答卷,可能須面對「三漸凍」:台獨的漸凍、中華民國的漸凍,及經濟的漸凍。
北京加大「反獨」的力度已是眾所共見,但另一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對「一中各表」的態度。
過去,北京對「一中各表」始終「在內部政策上不承認/在外部操作上不否認」,並時而對台灣使出王毅的憲法說之類的懷柔手法,無論如何為「一中各表」保留了幾許空間。馬習會最後能互以「兩岸領導人」的身分會面,且馬英九在會中當面提及「九二共識/一中各表」,這些皆曾顯示「一中各表」確有努力的空間。
但是,如今北京卻有關上「一中各表」這扇大門的跡象。張志軍說「大陸的憲法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我們也不能違憲」,被視為北京可能回到「老三句/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的徵兆。而國民黨此際出現「不再談一中各表」的主張,若背後有大陸的身影,則可視為北京有利用國民黨內鬥而甩掉「一中各表」的打算,以與民進黨直接在「一個中國」的國家認同上交鋒。
試想:北京深知國民黨若失去一中各表,必將走不下去;如今,若是對國民黨不再抱希望,則有可能放棄一中各表。當北京不再寄望國民黨,也是關上一中各表大門之時。
台灣有許多人將一中各表視作「和平分裂」的架構,甚至視為台獨或獨台的同義詞;北京若想藉勢擺脫「一中各表」的周旋,亦即進一步擺脫「中華民國」的糾纏,是可以理解之事,何況是蔡政府自己封死了這條路。沒有一中各表,蔡政府面對一個中國的壓力更大,台灣也就必須直接面對「一中同表」及「被統一」。
北京目前可能的做法是,積極性的阻擋民進黨(反對台獨),消極性的改變國民黨(甩掉「一中各表」)。蔡英文倘仍不完成答卷,只消中華民國及台獨皆在蔡政府手中不斷萎縮耗弱,北京豈非有可能坐等瓜熟蒂落?
困在考場中的蔡政府,不會感到地動山搖,這是因為北京的策略或已轉向「漸凍手法」。蔡政府可能覺得,不答卷也能拖下去,但這卻可能是溫水煮青蛙的情境。待造成台獨漸凍、中華民國漸凍及台灣經濟漸凍的後果,始知北京其實未必在等待蔡英文的答卷!
蔡總統也許要思考,在還來得及答卷時作答,認賠殺出;因為,不答,是走不出這個考場的,也逆轉不了「三漸凍」的大勢所趨。

酷經濟/新經濟不能再靠出口貿易

.說核四是拼裝車 是抹殺專業
.聲押許金龍 高院自為裁定很難?
.酷經濟/新經濟不能再靠出口貿易
.上海自貿區3年…我猶自閉
.菲贏仲裁反親中 東南亞想「紅」?
.風災後 插腰不如彎腰
.颱風過後 扶樹一把吧!
.分級看診…一病兩醫好折騰
.廉保生投誠否? 國防部竟失憶








酷經濟/新經濟不能再靠出口貿易


2016-09-30 03:54 聯合報  林建甫

世界貿易組織(WTO)調降今年全球貿易成長率到一.七%,遠低於全球經濟二.二%的成長率。面對這種新形勢,台商在全球供應鏈的地位需要自我調整,不能再只是追逐商品的出口。
根據WTO最新報告顯示,估計今年全球貿易成長一.七%,大幅遜於四月公布的增加二.八%,和去年預測的增加三.九%。WTO同時將明年(二○一七年)的全球貿易成長預測,下修到一.八%~三.一%的區間(先前則估計增加三.六%)。WTO還警告,貿易增長速度可能會在未來幾年裡比預期得更慢,尤其是英國脫歐風險等,這些風險增加了歐洲地區未來貿易發展的不確定性。
其實貿易量的增速減幅,已經在悄悄進行。在一九九○年代全球化快速進展的時期,全球貿易成長率為世界經濟增長的兩倍。近十年已經降為一.五倍。而今年的更降到只剩八成,世界經濟成長率已高過全球貿易成長率。
究其原因,一方面生產所需的規模經濟,隨著科技進步大幅縮小,例如過去生產汽車可能一個模型需要四十萬輛車才夠本,現在可能減到十萬輛就夠本。再加上3D列印等技術,都使得在地生產已比大規模生產再千里迢迢運送來便宜,這都造成全球貿易量的減少。
其次,貿易保護主義的興起。金融海嘯後,各國政府要保護本國產業及員工的就業,致使貿易量下滑。而美國除了擴展「美國設計」與「美國製造」外,更希望掌握並穩固「美國領導」的全球產業價值鏈高階主導地位,並期望創造新的經濟成長模式;而中國大陸官方也積極扶植擴大國內電子產業,透過政策補貼,增強國內中小企業的競爭力,並刻意向在地電子零組件供應商採購,強化大陸電子業的結盟關係,形成近年對台灣電子產業造成巨大威脅的「紅色供應鏈」。
準此,台商要改變思維,不能再做強調成本節約的世界工廠。「台灣接單,大陸生產」會越來越難做,而且只做商品出口,貿易萎縮時會受到嚴重衝擊。要想辦法到當地製造,甚至製造跟服務要綁在一起,才能保有全球市場的占有率。新南向政策,如何跟東南亞當地的連結就十分重要。



聲押許金龍 高院自為裁定很難?


2016-09-30 03:54 聯合報  許文彬/律師、中華人權協會名譽理事長(台北市)

樂陞公司負責人涉嫌違反證交法等罪一案,歷「三度三關」,昨第四度開聲押庭,再度引起社會矚目。
偵查中案件經檢察官聲請地院刑庭羈押被告,地院裁定檢方不服而抗告於高院;高院理當作出羈押與否之裁定,而不該採取「發回更裁」的方式,讓案件懸而難結。
然而,目前司法實務上,高院往往發回地院更裁,而不「自為裁定」。如此做法,似違刑事訴訟法之本旨,值得檢討改進。
刑事訴訟法第四百十三條:「抗告法院認為抗告有理由者,應以裁定將原裁定撤銷;於有必要時,並自為裁定。」條文前半段只稱「撤銷」原裁定而已,並未稱於撤銷時應「發回」原法院更裁。
因為實務上,很多情形抗告法院只要將原裁定撤銷,事情就了結,根本沒必要發回地院更裁,也沒必要「並自為裁定」。以聲押案為例,假設地院裁定「被告交保二千萬元並限制住居」,檢方未不服,反倒是被告不服而抗告;此際若高院認其有理,則只要「撤銷原裁定」即可,既不須發回,也沒有「自為裁定」的問題。
然則條文中,「於有必要時」何所指?應是高院僅撤銷地院裁定還不夠,尚有必要「更正」或「變更」地院裁定內容時,高院就該「自為裁定」。觀乎本案情形,高院認為:檢方抗告有理由,地院所為「不羈押」之裁定,有「更正」或「變更」的必要。此際,高院就該自為裁定羈押,而不是撤銷原裁定並「發回」。
前述所稱「更正」二字,出現於刑事訴訟法第四百零八條第二項:「原審法院認為抗告有理由者,應更正其裁定。」前述所稱「變更」二字,出現於第四百十六條第一項第一款:「對於受命法官所為關於羈押之處分有不服者,受處分人得聲請所屬法院撤銷或變更之。」
也就是說,高院若認檢方抗告有理由時,必須對於地院「不羈押」的裁定予以撤銷,此際對於原裁定的內容還必須作出「更正」或「變更」。這正是刑事訴訟法第四百十三條所稱之「有必要時」,於此情形,抗告法院(高院)就該「並自為裁定」。
而今,「三度三關」的聲押過程,讓社會大眾看到高院(抗告法院)不自為裁定的不合情理,也不合法理。期盼執法當局能夠檢討改進,以維護司法的公信力。

說核四是拼裝車 是抹殺專業


2016-09-30 03:54 聯合報  葉宗洸、劉容生/前「核四安檢專家監督小組」委員(新

台灣核四目前封存。 報系資料照


新政府非核家園政策勢在必行,不過,考量眼前再生能源發電技術瓶頸與限電威脅未除,為了下一代生活品質與可能的經濟衝擊,核電在台灣仍有其必要性,不能輕言放棄。也懇請在「上位」的學者或官員,尊重專業意見,不要在不甚瞭解情況下,傳播不實資訊打壓核電,造成社會大眾不安。
中央研究院前院長李遠哲在唐獎「永續發展」頒獎典禮上,批評台灣發展核能的適當性,並說出「核四是拼裝車,安全堪慮」。請問李前院長可曾踏進核四親身探查安全措施?您知道全世界的核電廠,都不是一家廠商負責所有的組件嗎?
經濟部在一○二、○三年間總共花十六個月,為核四廠重新進行大規模且完整的安檢,最終證實機組共一二六個系統的功能均符合設計要求,也符合法規。但李前院長一句話,就輕易抹殺了幾十位專業人士一年多的努力!
核四廠「強化安全檢測小組」(以下簡稱安檢小組),共聘請了四十五名經驗豐富的核電資深工程師及十二名美商奇異—日立公司的顧問,共同進行核四廠一號機的「系統再檢視」與「試運轉測試再驗證」兩項重大安檢工作。在電廠原有的「聯合測試小組」執行過第一次系統檢視及試運轉測試驗證後,安檢小組獨立進行了第二次的檢視與驗證。期間發現了系統與試運轉測試各有二六二項及七十項問題待澄清或待解決,但最終全數解決。
前述超過三百項問題中,有些部分相當棘手。例如,屬於緊急爐心冷卻系統的高壓爐心灌水泵於安檢期間進行了功能測試,其高壓運轉時的冷卻水流量完全符合標準,但低壓運轉時的流量,未達到安全分析報告的要求。雖然高壓流量已可保證運轉安全,但為確保符合安全分析報告中高安全餘裕度的要求,要求高壓灌水泵送回位於蘇格蘭的原廠車修,並於符合標準後送回。其他因品質要求而進行更換或車修的組件,均詳列於上網即可取得的核四安檢報告中。

我們均為「核四安檢專家監督小組」成員,任務是定期審視安檢小組提出的安檢進度報告,並親赴核四工地現場勘查。安檢期間,我們見證安檢工作的嚴謹程度與品質,因此可以有信心地說,核四廠一號機安全沒問題。後來,歐盟執委會核能專家小組以及世界核能發電協會分別進行的獨立同行審查,也都肯定了核四的安全性。

劉維公/共事比共識重要!

.劉維公/共事比共識重要!
.薛承泰/提升水平 守護台灣
.洪蘭/928放假之亂的啟示
.李清志/城市客廳的美學
.羅智成/知識也是一種美感經驗
.王健壯/蔡英文送給民進黨的生日禮物
.葉銀華/樂陞收購案 股市的亂象







劉維公/共事比共識重要!


2016-09-30 03:30 聯合報  劉維公

長期以來,共識被認定是公共政策的重要基底。它是包容的力量,讓贊成與反對、多數人與少數人、主流與前衛、中心與邊緣等不同意見,可以在一個平台上找到合情合理相處的契機。
如今,共識反變成是公共政策的一帖毒藥。在年金改革、勞資關係、文資保存、廢除死刑、非核家園、轉型正義、貧富差距等棘手問題上,主張共識,等於是宣告這些問題解決方案的討論,可以直接送進政策的墳場。
找不到共識的出路,讓台灣社會瀰漫著嚴重的敵對。不同意見者彼此譴責,把對方視為是社會進步的破壞者,把各種帽子(例如既得利益、保守封建、政治鬥爭、獨裁暴君等)扣在彼此的頭上。每個人都想當正義魔人或公民恐怖分子,找到所謂的加害者進行報復。共識變成是排他的力量、製造敵人的工具。
粗暴的獵巫儀式天天在上演,但共識的困境卻是依然無解。政府官員總認為,解決之道就是密集舉辦會議,彙集各方意見,一定可以建立共識。然而事與願違,原本希望透過會議形成政策結論,但其所得出來的結論,往往是再開一次會;官員想要透過溝通化解彼此的歧見,達成大家可以接受的共識內容,但與會者最終唯一的共識,常常是令人難堪的溝通無效。
我們對這樣的場景不會陌生,因為這是國家年金改革委員會正在上演的戲碼,稱其為共識的殺戮戰場一點也不為過。然而,其處境卻是許多公部門同樣面對的難題。針對上述的棘手問題,公家機關硬著頭皮邀請眾多專家學者、公民團體、利益團體、民意代表等人坐在一起開會。從承辦人員到決策者老早就設定,會議破局是預料的結果。
我們切勿以為強烈譴責破壞共識者,然後再召開更多共識會議,就能夠處理棘手問題。在棘手問題左右世界發展局勢的時代,公共政策的共識治理模式逐漸失去它的效能。
當代棘手問題(例如全球暖化)的主要特色在於:其所引發的衝擊效應往往是一個環節扣緊另一個環節的連鎖反應、不要肖想會有一個一勞永逸的解決方案、解決方案本身就會創造出新的嚴重問題等。這些高風險的特色讓共識只能建立在海市蜃樓的基礎上。
我們迫切需要積極推動另一種公共政策的治理模式,那就是倡導協同合作的共同做事(共事)。想要處理錯綜複雜的棘手問題,需要更多人加入一起做事,促使改變世界的力量分布在各個地方。
現行的機制卻是反其道而行,它不鼓勵做事的人,而是獎勵大放厥詞的人;它無法讓集體智慧發揮創新力量,而是讓鄉愿與民粹的聲音霸占麥克風。我們的政府再不改變做法,棘手問題的危機在台灣只會更為嚴峻。
(作者為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